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大门。
电影之中并没有出现这样一扇门,看完电影以后,我一直在想象那是一扇怎样的蓝色大门,古老破旧,还是高贵典雅。
那扇门会通向哪里?
是长大成熟后的我们,还是中年时成功抑或失败的我们,还是老年以后安详的闭目养神的我们?
蓝色大门。
我喃喃的念着这几个字,仿佛多念几遍就会在我的眼前出现这样一扇大门。
我们穿越了十七岁,我们穿越了青春最美丽的一年。
孟克柔看着张士豪的时候,眼睛清澈明亮,那是青春的眼神。
张士豪对着孟克柔喊:“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血,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哦。
”表情自信而笑容邪恶的样子。
孟克柔说她喜欢女生的时候,张士豪相信了。
可是我却没有相信,我只是相信了,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可爱的男生,单纯到可以这么容易的就相信自己喜欢的女生是同性恋。
最后,孟克柔和张士豪两个人骑着单车回家,配着孟克柔的一段独白,这段独白听起来似乎一点感情也没有,但是听着听着会觉得心里面暖暖的,而眼睛湿湿的。
“小士,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
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你应该会更帅吧,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
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
虽然我闭上眼睛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虽然我闭上眼睛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这句话,说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让人想起初恋的时候,那份感情真挚热烈却又简单纯洁,于是真的闭上眼睛,看到了几年前的你。
十七,我们的十七。
我们骑着单车,十七岁的绿灯亮起,我们穿越了十七岁的街道,告别了十七岁的灿烂夏天。
看了大概6遍了吧.我实在太喜欢片中的钢琴曲了,简单的主旋律跳动的音符,偶尔紧张,时不时的快活。
好象看见穿过大树枝枝桠桠的仲夏的太阳光斑,星星点点地落在白色衬衫灰色短裙,在白色球鞋,在老屋绿树上。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生与一个男生及另外一个女生的感情故事。
"这么一说,真是要大煞风景。
其实它的情节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明白,导演并不为让我们拘束于故事之中讨论同性异性之爱,我想他要说的应该是那个年龄中对似是而非的连自己都捉摸不定的感觉的困惑。
好象刚开始学习走路的BB,明明想往东,手脚却不听使唤,狼狈地掉了个头朝西。
我想就是这种感觉,只不过在16,17岁时想把握的是感情。
月珍喜欢上了975班的张士豪,却又不敢自己去说,便央好朋友孟克柔去问张的意思,没想到张士豪喜欢上了孟克柔,而孟克柔喜欢的是自己的同性朋友月珍,这就是所谓的戏剧冲突吧,导演真是高明,不再扯进类似低劣电视剧中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弄出个情节曲折的感情故事。
因为这是17岁的电影啊,单单这样的小矛盾已经把片中的三个人搅得心神不宁。
孟克柔说"我对月珍很好,什么事都帮她。
"她告诉小士她喜欢的是女生,可是她又问小士,问体育老师要不要吻她,因为她想如果过了吻男生这一关,她就能喜欢男生了。
真是矛盾呀,最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吻了月珍,月珍却连她的解释都不要听,起身跑开。
小士却没有这么多的心事,有点傻地重复着那句“我叫张士豪,天蝎座,游泳队,吉他社,我有什么不好。
”后来孟克柔自作主张地安排他和月珍约会,气哼哼反复问“你什么意思,你什么意思,你什么意思?!
”多么可爱的大男生啊。
两个主角演这电影的时候应该都算本色演出吧,桂纶镁清新自然舒服,陈柏霖帅气洒脱自在,加上那首frente的“accidently kelly street”,整部电影散发着ANNASUI果味香水一般的味道,酸,甜,喷上一种叫做“不可明言”的神秘喷雾,余味缭绕,由着个人咂摸。
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人都会为着他们的窘迫而菀尔吧。
结尾,小士意外地说了一句挺深刻的话“总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的吧,留下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是啊,等真到了能够象孟克柔的妈妈说“就这样就活过来了”的时候,再想起这种一去不复返的慌乱和笨拙,会闻到记忆中的青春的味道。
陈柏霖前天拿了金钟奖,凭着去年打入无数女生“愿望清单”的大仁哥。
他能拿奖,我自然很高兴,起码蛮大程度的弥补了李大仁走红的时候我小小的不爽。
就是那种:本来你可以安安静静的喜欢的人,一下子变成了全民情人……满世界都喜欢。
好像你那种早他们50步的优越感就消失了。
高中毕业的时候看的《蓝色大门》,在此之前我几乎没好好看过台湾电影,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名字也只是报纸上电影板块的符号而已。
后来很多年以后,慢慢地积累变多,被很多的角色感动过,可是再也没有一个像16岁的张士豪那样影响过我。
我叫张世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我还不错哦,那你为什么要我吻你?
