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Ray》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的确是,个人经验对于观影来说是多么重要。
看一部电影,犹如在你心里铺一条光明的小路。
如果一部电影与你的人生经验没有任何交叉,很遗憾,这条小路就会像划过水面的汽船的轨迹,转眼便消失得波澜不惊。
Wait——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Ray》。
对于一部传记片而言,没有什么比展示原型人物的精神更重要的了。
作为Ray·Charles钦点的扮演者,杰米·福克斯的演技无疑是很棒的,特别是在这样一部需要藏起自己的眼睛的戏里。
据说盲人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认真听对方讲话,会作出很夸张地面部表情以示回应。
当Ray全身心地投入到灵魂乐的律动中时,那面部的夸张表情就具有了另一种意义,是闭上双眼与灵魂的对话。
相信看过Ray本人演奏音乐时的影像的人都会承认,福克斯的表演足以乱真。
凯丽·华盛顿(Kerry Washington)在影片中扮演Ray的妻子,是影片中唯美和拯救力量的承载者。
说来也巧,与杰米·福克斯一样,凯丽·华盛顿在《神奇四侠》中扮演一位盲女,同样是绝对的演技派。
然而,我对于这部片子也仅仅是喜欢而已。
影片似乎过多的暗示了童年经验对Ray一生的影响,同时弱化了Ray的奋斗过程,这使得整部片子高潮不突出,略显拖沓,而结尾处用浪漫主义手法虚构的母子相见使整部电影局限在了一个心理疾病的“疗程”中,张力略显不足。
不过,这些缺陷似乎是好莱坞传记片很容易陷入的俗套,《飞行家》(The Aviator)也算其中之一。
两部影片题材相似,甚至在情节设置上同样突出了儿时经验和心理问题对主人公的影响。
莱昂纳多凭《飞行家》与杰米·福克斯的《Ray》在第77届奥斯卡中角逐最佳男主角,但是不幸败北。
但是我在看完两部影片后却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了莱昂纳多。
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个人经验的投票。
我没有经历过眼盲,所以杰米·福克斯的演技再好,对于我来说也只不过是表演而已。
而莱昂纳多饰演的、有严重“洁癖”的霍华德·休斯给我更真实的感觉,因为我的父亲就有很严重的洁癖(虽然并没有像影片中休斯那么严重)并影响到了我的卫生习惯。
看到影片中莱昂纳多在卫生间里拼命地用自带的肥皂洗手直到出血、看到他因不敢用手去碰卫生间的门把手而无法出去时,那种感觉无比真实,我甚至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在看一场表演了。
观影是基于个人的经验——这听起来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然而,也许换一个说法就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就我个人来说,我喜欢某一些电影,似乎根本上是喜欢某种内在的一致的风格。
小到一个演员的风格,比如莱昂纳多在《血钻》、《飞行家》、《无间道》(美版)、《革命之路》中的本色出演;车太贤只要一出现,我就像一个信徒一样,虔诚地发笑;大到某一类题材,比如描写幻觉虚构的《生死停留》《穆赫兰道》等。
某位导演,如果他的电影遵循着某种契合于我的风格,那么我很容易就会喜欢上他的作品,比如杜琪峰最近的几部电影《大事件》《PTU》《文雀》。
这些风格无一不是与我的人生经验有某种重合,崇拜偶然、非真实,相信奇迹,在乎细节,注重个人感受……我在这些电影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有时候很讨厌,有时候偷着乐。
于是,我很遗憾地承认了这样一个现实:电影本身无论如何都是假的,充其量只能将这种“假”做到极致,而永远无法在自身实现真实;唯有通过唤醒观影者的某种人生经验才能照亮那么一点真实。
对于那些想在电影中寻找真实感受的替代品的人来说,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正所谓:人在戏中,真在戏外。
你就会明白Jamie Foxx是如何把他复活在银幕上 乐手都有一些毛病 在玩儿High了的时候会有一些忘乎所以的动作 平时看来很可笑 而在舞台上却很有感染力 Ray因为先天残疾的缘故 身体的协调性不太好 可是却成为了一代伟大的钢琴手 他兴起时会不由自主地类似癫痫一样的摆动身体 或者突然站起来 有些智障感觉的昂首 都是独一无二的商标 对于乐手而言 这种发自本能的兴奋是无可厚非的天性 Jamie的表演 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家伙成名前在小酒馆里的那些影子 很令人难忘Jamie因此得到了一个小金人儿不是么
一部传记片,我很喜欢看传记片。
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人,了解他们的成长,体味不同人生。
一部音乐片,我很喜欢看音乐片。
谁不喜欢音乐?
