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写这个影评,因为现在《一雪前耻》是5.9分,而豆瓣6分是我的观影底线,也就是说,如果一部电影,提前知道在豆瓣低于6分,我是不会去看的,不论花不花钱。
幸好,由于种种原因,看之前我没有查分。
在我的评分标准里,给6.5是绝对心里不虚的。
这是一部黑色喜剧电影,中国底层小人物的摸爬滚打,几乎没有上价值,刻画人人都需要的自我救赎。
应该知道在我们的大语境下, 光看这几个标签, 你就应该充满期待了。
再加上故事完成度很高,笑点非常不尬,演员卖力而克制,导演美学在线。。。
6.5分还不行吗?
对于笑点,可能南方朋友有些get不到。
如果你先入为主,是会觉得马丽的表演,以及一些情节、对话的设置,脱不了东北小品的影子。
但是作为一个北方人,一名东北人,会知道, 那些只是真实生活加上一点凝练而已。
看到很多人骂包贝尔,跟他相关的不少影片我也不忍卒睹,我也骂。
但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实话实说,这个片子里的四梁子,生动精彩卖力,有哪点儿对不起你?
还是那句话,先入为主是一种病,治好了会很幸福。
关于克制,其实大部分演员都已经在努力减少东北小品带给观众们的固化印象了,他们在尽量还原东北人的真实。
最典型的就是老二,被撞后智力受损,大概真正的演员都喜欢出演这类角色,容易出戏,可以秀演技,但其实及其容易用力过猛。
刘奕铁没有。
我没有接触过现实生活中老二这样的人,但刘奕铁没有让我觉得不适。
一直在夸(如果以上算是夸的话),不是说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毕竟我也就给出6.5分而已,它也有很多缺点,但我想,它不应该只有5.9分,绝对值得一看。
混乱,真的很混乱有很多电影的通病,镜头给线索了,非得台词再垫一句,很多余,还有反复提的慢镜头,真的不要再用了,你也用不好,然后还不好看,真的别用了你要说这个电影没有大庆官方的支持我是不信的优点也是有的,后面用车来回换人的编排还是不错的,有点公路电影的意思很明显应该是想像虎口脱险,子弹列车一样,用一件事的好几个支线来回冲撞,形成一个圈。
有一点意外,包贝尔的这个角色,很被物化,很多意外支线都是用他来造成的,一般来讲支线都是用东西,像是子弹列车里的公文包,来回传递,不同人接手造成意外,这真的第一次见用活人来造支线打圈的。
(但是啊,这个电影在大庆冬天拍的,包贝尔真的就穿个外套骑摩托真的容易出人命)主线也挺模糊的,按理来讲复仇应该是主线,但是,很明显偷油线用的演员更多,占比更重,就造成了煽情点真的变成了煽情点,因为在观众的视角你这个事根本就不重要啊。
我没有看出来这个哥有多想复仇,抓到幕后黑手之后要钱,要他给爸妈磕头,感觉与他前面造势完全不符,有种要把人整死但是我只是要钱而已。
而且弟弟结婚这个事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到开片点,结尾扣的。
而且一开始因为弟弟的残疾导致彩礼上涨,已经很让人不适了,站在男主的视角看是补偿人家女生,但是站在观众的视角看女方有一种卖女儿的感觉,再加上整个影片中间金雁作为和事佬整体地位很高,然后片尾弟弟刚和一个同样又残疾的女生见面,就敲结婚,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自己脸。
剧情逻辑也很乱,复仇线开篇线索断指和枪,男主修车见到人家第一面看见断指就确定他是凶手是不是有点草率,影片最后发现兄弟一直知道凶手是谁,因为兄弟当时也在现场而且还去看了弟弟的状况,但是全程目击现场的哥哥完全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至于其他线的串联更是乱上加乱整个电影都在给男主营造一种孤胆英雄,重情重义的感觉,但是,杉子根本不适合啊,一给特写我都两眼一黑。
整体显得很冗长,很多没必要的台词,镜头和情节,连导演都被大家眼中的东北所困住了,自己都在给自己添加刻板印象,真的没必要。
忘了提马老师了,她真的,可以说她演烂片,可以说她接烂角色,但是每次她的表演都是没问题并且突出的,不说别的,你能感觉到导演前面铺了不少笑点,都没响,但是到马老师出场之后包袱响了,而且她演戏真的有一种压着人打的感觉,她也不是抢戏,但你就是很难不注意到她,她真的把角色的核心抓的很好,很准。
微信公众号“首席评录官”首发,欢迎关注!
