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整体节奏很北欧,也许不至于高潮迭起,但是给人的感触太多。
Ove是个善良有责任心但是讨厌的老头,这点上来说特别像老炮儿里的六爷。
不同的是,Ove得以和他原来所不理解的时代和解,然后安详地逝去;而老炮儿一直奋战到倒在冰湖上,他的和解是由他儿子来完成的。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很多人会渐渐封闭自我,固守自己习惯的一切,但其实人与人最基本的特质还是一样的,并非无法交流,只是太快的节奏,孤立的城市生活让人们在现实中失去了太多交流的机会。
不过片子里选择了穆斯林成为邻居,多少有点政治正确的感觉,稍感微妙。
剧中欧维一直是一个闷声做事的男人,啊好man,我最喜欢的是前面他们刚搬到一起的时候妻子带了特别多的书,欧维说“你怎么这么多的书啊?
”,妻子“是呀,厨房和架子上的都放的是。
” 欧维看了一眼房子说:“我需要再做些书架”就淡出镜头了,后来一帧是整整一面墙的一直高到墙顶的书架。
-此处就很打动我。
他没有叫妻子放弃一些书,没有嫌她书太多而是为她做书架,这种尊重伴侣的爱好默默做事的好男人请上天赐我一个。
还有欧维妈妈去世后,他爸爸虽然不爱说话但总在教他汽知识的时候分享很多对人生的看法,欧维抱上爸爸后就不想撒手等等很打动我;欧维捡到钱包,爸爸保护他让他自己做决定,告诉他不要随意评价别人因为不知道在别人身上发生了什么的台词也很治愈。
欸还有那个非常有安全感的,不怕被欧维甩脸,教训,狂吼的伊朗女邻居,各种他们的互动其实是非常值得心灵脆弱,交际能力亮红灯的小朋友们学习的。
支撑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也许是需要,是他人对我们的需要,是我们对他人的需要,在这种来来往往的关系中产生爱产生温情。
最近时常和妈妈谈起自杀这个话题,她是完全不理解这种行为的,可能是农村的自杀率几乎为零的原因吧,在农村大家都很努力赚钱养家,这种行为像是完全不需要动力的,像是写在他们的基因里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她们是有动力源泉的:那就是年迈的父母对他们的需要,年幼的孩子对他们的需要,即将成婚的孩子对他们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支撑着他们度过了一段段艰难的时光(我们村子的一户人家因为贫穷,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吃过油,全部都是清水煮)。
反观某自杀的在校研究生遗书内写到的:“我就是个废物”,可能在他想要放弃自己生命的时间里真的觉得没有人需要自己,无可替代的那种需要,也没人愿意能让自己去需要,不求回报的那种需要。
曾经一度觉得独立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好品质,不依附他人不麻烦他人一度是我要求自己的标准,现在再来看可能对他人的需要,他人对我们的需要更是构成我们生活的动力吧!!!