看吧,没有什么三句话交代不完的人生,你?
我?
我们。
我失落的时候,和我的好朋友说:之后我喜欢的人,好像都有一点像张士豪,不是外表,也许是一部分性格,也许是笑起来的样子,也许只是某个小动作。
不过这种话,如果让我妹听到,一定会笑掉她的大牙,换来一句:“像个毛线啊!
我姐就是矫情”嗯,我好爱我妹,她真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好像是2006年,高考成绩不好,对未来充满了沮丧、迷惘和胆怯。
喜欢一个人,他知道,却假装没有。
电脑里反复播放着《独自等待》和《蓝色大门》,当时并不晓得,那个夏天,也许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然后就是2011,诸事不利的本命年。
打着名正言顺的旗号任性的旅行,花钱,瞎嗨。
玩不动的时候,就抱着笔电对着柯景腾、王小贱和李大仁百无聊赖的消磨时间。
今年夏天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的踏上去台湾的行程。
梦想中的垦丁、恒春和彰化……一。
个。
都。
没。
有。
去。
到。
其实那些我都不觉得遗憾,但是当我站在西门町热闹的街头,叫同事帮我拍下传说中的六号出口,忽然就很想看一眼师大附中的那扇蓝色大门。
和善耐心的台湾导游给了我详细的路线和交通方式,但是依然对我千里迢迢去找一扇门的意图非常不解。
因为我在临行的前一天交了辞职信,这是一直以来都很想做,但是需要做很多考虑,下很大决心的事情。
台北是一座很抚慰人心的城市,东西好吃,人也礼貌热情。
仿佛只要一杯啤酒就可以烦恼尽消。
但当时冒出的胆怯又仿佛回到了毕业那年的夏天。
想要去看一眼那扇门,也许只是想要16岁的张士豪给我一点鼓励,就像他说的:看见了什么,就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不管怎么说,得奖都是好事,值得高兴。
恭喜你,李大仁;谢谢你,张士豪;而陈柏霖,我想我会一如既往的喜欢下去。
因为虽然人生无法回头,但是感觉有这样一个人,就好像随时都能去拥抱那个偶尔脆弱、厌倦成熟却一直不得不往前走的自己。
干净、帅气、阳光的男生踩着自行车,等待红绿灯,余光捕捉到正偷偷瞄他的女生,脸上露出一丝得意而坏坏的笑容,两个深深的酒窝刻在两颊。
阳光下斑驳的树影,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纯净的沙滩,一个青春的故事,在夏日炎热的台北街头,悄无声息的展开。
翘课的林月珍和孟克柔偷偷躲在树阴下聊天,闭着眼睛幻想未来的生活。
林月珍说的绘声绘色,孟克柔却只是重复着:“月珍,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呀。
”林月珍拿出偷偷收集的张士豪的篮球、运动鞋、原子笔、周记本给孟克柔看,轻声叹息:“喜欢他那么久,却只能偷偷拍他的相片,收集他的垃圾。
”喜欢一个人,就会不自觉地收集有关他的一切,那份默默无闻和含情脉脉。
林月珍拉着孟克柔跑到游泳池,偷偷看张士豪游泳,“看什么哦,什么也看不到啊!
”“可以听见他游泳的声音啊!
”喜欢一个人,哪怕只能听到他的声音,也都心满意足。
孟克柔帮林月珍表白,帮她送信,替她背黑锅,为她牵红线。
那个17岁的夏天,或许是友情,或许是爱情,都在困惑着、隐忍着,坚强着。
张士豪骄傲而自负的说:“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林月珍,是你自己想认识我,对不对?
”孟克柔不做争辩,径自踏上单车,消失在夜里。
“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多可爱的男生,月光下对着孟克柔远去的背影直白的做着笨拙的自我介绍。
“你要干嘛?
