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死的那一集,绝对是把整部片子逻辑和水准严重拉低的一集,强行的煽情更是莫名其妙,就像我吃着蛋挞吃的好好的你非要往我嘴里塞一个韭菜盒子。。。。
1. 你们都知道是反计和演戏,然后就特么什么也不布置人手也不埋伏好直接让邰伟单枪匹马去了,心真大,仗着主角光环死不了是吧。
2. 我一开始以为他们交易是在个废弃的钢铁厂,直到白毛按下了开关,我才知道这特么是一个还在生产中的钢铁厂啊。
为啥你们要找一个生产中的钢铁厂,嫌人不够多么,不过确实,这种生产重中之重的钢铁厂,居然没一个工人。
你知道钢铁厂这种高危的生产线绝对不可以缺人的么、、、、、、、3. 估计有人说那就是个废旧的钢铁厂,是大反派摁了开关才炼起钢铁来的。
我想说钢铁行业极其特殊,不管高炉转炉,钢铁厂除了n年一次的检修,其他时候都不可能停止炉子。
因为如果像焦炉的话,耐火砖上千度冷却到室温,直接会出现裂缝,整个炉子都会损毁,所以是一次性的。
如果长期停止,基本上什么炉子都废了。
而且你以为就跟家里的煤气炉一点就行了,你想想那堆钢锭你要加热到熔融,要多久。。。。。。。。。
4. 本人有幸去宝钢参观我一次,我记得离铁水大约几十米远都能感觉到扑面的热浪,根本呼吸都困难。
如果像剧里那么近的距离,虽然不在池子里,基本上也会被烤熟。
5. 邰伟自己特么都不行还跳下去救人,结果就坑了自己的队友,我也奇怪,一开始怎么就不能把姑娘先带上来,非要各种作。。。
6. 反派死于话多,而且是真特么的多。。。。。。。
7.还是生产线的问题,这种钢铁行业每个都有可以手动操纵的设备,也是防止意外出现有个plan B。
最顶不济你们可以把总电源关了吧。。。
这又侧面证明了这不是一个废弃的钢铁厂,但是就是没人。。。。
其实这一季前面的部分我觉得还不错,不像上一季前后插得有点混乱,但是这一集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编故事,为了煽情的话,我觉得挡子弹都比这好,这样子的死法只能让人觉得完全不信服。。。。。
然后两个boss都是同样的套路,知道对方的计划然后将计就计,看一遍就行,看两遍类似的。。。。。
我觉得第一部挺好的呀。。
握草。
这第二部怎么这么烂。。
看到第21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请每个导演和编剧尊重,小说作者雷米,,,好好的小说剧情。
硬要改的跟大街上电视连续剧一样的恶心剧情,,真的几十年的电视剧套路了。。
你们拍的不恶心看的都恶心了。。。。
改也请适度。。。。
导演和编剧。
你们根本就不具备,编写故事的能力。。。
创造不是拼接和抄袭,,,
不如第一季。
这季是把教化场和暗河串在一起双线并行,心理推理为主的教化场是方木为重,刑侦为主的暗河就是邰伟主要负责,这两部正好是心理罪系列特别阴暗压抑的。
剧集改编后,教化场带了点城市之光的影子,尤其结尾江亚的出现,简直是下部预告;暗河删掉了肖望,整个故事可以说大改特改,效果也大打折扣,当然这也没办法,这两部很多情节如果要按照原著拍,肯定过审核困难,可改动删掉的恰恰是相当的震撼部分,因而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吸引人。
而且有些也太过轻描淡写了,比如陆家村龙尾洞的跨境拐卖案的破案营救,再比如,聚源钢厂的殊死搏斗和舍身救人化为钢锭,本该是多惊心动魄震撼人心啊,结果不痛不痒的,而没有把付出巨大代价救出来的女孩作为唯一的证人,却因受威胁被迫搬家无法作证的情节拍出来,也不能说不遗憾,甚至可以说看原著时的那种压抑无奈的感觉基本没有了。
另外,所谓的双结局纯属无聊。
(看到第八集 一家之言,结局崩坏了表拍我)在刚刚看完的第八集里,邰伟因为邢娜的失踪愤怒焦急,跟踪嫌疑人被拍,结果嫌疑人无端死了,他跟踪的照片被曝光,直接被媒体扣上警察杀人的帽子不说,自己也被停职了。
方木拿着盒饭劝坐在车里的邰伟吃饭,连问三遍“你吃不吃”,邰伟就是不搭理他,然后方木随手就把饭盒扔出了窗外。
接着又拿出一盒饭,再问三遍吃不吃,然后又把饭盒扔出窗外,到拿出第三盒饭问吃不吃的时候,邰伟怕他继续扔,只好一把接过来吃,然后方木问他,你怎么知道我前面扔的两个饭盒里不是空的呢。。。
作为一个原著党,我看到这个剧情的感觉首先是黑人问号脸,邢娜出事是《暗河》剧情的开端,那个被杀的嫌疑人是《教化场》里的第二个死者,而邰伟因为得罪媒体被停职就已经是《城市之光》后期的内容了,编剧不由分说地把来自三本书的剧情揉在一起,到底是闹哪出?