这种鳏寡孤独的老人偏执得不近人情甚至是无理取闹,自诩旧秩序的守护者一副倚老卖老外强中干的样子,真的没人会想去关心他的过去发掘隐藏在外表下的真善美,一般人都会敬而远之任其自生自灭。
他之所以自杀未遂完全是因为1.对妻子温存的爱使他缺乏勇气2.波斯国家移民来的女主人不分青红皂白的热情。
但是人就是这样,当一个冷漠得令人讨厌的人开始散发温度降低高度时(傲娇),便会不由自主的对其产生好感和兴趣,何况他对各种莫名奇妙的要求简直就是有求必应。
他接受过爱就会付出爱,我不想评价Mr.Ove的身世和过去,但在临终前的几个月他获得了除爱情以外的种种幸福,而我7岁时的邻居却只能在无花无草的两居室里沉默着死掉。
又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焦虑无法缓解。
上个周末我有很多工作要做,一一不做,等到周日晚上的时候焦虑和惶恐达到一个顶点,我打开微博,看到和菜头推荐了一部电影,他说周末只剩下最后三个小时,如果你愿意,可以这样开始一段旅程。
我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始看,《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看到电影名的时候我想起自己的书架上也有一本书叫类似的名字,《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不同的是维罗妮卡是个年轻女子,而欧维今年59岁,妻子去世半年,无儿无女,怎么想你都知道这场“决定去死”,合情合理。
电影娓娓道来一种老无所依的可能。
即便我今年只有26岁,不出意外的话,我离死亡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但即使是这样,电影也仍然为你构造了一个不可回避的情境——孤独无依,在人生已经向死而生的边缘。
你知道这多少会成为你若干年后的写照。
我对年老的体验几乎为零。
十年前奶奶去世以后,我几乎不再跟老人家打交道。
一年前买过一本书,《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大概读到了第十五页,放下后再也没有尝试打开。
但我还算喜欢看文艺片,美剧《奥利芙·基特里奇》和这部瑞典电影如出一辙,都是从一个孤独老人的角度打开一扇门,告诉你这种乖戾暴躁的性格背后,藏着一座怎样丰盛的巨人的花园。
推荐这部电影,并不因为它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
实际上我对电影评分持保留意见,不同类型的电影之间几乎没有太多可比性。
我推荐它是因为这段时间奥运和王宝强的话题让我们越来越浮躁,整个中文世界悬在某跟线上,晃晃悠悠,无处着地。
就连我自己,也在无数次点开跟王宝强事件相关的微信文章时鄙夷自己。
人性的窥私欲强大到战胜了品位和底线,它在折磨我,就像折磨我们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拯救了我。
除了极速前进的工作,还有欧维的故事,还有身边陪你喝咖啡的朋友,还有加班回到家突然决定洗掉的一大堆衣服。
这些忽而被转移的注意力才构成生活的意义,它会让你冷却,冷却因为过于年轻而持续涌来的焦虑。
我们不得不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也十分简单:在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都在一点点失去此刻的年轻,这是事实不容商榷。
我们终将面临我们此刻以为永远不会到来的一切,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想知道应该怎样面对自己,怎样面对那个老无所依,无路可走的自己?
我们怎样面对此后生命中不可逆转的失去?
怎样告别这个世界?
豆瓣上有评论说这是一个巨人的花园,我觉得说得非常好。
人性在漫长的日常里一点点透出光芒,不是颓丧,反而呈现了一种生命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真相,和不可预期的美好可能。
这样的观影过程于我的确是全新体验,平生第一次,突然有了想摆脱电影里描摹的那种孤独感和末日感,生出热望,甚至渴望尝试结婚生子的世俗人生。
(幸好看完电影就消失了。
不然麻烦大了。
)
看到银幕上的北欧,总会让我有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看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竟哭地有些刹不住车。
有评论说这是鸡汤杂烩,不过我倒觉得全片没有什么说道的痕迹,只是把一个很生活式的故事戏剧化而已,简单而温暖,甚至能够击溃麻木与混沌吧。
