外星怪兽来袭,麦兜成为拯救地球的希望。
为了征服外星怪兽,麦兜制造了大饭煲机器人,具有电饭煲、洗衣机、冰箱、电熨斗、充电宝、按摩仪等家用电器功能。
其实,能做饭、喂饭、哄人睡觉、唱歌的大饭煲不就是一个机器妈妈吗?!
征服不见得非要击垮与毁灭,给予和爱也许是更强大的力量。
怪兽也一定想要一个无所不能、温柔体贴妈妈吧,有了妈妈也就有了一切,不用到外星球掠夺了……《饭煲奇兵》讲小孩子的梦想、讲创造、讲战争与和平,实际上也表白了母亲的付出与母爱的珍贵。
动画片整体来讲还是太小孩子了,终究也无法超越第一部的经典了吗……
这篇文章拖了好久。
借此闲暇之时,写些自己的看法。
之前并未看过麦兜的其他片子,但是在高中的时候,经常看一些作文素材,会接触到许多的零零碎碎的世界之事,其中,麦兜也是这时候了解的。
似乎那是讲“麦兜之父”谢立文的故事。
印象中对于麦兜的记忆片段,似乎是麦兜成了宇航员,飞上了天空,也有麦兜妈妈的影像,只记得当时的场景很煽情,很催泪。
而这次的麦兜饭宝奇兵,不得不说,有笑点,有泪点,不过,终究是笑点更多,略带幻想的有丢丢励志的人类大战外星怪的搞怪动画。
影片开头,主要讲了外星怪物袭击地球,人类各种手段都无法战胜,甚至来自宇宙的扎肉超人都被打败。
此怪兽,力大,体壮,能力强,无坚不摧,无法被战胜。
无奈的人类,只好寻求全世界的力量。
最终麦兜的饭煲机器人成了人类的救星,和怪兽一起回到了怪兽的星球。
拯救了地球。
全片极具恶搞意味。
扎肉超人的那句“s-o-o-r-y”以及被怪兽打回了家后面对家人的说辞;麦兜家乡邻里的言语交谈;麦兜最初那不切实际的各种创新想法;隐士高人的献身;机器人战斗之间的搞怪;怪兽的摇摆舞,高能臭气,无敌屎尿屁(。。。
);世界级富豪赤膊上阵造机器人;政府高官一心想用自己的机器人假意办比赛;等等。
各种普通人之间的温馨暖意,也有战斗双方的心怀恶意,还有理想梦想的闪烁耀眼,也有对于灾难的恶搞性表达。
这些片段,各种各样的搞笑,实际有着不同的真实感情。
终究还是人情,人心。
但是,打动我的,不只是这些并不流于表面的恶搞逗趣,而是片子很是重点描绘的感情。
母子情,友情,以及一种有点略微浮夸的普世情怀(个人感受)。
而其中,主要让我感动的还是母子情。
毕竟,这种情感如何“浮夸”都不为过。
妈妈为了帮助儿子实现梦想,拼命地做鱼丸卖鱼丸那一段,还是很感动的。
母亲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赚到钱,而自己也只会做鱼丸,所以也就只能卖鱼丸,棒槌在肉上锤来锤去,漆黑的夜里,闪亮的灯点亮的不只是飞溅的汗水,还有一位作为母亲的伟大的灵魂。
再说说麦兜的饭煲,就是一个电饭煲,但是却有着极为出众的适应能力。
可以自我供能——自己给自己做饭吃。
(都是吃货)。
而正是这种小强般的生命力,才使得他不断地战胜敌人,保护地球。
不过,编剧的脑洞还真大,电饭煲配洗衣机——饭煲机器人,操纵洗衣机。。。
这片子,大脑洞,大恶搞。
看的感觉还是蛮爽,有笑点,有泪点。
适合私人观看。
始发于个人小站:麦兜.饭宝奇兵
杨晓林:原载《文汇报》2016年9月28日(有删改)。
香港作为一座现代大都市,压力与节奏强度时时都在爆表,成年人过劳的大脑和绷紧的神经亟需轻松的文艺作品来镇痛,来抚慰,解压神片“麦兜系列”因运而生。
麦兜这样一个猪头猪脑的角色,从香港本地的动画形象,逐渐扩散到整个华语世界,成为一种平民精神的象征。
国产动画电影这些年来最接地气当属“麦兜系列”,讲述香港社会几十年的变迁史,以草根和民间身份幽默点评岛国的逸闻趣事和凡人苦恼,截然不同于中国所有远离现实生活的动画。
香港人人喜欢麦兜,是因为故事中满满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故事中装满小市民的幸福和快乐,悲伤和忧愁。
麦兜的故事情节极其生活化,甚至非常“反心灵鸡汤”,类似于欧·亨利式“含泪的微笑”中既有满满的正能量,又挟裹着小民面对世事沧桑的世故、无奈、小聪明、小狡黠,以及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后,阿Q式的自我安慰。
影片所包含的忧愁和哀伤戳中了人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无数的观众在麦兜、麦太及校长身上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亲人和朋友,看见了辛劳、打拼和壮志成灰,也看见了世事无常,看见了时代变迁。
麦兜之所以能住进我们的心里,在于那种源于小人物质朴的真实,在于电影接住了香港这座城市的人文和地气。