”“我是游泳队吉他社的,长得还不错啊,我有什么不好?
”“你到底要干嘛?
”“就是追你啊”“我很麻烦的”“我也很麻烦啊”,青春,是可以这样麻烦而简单、直接而热烈的。
张士豪和孟克柔听歌踏浪,并排坐在礁石上,说着不愠不火的话,他害羞的抬起手,轻轻放在她的手上,不过三秒钟,又拿开,表情不自然,空气中都是尴尬。
青春,是这样生硬、青涩而单纯的。
张士豪每晚到孟克柔家的饺子店吃宵夜,临走总会对着窗户喊一句:“我吃饱喽,要回家啦!
”不管她是否在那里。
张士豪不停的追问:“为什么你要我吻你?
”“到底为什么你要我吻你啊?
”……分享了彼此的秘密,17岁的少男少女开始哲学般的思考。
“如果你17岁,你想的只是能不能上大学,不再是处男,尿尿可以是直线的话,你该是多么幸福的小朋友啊。
”人生,远没有那么简单。
打乱了体育馆里的椅子,刚刚结束战争的两个人疲惫的说,“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就变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我们变成了怎样的大人呢?
那个温柔的初吻,轻轻的,淡淡的,印在唇上,留在篮球馆里,却没有留住孟克柔的影子。
张士豪又是一遍一遍的问:“我们这样算不算是分手啊?
”孟克柔一遍又一遍的在沙滩上画字:“我是女生,我爱男生。
”直至焰火下接到张士豪的电话,她终于流下唯一的一次眼泪。
张士豪不停的重复同一句话,问同一个问题,孟克柔一直保持沉默,一直逃离。
等在斑马线内,张士豪轻轻开口:“其实我那天想说的是,一年后,三年后,如果你开始喜欢男生,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哦!
”绿灯亮起来,他跨上自行车,第一个飞奔出去,风吹鼓他的花衬衫,消失在车流中,流水般的钢琴声响起,充盈在夏日台北的街头,犹如他温暖的微笑。
孟克柔望着他的背影:“小士,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你应该会更帅吧,于是,我似乎看你站在蓝色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脸上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
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远以后,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
虽然我闭上眼睛仍看不见自己,但却可以看到你。
” 忽然想起,19岁那年夏天,也是一头清爽的短发,素面朝天,下午三点的阳光,我安静地等在宿舍楼下,傻傻的对着他笑。
跳上自行车,坐在后座,风一直鼓鼓的吹,毫无顾忌的大声唱歌,双脚荡在半空,爽朗的笑声划破天际,路灯映着两个人的身影。
以为忘记了,心动就是那样脸红心跳心脏超负荷,以为忘记了,爱上他就是想起他会情不自禁地微笑。
然而,开启蓝色大门,犹如翻开厚厚的日记本,那些年记忆深处的细枝末节一一从文字里跳出来,肆无忌惮的迎面砸过来。
是的,忘记了面容,却忘不掉气息,忘记了爱情,却忘不掉温暖,忘记了自己,却忘不掉他,忘记了所有该忘记的,记起了所有该记起的。
头发长了又短,短了又长,不管情不情愿,时间划过皮肤,划过内心,纠结着,就这样残酷的拖着人,愣生生的拽出青春的岁月。
说不出在哪一个夏天,我们忽然间长大了,就这么不经意的,长大了。
关于青春的故事,最纯美的感情,早已滞留在那个纯粹的夏天,消散在阳光蓝天白云绿树碧海间,剩下的是长长的一串回忆,不断温暖着冰冷的我。
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这样一段流淌在心里的故事,或许这部电影就是在安慰长大的人曾经丢失的完美的青春。
青涩过,纯粹过,激情过,温暖过,感动过,快乐过,笑过,哭过,深深地爱过,越过身后的那扇蓝色大门,再也回不去了。
“我是女生,我爱男生”——孟克柔“张士豪到此一游”——张士豪校篮球馆旁白色柱子上七零八落的糟糕字体。
我们还会这样直接吗?
还会这样勇敢吗?
还会这样热烈吗?
还会这样单纯吗?
