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是个具有文艺气息的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梦游状态,没成想是个半夜挖尸的探案集。
尸体没见着,尖叫没喊出,说惊悚不惊悚,说悬疑不悬疑,却讲究半天兄弟情意。
一颗准备受惊吓的弱小心脏,就这样平安无事的落回心袋。
是导演怕吓到大家,还是觉得玩鬼无趣,总之,很难让人与惊悚片连上定义。
两相对比,还不如彭导演之前的《B+侦探》来的淫意。
如果说3D才是此片最大看点,只可惜偶看的是2D。
如果你把它当恐怖片来看.也许真的会失望.惊悚片也够不太上.我想你们拿它当剧情片来看.会发现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当昔日活泼跳跃在你眼前的小身影..充实而又甜蜜的母女时光.就像电脑黑屏一样迅速.毅然决然的消失在你往后的生活中.幸福.包括一切.嘎然而止你能抹去那段回忆么?你能忽视她从小到大在家里产生的一点一滴么?你能抗拒那粉嫩又充满她身体味道的小衣服.带给你的过去和对以后的幻想么?你能不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只因看到她从粉嘟嘟的小宝宝.长到可爱小公主的照片么?你能完完全全让自己接受.她已经离去.去的那么远.那么久.永永远远.只存在于你的记忆中.-不能.做不到.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承认她的离去.努力的让自己相信.她(他)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还活着.....也许只有当上母亲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影片中两位母亲深深的心痛.心痛到无法呼吸.只有让自己相信.她(他)还在世上.才有活下去的动力.也许.在尸体找到后.大家会觉得.不承认.不接受.甚至一如既往在墙上贴寻人启事.是一种神经质.其实.那是做为母亲.给自己唯一的活下去的希望.和理由.也是一种不幸中.发出微光的别样幸福.女主角.最后和男孩母亲一起贴寻人启事.固然她已经挺过现实.接受了女儿的离世.但在她的心灵深处.宁愿选择遗忘现实.寻找希望.整个影片的情节.从表面上好像只适合给母亲们看的...但其实从心理医生与他老婆的经历不难看出.是适用于任何人的.人类是群居动物.亲人.朋友必不可少.而人总会老去.经历过亲人朋友离世的朋友们.相信不少.就好比如我.所以.我很适合看这个片.有时候一个人.看着影片.偷偷的流流眼泪.也是一种发泄吧.我把我藏在心灵最深最深最深处的衰伤.想念.回忆.随着影片.一步一步的挖掘出来.我的脑子.依然不愿意去细想.去品味这份痛苦.我的心灵.依旧紧紧把这份痛苦锁住.但我的眼泪.会代表我的心声.在这一刻.尽情奔流.
与以往的彭氏出品来说,这部片没什么惊喜,有些情节过于罗嗦,以往两彭的片都是情节步步高潮迭起,气氛也扣人心弦,让人的胆子也随主角提了起来,结局也会让人料起不到这片就过于平淡,
主要是当时凌晨12点,且家里只剩我一个人,且还在猫在沙发里频繁地更换电视台。
一遍又一遍,雪花的屏幕越来越多,我的影子在墙壁上张牙舞爪。
突然,《梦游》从灰白的屏幕中跳出来,一个红头女映入眼帘,吓了我一跳……一看这怪名字就很喜欢,也不知道是惊悚片,但红头女恍惚又惊吓过度的眼睛让我觉得氛围怪怪的。
吓到我的场景之一是她醒来床边白地毯上一串黑色的脚印!
我可是待会要睡觉的人啊最心动的场景是她的梦境,包括那片树林、那个风筝。
复古的色彩浓厚。
自己对梦一直比较关注,因为我每晚都会做许多奇怪的梦,我坚信这些梦与现实是有关系的。
也许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情绪吧,自己一直紧跟剧情。
感受到了红头女神经质的情绪。
最美的场景是也她的一个梦境,她被一朵朵云环绕着,安静而美丽,像童话一样。
最狗血的必须是那个催眠师!