《一雪前耻》,导演: 于广义、于秋石,编剧: 于广义、于秋石,主演: 乔杉、刘奕铁、包贝尔 、赵龙豪,2024年9月15日上映的中秋档犯罪喜剧片。
本片是一部很少见的喜剧混搭犯罪片,导演于广义和于秋石显然深谙东北这片土地上的烟火气,将东北的幽默风情、兄弟情义、复仇故事,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情节紧凑而不失荒诞,人物丰富又不失真实,影片“接地气”又带着点“悬浮感”。
剧情并不复杂,十五年前的一场车祸,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
弟弟(刘奕铁 饰)终身残疾,十几年来,脑袋不太灵光,无法正常结婚,甚至生活都要依赖别人照顾。
乔杉饰演的老大因为一时的懦弱,眼睁睁看着肇事车辆逃逸,心里充满了内疚和悔恨。
十五年后,当他意外发现与肇事事件有关的人居然近在咫尺,一场充满笑料与意外的复仇行动就此展开。
电影在紧张的复仇节奏中,融入了大量的东北式幽默。
老大从一个窝囊的中年男人,逐渐成长为敢于直面过去、勇于放下执念的生活勇者。
让评录官印象深刻的是,当老大终于有机会复仇时,他并没有直接干掉对方,而是选择了报警。
这可不是常见的结局设计,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说到东北风情,这部片子确实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电影里每一个角色都很“接地气”,尤其是马丽饰演的金雁。
作为老大的青梅竹马,不仅是老大复仇路上的关键线索,也给这个复仇故事加入了一丝柔和的力量。
她和老大的关系不仅是感情纠葛,更多的是一种久违的信任与默契。
她那句“提我,好使!
”堪称整部影片的经典台词。
作为东北大妹子的代表,马丽既有柔情的一面,又有豪爽的性格。
东北女人的那股子坚韧和智慧,在金雁这个角色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影片还有很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瞬间,特别是包贝尔饰演的“四梁子”承担了搞笑担当,这个满脑子偷油的货车司机,他和赵龙豪饰演的“一毛一”之间的互动,把东北小城镇市井生活的荒诞感演绎得十分生动。
在他偷油、偷驴的过程中,无论是他那副挨毒打的样子,还是他对家人深深的牵挂,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感受到人性的善良和无奈。
影片把喜剧和犯罪元素糅合得非常自然。
一方面,它通过搞笑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演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严肃的复仇主题让人思考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特别是那些略带荒诞的情节设计,像是肇事司机撞了头驴,再一不小心撞到老大家的门,这种连环倒霉的状况简直就是东北小人物命运的写照。
导演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在喜剧背后也反映了社会现象。
比如,油耗子虽然在电影里成了搞笑元素,但它确实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的时代背景下,大家为了生活奔波的情况。
电影还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亲情、友情以及道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对人性和社会的细致描绘,使得电影在喜剧之外,有了更多的深度和内涵。
如果说到不足,在故事节奏上,前半段铺垫稍显冗长,有些情节的转折显得有些突兀,老大的复仇计划推进仓促。
此外,有些笑点设置显得刻意,有些用力过猛。
《一雪前耻》是一部充满东北风情的复仇喜剧,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不仅让人捧腹大笑,也让人看到生活的无常与不易。
老大选择的结局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气,不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而是学会面对过去,放下执念,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更好的未来。
评录官:5分,闲时可看。
影片里一毛一有一句台词,大概的意思是,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我想,这部电影的核心也就是这样了。
先说整体,不考虑结尾,我能给五星,考虑结尾,四星。
为啥,因为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办呢?
最后能没场大场面的追逐戏么?
不能啊,投资人能答应了!?