除了电影本身,还想说说寒冷刺骨或洋溢着温暖的北欧电影风情。
瑞典电影享誉世界的大师似乎仅有伯格曼一个人,一直游离在小众的状态。
前两年看了瑞典版的《龙纹身女孩》系列和《百岁老人跷家去》,也没琢磨出什么地域上的风格,倒是大卫•芬奇翻拍的《龙纹身的女孩》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除了女主角本身的浓烈风格足够加分以外,大卫•芬奇似乎直接把一锅北欧风情直接端在观众面前,还把香料碾碎在我们鼻子里那般让人流连。
没有轮廓明朗的光线,没有伴随蝉声肆鸣的热风,没有脸颊上亲吻过阳光的古铜粉。
长期处在冬季的光景,让人联想到壁炉、针织和长毛的猫。
尽管十分怕冷,这两年却越发喜欢冬季,喜欢被厚重衣物包裹的感觉。
据说这是内心开始变老,喜欢温暖的感觉罢。
空气中的凌冽的风声呼啸着,夹杂有密密麻麻如银针般的雪片,地面铺满扎实厚重的雪层,房屋和树枝也似乎被积雪压得喘不过气来;本已经令人倍感寒意的画面再配上清奇的铃音和背景乐,让人按捺不住去倒一杯热拿铁再顺手捎上围巾。
《龙纹身的女孩》和《狩猎》都给我这样的感觉。
看完《狩猎》更是把心情降低到了冰点,甚至把气候的寒冷延伸到对人心的感觉。
以前上美学课的时候听老师说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起源,很大的原因就是希腊气候怡人,阳光伴随着海风,于是希腊先民心情大好,有兴致开始研究戏剧、诗学、哲学,随之兴盛起来。
当时听着还觉得有些奇异,难道气候对人文有这么强烈的影响。
那这么说来,北欧人民似乎常年处于被寒冷压抑的感觉,怪不得北欧电影也能让人需要加条毛毯搂着猫一起看。
(嗯,我看的时候旁边确实有猫陪着)但还有一种北欧的风格,在寒冷中却能收获生活的热情,平衡焦躁的情绪。
看来这真是来结束夏天的一剂良药。
主角欧维,我猜他不是金牛就是处女座,捍卫社区一切的安全与秩序,严禁车辆驶入,严禁随地大小便的狗出街,还有对法国车的鄙视。
退休和妻子的死亡让他想直截了当地结束生命。
表面看来,多么难相处的一个乖僻老头,甚至冷酷得不近人情,如北欧的气候一般的疏离感。
实际上,邻居们读懂了他对周围人特殊的关怀。
尽管常骂骂咧咧地呼斥着别人是白痴,但在帮助邻居的行动上没有丝毫含糊。
逢人摆着臭脸,面对小孩却还能耐着性子用熊的声音讲故事。
还有每天到妻子的坟前打卡,告诉她自己的自杀行动被莫名地推迟。
即使是如寒冷气候一般的外表下,即使欧维已经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躺在他内心的温暖与情感也能迸发出来传递给旁人,传递给观众。
如此持有固执与偏见地,他爱着妻子索尼娅,爱着傻乎乎的邻居们,爱着这个世界。
索尼娅怀孕后,欧维听到胎动似乎并没有高昂的情绪,而是跑到厕所才敢让眼泪流下。
不幸在这时遭遇车祸,孩子不保,索尼娅幸地捡回一条命,却下身瘫痪。
之后遭遇求职滑铁卢,很多学校不愿意聘用残疾教师,几经辗转后终于落定,学校却不愿为索尼娅修建残疾人专用通道。
于是,欧维义愤填膺地立马在雨夜中冲向学校,连夜为索尼娅打造了木质的坡道。
结尾一直自杀未遂的欧维,面对着邻居的新生儿,有些生涩又害怕地抱着婴儿;难得明朗的天气,窗外柔和的光束洒进来,似乎如我们所愿,欧维放弃了自杀的念头,重新拾回对生活的热情。
他的眼神柔和了,把从前父亲说给他听的话说给邻居的女儿听。
窗外似乎不太温暖的季节,隔天早晨还大雪飞扬,但隔着银幕传递出来的是温暖,是这个偏执的老头对身边人的爱,是时光静止般的惬意。
但就在这个早晨,欧维去世了。
死因是心脏过大。
他的确没有再积极尝试不同的自杀办法了,可能在感知到死亡之前给邻居写了一份遗嘱简单交代。
大意还是希望葬礼只有亲友寥寥几个参加,简单就好。
还不忘嘱咐猫的饮食习惯和社区禁止车辆驶入。
字里行间,没有太饱和的情绪,就像他很少表达一样。
在每一次欧维尝试自杀却未遂的时候,过往生活的片段被逐渐凑齐,从童年和父亲的生活、初识索尼娅到直到欧维的葬礼结束后,终于遁入完整的新世界之中。
欧维在初识索尼娅的火车上醒来,他坐起身,与索尼娅对望着。
这一次,时间真的欧维和索尼娅的在花甲之年静止了。
古语有云,福祸相依,欧维的遭遇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点。
欧维睡着了,迷迷糊糊醒来,落入眼帘是一双红色高跟鞋,抬头正是一双笑盈盈的眼睛……偏偏在最坏的时光里,遇上了那个笑容明媚的女人,我们的相遇怎么可以那么美。
就好像遇上你之前,我的人生是灰色,直到遇见了你,才知道原来生命也可以是五彩斑斓的。
男的痴情,女的勇敢,愣头青和文艺女青年画风出奇般配,眼里的火花分分钟羡煞旁人。
在女主走后,工作也没了,欧维决定去死,谁知道每次在他准备死的时候都死不了,突然一个个闯进他世界的,猫、闹腾的邻居、以前翻脸的死党,彩色的部分越来越多……还能顺利去死嘛???
