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再见吧!少年

再见吧!少年,Let Life Be Beautiful

主演:刘敏涛,荣梓杉,谭凯,顾语涵,斯外戈,徐可珑,陈楚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再见吧!少年》剧照

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2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3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4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5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6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3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4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5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6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7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8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19再见吧!少年 剧照 NO.20

《再见吧!少年》长篇影评

 1 ) 《再见吧!少年》——愿你如歌,肆意张扬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泰戈尔

王新阳(荣梓杉饰),七年四班的学生,最爱音乐和吉他,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手,唱着自己写的歌。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

他被确诊了白血病。

挺狗血的,不过是拿着朋友给的有些暴露的CD看,他就流下了一管鼻血,活像是少年青春的躁动。

再后来,他就晕了,晕倒在他弹着吉他、唱着歌的时候。

这下子,全校都知道,他,王新阳,得病了!

他那把刚买回来的五十块钱的吉他碎了,他也住院了。

吉他可以再买,健康却买不回来新的。

王新阳住院了,但他依然是那么的青春洋溢。

班上的学习委员晓若为他补习功课,空闲时,他就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

对于这个少年来说,尽管自己的病治愈率仅有50%,可在这样充满生机的年纪,他没见过死亡,自然也无法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

对他来说,自己只是生病住院,照样学习功课,照样写着自己的歌。

当他经历过病友的突然死亡、经历过化疗的痛苦折磨,他才恍然间明白了,原来自己真的会死掉。

这时候,他才真正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不再是吃喝玩乐、认真学习,而是更深层的,我为什么活着?

亦或是如果我离开了,怎么告诉世人,我曾来过?

影片里穿插着王新阳和病友组建乐队、登上天台歌唱、为音乐奋斗的画面。

那是王新阳用自己的经历,写出了展现生命的歌来,是他、他们,用生命的热,点燃了夜空的星光。

人都是有同理心的,当看到生命的逝去,没有人不会停下脚步,更遑论看到同类的逝去,那里面掺杂了更多的、更复杂的牵挂和情感。

所以我们才会在看到王新阳的父母坐在桌旁,安静压抑的吃着早餐时,不自觉地流出泪来。

悲伤着一个花样年纪的生命的逝去,更难过着尚存人世的家人的痛苦。

作为王新阳的父母,尤其是生他的母亲,她更是心犹滴血。

为了孩子治病,他们卖了车,卖了房,都是二话不说。

为了孩子,妈妈还辞了职,尽心尽力的照顾孩子。

我们看到最多的时候,是她在电脑旁做着功课,研究这个病到底是什么,该怎么治,怎么养最好。

一篇文章说花生衣对血液类疾病有好处,她就买了一大堆花生,坐在小桌子旁,仔仔细细地剥着花生,整理出花生衣来,好煮足够多的水给孩子喝。

这样养着养着,孩子的病就不会再犯了,也会好好的跟别的孩子一样健康的长大。

曾经少年的飞扬洒脱,对比如今的虚弱苍白的少年,尽管他幸运的拥有了出院的自由,却又在不久后被收回。

他该拥有这无尽的肆意,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不一样,成为被禁锢的小孩。

他该弹着吉他唱着歌,在舞台上毫不吝啬的挥洒自己的热情,而不是让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封绝笔信他该,骑着自行车、背着那把二手吉他,吹着湖边的风,然后赶在最后一秒,着急忙慌地跑进校园……有这么多对比,才会有我们不自觉地泪流满面。

为这个少年,也为这个梦想,更为这个世界、这首歌。

当看到最后的镜头里,那弹着吉他在舞台上放声歌唱的少年,我们又会笑起来,因为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就是王新阳,一个普通又不凡的少年,也是他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生命,燃放的最后一朵极美的火花。

球波关注,蟹啦\(≥▽≤)/

 2 ) 看完电影,感觉这小孩被庸医耽误了…

这片子对于白血病细节方面还是差了点,看起来没法产生共鸣,我不是药神相对来说就严谨很多1.化疗扎针不用picc或者输液港,这样打完一两个疗,静脉血管也基本废掉了2.父母亲和小孩配型是肯定可以配上半相合的,不能做骨髓移植只可能是父母亲年纪太大,或者体检有问题,还有就是这个医院做不了半相合移植,那就是被庸医耽误了…3.文中说两千块钱的进口药貌似很高,其实我说导演可以大胆点,对白血病人来说2000的药真不算事,20000/200000的靶向药也有很多,药神里面的格列宁不就是吗4.电影里面所有人都不好好戴口罩,特别是和病人在一起的时候。