老大能下手杀人么?
不能啊,文化局批不过去啊!?
黄天盛能不被戏剧化的撞死么?
不能啊,交通肇事逃逸判不了死刑啊!?
就这样,最后还得黑屏字幕交待一下各自的结局。
其实从卡拉是条狗开始,我都默认了。
黑屏字幕不算电影的真结局。
除此之外呢?
真的是一部扎扎实实的好电影,感人,有趣,贴近生活。
见包贝尔的时候他在冬泳,为后面的情节留好铺垫。
老大该怂的时候还是怂,怂了这么多年,也是应该的。
没有百万千万的大钱,都是鸡零狗碎几千块就能让人违法犯罪。
嗨,我身边还真就这样,为啥?
穷啊,一次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了。
难啊,宝贝儿的娃都要改姓了,都穷啊。
东北人的虎虎完了以后的怂,都是那么真实。
真的,没有人想杀人,就是要回自己的钱,真闹出人命来谁不慌啊爱情也真,打打闹闹,互相藏着掖着,但是真到最后了,还是得奉献出来!
前半部分,没有多余的镜头,没有多余的台词,好电影,真的好电影!
至于最后得机械降神嗨,那叫文化需要。
这导演,记住了,下次有片上映,来补您一张票。
咱小老百姓,也只能这样了。
看完了《一雪前耻》,并没有觉得是一个烂片,反而在一幕幕的雪景下被这荒诞的喜剧逗笑之下,觉得是那么的写实。
影片中的磕头虫,满天的雪景再加上几个东北喜剧演员纯正的东北话,让我恍惚这就是我老家的故事。
而在乔杉扮演的小人物身上,我似乎也看到了好多人的影子。
我在老家的农地里也看到过很多这种开采油的磕头虫,一到冬天,农地里是荒芜一片的荒凉,如果家里没有肿大棚,那一到冬天似乎就是在家里猫冬,在大炕上磕着瓜子在跟人搭茬来度过这漫漫的长冬。
农日里的男男女女和邻里邻居,总会为一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在拌着嘴,似乎也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妥。
东北男人在家里的怂(其实也是爱老婆的表现)再加上东北女人的扛事,让我在多年之后才意识到论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那我大东北是遥遥领先了不止一个20多年。
当然东北男人在外面好面子,也会跟人三言两语不合就开干。
当然这些年下来,孩子们性格可能没那么冲动了。
所有的回忆在电影里伴随着情节,似乎又回到了老家的那时人情世故,很怀念。
………………………………………………………………………………………………………………………………………………………………………………………………………………………………………………………………………………………………………………………………………………………………………………………………………………………………………………还行,合家欢类型的电影都可以看,带我妈去看的,我妈能看进去。
马丽东北大姐大的气质太浓郁了很抓眼,一出场就是那个味儿了。
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镜头拍的也很美有时代感,兄弟情还是很感人的。
就是所有的笑点套路太巧合了,好像舞台剧小品,下饭可以看看。
还有五十万的彩礼,特殊人群的傻子配哑巴,不知道怎么讲,有点唏嘘。
长兄如父是在传统观念,子承父业也是,话说回来,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女早就平等了,女儿接班也不错,不过老爹如果手艺不好,女儿估计也强不到哪里去。
《一雪前耻》是父女档犯罪惊悚喜剧片,标签过多的结果就是混乱,乱到最后的人物结局都交代不清。
整个故事就像东北名菜乱炖,吃起来口感不错,滋味就是咸。
非常喜欢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寒冷的天气养成不同于内地的性格,东北话一说就自带喜感,大雪一下气氛自然肃杀。
乔杉是很好的演员,不仅能演喜剧也能演正剧,《两只老虎》中与葛优对戏不落下风是未来影帝备选之一。
马丽结果很多烂片,难得没演过烂角色,总是很尽力的表演,演技浑然天成属于老天赏饭吃的那种天才演员。
包贝尔再一次出演配角,欺软怕硬的小人物演得很好,演技方面他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导演就不胜任。
