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韩剧以前只能看个开头。
可这这开头真的是令我无力吐槽,好烂啊。
本以为会写宫中互抖,那知............一个女人,本身善良,即使遭遇大悲大喜,也从未改变。
因为一个男人走上了不归路。
总觉得可怜。
刘亚仁,每次看见他就想笑,特别是他笑的时候。
我从来不挑导演选角色上质疑,要你演,就是考验你的能力。
刘亚仁演的过头了,特别是每次上朝的时候,愤怒的过了头,一个天子,从来就知道国家的问题繁多,特别是天子与大臣之间的争斗,至少要表现的稳重点吧。
金泰熙,在内心的转变上做的非常到位,从一个积极向上,即使再怎么受到磨难也坚持自己。
在转变的过程之中的妖媚,的确挺到位。
再说,我总觉得这个女人可怜,本来可以逃亡清朝,说不定就和第一富商在一起了。
现实是很残酷,因为出身卑微,所以要不断努力,那知爱上了世间最高贵的人,中间的悬殊要靠什么拉近,只有爱,以及导演安排的小时就见过,好似命中注定,巧合之事一件加一件,难免让人生厌。
但总觉得最可怜的是东平君,爱上了却不能说,更不能与自己兄长争,还要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爱的人,付出付出,所有的付出。
哎,东平君。
让我思考,一个人到底应该靠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实总是会让我们改变,见到的肮脏,见到的不公平,改变自己原本的善良之心,可就当我们改变之后,又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难道说真的要分高贵低贱么,别人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努力过后又失去很多。
到底什么是最要的。
一开始看自己的感触是”不管改变什么也不要改变自己的本质,否则你会失去你原来拥有的。
我看韩剧,是根据演员选择追与不追的,这部的男女主都是大爱阿,所以编剧的狗血也就忍了,总比想你好点。
有点还是忍不住吐槽,小孩大人戏,链接太生硬,就个肃宗三方五次到"哪里见过呢"。
玉贞是瞪着明眸半点没回忆的样子,偶然相遇几次后就对禁卫队员倾心,失约日出后又是大病一场,愣是不衔接回忆纯情一把,多些小孩戏。
刘亚仁的演技倒是出乎意料,气场很足,那种君王天生的使命感很是拿捏的好。
看题目,原是女人的戏吧,但是肃宗这一部分的政治觉悟和抱负,倒是有点深度,他在嫔妃的选择上等,一贯的思路清晰,只是午夜梦回,在父亲面前交了几句底,那对话也是设问,并没有过多的纠结与挣扎,更让他难忘的应该是朝堂上大臣的嬉笑吧。
所以就言情来说,刘演的绰绰有余了。
朝鲜的历史,不了解。
因为个人喜好,古装看的少,看过几个影评,正史,张是妖后,仁显是仁后,而本片是一个洗白。
这个,我觉得本片本就一个戏说,说不上洗白,因为历史原是成功者书写的,就像里面"花诱蝶"的比喻,只是时代观念的演变,男人的野心是抱负,女人的就是贪念,本就不公平。
一个小插曲,金泰熙穿高跟的照片被吐槽,制片方的解释到,这是一个现代剧,虽多少有点辩解的意味,但就目前为止,编剧对张的刻画,无不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现代女性,对男女之事大而化之。
所以,这言情的壳,也就在那几次对视中模糊的成型一下,话说金泰熙是不是有rain的关系,眼神里没半点爱情火花,以至于爽约日出的哭,让我觉得很是突然,一部好看的剧,男女主的感觉也是相当重要,请参考咖啡王子,估计后面,宫斗戏居多,我看你们怎么火花,哎,可惜了养眼的组合。
从《芝加哥打字机》因为亚仁一路追过来; 全剧追完无比心疼男主,一个霸气、专情、聪明、帅气、善良各种优点于一身的王,却守护不了自己的爱人,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情!
亚仁旷世演技,自我判断所塑造角色已超出人物原型,完美表现最后让大家爱上他而不是角色本身了。
反倒是女主因为自保,几次攻于心计、暗算,以致后来愈来愈敏感、焦虑、恍惚、无法控制情绪,完全不是开始那个美丽、自尊、理性的玉贞,虽然一切皆源于爱,因了这个变化对她的下场没那么可惜。
皇宫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清静的地方,这是一个集权力欲望纷争、勾心斗角四处弥漫的角斗场,是爱清、亲情的坟墓。
谁算赢家?
所幸编剧还是给我们画了一个完整的饼:至始至终的爱清!
