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乐坛传奇“温拿乐队”队史电影。
梗概非常像Beyond那部《莫欺少年穷》。
关于温拿的故事,很多地方过于夸张了。
有些关于“乐队文化”的梗让人看着很尴尬。
不过可喜的是无论是片中新老演员,都演技精湛,毫不出戏。
“温拿乐队”1968年成立于中国香港(港英时期),当时为前身“失败者乐队”, 1973年更名,1978年“休团”(不能算解散),日后经常复出活动,是华人音乐史上最长寿的摇滚乐队。
对标一下,和Black Sabbath、Deep Purple、Led Zepplin同年成立!
除“温拿五虎”外,陈百祥、陈百燊、Andrew Oh曾陆续在队。
现在听温拿的音乐,无非是一些模仿披头士早期气质的Soft/Pop/Folk-rock,很傻气和落伍,但那些华人摇滚乐蒙昧时代的真诚和因为音乐产生的快乐,却是非常令人动容。
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连Beyond都不大听了,更别提更“老土”的温拿。
为情而喜欢音乐,又因为兄弟的互相的鼓励而坚持!
因为彼此的境遇而隔阂!
多年后依旧重聚,不为别的因为兄弟,兄弟大概就是最符合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这种关系的称谓了吧!
这是一部卖情怀的电影!
但我们明知道却仍旧捧场,因为我们在追忆,或是好奇那个年代!
我离那个年代太远了!
大叔们,谢谢你们活着,你们是我们的青春的时间,又或是他人口中值得追忆的传奇!
《兄弟班》:一句好兄弟,一辈子的音乐梦一起圆
一句好兄弟,一个音乐梦,便是一生的承诺。
由导演陈友执导,陈家乐、于湉、王梓轩、林耀声、邓加乐、吴鹤谦演出,任达华、惠英红、金燕玲、廖启智等一众实力派戏骨特别主演的热血青春喜剧电影《兄弟班》于暑假阶段火热上映,以友情为题材的电影在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中还是较为少见,敢于操作这么一个主题是对导演和演员的巨大考验,再加上这次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新人,这份压力更显艰巨。
然而看完电影,可以毫不迟疑的说这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导演和演员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电影以追忆倒叙的手法,于舒缓幽默的曲调中,将一幅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画卷,缓缓展开,缓缓的向我们讲述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梦想和友情的故事。
从失败者到胜利者,温拿五虎从青春少年到夕阳红,相伴一生高歌一生。
四五十年前,香港还不曾崛起,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都还处于沉寂时代,然而明天终究是属于温拿的,以至于到如今。
温拿的历史,是香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事的开头并非以兄弟情开始,却选择了青春萌动的爱情,毕竟对于高中时期的男孩而说爱情往往是推动他们行动的重要原因,海边烧烤摊堂口老大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带着他的兄弟阿健、阿强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同街区的阿友、阿伦、阿B也被坑蒙拐骗拉进团队,但是年轻人的热血往往得不到成年人的理解,父母们的集体反对、路人、邻居们的嘲笑接踵而至,然而正因为这些来自外界的压力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紧紧的团结起来,友情就这么不经意间产生。
最终通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从Loosers变成了Wynners,穷小子终于变成大明星,父母似乎也能理解这一切,似乎一起都在往最好的方面发展,紧接着峰回路转,由于成员知名程度不一,势必导致公司在艺人资源方面的分配不公,Wynners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最终团队还是解散了,如果电影这个时候戛然而止,那么它就不算一部优秀的电影,无非是又一次向人们证实了一个看似不变的老道理—年轻人还是现实点好,别搞什么理想,踏踏实实工作。
从父母方面这无疑是对孩子未来的殷勤关切,但从社会的层面来看,确实一种消极的思想,若我们年轻人都不在相信理想相信纯洁的友情,那么我们生活的社会得多么的悲惨。
而电影最后年轻人约定以后每五年重聚一次,没想到这个约定,一直坚持了一辈子,使温拿乐队成为了当时内陆成立时间最长的乐队,最后电影在伙伴们互相调侃的自在场景中结束,仿佛是告诉我们不朽的时光,经历过名利的诱惑,这五颗心依然透彻,依然纯真热血,不禁让人几度唏嘘,几度赞叹。
这部作品的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最大程度的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的生活原貌和友情真实的品质,情感因真实而有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看完电影,不禁让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兄弟。
兄弟是不管相隔多远,心还仅仅相连的人!