整部心理罪2是由《教化场》和《暗河》两本书组成的,原以为会像第一季一样案件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结果,完全不同的两个案子却被编剧改成了同时进行的两条主线,复杂庞大的线索交缠在一起,实在为编剧的把控能力捏一把冷汗。
第二个感受是好有新鲜感!
在我个人看来,IP剧对于原著党是没什么吸引力的,特别是刑侦剧,不同于微微一笑那种爱情剧,哪怕小说都可以当电视剧的剧本了也没关系,观众们看着屏幕上的情侣发糖虐狗甜甜甜就很满足了,但刑侦剧讲求设局,通常的套路是,观众跟随侦察者的调查取证,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接近真相,不到最后一刻,大boss绝对不会轻易被发现,就算发现也是抵死不认的。
但是大IP存在的问题是,原著读者基础广泛,所以电视剧如果只是把小说视频化往往由于毫无悬念导致枯燥乏味。
因此,刑侦小说的改编如果对原著照搬照抄,就会毫无新意;如果大量删改导致面目全非,又会被一群举着板砖的原著党拍死,改编的度在哪里就变得相当微妙。
在心理罪2的改编上,宾馆里针对邢志森设局的那种给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有所保留,这样的经典场景能带给原著党熟悉的味道。
此外无论是警察的牺牲,还是方木的奋不顾身,我一直觉得心理罪小说最让人感动的,也是不同于其他刑侦小说的地方,就是正义的那一点光。
哪怕社会有不平有黑暗,但是总有人会不顾一切地维护正义。
网剧里一直有在有意无意地强调。
但是,由于情节设置的改变,就算是原著党也没法剧透了,那大家就总算可以坐在一起好好看编剧打算怎么鼓捣了,这种熟悉又陌生的体会,蛮新鲜的。
第三个感受就是人性化。
受限于小说的篇幅,方木的形象更多被定义在孤独阴郁的孤胆英雄,除了邰伟,作者给他搭配的警察搭档无论是肖望还是郑霖,都无法真正得到他的信任。
他的过往让他背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不断付出,不计回报地付出,让读者觉得很心疼。
相比之下,网剧里的方木就要幸福得多,剧集延续了邰伟的人设,无论暗河还是教化场,邰伟一直都陪在方木身边,就像一种坚定有温暖的力量,让方木不再孤单。
而网剧中有了邰伟的方木,也有了更多的人性,就像开篇描述的,会关心邰伟,会用心理学的知识开玩笑。
再加上例如邢志森和邰伟的过往等等的背景交代,让故事相较于小说更加人性和丰满。
但是,不得不吐槽,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常见于遭受或目击重大的打击及灾难真的没有这么普遍好么不是所有心理阴影都叫PTSD好么也不是只有杀人和自杀二选一的道路好么像罗家海这种只不过是女友被强奸的过往遭到公开就受不了的真的不能算PTSD好么编剧应该好好去读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吧。
最后,祝不烂尾!