聊以安慰吧。
主演们尤其是亚仁欧巴的演技点赞。
一个好的影视作品果然缺一不可:演员、编剧、导演。
这么俗气的名字不知是翻译还是原名,如芝加哥一样,削减了作品的吸引力。
一开始编剧就打着招牌,要打造一个和历史不一样的妖妇张玉贞形象。
所以在观看这部电视剧之前,不能用看待正剧的眼光,抱着一种看感情戏的态度会更好。
看完全剧后,我觉得整部剧的主线也就是卖点是肃宗和张玉贞,导演选角很好,刘亚仁和金泰希的造型还有感情戏十分养眼,光看感情就好,具体细节不要深究,不然会发发现很多逻辑前后接不上的地方。
全剧表演最出彩的是刘亚仁饰演的肃宗,一个少年登上王位的国王,为了掌握政权,不得不与大臣们一次次博弈。
刘亚仁无论是表演与张玉贞的感情戏,还是身为国王的愤怒,一次次争取的无奈,对政权又有几分热爱,都表演得很好。
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的王是没有多少实权的;这一点从剧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编剧的功课做得很足。
剧中有几个细节可以看得出来:一是张玉贞的册封,国王不得不看大臣们的脸色,顾忌宗法体制等等,尽管后来肃宗取得了胜利,尽管历史上的肃宗以强势能干的政治家出名,但是那一次次的争吵和博弈,也看得出来,肃宗要达成自己的心意是多么的不容易,国王的权利其实处于重重政党势力和法律规定之下,你能说国王没有实权么?
他还是有点的,有多大,与他个人性格的争取有很大关系。
国王尚且如此,更何况国王的女人,朝鲜王朝重重身份森严的等级下的女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出身,就更是难上加难,这里也为张玉贞的悲剧埋下伏笔,就算你是国王的后宫,有了所谓的官阶,就算你再得宠,就算你生了王位继承人,如果你做了违背国家法纪的事情,国王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你,在大臣们的眼里你仍然一钱不值。
二是国库其实钱粮并不多,肃宗为张玉贞修建就善堂,都要动用自己的私房钱,即使这样,大臣们仍然非议不断(大臣们你们有病么,是不是国王一有动作你们就不舒服),没钱你没有说话的底气啊。
三是东平君就算身为宗亲,并不能直接出任官职(不记得是哪一集东平君和肃宗的对话里有),后来也是肃宗的坚持才成功。
《张玉贞,为爱而生》第一集就给予了张玉贞——这位朝鲜历史上唯一一位以中人身份成为王妃的女人足够的女主光环,会缝制美丽的衣服,懂得服饰搭配,尽管出身卑微,虽然父亲是译官,但是由于母亲的奴隶身份不得不成为贱民,这身份也为她和肃宗的爱情道路制造了重重困难。
这种桥段最吸引人观看了,大家总是喜闻乐见两个差异巨大的人突破重重困难在一起,以彰显真爱无敌。
这与历史不符,历史上张玉贞大肃宗两岁,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明,历史上的张玉贞出身中人,张家是有钱的大户人家,就连闵氏也不得不赞叹其财富,后来因为张玉贞因堂叔获罪受到牵连入宫,因受到肃宗的曾祖母赏识和美貌出众,受到肃宗宠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张玉贞到底是先认识肃宗还是先认识肃宗的曾祖母庄烈皇后?
这里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肃宗的曾祖母和母亲并不和睦,这一点从电视剧也看得出来,与当时的执政党西人派闵氏交好肃宗母亲对张玉贞受宠非常不满,可以说,张玉贞其实从一开始的受宠就并非只是她和肃宗感情好这么简单的事情,背后既有张玉贞自己貌美的缘故,也有人支持,并且希望她和肃宗在一起,以肃宗对她的宠爱为契机,另外培养一股朝中力量。
由于当时肃宗母亲明圣皇后对张玉贞受宠不满,而且可以看出的是,明圣皇后为代表的西人势力很强大,所以,后来明圣皇后就找了个理由给张玉贞赶出宫了。
(史载:搜织罪名将张氏驱逐出宫并在丧期过后立即捡择大臣闵维重之女闵氏为继妃)为什么理由?
历史众说纷纭,总之就是张玉贞和肃宗的感情让有的人有危机感了,不开心了,所以她就得滚蛋。
历史上肃宗对张玉贞被赶出宫有什么反应没有什么记载,张玉贞出宫后肃宗去找过她么?
托人照顾过她么?
有暗地里派人找她么?
