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考试,老师要求写一篇关于本学期看过的一部电影。
我猜测,他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写课堂上看过的,因此就写了《Sin City》。
也不知道老师是不是要给我算分……既然昆汀愿意一天一美元来当制片,那么,看这个就绝对值。
说起来,电影里有几个镜头确实让我想起了《Kill Bill》。
虽然我跟人说,这是2005年最好的电影,被人批判。
但我依然认为这至少是改编自漫画,而最像漫画的电影。
大约是因为它版画的风格。
前两天还跟朋友谈起这部电影的时候,大家都注意到电影里那些哥特式建筑,也许是故意模糊时空,也许是因为哥特式建筑总是给人沦落到最黑暗角落的感觉。
黑白淡化了血腥,然而那几抹猩红、明黄、幽蓝却让黑暗更黑,暴力更浓。
不谈论情节了,看,就会知道了。
大家都看过电影,剧情我就不介绍了。
迪怀特是“黑吃黑”的代表,杰奇则即是警察又是黑恶势力保护伞。
黑社会也有其“法律”与“正义”,老城的协议也好,妓女的权利也好(男性黑帮与妓女在电影里是对立的势力),迪怀特是绅士与暴力的结合体,为了帮助妓女们与黑恶势力展开斗争。
这段的精彩之处在于迪怀特处理杰奇尸体那段,杰奇的头颅与迪怀特的对话。
相比迪怀特,由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哈迪根则完完全全是正义的化身,但是哈迪根的正义完全按法律程序去执行,所以显得脆弱无力(反映了导演对法律的态度)。
当哈迪根以暴力解决了黄杂种时,我是拍手称快。
可没想到他却选择了自杀,照应了“老人死去了,小女孩获救了”。
这段的精彩之处在哈迪根危重住院时,各个出场人物的独白。
人性的闪光与丑恶,及权利政治的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哈迪根的死是对恶势力的屈服,是对整部电影隐藏在幕后的强大政治势力的屈服。
马福(米基洛克饰)看得我热血沸腾。
他是正义的代表,为了给爱人报仇,敢于对抗一切势力,包括幕后的红衣主教。
马福才是真正的展示暴力美学,对恶人手段极其残忍,对爱人和母亲又是充满了爱。
这段最精彩的地方在马福杀死四眼仔和红衣主教那节。
片中有一个细节——大雨中,马福在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向上帝的雕像开枪射击。
对白是——他开始对上帝产生了怀疑(他从四眼仔口中得知红衣主教是幕后主使)。
红衣主教是议员(哈迪根那幕,黄杂种的父亲)的兄弟,即是宗教的代表,又是政治(或说政权)的代表,还是电影中最大的幕后恶势力;四眼仔则是邪教的一个象征,靠吃人在把灵魂升到天堂(也有人说那是人性邪恶的集合体);议员则是丑恶政治的代言人,冠冕堂皇,却是各位正义使者的最大敌人。
哈迪根过于执着与正义,所以他死了;马福过于执着与情感,所以他也死了;迪怀特游走于黑白之间,既执着于正义,又不过分执着(他不直接对抗政治,杀了警察偷偷处理掉)既执着于感情,又不过分执着(妓女都认识他和好几个都有一腿——汗一个),所以最终他活了下来。
恶势力依附警察,警察依附政治,政治依附宗教(至少剧中如此),正义方则是依附于爱——朋友之爱(迪怀特与妓女们)——父女之爱(哈迪根与南希)——恋人之爱(马福与戈蒂)。
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在说明,政治是一切邪恶的根源,爱是我们维护正义的唯一武器,当然——手段必须是暴力,以暴制暴!