整个故事中欧维的变化是最动人的,这么一个骂骂咧咧对什么都不满意尖酸刻薄的老头,内心居然也有着无比柔软的一面……随着故事的开展,他的怒,他的固执,他的窘迫,他的笑,他的一切行为,我开始一点一点地理解他了,直到最后被深深打动为其落泪,真正打动人的故事,都是这样一点一点攻占内心。
中岛美嘉在歌曲《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中提到了失败的过去,受伤的身体,家庭,空虚的内心,朋友冷漠的关系,语言的伤害。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黑暗逐步地击垮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有过“一了百了“的念头。
一个人会在什么时候决定去死呢?
是对这个世界毫无眷恋的时候吗?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书中说道:“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定他们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不了解那个故事,就不了解那个人。
”男主人公欧维,一个16就参加工作59岁就打算结束自己生命的老头!
在妻子去世六个月后,欧维再也不想继续无趣的生活,他知道自己刻薄古板还孤僻,除了妻子索雅,不会有人理解他,他也不需要别人理会。
几十年如一日,他把社区当自己家,每天早起准时在社区巡逻,制止一切违反社区规则的行为,态度强硬语气刻薄,被小区人评价为“恶魔般的邻居。
”但他丝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依旧我行我素。
村上春树说:“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
”这段话来概括欧维的一生太合适不过了!
记忆还不清晰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和他相依为命,教给他诚实做人的信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16岁的时候获得好成绩分享给父亲那天却亲眼看见父亲被撞死!
生活就是这样一地鸡毛,让你连悲伤的喘息都无法顾及!
幸好诚实的品行终究会成为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因为诚实的还回父亲多余的工资,他被留下继续工作,他留在了铁路上,坐火车时遇见了一生挚爱索雅!
苦难经历太多,幸福总会来的!
一见钟情的爱情让欧维感受到生活除了黑白,还有色彩!
热情浪漫的索雅理解他的孤僻,包容他的固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走进了婚姻!
一板一眼的欧维包容总爱迟到的妻子,他等了她一辈子,从不爱按常理出牌的妻子爱着固执倔强的欧维,许多人会觉得和欣赏孤独的人生活在一起很困难。
这会弄得那些自己无法忍受孤独的人很不舒服。
但索雅不怎么抱怨。
“你是什么样我照单全收。
”她总是这么说,说到做到。
是谁说性格不同的两个人注定没办法长久,那些因为性格迥异而分道扬镳的人只是因为不够爱罢了!
与索雅在一起的日子,是欧维这辈子最快乐的日子,即使他们遭遇了车祸,失去了孩子,索雅失去了双腿,但生活依然没有击垮这两个向死而生的乐观主义者。
索雅的乐观和坚持感染着欧维,他愿意为索雅做任何事,哪怕是与政府对抗!