Blue Gate Crossing,找回青春,怀念青春,遗忘青春,安慰青春,告别青春。
2007年6月2日夜
十七岁生日前夕,没有烛光摇曳却依旧温情脉脉的那个夜晚,献给了《蓝色大门》。
拉灭了灯的客厅,屏幕的光流淌在木地板上。
十七岁未满的自己和着Frente轻快的歌声光脚在地板上跳起舞来,而屏幕上戴面具的女生抱着暗恋着她的面具的女生,伤感地旋转旋转。
细节之花,表里俱澄澈。
孟克柔和张士豪用力瞪着脚踏车,衬衫和笑容都飞扬着互相追赶起来的时候;林月珍在天台上抛掉小士的球鞋和喝了几口的饮料瓶,在火盆里焚毁过往的一路,又使劲用脚踩灭火苗,在废墟中寻找他的水笔的时候;最终那段自白,伴随琴音缓缓述来的时候。
我竟然都没有掉一滴眼泪。
因为我还可以看见我的十七岁,它没有悄然远逝,尽管也正在经过并离我远去。
因为比起沉甸甸的诸多复杂情绪充斥的那无以往复的过去,满怀憧憬与责任意识形式的那片空茫未来,显然应在膝头或心间占据更重的份量。
没必要特别伤感,也不为老了一岁而感到疲倦。
没有人在后面追着赶着你,你也不用努力跟上某人的脚步而委屈自己。
其实我是很想有浓厚的空气团从背后推动我,迫使我不停顿地勇往直前。
>>> 以上摘自零七年的日记本。
两年后,裹着冬天的棉被,在睡房里重温那一段夏日往事。
[ 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
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又一次看见所有少年都会经历的夏天,睁眼闭眼倏忽而过的夏天,所有故事都没有结局的夏天,因为所有少年都不把结局当作结局。
我也是其中之一。
少年与她黏稠的梦境纠缠,有时从高气压俯冲到低气压里,有时双脚却滞重地怎样也无法在地面上迈开步伐。
少年摆脱了梦境以后,总是很想找人倾诉。
无论倾诉对象做什么,都相信她能够帮到你。
即使只是相当于什么也没做地把肩膀手臂和自行车后座借给你。
即使只是一面画满了潦草涂鸦的白墙。
悉心承载了你的秘密和最隐晦的梦境,默默分担了你的徘徊和最深刻的寂寞。
还有少年无所畏惧元气满满喊出的口号,I’m here。
面对世界打开着的姿态,强烈地感觉到自身和周遭人事的存在,强烈地意识到时光流动那无法变更的轨迹,抓住零星半点留下只言片语,旅游带回来的花朵迅疾妖冶地绽开又飞快凋零,来不及回头就已经成长到当初怎样都无法想象的境地。
[ 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有青春痘。
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
]其实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用对方的原子笔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写他的名字施展着[最终你会爱上我]的大魔咒,却连送出去的情书末尾都要害羞地署上好友的名字。
你可以说每个人喜欢的方式不同,自信地天真说我长的还不错啊也罢,涨红脸蛋憋死也不告诉你也罢,喜欢的本质却是相通的,为那份独一无二的特质所吸引。
其中有一个镜头印象尤为深刻。
夜晚漆黑的海滩,孟克柔在火堆边接到张士豪的电话,身边是互相笑闹着远去的年轻人,火苗滋滋翻腾,映着她脸上清澈的泪水。
恬静温暖的室内,张士豪给孟克柔打电话,想说的话却没能说出口。
窗外是兴高采烈踢球的年轻人,水缸里的金鱼默默吐气泡,他抱着膝盖一动未动。
静与动的对恃。
外界的声嚣拓着剪纸一般的侧影和背面。
内心泛起的波澜怎样都无法理顺说清,不如留白。
我们喜欢是因为,他桀骜不驯,依然安静地陪了你一宿至天亮;她善良乖顺,依然身体力行地告诉了你什么叫勇敢地实践自己的梦想。
我们喜欢是因为,他们首先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并肩共同走过成长路途,令你受挫又帮助你重新站起,一起圆满某个蓝色预言。
[ 三年,五年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
是体育老师?
还是我妈?