在imdb看到的,应该是看过原著的人写的 That Yellow Bastard, Sin City movie 1 *2 years pass* The Unshelved Nancy Story, Sin City movie 2 ^^ *2 years pass* A Dame To Kill For begins, Sin City movie 2 During ADTKF, Marv meets Goldie and The Hard Goodbye takes place, Sin City movie 1 - A Dame To Kill For ends, * a few months pass* - The Big Fat Kill takes place, Sin City movie 1 * after 18 months in prison, marv is executed. sin city timeline ends.* 以上是原文,有一点要纠正,marv应该是在big fat kill之前就被行刑了,按照维基上面所写的. big fat kill之后sin city就基本结束了 marv的故事在原著里和哈迪根的自杀之间其实整整隔了四年,所以从电影看好像marv把戈蒂带去nancy家是在nancy被哈迪根救了不久后,但其实是四年以后。
而在sin city2里,应该会插入nancy在哈迪根自杀后的事,还有德怀特和米荷尔还有他前女友ava的事 德怀特以前的长相是不一样的,他整容后才是我们在sin city 1里的样子,但要拍他脸被毁掉之前的故事的话,就得化妆或换人,不知道导演会怎么安排 marv很有可能再出现,因为他和德怀特的故事还没讲 其实觉得主线在sin city 2就差不多可以完结了,如果真有3的话,应该就是那些支线小故事吧 当然对于知道这些的人,就当我没说吧
1.因特殊的拍摄手法,其实Mickey Rourke (Marv) 和 Elijah Wood (Kevin) 直到影片上映时才第一次见面。
2.Miho (戴木青文)使用的剑是《杀死比尔》里的道具,一直由Quentin Tarantino保存。
3.剧中Nancy的角色有裸体戏份,但由于Jessica Alba拒绝裸戏,而Robert Rodriguez 和 Frank Miller 也都觉得裸戏并不十分重要,也就不是十分在意。
4.尽管出现在所有的三个故事中,Brittany Murphy的所有戏份还是在一天内就完成了。
5.Robert Rodriguez曾帮助拍摄了部分的《杀死比尔2》,并只象征性的收取1美元报酬。
Quentin Tarantino在本片中还了人情。
6.Robert Rodriguez是按照Johnny Depp构思Jackie Boy的形象。
7.Christopher Walken, Willem Dafoe, Steve Buscemi 和 Michael Douglas 都曾经被考虑出演本片,其中Douglas原定出演Hartigan,Buscemi出演变成黄杂种之后的Junior。
8.Leonardo DiCaprio曾被邀请出演Junior,但最终被拒。
9.原著漫画中,黄杂种开的车是Atlantic '57C Bugatti,但在电影里被改成了1936 Cadillac Limo。
是因为剧组负担不起布加迪4天超过23万美元的租金。
10.Adrien Brody曾为Jackie Boy的角色试镜。
11.在Carla Gugino确定出演Lucille前,Uma Thurman, Sarah Jessica Parker, Ashley Judd, Carrie-Anne Moss 和 Naomi Watts 都曾被考虑。
12.Kate Bosworth曾是出演Gail的第一选择。
13.Dwight最后将敌人引诱近老城的小巷是来源于斯巴达国王Leonidas在Thermopylae战役中对付波斯大军的策略。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也是根据Frank Miller描写这次战役的一本书而改编的。
本片中Dwight的内心独白"No escape, no surrender, no mercy",也是《斯巴达300勇士》的旁白之一。
为了伊娃格林,我看了《罪恶之城2》,然后才看了风评更好的第一部。