我们都不得而知。
但是电视剧里面的肃宗听说张玉贞出宫之后的愤怒,听到她的消息之后,推迟和仁显皇后的册封礼,还是很让人感动的,也许在每个女子的心里,都希望有男的为了自己赴汤蹈火。
但是从常理来推测,一个男的对自己深爱的女人被赶出宫门有什么反应?
会愤怒吧,会生气吧,心机再深点的会暗暗埋下仇恨,以后伺机报仇吧。
历史对于张玉贞被赶出宫后的去处也没有任何交代,但是在那个妇女地位这么低下的年代,本来因为家族获罪才入宫成为宫女的,现在又被赶出皇宫,日子想必不会好过。
也许是上天注定张玉贞要向烟花一样发光发热够了才会消散,仁显皇后入宫之后,一直未曾生育(不止如此,到后期即使是张玉贞被废除王妃位置,史载肃宗经常和仁显皇后在一起,仁显皇后的肚子都没有什么反应,。
而张玉贞,淑媛崔氏、宁嫔金氏都生育了孩子。
所以我大胆推测,仁显是不能生育的,所以在她复位后乃至去世之后,西人在后宫的代表势利,育有儿子的淑媛崔氏才会慢慢崛起。
)史载,仁显皇后早知张玉贞与肃宗旧事,正值肃宗老妈明圣皇后归西,仁显皇后主动提出接张玉贞回宫,此举亦得到肃宗曾祖母庄烈皇后支持。
这里感觉仁显这个皇后做的也好无奈,即使肃宗不爱自己,但是自己的父亲闵维重可是当时执掌朝鲜政权的老大,可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加上身为皇后身份的压力,还不得不提出把老公的老相好接回皇宫,这个事情换了任何一个女的都会不爽吧。
但是同时有一个史实要注意,那就是,仁显皇后是朝鲜第一位继妃(肃宗的第一位继妃仁敬皇后患病去世),她的上位也让闵氏家族的势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话说自古有几个中宫不是为了政治目的立的,仁显主动提出接回张玉贞,估计多半是有肃宗的默认和暗示,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
那个年代,就算是中宫,也要服从夫君。
不管怎么样,张玉贞又回王宫了,一个女人,有美貌和国王的宠爱为资本,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后宫的争夺,又被赶出王宫的各种起起落落,她还能是单纯的小白兔么?还能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么?
不可能,在那个年代,还有什么比权势更能让人有安全感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张玉贞后期广结党羽的原因,结交这种事情,要双方乐意,一个是国王的宠妃,需要朝中的支持,另一方是大臣,需要利用宠妃的枕边风,达到自己的目的,两边一拍即合,不足为奇。
所以史书记载张玉贞广结党羽,我觉得太过主观,而且当时西人派势力如日中天,深受其压制的男人,急需要一个人来帮助他们富兴,张玉贞无疑是最好的伙伴,张禧嫔的最初支持者包括崇善君李澄(朝鲜仁祖之子)的妻子申氏(庄烈王后的外甥女)及其子东平君李杭,张氏之兄张希载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张玉贞在培养自己势力的同时,也在让自己成为西人的眼中钉,更为关键的是,她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西人和南人让朝廷分裂,最终危害的是自己夫君的统治。
张玉贞的肚子很争气,回宫之后,她生下了肃宗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继位的景总。
肃宗大喜,封张玉贞为禧嫔,同年以善妒的罪名废掉了皇后和另一位后宫金贵人(估摸着也是西人派的),而此时,距离闵维重去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历史对闵维重的记载,可见其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电视剧里,肃宗也对仁显皇后说过,闵维重,是让他敬畏和迫切想成长的人,君王身旁怎容他人酣睡?
闵维重的优秀,是把双刃剑,仁显皇后的被废,在闵维重去世之后,个人觉得和善妒没有多大关系。。。
只不过,历史上的仁显皇后出身显贵,比肃宗小了六岁,又不能生孩子,她父亲又是能够威胁皇位的大臣,仁显皇后的不受宠,可想而见。
事情就从这里发生了剧变,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史载。
电视剧里,张玉贞终于成为中宫,可以摆脱让她自卑的身份,但是由于对肃宗的爱患得患失,所以开始做了很多和一开始纯洁女主相差甚远的事情,打宫女,灌人家不孕药等等,而根据史书记载,张玉贞成为王妃之后,开始广结党羽。
综合两边的看法,那就是,张玉贞成为王妃,当时又坐拥世子之母的身份,这其中要经历多少心机和算计,光凭君主的爱能在后宫生存么?
