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的套路已经被玩烂了,这并不是一句夸张的话语,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部恐怖片的情感寄托,无非是用一种非常新颖的方式来获得一种惊吓,这是普通大众对于恐怖片的基本认识,然而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很多创作者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探究,那些能拿来吓人的元素越来越少,甚至于变成了一种既定的套路之后,吓人就成了恐怖片最基本的诉求。
没了吓人这个诉求,恐怖片索然无味,有了这个诉求,恐怖片才刚刚到位。
然而距离优秀的恐怖片,很多路都已经被创作者走了一遍。
究竟什么样的恐怖片才能迎合观众们日益增长的观影情绪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或许能换个角度解答这个疑问。
《足不出户》是一部集轻喜剧,恐怖,悬疑,惊悚为一体的作品。
本片讲述了一个瘾君子凯莉,在跟同伴一起抢劫后被逮捕,法院判处他居家监禁,凯莉因此来到了母亲的住所。
然而在这个看似非常安静的家,却发生了一件件离奇的事情,凯莉没法找到答案,同时也没法揭开答案背后的谜题。
生活一直在持续,凯莉的恐惧感越来越强。
究竟这座房子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看完本片,想必你的答案会很多。
《足不出户》很好,为什么好,它是一部特点鲜明的电影。
好的地方很好,差的地方也能通过合理的剧情输出而变得差不多。
作为一部优点明确,但是缺点却没多少的电影,《足不出户》充分的借用了自身小成本这个优势,却对于小成本这个劣势进行了弥合。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座房子内,但是却成功的借用本身的题材核心“足不出户”掩盖了或者是消解了房子之外的世界。
这样以来,剧情不仅仅是合理,而且非常好的避免了屋子里的人与外界的交流,扬长避短确实是个优点。
传统的恐怖片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或者是跟宗教有联系,或者是跟现实的一切有关系,总之,这种联系总是会通过一个个细节,一条条线索充分展示给观众的,然而本片却成功的用这样的假象欺骗了观众,观众看到了什么?
自然是传统的恐怖片的前半程。
对于女主来说,一个陌生的房子带给自己的恐惧感不亚于一个久未谋面的的母亲了。
母女关系的疏离是可以给这部恐怖片加分的。
因为亲情的疏离,在凯莉离开的时候,她自然不知道这个房子以及自己的母亲发生了什么故事,这样的一种铺垫,自然可以将观众引导至一种困境内,这座房子有怪异,这种怪异可能是某种神秘力量云云。
这是传统的恐怖片的设定,而本片也是按照这种设定一步一步的进行铺垫的,至少在前半程,我们看到了这种铺垫产生的效应,作为观众,基本上就能按照创作者给定的逻辑进行思考。
本片的走向也在前半程变的明朗,这或许是一部充斥着某种神秘力量的电影,这种神秘力量是什么呢?
自然是鬼神。
按照这样的逻辑看完了前半程之后,观众们却会发现之前的逻辑不够用了,即使是可以自由发声的玩偶烧也烧不死,但后半程的重点完全脱离了前半程的设定。
原来这座房子中的神秘力量指向的是多年以前的一起谋杀案。
而之所以会有灵异现象,原因就在于灵魂想要复仇。
这似乎是沿着前半部分的逻辑进行着,但是后来观众们就能逐渐的发现,原来这样的逻辑与之前的灵异现象的关联不怎么紧密了。
好好的一部灵异主导的影片,逐渐的变为了一种逻辑缜密的刑事案件。
恐怖片瞬间变成了刑侦题材的电影,观众的观感下降了,但是别着急,本片不仅仅给出了这些逻辑。
越往后,观众们就会发现另一层意义,本片不再拘泥于灵异电影,也不是刑侦题材,而完全变成了一部惊悚片,原来隐藏在片中的大boss并不是一开始设定好了的,而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原来看似人畜无害的大boss终于露出来了真面目。
而原来看似属于灵异电影中的灵魂人物,却成为了一个逗逼。
观众们废了很大心思来思考本片背后的逻辑,然而这种逻辑并没有持续多久,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将本片烘托出来了高潮。
迟迟到来的高潮却是这样的酣畅淋漓。
干净利落的绞杀,略带血腥的场面以及团队作战中充斥着的逗逼等等。
一下子让本片在结尾处妙趣横生。
观众们即使是没有迎来自己想要的严肃的结局,然而这样的结尾,想要的不想要的都给了,作为一次信息爆炸性质的结尾,本片自然赢得掌声很干脆。
恐怖片就应该这样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恐怖,那么很多在观看了大量的恐怖片的观众就会感觉到无聊乏味,但如果在恐怖片中掺杂着别的东西呢?