胸中有爱,自有万钧之力可与天下为敌!
没有残疾人坡道的教室也无法阻止欧维的意志,他带上工具,拿上模木板,凌晨出发,在教室的台阶上搭起了坡道,索雅的轮椅可以顺利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鼓励从来都不止言语上的安慰,我爱你是要你看见,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做!
所以当癌症带走了索雅,也带走了欧维生命的支撑,他的世界又从彩色回到了黑白,饭菜索然无味,人人都面目可憎,别人的求助变成了麻烦,他远离人群,用刻薄、暴躁的言行维持着孤独的生活,一定要回到索雅身边,成了他最迫切的事,他决定去死,不是突发奇想,不是心血来潮,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无欲无求,毫无眷恋,他只想回到妻子身边,有了她的陪伴,日子才叫日子。
而那些已经与自己无关的事:瘫痪的老友要被社会机构收容,流浪的猫要被冻死在雪地里,隔壁新搬来的邻居一堆问题求助,都阻止不了他寻死的决心!
生活太苦了,59年的生活里,那一点甜不足以盖过生活的苦涩!
他的一生不停的在失去,短暂拥有又失去,他不是那种轻言放弃寻死觅活的人,但如今,他不知道没有她的鼻尖抵在他的脖子和肩膀间该怎么入睡。
仅此而已。
孤独寂寥的人总觉得雨夜恼人,秋风拂面像刀割肉一样凛冽,少了陪伴就有了不想独活的念想。
失去爱但别失去爱的能力1999年,35岁的基努里维斯因为《黑客帝国》而名声大噪,对于这个在幼年就遭受被生父抛弃,经历好友死亡痛苦的男人来说,事业上顺利走向高潮,挚爱詹妮弗·赛姆陪在身边,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但命运却并没有可怜这个男人。
在事业走向高潮的这一年,女友生下了他们的女儿,但不幸的是女儿出生时便是死胎,女友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并在两年后的车祸中丧生,而他从小相依为命的妹妹得了白血病!
他把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遭遇的事情在前半生悉数经历!
被命运无情捉弄后的基努里维斯渐渐淡出,每次被人拍到,几乎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人来人往,未婚妻去世后,他再也没官宣过任何正式女友,他穿着朴素的旧衣服,过着平静的又孤独的日子。
后来有采访问他:“你觉得我们死后,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
”基努长舒一口气,给出了那句感人至深的回答:我知道死后,那些爱我们的人会想念我们痛失挚爱,一个人度过艰难灰暗的时光,像欧维一样,在想念和回忆里度日如年。
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儿都是流浪。
于是没有了爱人,那些留下来的人都把自己活成一座荒岛,在岛里疗伤,在岛里沉闷,在岛里拒绝新生。
关于爱和需要,温暖比起失去爱人,失去爱的能力才是更可怕的事。
于是欧维遇到了新邻居帕维娜一家的强势介入,带着烟火气和爱,将欧维从自己冷冰冰的世界中拯救出来。
帕维娜跟欧维说,没有人能独自承担一切,没有人不需要帮助也能活下去。
所以欧维,别把自己的不幸怪罪到是别人白痴的原因上。
而55岁的基努里维斯,也在18年后走出阴霾,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没有人能不依靠别人而活,我们爱人,被人爱,当我们成为孤岛时,我们依然被海水包围,我们从来都不是孤独的!
我们阅尽千帆,历尽沧桑,感慨世事无常,摒弃喧嚣,击退激流暗涌,我们终将汇入大海,被爱包围,我们从不缺少爱,也不缺少爱的勇气,与自己和解,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歌唱!
当初在微博上看到的推荐,推荐语说“希望你不要把这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
欧维,一个教科书式的傲娇老头,因为妻子的离世,在努力地,认真地去死。
在影片的开头,弹幕里有人在猜想,电影的结局是不是当欧维不想去死了,但这个时候死亡却偏偏忽然来临了。
当电影看到最后,我不能断言欧维最后离开的时候到底还想不想去死,但是,像是做了一场长梦,醒来依旧是爱人的脸,生还是死的选择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电影里面有几个情节我记得特别清楚,欧维和邻居去商店给男孩送车时遇到了男孩的同性恋同学,欧维问:你是gay么?