谁听到好听的音乐不想随乐而舞?
我们既可以听好听的音乐,又可以享受视觉影像,一举两得。。。
灵魂乐?
没接触过。
黑人音乐?
不太喜欢。
但是,这些是你没有仔细听过。
ray的音乐确实好听,节奏,主要是节奏,旋律并不是太入耳。
还有漂亮的钢琴弹奏。
再来说说表演。
我只能说,看完片子,我觉得杰米福克斯就是ray。
无可挑剔。
其他演员好像都不出名,没有漂亮的黑人美女。
还有,就是看一部很少有白人的纯黑影片,实在有点太压抑。
太黑了。。。
2010-07-10/影视帝国rmvb
神的故事一本圣经就可以讲完,但人的一生却难以轻易地说明道尽。
那些所谓传奇人物的故事往往被撰写或演绎成近乎如神般完美的形象,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这不仅让他远离众人,也让其身上的闪光之处缺少了说服力。
庆幸的是《灵魂歌王》还原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立体的传奇人物——美国爵士乐巨头、灵魂歌王,雷·查尔斯·罗宾森(1930年-2004年)。
影片忠实记录了雷的闪光与苦难,引领观众去领略雷生命的不同侧面:有才华、有眼光,有私心、有欲望,会坚持梦想、会逃避伤痕,有原则、会犯错,既冷漠又深情。
同时也让观众体悟生命的真谛:只要不放弃希望、不放弃灵魂,命运就握在自己手中,就有可能像雷.查尔斯一样创造出精彩的一生。
影片从雷1948年从佛罗里达州北部到西雅图摇椅爵士吧表演开始,着重讲述了他签约摇摆年代唱片公司、大西洋唱片公司、ABC派拉蒙唱片公司这一过程中的音乐与生活历程:讲述他在利益至上、诱惑纷繁的娱乐圈,从一个被利用、被控制、被欺诈的盲人乐手,一步步实现了对音乐道路的掌控,成为灵魂乐之父。
讲述他在幼年阴影、种族歧视的现实中,从一个感情混乱、倚赖毒品的黑人瘾君子,靠自己毅力戒掉毒瘾,成为抵制种族隔离政策的斗士。
并在影片中穿插雷童年时期痛失弟弟、因眼疾失明的深入灵魂的伤痕,以及于困难生活中保持着坚强与尊严的母亲对雷的终身影响。
如果说,失明让雷发现了自己对音乐的天赋、对声音的敏锐以及在音乐编排上的非凡灵感,并引导他在音乐制作上不断触摸处女之地;而雷母亲对他关于生活独立、灵魂完整的教育则是他对抗残酷世界,主宰自己的音乐、生活、灵魂的武器,使他成为不因眼盲而心盲、不因肤色被歧视而卑微灵魂的生活强者。
“你要学会读书写字,凡事靠自己。
”“我不想骗你,你就是盲了,医生也治不了,我们只有靠自己。
”“不要哭,我们没有时间哭哭啼啼,没人可怜。
把眼泪擦干。
”“你不会的我来教你,一次学不会我可以教你两次,但地三次就要靠自己,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如果你想让妈妈感到骄傲,就答应我别让任何人把你变成一个跛脚残废。
你不必靠别人施舍,你要靠自己的双脚独立。
”雷查尔斯用他的音乐成就与人格力量兑现了与母亲的承诺。
从第一支有自己风格的单曲《Mr.Wrong》,到组建的第一个七人乐队,到将福音与蓝调开创性融合的《我有个女人》,到在乐队中加入招牌合音天使,到让他成为最佳爵士男歌手的《我说过的》,到冠军单曲《上路吧杰克》、《奔放我心》到现代乡村与西部音乐的结合…雷的唱片和演唱会总是大卖,他赢得多项格莱美奖,并成为全世界最受爱戴的艺人之一。
但是他最光荣的一刻却是在1979年乔治亚州议会上,议员代表这样说到:“今天我们要弥补二十年前犯的大错,1961年雷查尔斯拒绝在种族隔离剧场演出因而遭乔治亚州终身禁演,幸好种族隔离政策早已废除。
有些人透过政治手段争取平等权利,但是雷查尔斯却以歌声感动人心并改变美国文化。
因此今天1979年3月7日,乔治亚州的全体选议员不只要将《心系乔治亚州》正式定为本州的州歌,而且要公开向雷查尔斯先生道歉,并欢迎他回家。
”当他妻子对他说“真遗憾你母亲不在”时,雷自豪地说:“她在,她从未离开过。
”随后的岁月中,雷信守承诺,再也没有碰毒品。
他成名后也一直没有忘本,为非裔美国人的大学以及协助聋哑人士的慈善机构捐了两千多万元。
雷终于实现了靠成就与尊严双脚站立,成为精神与灵魂的健全之人。