看完脑子里是一团乱麻,这都是哪跟哪啊,第一部挂掉的居然能在第二部复活?
后来查了无数资料,理清了时间线,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That Yellow Bastard哈迪根故事线最早发生。
在南希幼年时,他把她从变态恶魔小洛克手里救出来,还把小洛克打成残废。
当然小洛克的爹狗官洛克不干了,把哈迪根扔进监狱并且把儿子的罪行全都栽赃在他的头上。
监狱中的八年,只有南希化名给哈迪根写信。
当哈迪根出狱后,从酒吧遇到了成为脱衣舞女的南希。
马弗的镜头一闪即逝,同时德怀特也应该在酒吧里。
这时候重生为That Yellow Bastard的小洛克出现,暗算了哈迪根并且绑走了南希。
当哈迪根历经艰难从郊外农场救出南希时,为了他将来的安全,他饮弹自杀。
电影里,吃人肉的凯文的镜头一闪即逝。
当然这时候他没空理会堂兄弟的死活,而是忙着读圣经,想办法拯救自己的灵魂。
A Dame to Kill for这时候,德怀特的故事从此展开。
旧情人伊娃来找他帮忙,他立刻带上马弗同闯伊娃的府邸。
马弗很给力的把看家护院的黑大个打趴下还抠出了他一个眼珠(这是第一部末尾那个独眼黑大个的来历)。
可惜德怀特中了埋伏,身受重伤,被带到老城妓女处医治。
德怀特伤愈后,带着妓女们到伊娃家复仇成功。
几枪把黑大个打到了水池里,并且杀死了伊娃。
给他最大帮助的是冷面杀手米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The Hard Goodbye与此同时,马弗正驱车前往食人魔凯文的家里准备复仇(很难想像弗罗多先生会干出这种事情)。
因为之前和马弗发生一夜情的妓女歌蒂被意外害死,而马弗一路寻找真相,终于摸到了敌人的老巢。
经过一番剧斗,他终于将凯文虐杀而死,然后提着他的人头到了红衣主教洛克家里。
虐杀了老洛克之后,他也被警方处死。
一直觉得这一段是最畅快淋漓的一段。
The Big Fat Kill之前被德怀特几枪打进水池子的黑大个幸运没死,这告诉我们在罪恶之城里人的要害只有头部。
他投靠了黑帮老大。
后来警察杰克来到老城区寻欢作乐,反被妓女们杀死。
德怀特决定毁尸灭迹,不料中途被内奸出卖,老情人妓女盖尔被捕,德怀特决定大杀四方。
这次米霍又一次大放异彩,一次又一次救了德怀特。
最后更是用镰刀将黑大个竖着劈成两半,这厮死得不能再死了。
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第一部中很短的一小部,初次看没看明白什么意思。
后来想起来,那个内奸妓女在混战中中了弹。
医院的电梯里,她遇到了扮成医生的德怀特。
她会有生还机会吗?
以上是容易混淆的部分。
其余的,赌徒约瑟夫的故事相对独立,感觉在哪段都不影响主线叙事,不过肯定在黄混蛋挂掉之后,南希报仇之前。
而南希报仇时马弗仍然在给她帮忙,必定是在劫杀凯文的前夕。
虽然观众对第一部给出了更高的评价,但是我仍然固执认为拥有伊娃格林的第二部更好看,更无法忘怀约瑟夫对狗官洛克的蔑视,那是一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蔑视。
他死了,但是永远的赢了。
所谓罪恶之城,无外乎这个城市里有很多犯罪的人,但是罪恶的根源却在统治者身上。
红衣主教洛克,狗官洛克,还有他们的子弟,都是彻头彻尾的恶棍。
比起他们,杀人如麻的马弗和德怀特根本不算什么。
大概看了一下,烂的程度难以言喻。
关于影片的画面不得不称赞,但是表演实在是太恶了,受不了的恶。
大烂片。
这是我看过的最嚣张的电影。
为什么说嚣张呢?
它的颜色太特别了--一片黑白中鲜艳的只有血和女人的裙子, 画面太完美了--每个镜头都是严格按原著漫画的画面造型,随手一截就是一副好画。
明星太多了---指环王里的主人公来演了个变态吃人魔,看得我一辈子也不想看指环王。
太暴力太血腥了--虽然很多镜头做了艺术处理,作成剪影效果来完成, 但由于想象空间大,心理反而更恐惧。
本来情节理论上是很震撼,主角们的遭遇理论上很感动,但一切都被一片血海淹没了,剩下只有惊怵
旁白乍一听好惊艳,后来越听越厌,三个男主都是同一个配音,听着隔应。
可以压低的声音真不好听。
但电影画面是真的美,暴力美学,演员脸上的光都打得恰到好处,女演员的唇显得闪闪的嘟嘟的*^_^*还有每个故事主人公死的时候那种黑白画好帅。
