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奥斯陆,8月31日

Oslo,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台),奥斯陆,八月末尾,八月末的奥斯陆,奥斯陆,八月未央,Oslo, August 31st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玛琳·克雷平,Aksel Thanke,汉斯·奥拉夫·布雷内,英格丽德·奥拉瓦,Øystein Røger,贝特·莫斯特拉姆,Kjærsti Odden Skjeldal,Petter Width Kristianse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丹麦,瑞典语言:挪威语,英语年份:2011

《奥斯陆,8月31日》剧照

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2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3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4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5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6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3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4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5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6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7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8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9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20

《奥斯陆,8月31日》剧情介绍

奥斯陆,8月31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德斯(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即将从戒毒所完成自己的戒毒计划,戒毒所在乡下,所以安德斯已经被憋坏了。作为戒毒计划的一部分,安德斯可以从戒毒所里出来,来到城市里,为一份新工作面试。但是安德斯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工厂面试,而是呆在城市里游手好闲地到处乱逛。他贪婪地盯着大街上的人,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 人了。 时间渐渐地流逝,进入到了午夜,八月也即将过去。那些往昔如影随形的记忆再一次侵袭上安德斯的心头,让他既痛苦又无奈。可能,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奥斯陆的八月的结束,新的生活也会随之前来。 本片入围2011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飞侠哥顿柏林,我爱你误杀瞒天记2翻生武林道歉大师独立纵队2男子啦啦队!!罗马帝国第三季布莱切利四人组第二季爱疯三次元回家的日子红月亮之武陵山歌以眼还眼豪斯医生第八季毒家线人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向日葵西蒙·阿姆斯特尔:顺其自然绝对控制好莱坞圣诞喜欢你.mp4赤松山魂一杯上路沧桑花楼街漠风吟祖国天堂的张望以吻之名阳光和混凝土

《奥斯陆,8月31日》长篇影评

 1 ) 我想

“我想结婚,生小孩,旅行世界,买个房子,享受浪漫假期,整天只吃冰淇淋,在海外生活,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写一本很棒的小说,跟老友保持联系,我想种一棵树,从头开始准备一顿美味晚餐,感觉非常地成功,洗冰水浴,和海豚一起游泳,办一个很特别的生日派对,活到一百岁,维持婚姻到死,寄一封很棒的瓶中信,也得到同样有趣的回信,克服所有的害怕和恐惧,整天躺着看云,拥有一栋装满小东西的老房子,跑完全程马拉松,读一本很棒的书,一辈子都记得书里的话,画出惊人的画,表现出真实感受,墙壁挂满画和深的我心的字句,拥有我喜欢的节目的每一集,专注在某个重要议题,让大家愿意听我说话。

玩高空跳伞、裸泳、开直升机,有一份每天都很期待的工作,有一个浪漫独特的求婚,睡在广阔的天空下,去爬巴萨岩,演出一部电影,或在国家剧院演出,中乐透彩,每天过着有用的日子,被人爱着。

 2 ) 孤独至深时

一位企图自杀的戒毒者在重返社会的一天中寻找生活动力,却最终坚定了自杀的念头。

在淡化的亲情友情与疏离的社会角色之下,是不断自省所感受到的孤独以及生活的无意义,连欲望也在这种空虚中失落了。

他漫游在故乡的街道,回忆父母的开明教育,试图从中找出自己糜烂的原因:“她对吸毒持宽容的态度……民主是最佳选项……他们尊重我的隐私,也许太尊重了。

他们教导我宗教是虚弱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同意。

他们从没教过我烹饪或建立一段感情,但她们看起来很快乐。

他们从没告诉我友谊是怎么消失的,直到朋友形同陌路,徒留名字。

他们容许我对食物挑剔。

她说我可以照我想做的,自己决定想当什么人,想爱谁,想住哪。

他们会永远帮助我。

他们对姐姐比对我严厉”。

这段平静的旁白既是清醒的再认知,又是不同情感复杂的交错。

正如每一个孤独之人,他也面对着这样的处境:明白孤独的原因,却在痛苦与享受中徘徊。

至于欲望,与其说是凋零,不如说是承载了过高的期望。

影片开始于做爱后的自杀尝试,结束于毫无牵挂的过量注射,中间夹杂着重新燃起的欲望和他对这些欲望自觉的冷眼旁观,直到他发现曾经兴奋的都变得不够兴奋,高峰化作平原。

不仅如此,他还将这种失落感注入了他所感知的世界。

在一个咖啡馆的场景中,他独坐一隅,观察身边的所有人:倾听他们的对话,从这一桌到那一桌,了解他们的欲望,看着他们的天真设想,就像老人慈祥地看着小孩;窗外匆匆走过的路人,他透过他们的背影,想象他们各自的寂寥生活。