麦兜系列以一个脑袋不够灵光的猪头小孩做主角,所有人物的言行都幼稚化,貌似是给小朋友们看的,实质上,缺少人生阅历的小朋友们除了看着好玩外,其实基本上是看不懂其深层内涵的。
麦兜系列实际上是成人寓言,以比较滑稽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成人世界的荒诞和小民们的无奈,在大巧若拙的卡通画风中,融入哀而不伤,难以言状的细腻情感,这一直是其令人钟情叫人牵挂之所在,但这种观感在《麦兜·饭宝奇兵》中却荡然无存。
作为麦兜系列的第七部电影,《麦兜·饭宝奇兵》颠覆了麦兜的传统,求新求变,但却变出了问题。
本片也有满满地母爱,但故事的魂魄却从头至尾飞离了那个小岛,徒留那片街区和那所学校尴尬地充当背景,将一个草根形象麦兜刻意地拔高,成了力挽狂澜挽救世界的英雄,把一个自以为脑洞大开,但却被国产动画用滥了救世故事与一些戏仿恶搞段子缀合起来,使一部本来应该很出色的成人寓言变成了低幼童话。
《麦兜·饭宝奇兵》不光低幼,还很低俗,这种低俗已经沦落到和喜羊羊系列大电影一个层面上,作为为麦兜20年庆生的重要作品,尤其让人大跌眼镜。
纵观喜羊羊系列,大多数的故事都是喜羊羊们和灰太狼借助村长的发明,或穿越,或变身,最终打败了野心家,保护了地球甚至人类安全的故事。
而本片的思路几乎与其如出一辙。
喜羊羊让成年观众最为不能容忍的,就是把恶搞恶趣当作童心童趣,一伙脑袋不够灵光的小家伙在玩无厘头搞笑,很多搞笑都是脑筋急转弯式的,既不合情理逻辑也不合事理逻辑,更不合童话逻辑,完全是一帮80后创作者的异想天开,毫无智慧而言。
一些伟大的作品尽管故事也充满着着荒诞不经,但是观众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的荒谬不堪,看到世事的悲凉,进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但“喜羊羊系列”中没有现实,它只高高的浮在天空,如同几个发烧的小家伙在梦呓和梦游。
“喜羊羊系列”的继承者《熊出没》是这样,不幸的是,《麦兜·饭宝奇兵》亦是如此。
影片无处不在的戏仿更是让人哭笑不得。
扎肉超人外形像腊肠,自称来自外太空加那坦星,是专门负责保卫宇宙和平的使者,是正义的化身,但能力有限而又话唠,这是对美国动画中诸多来自外星超级英雄的调侃;蠢萌憨傻却又所向披靡的屁屁怪则是对日本动画《奥特曼》中怪兽的嘲弄;特别是“大饭宝”及其智商明显不及格的设计者麦兜,则是对一切发明家的讥讽。
影片的背景音乐常常雄浑而又气势磅礴,但画面人物却稚拙呆笨,这种声画不对位的视听设计是想造出点喜剧感,但却在本片中却让人尴尬,不知导演意欲何为?
麦兜因为设计的大饭宝哄走了屁屁怪,因此成了全球小英雄,这种空洞无趣的故事,让拼命做鱼丸,堵上一切为儿子梦想买单的麦太太不但不能让观众感动,还得让观众为她的智商担忧。
诚如网友的感慨:曾经的“100%香港制造”,在本片中已然人是物非。
(作者系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之一。
还有一个就是小丸子。
好吧,他们都很快乐。
这部片子口碑并不好,个人观点是看片子的大人太多了。
我们都想从电影里看出什么或获得什么。
用小时候做阅读理解的思维看电影,我觉得很无趣的。
打败大魔王的想象,我觉得每个小孩都会有。
这个电影就像小时候一场午睡前的幻想。
像麦兜一样哼哼咔咔,咔擦咔擦…我们并不知道他有怎样的想象。
那就是天真。
所以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是一种偏爱。
和几个朋友一起看这部电影,三个人看的津津有味,一个人快看睡。
里面打动我的地方是校长说的那段话,怎么说的我记不具体,但是大意是,麦兜的设计虽然很稚嫩,完全不是专业水平,但是总感觉有些能打动人的地方,让校长觉得未必不能坚持实现出来。
是的,麦兜并未走其他选手同样的路,使出洪荒之力比拼高技术含量,还是想了一看似蠢萌的点,为怪兽考虑,最后甚至并没有动用武力,就让怪兽滚的远远的。
只是这么看似简单,低幼的想法,却在用简单的故事说出了很难的道理。
没什么大道理,简简单单但是打动人。
这大概就是麦兜电影的闪光点吧。
好吧,这部没有以前那么温馨那么煽情。
麦太一如既往的哪怕很辛苦也会支持麦兜的梦想。
麦兜一如以往的是麦太的贴心小棉袄。
就算是造个大机器人对抗怪兽们也不过是为了麦太能不再辛苦的工作。
可是,成了大英雄的麦兜,似乎有点陌生,我这是就见不得草根麦兜成功么。
ps:最后麦兜那首歌燃!