或许这样的恐怖片才对味。
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之后,恐怖片自然拥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恐怖片不单单是恐怖片,多种角度,多元解读,或许这才是恐怖片该有的明天。
……你好,再见
从一开始凯莉的小伙伴拿着锤子重击自助取款机锤头飞起反而击晕了他的那一刻起,就觉着电影很不错,唯一让我看不下去的是 女主看着比我还重的体型,毛躁粗狂的人造黑发,睡觉也不卸掉的眼线 还好,没有打唇钉,那位先死在房子里的十四岁妙龄倒是美女,导演应该和凯莉换一下从宣传照上看,以为又是一家庭搬到新房开始不寻常迹象最后各个灭迹的烂俗套。
妈妈前半段有种想掐死的样子 唠叨无序(这让我想起潜伏老神婆林莎华在电影死路的表演), 讨厌的双下巴,以及对自己女儿厌烦的神情。。
说那位保安员阿莫斯研究鬼神的业余爱好,第一次在屋内对着录音机的对话,像是在讽刺对以往闹鬼片惯用伎俩和桥段。
那两个笨笨的警察,是不是也着实说着这个国家现实生活中警察的腐败呢,又让我想起韩国电影罗宏镇的追击者咯,整部电影搞笑点不按套路切入,方式也是独特,我是看到新西兰的电影,除米国习惯用故事板块造电影之外 西班牙 意大利 法国什么的还是会好好拍,且有独一无二的独特成功
开场就不错,男女二人砸柜员机偷钱。
节奏、幽默感。
都在最短时间展现。
女主角车子出故障的处理略显简单,其实可以再搞一点。
然后出现故事的最基本构架:一个叛逆的女儿回到妈妈家里,在家中服刑8个月,但是,这房子闹鬼。
女孩想打电话,却被妈妈占着,而且还关上房门。
收音机内,女孩听到妈妈讲述遇鬼经过。
非常棒的展现鬼宅情节,比起一般的循序渐进要好得多。
胖警官长得很像暴走大事件里的唐马儒。
警官的反应完全就是调侃温子仁鬼片中的情节。
那个打不死的毛熊非常可爱。
精彩部分从开始调查神叨叨的邻居开始,假牙的设置很有新意,尤其是女孩要偷走一个熟睡中大汉的假牙,这段情节完全可以再做细致。
女孩在警局报警,胖警察回来,说是出了问题,这段太顺,前后可以更有冲突。
真正有趣要从那个总是微笑的心理医生拿下自己假牙开始,动作、反转、黑色幽默都很到位。
女孩拿锉子弄伤心理医生的脸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代表了他那个微笑的假面被破坏。
胖警察中途赶来时候,心理医生拿着刀跟在后面,胖警察需要工具,回头一把拿过心理医生的刀子,这种气质非常让我想起周星驰和僵尸肖恩。
调侃类型片、恐怖与黑色幽默结合的形式值得学习。
恐怖喜剧。
最近看了几个这样混搭风格的片子,荒蛮故事,血色孤语。
有血腥,有死亡,又有喜剧色彩。
叛逆女生因炸保险柜被抓,律师为她辩护称她这样的行为是心理疾病,需要治疗。
但因她之前已经多次犯同样错误,这次对她的判决是在母亲家中禁足八个月,依靠一个电子脚环对她进行监控。
女儿多年前离家后从未回来过,母女间很是生疏,女儿要打电话时,母亲却捧着电话煲粥,接着女儿在电台中听到母亲打电话过去讲家里的鬼故事。
女儿嘲笑母亲,母亲却反驳说那鬼你小时候也见过。
接着家里开始发生离奇事件,女儿半夜被电话铃声惊醒(hello moto),巡着声音走到地下室,被一只手抓了一下,接着由于她的脚环越界,引来负责监视她的胖警察。
胖警察看来也是一个灵异事件的爱好者,煞有介事的企图录下鬼魂的声音。
后来他们查到这所房屋原来是一个感化院,专门接受问题儿童,进行教化,因15年前一个女孩被残忍杀害而被迫关闭。
凶手至今未归案。
他们怀疑是女孩的冤魂不肯离去。
女儿想要离开,请警察和负责她案子的官员来到家中,家中突然停电,灯光亮起时负责她案子的官员被严重伤害,没有人相信鬼魂的说法,认为此次事件为女儿所为,判她继续留在家中。