这种对于孤独体验的真切表现正是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3 ) 世上的另一种人

《奥斯陆八月三十一日》是一部独特的电影。

它勾画出,世上的另一种人。

奥斯陆最美好的八月,阳光驱散极夜。

没有冰雪,没有冷雨,这是奥斯陆人一年中最渴盼的季节。

作为戒毒计划的一部分,戒毒者安德斯在这一天里,将离开戒毒所探望老友、面试工作。

老友托马斯早已开始“所有人希望你过上”的那种生活。

餐桌上不易察觉的波澜,山丘绿地上推心置腹的交谈,一切都看似很好。

但托马斯已经不再是“兄弟”,他成了“朋友”。

安德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肯定不会是同情、鼓励和劝勉。

佛里欧报社的那场面试,安德斯亲自搞砸了。

他的履历、他的判断力,甚至“在纽约的女友”和人脉,差点成为报社打开英文市场的钥匙。

但坦陈2005年之后的不堪经历,又把他拖回现实。

他成了一名“非歧视原则”下的特殊被照顾者,他不需要这样的待遇。

还有一些他不需要,却既成事实的“待遇”:为了他,父母卖房还债;为了他,姐姐妮娜放弃房屋份额;为了他,妮娜希望同性恋女友“护送”弟弟回家。

每个亲人都宽恕他,每个亲人都不见他,每个亲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这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家庭,崇尚理智、热爱艺术、鼓励多元、注重公德、关心人类、注重隐私。

这个家庭完美到不可触摸,遥远到形同陌路。

卡勒和米丽安的生日宴温暖熟悉。

这里有啤酒有香槟,有点到为止的狂欢,有不越分寸的调笑,朋友的微笑与接纳一如既往。

连安德斯与米丽安偷偷的亲吻也一如既往。

幸福的家庭就是“所有人希望的样子”:生下许多孩子,创造许多话题;定期聚会,分享快乐;保守各自秘密,然后若无其事。

无聊又幸福,安德斯从来就不想融入,如今更无可能。

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药头手里买下一克海洛因,在罗比内特酒吧把酒言欢。

他等不到前女友伊瑟琳的电话了,但已经没关系了。

一个医学院女孩用亲吻告诉他,他没有失去吸引女人的力量。

这个女孩有蓬勃的热情,微微翘起的嘴唇。

他们在凌晨的街头飞翔,在清晨的泳池遨游。

只要他伸出手,爱神依然眷顾。

安德斯还是放弃了。

琴声如同告别的咏叹。

熹微穿过窗帘,安德斯选择漂浮在奥斯陆八月三十一日的早晨。

有一些人,是黑色世界的猪狗,是红色世界的蝼蚁,是蓝色世界的小丑,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是精英主义的多余人。

这些人是文艺作品中的常客,是知识分子重点关注的案例,是获奖作品或者一线期刊描绘与研究的对象。

安德斯不属于他们,他是白色世界的另一种人。

他找不到可以抗击的不公,找不到可以呐喊的不幸,找不到可以躲避的不安。

甚至找不到可以嫌恶的不美。

奥斯陆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钟表,在壮阔的山海之间,昼夜流转,人间太平。

就在这样的奥斯陆,痛苦、悲伤、愤怒变得如此多余。

当有一天,世界进化到高度文明。

自由主义让野蛮和压迫成为过去,人文主义让歧视和偏见失去土壤。

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痛苦和愤怒会减少吗?

我们的忧愁和孤独将以何种形式呈现?

我们的疏离感、虚无感、无力感是否无法在人群的感知范围内获得普遍关注?