东北画家父女联手指导的电影可以当做东北风情画来看,因为工作关系冬天去过东北,零下几十度的小城市有什么生活,人们通过什么来排解精神上的空虚,大概就是喝酒唠嗑,这也就造成了东北喜剧人一茬接一茬的盛况。
影片讲述的故事无关正义,复仇元素也不强,主角也没有光环,就是平铺直叙的讲述小人物憋屈的生活。
哥哥亲眼看到弟弟被车撞伤,追凶十五年未果,父母双亡,家也散了,为了让弟弟成亲,需要一大笔彩礼(城里年轻人看了可能难以理解,实际上在乡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他动了偷油的心思,本以为就这样发展下去。
没想到又插进来发现肇事者,偷油集团找代驾,因为年轻时追查弟弟案件错过青梅竹马的爱人,各种阴差阳错之下真凶被撞死 (镜头一闪而过,有一句台词和文字交代) 。
看本片主要是因为短视频上潘斌龙、乔杉相亲的一段,典型的为了一个片段看了整部电影,结果发现精华就在片段里。
没有感觉到有《冰血暴》那样黑色幽默和犯罪感,有的是东北人特有的得过且过的乐观精神,每个人的境遇都不是特别好,可都努力的活着,看着他们再想想自己,生活很美好,应该坚持下去。
结尾,潘斌龙说要和老伴去海南定居,这大概就是东北普通人对生活最好的期待,希望智力障碍和哑巴组成的夫妻将在黑土地上幸福的生活下去。
PS:第二次相亲,乔杉依旧戴着大金链子充门面,不过老二和哑女是看对眼了。
看过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这电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星给剧本和演员,居然get到了乔杉的帅。
很喜欢马丽的角色。
一些巧思让人会心一笑。
不是从业者,但觉得有些地方铺垫不太够,转折不够丝滑,有种憋了屁还没放出来就拉了的感觉。
比如老大想毙了黄天盛的时候。
包贝尔命真大,最后被折磨完的造型幻视江南百景图的土行孙。。。
电影《一雪前耻》是一部深具情感与冲突的作品。
它在银幕上描绘了一个关于荣誉与复仇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了复杂的情感世界。
影片中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与选择,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导演用他那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将整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影片中那种为挽回尊严与复仇的力量,既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一雪前耻》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影片,更是一部富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作品。
它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先说结论:十分推荐,特别好看。
下面说说观影感受,首先作为老豆瓣,以及东北人,这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东北电影,上一次因为东北影像兴奋,还是漫长的季节。
其实这个影片特别适合非东北人观看,因为他可以打破很多固有印象。
据说片子有科恩兄弟和盖里奇的影子,但其实只是这些国外导演把多线叙事玩的比较早而已,难道只是他们玩的早,国内导演搞多线叙事就是学人家吗,没必要那么自愧不如,咱中华文化底蕴厚着呢。
其实说到国产电影就对标国外电影,真的没必要,作为电影爱好者,我们是希望有自己的好看电影的。
最重要的是非常有幸,当然也是肯定的,有导演本人亲自陪我看的电影,让我没想到的是,导演本人看了无数次本片,再次看到了影片,也是热泪盈眶,悲喜交加,让我对导演的真诚和感性有了更深的感触。
说回片子,影片演员真的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演员最重要的是演的像,马丽老师演技绝对没毛病,特别出彩,乔杉从爱笑开始本人就一直喜爱,演技亲民又真实,包贝尔提供了本片大量笑点,真是很卖力,刘弈铁演的老二真实又让人心疼,全片真的是所有演员演技在线。