]生活的真谛也就是孟妈对孟克柔的那句回答:我也不知道,但我就是活过来了。
如同树木,心脏被吃掉,躯干被掏空,剩下的部分还在继续往上往宽度里长。
我们坦白了秘密,秘密也就不再称其为秘密,跟言语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失去了它的份量一样,摆脱了沉沉,沉沉的下坠感,原有的秘密开始生长,有了活力,也有了意义。
这时,秘密变作事实,一个联结的转折点,一种自我身份的认同,一段回忆的附属。
刻在树木身躯上的伤疤,随着枝干一样在长。
纹路变长,变浅,逐渐模糊不清。
一棵有伤痕的树,变成一棵有历史有痕迹有宽厚的胸怀供鸟儿筑巢的树。
易智言在访谈里说,蓝色大门是一种美丽的憧憬,和对未来的祝福。
擦肩而过的张士豪与林月珍。
失恋了的林月珍与孟克柔。
重新认识彼此的孟克柔与张士豪。
害羞。
嫉妒。
冷淡。
愤怒。
疑惑。
不甘。
小情绪。
大梦想。
最终都是由我们独自完成,把它们留下,藏在空灵的地方,然后不停顿地勇往直前。
原来十七岁的我,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聊着聊着就想把几年前写的这篇找出来,真是纯情啊—————喜欢一个男生,收集所有他的一切。
他每月剪一次头发,头发还是硬硬冲冲的,他的个子很高,他的眉毛很浓,他的眼睛很深,他笑起来很坏,他走起来很垮。
他盯着你的时候很桀骜,他抱狗的时候很柔情。
他喜欢吐舌头和抽鼻子,他照相的时候头往左偏。
他在975班,天蝎座,0型血,游泳队,吉他社。
每天上课就煎熬,下课就一眼不眨等着他从窗外经过。
他扣篮很酷,他的鞋子很大,十号半吧。
打完球他会在福利社喝汽水,就在他后面的一张桌坐下。
等他走掉,坐他坐过的位子,把他喝过的汽水瓶带回家。
看他踢足球,大辣辣的太阳,远远的站着。
看到他受伤下来,一堆女生呼啦围上去,就默默走掉。
太阳晒得人快要晕眩,闷得人无法呼吸,怎么就没种走上去告诉他自己的名字。
我叫月珍,我想认识你。
我叫月珍,我想和你做朋友。
我叫月珍。。。。。。
废纸篓里堆满了只写了一两行字的粉红色信纸。
还是默默跟他,大晚上趴在游泳馆的后墙上,只为听他在里面游泳的声音。
水花单调地哗啦哗啦,却是听过最美丽的和弦。
捡他丢掉的原子笔,每晚在偷的他的周记本上写他的名字。
张士豪,张士豪,张士豪。。。。。。
听说如果把这支笔的油全写完了,他就会爱上自己。
偷偷拍他的照片,做自己的桌面。
偷偷逃课去车棚擦他的车子,他骑车的时候,花衬衫就鼓鼓的兜起风来,他连背影都好看。
半夜睡不着,起来在后院跳绳,如果连着跳100个,就去告诉他。
如果连着跳200个,他会答应我。
如果连着跳300个,他就是我以后的老公。
如果。。。。。。
坐在地上喘气,301个。
然后,安稳的去睡,第二天忘记这件事。
17岁,安静的是纯白的白纸,透明的是叶间的露珠。
17岁,克柔对张士豪说,如果你的17岁,只是想着保送大学,自己还是处男,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17岁,月珍在自己家门口转过身来,问张士豪:我们可以交往吗?
张士豪愤怒的撇撇嘴说,不可以。
17岁的蓝色大门,是属于孟克柔和张士豪的片子,而17岁,是属于月珍自己的独角戏。
17岁,为一个人做了那么多那么多傻事,过些年来看一定会哑然失笑。
但是,在自己的17岁,只是想着保送大学真的是件幸福的事吗?
那些傻事,一件也没有做过,就真的聪明吗?
我们或许遇过多少个炎热的夏天,但是白色栀子花,却只盛放在那一季。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一日百无聊赖,msn上面容陌生的人百无聊赖的发过来一个sony广告的视频,一句简单的“she’s nice”,于是看到了教室中单色白裙的桂伦美还有笑得灿烂如阳的陈柏霖,瞥见了youtube链接中“蓝色大门”的字样儿,虽然仍旧是面容干净的让人喜爱的两个人,但总是觉得那应该不过是略带忧郁的小青春中俗套的小爱情和小故事,不够新奇,不够能量调动起我所有的好奇心,直到这个名字反复的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直到将那段广告视频看了不下10遍,才终于在百无聊赖的某天百无聊赖的看了这部电影。
故事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俗套,然而在这个每秒钟都有人在抢着吃螃蟹的时代里也并非怎样的惊世骇俗。
其实很纳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爱它,真的爱?