迷幻剂和自杀从来不只属于奥斯陆以外的世界。

它们安慰着每一个失去重量的灵魂。

影片结尾:清晨,阳光投影在霍尔门科伦山别墅的玻璃幕墙。

电车叮咚驶过,人行灯亮起绿色。

阿彭特烘焙屋升起户外遮阳伞,咖啡师拧开蒸汽喷头。

自动门打开,迎来穿着晨跑服的第一位顾客。

只是安德斯再也不会坐在这里,听着人们谈论婚姻、孩子、音乐和梦想。

他是另一种人,一种痛苦不被认可的人。

所幸,本片入围2011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4 ) 你会有一千个这样的夜晚,你不会记得今晚的

如果说青春片有瓶颈的话,那么像《赤裸裸》,与这部《奥斯陆,8月31日》可以说是已经做到极致了。

前几天看《过春天》的时候,我就觉得现在大部分青春片根本讲的不是我们的青春。

在物质过剩的这个年代,情节的跌宕起伏就如同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样,可以做的非常华丽,非常精致,但掰开外壳后才发现里面没有什么是你需要的,因为你的生活根本不像那样。

与《赤裸裸》异曲同工的地方在于,电影时间很短,对白写的很出色。

虽然说《奥斯陆》和路易马勒的《鬼火》改编自同一小说,但是我却讨厌《鬼火》里那矫情的自白和对话,(对路易马勒其实也不太感冒)。

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和麦克李的《赤裸裸》对比。

赤裸裸中充满哲思趣味的对话被奥斯陆里的音轨切换,录像带式插叙,以及一些视听方面的小动作所替代。

从寓意方面,其实是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度思考,托马斯在向安德斯讲述自己日常生活时,就说过,这一切很无聊。

尽管他的生活与安德斯是截然不同的,但当把所有东西变作日常的时候,一切都会失去生气,安德斯便是这样。

爱情成为日常,夜生活成为日常,酒精成为日常,毒品成为日常,不断地去寻找新的刺激,不断地丢弃。

托马斯问他,你不爱伊芙琳吗?

他说不,托马斯说,得了吧,谁都看得出来你对她有多着迷。

他早就已经丢掉爱情了。

"他之所以喜欢他所建造的大厦,只是从远处看着喜欢,而绝不是在近处喜欢;也许,他只是喜欢建造大厦,而不喜欢住在里面" ——《地下室手记》

 5 ) Oslo

1、安德斯:我其实不喝酒,但是来者不拒。

2、安德斯:最后一句总是会说“我爱你,安德斯,我原谅你“。

3、托马斯:通过看裸女来懂得欲望之本,就像孩子拆开钟表来了解时间。

她:天哪,这是什么胡扯,他有他自己的秘密。

4、安德斯:不好,要是成功了,我就不得不长期呆在那里。

5、安德斯:当我手上有钱了,我便想用它来买海洛因。

托马斯:只是条件反射,并不代表你真的会去买。

安德斯:但这其实不关海洛因,看看我,我如今34岁了,却一无所有,我不可能白手起家吧?

我不想留下遗憾。

6、安德斯:我来这里不是,我不需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7、安德斯:我只能绝望的祈祷。

8、托马斯:我脑袋里装的都是琐事,分不清主次,背了一个烂摊子,可能是坐的太久了,现在我们住的公寓正在翻新,其他住户总是找我麻烦。

9、安德斯:你的评论有点模棱两可,让我觉得这是一篇研究媒体学的论文,就像欲望都市里的萨曼莎如何看待叔本华一样。

10、安德斯:我女朋友在纽约工作,所以我略有所了解。

11、安德斯:他们认为智力上的成就胜于体力上的。

他们对捍卫自己隐私的名人深表同情。

12、约翰·斯坦贝克曾说过:“悲伤的心灵能让人很快的死去,远比细菌快得多。

 6 ) 自杀之旅 悲观之翼

最近在看马原的新长篇《牛鬼蛇神》,序言里提到,王朔曾一度抑郁,每天最大的理想是想自杀,看不起任何人,一天要付之行动,想起了女儿,从此放弃理想。

马原也曾说,我要向上帝叫板,绝不等自然死亡,选择一款非常态的死亡方式——自杀。

而序言作者龙占川说,那就是上帝的安排。

此后,马原不再说自杀的事。

虽然,自杀的原因可能是无端抑郁、反抗命运或者生理上的痛苦等等我们能够想到的,但其实,人们很难全面深入的理解那些心怀自杀“理想”的人,因为真正的纠结深藏在当事人内心。