———————————————————分割线————————————————————充了个会员,刚看完了24集,结局感觉暖暖的,比想象中好。
警察就是警察,哪怕有黑暗有不满有愤恨,但是法理、正义,却一直无条件地坚持着,这是雷米书里面一直强调的一点,在剧里,无论是方木还是邰伟,抑或是大壮阿展他们,都充分地展现并且传达出了这一点——一个警察的尊严。
我觉得,仅此一点,这就是一部好剧。
剧里的确有不少瑕疵,这种双主线的处理方式,个人觉得过于复杂,对于一部周播剧并不讨喜,很容易在下周看的时候遗忘掉上周的部分情节内容,连贯性较差。
方木在剧中被神化的有点过,最后大boss的犯罪动机也稍显牵强。
如此小心谨慎居然还是被和谐了,还能说啥,呵呵……
两星给邰伟,剧情生硬,有点强行制造悬疑的感觉。
主角的台词功底实在有待提高,感觉用配音会好点,字幕实在是不走心,很多错字,比如PTSD有时会打成PDST等。
可能是之前看过白夜追凶,再看心理罪真的觉得逊色很多。
推理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模棱两可的就得出一个很笃定的结论,让人觉得满头雾水。
为了制造悬疑的感觉,强行把两个案子混在一起,又理不清其中的关系,只有在最后揭底的时候才让人觉得,居然是这样的。
在揭底的时候我甚至忘记了他说提到的那个犯罪嫌疑人到底是谁,前后衔接不好。
强行切题,很多时候都觉得那个PTSD简直患得莫名其妙,比如唐悠在公交站差点被强行带走的时候,之后表现出的那种崩溃简直很假,让人觉得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警察,未免有点太。。。
,之后被邰伟几句话就安慰好了,然后又很跳地出现,真的不奇怪吗?
画面处理也略有逊色。
唐悠那个角色刚出现的时候真的很傻,简直是思维有问题的那种,凭借自己的猜测很笃定地推翻方木的推测,直接判断。
邰伟的角色很棒,跟他在白夜追凶中的表现不相上下,台词功底,演技都很棒。
这部剧真的只能靠着邰伟的演技撑着了。
另外想说的是,这部剧普及的心理学的知识还是蛮多的。
第二季,让人无语的情节依旧多到数不胜数…全程倍速勉强看完…1.不知道为啥要加这俩没必要还招人烦的女性角色,就为了给俩主角配cp吗?
没必要真没必要!
唐悠…是没读过警校还是没上过大学啊?
犯罪心理学心理侧写没学过也没听过吗?
怎么会说出那么无知的话?
算命?
为了塑造前后对比也不用这样吧?
还有杨芸,每次都说话带刺,被问犯人的线索时就要大骂让犯人产生PTSD的人…姐差不多得了,也不是所有有PTSD的人都会杀人啊?
先解决当前的事好吧?
2.教化场杀人和人口贩卖案双线进行,但真正好好破案的内容不多,总乱插一些乱七八糟没必要的情节,以及一些故弄玄虚的伏笔,让人一眼就猜出凶手了😂…3.那个罗家海…手里没有人质也没有炸弹警察直接冲上去制服不行吗?
眼睁睁看着等人注射死?
但凡他推针管时你冲上去呢???
4.邰伟总是关键时刻接不到电话…刑局是蠢啊还是人缘差啊?
手机里只有俩人电话?
不能给别的部下打吗?
5.刑娜暴躁得莫名其妙…6.男主居然不知道PTSD还要别人给解释?
搞笑了吧?
也依旧是那个随便把案情在外面乱说的狗德行…7.警局那么缺人吗?
你但凡多带几个人也不会出现大壮阿展挂了的这种事啊?
编剧咋想的?
8.这么多警察在场居然让陈哲跑了也是醉了,而且这种情况下警察不应该跳进水里继续追吗?
9.最后也太扯了吧?
男主前面连PTSD是什么都不知道后面居然会催眠了?
还用爱把人治好了???
10.结局B是什么鬼,就这么放过杨芸了?
11.好了好了知道这季重点在于PTSD了,但能不能不老重复这几个字?