晚上,女儿被玩具熊的声音惊醒,将玩具熊扔到火炉后,第二天洗澡时又被那只破烂熊滋扰。
这一切让她感到恐惧,决定离开。
监控她踪迹的警察说法她留下了帮助那个女孩的冤魂。
他们找到一些线索后怀疑邻居大叔,女儿要求警察配合她拿凶手的假牙作为证据,女孩进屋后发现大叔戴着假牙在睡觉,竟然准备直接从熟睡的大叔口中拿出假牙,真够恶搞的。
当然没成功,他们被发现后警察被捕猎夹困住,女儿跑回家中后接警察电话说大叔已经带枪前去追杀,严阵以待,结果误伤刚刚回家的继父。
警察也找到邻居大叔,得知他曾经有一个养子,喜欢鼓捣机械设备,一次因故被他爆打一顿后失踪。
失踪在当年女孩被害前一年,并且他怀疑那个养子至今仍然在房间的地下室生活。
女儿先独自在家探索,发现了地下室的男子,一番折腾,终于逃脱去报警。
在胖警察的证明下,警察终于决定前往她家调查。
过程中,女儿通过一个摘假牙的动作发现负责她案子的官员有可能是是凶手,让自己的母亲困住他们后她在地下室查到那个官员当年曾作为实习生在此工作。
等他回来时官员已经漏出真面目,对他们进行追杀,并说出杀女孩的原因只是因为女孩不肯配合他的治疗方式,随后赶来的胖警察也被官员骗过打晕。
她们逃到地下男人的房间,那就是当年的男孩,他只是自闭,当年他看到女孩被杀,但因为惧怕自己被怀疑不敢出来指证。
他给女儿看了他纪录她生活一张张画,她开心,不开心,离家出走后望着她背影的妈妈和男孩。
这里也不是最后的避难所,官员随后追来,又是一番打斗,结果女儿被击昏,妈妈被官员几乎勒死,自闭男孩拍醒女儿递给她一把叉子,女儿将叉子插入官员下巴,然后通过一根引线被爆头。
足够悬疑,有限空间制造无限乐趣。
男人都傻,女人最后胜利。
开始闹鬼,恐吓的点有趣。
巧妙的布局,原来为了给观众更大的惊喜。
女主彪悍,沉着冷静,勇斗变态杀手,给予最强反击。
懦弱尤金才是最狠杀器。
结尾干净利落,血腥到底。
重口的结局,却让人捧腹不已。
女主演技好,妈妈爱唠叨,警察心软反应慢,尤金歌特造型好评,杀手不太好猜,捉鬼很着急。
看完一点模糊的想法平静的日子别作,尽量正能量(严肃脸),遇事要懂得沟通(很多人真的不擅长,不是粗暴解决就是回避,要有意识的培养沟通的习惯),与人为善,这样其实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遇到麻烦就请呼唤出体内的战士吧,柔弱行不通,自己不作为指望别人是最不靠谱的事。
片子里的心理医生给我触动很大,快结尾时他说的那段话,大意是你明明想帮助人,可对方却毫不领情,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吗。
其实他才是负面情绪爆棚无法舒缓的人,所以每当超过承受极限时就会变身屠夫。
我在想要是他找自己的心理医生治疗,或无法适应就干脆改行也不会把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当然电影这么着就没法演了。
平常生活里谁都有压抑、愤怒的情绪,一定要培养个健康排解渠道,最起码多交朋友多运动,培养个小爱好什么的。
多找点方式把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起来就不太容易心理全面崩溃。
刚看完米帅出演的新版《阁楼》,随后,直接下到“地下室”,捉人变成捉鬼,怎么觉得有种不可名状的喜感呢?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电影还真有可交流的共同语言。
甭管藏着怎样的秘密,水落石出的真相一定会出离观者的想象,所以只需尽情地享受猜谜的乐趣。
总之,揭掉罪恶的面具,晒一晒人性的恶,这两部电影的主题是殊途同归的。