兄弟是在你最不无助的时候,伸手帮你的人;在你最伤心的时候,陪伴你的人;即使争吵的再厉害,甚至打架,但当对方需要总会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去帮你的人。
兄弟之间无需多言,他们之间不会像女生一样掏心掏肺的聊天,但往往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打破长久以来的隔阂,解除很多不必要的误会,重新回到当初那种无话不说的状态。
就像喝酒时,男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话,都在酒里,都在心里。
最后想说,兄弟请珍惜你的兄弟吧,友情万岁!
偶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年轻人是要追求理想还是屈从于现实?
当心中的追求与父母所望相背离我们又将如何处之,面对成功之路上的挫折,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队如何长久的生存下去做到永葆青春,在生命的路程中,我们确定了心中的理想不断向前,怀着一颗纯净而永远热血不冷的心,我们怎么做才能安然渡过那邂亲情、友情的磨难?
《兄弟班》在短短的90分钟内,向我们展示了70年代的香港年轻人面对这些问题时所做出的决定,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打拼的一个缩影,让我们重新思考理想和现实,友情与亲情的关系,也让人们记住了这部电影。
《兄弟班》的成功在于它告诉了我们偶像原来可以不一样,偶像原来和我们一样。
说到现在的偶像,人们最多想到的事歌星、影星。
他们往往拥有姣好的面庞,衣着华丽,出入在各种演唱会,拥有万千粉丝。
是的他们不一样,但是我认为最不一样的是他们向我们展示的人性中那些可贵的品质,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比如长久的友谊,对诺言的坚守和兄弟之间的纯净的情谊。
电影取材于温拿乐队的成长历程,温拿乐队从1973年正式成立至今足有45年,近50年的时光不仅没有让他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相反五个人的情感却愈加坚实,这样的感情怎么不让人羡慕,一句“我们是兄弟”让这些年轻人紧紧的绑在一起,虽然有冲突矛盾,但从没有放弃过对方,即使现实将人们分开依然无法割裂他们对彼此的牵挂和忠诚。
但他们又是和我们一样的。
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出身,从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我们,比如单亲的阿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阿B。
同样的出身,同样的叛逆,同样的对梦想充满热情,同样的在成长路上也遇到相同的挫折,亲人的离去,朋友的离开,爱情的失去,这些种种都引发了我们的共鸣,原来剥去偶像的外衣,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于是我们便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于是面对失败和困难我们有了理由告诉自己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
成为偶像的路程也是不断在梦想和现实中进行抉择的过程。
而梦想这个词总是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或者说成年人很少会谈梦想,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权衡利益和博弈,人们用这些冰冷的词语堆砌出一个冰雪城堡,把自己困在顶层告诉自己很安全,却也渴望着那年轻时身上迸发的火光,它或许是不稳定了,幼稚的却一定是充满温度的。
而对于一群尚未接触社会还在上学的高中生们,在众多挑战中最大的就是和父母的矛盾。
电影里面和普通人最像的就是阿健,父母把儿子绑在床上,给出当印刷工还是邮差这是父亲能给与孩子最好的选择了。
换来的确是阿健的哭诉和离开,相信那个时候两个人内心都是心痛和无奈的,幸运的是最后儿子成名,父亲也懂得了儿子的坚持,父子达成了理解,能够理解对方的难处,甚至最后当所有人要阿健的父亲卖掉酒馆时,父亲不再是个人独断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儿子。