附庸风雅?
或者矫情着给自己看?
如果我的喜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我想是因为它干净的青春,还有纯净的暗恋。
林月珍带着愉快的微笑拍打捡到的篮球,挂着陶醉的表情同带着面具的好友共舞,拾被人扔掉的球鞋和泳镜,顺手牵羊老师办公室里的周记,因为这一切的主人是那个她所喜欢的叫张士豪的男生。
她哭着和孟克柔说:“偷拍他的照片,捡他的垃圾,我这样是不是真的很没用?
”的时候忽然很心疼这样的女生。
张士豪傻了吧唧的笑,傻了吧唧的说:“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血,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
”可惜对面的女生不是林月珍,而是喜欢林月珍的那个孟克柔。
于是,在天台上姓林的那个女生仍了球鞋,烧了周记等等一杆用来狠狠思念那个男生的物品,最后又后悔的踩熄了火,用唯一拯救回来的烧弯了的圆珠笔狠命的写“张士豪”,仿佛写干墨水便会真的看到那个钟爱的男生微笑着对自己说:我也喜欢你。
其实,不过是无望的挣扎与自我折磨。
否则,也不会在“张士豪”后面拼命的写“木村拓哉”,更大的字,更用力的写,不过是为了遗忘吧?
镜头中只有那只变了型的笔,那张写满字的纸,却总是觉得能透过镜头里那个女生二分之一的手臂看到她啜泣的背影。
曾经青春年少的时候都会有过这样的故事吧,也许即便是现在终日叫嚷着老了的我们也会因为某个人做这样的愚蠢的事情吧?
如果我们仍旧可以傻里傻气的狠命思念某个人,是否能够证明其实我们仍旧是从未长大呢?
仍旧固执的活在那个最最单纯的年代里,怀揣着一份固执和倔强,单纯的暗恋着呢?
数日前看见豆瓣中一个有关暗恋的帖子,看无数的“林月珍”为他们的“张士豪”做着愚蠢而甜蜜的事情,看到微笑着眼中范泪花,突然觉得那是种世间最美好也最折磨人的感情,美好的让人欲罢不能。
戒都戒不掉毒药。
沉醉于那种感觉也好,沉溺于那个人也好,沉没于那个沉醉于那感觉沉溺于那人的自己也好,总之,它会成为你记忆的一部分,45度的最美的那部分……如果在这个感情迷茫泛滥的年代里仍旧可以用心的去暗恋一个人,哪怕仅仅有一年的时光是否也很是弥足珍贵了呢?
用我最好的青春来想念你,该是你的荣幸我的不幸吗?
也许有着遥远的距离,也许有着迥然的人生,不过还是单纯的想尽了他的美好,有的时候甚至结果和交代都是如此的次要和多余。
当走出这段自虐般的日子的时候,也许还仍旧会留恋当时看似愚蠢的自己,那么的忠诚于一个臆造的他,那么痴迷于一个幻想中的灵魂。
如果可以如此固执的坚守只有自己知道的这份感情,如果可以倔强的蹲坐这样的无限期的牢狱,如果可以毫不后悔的对一个人付出全部的思念,那么是否我们仍旧可以夸张的说:我们虽然早已长大,但其实从未走出过那扇蓝色的大门?
某说:只有彼此相恋才算是恋爱,而暗恋其实什么都不是。
某某说:你喜欢他不过是你在脑中想象出你喜欢他的样子,那不过是幻觉,哪里算得上喜欢?