要么把鼻子露出来,要么口罩拉到最下面。

白血病人很重要的是预防感染,果然后面肺部感染了吧…5.病危的时候血小板70,其实是个还算安全的值,白血病病人谁没经历过个位数血小板的时候啊

 3 ) 滚啊电影的名字

这片很容易让我想到了以前的一部新片,叫滚蛋吧,肿瘤君。

我实在是受不了导演愚蠢的命名,为什么不能对一个这个感动的故事,给一个更高级的命名,你哪怕是《新阳》我都觉得会去看,再见吧少年是什么傻逼┐(─__─)┌片子可以说前面处理的挺一般的,虽然这个故事故事是一点一点往上铺垫,但前面太平了,后面的感观度很强,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刘敏涛的演技,很强啊,这部片少了她其实啥也不是。

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很喜欢天堂来信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对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的最后的温柔。

 4 ) 再见吧!少年

真人改编青春片 一部催人泪下的青少年生活片,几位年轻的小演员和成年演员都奉献了恰如其分的演技。

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因为有你才精彩。

生活投我以痛 我却报之以歌 We are too young too die.有两种不同的翻译。

“我们太年轻了,不会死去”,直到面对死亡,王新阳仍选择乐观地在病痛中成长。

“我们太年轻了,以致不想就这么死去”,好好活着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英年早逝永远是白发人心中的痛。

谁也不愿意说再见,奈何生命脆弱。

白血病夺去了无数年轻的生命,他们虽然只是这个世界的蜉蝣过客,但也活出了生命最旺盛的时刻。

作为青春版的《滚蛋吧!

肿瘤君》,荣梓杉的演技强势在线,刘敏涛和谭凯的父母角色也极具代入感。

 5 ) 今年最好哭的电影

今天把《再见吧,少年!

》看了,说实话再不了解电影之前,我还以为是什么骗钱的国产青春片,但是在了影片介绍和演员后发现是我误会了。

本片绝对是今年最好哭的电影之一,整场电影看下来我已经不知道我哭了多少次。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少年王新阳从一个原本阳光热爱音乐的男孩,却因为一场突如而来的疾病 打破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生活,他们从一开始的心怀希望,到慢慢绝望,再到勇敢面对,影片里家人互相扶持的亲情真的让人感动。

特别是刘敏涛的表演真的非常精彩,几场哭戏表演的层次分明,真实的极具感染力。

而前段时间因为《隐秘的角落》大火的荣梓杉,在电影里面也奉献了精湛的演技,无论是前期的阳光,还是病痛中的孤独,还是最后为了梦想,还有父母的坚强,都做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

小演员真的未来可期。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真的让人动容。

白发人送黑发人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之一了,影片里一家三口父母并没有因为儿子的重病而一蹶不振,而是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鼓励照顾儿子,为了治病卖车卖房,而爱也是相互的,儿子反馈给父母的爱也在电影最后的歌声响起时达到巅峰。

个人主观评分:8分,强烈推荐!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并不只是表现悲伤,而勇敢面对挫折,家人亲情的相互扶持,对梦想的坚持。

就有如电影里面引用泰戈尔的诗那样“生命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一样,不要对于生活失去信心,绊倒了,继续前行才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主题。

PS:整场电影我真的是哭着看完的,但是电影中途王新阳因为化疗剃头发时,本来是一个泪点的,但是不知道后面哪位观众说了一句朱朝阳终于变成张东升了。

一下子就给我出戏逗笑了。

😂

 6 ) 再见吧,少年!我们再见!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无疑是对全剧最好的诠释。

面对死亡,谁不会害怕😨可当“死神”来临之时,还是初中生的王新阳即使化疗非常的痛苦,可他还是选择完成自己的梦想;看到同一个病房的两个病友相继离开他也害怕、恐惧~可不曾浪费生命的每一天。

懂事贴心的他用生命的余光温暖着爱子如命的父母们,让失去孩子“歇斯底里”的父母释然继续前行~父母的爱无微不至,孩子的爱也暖如冬日阳光🌞影片中的学习委员晓若默默地对新阳的关心与帮助,无论是友情还是“小火花”,最重要的是在你需要的时候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可能人就是这样,当你健全的时候总是想着要做这个要怎样~可…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差了一个行动甚至是立即行动!