邻居特别惊讶告诉欧维:你不能这样说。
欧维换了一种问法:那你是同志吗?
邻居不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居然有人能直接说出这么冒犯的问题。
而当得到男孩同学的肯定回答之后,老头平淡的说了句哦,转头问邻居女人为什么对这个问题会有那么大反应。
看完这个片段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一直就做错了?
我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一直保持一种避而不谈的礼貌,害怕别人觉得某些问题背后藏着歧视和误解,生怕这哪句话会伤害到谁,可是我们的这个顾虑本身就是一种反对。
当社交网络在说起LGBT群体时,那些打上#不同意也不反对#这个tag的人,避而不谈的到底是什么呢?
还有另一个画面,欧维在教邻居女孩学车,不熟练的新司机背对着后面令人心烦的的喇叭声,女孩越忙越错。
老头下车,把后面的人数落一通之后上了车继续气哄哄的吼女孩,“你记得,你逃离了战乱和纷争来到了这里,你找到了工作,学了新的语言,在这里生活下来,还嫁给了一个蠢蛋,你怕什么?
”看的时候,心里的弹幕在发,老头儿,你这个傲娇鬼。
早上,欧维会在小区里闲逛,看见没有弄好的东西愤怒的整理并辱骂,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
而某天他例行巡视的时候终于有了同伴,或者更像两个随从。
一个是因为出柜和父亲起争执的男孩,另一个三是对猫过敏还用身体焐热猫咪的胖子。
这三个人无论如何看起来都不像是能走到一起的组合,却在清晨一起谈论着家长里短。
索尼娅还活着的时候,不方便进出的楼梯让她的轮椅成为了一种负担,面对暴躁的欧维她温柔的发问,你是决定死亡还是努力活着呢?
第二天,学校就出现了可以方便索尼娅进出的斜坡。
他是暴躁的,易怒的,不合群的,也并不温柔的,但是电影里太多的小细节都让我看到了这个孤独的,傲娇的,固执的老头内心里最渴望的东西。
清早起床,窗外的大雪一片白色让人觉得安静,学会开车的邻居女孩终于生下了那个从搬过来就藏在肚子里的孩子。
欧维以前做的家具又有了用处,他笨手笨脚的抱着那个小生命,满手都是阳光。
邻居起床发现一向多事且勤劳的欧维门前依旧有积雪,跑向没关的那扇门,发现欧维安静的躺在床上,身上是那只捡回来之后就吃到肥胖的猫。
特别平静,特别耀眼,如果可以选择,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这样死去。
我不怕悲剧的背景音乐特别怆然,但我害怕镜头里是一个人无声的叫喊,像极了哪个哭不出声的夜晚。
我知道我老了,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看什么都不顺眼,讨厌被打扰也讨厌打扰别人,喜欢遵守规则的人,对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失望透顶,愈加怀念从前——哪怕知道从前其实也一样糟糕,至于死亡,与其说恐惧倒不如说还有那么点儿期待。
早起到小区巡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也包括看不顺眼的,上班,下班,去花店买花——你爱的红袖玫瑰,去找你聊聊天,回家,吃饭,入睡,然后,在清晨茫然地醒来……你走了之后的六个月我就是这么过的,我本来还可以这么过那么一阵子,毕竟还有工作要做,我承认,解雇的事来的很突然,真可笑,人事的那两个毛头小子还以为我会多在乎呢,他们不会知道的,这只是让那个计划顺利地提到日程上来罢了,我跟你说过,你是知道的。
命运是个恶棍,没错,它就是个恶棍,它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就善待于你。
我的父亲是个好人,是的,人人都说他是个好人,但又怎样?