还有那个黄杂种,是怎么把演员涂成那个样子的,怪可怕的。
这部电影对演员脸的要求真高,特别是每个故事的女主,轮廓都好清晰
全片由四个故事组成,分别为《黄杂种》、《顾客至上》、《难说再见》和《大开杀戒》。
《黄杂种》:一个六十多岁、已经退休的老警察哈迪根,独自一人救出了被参议员之子、恋童癖洛克绑架的十一岁小女孩南茜,却在最后时刻遭到了自己警察搭档的背叛,身负重伤昏厥。
醒来后的哈迪根发现警察将所有的罪名都扣到了自己头上,除了南茜之外,所有人都在颠倒黑白。
哈迪根经历了八年的牢狱之灾,只有南茜还在坚持给自己写信,直到有一天一个黄杂种送来了装有食指的信封。
哈迪根以为南茜遇到了危险,承认了自己所有的罪名,获释后找到了正在卡迪斯酒吧跳舞的南茜。
二人相爱,却遭到了黄杂种的一路追杀,哈迪根才知道原来眼前恶心的黄杂种就是当年被自己杀的半死不活的洛克。
洛克意图吊死哈迪根绑走南茜,不料被哈迪根成功逃脱。
哈迪根最终杀死了洛克,但他知道洛克的父亲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他扯谎让南茜先走,最终自己开枪自杀。
《顾客至上》:一个英俊的杀手在酒店天台上向一个女宾表达爱意,却在赢得对方信任后开枪将其杀死以领取赏金。
接着他又化装成医生在电梯搭讪了另一个女孩。
(后来可知这个女孩为老街的妓女贝琪)《难说再见》:长相丑陋的马弗醒来发现睡在自己身边的妓女歌蒂被人暗杀,悲愤之余一边躲避警察的追击一边努力寻找凶手为歌蒂报仇。
最终马弗在农场找到了拥有敏锐感知力的食人魔凯文,并在地下室找到了其他六个失踪妓女的头颅。
马弗亲眼看着好友露西儿被警察杀死,砍死警察后得知幕后的指使者是国内最有权势的主教洛克。
逃脱的马弗又落入了老街妓女温蒂的手里。
温蒂是歌蒂的孪生姐姐,误以为马弗是杀人凶手才一直暗中报复,了解真相后决定与马弗一起找凯文复仇。
二人充分准备后再次来到农场,了解了凯文特点的马弗打死并肢解了凯文,最后拿着凯文的头到了洛克的办公室亲手杀死了洛克。
被赶来的警察抓获后,马弗被强行冠上了所有的罪名,在监狱里受尽折磨,最终被警察电击致死。
《大开杀戒》:狄怀特是一个整了容的逃犯,女友雪莉是卡迪斯酒吧的女侍,却一直遭到酒鬼杰克一行人的骚扰。
狄怀特忍无可忍替雪莉赶走了杰克,却又担心杰克等人会找其他女孩下手,就一路跟踪来到了被妓女占据的老街。
杰克等人在老街与妓女们起了冲突被杀死,众人却意外发现杰克口袋里的警察证件。
为了老街与警察的协议不被打破,狄怀特决定为女孩们今后的生活冒险开车去柏油池处理尸体。
不料妓女贝琪出卖了所有人,黑帮的佣兵一路对狄怀特进行阻挠,恶战之后狄怀特与身手敏捷的妓女美穗一起成功脱险。
黑帮绑架了狄怀特的旧情人盖尔,狄怀特假装用杰克的头交换盖尔,然而早已在头颅里埋了炸药。
最终狄怀特与老街的妓女们一起射杀了所有的黑帮成员,成功保卫的老街的安全。
四个故事之间看似互相独立,其实还是有些联系:《难说再见》的主角马弗出现在了第一章《黄杂种》酒吧里南茜的看客中,照应了《难说再见》南茜对他的帮助;在《难说再见》里,卡迪斯的女侍雪莉对整容后的狄怀特表示了好感,与《打开杀戒》中两人男女朋友的身份相照应。
在《大开杀戒》中向黑帮告密的妓女贝琪在最后的混战里被射中了胳膊,悄悄躲在了角落里逃过一劫,正好与《顾客至上》中贝琪去医院包扎受伤的胳膊连接起来。
最后杀手与贝琪搭讪,可以猜测是老街的其他妓女想要雇人杀死这个让他们险些丧命的告密者。
影片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时间”或者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事,而是选择了一种杂乱无章的方式让整个剧情进展显得悬念丛生,也更有趣味性。
随意打乱的四个故事看似各成体系,实则当观众看完后便会察觉其在时间或发展上的联系,想起互相之间的照应,摆脱了顺序枷锁之后的影片反而用一种新奇的方式将故事讲得更加圆满。
关于“人物”影片中三个长故事的男主角都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他们都身负罪名,都为了一个自己深爱的女人不断与邪恶势力抗争,他们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警察的追击和舆论的压力,也都有着打不死的小强精神。