为毛也要把他弄成一个精神受创的人,捏造的痕迹简直是斑斑啊。
结局有一点小感动,两个妈妈的无谓的坚持,也许只有被伤过的人才懂得吧。
主要是当时凌晨12点,且家里只剩我一个人,且还在猫在沙发里频繁地更换电视台。
一遍又一遍,雪花的屏幕越来越多,我的影子在墙壁上张牙舞爪。
突然,《梦游》从灰白的屏幕中跳出来,一个红头女映入眼帘,吓了我一跳……一看这怪名字就很喜欢,也不知道是惊悚片,但红头女恍惚又惊吓过度的眼睛让我觉得氛围怪怪的。
吓到我的场景之一是她醒来床边白地毯上一串黑色的脚印!
我可是待会要睡觉的人啊最心动的场景是她的梦境,包括那片树林、那个风筝。
复古的色彩浓厚。
自己对梦一直比较关注,因为我每晚都会做许多奇怪的梦,我坚信这些梦与现实是有关系的。
也许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情绪吧,自己一直紧跟剧情。
感受到了红头女神经质的情绪。
最美的场景是也她的一个梦境,她被一朵朵云环绕着,安静而美丽,像童话一样。
最狗血的必须是那个催眠师!
为毛也要把他弄成一个精神受创的人,捏造的痕迹简直是斑斑啊。
结局有一点小感动,两个妈妈的无谓的坚持,也许只有被伤过的人才懂得吧。
我有一个理论,就是比如说你害怕一个东西,但是假如你自己变成了你所害怕的东西,那么你就不害怕了。
好比说有人怕鬼,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假如真有鬼这种存在,那么你基本上肯定会变成这种东西,对于一个你必经的过程,有什么好怕的?
好比说有人曾经很害怕步入中年或老年,于是说自己会在30岁之前自杀以避免将来的那种老态。
但是现在我就30岁了,我感觉确实没有多恐怖,而且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好,很多4、50岁的人看起来还很年轻,难道说你要把这个年龄推迟?
所以说,我不害怕梦游,因为我曾经这么干过。
但是,反过来想想,假如你身边的人看到你梦游,那么你替他想一想,还是挺恐怖的。
比如说,如果上学的时候睡集体宿舍,如果某一天你闲来无事半夜醒来,发现你的某个室友坐在你床前沉思,相信就算这人是你最要好的死党,你也会吓个半死,而且怀疑他的性向。
当然,很多人并不知道梦游这个玩意,他们以为这只是梦游者半夜醒来干的一些怪事情。
我很小就知道梦游,小学的时候看《连城诀》,半夜微笑砌墙的意象太过传神,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不过,与此相比,更早的是在知道梦游之前,我就梦游过了。
不过这种事情当事人是无法亲眼目睹的,得靠别人转述。
小时候,我经常去大姨家去玩,因为有一个大我几岁的表哥。
有一次,在阿姨家过夜,睡在2楼,她家厨房是一个平顶,比较奇特的是在栏杆的外面又用水泥浇筑了突出来的一块,大约有1.5个平方。
后来听我表哥的描述是,那天晚上半夜我忽然爬起来走到那块突出来的一块那儿,作势就要爬过栏杆站到那上面去,被尾随的表哥一把抱住。
现在想,我当初梦里没事干吗要爬个栏杆?
其实也很简单,我一向比较胆小,但是常常又不甘寂寞,看到那个突出来的一块,幼小的心灵觉得很危险,所以在醒着的时候,显性意识控制自己不去爬,但是潜意识里面又觉得要是能爬过栏杆站到那上面一定特别拉风,于是在梦游的时候就这么干了。
用这个例子来看“梦想”这个词的话就特别靠谱,醒着的时候知道那不可能,或者说代价太高,梦里面就把这些理性顾虑全都遗弃了。
还有一次有记录的梦游也是在这个阿姨家里面,不过那一次就略显平淡,而且由于资料太少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
那时上初中寄宿在阿姨家里面,还是住在2楼,有一天晚上,我走到楼下敲楼下客厅的门,姨丈在房间里面问,谁啊?
我说,是我。
姨丈问,你在干吗呢?