pps:april最后喊的那句似乎有点突兀。。。
麦兜,代表着最平凡的香港人。
家乡被大怪兽入侵。
鹰派:打他打他,无果,打不过。
大怪兽赖着不走,放臭屁,污染了美丽的家乡。
麦兜这个最平凡的香港人,靠电饭煲,夺回家乡。
怪兽你们是永远打不败的。
你们赢的方式,只有帮助怪兽的家乡富足,进步,有了按摩椅和油烟机,家乡有了米饭饱足,就不会再来打扰你们。
当家乡建设好了,大怪兽就走了。
别搞那么多斗争,好好生活,大过一切。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一看到麦兜大战外星人再加上3D这个噱头,就天然生出来排斥的感觉来,就会认为这片不好。
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在陪着儿子看了好多遍以后,我渐渐明白了电影的好。
里面的好多情节让我感动,那段“妈妈妈妈,眼睛爱看我”,每次想起都让我想哭。
还有校长,淑娴,M博士,将军,扎肉超人,小尼奥尼……儿子看的很欢乐,我想,他是更喜欢和我腻在一起看东西的感觉吧!
又见麦兜,看预告片的时候就带着疑问,究竟这样的麦兜还是不是从前那只说着傻话却又有点道理的猪?
不得不说,麦兜系列走到现在,带着香港电影的集体茫然,犹豫在究竟是继续做大人能有共鸣、小孩依然宠爱的港式猪兜,还是跑去跟国内智商堪忧的动画人物“争宠”?
看着《麦兜·饭宝奇兵》这个片名以及豆瓣页面下推荐的其它同好电影,更加担忧。
但是,麦兜依然是一个情结。
“这只猪是陪着我长大的”,这句话老土而真实。
“我希望能争气,让妈妈不会挤眼泪,不会有更年期。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事情我想不明白,不过我不怕,我想,到我读完幼稚园,升完小学,上到中学,再入了大学,等我大学毕业时,我想我也都会明白的。
到时候,我买层楼给我妈妈住。
”“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也会信你,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也会爱你。
”……麦兜让人记住的好多“猪汤”,笨笨的却有共鸣。
回想这些年看过的麦兜,除了香港精神、“心灵猪汤”,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麦兜与麦太的感情——相互依靠,妈妈对这只“傻猪”的无条件无限量支持……所以,当2014年《麦兜我和我妈妈》中竟然让麦太“去外太空”,让人心碎:以后是不是麦兜系列就没有麦太了?不!
可!
能!
情绪可以迷茫,故事可以低龄,但是作为一部香港引以为豪的动画电影,作为一只有着集体回忆的猪,有些东西缺失了就不是麦兜了。
麦太依然为了儿子付出一切,麦兜最后明白要为爱的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这些依然是“很麦兜”的故事。
其余的情节,愿相信,那是在勾起我们小时候看超人打怪兽的回忆,那是希望我们保持童真,那是香港人不屈不挠、团结起来制造出来的、带有梦幻色彩的对付“怪兽”的“机器”,实际也实用……谢谢麦兜,谢谢麦太,谢谢妈妈。
PS.一定要看粤语版!