当死神靠近的时候,才会明白活着多好,真正的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怎么能承受得住?

可面对生离死别父母倾尽全力却还是无能为力的撕心裂肺。

无疑,父母的爱♡无人可及~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在孩子课业与兴趣难以持平,总认为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可我觉得成绩只要不是特差,因为兴趣爱好孩子可活的开心快乐就很满足。

只有在病魔来的时候,父母们才会极大的满足孩子的一切。

如果这样,请在平日放宽心,收起做父母那小小的“虚荣心”💫这样的教育也许会事半功倍。

生命不可测量(结果未知),可生命却可以留下“足迹”记录生命旅程的点滴。

做一只蝉,让生命跳跃,别浪费每一刻,认真过活,热爱生活。

引用泰戈尔的一句:“生如夏花之绚兰,死如秋叶之静美” 美好恬静 晚安

 7 )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有些演员的红是必然的

千万流量的刘敏涛为什么能在中年时持续翻红?

《隐秘的角落》里荣梓杉扮演的朱朝阳,为什么小小年纪能一跃成为这部年度悬疑大戏中最耀眼的角色?

看过《再见吧!

少年》,我找到了答案。

《再见吧!

少年》深深震撼到了我。

震撼我的是扮演患病孩子王新阳的荣梓杉和扮演他母亲的刘敏涛那殿堂级别的演技。

即使在黑暗寂静的电影院里,炸裂般的表演也穿透了观众们的内心,它们成功建构了精彩的戏剧冲突,完美演绎了人与病魔互搏时的艰苦状态:哭泣、不甘、愤怒、倔强……淋漓尽致的表演震住了所有观众,直到电影结束,观众们依然静静坐在座位上,停留在观影状态中。

在命运巨大的挫折前,主演们昂起头颅,有着不甘不屈的硬骨和勇气——饰演母子的刘敏涛老师和荣梓杉,把自己生命和灵魂深处的珍贵东西、对生活深刻的感悟,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出来,奉献给了观众。

当刘敏涛老师扮演的母亲周岚,得知孩子病情复发时,她怒吼道:“我们一直在配合你们医院的治疗,你们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们就怕给孩子耽误了。

房子也卖了,工作我也辞了,你还让我们怎么样啊?

他怎么会复发?

我保护得这么好,为什么会复发?!

你救救他吧,你告诉我怎么做才能救他。

”说着说着,泪水渐渐从她的眼眶中迸出。

为母则刚,周岚并不是一个轻易甘心和认命的人,但面对孩子的病,她却是最脆弱无助最放不下的人。

她可以日夜不息地照看孩子,却并不宠溺,依然坚持天天监督他写作业。

她可以果断卖掉房子卖掉车子不惜一切代价,因为她实在承受不起那个结果。

因为害怕失去,她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这场悲剧中,其实最抽身难退的,是母亲。

有些演员的红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把对人性的观察和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和把握,都融入了表演中。

这使得他们有能力演绎每个角色充满能量感和真实感的瞬间、那些细微自然的表情和反应——逐渐流出的热泪、慢慢崩溃的内心和在绝望中缓慢崛起的意志和决心。

每一场戏,他们都在倾尽自己的生命和所有感觉,精准、充沛、富有层次感,令人动容,也令戏剧充满尊严。

荣梓杉扮演过今年的悬疑大剧《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

在《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谜团人物。

荣梓杉小小年纪,已经展现出了对人性、对生活惊人的理解力和细腻入微的表演力。

在《再见吧!

少年》里,他演绎出了少年王新阳在得病后微妙困苦的心理状态:刚进病房时,王新阳表面看起来无所谓,其实一直在艰难维持着内心的平衡。

直到他发现自己的病治愈率其实很低,直到他不得不接受化疗、被迫剃光头时,他崩溃了。

荣梓杉演出了少年的自尊心和脆弱:被母亲剃着头,他渐渐哭了出来,他感到恐惧和手足无措,面容因为痛苦也随之扭曲,直到泪水将他淹没……父母的眼泪也像掉珠子一样落下来。

一个本来美好的家庭,被命运不幸的螺旋痛苦缠绕,他们紧靠着抵抗命运的打击,他们努力着互相拥抱……即使痛苦像潮水涌来,王新阳也依然是坚强乐观的孩子,病魔从没有夺走他内心的温暖和善良。

他从容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爱自己爱别人到了最后一刻。

看过《再见吧!