我说,我在睡觉。
这就是后来得知的全部信息了。
所以,梦游很好玩的地方在于,梦游者可以跟你对话,最搞笑的是比如说他明明在大街上游荡,你问他在干吗,他一定回答你他在睡觉。
因为他的显意识最后的认知自己确实在睡觉。
至于有人说,不能叫醒梦游者,否则他会疯掉,我觉得这就比较迷信,顶多就像叫醒一个正在做梦的人而已,只不过如果一个人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很莫名其妙的地方,而他又没有有关梦游的知识的话,肯定会吓一跳,会想,自己明明在床上,怎么到了大街上?
谁把自己抬过来的?
后来又看了一部印象很深的片,就是张国荣的遗作《异度空间》,这部片建构了我现在对于鬼的认知,就是所谓的“垃圾资讯”的组合。
除此之外,该片还有一个情节很有趣,就是用摄像机拍下自己睡觉的全部时间。
我一直不敢这么干。
为什么呢?
这要扯的比较远,慢慢扯。
以前看过一部片,黄秋生的《新房客》,里面有一个变态医生,用一只箱子装了一只死狗,然后一个人跑到下水道去吃烛光晚餐,光是这样一个意象就已经非常恐怖了,却还有更恐怖的。
男女主角跟踪这个变态医生到了下水道,结果被发现了,俩人拼命跑,拼命跑,结果跑了一段摆脱危险了,俩人兴致来了,就吻起来了,结果突然女主挣脱男主,嘴角还有一丝血迹,惊恐地问,你干什么?!
这时秋生哥所扮演的男主,面目狰狞地说,你就让我咬一口嘛。
(秋生哥果然不同凡响,演起这种变态来简直就是本色演出)这个场景太恐怖了,如果你还没有感觉,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好比说深夜你和你妈一起回家,在电梯里面只有你们俩个人,忽然你有点害怕,于是你握紧你妈的手,故作轻松地跟你妈说,妈,我有点害怕。
忽然你发现你妈面目变得狰狞,凄厉地说,你叫谁妈啊?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还可以有很多,比如说夫妻睡在一张床上面,很难说对方会不会在半夜给你来个突变。
所有的这些,想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当你最信任的人突变的时候,那种场景会变得格外恐怖,因为你已经没有退路,没有了任何依靠。
谁是你最信任的人?
这个人其实是每个人自己。
所以我才不敢拍自己睡觉的画面,因为害怕自己会作出某些恐怖的事情来,更加恐怖的是,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我还没有办法摆脱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就是“我”。
仔细分析下来,会发现其实我基本上是有社交问题的,不但不信任他人,甚至连自己也不信任,而且我觉得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有时候你一个人呆久了,会把自己封闭起来,特别是我从小就喜欢自己呆着,自从92年我家砌了楼房我睡到楼上之后,除了吃饭,我总是一个人呆在楼上,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呆出毛病来了。
不过如果再回到一开始我所说的理论,如果你自己就是恐怖源,你就不会害怕了。
好比说你自己是鬼,你还怕鬼干吗。
所以我并不害怕梦游的人,因为我自己也这么干过,不过如果知道别人梦游背后的潜意识,多少还是有些尴尬。
其实本片不是走惊悚路线,因为基本没有一个比较恐怖的镜头,主要的噱头还是梦这个东西,不过所找的几个搞心理咨询的人看起来都显得很可笑,尤其是那个电脑桌面上有个“真”字的老头。
我觉得,导演只不过是因为有了几个意象,比如梦游者,荒地,童话故事里的大狼狗等等,于是就拍了一部片,但其实并没有比较完整严密的构思,所以整个故事看起来张力不够,显得很松散,不能抓住人的注意。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假如你梦游,你又不想梦游,于是你把房门锁起来,还把钥匙藏到厕所水箱里面,你猜你梦游的时候知不知道钥匙在哪里?
我没有干过这种事,因为我没有干过什么大的亏心事,而且很早就有了梦游的知识,所以梦游就随便他游,根本不去阻止。
但是我想,你防备的人是你自己,能防得住吗?
你自己把东西放在哪里自己能不知道么?
潜意识与理性,是否像黑白天鹅那样,真的是俩个自己?
