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修订
Redacted,删除真相(港),编译,波湾阴谋,洁版伊拉克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主演:Kel O'Neill,Ty Jones,Izzy Diaz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年份:2007
简介:本片讲述了在伊拉克冲突中作战的年轻美国大兵的故事,并将侧重点集中在了多媒体覆盖下的现代战争模式上。由于年轻人冲动的本性和自身的局限,《节选修订》向我们展示了将一群年轻的美国士兵放置在一个精神上野心勃勃的境地的恶果。导演德·帕尔玛在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美伊冲突中美国士兵的经历,此番将镜头对准余热未消的伊拉克战争,可谓浑..详细 >
德帕尔玛一直未停止对电影的探索,但这一部我实在喜欢不起来。
我只想说设备很多样化
可以看作是《越战创伤》的延展 这么多年过去了 美军的罪行还是在不断重演
「伪纪实」用于根本虚假的类型(恐怖)中可以产生令人津津乐道的「真实感」,而在真实世界中「伪纪实」反而增加了虚假性,观众们无法区分(更应该警惕)制作者本身所输出的价值判定与战队,更应该有清醒的头脑与区分能力(可惜并没有)。
[4+]
三星半,第一视角并没有被置身事外,纪录者未曾真正参与犯罪却遭到报复被杀害,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形式上都极其关键,除了对其本身袖手旁观、价值剥削本质上同谋身份的披露之外,他所拍摄的内容和事后其它影像素材经由他者重新组织,构成一种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不知道这是编排的还是真实的纪录片,太真实了。美军被割首的画面太血腥了。
70对帕尔马,我只能说,精神可嘉,你展现了作为艺术家的良知,值得我们尊敬。但就影片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失败。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无处不在的摄影机,这也是帕尔马一向引以为傲的天才,这次却放弃自己娴熟的技巧,返璞归真,挑战极简主义,想法很具实验性,可惜这不是超前于观众,而是超出了电影范畴
個人攝影機的妙用。第一次覺得偽紀錄片中的素材的存在的不合理性可以完全被忽略。粗糙的素材過場效果反而來得有衝擊。
如果镜头是有灵魂的AI,当它见证驻伊美军的种种残暴行径以后,也不会无动于衷吧,影片的立意正是与此。真相一直被曲解被掩盖,那些无辜的罹难者,终究无人问津。德尔玛的这部在伪纪录片里也算是另类的了,还开创了桌面电影先河。
反战电影,战争中人性的丧失
个体罪恶的丑陋揭开的驱使其为止罪恶的原因
【A】在18年后,帕尔玛把《越战创伤》的故事重拍了一遍,又或者是,媒介的进化给了《越战创伤》一次重生的机会。基本可以确定帕尔玛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媒介的电影导演了,无论是何种类型,他的作品往往都带有“媒介自反”的意味,审视着观看者与屏幕之间的关系。而《节选修订》是更加极端的存在,与《越战创伤》最大的不同在于,此片的创作思路完全是“非电影”的,甚至完全没有「调度」与「剪辑」可言,仅仅只是对「信息」与「段落」的拼凑。但在如此“反电影”的体制下,帕尔玛仍然创作出了这样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元电影」。甚至可以这么说,《节选修订》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数字时代的电影。
伪纪录片形式,配乐一般。
德帕尔马
这片子拍的不错了,有人有勇气把正义的事情做出来,那他就是英雄,我很喜欢那个YOUTUBE上的孩子,骂得真精彩,原来USA也有禁止上映的电影!
一部触目惊心和电影
米国评论界真是让人伤心
形式大于内容
从越南到伊拉克,美国人几十年没有变;从《帅气逃兵》《嗨妈妈》到《节选修订》,德帕尔玛几十年也没有变。其中一个YouTube下面的评论“美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恐怖组织,美国梦就是一个梦——而且我们早该醒过来了”。在多样而炫目的影像风格之下,德帕尔玛的直接和尖锐,足以让绝大部分所谓的“艺术大导”们汗颜,没有藏着掖着扭扭捏捏的“批判”和“自省”,只有赤裸裸血淋淋的现实(只有阿金的《凭空而来》有相似的力度,但毕竟也做得太戏剧了)——当你对现实都不敢直面的时候,你的自省又有什么分量?终于明白德帕尔玛不受美国人待见的原因了,总有人批判德帕尔玛太过冷漠而愤世嫉俗,那是因为他不惮于揭露最丑恶的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