而在他的音乐之中,你能够听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充满张力,全情投入。
上帝不会因为他身体上有了缺憾就放弃给他该有的光彩,好的终究该继续好。
雷查尔斯,他的出身不是大富大贵,一个贫穷的黑人家庭。
可是不幸的事总是那么地突如其来,童年亲眼目睹弟弟溺水身亡,肯定对他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不单单是这样,七岁时他就双目失明,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该是憎恨,崩溃的吧。
但是,他有一个好母亲,这个母亲坚强,勇敢,并没有因为整个家庭的变故从此一蹶不振,她还是默默地支撑着这个早就破败不堪的家。
妈妈成了雷的精神支柱,支持他,鼓励他继续勇敢地生活。
鼓励他学习盲文,接触音乐。
不容置疑地,妈妈,在他的生存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贯穿了一整部电影,出现的总是那么恰逢其正。
音乐在他的生命里占着重要的位置,他成就了它,它也成就了他。
可是,他的世界里,除了音乐🎵有颜色之外,别的,恐怕都再入不了他的眼了吧。
一片黑暗,无望,没有尽头,没有焦点。
可纵使他和音乐多么地合拍也无法改变在他的生活里,在他的人生中,他终究只是一个凡人。
他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烦闷不安,有委屈寂寞,有放荡不堪。
他遇见了毒品,它给他带来了安全感,给他带来了满满当当的充盈。
可是后来他能够把毒品狠狠地甩开,又重新开始。
最后,表白一下杰米,很棒很棒。
如果简单的看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意思,前半部分讲Ray怎么被骗,被欺负。
然后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合作者——纽美特,就开始了写写歌,泡泡妞,吸吸毒的升级生活,中间遇到了真爱黛梅拉,结了婚有了孩子,还依然浪。
终于因为吸毒进了局子,连续的打击和妻子的一番苦心使得主角幡然醒悟。
然后就是进了戒毒所,成功戒毒,出来后,不吸毒了,不泡妞了,专心写歌从事黑人独立的运动当中了。
我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概括】,任何一部电影如果砍掉一切,只留下大纲,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细节的刻画,情节的构造,还有其中蕴含的灵魂,还有配乐,构图,台词这些技巧性的事物,都是我们从电影中得到乐趣,学到东西的地方。
在世人眼中,Ray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他是一个因为自己有点才能,会作曲。
就开始浪,吸毒,出轨。
和现在的一些艺人有着相同的毛病,当时的人们厌恶Ray就像现在的我们批评这些艺人一样。
但是,他又与众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让其被称为“灵魂歌王”。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叙述手法很好,影片从Ray从南方前往西雅图开始,开启了Ray的音乐之路。
然后又采用倒叙的手法完美展现出在这之前,对他有重大影响的片段。
母亲教育他和弟弟要独立,弟弟溺死在洗衣盆中,第一次与他的钢琴老师相见的时刻,还有加入的第一个乡村乐队。
这些片段中,对Ray影响最大也就是弟弟的死亡。
在黑暗中时候,在走向歌王之路的时候,一只以噩梦的形式伴随左右。
在压力巨大的时候还会导致身处水中的幻觉。
甚至可以说:吸食海洛因就和这有着重大关系。
甚至当他遇到生命中的真爱,他的妻子、他的孩子的时候也不能帮他拜托这种噩梦。
如果说后期的毒瘾是因为药物本身的性质,那么带他走向这条堕落之路的,绝对是对自己弟弟的悔恨。