当然不能,张玉贞又不是傻子,所以,虽然电视剧里刘亚仁和金泰希演绎的爱恋也让我感动,但是,君王与后妃的感情从来都不简单,就算有爱,也不可能爱得单纯。
张玉贞的升迁、产下儿子看起来一帆风顺,中间是非曲直不足为外人道也。
张玉贞的登台,标志着南人势力的崛起,西人受到打击。
但是,只能说,张玉贞高兴得太早了,把持朝廷那么多年的西人,怎么可能就此罢手?
迫切需要发展自己力量的南人,会威胁到的只会终究是自己夫君的统治。
史载,张氏入主中宫后开始培植她的朝廷势力,利用王妃之身份在朝中广纳党羽,成功得到南人派的支持,并使其子李昀被立为世子,可谓权倾一时。
张氏为保肃宗专宠,排斥异己,多次责打被肃宗宠幸的宫女,她的狂妄骄纵使得肃宗对其逐渐厌恶。
梳理下来,我个人觉得,张玉贞和南人派双方达成结盟意向的可能性是有的,并且这种联盟让西人感到了威胁,也让肃宗感到了压力。
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在短时期内剧变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张玉贞专宠这么多年,肃宗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容忍一个狂妄骄纵的女人在自己身边,就算她生下了儿子就把她封为王妃。
两个人相伴生活这么多年,不可能对双方性格一无所知,从后期肃宗的作为来看,他才是个借刀杀人的高手。
因此,只能说是张玉贞高估了肃宗对自己的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她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稳固,选择了和南人合作。
总之,张玉贞因闵妃重定运动感到威胁,遂通过其兄张希载意图谋害废后闵氏,不料被肃宗识破,借此除去其一干党羽。
不久,肃宗决定迎接仁显王后回宫并重立为妃,贬张氏为嫔。
张氏为此深感不满,多次上诉不果。
七年后,肃宗二十七年(1701年),久病在床的仁显王后病危,张禧嫔请巫师作法,意欲加害仁显王后。
结果东窗事发,十月,肃宗以“诅咒国王”、“巫盅王妃”之罪名将张氏废为庶人并赐毒药将其鸩杀。
这里就有个神奇的人物出现了,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的淑嫔崔氏,据说是因为仁显皇后被废除后有一天夜晚被肃宗撞到为仁显皇后祈福,为其诚心感动,遂宠幸之。
以为演电影呢?
肃宗这么聪明的人,遇到一个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才牺牲掉的皇后祈福的女子就感动了就要宠幸她,也太美好了吧这个情节?
个人觉得崔氏也是西人派的人,被培植来取代张玉贞的,这一点电视剧刘亚仁也表现得很好,为了朝内党派和谐,肃宗假装接受了,可想而知的是,张玉贞和她背后的南人,正在引起肃宗的反感,可惜她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后来崔氏就开始生孩子了,连生了三个,没有肃宗她哪里来的孩子?
而张玉贞此时其实不再有往日的恩宠,这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王始终是王,任何东西,女人,大臣,儿子,都只是为了王权而存在的。
仁显是,张玉贞是,崔氏也是,历史上的崔氏是宫女出身,身份比张玉贞卑贱得多,而且又是因为这么神秘的难以置信的理由被宠幸,可见史书记载的张玉贞的妖妇形象的言论也要大打折扣。
只是崔氏的受宠,代表着张玉贞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
被废除王妃位之后,仁显皇后回宫,张玉贞却没有被废为庶人,反而迁回就善堂居住,保留禧嫔的封号。
从人的感情来分析,我宁愿相信肃宗对张玉贞还是有感情的,这个在肃宗初为王时喜欢的女子,又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不然以张玉贞的出身,就算有南人为背后势力支撑,肃宗也不足畏惧,大可废除掉张玉贞,赶出宫外居住。
但是这样,世子的地位也会不保,废除掉与张玉贞生的世子,与出身更为卑贱的崔氏的孩子立为孩子难道大臣们就不会反对么?
因此,我觉得,搬回就善堂算是给张玉贞一个最好的结局了。
据记载,张玉贞搬回就善堂居住后,肃宗便不大亲近她了,反而与仁显和崔氏还有宁嫔金氏走往更多。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种冷板凳才是最难坐的吧,即使肃宗责罚她,也是因为在乎她而生气,总比置之不理的好吧。
这里和电视剧演的不同,电视剧更符合观众对感情有始有终的期待。
史载张玉贞多次上诉未果,也就是,多次要求面见肃宗,都没有结果,也就是,肃宗不想见她。
从当年的专宠,到现在的不愿相见,对张玉贞的打击可想而知,肃宗选择张玉贞为宠爱对象,和后期崔氏不同,崔氏更多的是为了后宫和谐,而他专宠张玉贞的时候,还是个年轻的王,人一辈子总要轰轰烈烈的爱一次吧,更何况当时张玉贞的背后没有什么成大器的政治势力,因此,我觉得张玉贞是肃宗年少时便爱上的情人,他是付出过真心的,而张玉贞也是,他们是真心爱过的,只不过,一个是后期慢慢更爱自己权势的君主,一个是高估君主之爱的妃子,悲剧是注定了的。
后来仁显皇后病危,张玉贞据说请人诅咒皇后,被发现了,而且神秘的是还是崔氏举报的张玉贞,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有这么巧合么?