少年》令人更觉生命和真情的宝贵。

生命并不永恒,活着时要多加珍重,方不辜负曾经活过。

在电影的结尾,弥留之际,王新阳和要好的女同学来到了海边。

他转过身,问道:“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

”风起云涌,海浪就在他的身后起伏,无数的瞬间组成了这个世界。

他站在瞬间里,依然问了一个关于永恒的问题。

电影把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都放在了这个无解无答的结尾,也令这些存于银幕上的瞬间,转化成了观众记忆里的永恒……“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朴树《生如夏花》

 8 ) 我好想爱这个世界啊

2020-10-30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少年王新阳的生活因突患白血病而彻底改变,面对未知的明天,新阳依然乐观坚强,努力实现青春梦想的故事。

很高兴遇见你,王新阳,能够相互陪伴度过这两个小时的时光,来聆听我们的故事,感受这漫长岁月。

结尾的时候,你问,我们还会记得你多久?

我想,这下,你的愿望终于达成了吧,来到了舞台上,在聚光灯下,让你的偶像唱着你写的歌,我们都在镜头前,成了你的小迷弟呢,是的,这是你留下的痕迹,是你留给爸爸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

真的,谢谢你。

生命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很开心的玩,可以大声的唱歌,也可以用力跳得很高,我们可以很努力的活着。

在剃掉头发之前,王新阳向妈妈吼,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是我要生病?

我还要那么多想要做的事情,我不想死啊。

在与妈妈和护士的头发保卫战中,新阳输了。

丢掉这场战役的结果就是自己变成了一个职业病人。

在医院里,再也不是之前那些不用做作业,还有零食陪伴的快乐时光,而是与怪兽殊死搏斗的艰难岁月。

可能,如果没有处在生命的边缘,我们便不会感觉到它的美好吧。

如我,如你。

每年大约会有四万个孩子因为白血病失去生命,而我,王新阳,就是其中之一。

在一家人一起过完14岁生日之后,复发的王新阳就安安静静地走了。

没别分别的画面,甚至还没来得及准备,没有好好的告别,家里,就只剩下爸爸妈妈两个人了。

爸爸从外面买来了三个肉包子。

那是以前新阳上学的路上吃的早点,他在生病的时候想吃,却被妈妈骂了,他不能吃油腻的东西。

爸爸刚吃了一半,妈妈就端起盘子扔到了垃圾桶里。

“孩子没了,但是大人还在啊。

”爸爸离开家里,推着车子走了,那是信仰的自行车。

妈妈走进新阳的房间,新阳的校服还挂在衣架上。

“你怎么忍心啊。

”“你想妈妈吗”“妈妈想你啊”。

上半年,有一次在厨房里遇见阁姐,她说一个同学在日本,跟她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活着了。

那时候,我觉得,那些我们常常抱怨的,或者想要逃避的,平平无奇的日常生活真好。

可是,当我们又回到那些循规蹈矩行色匆匆的生活之中呢?

爸爸问王新阳,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王新阳回答,从今往后,他都不想再要生日礼物了。

他说,“我觉得,我能当你们的王新阳,我觉得很幸福。

”可能,我们能成为我们,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我们遇见那么多人,父母,朋友,那些我们只见过一面,或者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人,他们陪伴我们成长,陪伴我们度过漫长岁月,陪伴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

只是,可能,这种美好一直围绕在我们周围,而我们,也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吧。

在最后,新阳想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什么。

他组建了自己的乐队,与大壮,朵朵,武寒一起组建了乐队,是的,too young too die乐队,他们一起排练节目,在医院的天台开演唱会,他们对着天空大喊他们会好好活下去。

但是,演唱会结束之后,大壮却走了。

那个爱吃零食,对着炸鸡流口水的大壮,在电击和肾上腺素的刺激之下都没有苏醒过来。

甚至来不及好好告别,病房里就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习惯,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它会提高我们感受生活的阈值吧。

我们不断习惯新的生活,不断把快乐很满足建立在新的坐标之上。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体验这个世界吧,让我们一起,爱这个世界啊。