而这些人谁又有那份心情愿意把那些想法的细枝末节拿出来谈论示人。

众所周知,海明威自杀是因为他不愿再忍受病痛和性能力退化的折磨,同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川端康成的那句“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可能是他选择自杀最自然的原因,而海子执迷于“天才早夭”的浪漫诗意,让他深陷其中并最终付诸实施。

这些自杀之因是人们对死者作品的解读和亲人朋友的了解中得知的,但真正的原因没人知道,因为自杀是件很私人的事。

《奥斯陆,八月未央》讲的是一个人自杀的故事。

电影在人们关于奥斯陆的回忆中开始,那些质朴的片段式的镜头,让影片有一种忧郁的碎片一样的,但还不是乡愁的情绪。

那里边有一个男孩对着镜头踢球微笑的画面,那男孩看起来就是电影的主人公安德斯,那时候他应该是简单快乐的,但那种快乐如今只存在于不快乐的安德斯的回忆中。

不管当初的奥斯陆生活是黑白的、琐碎的还是嘈杂的,都无法掩盖回忆带出来的人们当下现实的精神状态,而那也奠定了电影冷郁的基调。

安德斯,34岁,无业。

电影中,他在一家风景优美的乡间戒毒机构里即将完成最后的疗程。

那天,天气阴沉,大片的云层低低的压下来,在和一个女友过夜之后,安德斯选择溺河自杀。

整个过程操作起来蹩脚而难受,所以,后来他放弃了这种方式。

这种放弃是一种自然选择,也是电影呈现一个最终自杀的人在精神上再次争取也注定挣扎的合理剧情。

所以,这部电影是安德斯始于自杀,终于自杀的最后的人生历程。

一个报社编辑的面试机会,似乎要给电影和安德斯的人生带来转机和起色。

但在面试之前,安德斯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说,如果有人想毁灭自己,社会应该允许他这么做。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安德斯已有决死之心的表达。

但随后他说,我是一个被宠坏的一事无成的家伙,如果你(朋友)也如此无情的话,没有人真的需要我。

这话的背后是安德斯对自我价值无法实现后表现出的软弱和自我否定。

此外,一方面,他否定了朋友作为学者存在的意义和他琐碎的婚后生活,另一方面,他也对上班结婚生孩子的普通生活和常人的快乐没有热情。

所以,安德斯始终在寻找的是一种有绝对价值,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总会在人生意义上纠结,而无意义的结论是最好得到的。

有些人在得到结论之后,会在这个结论里,徘徊很多年,有的人最终会去寻找相对意义,有的人在生活洪流中忘记当初的纠结,而淹没在理所当然的生存里,还有人和安德斯一样,在徘徊之后选择结束。

从我的生活体验来看,有时候真的感觉糟透了,但是这不代表在之后的某个时刻你又变得心情舒畅。

如果这样理解,生命就是上天给你的一次体验生活的机会。

而电影里主人公所谓的成功,其实还是现代社会赋予人得一种焦虑。

我这样说可能感觉轻描淡写,但身处其中,所有的人都深有体会,国人如此,而在发达国家如挪威也是一样。

记得之前有媒体将成功学解读为当代社会的毒瘤,那也许曾在一时能给焦虑的现代人减减压。

但说到底,追求成功还是主流。

而大多说的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怎么可能在主流之外放松下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仅有的一次体验,那么彻底的放松还是有可能的,而那时反倒可能更接近成功。

但那些我们眼中的成功者的自杀,又当作何解释,我相信终究还是对人生意义相对与绝对的不同看法所致。

所以,即便是在全球最宜居,幸福感最高的挪威自杀也一样存在。

刊于《看电影》

 7 ) He lost it, and he knew it.

One day out of rehab - 31 Aug. Just like any other given day, plain and subtle. Maybe there's supposed to be a new level of revelation - or the time froze inside, and all the 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 started flying again. However in reality, life goes on. People walking past, without taking a second look. Friends got married, buried in diapers and gave up on libido. Platonic relationship might not be the worst thing, if either is philosopher. The number you dialled is still in use, still by the same person but never is to be picked up again. Life can be a roaring river but most of the times, it's frankly just tap water. Scandinavians have their unique taste in film languages. Lines are never heavy but camera will speak for itself. The glimmer of sunrise, the unnoticeable smile when he stares at the girl, the look she gave at the swimming pool, enough said.The story doesn’t really have much twist and the pace is far from exciting. It takes viewer quite some patience to follow, but gradually you will go with the flow and get drowned into the hero’s eyes. Deeply absorbed into his micro expressions. His smile is like the brisk of wind, that comes light and fades quickly afterwards. Has he dived into the pool like the rest? Maybe he should've, at least the invite comes from youth and beauty. But clearly that's not yet enough to fill the void underneath this charming flesh. He crawled back to drugs. Humanity succumbed to the lust, especially if you have nothing and no one by the side, but only endless frustration.He lost her, he knew. He lost control, he knew. He lost everything, and he knew it all, by the date 31 Aug.Note: A beautiful coincidence as I'm writing from Shanghai on 31 Aug.