先分析下张玉贞的动机,诅咒皇后的理由是什么?
当时宫中受宠的不止皇后,还有崔氏,宁嫔,更何况当时皇后那个能叫受宠么?
更多的是安慰吧。
而且张玉贞自己有儿子,放着有儿子的崔氏和宁嫔金氏不去诅咒,去诅咒没有儿子的皇后,令人费解啊。
而且皇后就算挂了,张玉贞就凭已经衰败的南人势力和世子的身份就能重登后位么?
不能把。
张玉贞能够专宠这么多年,难道不了解皇帝的脾气么?
就算是和皇帝生分的情感分裂期,真爱假爱分不清么?
难道是因为恨皇帝气晕了头,干脆直接诅咒皇后?
难以理解的史书记载。
当然这里也有个细节,崔氏从一个宫女成为肃宗的妃子,她也不可能是什么小白兔以及圣女,不过从史书以及野史的角度来看,此人不是重情重义,反而是看重利益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人,这一点比起张玉贞来说,更合适在后宫生存。
更难以理解的事情出现了,肃宗下旨赐死张玉贞,世子痛绝,此时的世子已经是个大孩子了,看到自己的母亲被自己的父亲赐死,而自己求情多次无果,这一点换了谁估计都得终身阴影。
虽然自己老爹一直保护着自己,但是自己心里还是会想起那被赐毒的母亲吧。
话说,肃宗当年以善妒的罪名废除了仁显皇后,张玉贞如果是利用巫术诅咒皇后,尽管动机不明,但是被赐死之后,肃宗从未动过世子一根头发,反而舌战群臣,保护了世子的地位,当时朝中也有人反对赐死张玉贞,认为会让世子难以心安。
但是肃宗坚持赐死,此次仁显已经病死,而从当时把持朝政的西人派来说,他们同样也担心张玉贞会再次返回王妃位置,王曾近专宠的人,世子的母亲,不甘心失去势力的南人。
种种理由,够了,尽管电视剧里面把张玉贞的死是为了王和世子,但是我觉得历史上张玉贞的死更应该是她或者是王被西人抓到了什么把柄,而且这件事直接威胁到了世子的地位,张玉贞保全自己孩子的地位和王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张玉贞与其是为王而死,还不如说是因为政治斗争而死。
张玉贞死后,肃宗后来也挂了,他选择了和仁显合葬,而张玉贞则被继位的儿子景宗封为玉山府大嫔宫,并且不顾朝臣的反对,将张玉贞的坟墓又往距离肃宗更近的地方又移了一段距离,让张玉贞离肃宗的墓地更近了。
张玉贞因为是被废为庶人后赐死的,所以不能进入皇家墓地。
可是,据记载景宗性格孝顺,待弟弟英祖极好,对后来照顾自己的养母宁嫔金氏也很孝顺。
而且,景宗不顾朝臣反对,将生母的墓迁移到离赐死母亲的生父肃宗坟墓更近的地方,让他们更近一点,想必张玉贞是真的很爱肃宗吧?
景宗的做法也许是为了成全母亲的感情。
而崔氏后来生病,肃宗叫崔氏迁往私宅,后来崔氏在宫外去世,肃宗选择和仁显合葬,也没有和张玉贞在一起。
只是,张玉贞也许到挂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爱上的不是个寻常男子,就算他再爱自己,也不会牺牲自己的地位吧?