现在的认知还是没有很清楚的,人还没有真的认识自己。
梦游3D用一句话概括是讲述梦游症患者的自救以及他救过程。
它从一开始的悬疑剧,演到悲情剧,再到后面彻彻底底转化成了一个教育片混杂警匪(其实中间还一度出现了科幻情节....)。
想来想去,彭导应该只是要告诫我们,赌博有害以及开车要系安全带。
警匪以上,悬疑未满。
不过最后李心洁可爱的小虎牙以及给孩子讲故事时温情的样子忍不住让人狠狠心花怒放了一把。
感慨一句,该女子素颜依然美丽。
彭顺的电影画面一向好看,色泽美丽。
李心洁的复古装扮显示出时下流行。
故事其实很简单,简单如报章上一则报道。
导演却将其拆成梦之碎片一样样的片段,然后以倒叙为主线,拼凑粘贴,讲述了一起谋杀案。
彭顺是一个喜欢拍烧饭吃饭段落的导演。
他的电影里总会出现人物烧饭,吃饭的场景。
一如陈英雄很喜欢拍女人做家事,属于个人偏好,也拍得很美。
关于这部片子的逻辑分析:这是一部宣扬脑部潜意识的科学的惊悚片,还是一部神叨叨的教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教育片?
前情铺垫:李心洁因为痛失爱女所以把跟女儿的所有记忆都抹去了,于是她记不得那个童话故事的结尾,因为那个结尾是她的女儿编出来的;后经警方提醒,李心洁又回忆起了这些。
梦:1.梦中出现的坏掉的电话和埋尸的荒地,树上的风筝这两个都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场景,后面催眠师帮李心洁催眠,她都有再现这些场景;2.李心洁穿白色睡衣红色高跟鞋出去,被霍思燕看见这应该是某次梦游又去了荒地3.醒来发现手黑的2次之前只是看看荒地,看看风筝,情况渐渐严重之后,把对荒地下埋着尸体的想法付诸了行动,开始挖尸体。
4.发现箱子里是男孩子经过警方因为其前夫失踪的案子来找过她之后,提醒了她女儿被绑架撕票的过去,重新想起来女儿的她继续梦游,在梦游中挖尸体发现不是她的女儿,而是一个男孩子。
梦游中是可以看见东西的。
5.带着摄像头去拍摄为求证据,用摄像头绑在眼镜上去拍摄梦游挖尸体的过程。
后警方去挖尸体的时候,一个镜头切到树上破旧的风筝。
6.催眠催眠师催眠了李心洁,除了电话机,荒地,风筝这些她曾经见过的场景出现了以外,李心洁看到一个男人藏在她的家里要杀死她,并且看到了凶手的脸。
7.凶手的梦根据口述,凶手总是梦到有个人在挖尸体,于是潜回香港的埋尸点,刚好看到5中李心洁在挖尸体,于是转移了尸体的位置。
至此,电影中所有推动剧情的梦完结了。
需要解释的有3点:1.李心洁为什么会挖到男孩的尸体如果李心洁梦中梦到的是她2年前跟警方认尸体的时候碰到的大树,荒地,风筝这样的场景,那她回去挖的地方,必然是当初发现她女儿的埋尸点。
在那里却挖出男孩的尸体,可见凶手两次绑架撕票,都把小孩埋在了同一个地方。
但是,风筝是在李心洁带警方去挖男孩尸体的时候给了一个镜头闪现,而李心洁在回忆女儿被挖出来的时候的场景时没有提到过风筝。
也就是说李心洁去挖尸体的地方不是当年女儿被发现的地方。
2.李心洁为什么会看到凶手的脸唯一的解释是,李心洁在5中其实看到了凶手,并且把他代入了6中。
3.凶手的梦凶手莫名奇妙的梦到有个人在挖尸体,这个梦毫无根据,当然如果说是因为压力过大总觉得有人会发现他的秘密,这个解释也无可厚非。
综上所述,有两点有疑问。
凶手可能会两次把小孩埋在同一片荒地,但是会埋在同一个地点么?
那个挂着风筝的树,到底是埋着小女孩的埋尸点还是埋着小男孩的埋尸点呢?