 8 ) 活着是种无法无法解释的状态

人们总是带着那么多的向往和失望生存者,当看到荡漾的水纹填满了镜头,一种令人窒息的向往填满了心情。

水,上上下下的沉浮着的液体,晶亮亮的貌似透明的东西。

为什么要活着呢?

八月的天气,热热的,就要蜕变的夏天,人们或者幸福的笑着或者说着自己的苦难,可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幸福的人都是白痴”,因为幸福停滞了担忧,幸福凸显了不幸的苍白,幸福让生活变得充满向往却教会人绝望,总是那么多的小瑕疵,总是要离开的人和总要说再见的岁月。

当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心上留下个大大的黑洞的时候,曾经那么美丽的幸福,却失去了冲击力,不再晴朗。

那些嘈杂着的说着话的人们,没完没了的愿望让人听着有些反感,看到人生是钟摆,陷入无聊的空虚之中,满足了又能怎样。

曾经幸福的理由被剥夺,别人说过普通人的生活会让幸福来临,可一切看上去为什么还是那么平淡而不起眼。

当你对着那些已经过上了平淡生活甚至已经有些成功迹象的人们说“你已经很幸福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若有所思的点头微笑,这不是幸福的标志,很明显,那些细小却繁多的瑕疵令幸福褪色了。

所以,不如在平静还没选择你的时候就把自己枪毙掉吧。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不断地询问着为什么活着的话会得到无数个会随着时间变迁的答案,为了爱情,为了亲人,或者仅仅是因为惧怕死亡,对死亡的渴望还没有战胜对痛苦的排斥。

什么都给不了你答案,书本或者是电影,街上的行人,活的很快乐的人说不出答案,红灯绿酒也给不了你答案,那些匆忙的人走过匆忙的街道,他们匆忙地忘记了活着的原因。

后来你看到活着并不是一个结果,活着只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状态,人类完全有能力结束这种状态,在你被动地活着之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选择死去,屏蔽掉生命带来的一切,对幸福的向往,摆脱忙碌,摆脱必须承担的责任,摆脱那些说着他们需要你的人们。

只是在这之前又必须要摆脱渴望和恐惧。

 9 ) 迎面袭来的风,和那容易让人兴奋的二氧化碳

影片开场Anders企图自杀不遂的段落很精彩,其让人闷热和窒息的氛围非常到肉。

之后随后就落入了让我纳闷的大量对话,听不懂一句挪威语的情况下看法语字幕相当吃力。

只是后来那股观影疲惫的劲儿过了之后,随着那些缓慢移动的空灵般的镜头运动,以及质感浑浊的声音设计,特别是那场四人一边骑单车,一边玩灭火器的场景——迎面袭来的风,和那容易让人兴奋的二氧化碳,难道不正在吸引着Anders逃避人到中年一无所有的困境而回去过去那样的醉生梦死和自暴自弃么。

最后Anders弹起有一个键不出声的钢琴,给自己灌入毒品的拿个长镜头,摄影技术鬼斧神工,演员表演也从容不迫。

那段有点瑕疵的钢琴曲仿佛是对Anders曾经崇高美好的人生的最终总结,而Anders纯熟地烧着海洛因,最后躺在床上,针头还插在手臂里,随着夏天的结束,Anders所奢望的生活:家庭,爱人,青春和幸福也一起结束了。

 10 )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世界上有無數苦難會從四面八方找上門來,讓人疲於奔命。

世界上也有一種憂傷是從心裡長出來,它不會要你一滴血或一塊肉,卻讓你再也想不起來為什麼人會渴望看到陽光。

片中昂納許拜訪了一些老友,他和他們的對話,尤其是和那個喜歡引用普魯斯特的傢伙,每一句都像細針刺在我的心上。

我為昂納許感到難過,更為他的普魯斯特朋友感到悲傷。

回想昂納許沒入水中的畫面,我感覺到他的孤獨、迷茫、憂鬱、虛無,我覺到,彷彿這些抽象又講不清的東西是一顆一顆滴水的冰塊碰觸在我最敏感的指尖。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靈魂為何選擇沉沒,但找不到藉口拉他上來。

人為什麼要活下去?