主角们大多为现实生活中的底层人物,像马弗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氓,狄怀特是整过容的在逃逃犯……让底层人物翻身扮演影片中处于“正义一方”的主角,可以使情节更有冲击力,颠覆了人们对这些身份的既定印象,造成了巨大的反差感,使人物爆发出的勇敢、坚定等一系列人格魅力更加出彩。
与之相反,“议员”、“神父”、“警察”等电影中的神职角色则一直在扮演阻挠主角追求正义的反派,他们的存在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权势笼罩之下的是非颠倒和黑白不分,同时也刺激了城市中弱者的强壮和反抗。
在年过半百的哈迪根眼中,善良的少女南茜就是自己黑暗半生中唯一的光亮;在因相貌丑陋受人嫌弃的马弗眼中,愿意跟自己亲近的歌蒂就是给予自己另一个全新世界的女神天使;在整容逃犯狄怀特眼中,整个老街妓女的生命都与他有关。
于是他们因不同的目的开始与罪恶之城里的黑暗权势斗争,以勇敢为刃,以坚持为盾,迸发出了小人物身体里的巨大能量,成为了影片中每一部分的主体。
低微的身份赋予他们在观众心中更低的起点,纯粹的动机让他们的一切杀戮变得理所应当,所以当主角奋力一搏时,才会引起更多心中的震撼和感动。
关于“色彩”影片中主要以黑白色调为主,偶尔会出现单一的色彩,如恶心的黄杂种,血红的鲜血、天空,女孩彩色的瞳孔和红裙红唇的金发女郎。
黑白的主调大大降低了电影的血腥程度,对观众是一种视觉保护,而将鲜血处理为显眼的亮白色又用另一种方式显示出了杀戮场面本身的凶残暴力。
在大片的黑白色中,偶尔出现的彩色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带有某种特定的突出意味——黄杂种鲜艳的明黄色会让人感到怪异恶心,主角不断迸出的红色鲜血也让观众感到紧张与不安。
彩色没有影响原本的黑白质感,反而让画面更加丰富,富有变化。
在哈迪根举枪自杀、以及马弗放狗咬被肢解的凯文时,均采用了黑白剪影的处理方法,单纯的黑白两色使画面更有艺术感,产生了新奇的漫画效果。
关于“场景”电影中的场景布置并不复杂,室外场景基本上都是在狭窄的街道或是荒凉的公路上,室内则更加简单,比如病房就是一个病床和一堆吊水瓶,卧室就是一张床和一个床头柜等等。
包括哈迪根被关在监狱时,除了大铁牢笼之外其他部分全是纯黑色的阴影。
场景布置抹去了大量细节,只出现能够显示场景位置的特殊物品,这也是一种漫画式的处理方法,排去了不必要的琐碎繁杂,大量的黑色背景可以将重点放在突出人物的人物特写上,同时也与剧情的快速进展相适应。
这是一部相当酷的电影。
画面冲击力极强,强到即使无法记住画面的内容,却忘不了那种残忍的美。
Bruce Willis,真是哪儿都少不了他,越老越帅。
不懂,高中时候看的,当三级片看的,警察徒手搞掉坏人jj的画面记忆深刻啊。。。。
Fair trade.
视觉盛筵,娱乐凤暴
难怪是黑白的,这么血腥。。。
我看过最装逼的电影
看的时候想把那个说旁白的混蛋爆头
暴力癖者看去吧。这个东西黑白灯光啥的无可挑剔,但是太暴力了。
我觉得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昆汀的黑色幽默,我的脑容量实在无法理解他的暴力美学。整部电影一直在笑,一直在耐着性子想要体会那种高分高质量的感觉...最后他妈的觉得什么都没弄清楚就完了,完了就算了觉得自己没智商没看懂,然后就打算看看别人怎么看这部电影,接着就觉得不是没看懂,是完全高估了
誓將成為改編漫畫的經典之作
摒除无止境的装酷和纷繁的美学暴力,请给我所谓“内涵”或说…“含义”?一部看完后令人感叹“欧文那红色帆布鞋还不错”的电影,除了遗忘,就是鄙视
阴暗里藏着希望
色彩运用的太帅了。当年的Alba青春貌美,简直让人窒息
黑白与血红视觉效果的冲击,光影的运用
吐
值得看五遍以上几乎完美——我永远不知道她在逃避什么,明早我将去领那赏金
这不是真的
形式大于内容,每个人都在压着嗓子讲话,神烦,超级浪费时间。
重剪辑加长版有变动。黄杂种第一,罪城第二,狙杀第三。中间好似还加入几分钟的小故事。爽到爆。
戴文青木小姐也要学栗山么~?恩!我同意了.
啥意思。没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