而且对于其产生原因的讨论实在是很片面也不深入…12..猪脚这一季还是总用这种苦大仇深的屌样子说出一些装逼的话…有点厌烦于看他经常性发病的情节了,有病去治好吗大哥!
口口声声心理罪但就是不去治?
心理罪2,是一部打脸之作。
为啥这么说?
请围观乐视视频上心理罪的弹幕,简直一个无限循环噼里啪啦的打脸现场,热闹非常,逗乐满分。
经典的打脸案例比如说好的五分钟呐?
喂之前的分析没看到吗,早说了改生理盐水了。
邰伟就这么开走了,那么大的车看不见吗?
喂人家看见了又绕回来了傻瓜。
种种如是,无一不打脸。
所以有的时候,智商是个好东西。
在随意做下判断之前,也要看看对象是谁。
心理罪2,并不是常见的粗糙烂制的网剧,他不是用来随便看看或者瞎乎吐槽的。
不论在立意还是内容,以及剧集深意上,都是诚意之作,专制各种不服。
话说这个认知不是早就应该在看完心理罪第一季后就该有了吗?
——“啊,哪里不一般啊,不要闭眼吹,我咋就看得云里雾里呐?
”国内犯罪心理的普及之作“你犯的,是完完全全的心理罪。
”这句台词各位并不陌生,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心理罪?
那就是凶手是一个犯罪者的同时,他们或多或少也会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
这部剧看似在分析凶手的作案手法和犯罪动机,其实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普及心理学知识。
罗家海案,方木与其对峙时,所应用的正是心理治疗中最为核心的手段,那就是让患者意识到,很多心理困境根本就是自设的牢笼,并非客观的事实。
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你确定周围的人真的在意这些么?
你所自我认定的困苦真的符合真实情况吗?
其实并没有那么绝望是不是?
其实你还有其他的选择啊!
很多时候,真正把人推入绝望的深渊的,不是任何外因,是他自己。
焦虑与抑郁,心理疾病两大领域。
人为何会产生这类负面情绪,多数是源于误判和自我暗示。
第六集心理医生杨芸和方木的对峙,姑且不论她是不是装的,但是将邢娜失踪的过错归咎在自身,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心理误区。
过度自责,自我判定为失败者,将主要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其实是走向心理抑郁和自我毁灭的第一步。
更不用说开篇点题的网红主播被杀案,完全对应斯金纳箱实验。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夺人眼球的噱头,而是把主播的境况对应到斯金纳箱中的白鼠,从而展开整个教化场的宏大画卷。
具体分析见我另一篇剧评“其实我们都是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分析凶手的犯罪动机和心理源头,并不是要让观众对其产生同情,更不是所谓的做坏事都是因为寂寞的装逼,而是要告诉人,劝解人,该如何正视自己的内心,舒缓自身的精神压力,规避相同的心理误区,避免重蹈覆辙。
这才是心理罪2这部剧的真实意义——在分析心理犯罪的基础之上,该如何预防以及治愈心理罪。
除此之外,另一大主题,刑侦办案以及警察职责的终极探讨,也初现端倪。
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法律与良心,究竟孰对孰错,谁去谁从?
邢局是否会倒在他终身捍卫的法律上,邰队又是否会因为私人感情而违背制度?
方木又是否会采用一些跨界的手段,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这部剧带给我们的终极探讨。
可以看出,导演和编剧十分富有野心,仅仅在一部网剧上,赋予双层超乎寻常的教育意义与思考讨论空间。
——“啊,那不就是鸡汤嘛,有什么了不起”有好的立意,故事也要讲得精彩才能算一部好剧。
心理罪2为何称为一部烧脑神剧,就是因为其剧情峰回路转,悬念迭起。
就不提罗家海案中的反转了,单说邰伟从宾馆出来对绑架犯的追踪吧。
邰队作为心理罪中的武力担当,绝不是一个无脑的匹夫或者移动布景板。
作为一名刑警队长,他虽然没有方木那种过人的天才,但是他丰富的办案和生活经验在剧中体现得非常立体。
除了查小区内直播位置时急中生智让众人出门登记门牌号,他在追踪绑架犯时也会利用定位跟踪系统,同时还混淆对方的判断假装跟丢将车开走又转回的技巧,这些剧情形象滴体现出邰伟性格粗中有细,经验老道的部分。
虽然剧情又反转他被炸飞了吧。。。。
只能说敌人太狡猾。
第6集方木对金永裕的追踪一样烧脑。
KTV经理借发火转移视线,而前台小妹也是个影后,哭哭啼啼的走了其实是去通风报信,这些微表情都被方木敏感地洞悉,然后在后巷将意欲逃跑的金擒获。
这些反转的烧脑剧情数不胜数,而且并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小人物的处事智慧。
人,根本就不简单。
没带智商就去犯罪?