还依稀记得,当他的妻子第一次劝告Ray不让他吸毒的时候,Ray说到:“我爱音乐,爱你和孩子,如果当毒品会伤害到你们的时候,我会放弃。
但是它没有。
”那是Ray刚刚成名,开始组建自己的乐队的时候。
很可惜,随着Ray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毒品对身体以外的影响开始显现了。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容忍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吸毒。
于是政府开始出面干预,有目的的拦截Ray的航班。
限制Ray的表演。
这时Ray的妻子再次和他谈这件事。
说到:“你最爱的不是我,不是孩子,也不是在这条路上和你睡过的任何一个女孩。
是音乐。
现在它影响到你最爱的音乐了,该戒掉了。
“ Ray最令人佩服的并不是他出色的音乐才能,也不是在黑暗中也能够正常生活的能力。
而是当他下定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
能够克制住自己,让自己坚持下去,不会因为习惯黑暗,就不再追求光明。
在戒毒所,当那种如千万只虫钻进心脏的感觉来临时,当那个噩梦般的记忆再次复苏的时候。
并没有妥协,想以往一样的寻求毒品的帮助。
而是克制住自己,连镇静剂都不愿意接受。
这使Ray成为了我的英雄。
除了毒品,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Ray"在路上睡过的女人“了吧,看电影的时候,我并没有数有多少个。
但是一旦Ray开始摸女孩的手臂时,全部人都开始笑了起来,知道他开始了情圣模式。
和他睡过的女人中,有是为了一时欢乐的,也有为了他的金钱的。
但是有一个女孩,她是不一样的,她可悲的爱上了Ray。
当Ray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离开了她,即使这个女孩已经怀有他的孩子。
他的离开是必须的,而这也导致了那位女孩的死亡。
不可不说,Ray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有着敏锐的乐感,出色的身体控制力,非同一般的钢琴技巧以及从小就展现出的对音乐的兴趣。
但是,小时候弟弟在自己眼前逝去,自己却动弹不得的一幕,是他永远的噩梦,伴随他的一生。
这也是Ray束缚灵魂的枷锁。
噩梦,空虚,漆黑的世界,又将它引向吸毒、多情、性格诡异的深渊。
但是最后突破了束缚,回归了自己的家庭,开始为黑人平等出力。
这部电影,有着精美配曲,经典的桥段,登上过奥斯卡的领奖台。
还有灵魂,蕴含在Ray的音乐中的灵魂。
当处在生活当中,我们总要有一些手段释放自己的灵魂,不让自己的灵魂被身体束缚。
Ray因为音乐天赋,把自己的感受用音乐表达出来,创造出能够蕴含自己灵魂的骚灵音乐,就像伟大作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笔下的人物之中。
而我们也应该有些高级乐趣,而不是嘻嘻哈哈之后什么也没有。
这部影片的一开始的记忆性片段,好像让人难以认同对这部影片的高分评价。
但是主人公的幼小经历、盲眼,以及具有经典蓝调音乐的出场却抓住了人的心弦。
传记类影片以时间为线索是毋庸置疑的,但用回忆片段交代人物性格和背景确实是比较难,如果你一边看,一边做饭,相信一定看不透其中滋味。
尤其是在你不知道,查尔斯是全世界60年代到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这个典故基础上再观看这部作品更有一种说教和励志的意义。
但其实主人公本身却不是一个“主流意义”上的榜样。
吸毒、乱交、唯利是图等等这些负面问题,都在歌王身上出现过,然而这也混杂着主人公幼时因一次失误的判断,对弟弟一生的愧疚交织着、互为因果着。
但之所以又说它是励志的作品,是因为在种族人权方面,查尔斯又是正义的英雄化身,在这点上,观众应该把握好。
如果说,让我推进本片的经典台词,不如体会全片的爵士歌曲吧,毕竟“影响我们灵魂的,是这些经久不衰,唱尽人生的天生音质”!
