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种方式形容雨
1000 Arten Regen zu beschreiben,Different Kinds of Rain
导演:伊莎贝尔·普拉尔
主演:比亚内·梅德尔,毕碧安娜·贝格,路易斯·霍夫曼,雅尼娜·福茨,尼古拉·威尔,艾玛·巴丁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门已经关了好几个星期了。少年迈克把自己关在里面,把无助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拒之门外。迈克并没有生病,只是下定决心不想再涉足外面的世界了。在日本,人们把这样的年轻人称为“蛰居族”。这样的行为在西方国家也逐渐蔓延开来。他的家人只能每天站在紧闭的门前等待、询问、发火、绝望、指责、无视和期待,别无他法。详细 >
一部电影,通过观看,有效降低观众结婚生子欲望,看后发现,你有了小孩以为他们小的时候折腾吗,成年了也可以更哦。
比起《房仲女王》等日剧都只把蛰居症最终写成阳光似的“走出门拥抱新生活”,德国导演的视角下其实有惊喜--没有谁能轻易绕过自己的障碍,“Mike”在房间里感知世界的雨,家人也应该都去成长。映后最有趣的分享是演员要在门背后没人的情况下进行表演,挺有难度的【Louis真的好可爱,虽然那条故事线很怪
三星给片名、镜头语言和配乐,可能最近不是很文艺,看不得文艺片了…如果我是母亲应该会暴力拆门,哈哈哈,尽管很不道德。
还过得去,只是还不如片名有意思。留白是种聪明的必要,当然要留白。
只要你想打开那扇门,那就肯定能打开,有这样的孩子我觉得会很心痛,很累,难道他不会饿?不会上厕所吗?不洗澡?能宅住?我没能看到他们为啥不打破那扇门的原因!语言可以,构图可以,色调可以,人物可以,封面可以,电影名可以。
对于喜欢雨天的我来说给电影加一星但是雨天真的让人沉醉其间啊自闭的你我他突然改变
Dear Eric 落在你身上的才是最好的雨
丧的一……
2018上海电影节打卡
在表达什么呢,反正如果这是我的家人我也会想一直躲起来的。为什么一定要我出来?凭什么你就能随随便便生我要求我不适合反骨重的人看
很可惜 有个迷人的名字 但没有一场雨真正落在我身上
片子很压抑,却取了个日式小清新的名字。日耳曼女性好强壮。
21.7.18终于看完/影片切入点非常巧妙:一个封闭的象征背后,是一家人的伤疤被生猛掀开——父亲烧毁儿子的所有物品,认为儿子是懦夫不敢承担责任;母亲去寻找儿子的好朋友乞求帮助,一来二去和儿子的朋友形成了“母子关系”;女儿自卑又压抑,她在坏孩子的中央摆出看似洒脱的姿态,但其实她只是想得到更多的关注,被社交圈子和父母接纳。/猛烈的敲打,撕裂的嘶吼,伸向门缝里的纸条,是情绪的出口,是生活的形状/关于亲情,关于责任,关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关于自我的找寻/片尾利落且有力:亲爱的麦克,落在你肌肤上的雨,才是最好的雨。原来,麦克躲在屋里的原因并不重要,雨代表的是什么同样没有定论,但我们都知道最好的雨,是被你经历的雨。
6.5。虽然极致却很真实。面对困难,人们大多选择逃避。积极面对并寻求解决的都是勇士。
抑郁让Mike持续暴雨,而乌云笼罩了整个家庭。爱也需要出口。/ 围绕Mike,讲述对三位家人带来的影响。妹妹渴望关注与爱,爱上了最好的朋友,却勾引了她的男友;妈妈把爱倾泻给了孤独的Mike同学,让懵懂的男生萌发了爱恋;爸爸执着地想赡养一个没有生活质量、儿女逃避的老病人,偷了同事的设备给病人用。最后家人还是选择了告别,开启一段新的生活。留在墙上的相框印很伤感。而Mike抑郁的原因,其实也许并不重要了。这个漫长的阴郁过程,就像是永不结束的雨季。也许在中国,这个故事结尾就是妹妹叛逆,父亲永久离开家,母亲继续苦守。还好不是这样。
看到了Dark里的男孩
雨本身就有一丝伤感与哀愁的意味。落在身上的雨才是最真实的。闭门不出的儿子成了全家人的焦点,大家都想问他为什么,想告诉他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但首先他得自己打开门。父亲忍无可忍后,把同儿子的一切回忆与事物付之一炬的夜晚,全片也迎来高潮,加上配乐的烘托,父亲情绪的宣泄,母亲在一旁映衬着火光默默流泪,女儿选择旁观与沉默,唯独儿子,依旧感受不到他的情绪。过分关注后是放任不管,之后父亲的逃离,母亲的视线转移,同时都忽视了女儿的感受,还好女儿没有误入歧途。最后三人的离开,对一家人以后的生活来说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 东京和俄亥俄州 希腊的雨 雨中排排滑落的垃圾桶 跳跃的井盖 “今天有人打电话来说你砸了同事的车窗”“我想偷点东西”“我给麦克的朋友染了头发” 全片的主角和焦点只在电影末尾给了一个背影 成为永远的一个洞 就像在这个家庭里一样
原来真的有这样的蛰居族
估计很多人看完第一感觉这是他妈什么玩意,拍个鸡毛呢,这孩子智障吗,怎会有如此不负责任的人,我也是。但是想了一会儿觉得这片可解读的地方还是不少的,首先是这种人是真实存在的,他代表了某类不需要被理解也漠视一切的群体;其次是创作者很坏,他压根就没想解释男孩不露面的原因,而是通过这个角色的缺席来描述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父亲“麻木”的倾诉对象,母亲对相似男孩的移情,和女儿对得不到爱的自毁,都描述得清晰明了;母亲和女儿的角色相对吃重,对她们相互之间关系的阐述也颇具现实意义。至于为什么偏偏是雨,可能与其自带的惆怅属性有很大关系。所以不必去纠结原因到底是什么,至少影片已经给了明确的结局,已经很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