这样想来,张玉贞真是爱的冤枉了。
张玉贞为爱而生 绝代风华第三篇(5-6)狐狸和狼这两集中大臣们的朝廷线和宫廷内的宫斗戏占主导,那就先撸一下甜甜的爱情片段。
玉贞为了救出备受欺侮的母亲,连夜逃往准备去清国,然而遇到受伤的李淳。
第二日李淳醒来看到多次遇见的玉贞怀疑她频繁出现的动机。
玉贞无奈地放下为他制作的衣服就离开了。
玉贞发现山林中出现了带刀寻找的人,担心李淳德危险,前去寻找。
玉贞看见李淳已经换上自己制作的棉衣,同时得知李淳的姓名。
李淳想带玉贞回宫,然而玉贞由于急于带母亲逃离这里打算去清国,两人便再次错过了。
李淳告诉玉贞,如果想要找自己,就来宫里。
李淳之所以会在树林里负伤,是由于现在的执政党南人。
而更换执政党的原因是在李淳父王过世之时,想要让南人许积做顾命大臣压一下西人的气势。
然而这样的做法只不过是用灰狼赶走狐狸,不管怎样,觊觎王位的大臣是不可能消除的,而王要做的就是制衡。
但是闵大人却借此机会退出朝廷,期望看到鹬蚌相争的结果。
南人党派觉得当下是一举复位的最佳时机,因此背靠福善君,集结大臣策划了打猎刺杀的行动。
然而李淳失踪几天竟然活着回来了。
南人们便再一次设计了花甲宴刺杀。
李淳有预感难逃一劫便趁机调回玄武。
而张炫因得知李淳早已与玉贞相识而倒戈,在花甲宴上向李淳和东平君报信。
朝廷之上西人和南人的拉锯战争斗不断,宫廷之内也硝烟四起。
出身西人的明圣王后一心将期望寄托在仁敬王后身上,处处撮合两个人。
同时以没有子嗣为由处处排挤庄烈王后。
庄烈皇后找来亲信赵师锡,让他物色值得培养的人。
而张玉贞德母亲刚好是赵师锡大人家的奴婢,赵师锡曾经去清国的时候时常带着张玉贞父亲,两人相爱便有了玉贞。
赵师锡想觉得玉贞是个值得培养的女子,询问她是否想要进宫掌权,然而玉贞并没有答应。
然而,每个至关重要的决定都可能被一个小小的决心所动摇。
玉贞和母亲的逃亡计划失败之后,为了不让母亲继续受委屈,还有想要进宫见到李淳德心愿,决定答应赵师锡的请求入宫。
赵师锡先让玉贞母亲成为外居奴婢然后再赎身,便进宫成为针织房的宫女。
在这里,遇见了儿时把她关在屋子里的慈京。
女主参与的宫斗就此开始,女主上来就要忍受周围人因身份的歧视。
慈京在背后或许是煽风点火的人吧,她不仅不愧疚还变本加厉。
三条线交错前进,虽然对诸多三观不能苟同,不过在那样的时代身份限制下,为了保全自我谁能没有点私心呢?
前面剧集至少很甜还能忍,后面简直太虐心了,不知道能不能强忍着看完。
亚仁的剧总是让人揪心啊,《时尚王》的伤疤还没好就又来了《张玉贞》的伤疤。
但是这就是残酷的历史和现实啊,没有我爱你你爱我这么纯粹,除了爱情一瞬间的欢愉,还有太多东西,是我们放不下的。
据说是小说作者亲自改变的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在说话,因为西人党的胜利,所以南人党的张玉贞被写成妖女,其实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南人最后掌权了,也许妖女就是仁显了既然有能力重写历史,不管是戏说还是什么总对历史有一定了解吧,我对作者把封号当名字这点真的很无语。
还是择检时,仁显对着仁敬,仁敬小姐,大姐,这是封号啊,是你当了王后以后封的啊,你以为你真的叫闵仁显,辣个姑娘真的叫金仁敬啊!!!!
戏说也得有点历史常识好吗!!!
这就跟你对着还是太子的爱新觉罗玄烨喊康熙大帝一样!!
你当你未卜先知啊!!!!
弃!!
