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这部电影会让我如此感动又心碎。
电影里的台北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唯一清晰明确的是101大楼,据说在台北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
不知为何,陌生的地方总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在生活中,我的状态常常是身在此,心却在远方。
内心永远有大块的空地是留给远方的自己。
以至于我长时间地忽略掉身边的人,以及不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不久前接待过两位沙发客,其中一位从今年春节过后开始游历中国,直到前几天他才回到家乡。
他说,起初只想去几个地方看看,结果却游遍几乎整个中国。
旅途中的际遇和感悟会催促人不断行走下去。
我常常对自己说,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香港、镇远、喀纳斯、芬兰、爱琴海、东京、巴黎•••你的心并不在此,也许,真的不用在此。
我无法知道这里究竟有何值得我永久居留之处,我爱这座城市,可我终究不属于这里。
电影里的母亲奇奇来到台北并不是真正为了男人,她想和关系疏远的儿子维特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认识彼此,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她的感性带给她很多困扰,也给儿子造成许多困惑。
维特是个天真单纯的男孩,能在陌生的地方漫无目的地闲逛,与陌生人用心沟通,也结识到真正的朋友“弟弟”。
导演硬要在这对单纯的少年之间加上“耽美”情结,也许想要制造话题与噱头,但这种莫名的情调还是让我觉得突兀。
这三个人竟都是让我欲哭无泪之人,各种无奈、纠结、失落、彷徨、暧昧,情绪之上的口味倒是比较迎合我的观影习惯。
母亲奇奇的表演,入木三分,对中年单身母亲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我不得不说,音乐的处理恰到好处,尤其与心理戏的衔接很到位,选取的歌曲非常好听,可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仍旧一无所获。
我只能耐心地等待此片的原声,还好,我已习惯同样的等待。
这种“生活在别处”的电影尤其受我所爱,类似的《迷失东京》《开罗时间》《午夜巴黎》《春光乍泄》《面纱》《魂断威尼斯》•••电影里那些失意的人总让我深有感触,我想我也是一个失意者,电影的最终都能走向释怀,而我的电影,还远没有结束。
可能要很多年以后,才会带有强烈目的地去某个城市。
我一直漂浮在城市的上空,我一直没有着地。
当我以为生活可以开始如自己所望的如此进行下去时,仅仅只在开始的时候,就已戛然而止。
长恨人心不如水,我是否应该抛弃人心,进而努力地存活下去,然后在某一天突然离开,然而,离开,又能去哪里?
又只能一站一站地飘荡,并逐站遗忘。
如此往复,便没有尽头,心搁浅在某处,自顾自衰弱。
旅行,反而成为最终的目的。
Slh于2011年10月20日 成都 雨夜 16℃ Music by《Dustin O'Halloran - An American Affair》
Viktor是个内心忧郁的男孩,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让他看上去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苍凉。
是的,也许他不够阳光,但与外婆一起生活让他变得坚强;也许他不够外向,但特殊的生活经历让他无比善良。
母亲希望回到他的身旁,希望母子关系变得正常,希望抚平他心底那一抹忧伤。
他也同意与母亲一起出游一趟,也许两人会让彼此增进了解,填补彼此心中聚少离多之殇。
试问天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女?
哪个做儿女的不想与自己的父母亲近?
从小就母子分离让两人都想了解彼此,打破心中那堵隔墙,让彼此真正互知互爱。
几十年的情感缺失能否在一次旅行中填补回来?
母亲的另一目的也注定让这次台湾之行充满波折。
独自走在台北街头的Viktor迷路了,于是他结识了Didi。
相仿的年纪,相同的孤独,甚至相似的家庭背景让两人成为好朋友。
两人在一起,让彼此忘记了各自的孤独,忘记了各自的烦恼。
Viktor不再为这次旅行感到无聊,Didi也不再为生活的艰辛所困扰。
他们找到了暂时的快乐。
有的时候,朋友就是这么重要,让无聊的生活突然变得多彩,让阴郁的心情突然变得开怀。
好景不长,母亲“朋友”的出现让Viktor明白了母亲此行的目的。
他极其愤怒,难道自己还是得不到母亲的真正关怀?