因为包容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能沟通,拥有一颗同理心和包容心或许才是解决亲子之间代沟的答案吧。
经历过父母的阻挠,外人的质疑,一路跌跌撞撞,温拿乐队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然而繁荣之下隐藏危机,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克。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成名之后本可以单飞的阿伦从未想过放弃每一位团员,抗住了压力抵制住了诱惑,他尽力为每一个人创造机会。
而团员中的其他人也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的不甘心,因为外力他们最终分开,但情感却从未断开,五年之约温拿再聚,未来无数的五年证明了这段友情就注定不会停息。
《兄弟班》告诉了我们我们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不平凡的自己,温拿他们是平凡的偶像,却是不凡的榜样,拥有平凡的模样,却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那光芒是对梦想的执着,是对家人和朋友的包容,是平等之理解,是对友情的坚持,是对承诺的坚守。
历尽沧桑如今的温拿不仅是偶像更像一种信仰,那就是在如今的名利场,依然相信友情,用包容和奋斗成就一生的好兄弟,出走半世,归来他们依然是少年,那我们的友情也应当也可以拥抱青春。
岁月不老,青春不散,兄弟问一句,你还会回来吗?
我从未离开。
《兄弟班》真的是好的!
(看到这里是要说我强行广告了...)不不不....我这有真实发生的!
因为这电影也许不是给小年轻看,是小年轻需要带上爸妈去看的,赌五毛他们一定喜欢!
(这里真的有故事~)离开电影院时睹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刚入场时就看见她独自一人坐在最角落位置,影片未开始时戴着眼镜看手机,我就坐在她旁边两个位置...也是自己一人看电影)每当电影到达抖包袱的位置,老太太都会咔咔笑起来,声音清脆,我也伴随着情节笑起来,完场时我好奇询问她,你觉得好看吗?
老太太说:“很好看啊!
真的看到了从开始到现在,我还想再看一次,为什么那么少人看......” 的确,我看的首映周五中午场次已经是小厅,空凳作伴也是正常....宣传已经很用力了吧,坐标广州,朋友圈很多朋友都有说好看(还说银都机构出品一定不差!
笑cry)中午有空就来了...被大片挤压,可怜的导演.....有颜的年轻演员们(陈家乐、王梓轩、于湉.....)
说说片子的亮点:每一次的困难(玩乐队的天台被棺材砸....被水淹...被火烧.........乐队遇到的共同问题....红的都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主唱.....Side 咖....都难被看见....争吵过被区别对待....)主角光环总能打败一切!
更何况是华人乐坛殿堂级的乐队温拿~(我知道是因为“追赶跑跳碰”.....)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遇到何种对待,我们仍然对生活保持希望~(请干了这碗鸡汤吧!
)片中设计了两次特别意义上的音乐对抗:一次是乐队和任达华饰演的父亲安排的Hifi音箱对抗 (此处安插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惊喜!
)也是对家人原有期待的一种真实呈现,有家庭关系对抗的讽刺意味,也是最简单明了有效的夸张手法~一次是乐队和前辈高手吉他手对抗!
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先要让位才能让后浪上位,必须经过的过程,只是没想到哇原来可以用一张嘴,五个人五张嘴成为乐器来表达!
)(此处安插了阿卡贝拉 野蜂飞舞)片中的歌曲实在太棒~ 有种音乐剧的精神在蔓延,从开始的鼓声,到中间的主题《House of the rising sons》、中间的阿卡贝拉版本的《野蜂飞舞》,乐队蹿红后的《玩吓啦》《LOVE》再到敲打桌子版本《让一切随风》、《爱在深秋》结束至温拿乐队~Never say good bye~《千载不变》,每一首歌的安排都是精心设计过的,音乐我给满分了~滚动片尾的时候看看歌单,为了歌单值得看!