简单概括,这是一个歪打正着的请君入瓮的故事。
暗合了一种观点“恶人自有恶人磨”。
瓮是一栋阴阳怪气的老宅,有一个不光彩的历史。
充满戾气的年轻姑娘是诱饵,按照对灵异事件感兴趣的保安的说辞,因为姑娘一身的负能量,吸引来了阴曹地府里的厉鬼。
姑娘一边与鬼玩躲猫猫,到处找他们,一边用人类的大脑思考着自己正面临的险境。
最后大家发现一个真理,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
故事沉重吧?还有一点点的陈陈相因之感,那还要看怎么个讲法。
讲对了路子,就有大惊喜。
说实话,像《足不出户》这样的恐怖片挺少见的。
把它归类到鬼故事上,鬼片初级爱好者怎么想的,它就怎么演。
比如黑灯瞎火地听见各种怪动静,有鬼手拽住人的脚踝,地下室弥漫着瘆人的阴森气息,家具会移动,食物无翼而飞,睡觉最好像张飞那样睁着眼睡。
反正,无意于别出心裁的恐怖元素,价廉庸凡、似曾相识的桥段反倒随处可见,可是给人的新鲜感却出奇地强烈,看片的过程绝对是一大享受。
然后,咣当一下 ,在鬼片的氛围里,挂上犯罪悬疑片的车厢。
咣当咣当一路颠簸,过隧道,除了动口动手,还要动刀动锯,从一个假牙到另一个假牙,当线索趋于明朗化时,一个转身,麻团被缠得更大更紧实了。
显然,这是一个智力游戏,毕竟不想用粗暴的方式诱发人的心脏病,它还有少女柔心。
就像一个新奇的玩具,长得跟泰迪熊一模一样,可是它会讲话,似乎还能思维,能与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这样的泰迪熊是吓人的呢,还是吓人的呢。
总而言之,我大概是太喜欢这部片子了,敲着字,几乎能感觉到手舞足蹈的灵魂在得瑟了。
说电影《足不出户》像一头大蒜,会不会影响看片的情绪呢?算了,还没开始掰瓣,刺鼻的味道已经肆无忌惮地弥漫开来了,让人醉在蒜香里也是个问题,再掺和进来韭菜盒子,是可以直接当成生化武器了。
那就说这部片子像一头山竹吧,这个形象也够生动,在公众场合,好这一口也不算恶趣味。
由此,揪下一瓣来说,它的味道是治愈系温情款。
品出一个有关“家庭”的故事,从破罐破摔的“啃老族”女儿与母亲如何重修于好的生活点滴,重现了拒绝成长的女主的童年伤痛。
这多亏了剧中那位藏在墙后的行为艺术家——即忍者漫画宅男,他的笔如影随形,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召唤女主的回归。
而女主的倒带人生是这样的,小姑娘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跟妈妈住在“鬼宅”,生父给她们留下那栋问题房子之后,就去跟别人结婚生子了。
经历了各种成长的烦恼,女大十八变,变成了愤怒的大鸟,还成了五毒俱全的女汉子,耍无赖、飙脏话、酗酒、吸毒、抢银行的提款机等等,总之劣迹斑斑。
令人欣慰的是,她作恶的时候还是个倒霉蛋,诸事不顺。
结果抢劫未遂,扯出她的心理问题,比如幻听、社交障碍,需要愤怒管理,更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干预。
因为女汉子屡教屡犯,政府也不愿多花冤枉钱,干脆把她送到母亲的住处,开始了八个月的居家监禁。
看到这儿你还不知道,但最终会明白有一种存在叫“冥冥中注定”。
接着掰下第二瓣儿,中奖了,掰下了的腐蚀的果肉一捏就稀巴烂,我说这是重口,满满的恶意。
由此我又想说,《足不出户》本质上是一部相当牛掰的犯罪悬疑片。
让鬼屋里的“鬼”游离在阳界不能安息,这缘于一桩不得昭雪的冤案。
逍遥法外的恶徒乐活一天,鬼屋里的怪事就不会绝迹。
那么到底谁是凶手?哇喔,《足不出户》转移目标的本事得益于“凌波微步”的技能,转睫间,逻辑推理什么的都烟消云散了,就是说猜错了。