(朕杰)
2004年6月12日雷查尔斯因肝病并发症逝于加州,享年73岁。
这是一位美国音乐史上传奇式的人物,甚至可以将他视之为黑人音乐界的泰斗。
如果说有那些音乐巨星可以与之相较,那么也就是猫王普雷斯利和甲壳虫乐队这样影响一代人的音乐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在他病逝后几个月,他最后一张专辑又一举赢得了八项大奖。
对西方流行音乐有所了解的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位音乐人的一生绝对是一个传奇,毕竟他还是位盲人。
将这样一位音乐巨人的一生搬上银暮,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拍摄计划被蕴酿了很久,一切都是在雷查尔斯去世之前进行,而当影片上映时他的人生也几乎同时终结了。
所以最后影片的故事只是浓缩了他最为辉煌的人生路程,从西雅图闯世界开始到1966年成功戒毒结束。
事实上人物传记影片并不好拍,故事的情节都依赖于真实人物身上发生的一切,不能太多的艺术加工,否则会背离原型,引来乐迷们的不满,又或者太过照搬真实人物的一切,让人觉得无趣,欣赏起来象是纪录片,如迈克儿曼的《拳王阿里》。
我最喜欢的人物传记影片是《杰基和希拉里》(又名《她比烟花寂寞》),但太过直露和艺术渲染性地反映一位音乐神童的阴暗面,同样招来无数的怀疑和指责。
所以说传记类影片实在是不好拿捏,同样地影片的精彩与否同样很依赖于传记人物本身的精彩与否。
中国的人物传记影片在以往有着一个通病,塑造的人物通常高大全,过分完美而脱离了现实。
对于雷查尔斯这样一位出色的音乐人,恐怕也是免不了会对他的才华赞誉有加,但《雷》还是注重对其阴暗面的描绘。
诸如他的吸毒史,以及他好色的一面,当然各方面全方位展现一位艺人,可以更真实地还原本人,缺点和优点并存是作为人存在的必然。
当然作为一部美国主基调的影片,总的来说还是赞大于贬。
影片的叙述方式很普通,以编年体的方式对雷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赫赫有名的巨星级人物的过程以阶段性的再现。
当然但以这样的方式来再现一位人物似乎有些太过呆板无趣,于是在影片中不断以闪回的方式再现了他的童年,一个贫穷的黑人孩子,以及他失明的人生过程。
这其中比较着重点到了雷查尔斯的母亲对他的教导,以及他弟弟享利的死成为他一生的阴霾。
这几点童年的经历对他以后人生的原则和方向起到尤为重要的影响。
首先母亲因为贫穷而为人洗衣,遭遇到不公平而奋起抗争,这些与他后来不断与那些侵吞他利益的小人作抗争一直交替在影片中行进,突出表现了他同不平等抗争的处事原则。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盲人他一直信奉母亲教导他的凭声音去记住一切,所有的事都得依靠自己,成就了他后来迈向成功的坚强性格。
我认为影片最成功的处理就是将雷查尔斯童年时造成自己弟弟溺水死亡的罪恶感同他吸毒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也许真实的雷查尔斯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艺术处理似乎也为影片的整体塑造人物的罪责感与救赎作了统一性。
追求平等和一切只信自己的个性虽然对雷查尔斯在音乐事业上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同样也影响到他在生活中的一些反面元素。
探求和尝试在音乐上是一种创新精神,而雷查尔斯也为此走上了吸毒的旅程,这一段旅程并不光明,而且似乎也会为这样一位音乐巨人抹黑,电影人还是为他找了个理由,童年的阴霾使他心底处总有一份恐惧和罪责,为了逃避而依赖上了毒品。
影片中不断出现水的幻象,反复强调这个理由对雷查尔斯的影响。
这个理由其实让我觉得牵强,但是在影片中的表现手法和衔接上还是值得称道的。
同样好色也是雷查尔斯的另一个鲜明特征,他喜欢女人,不停地在身边变换女人,但与此相反他却又很重的家庭观念,绝不因此而破坏自己的家庭。
这些不太光明的缺点实际并没有影响影片雷查斯的形象,反而使这个人物越发丰满。
影片对于雷查尔斯的坚强独立性格作了不少的描述,并且认为正是这种性格引导他走向成功。