(我貌似走太前拍了....照片糊歪...请见谅)
(此处不谈情怀,起码所有爸妈都曾让小孩学音乐或学东学西,可能是为了加分,或者为了陶冶性情,可电影中告诉我们,音乐是一门经营的梦想,有营养的音乐才能让人不至于犯傻~ 导演陈友用感情首尾呼应,一句“返屋企啦”“兄弟系唔需要多讲”非常多大咖演技加持,任达华、惠英红、金燕玲、廖启智、钱小豪等等为一个故事做配角~埋下包袱都有意义,因为里面关于龙虾、关于天台、关于大哥的故事都是真有其事!!
请成全难得的音乐电影吧!!
ps.我的偏爱:陈家乐(饰演阿健)的颜,我朋友一直钟爱他的颜,360度无死角...还有他与任达华离家出走的戏码,是真的很棒对手戏了!
王梓轩(饰演大哥阿力)的大佬气质,一度沉迷无法自拔,我也想跟这样的大哥,生命就是需要领路人,点醒了你之后,他的任务完成,就要离开你的人生轨道,可他永远都值得被珍惜和记住!
还有梓轩的音乐(里面的野蜂飞舞其实是他的拿手绝活,电影没显现罢了)有图为证!!
进影院时,我还不清楚这部电影说什么,以为是战争片或者校园片。
电影开场,60年代末香港的酒吧驻唱场景。
浓浓的怀旧格调。
主角画外音说自己叫阿健,还有叫阿伦、阿B的主唱。
此时,我还没反应过来,依然平静地看着,然后见几个年轻人在骑楼的阳台上唱歌。
我才一下子回过神来,难道说的是温拿?
对,一定是!
好像一下触动了内心深处的琴弦。
作为一个70后,最早接触到的香港流行音乐就是谭咏麟那批香港歌星了。
而那时,温拿五虎已经解散,我们是先知道谭咏麟、钟镇涛,然后才知道曾经有过的温拿乐队。
我虽然不是追星族。
那段记忆掺杂着自己的学生时代。
感觉尤为亲切。
电影里,看到温拿前身loosers乐队成立,大哥陈百祥离去,又改名温拿乐队红遍香港。
电影从吉他手阿健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香港普通家庭的邻里的生活,十分接地气。
还展现了年轻人的不被理解,当时暴力纷乱的时代,以及对音乐的执着。
而我们大陆这边,他们的同龄人,60后,50后们,在那个时候还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灰色世界。
当80年代来临,热衷于流行音乐的,更多的是当时的70后80后们。
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感触,也渐渐埋于心底。
突然看到一部以温拿乐队故事为原型的电影,而且那么富有年代的味道,真是情怀满满。
电影对温拿五虎的兄弟情,家庭情刻画得非常到位,也难怪,电影的导演就是五虎之一的陈友。
说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任达华演的阿健父亲,从反对儿子玩音乐,到看到儿子的成功而自豪,又为狗仔记者的难堪提问而恼怒而去,真是演技出色。
应该是里面最出彩的配角了。
最后,当熟悉的《爱在深秋》的歌声想起,当真的温拿五虎重现舞台,我也竟不由眼眶湿润。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散了又聚,浓浓的兄弟情义,执着的理想追求,相信这片子也会同样感染更年轻的一代。
觉得胜过上半年的斯皮尔伯格的同样大打怀旧牌的《头号玩家》,《兄弟班》更本土,不靠特效和众多的怀旧梗来煽情。
靠接地气的故事,靠真实地展现那个年代的格调,缅怀着曾经的过往,甚至他们服装也是浓浓的70年代味道。
靠兄弟情、家庭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打动着我们。
只是觉得电影中阿伦长相和谭咏麟差别还是大了些。
少了点代入感。
另外,不知为何不起个更让人一眼就知道说什么的片名《温拿乐队》呢?