以麦兜拯救地球为核心,构建成了一个与“饭宝”共同“合作”的温馨主题;科幻题材的加入使影片增添了天马行空的元素,麦兜也因为成功变得受人待见与赏识;然而脱离现实的演绎,尴尬的混搭,却让原本奇思妙想的故事变得缺乏一份纯真的质朴与共鸣。
麦兜系列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精神的典范,更是无数人都想要去品尝的心灵猪汤;犹记得这些年看过的麦兜,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感动于心的真情与温暖,无时不刻都在诠释着童心的美好与可贵。
《麦兜 饭宝奇兵》作为此系列的第七部依旧延续了曾经的那份童真与童趣,整部影片如以往一样故事线清晰,呆萌的风格与独特的语调搭配,总能让人唤起童年的记忆;然而电影与现实终究会有很多的不同,这一次麦兜将要实现他曾经一直想要变成现实却一直在梦中的幻想——当发明家,然而这些却只能是幻想,正如生活中的自然法则一样,“梦想”很容易,想要改变现实却太难。
把如此深刻的主题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直都是麦兜系列的特色;本片当然也不例外,当大怪兽来袭,扎肉超人登场,麦兜拯救地球的旅程也即将开始,他与大饭宝机器人共同作战,联手对抗外星人,不可否认这样的故事情节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励志情怀”,但这些励志的元素却使得曾经的童真变得腻味甚至微不足道。
无厘头的笑料,超乎寻常的萌点,都在不经意之间弥补着我们对生活的那份希望,然而当大饭宝帮助麦兜取得成功之时,似乎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将麦兜系列“反成功学”的理论打败,曾经平凡的麦兜也因此一去不复返,由此不禁怀念曾经那个无厘头、懒惰、却又不失善良的麦兜,不用去拯救地球,不用去当什么所谓的英雄,只享受自己的天真与简单。
最终麦兜与小伙伴们发明的大饭宝拯救了世界,也因此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自己不是一只一事无成的小猪;但遗憾的是曾经的那份光影与美好,似乎也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那个世界里。
个人评分:7
麦兜是一种情怀,我必须给五星。这部我觉得不至于才6.2,至少7.8吧,还有几部是看不懂,这部故事讲的很清楚啊
麦兜电影版最kuso的一部
这种近乎天真的可爱实在应该被看到
麦兜的系列都喜欢,简直一听到配音和bgm就有泪点。参加机器人马拉松的时候对电饭宝说你多带一袋珍珠米啊。电饭宝在快没电的时候自己掏出饭团吃饭想起麦兜说的你要靠自己了啊。突然想到如果真的有一天没有家人孑然一身是多么孤独。
麦兜鼓励大饭宝去战斗,就像麦太呵护麦兜去成长。这一部比之前的所有系列都更加天马行空、混搭突兀,好在它的内核依然是支持,成全,陪伴,与爱。在整个华语动画产业里,我想麦兜题材会是我永远的菜。
我都还挺中意的。看到最后不自觉地模仿那种慢慢讲话的方式哈哈,因为我平时讲话速度很快的。很喜欢麦兜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和故事的核心内涵。这部相对更偏小孩子一些,那些看起来很幼稚或者离谱的想象,就很小孩子啊。配乐一如既往地棒,不管是童声合唱还是钢琴纯音乐。麦太真的是爱在润物无声处,一直支持自己的崽。麦兜制作出来大饭宝,其实就是这个ip的精神外显,一个关注小人物生活小事,认为普通人也很伟大的故事宇宙。
指望和稀泥能世界和解,这是不可能的
饭桶救地球
我是麦兜脑残粉
讲道理这个真的不好看
麦兜系列最诡异最cult的一部,要是拍成真人电影几乎就是惊悚片了。
母爱还在,只是打怪之前短暂的陪衬;伙伴还在,只是全换成了陌生的面孔;麦兜还在,只是变成了诸事皆顺无所不能的发明天才,再不是香港市井里的小人物了。其实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污有点小意思,但无法掩盖整体上的散乱空洞,这个系列里除了那部真人外最失望的一作。
苦苦把它看完,和大家观点一样,电影选了一个大家看到吐的主题——英雄打怪兽就基本奠定了电影的失败,麦兜更多是给大朋友看的卡通片。麦兜系列愈拍愈走下坡,虽然还能看到一点草根的影子,却被“浮躁”所吞没。
这一部麦兜我看不懂。
也许麦兜在我心里只会是往鸡爪上串鱼蛋的那个一心要在平凡生活中抓捕英雄梦想的小男子汉而不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吧。
还是那个麦兜啊,少了些经典语录,走了好莱坞路线,但还是觉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
麦兜系列中最低智兼低质的一部没有之一,低到精髓尽失的地步。香港本土情怀没有了,现实的寓言没有了,小人物的感动没有了,连麦兜身边的小乌龟和阿may都没有了!你跟我说这是麦兜??不好意思我不认识。那只电饭煲的专属日式BGM简直是灾难,怪兽的体位污得我睁不开眼。
1、排名靠前的豆评似乎有些道理;2、个人不建议儿童观看,儿童才不管什么港味和情怀呢;3、对于儿童来说,除了摸不着的情怀之外,故事线单薄而无趣;4、谢立文的成人恶趣味更明显、更下级了一些
虽然没有前几部好了,但还是很开心
适合低幼段年龄层的观众观看的影片,孩子看到其中欢乐的情节畅怀大笑,便是各自童年里一段有趣的经历了。作为大人,对于故事本身并不敏感,却意外觉得配乐好听,民谣的韵味,渲染出了万千难言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