但这种戏法玩得绝对真诚,毫无做作之嫌,它卖关子也就卖一秒,绝不拱火惹人烦。
第三瓣儿,个儿大鲜嫩润滑,扔嘴里,还没有果核,果然又中奖了,真叫人乐开怀。
没错,我说的是新西兰喜剧电影的幽默调调。
从《弦乐航班》我就爱他们这种慢半拍的节奏,欢乐的氛围是由内而外扩散的。
彼得.杰克逊谈《指环王》的创作花絮,他们的脑洞与谈话内容总能戳中人的笑点,你就想,我们是不是太过“奸诈”啦。
在电影《足不出户》里包括恶人在内,所有人物也都有呆萌的特质。
动作如此,表情亦然,尤其表现在对话上。
比如母女抬杠,再比如处于不同频道的女孩与保安相互干扰的谈话效果,这都是精彩的片段。
毫无疑问,女主人公是个能出戏的角色。
作为各种矛盾性格的混合体,她的行为举止也就有了自然的幽默效果。
姑娘是唯物论者,还是女钟馗的化身,从不撒谎,内心柔软,刺头,会女子防身术,还是逗哏的好手。
想象一下令人哑然失笑的恐怖片,有这样一个活宝带着你抓鬼,逗你乐,也能吓得你黑脸,这感觉很新鲜。
最后一瓣儿,白里透黄,黄里透着屎黄,有视觉上的冲击效果。
这样换喻,我是想说《足不出户》里的血腥指数一点都不低,想看“肝脑涂地”,不会让你失望,你可能想象不到,“鬼”的脑袋可以用通电的扳手引爆崩裂,血浆四溅,这要是3D效果,你甚至可以抹一抹嘴角,感觉一下喷溅到脸上的番茄酱是“肯记”家的还是“麦记”家的。
但愿,这头山竹的果肉已经引出了看客的馋虫。
事实上,包在果肉上的果壳也有可咀嚼的价值。
又编又导的约翰石头先生(Johnstone)真有一手,称得上是导演界新锐,让人看得心花路放的恐怖悬疑喜剧电影《足不出户》出自他手,貌似还是处女作,打造出来的却是结结实实的第一个板凳。
这位懂得把别人“垂涎三尺”的口水当钓鱼线来玩的神秘高人,或许就是姜太公钓鱼训练班海外学院远程教育旁听生。
只见岛中央,他钓各种鱼,用各种姿势,让江边围观的人各种热血沸腾。
要想一睹导演的俊容,人家还不爆照,我只能想象他就是蒙着白色被罩卖萌无底线的坏坏小正太。
别说电影里的演员是他的道具,就是观者的情绪也是使其越玩越嗨的玩具。
他拿着他的钩,左边甩一杆子,右边再抡一下,不仅能调度观者的耳鼻眼,还能刺激观者脑垂体、肾上腺。
而且,你甚至无法用固定的某一类型片模式框住《足不出户》,所谓“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玩鬼,也要玩人;要清新,又不拒重口。
请留意《足不出户》的海报,完全烘托出了这部剧的神经质气质。
看见那四种“人类”的表情语言了吗?阴冷、怪诞、幽默、愤怒。
总之,看电影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所有人被导演玩坏了的深深的伤痛感,真真是痛并快乐着。
之前本来是想看惊悚恐怖片的,但是一直还蛮疑惑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有喜剧的标签。
电影时长2小时不到,基本上是在提心吊胆和“哈哈哈”之中交替度过的,很棒的观影体验。
关于本剧的女主角-凯莉,不得不说打破了以往见过的女主形象,非常牛非常彪悍,当然了,能面不改色抢劫ATM机的女主,自然也就不会在遇到灵异事件的时候只会傻傻的惊叫,而是敢为人先,冲上去探究真相。
本剧反转再反转,反派到底是谁呢?
没有到影片后半段,真的是完全无法猜出来。
而影片最大的笑点贡献来自女主的妈妈,真的是非常可爱的人,每次看到妈妈丰富的表情,我就想哈哈哈。
当然,毕竟是惊悚恐怖片,所以在该紧张和提心吊胆的地方,仍然很不错的调动了我的肾上腺素。
海报最后的那一位,也是可可爱爱的呢!
可以说,心情不开心或者提不上劲的时候,观影体验会很棒!