这可能会失去一些已经不太进影院看电影,忙于家庭和工作的70,80后观众。
而他们可能看这电影更有感触吧。
感谢阿伦、阿B,感谢阿友导演拍了这部电影。
岁月如梭,美好的点滴是这岁月时光机织出的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陪伴着我们,走向未来。
看摩天营救出来比较失望,却碰上兄弟班包场。
于是和墨同学一起看了此片,比“摩天营救”干净好多了。
至温拿:兄弟同心 薪火相传以下内容是墨同学的:《兄弟班》这部电影是一部典型的青春励志片,四位少年组成了“losers’’乐队,并且拿下了学校乐队总决赛的名额,但鼓手阿友却要去加拿大,但为了兄弟们,一向听话的阿友向父亲反抗,并决定离家出走,但一切因为老大阿伦的离开而改变,曾经代表辉煌的”losers’’变成了他们失败的象征,但他们在酒吧工作时遇到了阿 并和他一起演出。
正如其他电影一样,剧情有了反转,老大阿伦回到香港,再次和他的兄弟们聚集,这就是“winner’’乐队的成立。
乐队逐渐爆火,但也同时带来了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乐队解散,阿友和阿b依旧人气爆棚,但其他四人却举步维艰,五年过去,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阿友和阿b回归,温拿重组,但这一次,不是二人主唱,而是五人一起。
已经看完。。
总体来说《兄弟班》这部电影我觉得真心不错,尽管演技有些不尽人意,但是大体上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本人在看这部电影时发现一个细节上的问题,温拿四虎跟金毛狮王PK时,阿B在片中唱《让一切随风》这首歌曲时,当时的时间比这首歌的发行时间早了,这不合逻辑啊,导演陈友是不是搞错了。。。
对,非钟镇涛、谭咏麟和温拿乐队的歌迷,我推荐:电影《兄弟班》里,兄弟情中的父子情,更深更动人。
一个是儿子失意后的父亲,在儿子从光芒万丈的明星舞台上退下来,成为被人追债的音乐爱好者兼饭馆老板后,阿健的父亲,坚定地说:我儿子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
要知道,当年,他为了让儿子放弃疯狂的音乐梦想去老老实实工作,可是把儿子用锁链捆在铁床上。
这种180度的转变,不是,因为儿子成功过,夫妻改变了对音乐的态度。
而是,父亲当年希望儿子经济独立,现在,希望儿子精神独立。
自尊、自强、自立的核心要求,没变。
另一个是儿子成功后的父亲,鼓手阿友,是被父亲一巴掌赶出家门的。
所以,台上的他,在鼓声中充满了对父亲的示威与呐喊,他要用激昂奋进的战鼓,向父亲宣告,我选择,我坚持,我成功,我自由了!
而,台下的父亲,双手奋力地鼓掌,像一个真正的乐迷一样,双手用力,在自己的头顶,啪、啪、啪。
然后,骑着自己满是泥水的摩托离去。
带着,对自己儿子的骄傲,独自离去。
音乐的力量,最强大之处,就是心灵的沟通。
不必多言。
父子无言。
【备注】虚荣心下,定盘的,是自尊心。
没有自尊心的虚荣,亲兄弟也无法共享。
以温拿乐队为背景的《兄弟班》讲的是,青春怎么才能无悔?
砸碎过锁链,挥霍过激情,经历过蹉跎,兄弟过甘苦,挑战过命运。
然后,50岁,兄弟一起,还能讲情怀。
奔著其他配角和最後溫拿的客串去看的,說實在對幾個少年演員不太熟悉.本片的主角貌似不是當年大紅大紫的阿倫和阿B,而是用阿健,阿友同阿強的口吻來敘述溫拿的故事.開頭有六個少年一起夾band,其中老大阿力的母親最為支持他,經常對著阿健的父親說"你想距地出去打架定系夾band啊?",阿健同阿友屋企人系五支持距地夾band,但係最後阿力放棄了夢想,其餘五人則以溫拿樂隊出道.夢想是要堅持到最後才會成真.(其實也很羨慕一個支持自己追逐夢想的屋企人)有追過組合的人都知道,組合里肯定有人氣高也有不起眼的成員,會經常看到組合解散,單飛等新聞.片中有描寫成員間人氣差別的鏡頭,許多粉絲略過阿友追著要阿倫和阿B的簽名,也有成員之間互相扶持的鏡頭,阿倫羅金馬獎時其他成員也會致電現場祝賀他.這些鏡頭顯得這份兄弟情更難能可貴.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堅持這麼久就難上加難.雖然本片是喜劇,但最後大家過了五年一起開con真的感動.片中那個不出彩的女粉絲代表了多少追組合的粉絲,已解散的組合的粉絲多希望他們能再次合體.