的确一位盲人能够凭一己之力在音乐上获得如此非凡的成就,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赞许的。
雷查尔斯一生在逆境中成长,6岁因青光眼失明,然后15岁后独自创荡,赢得一切。
他一生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女人,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母亲培养了他的独立能力,而他的妻子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他一切错误,一直默默支持着他。
影片也着重点到了这两位女人对他的影响和帮助。
作为对一个音乐人致敬的传记影片,在人物性格上全面的展现之外,同样需要将他的音乐贯穿全片。
雷查尔斯最初的音乐事实上是纯粹的模仿,他有天赋但却未展现,直到遇到大西洋唱片公司的艾哈迈特,他让雷查尔斯完全开始做自己的音乐。
雷查尔斯最初学的是爵士钢琴,然后开始溶进自己的风格。
直到他的第一首单曲《我得到一个女人》问世,这首歌曲被称作第一首真正的黑人歌曲,并且大胆溶入福音,轰动一时。
当雷查尔斯综合了节奏蓝调和福音感觉的灵魂乐嗓音开始广为流传时,他的独特音乐风格开始形成。
被称作灵魂乐之父的他事实上并非只是单一风格,他在乡村、蓝调、灵魂、爵士、Big Band音乐风格上都有涉猎。
影片中一直再现他的一些名曲,诸如《敞开我心悱》、《我不能停止爱你》、《乔治亚,我的爱》。
其实影片中也一直颇有意味将不同年代的名曲伴随着雷查尔斯的人生旅途进行,你其实可以发现雷查尔斯早期作品都带有明显的直露的性感色彩,这与他来自社会底层黑人家庭有关,一种百无禁忌的大胆。
然而正是这种有点出格的音乐与当时开始解放个性的时代相当匹配,问世后便大受欢迎,影片也顺便将当时的社会人文进行了一次巡阅。
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性格化,这同样也是好莱坞人物传记电影的普遍手法,有时候拍一部传记电影需要将某些人物的部分特性放大化,使他看起来更异于常人,显得更加与众不同。
这样的影片才能让人物变得更有魅力,让观众对其中的主人公映象深刻。
在以往的好莱坞影片中就常常这样做,比如《莫扎特》,让这个音乐天才看起来至少有些神经质,会无故地大笑,毕竟天才多少都是有点神经质的。
当然对于一个历史略有些久远的人物你可以加入更多的想象在里面,因为一切都无从考证,而对于象雷查尔斯这样现代人物,你毕竟很难将他任意夸张,观众毕竟都见过他,你可不能将他们当猴耍,不然必定非议颇多。
演员在表演这样一位人物时必定需要尽可能的象,而电影只能够抓住他的特征让它频繁出现。
如果说《雷》之所以会如此成功,那就是因为杰米福克斯的精彩演绎。
事实上在这部电影中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杰米福克斯,甚至连女主角都不存在。
一个人撑起了一部戏,杰米福克斯的表演完全做到了形神俱备的境界,雷查尔斯那种特殊的弹唱姿态和腔调,杰米福克斯都将他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没有人怀疑作为他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资格。
影片需要亮点,人物也需要闪光点,作为一名伟大的艺人,雷查尔斯在音乐上的成就勿庸置疑。
但是同样这一切与一个人的伟大无关,与他的性格无关,影片于是选择了雷查尔斯的乔治亚州事件作为一个闪光点紧紧抓住,由于他反对种族歧视的行为而受到家乡乔治亚州禁唱,通过这一搞争重新对他追求平等的人生原则进行了最完美的阐述,并且在影片的末尾以他的解禁作为影片的结束,从而来对雷查尔斯这个人物的伟大的人格进行了有力的塑造,一个光辉而担当得起伟大一词的人。
我想影片对雷查尔斯这一人物的表达基本是中肯的,当然仍少不了一些美化,但却没有回避那些阴暗面。
对于雷查尔斯的人格我不想给予置评,毕竟天才终究还是一个凡人,人有什么缺点他也会有。
但是对于他的音乐我却充满敬意,一种令人忘却烦恼和痛苦的灵魂声音,一种超越时代的奔放和狂野,人性原始的复苏,他的影响力对于美利坚对于世界性流行乐何时可曾停止过,我们一直都在聆听。
文:眉间尺
《灵魂歌王》,吉米·福克斯主演。
讲述了灵魂歌手Ray Charles的一生。
一向对传记片很有好感,对有关音乐的片子也缺乏免疫力。