一方面调动开心哈哈哈,一方面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感。
真希望在未来国产剧里面,也能看到这种有趣的组合创新。
说实话这部电影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吸引我,一切是那么的俗套,叛逆女孩 鬼屋 莫名移动的家具。
就算是在怨灵类鬼屋类的电影也绝对不算出色的唯有玩具熊是其中的一个亮点。
但是剧情越向后发展越引人入胜,通过调查邻居引出了尤金,最后凶手居然是面目和善的管理员。
虽然说这符合恐怖片一惯跳TONE的口味,但是这个转变因为尤金的存在变得非常刺激。
再说血腥效果,它没有那种连续的血腥,却在关键的时候让人咋舌。
特别是最后丹尼斯被爆头那一刻喷出的血,非常的刺激。
还有演员的演技,特别是凯利妈妈的演技,夸张冷静到位。
总之恐怖片中算是极好的。
1.若非恐怖片爱好者,建议不要抱过高期望观摩此片,特别是当你看过我力荐之后再去观看,你会大失所望,回过头来打个二星或三星,并且在我这篇文字之后马上几句。
那样于你于我都没意义。
我建议你去看,但是可能会低于你的期望值。
而对于一个常年的恐怖片迷来说,这片将会是你多年不见的老伙计给你灌上最甜美的三杯乐佳酿。
2.我不想剧透,更不想长篇大论,来这里书写只是想尽可能地力荐这部片子。
一句话,这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即便在大陆也能上映,可惜大陆编剧脑袋被黑洞吸了。。。
3.似乎说那么多毫无意义,但是这部影片应该是我心中的2014最佳恐怖片。
这片子一直在悬疑,悬疑之后让你一直等高潮,高潮之后让你一直等颠覆,颠覆以后让你一直等温馨,恨庆幸,你期待的都能得到,换句话说,这部片子能超出你的想象让你猜不到结局,而一切又都在你心里想得到的情感触觉之中。
4.今年没有看到什么恐怖佳作。
《鬼书》拍的煞有介事,虽然拍摄很成功,但看过之后除了对导演赞赏之外又实在觉得片子没什么意思。
《魔字鬼谈》似乎是对大卫芬奇的膜拜,风格到位但故事太单一。
《鬼遮眼》是部好看的片子,但是部看的不过瘾的片子,总会让你觉得这缺点啥那缺点啥的,换言之就是不连贯,或者小聪明耍的太少,或者节奏太慢。
《死亡之雪2》B格提升,但你是不是觉得和《鬼玩人2》比较起来,其实就是个学生的临摹品吗?5.恐怖片玩的是想象力,超出你想象的才能达到你的心理需求。
若是现代恐怖片,或近期恐怖片不能满足你的需求,建议搜罗一下早期老恐怖片,虽然意大利早期较有名气,但个人不喜欢,觉得恶心而无意义。
个人推荐里程碑式的《盖棺了结》《外太空杀人小丑》《魔童村》,推荐原因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现代恐怖片很多类型片,只不过是它们的重复。
无聊
鬼偷你薯片
一点都不恐怖 但是很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哈
女主真是挺烦人的
有点搞笑。有点恐怖。二刷也依然觉得不错。
神展开+恶趣味
各种套路、四溅血浆,加上人性粗描之后,仍可见的亮点是母爱温暖,继父宽厚,怪邻居的灵魂画作,还有神汉协管员的幽默。
懸疑到還算懸疑,喜劇的地方也有一些惡搞的情節,倒是不怎麼恐怖。整體來說時長略長了一些,感覺節奏不是太到位,哪怕最後高潮戲都有點過長,沒有讓人一直保持那股勁。故事的話倒還算有些新意,片名足不出戶也是翻譯的挺到位的,可以說很貼合影片表和里的劇情。如果想看不恐怖的恐怖片,可以看一看這個
最后居然这么cult哦虽然没有正面镜头,风格很大不列颠😂
是怎样的脑洞大开,反转再反转,将惊吓变为惊喜,连墙内的“鬼影”都有几分朴拙的可爱。
据说这种心理恐怖片是高智商人看的
前5分钟+后15分钟足以,喜剧喜感不足,恐怖完全无感,好凌乱的恐怖片啊。
解说版,看的一脸懵
很烂很没劲,不吓人也不搞笑,不明白7.3分是怎么来的。
算是恐怖喜剧这种类型组合中的高口碑片子了。
搞笑成分多过恐怖 墙里面住的流浪汉不要太搞。
美式喜剧
导演,你是有多爱剪刀手爱德华?
不恐怖,稍有点血腥,外国的房子真是不结实
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