如果这两点无法解释,那我们来看看第二种分析。
那就是,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的麻麻李心洁因为痛失爱女变得和凶手心灵相通,因为对凶手的痛恨的力量让她的脑电波侵入凶手的大脑知道了他埋第二个被害人的地方并且挖出了他,而且还通过凶手的大脑提前知道了他要来她家杀人灭口的计划,于是带着警察提前在家埋伏终于抓到凶手的故事。
PS.李心洁在公园抢人家的菇凉当女儿的过程应该是真打,血都不像假的。
杨采妮在警局里和霍思燕的对话自己后来都不记得了,原本以为这条线和李心洁那条是在这里交叉的,到后面才知道杨采妮是李心洁的延续。
最坑爹的是李心洁的前夫阿明!
原来是被圈禁圈禁圈禁!
电影院里就是在这里开始笑的!
再PS.片中讲了催眠师的悲伤过去,提到受到深重伤害后大脑会有潜意识的压力。
我还以为他是想说原来催眠师自己也有梦游之类的症状,没想到只是“安全带坏了要记得及时去修”的宣传片。
再再PS. 在永华看到李心洁了,低调的很啊就夫妇二人在海报前让几个观众拍了照就走了。
真人眼睛真心大,比电视上好看。
彭顺、李心洁两个名字先入为主我特意去影院目睹之作为3D恐怖片我想身临其境感受其带来的恐怖效果如今电视新闻那么血腥腥搬上银幕的恐怖题材也仅限于“异度空间”例如鬼域、梦游出现在不同空间的幻想出来的才是最可怕的心魔观影过程真的需要去影院才能感受到影片真正的质感观众的反应才是检验影片质感的唯一标准只可惜梦游让现场所有人大笑一场同样是丢孩子 同样是被扼杀同样的妈妈 同样的反应 同一句话李心洁同样的反复梦游霍思燕同样的冰冷面对催眠师的悲惨车祸赌钱爱绑架小孩的胖哥哥爱跟尸体说话的熊弟弟我全程都在思考整部剧到底谁不是炮灰只想把异度空间再看一次体验幻想出来的非现实场景心灰,意才冷火热热的全场爆笑恐怖片还有什么能吓到你
3D讓影片性價比降低,不過故事依舊是彭氏特有的詭異、音效比不久前的B+偵探更出色,但若是撇開廣電做成鬼片,恐怖的效果會棒的多,畢竟單純將潛意識和犯罪結合,摯友驚悚少了些許恐怖。李心潔不愧為鬼后,增色不少~
不再是当年的彭氏兄弟了。
某人在影院大叫太搞笑了~
不够预期
一个人抱着西瓜在家里看的,嗯,有些细节还是挺吓人的,撇过头不敢看。但整体上真的不恐怖,而且所谓的“人性”并不是那么动人。惊悚片专业户退步了啊!
这哪儿是3D呀。
整个故事都是在验证自己的判断,完结后有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同样的,本来还好的片子在一堆烂到渣的国产惊悚(?)片中同样也显出了优越感!
彭順導演在內地現有審查制度之下終於讓不再讓驚悚片成為一水的爛片。李心潔的表現精彩萬分,好過她第二次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的《鬼域》,但對她能否三次憑借同一類型角色提名則持保留意見。劇情略散,三次點破李宗翰角色與案件的關聯使懸疑破功,但驚悚部份做得很棒。3D顯得不是很必要。
一头红发的李心洁.是看完整部电影的保证
李心洁演的不错。
警察一如既往的白痴,霍思燕的胳膊真是短啊,那张脸是打了多少filler啊。。。李心洁倒是该打点filler,不然真的比剧情还恐怖了。。。
两星半吧,李心洁是好演员。不过在后段被冗长的故弄玄虚给拖累了。
不吓人
梦游可以预见未来。2014.02.08。
拖沓的一笔!
这个水准不像彭顺的作品,情节莫名其妙
两星全给李心洁
鬼后回归,又演了一遍《深海寻人》······
很失望。
看了首映,给多颗星,李心洁的鬼片里看到现在最好看的一部,明星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