是不是,很久没有拍下饭菜了,对,打开鲜活滤镜的那种。

是不是也很久没有去湖边拍照了,有晚霞或者晨光的那样。

对了,你不是说,哪天有空,要去南开的路上去看芦苇,那就,带上相机,找个天气好的时间就出发吧。

我们可以开心地玩,可以大声唱歌,可以跳得很高,我们可以,努力的开心的活着。

这是,王新阳教给我的道理。

 9 ) 一部撤档,一部上映仅几百万票房,陈思诚的预言正在实现,留给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时间不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困扰,国庆档也好,春节档也罢,看似电影市场热热闹闹,可实际走进电影院能看的电影就那么两三部,这么大的蛋糕被两三个寡头分了,剩下的都要饿死。

在你走进电影院的时候,资本已经替你做了选择,大部分影片是没有资格进入热门档期的,勉强挤进去的,也注定成为炮灰。

就说今年的国庆档吧,一方面《家乡》和《姜子牙》神仙打架的票房竞争异常激烈。

一方面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

10月3日,动画片《木兰:横空出世》宣布退出国庆档。

10月5日,“朱朝阳”的银幕首秀《再见吧,少年!

》上映,尽管拿到了豆瓣7.4的高分,但第一天的票房区区几百万,还不够那几个大片塞牙缝儿的。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问题来了,为什么小成本制作影片分不到大蛋糕?

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陈思诚就做了预言:一部电影,想要在院线分一杯羹,必须具备两个特质。

第一是电影工业很强大,那种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是普通的流媒体无法替代的。

第二是电影故事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且极具话题性。

就国庆档来看,陈思诚的预言实现了。

《姜子牙》是第一种特质的体现,它是一部暗黑的成人童话,那种视听盛宴是你在家中捧着iPad在爱奇艺上无法感受到的,要有参与感还得买票进影院《家乡》是第二种特质的体现,影片故事相比《祖国》更接地气,而影片话题性也非常丰富:五个故事怎么排序,上百位影星谁演的最好,影片最终票房能否赶超《八佰》,这类拼盘电影的兴起是福是祸…你要想和人讨论这类问题,也得乖乖买票了。

反观另外两部小成本电影,就是两种特质的反面了。

就说《木兰:横空出世》吧,主创的小算盘打得很好,原本计划着刘亦菲的《花木兰》大火,它强行蹭一波热度。

没想到《花木兰》扑街了,而这部动画片自身的品质又很差,豆瓣评分只有3.2,两个特质一个也没沾上,只有灰溜溜当了逃兵。

再说《再见吧,少年!

》,本片讲述的是白血病少年的故事,有点《奇迹男孩》的感觉,口碑不俗,也反映了很深刻的社会现实,但话题性不够,沉浸感不足,题材也太压抑。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国庆节,你让观众花钱去影院看这也那个一部苦大仇深的影片,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本片的两个主演,一个是荣梓杉,他凭借《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阳火了一阵,但那部剧毕竟是网剧,从爱奇艺到大银幕中间隔着一大截的距离,他的那些受众充个18块的VIP会员都心疼半天,你让他们买张30元的票去看一场戏,几乎不可能。

另一个是刘敏涛,出演过《琅琊榜》和《欢乐颂》,是典型的电视剧演员,电视剧相比电影处于鄙视链的下游,带着这样的“天然劣势”去主演一部电影,刘敏涛演技没得说,勇气也值得肯定,但票房号召力这一块差得有点多。

《再见吧,少年!

》叫好不叫座,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觉得,小成本电影想要生存,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以小博大。

故事虽小,成本虽小,但格局一定要大,要有那种蚂蚁撼大象的反差出来。

比如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成本虽小,人物虽小,但开创了国内并不多见的多线叙事结构,这是结构上的以小博大。

比如徐峥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片和《再见吧,少年!

》其实是一个类型,但它厉害在不只局限于一两个病人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而是主角程勇这个视角,从一个患病群体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医药行业问题和百姓看病问题。

《再见吧,少年!

》击中的只是少部分患病群体的痛点,大多数观众属于隔岸观火的状态,很难产生共情。

而《我不是药神》击中的是所有人的痛点,并将之转换成亲情、爱情和友情之中,因而能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

这是内容上的以小博大。

第二个方法是寻找性价比高的特质演员。

比如那部《滚蛋吧,肿瘤君!

》,从名字风格到电影类型和《再见吧,少年!

》都非常像,为什么两部影片一个火了,一个扑了?