他早早失去妻子,我刚刚成年他又死于突然的车祸。
我也是好人,这一点我不必谦虚,但又怎样?
我幼年丧母少年丧父青年丧子老年丧妻,它从我的手里抢走了一切,所以,我不是认命,这是我对它的反击,它带走你,那我就自己去找你。
当痛苦来临的时候我不问为什么,因为当快乐来临的时候我也不曾问过,命运不就是这样?
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它带走了一切但也曾给了我一切。
一场大火烧掉了我的房子——那是父母去世后我唯一拥有的东西,但是,就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清晨,当我醒来,你就坐在我的对面——我的天使,微笑着,像一道阳光,明媚而轻柔地照进我的生命,我看着你,我看到了我的一生。
谢谢你总是在我差一点儿放弃的时候握住我的手,谢谢你明白我不是不够爱而只是不够自信,你太好了,好得让我不敢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运气,这一世我会遇到这么一个人,喜欢我的沉默,理解我的愤怒,安慰我的不安,我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平静和勇气。
我以为我失去的够多了,我不知道命运还会来抢劫,我不知道这一次它居然会抢走我们的孩子,差一点儿还有你,可是它不知道你有多么坚强,它打不败你,你总是最坚强的那一个,不管这世界有多少恶意,你都会用笑容来化解,不怨天尤人,不顾影自怜。
你说的对,我们要么选择死亡要么努力地活,痛苦折磨我也让我成长,我要让你知道,命运越是无常,我越是强大,就算全世界都冷眼相对,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后挡住风雨。
所以命运也不可能打败我,我想去死只是不想离开你。
可是死也不那么容易,这么多麻烦找上门来,这么多糟心事得去解决,我不是那种一死了之不负责任的人,这你是知道的。
先是那一家子大大咧咧的新邻居,从不拿自己当外人,要我帮这个帮那个,他家有两个小女孩要照顾,还有个待产的孕妇和一个瞎开车不会装洗碗机又摔断了腿的废物老公,我得帮帮他们,我知道你也会这样做;然后是那个败家的流浪猫,哪不好去,非要赖在我的门口,爱心泛滥的孕妇非要我收留它,我得给它找个去处总不能平白地把它饿死;后来还有那个毛毛愣愣的送报小子——原来你曾教过他识字——和他那个化眼妆的小朋友,谁说我保守刻板?
不就是同性恋嘛,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值得让一个父亲把亲生儿子赶出家门?
我能怎么办?
他们说你会收留他们;当然,还有老朋友,虽然我已经几十年没跟他说过话,但朋友就是朋友,不说话也依然是朋友,我不能看着政府部门那些穿着白衬衫的混蛋们把他从家里带走,不,这是我们的家,谁也没权力让我们不情愿地离开,就算怼天怼地怼政府我也要为之战斗,我知道你会为我骄傲的。
我想新邻居说的对——我忍不住还有点儿喜欢她,她说我们不能一个人面对这一切,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可以敞开心扉聊聊那些伤痛,也不需要给予彼此太多,在悲伤时轻轻牵住我的手就胜过所有的语言。
我慢慢地觉得日子也还有些滋味了,邻居家的小女孩会甜蜜地抱抱我说再见,那个化眼妆的小子会在早上做好早餐也会陪我一起去巡查,我看不出他比那些所谓“正常”的男孩差啥甚至要更好,还有老朋友,我成功地怼退了那个想带走他的混蛋——当然靠一些朋友的帮忙,他可以留在家里,留在爱人的身边,能在爱人的怀抱中死去我们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谢天谢地,新邻居总算是生了,她把那个柔软的小家伙递到我的手上时我简直无所适从,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未曾出世的孩子,这是老天爷给我的补偿吧?