某某某说:也许我不过是喜欢喜欢你的时候的我自己罢了。
我爱香港电影,但我老是觉得,有些片种是香港的死穴,一种是青少年为主题的电影,一种是很平淡、很生活的电影。
这两类电影香港很少开拍,也拍得不好。
记忆中,日本很擅长拍这类电影、台湾也有不少。
易智言导演的《蓝色大门》,就拍出了一种香港缺失了的平淡单纯。
电影好与坏都是主观的,有趣的现像是:通常烂片总是比好片卖座,这种情况在报刊、电视剧等地方都常常出现。
与其义正词严的去批评一部电影的好与坏,我反而希望听听别人说说,你有没有因为看过一部电影,从而感受到看电影的快乐。
说到底,看电影,不论是喜剧、悲剧;好片、烂片,也可以是件赏心乐事。
《蓝色大门》是一部很可爱、舒服、易看的电影。
它大概算不上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电影。
没有太大的野心,也好在没有太大的野心。
有些闷艺台湾片往往装作淡淡然,其实野心大得有点令人不耐烦。
导演说他在康城和多伦多影展不断被问道:“你为什么想拍这部电影?
”言下之意是“你没有更重要题材可拍吗?
”但导演还是拍了他认为重要的那个夏天,这点我觉得最难得。
在台湾电影工业那种与票房背着走的畸形趋势下,这种放下身段为观众说一个简单故事的勇气实在值得欣赏。
如果你对生命不挑剔,虽然老了但也曾经很单纯的喜欢过一个人,没有忘记自己也曾经年青过,《蓝色大门》会是一部很愉快的电影。
一部可以令人感受到看电影的愉快感觉的电影。
至少,香港很难拍得出这种格调的片子。
《蓝色大门》里写了一段女同性恋的焦虑和矛盾,女主角孟克柔为她所爱的林月珍认识了张士豪,孟克柔要张士豪告诉她一个秘密,来交换她“爱女生”的秘密。
看到这场戏时真有点泄气,心想:“还是要利用同性恋矛盾来增加戏剧性吗?
”还好是导演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也算是平常心,没有“野心”去拍一部扬威电影节的同志话题电影,你还可以简单地去阅读一个简单的“我爱你、你爱他、他爱我”的“俗套”故事。
正如我不迷恋王家卫的电影但喜欢他的《春光乍泄》,你可以把哥哥与梁朝伟看成一对普通的怨偶的拉拉扯扯。
这样去看待同性恋不是更少一点歧异眼光吗?
教我哲学的老师说过,你凭什么去肯定十年苦恋比五年苦恋要苦?
个人感受作量化比较实在荒谬。
整天高声叫喊同志爱得比常人苦,其实也一样的无聊。
是不是香港人没有纯朴的青春、没有淡淡的记忆,所以没有自己的《蓝色大门》?
我不想认真去考究,我只想找几个香港朋友,漫无目的地集体记忆和创作一下我们地道的初恋故事。
我看完了。
要是十年前看完该多好。
可是十年前还没有这只片子,十年前我还是盆浆糊。
十年前跟他们同年,他们用了十年,仍离大红大紫很远很远,似乎从阳光下举着花衬衫冲进了墙角。
我用了十年把波澜壮阔的未来过的静水无波。
我想像着有一天,当我看完一只这样的电影走上路口,盯着女孩子光滑如脂的脸看的时候,她走过来说:叔叔,给俺指个路行不?
人世间的大悲哀莫过于此。
我们有时间去爱的时候没有性趣,性趣满满以后没有勇气,鼓足勇气以后没有回答,回答到来时没有机会,机会来临了不懂方法,方法掌握了对象剩下一个,对象成了妻子渐渐没有了爱情,当爱情重新来临的时候,没有时间了。
蓝色大门其实只开在懵懂的最初,向左转是流沙地,向右转是修罗场,退而入电影院,是个唯一能悼念一个半小时的地方。
如果我是女生,大概也会喜欢干净漂亮的同性。
那些胡子拉碴的粗线条生物怎么可能以身相许?
愿天下LALA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大叔好自为之……
《蓝色大门》已经下了很久,然后就象忘了收的衣服,一直挂在电脑的某个空间,到昨晚才把它找出来看了。
17岁的我在做些什么呢?
记忆有些模糊,但那时的我有和月珍同样的单相思,克柔类似的怪脾气。
我默默地用眼睛追随我的“张士豪”的身影;用心灵感受他所有我所能猜想到他的感受。
家里的窗等成了想他的门。
他也许知道,也许不过只是装成不知道。
直到我把这种感情完全转换成兄妹之谊,再也不为他伤感。
这是数年后的我。
现在我长成什么样了呢?