那是因为《肿瘤君》找到了合适的演员——白百何。

你或许会不屑地说,白百何也算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可事实上就是,白百何演技虽然一般,颜值在演艺圈也不出众,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那就是主攻“小妞电影”,她出演的角色大都是那种性格爽朗言直口快的小妞儿。

从《失恋33天》到《捉妖记》,白百何一直在塑造这类角色,并通过努力经营,将自己的人设和“小妞电影”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一招出了奇效,以后的电影只要是小妞电影,只要有这样的角色,白百何就是不二人选。

她不仅压过了和她长相“撞车”的王珞丹,在电影票房上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白百何的票房总和是95.73亿,与周冬雨的95.95亿并驾齐驱,要不是“摸金校尉”那个八卦事件是她事业停滞不前,要不然白百何应该是内地最早进入“百亿票房俱乐部”的女演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白百何与刘亦菲比较,论咖位轮颜值论资历,白百何都远不如刘亦菲,但白百何主演的电影就是能大卖,刘亦菲资源再好也是一部接一部的扑街,这就是特质演员的厉害之处。

小成本电影就应该找白百何这种咖位不高但个人标签非常鲜明的演员,我心中这类的演员的最佳人选是:章宇和任素汐。

他们咖位不高,片酬不高,能解决成本问题。

但他们演技出色,虽然戏路比较窄,但遇到了合适的剧本就是能一阵疯狂输出,特别适合小成本影片。

第三个方法叫做抱紧大腿。

现在很多厉害的导演都会带一带年轻的导演,比如《我不是药神》里的制片人徐峥和年轻导演文牧野,比如《受益人》里的监制宁浩和青年导演申奥,比如《误杀》里的制片人陈思诚和青年导演杜汶利,比如《hello!树先生》的制片人贾樟柯和青年导演韩杰,当然还有10月4日上映票房不俗的《一点就到家》,导演是青年导演徐宏宇,监制是陈可辛。

这些电影都是典型的小成本影片,都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抱紧这些大佬的粗腿,能凭借他的人脉找来优秀的演员,能凭借他们的经验为自己的电影把关,在宣传时也能邀请他们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摇旗呐喊,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最后,我想说,陈思诚说了实话,现在的电影市场还是受资本裹挟,留给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困境非常有限,中国的电影从业者有上百万,每年拍摄的电影也成百上千,但真正和观众见面的是少数,能在热门档期与大片分一杯羹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其中有多少沧海遗珠不得而知。

未来我们应该打破垄断,让小成本电影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发声,这样他们赚了钱有了做大做强的资本,我们走进电影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遥远,中国电影人加油鸭!

 10 ) 只要有人记得你,生命就还未到终点

今天二刷了再见吧!少年,再次被片中各位演员的精湛演技所感动而落泪。

梓杉弟弟与敏涛、谭凯老师饰演的家庭组已被无数大佬解析称赞过,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本片另一位主要角色,也是贯穿整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条友情线—王新阳与于晓若的故事。

--以下含有大量剧透!

---一、最喜欢的歌送给帮助过我的人影片伊始,跃入屏幕的是一位活泼可爱,酷爱音乐但看起来学习不咋的典型“后进生”王新阳(不得不感叹小荣同学充满少年感的形象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与“刀子嘴豆腐心”表面斥责,实则帮他隐瞒吉他事情的典型“优等生”于晓若的故事。

新阳因为晓若的帮助而藏住了吉他,所以点了一首他最喜欢的《西涌客栈》送给晓若。

影片切回的镜头放在了晓若会心的甜甜一笑中,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青春与美好。

然而始于《西涌客栈》的美好,却也终于《西涌客栈》。

新阳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最终却定格在了晓若的镜头中—歌声的戛然而止与新阳倒地的身影………

荣梓杉 饰 王新阳二、海盐芝士不加糖新阳因为患了白血病而不得不休学住院,晓若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来给他补课。

新阳因为同房病友的离开而深夜在贴吧感慨,晓若便化身“海盐芝士不加糖”的病友来与他交心,从此糖糖这个角色成为了新阳与病魔抗争途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新阳因为化疗掉头发而苦恼,晓若便送了他好多顶帽子,看着他戴着帽子专心练吉他的样子,快门的咔嚓声似乎都无法掩盖心跳的声音,脸上的笑容仿佛是青春的隽永美好(小顾同学这里演的太好)。