看过11集之后,感觉这一集是一个转折。
前10集讲的都是玉贞与王的单纯的爱情故事,虽然屡遭曲折,但就如同王说的一样,玉贞是他不用因为朝廷的压力而去爱的唯一的人。
可是在玉贞二次进宫时,出于堂叔的压力以及对王的爱,还有对屡次想要谋害她的闵维重等人的复仇,她是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而去的。
不过,如果前面10集里讲的玉贞是一名智慧但苦命的,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单纯女子的话,那从这里开始,玉贞则蜕化成一个为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了,不过这也多少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了比较中肯的人物表达,毕竟朝鲜历史上三大妖妇之一不是白给的,如果一味地将玉贞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纯良女子,虽然迎合了观众的口味,但是会失去历史人物本身的再现。
只不过电视剧是想让观众全面地了历史中的张禧嫔是怎样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做到以她本来的身份不可企及的位置,当然也有替历史人物做的种种让民众不可理解和唾弃之事寻找让人多少能够理解的理由。
只不过看到这里,虽然肃宗依旧喜爱玉贞,但作为一个深谙帝王心术的人,他早已对南人与大王大妃的用意了然于心。
不过此时的仁显王后却像是被抹淡了心机,不再是前面所看到的和联想的一样,真正开始耍弄心机的人开始变成张玉贞,而仁显好像会作为一个受害者登场。
观众如我,我如观众,沉浸于前10集里表达的感人爱情,却对此后王与玉贞在宫阙里的命运与爱情感到隐约的些许失望,因为随着剧情的发展,玉贞终在宫阙里走向毁灭,不管是她还是她的爱,终究是个悲剧。
为了金泰熙倾国倾城的颜和笑,一颗星。
为了刘亚仁明明一副童颜却演出了王的霸道和深情,一颗星。
为了片头曲的在熙,一颗星,却直到第11集还没有出场,减半颗星。
男主女主第一次牵手,第二次接吻,第三次直接上床,为了这现代模式的古代剧情,半颗星。
所以,这部剧算来算去,就是三颗星的水平。
其实要是只看张玉贞与王之间的感情主线,这部剧还是挺有意思的。
两人从相识到相许,从童年到成年,从宫女到娘娘,这种俗得不能再俗的剧情,还是挺符合我对于古装戏的口味的。
当男的是皇上时,女的一般都是小宫女,女主与男主偶遇,男主伪装成另一个身份,一般是太监或者侍卫两人产生情愫,经历一番大事,女主才知道原来这个小侍卫就是皇上啊,两人折腾一番,女主成功上位。
好像现在古装戏十个有九个是这样的剧情。
这部戏的败点其实也是韩剧古装戏的通病,就是故事线路多且混乱,主要问题是,谁喜欢看一群大叔在那斗政治?
那些大叔只是打酱油的炮灰好吗?
他们不出现没人会想他们好吗?
一集给他们二十分钟已经是极限了好吗?
我们要看的是,男女主的粉红啊粉红,女主的上位啊上位,女主与女N的宫斗啊宫斗,为什么大叔的戏码要比女主的戏码还多?
为什么男主与大叔相处的时间比与女主的还多?
为什么女主与配角相处的时间比男主还多?
编剧没有搞清楚重点,冲着金泰熙和刘亚仁的颜,观众要看的是奸情,谁要看历史剧呀
感觉后期为仁显洗白了,是不是黑化贤妃遭到投诉了?
从仁显男和同伊一路看下来确实对仁显好感大涨,就算作秀也做得一生滴水不漏,不偏不倚,当然这剧里也表现出来了,贤惠是因为有家世和外援的底气。
喜欢同伊里自信到傲慢,优雅与情义并存的禧嫔,不喜欢这里有王撑腰就恃宠而骄,离开王就束手无策哭哭啼啼诅咒以后要报复的玉贞,不过根基不稳涵养不足应该是符合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从全宫禁读南征记这种色厉内荏的命令就可以看出来。
刘亚仁把肃宗的心计和霸气甚至焦躁都表现出来了,不过这剧反而因此政治不政治言情不言情,评论说的对肃宗太克老婆了,肃宗应该就是能看出每个人的接近都有目的因此利用每个亲近的人的那种聪明人吧,离得远才能看出他的好少受他的伤。
东平君一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为会有大翻转,结果自始至终都那么萌那么忠诚又深情啊……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政治面前,爱情往往一文不值。
记得王的父亲曾说,他真爱过一个女人,可是迫于权势,他将她推到千里之外,因为那样才能保全那个女人的性命。
其实,站在那个女人的立场来看,她既幸福又如此不幸,幸福是她获得了一份真爱,不幸是那个男人是最高处的王。
张玉贞的悲剧其实早就注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地位权力完全可以主宰一个人的命运。
玉贞没有高贵的出身,后台是在朝中没有权势的南人,她有的仅仅是美貌。
这个傻玉贞迫于生活尊严就这么义无反顾的冲进了厮杀的漩涡,成为政治的棋子。
当得知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男人居然是至高无上的王,我想玉贞那一刻是真的想要退缩,她想要的爱情不应该参杂。
可是,爱情来时如供水猛兽,总能随意的在顷刻让理智荡然无存。
王的深情,南人的希翼,玉贞选择了留下。
“殿下能答应我无论何时都不放手吗?”当听到玉贞如是问王,我想玉贞只是在为内心想留下的情愫找个坚定的理由吧。
"我保证永远不放开你的手!
这不是内禁卫长,而是我作为王许下的承诺!