这部融合了二者的电影就更是好上加好了。
从这部片子知道了什么是灵魂音乐,但从对没有深入福音音乐背景的我来说,这也不过是经典的节奏蓝调。
对Ray的一生不做评论,但天才就是天才,一方面是他具有天赋,另一方面他也热爱这一事业。
最终对音乐的渴求以及亲人的感召使得Ray浪子回头,最终乔治亚州那一幕也很感人,虽然当时Ray的罢演只是一时兴起,但背后关于黑人平等的故事或许也足够撑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了。
P.s.单是片中音乐就足够使影片成为经典了。
用了两个晚上看完这部电影。
听了两晚的R&B,耳朵过足了黑人音乐的隐。
其实过瘾的不止是耳朵,甚至我的心灵也随着blue音乐而跃动起来。
RAY穷极一生追求着音乐的最高境界,我们看到的是天赋和才华横溢,同样也感受到他一生的跌宕起伏。
离开单亲妈妈,身患眼疾,独自一人来到城市,恐怕靠的就是内心深处的妈妈的那些话语。
人生路途中,他是一个孤独的行者,所以才会依靠毒品,女伴去应付那可怕的孤独感。
乃至影片最后的画面,仍是他被妈妈高高抱起的情境。
2506。一向不太喜欢传记,也对主人公的某些行为感到不认同。但音乐真的很棒,也看得出男演员演得很好,对于妻子的几乎消失感到可惜,明明之前也是个歌手吧。但母亲是真的伟大,跟受没受过教育无关
Promise me, promise me you'll never let nobody turn you into no cripple. You won't become no charity case. You'll stand on your own two feet.
选择看这部片子 也是因为音乐性的缘故 但是感觉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挺一般的 虽然他比较真实地还原了人物 但电影本身还是缺了点什么
传记片要拍得好看是件挺难的事情
一个好人的一生.真实.人的一生,还是受小时候父母的影响很大
剧情就般般。但是jamie foxx 真的很像!!
魅力有限,所以感动有限
又一部乱搞毒品音乐自传
很无聊
黑人演员的声音,对不起,我觉得他的声音很不好听,拍摄的风格也不太好,很像电视剧视角,一般般吧。看到后面坚持不了,看不下去。。。放弃了
骚灵乐父,又骚又灵。
福克斯的演技我还是很喜欢的,但剧情不喜欢
Ray是怎样一个挣扎的人啊。影片更多描绘了他内心的阴暗面和痛苦,而非我们看到的光鲜。经纪人Jeff和他妻子实在太伟大了。Foxx的表演无可挑剔,在不能用眼神的情况下还能演得这么好。小感人之处有二三,但不刻意煽情,很好。
152分钟属实有点长了节奏也比较平
hit the road jack!
勉强两分。只有第一节前四十分钟的戏,还能看出来这编导对电影艺术有那么一丝的追求和自觉性,这部分的色调浓郁,失真、炙热,混杂着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以及雷近乎浪荡的卖艺生涯,你觉得本片似乎快要呈现一个骚灵之魂的起源了,可惜之后的部分完全崩坏,雷作为一个典型的有成长创伤、精神问题的文体天才,他也经历了所有这类人物的问题,吸毒、出轨和以盲人的身份与别人进行利益上的争夺,事件本身没新意,他搞那些女人也只是在搞,连个俏皮台词或激情四溢的状态都没有,整个后两小时的剧本也没个核心事件(和毒品反复纠缠算是吧),其实这种出格的天才人物的传记片拍好了并不难,但本片搞得这么流水账,我觉得是被它参加评奖季的动机给限制住了,整个就变成了一部取悦家庭主妇评委们的“雷的家庭肥皂剧”,普通人理解不了天才,但乐见鸡毛蒜皮的琐碎
Ray Charles Robinson 1930 - 2004 , one of the greatest entertainers .
看不懂啊!!!
多强大的心能写出这样激昂的歌,对爱对生活,凡人在他身边一个个倒下,天才的选择不可揣测
又一个童年创伤引发成年创造乃至成功的例子。相对于更多活在童年阴影中的来说,这是幸运,乃至让人恍惚的成功。残障、种族、贫穷、阶层等是很难逾越的障碍,但在才华可以被认可的地域,这便有一条窄而可能的路!平等很难(尤指政治权利上),但自由(经济上)却是可以残忍而公平的——只能说,什么样的文化、国度,什么样的人生,你需要的,要么改变它,要么用脚投票,但,很难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