同样也是晓若,鼓励新阳,喊出了片中的名台词—We are too young to die。

新阳也选择了这个名字作为乐队名,象征他们不屈的意志与向阳而生的决心。

新阳与病魔斗争的每一刻,都有晓若和糖糖的陪伴。

我们看到的是:总有一个姑娘在他的身后,镜头永远没有离开过他。

顾语涵 饰 于晓若三、too young to die/当你长大天台演唱会是全片的小高潮之一。

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唱会如期举办,虽然听众只有他们的父母亲人与医生护士,但依然阻止不了少年们激情澎湃的内心。

当新阳唱出《当我长大》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坚毅,不惧病魔苦痛的追梦少年。

这既是一首歌,也是整个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宣言—他们,一定会平安长大。

—ps:私人解读下,我认为这首歌还有一层意义,也许就是新阳写给晓若的歌。

当我经历过,未来成熟了,我们保持联络。

答应我要记得,我写给你的这首歌,在漫长人生,还有一个我,陪你长大了。

这两句歌词非常的戳心。

尤其最终新阳和晓若的合唱(这里新阳还特地调低了话筒的高度方便晓若够到,非常绅士)更是让人看到了少年少女在最美好的年华所绽放出的光彩。

四、平安符/你一定要好起来新阳出院了,然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开心的感觉。

原因无非是两点:糖糖不理他了以及他觉得自己变得与同学格格不入了。

为了让糖糖能平安,他将妈妈送给他的平安符寄给了糖糖。

然而命运仿佛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平安符刚寄出没多久,他的病情就复发了,而且极其危重。

而晓若穿过大雨淋湿的街道,赶到新阳旁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他昏迷不醒的样子。

晓若手里紧紧捏着新阳寄给她的平安符,为了新阳的温柔无声地哭泣着。

新阳和晓若也许都明白,相聚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所以当晓若带着她精心收集的同学录在一个黄昏来到了新阳的身边,熟稔无比地接过新阳的一只耳机时,这一刻,两颗年轻的心完成了彼此的靠近与救赎,炽烈又美好。

只是,其中的一颗过于耀眼,仿佛是生命最后不屈的怒吼。

——“你为什么要来帮我补课啊?

”——“因为我是学习委员呀!

”这种问答模式一点不像00后的风格,毕竟现在的小孩子比我们还懂。

但是此情此景新阳却依旧问出了如此愚蠢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测这是一种看破不说破的状态,新阳也许并没想从这个问题中获得答案,所以他只能不停地向晓若道谢。

但这不停的道谢声却如泣血之刃一般,听上去仿佛是临终遗言。

晓若打断了他——你一定要好起来。

然而理智告诉俩人,好起来,只能期待奇迹的发生了。

所以新阳有了最后的请求……….

五、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

新阳还是走了。

为了阻止母亲的离去,新阳拜托晓若给父母准备了一个任务,他带着晓若来到了他的秘密基地,拍下了他唱的最后一首歌,并希望父母能够转交给陈楚生。

于是有了最后那一场新阳与陈楚生合唱的演唱会。

影片的最后,定格在了晓若的那一滴眼泪中,闪回了新阳与晓若相处的镜头,仿佛那个少年依然存在,依然如此的活泼可爱。

然而镜头一转,回到了秘密基地拍摄完成后的画面。

新阳最后还是提出了两个问题。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啊?

(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因为寄件地址发现的?

)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晓若的回答,只有一个无言的微笑,新阳回以的也是两个微笑。

新阳虽知自己命不久矣但仍能淡然处之,晓若则是在最后的时刻默默陪伴新阳完成他的心愿,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朦胧情感与平淡的处理反而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至于还会记得我多久,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更愿意相信是永远。

写在结尾两位小演员的演技真实的让人代入了这样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青春故事中。

小荣同学贡献了从活泼少年—患病的脆弱—坚定与病魔抗争的不屈—面对死亡的淡然这样一套成熟的表演,尤其是哭戏与一些微表情的处理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14岁的孩子所能做到的。

而小顾同学也毫不逊色,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角色,虽然人物复杂程度不及王新阳,但将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默默守护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哭戏也处理的非常到位。

人们常说绿叶配红花,但在这样一个故事中,没有绿叶和红花,有的只是相辅相成的角色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影片。

非常感谢主创团队能打造出这样一部好电影,一个积极正能量,虽有病痛的折磨但仍要向阳而生的故事。

一开始是奔着小荣同学去看的电影,看完后发现真的是全员演技派。

两位05后的小演员更是让人看到新生代演员的实力,希望小荣和小顾同学都能向阳生长,做不被打败的自己。

《再见吧!少年》短评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5分钟前
  • 巴别塔的光芒
  • 推荐