"王的承诺,好重的四个字啊,因为君无戏言。
其实,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王,承诺这种东西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玉贞在宫中的生活除了有王的专宠,剩下的无疑是悲惨的。
大妃娘娘明处的咄咄逼人,闵大人暗处的恶毒加害,我不禁感慨爱情的伟大和玉贞的勇敢,居然她能在艰难中依旧可以为爱而活。
虽然开始变得狠毒,但想要立足于宫廷,哪有人是清白无害的。
变狠是自我保护也是守护想要守护的人。
不过我想,换做是我,应该在踌躇之后选择离开,跟东平君去清国或者带着母亲远去他乡。
所以,我是普通人,而玉贞是为爱而生。
爱,这个词是多么美好,但一旦和政治和帝王家有所联系,那就变成了可以致命的毒药,谁若染指,后果不是毒发身亡,也将万劫不复。
玉贞和李焞在这红尘中相逢相爱,本是一段旁人羡之心向往之的爱情,但错就错在,李焞是王。
王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纵使他有心保护,可一人之力怎能抵挡的住万箭齐发。
除非他抛下一切带玉贞远走高飞,或者像他父亲那样把心爱的女人抛的远远的,但王放不下,玉贞不甘心,所以王终究会选择王位,而为爱而生的张玉贞便注定要为爱香消玉殒,必死无疑。
后期王的变心王对玉贞态度的转变,这必将是情理之中。
其实,我觉得在王的内心还是爱着玉贞的,只是他逐渐明白自己迟早要放弃她,要对不起她,所以他变心,去爱别的女人,这样才可以为自己将来的行为找个说服自己自欺欺人的理由。
小生命的诞生是温情的,但温情能有多久呢。
在宫廷中,最不能做的就是沉迷在温暖的梦境中,现实会不带任何怜惜的将梦打碎。
虽然目前还有6集,并未完结,但我想最后还是会遵循历史,毕竟历史不容改变。
之前我一直希望赐死玉贞的不要是王。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宁愿是王亲自下令赐死。
让最爱的人死在自己手里好过让别人去伤害她,这般王会更内疚会更痛苦,这样至少王可以陪着玉贞一起痛,铭记一生。
虽然这样的结局真的很残忍,但爱情本来就能让人变得残忍让人痛啊。
张玉贞 为爱而生,这个名字倒是很贴切。
是啊,为爱而生,为 爱 而生,爱。。
19集弃。看这剧和当年看仁粹大妃一样都是为了卡司而开始追的,追到现在差不多要开始走向大虐了,看得太辛苦了。话说其实我觉得金泰熙蛮适合演反派的。。
为了主角跳着看完了
很变成老太太裹脚布了〜又臭又长〜宫斗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女神也不能支撑我看完〜
所有的情節設計都純是為了讓主角談戀愛吖…
十集以后就不好看了,从第十集开始,玉贞从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变成了一个无知的妒妇,唉
四星给刘亚仁!
说好的在熙呢?
终于不是小白兔女主 不过也太惨
救救刘亚仁
弃了
额…抄中国东西都抄不明白
刘亚仁➕金泰熙、这阵容也看不下去、剧情莫名其妙
历史观……服装据说也相当不靠谱 但是觉得配色其实挺好看
艾玛,比起金秀炫,我更喜欢刘亚仁演的王世子,艾玛,太深情太有感了,和金泰熙的爱情戏挠人心窝啊!!
实在喜欢Yoo Ah In都因为金泰熙跳戏看不下去,我也是醉了😬虽然觉得拥月拍得很小家子气,乔纳的房间还没一个厨房大,层高就2.2的水准……但是人家韩佳人能撑得住啊,故事好看啊。当然,亚仁还是心目中最帅的乔纳,期待思悼念世子吧。
结局略憋屈啊 不过这部戏真的是完全以爱为主线 貌似把张氏美化了 与历史记载形成较大反差 但是却比较暖心 PS:完全是为了刘亚仁看这部戏的 哈哈哈
虽然剧情有漏洞但最后还是看哭了T_T刘亚仁的声音好喜欢但是没桀骜时期帅,东平君有Eric的感觉耶好洗翻!在熙长得真是不好看,韩胜妍自以为是的烂演技更想一巴掌带她脸刷歪掉!所以即使喜欢泰熙MM还是只能给三星~
浪费刘亚仁了。
好像收视率一直不好,可是我却觉得挺好看的。反正对于不懂韩国历史的人来说,当部爱情励志剧看看不错哦。
感觉有点像当年的黄真伊,但相比之下剧情没有这么紧凑,很多都快进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