那活不过心理罪的第一集。
——“不就是个网剧吗?
装什么逼”一部剧,不论任何模式,网剧还是上星剧,最重要的是剧集本身的质量是否过硬。
毫无疑问,心理罪2是一部具有电影质感级别的好剧。
开头的镜头优美又寒冷,带我们缓缓进入绿藤市,这个平凡却又暗藏危机的城市。
除了镜头质感极高,心理罪2的配乐也十分优秀。
沿用了第一季里的配乐,随着剧情起伏发展还做出各种变调处理,让观众有种既熟悉又新奇的感觉。
而且,心理罪2里运用了大量的轻松桥段,接地气又调节了剧集中紧张压抑的氛围,让人在绷紧神经的同时又忍不住哈哈大笑,比如女主播那句:干哈呀,直播掉粉呢,还有大妈们手撕大壮的镜头,这一点,和第一季的处理非常不同,也十分有趣味。
当然最好的就是剧中演员的表现了,和第一季一样,各个都是影帝啊!
邰队追踪的那位的弟弟,一路裸着上身带着红领带那个跑啊,被追上以后又愤慨又无奈又麻木的表现,以及最后颓然坐在门框上把手中烟头甩走的镜头,都十分逼真。
又比如KTV前台经理变脸如翻书的演技,这不是给我开了瓢,是开了光啊!
真的很是搞笑。
KTV老板金永裕匆忙逃跑时夸张的摔倒在地,以及和邰伟对峙时的紧张与无奈,同样很有表现力。
同样的,剧中主演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邰伟饰演者王泷正大开大合的肢体动作,富有冲击力的表演,优秀的台词功底。
同样方木扮演者陈若轩贴合人物的演技,因为方木偏与内敛的个性,陈若轩也多数运用眼神和眼部微表情来塑造角色。
第六集和杨芸的心理对抗,随着方木说话的起承转合,从一开始对方发难的冷静,到对对方微动作的审视,再到了然于心的笃定,接着就是眼中的悲悯,理解与安慰。
这一系列的眼神变化,结合方木的肢体动作与台词,把他的聪明,冷静,善良,踏实诠释的伶俐尽致。
还有陈若轩的原音,十分贴合方木的特质。
温柔,暗藏锋芒。
多亏他主动要求用原音,我们才能见证到一个如此完整而真实的方木。
同期声也是电影质感的一个重要证明。
——你就是个吹的水军!
那好吧,其实都是编导的锅。
导演啊导演,为啥不照搬那些日剧或者美剧的模式,搞个单元式破案呢?
省得人家说你节奏慢,毕竟有些观众被教化得只能适应这种模式了,迎合这种套路就好了嘛,干嘛辛苦埋线搞得“拖沓”。
编剧啊编剧,你把线索展现得太细致了,分析也太详尽了,直接开天眼破案不就完了,干嘛不给快进看剧党活路啊。
还有,编剧干嘛要塑造一些功能型角色,比如代表某些观点对心理侧写提出质疑的女配,让观众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有什么意思,应该把所有人都写成高大上的女法医嘛,给跨剧ky党点装逼的空间啊!
还有干嘛要迂回曲折否定一个个嫌疑犯,直接理想点一集就大结局不就好了嘛!
又为何要改动原著,不给所谓的原作党剧透的机会!
实在是太坏了!