长成那个不论面对什么都麻木地对自己说“就那样就过来了啊”。
任何情感与灾难或者不幸,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只不过沧海一粟。
当时不知道该怎样才能熬过的绵绵无期的绝望,最终也在多年以后被忘记了过程,一切就是那样就过来了啊。
青春期里总有着太多“为什么”。
总是会像张士豪那样白痴一样不停地问“为什么啊”“什么意思啊”。
成人后的我是不会问“为什么”的。
我无法再死皮赖脸地挖掘一个我用意志就能感受的的心意。
敏感如我甚至能用对方语调准确说出答案。
不问为什么,也许永远失去了得到对方解释的机会,永远失去了和解的机会,带着猜测,象两粒被吹散的流沙,各自哀怨的飞回寂寞的世界。
每个人都曾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带着无邪的青春笑容,用飘扬着的衬衫一角,翩跹着跨越记录曾经的秘密和青涩的蓝色大门。
以后,也许3年,也许5年,也许很多年,那道门就像道分水岭,让我们只能伤感地站在青涩年华的边上,回忆我们永久消逝的青葱岁月。
台湾青春片一枚,钢琴曲不错,但是侯志坚的配乐不是很对味,影片前面一直很淡只值一星,结尾那段话和陈柏霖骑单车时的背影花衬衫值一星......几处对白:1.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呦 2.我是女生,我爱男生 3.如果许多年后你开始喜欢男生,你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
从不能说的秘密喜欢上桂纶镁的气质,同样会被这部电影中的青涩所吸引
这片让我想掐死所有的主角除了张土豪这个复读机,大概全剧本删除重复的五百个字就够了吧,顺手给了第一条短评一个赞,我想我的青春大概是被狗吃了吧
小男生与小女生的纠结……他们的17岁真美好。(其实那个“张士豪”很呆,整天重复同一句话,还要语气都一模一样,搞到我以为播放器坏了,囧)
虽然不闷,但我感觉无聊
那年夏天,属于我们的回忆.
80/100 无关性取向,就是很精准的捕捉到了青涩年华时面对爱情来了的种种。“夏天都要过去,可什么都还没做,好气哦。”就是我今天的真实感受。
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由于你善良,开朗又自在,你应该会更帅吧,于是我似乎看你站在蓝色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脸上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远以后,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上眼睛仍看不见自己,但却可以看到你
每个人都向往着那种在校园里发生的纯纯淡淡的青涩爱情,并有一个好朋友可以和自己分享这一切的一切,电影让人想起自己校园时代的初恋,很久没看那么纯的电影了,真的,帮别人追一个女孩真的会喜欢上那个女孩,在电影里的版本则是,会帮自己喜欢的女孩追男孩,台湾拍校园里纯纯的电影是有一套的。
大家当年都好年轻啊!简直一场清新的视觉洗礼!你有一个无话不说的好闺蜜吗?你曾有一个喜欢却只能默默放在心里的男生吗?青春期的窃窃私语、懵懂无知、特立独行,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哪来那么多狗血做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蓝色大门,似雾又像风,随着时间流逝转眼即瞬。
高中生特有的闲得蛋疼的淳朴感情,都是过来人,看到影片总能想起少年自己曾傻逼。
“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到你。”
=。=又是一个我不是特别感冒的青春经典片 吉他社游泳队~
再过三年,或者五年,如果你开始喜欢男生,你一定要告诉我。
受不了那种台湾人说话的腔调。但是不禁想到自己青涩的学生时代。或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在讲述别人青春的时候,也有你的故事。青春时代的我们曾经那么相似。2009
还是《秘密》里的桂纶镁漂亮~~
前几天才看的,,因为一直抵触偶像剧,,但蓝色大门还凑合,,做作得自然,,不算恶心
人都是一瞬间长大变老的。
啊?这有什么好看的啊,导演编剧眼中的高中生就是这样的么,对活动好无聊= ='''看的满脸黑线的感觉啊,还好陈柏霖还可以,但也超级痴呆的感觉,哎呀买呀我的神啊,豆瓣都这么文艺小清新么= =''''PS.对了,还有就是受不了他们的港台腔啊,你看准了拉!好不好嘛~
《跟傻逼直女做朋友》还蛮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