那一刻,我知道,我可以和命运这个老混蛋和解了。
所以你看,命运就是这样,它不让我们好好地活也不让我们好好地死,我算想通了,我还愤怒我还想管东管西我就没办法真的和这个世界一刀两断,命运带走了一切,但总还是有一些它带不走的,比如你的爱,比如我们共度的那些时光,它们都在我的心底里,谁也夺不走。
原来死亡并不需要去寻找,你只要安心地等待,反正它迟早会来,在它来之前,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些人做了这些事,然后在那个大雪的清晨,在温暖的床上,我缓缓地醒来,还是那列我们初次相遇的火车,你坐在我的对面,微笑着,还是那样明媚而轻柔,我们终于又相遇了,这样真好……
你一个刚搬来的人,是怎么做到理直气壮的使唤你的邻居的?这情节不是欢喜冤家的情节?问题你两也不是一对啊
想法不错,但是转折都很生硬,除了主角之外其他人都像工具人一样,毫无征兆地出现,强行贴在主角身上,好让他变成更好的人。
瑞典正能量主旋律电影
所以说人就得没事找事干才能对抗人生的无意义感
跟老公一起看,我哭得稀里嘩啦的,老公一直打瞌睡。觀感不一樣吧。不知為何,我感到不是溫情,而是悲傷,人老了,在失去伴侶那種孤獨和悲傷,恨不得以死相伴的悲傷。但活著比死去要有價值,這也許是人為何要活著?只爲自己而活的人生,不會是幸福的。
这部电影的前十分钟就是我们的未来,旁友们。独居,失业,没有另一半,被年轻人嫌弃,想死死不成。
这种feel good温情片还是要欧洲人拍比较接地气
愤怒冷漠的背后是一颗炽热的心,Sonja便是他对世间温柔的映照。很享受喝这碗鸡汤的过程。虽然谈不上惊艳与独特,但剧作工整,完成度极高而且颇为动人。
不怎么看电影的人眼中的超好电影大概就是这样的
剧情其实特别套路,每一个步骤都似曾相识。欧维就像飞屋环游记中的卡尔,怀念着完美的故人的同时偏执和固执被邻居一点一点的磨平最终变亲近。淡淡的音乐伴随着平凡又不平凡的小人物的一生。最后一幕真的无法不想到泰坦尼克吧。
一部“豆瓣”电影,细腻入微的刻画了丧又带上核心价值观友邻是福。剧本的核心是鸡汤,但导演的艺术手法缓解了鸡汤的油腻感,唯独最后打点在一个摇起来的大全景太可怕,破坏掉北欧性冷淡质感,像要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5;身边至亲的人离去,这件事真的要影响人生,这种悲痛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让人永远难以摆脱,可是我无法相信被这种悲痛包裹了一辈子、决意与世界孤绝的人,最终会遭遇温暖并说服自己。
妻子真是个完美的人,笑起来灿烂如花。
一个倔强,温柔,忠诚,而且动手能力超强的男人,真的是帅出天际。
虽然是一个每次自杀都被打断的老梗电影,但是实在太好看了,欧维和鲁内斗车那段笑死了,被邻居太太强迫变成铲屎官也超好笑,在欧维这里出柜不叫事,买了法国车才是严重的大事,好羡慕北欧温馨的邻里关系,而且北欧人民好富啊,一出新款车就买,羡慕哭…
感觉有点无聊 治愈片说实话感觉不怎么治愈 最后老爷子的爱情故事我还是蛮喜欢的 老爷子已经很善良了 这些邻居代入一下真的会窒息 随意麻烦别人,得寸进尺,不受规矩 结尾虽然有点突然 不过 人生就是这样 小猫真的好可爱
看了一半还没看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怎么评分这么高,另外,只看到俄语配音版,没有原版。
被打断那么多次的死亡准备或许是命不该绝
为什么不能拍一部电影,主角最后愤怒、孤单地死去?为什么一定要被治愈?为什么要和大家和解才算圆满?
宁愿在北欧抑郁,不愿在此地过世俗上正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