哈哈,不内涵这些不走心的评论了,相信随着剧集的发展,自有其脸肿之时。
当然,任何剧集都会有缺点,心理罪由于制作周期紧张,有些镜头上可以看到录音设备入境,以及某些穿帮部分都需要注意。
节奏把握上,虽然有松有驰,但我最喜欢第六集,毕竟普通观众看剧就图个爽快,看到方木揭开宾馆谜题,揭开邰队的困境,还有和心理医生们紧张而又精彩的巅峰对峙,以及精准地抓到金永裕这些剧情,3,4,5集憋得气感觉都释放了。
最后,送不走心党一句话,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自己的智商,敢于正视打肿的大脸。
就算将来被打脸,该发弹幕还是要发嘛~
我是原著粉,编剧非把教化场跟暗河两本小说的故事揉在一起,说实话略显凌乱,感觉不是很顺畅,但是具体的案件还是跟原著是一样的,但因为是两部小说混在一起所以会看的混淆了,或许只有原著粉才能真正看明白某一个人死是为什么?
真的不连贯,有失水准。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毁原著,把方木该经历的事都按到邰伟身上,完全没有体现出方木的成长,也没有把书中那些对人性贪婪的描写表现出来,比如陆家村那些习惯了不劳而获的人!
败笔太多!
而且看书的时候有一种紧张感,但是看剧的时候完全没感觉到!!!
诶!
就不能老老实实一部部拍么?
在看过的犯罪悬疑剧中,这部剧有它独特的吸引我的地方:剧情设计得非常巧妙,反转让人意想不到,各种人物思想的碰撞和男主心理的成长都是这一部剧的精华所在。
有许多人觉得这一季退步了,但我却觉得这一季进步了。
它的故事虽不像第一季那么独立和完整,但正是这种连贯,一环套一环才更显绝妙,看到后面会觉得越发精彩。
教化场,感觉和darker的理念有一些相近。
不相信法律,怀疑法律,试图自己创造一种规则来约束这个世界,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的神。
正义究竟怎样维护?
法律所描述的或者说圈定的正义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正义吗?
方木在动摇,观众也在动摇…… 这道问题在全剧中时不时得就会给予解答。
刑局所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邰伟所说:正义从不是让人不敢犯罪,而是不想犯罪;杨芸所说:每个人的正义是不一样的,没有谁能够制定世界的规则;最后,方木的领悟:生者为大,我们最终只是想守住那盏灯,那份希望。
杨芸是本剧最后也是最大的转折,到最后一集我才恍然大悟,啊~,原来她和方木的初见就已经为结局埋下了伏笔。
她,竟然在恐惧毛绒玩具……很多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细节巧妙的设计。
最后的结局为第三季埋下了伏笔,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方木看到的是谁?
杀死陈哲自称“城市的光明”的是谁?
米楠有被他送回家乡吗?
一切的一切都要到第三季才能见分晓…… 总而言之,这部剧是犯罪悬疑剧中比较出色的佳作,期待第三季……
心理罪2中的每一节环环相扣,不断有新的线索产生,又不断被推翻之前的结论,如此循环往复,让进入情景的观众因新的线索而频频被打脸。
心理罪2的出现显然打破了观众对固有刑侦剧的观念。
在此之前的刑侦剧一集破一个案子,以此来歌颂我们主角们的光荣而伟大。
而心理罪2呢,主角不断犯错,一点点摸索着寻找线索,从而告诉观众没有人是万能的,警察也会犯错请学会包容。
当然这可能只是心理罪2想表达的一个极小极小的主题之一。
而今天我想探讨的心理罪主题是如何扼住罪犯的喉咙。
剧中的陈哲说:"终止犯罪永远不能只靠语言和赞美还有鲜血和疼痛。
"由此我开始思考暴力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之前我和同学曾讨论过一个问题:"绑架小孩是否要判死刑?"有人说:"要判死刑,因为只有给予最为严厉的惩罚才能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望而却步,同时给那些无辜的家庭一点慰藉。
"也有人说不能:"当法律不再有其量刑,那么会有人觉得犯一点也是犯,犯很多罪也是犯。
也就不存在有人会幡然醒悟,浪子回头了。
而且那些家属需要的是那种以死亡为借口的慰藉吗?