最初感觉是一部烂片,结果看下来觉得还不错,那个时代的初心兄弟之间的感情资源的分配,一个团体之间的互相包容一些做,每一个问题放到今天都很现实,那个时代情怀却让人感动。于田为自己选的这部电影,真挺不错的。
怕是对摇滚有什么误解
情怀这个东西总是直击人心
纯粹是为了感谢温拿打星
不管怎么说,看着看着总是分不清楚脸就是导演的失败
情怀风,故事与其说是对过去的怀恋,不如说是和现在的一种新的相处;只不过极大的丰富了香港老年生活
对乐队来说散伙就是诅咒,能永远留下的只有那段无畏的青春和相伴的岁月。陈友拍得倒是比预想的风格活泼多了,几段斗乐很有激情。很高兴这五个阿伯仍然能在舞台上谈笑风生,时间只带走了容颜。请一定要看粤语。ps:海报就应该放大真正的五虎…宣发怎么想的.....
#微影评# 全是情环。没了。
人生有几多个十年,羡慕这样的兄弟情。
充满着陈友对温拿的自我致敬,可全片大部分戏剧冲突都很草率,还不如结尾的演唱会花絮来得感人。
温拿乐队鼓手陈友执导,比起他们四十年前的半传记电影[追赶跑跳碰]都差几个层级。经过四十年的沉淀,陈友把乐队的成长发展拍成了任何一个局外人都能编出来的致青春、洒热血的情节剧。对那个时期香港音乐的环境、乐队成员内心抉择的角力,着墨简单,匆匆忙忙流水账般讲完乐队成军、走红、复合的过程。最值得看的部分可能就是真实的温拿乐队出镜,在演唱会上的倾诉。
他乡的故事与情怀
都几有情怀,然而问题係故事太平,流于表面。睇过之后只想去搵温拿嘅演唱会出来睇。仲有一点好5合理,爷爷咁靓仔,演绿叶真係一d说服力都冇!好在佢演技都交到戏~
【C-】又一部“情怀电影”,懒得评质量上的问题了,只想问一句:这五个主演有哪个看着像高中生啊?!!啊?!
对温拿完全没了解。只能是当做普通的平庸传记片了。。。
一部被海报毁了第一印象的电影,非常好的一部传记,从为理想而奋斗的各种割舍,各种难关,再坚持坚持再坚持下,有梦想终会实现到最后成功的分崩离析,以及几年后重新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反映当下,以及友谊的见证,团结一起,薪火相传。
很早接触过这个项目,陈友真是个很好的人,也拿过金像奖,可惜这个剧本太浅白了。他们的粉丝、情怀也不是现在电影的消费人群。优酷免费看挺好。
剧本,摄影可以放在一边了,完整把故事讲好就及格了,情怀无价
温拿五虎之一的陈友编剧兼导演,拍了他们乐队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纪实。说实话,乐队主唱永远会被大家记住,我也只记得他们五个的谭咏麟和钟镇涛。从六十年代拍到八十年代,伯伯时代的演唱会由本人出演,请选择粤语版,听一些怀旧老歌。6.0
有陳家樂和林耀聲就已經滿分,再加上是溫拿的故事,就算電影不好看也沒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