我有我的答案,而昂納許的答案,卻是我一生中巨大的難題。

《奥斯陆,8月31日》短评

美好不能永恒,开始无法感受美好,生活的意义也可有可无了没什么意思了

3分钟前
  • 冬夕宜晚息
  • 推荐

以一种无比温柔的方式描述生活的窒息,所有人都试图尝试理解,但最终都和你保持距离,划清界线。男主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自尊,反叛,脆弱,和疏离,当这些杂糅在一起时,很难再用具体语言描述,但它却无比贴近我们每个人在命运面前的卑微与执着。电影的“社会指向”相当明确,但它的内核是极其私人化的。与很多好莱坞电影通过个体情绪服务“中心思想”的方式不同甚至相反,本片调动起一切外部因素,初衷只是为了让我们哪怕再靠近一点人物的思绪轨迹和内心。如何让社会进步或许本是个伪命题,人文关怀才是这个冰冷的八月所最需要的。

4分钟前
  • 北回归线
  • 推荐

看似幸福指数一直老高老高的北欧,其实也存在着冷漠与绝望。用宁静舒缓的调子叙述着一个获得重生的瘾君子投入正常生活的故事,但物是人非,脱离轨道的时间让一切关系变得疏远,当他和人们交谈的时候,发现原来他一直向往的已经变得相当陌生,孤独感油然而发。8月底,看着学生返校,他又该何去何从。

5分钟前
  • 停用
  • 力荐

太纠结,没抗住

8分钟前
  • 安妮海大星
  • 较差

无法走出困境的自“我”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吧!

10分钟前
  • 我送你到这里
  • 还行

美丽的镜头也没让奥斯陆更加有趣

12分钟前
  • 阿达
  • 还行

男主又讨嫌又丑。拍丧人也要拍有趣有新意的丧人好么?这种大路货有什么好拍的。

13分钟前
  • 林十之
  • 较差

不喜欢

16分钟前
  • 鑫鑫
  • 很差

孤独寂寞自卑难堪绝望。

21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说实话有点没看懂 除了挣扎以外…

25分钟前
  • 卷毛小怪
  • 还行

敏感青年无路可走,迷茫失措的出口,一杯酒一夜情一块大石一片湖一个不接的电话一首弹不完的曲谱一个保全自我的房间一针

30分钟前
  • 蒋乜乜
  • 还行

一边对弱者无法不同情 一边却觉得这是自食恶果。

35分钟前
  • 我一直在玩
  • 还行

LOSER的一天

37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一个戒毒男的一天,到处乱逛,导演想表现什么呢?不懂,汗~~男主角倒是挺帅的

40分钟前
  • 乌咪
  • 较差

戒毒男的无病呻吟 福利国家版本的绝望

43分钟前
  • rosieiouuu
  • 较差

现在社会有太多吸毒的人,只要染上毒品可以说这一生就毁了,不管之后怎樣努力振作仍是挫折,死亡不是唯一的選擇,但这样的人生,死亡卻是唯一想要的選擇。“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44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ptsd体验派

49分钟前
  • Hveðrungr
  • 还行

导演早期至少走心,但一目了然他才华的上限并不高。为了建构出男主的惨,搞了一堆人物关系,但深层次的纠结,什么也没写出来,情深不过一些文艺片里用烂的电影技巧。男主就是杯具本具,撑过了8.30,撑过夜晚、撑过8.31的蓝色时分,天亮了,还是复吸了,因为发现现实中他一无所有,抽裤腰带我以为要suicide了,还好没有。挪威Jeremy Strong。#我一看到快乐的人,老觉得他们是智障。

54分钟前
  • 丸山三好
  • 较差

没意思

59分钟前
  • 鳄鱼小顽皮
  • 较差

大量手持拍摄,看上去很真实。福利太好,父母放任自流,很容易就颓废抑郁,男主说快乐的人都是傻瓜,哈哈,有时候我也有这种感觉。

1小时前
  • dikse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