死亡其实根本无法弥补他们心中的痛苦。
"怎样扼住罪犯的喉咙,怎样终止犯罪的产生是一个及其高深的话题。
即使是主人公方木也对其抱有困惑:"三起杀人五起抢劫,凶手抓到了受害者却足足有十一个。
犯人我们是抓到了,但是正义真的实现了吗?
"以我理解来说就是,抓住的罪犯已经是惨剧之后的弥补,而在这之前警察却无法扼住罪犯的喉咙,以此来减少犯罪率。
就好像法律确实落实了,但道德是否又重新建立在每个人心中?这么看来道德和法律似乎是处于比较矛盾的空间。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所谓的正义。
那是否有人去关注人为什么会杀人,为什么会欠债呢?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会只关心法律有没有保持公平,却不关心社会犯罪率逐渐升高。
没错法律实现了,道德也丢失了,于是罪犯开始膨胀生长,越来越多的人忽略法律,开始肆无忌惮。
如此看来,是否悲剧发生后的弥补就显得那么苍白而又无力了呢?
无法在人沦为罪犯前,扼住他的喉咙,那么正义便永远无法被伸张,道德无法在这个社会扎根。
丁尼生曾说:"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由此可见,正义并不等于惩罚邪恶。
正义应该是让每个人学会真善美,每个人能够扼住自己内心恶魔的咽喉,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正义。
正义才能够不仅仅是到来而是准时到来。
第二部虽然整的跟上潮流 fancy了不少 可是太慢 整一部都在讲一个两个案子 略拖沓 不如第一季紧凑 大爱杨云 这一部的小剧场 赤裸裸的开始卖腐了
就这么回事吧 加油
没上一部好
深渊这个词的出镜率也太高了……
就还呢样吧。
一集十分钟弃,蠢。
和第一季是差了很多的!
大陆剧真的要加加油了。天哪。欧美和周围一圈都碾压咱们了。。。。能不能争口气啊。把方木塑造得太神就算了,为什么非要安排弱智幼稚脾气坏的女警来衬托他?大可不必。要衬托他聪明应该安排聪明的女性角色才对吧。而且女警是个技术人员,只能提供证据来证明谁的嫌疑大,再由警员去逮捕,怎么她自己在那还推理谁是凶手了。马上直播就发现她说那个女的被绑了,她不但不认错还闹脾气,女的本来当警察就不容易,她这样是怎么混到工作的?第一个故事本来男朋友第一句话是你好香啊,太猥琐,结果人家在网上根本也没提她女朋友的名字,甚至好像强奸两个字也没提,他就要跑去杀仨人,这还不算,他女朋友发现之后既不阻止他也不报警也不提醒可能的受害者,而是自杀并揽下罪责,问题这时候她怎么知道警察能抓到她男朋友的证据呢?她等她男朋友快被抓再死不迟吧。。
好
一整部剧的PDST…
客观的说,摄像带动故事的痕迹十分严重,快剪和晃动的镜头,让我在55吋的电视上看的有晕车的赶脚。故事性上来说,缺乏案件内在逻辑的升级和紧张感,导演过于炫耀拍摄技巧,而忽略了原本的故事性。新角色完全失败,邰伟演技依旧给力
国产剧相当有水准的
拍的男主像个二愣子神棍
我说沙子那段怎么那么熟悉,大壮和阿展s的那段也很无语,最后的反转也能猜得到。。。王泷正多拍点电视剧吧
节奏不如上一部,个别角色莫名其妙,其他都还可以,尤其男主演技进步明显,加一颗星,片尾曲洗脑啦。
整体比第一季差太多
已经连着半个月了吧,写不出稿子,一直刷剧。每天睡到下午六点还是觉得很累。看什么书什么剧都觉得累,已经看了20集了,就在讲一个案子,没完没了,公安局长在医院里躺了20集也很辛苦吧。快结束吧。
几个案子扯在一起,一案未解决又来一起,编剧还能圆过去也是厉害了
陈若轩普通话口音太重了,剧情这么烂的情况下播着当背景音,鼻音太多了显得很幼齿
剧情很不错,就是对嫌疑人的侧写变少了,没有第一季这么神奇了,不过的确是国产悬疑剧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