#电影频道少儿影院 20240428

7分钟前
  • nmsl official
  • 还行

题材值三星……

9分钟前
  • 一只特特呦
  • 还行

涛姐演的很好。

11分钟前
  • 花小蕊
  • 推荐

意外的动人,意外的没有那么阴郁压抑,从绝望到坚强,即使再见,也能看见美好。改编自真人真事,着实还是有些心疼,命运究竟是公还是不公,其实无法探讨,只能,加油。

13分钟前
  • 阿喵不在家
  • 力荐

点映场观影 催人泪下不代表就是好故事。题材自带泪目体质,故事套路平庸甚至有些无聊,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尴尬突兀,同学友谊线非要拍成爱情片既视感?演员方面刘敏涛显然不适合母亲这个角色,但是几场哭戏还是可见其表演功力所在,荣梓杉小朋友未来可期,但可提高的地方任然很多,希望以后能做实力派,我们确实需要踏踏实实演戏的新生代为影视圈注入活力了。

16分钟前
  • 乐-le
  • 较差

为什么我感觉导演留下的拍摄痕迹很重,我没法入戏

17分钟前
  • 站台之上
  • 较差

生命以痛待我,我却报之以歌,短暂而旺盛的生命实在太催泪了,荣梓杉和敏敏子这个组合真的很可,几场哭戏层层递进,特别是剃头、复发、门后哭戏和最后的信太让人动容了,他的生命虽短暂却生如夏花之绚烂

21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推荐

md,太催泪了,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26分钟前
  • 风过留痕
  • 推荐

果然是个儿童片,剧情也很儿童向,最后20分钟的追星戏也有点多余。说下演员吧,刘敏涛不用说了,一直在克制,就一场和医生的对质戏足以提名金鸡,重点再夸下荣梓杉吧,长得好看,演技更可以耍当下那些流量小花们几条街了,未来太可期了。

29分钟前
  • 卡卡
  • 较差

青春本不应该这么残酷,可惜,这就是很多人的青春,或者还没有绽放的青春。

34分钟前
  • Hachiko
  • 还行

演員是認真在演,但這個節奏真是太拖沓了。場景多、煽情也多,多到看不出主次。

35分钟前
  • norris
  • 较差

关注患病群体的青春题材,但整部片子都没有从很压抑的角度来叙述,值得肯定。影片中父母面对孩子病情时候的崩溃实在是太真实了,对照着2020年的现状,不禁让人感叹,“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能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运气,关爱身边的每个人,是值得思考的意义。

38分钟前
  • 春风绿江南
  • 推荐

除了刘敏涛的一场爆发戏和最后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他没什么新意,几个小演员的表演,大壮最好。

42分钟前
  • Martina
  • 较差

荣梓杉真的是很有天赋的演员,刘敏涛和谭凯也演的好好,身为肿瘤患者家属,有被共情到,愿大家都平安健康!

45分钟前
  • 伊心
  • 推荐

真实人物感人的,具有治愈能力。只能说编剧不会写,导演不会拍,本来青春励志拍成了真人纪录片,太平了,但是情感是真实的,主创有一个好的出发点。

46分钟前
  • Nut
  • 还行

边打游戏边看的……拍得其实不差,刘敏涛谭凯两位老师压场效果不会太差,荣梓杉灵气很足,虽然一些戏还是有些小瑕疵……但就是我我很讨厌的烂俗,电影刚开始10分钟我基本上就能猜到后面的结局==怎么说呢,看电影,看到一些烂片其实不可怕,至少它有笑点……但这种,我无语凝噎……

51分钟前
  • 打乒乓球的柯南
  • 较差

真实事件改编,一群少年面对绝症时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还有对梦想的追求,不是什么大制作,但真的感人又催泪…优秀的一六工作室,希望大家不要错过的一部今天刚刚上映的走心电影~

54分钟前
  • 天雷滚滚二师兄
  • 推荐

很好看

59分钟前
  • 浪漫满屋
  • 较差

本片是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的,旨在让观众们更多关注患有重症的个人和群体。全片整体的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充满着正能量,特别励志。刘敏涛在其中演技超凡,几场哭戏都颇具爆发力。

60分钟前
  • 乾坤浮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