看这个影片当然有个人感受,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庆人,看到这样的影片视觉,真的特别亲切,那些空镜的画面仿佛带我回到了小时候,别说大庆人,我相信所有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孩子都懂,赵小丁老师果然名不虚传。
最后说说作为影迷对于影片的感受吧,电影前段真的特别爽,特别是玉米地那段戏,加上配乐,真的有点asmr了,味道一下就上来了,但这也是我遗憾的地方,影片没有一直保持这个风格。
再一段让我兴奋的是结尾部分,有一段的配乐一出后,瞬间给我带到了西部片的感觉,很爽。
最后,强烈的推荐大家去欣赏这部东北影像,真心不亏。
乔杉真是不错的演员,总体来讲,演的都不拉胯,其实最担心的倒不是包贝尔,而是马丽,马丽演技一直不太稳定,只有很契合她的特质时候才能表现不错。整个故事还行,虽然某些情节刻意了,最后每次的正能量结尾真是狗尾续貂啊
拍出东北冰天雪地的魔幻现实质感。演员和导演都透着一股东北味儿,喜欢东北文化的朋友应该对此片情有独钟。但作为外省观众就有点难接受了,不是乔杉马丽等人演的不好,是导演把本身很有趣故事讲得不伦不类,不如切合一点讲透彻,搞得喜剧吧它有点尬不算多好笑,复仇吧它有点没劲儿不够狠
东北电影+1,整体节奏还算可以,前后呼应也做的很好,四梁子爱冬泳的伏笔居然贯穿了,有点契诃夫“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一定会开”的意思了。很少在东北电影里看到油田和提油机,几乎都要忘了在喜剧和工厂之外,那里还有着大油田。
一家人的感情真的好打动人心啊,即使平时有争吵和打闹,但关键时刻大家还是保护着彼此,虽然有苦难和困境,但爱是一直存在的
新阳 浓浓东北风味,演员表现还好,但喜剧点其实不多,斗嘴叭叭的不少,多路人马的纠葛并不出彩,感觉弄成了一出闹剧。
拍纪录片出身的于广义 / 于秋石父女第一次尝试电影喜剧故事长片,虽然我对这部电影唯二的笑点都集中在包贝尔倒霉的段子上了,但是,不好笑。能看得出来从剧本层面上三方甚至四方矛盾制造下了真功夫,开心麻花和众位老演员们也很卖力的演出了,可还是不够好笑。根源仍然是剧本不够扎实,故事型不足,完全靠着演员们小品方式的搞笑来填充,不够好笑硬咯吱人。东北喜剧人们要是再这样继续搞下去,票房号召力就快消失不见了。
马丽姐演技挺好的,把大大咧咧又热心肠的金雁演很真实自然,真的感觉她就是金雁本人
一听说是喜剧电影我就来了,果然没有扒鸡我失望,一雪前耻非常好看,推荐推荐
已经开始期待马丽x乔杉的下一部了!二人的组合真的很有笑料,值回票价了
很一般
包贝尔/乔杉,不用看都知道是什么货色,完全可以俯视这些好评内容,因为他们都是屎写出来的。
在我家拍的,借着月光轰鸣的大型机械,一望无际的苞米地,几乎没有人影的雪天街道,倒是很有东北的地域特色,但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炸炸呜呜,笑点和冲突都莫名其妙,剧本又老又散,黑色喜剧不是这么玩的
还得是四梁子,晕倒也不忘口臭攻击,另类的人工呼吸笑梗我先笑为敬
一群不能说太好,但原本也都能演点还说得过去的戏的演员,一旦碰上了烂剧本,和水平较低的导演,就平庸得格外平庸了。尤其当大家都没有认真创作的态度,都糊弄了事的时候,这个垃圾的效果就互相加强了,于是,呈现出来的东西真的就没法看了,这种片子,谁去影院看谁骂街,就是为他们这样的烂片买单的行为,在毁灭电影市场,当这种臭狗屎也能卖9千万,而《出走的决心》再优秀也不过卖1.22亿得时候,真正热爱并努力创作作品的电影人就会寒心,就会被市场淘汰,劣币驱逐良币,本质上,是观众给了劣币开花的土壤。
冰天雪地与火热温暖的东北人,钢铁,貂,酒,血性的汉子,彪悍的女人与面对苦难依旧能保持的幽默,都构成了独特的东北式浪漫!
看起来像网大没想到居然上过院线,预期放低来看这种乱炖也还可以,包贝尔也算是贡献了一些笑点,可是后面发现这片子居然有四个编剧,两个导演的时候我脑子也乱了。
包贝尔全场MVP,三分给他的,哈哈哈哈哈哈
命硬的包贝尔
乐呵乐呵,厅里小孩挺多,氛围挺好
没想到包贝尔出彩了,好有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