难道所谓的“朋友”比自己的儿子更加重要?
这样的母亲是否值得去关心,是否值得去爱?
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委屈的泪水,只有失望和心碎。
作为母亲,她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在她心里,也许与儿子相知,与“爱人”相聚,本来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但上天却选择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人,有了一次错误的会面。
一切都是那么的错误!
但也许,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
日月潭之游也许成了母子修复关系的最后机会。
但Viktor却带上了Didi。
Viktor不想与母亲独处。
他与Didi乘舟泛于潭水之上,任凭小船在水面飘荡。
两个少年彼此心中各有不同的忧伤,但此刻的心情却像潭水一样,不再被烦扰所捆绑。
他们躺在一起,心手相聚。
也许Didi的一句话让Viktor心中泛起涟漪,但是在心底,他们依然惺惺相惜。
他们知道,有的人,需要自己;有的事,不要在意;有一些东西,值得收藏;有一些感情,需要珍惜。
Viktor还是与母亲吵了一架,并独自离去。
母亲第二天却发现Viktor和Didi处境危急。
作为母亲她没有第二选择。
成功救出两人后,母亲知道,天下没有谁能比自己儿子更重要;Viktor也明了,只有母亲才能真的为自己不顾一切。
母子二人终于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霓虹前,Didi悠然而立,沉稳而平和;Viktor脸上的忧郁消失了,内心的苍凉不在了,多了一份清纯的微笑;母亲的心结消失了,担忧不在了,多了一份从容的淡定。
只有经历波折与考验,才能见证真情之伟大;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感情,才能真正被接纳。
就像夜幕中那闪耀的霓虹,赋予了黑夜光亮与多彩,让黑夜不再黑暗,不再孤单。
为何我如此淡定从容?
只因为一片霓虹在我心中。
天黑了,但霓虹在闪烁。
原著作者:鹤之剑 本文原载于【同志亦凡人中文站】http://www.qafone.org/viewthread.php?tid=111251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盗版必究。
最初可能有些无聊!
但是家庭的感情!
而后一个男人走进另一个男人的心中!
非常不容易!
特别是有家庭感情纠纷的时候
世界是很多个人的世界。
他说我们逃到另一个岛。
他说我们去建立一个王国。
他说你可以当一个总统。
他说我什么也不想当。
牵手。
亲吻。
拥抱。
哪个姿态更美好。
每个镜头都是张明信片。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灵魂。
何处是归家。
无处话凄凉。
刘汉威是一位出生于挪威、成长在台湾的瑞典导演,这部Miss Kicki(《霓虹心》)是他第一部剧情长片。
说实话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期望并不高,以为会是一部非常台湾化的片子,但是这位初出茅庐的导演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这部电影的亮点我认为有两个,第一是在剧情的推动非常自然,让人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没有很生硬的感觉。
第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来表达他们的内心的情感,对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地细腻。
影片也是以人物的情感为线索展开。
贯穿整部影片的主线索是琪琪和维克多这对母子之间的情感,副线索我认为有两条,一条是琪琪和张先生之间的"恋情",琪琪也是因为张先生才会想到去台湾游玩;另一条是维克多和弟弟之间的"恋情",他们是维克多到台湾之后才认识的。
前者由情浓到不欢而散,后者由素昧平生到相互依赖。
这两条线索直接推动剧情和主线索发展。
另外,琪琪和维克多的外婆、旅店老板阿Ken和琪琪之间的情感描写地也非常细腻。
影片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我觉得是琪琪到张先生家做客那一段,虽然没有几句对话,但是通过琪琪、张太太、张先生、维克多包括张先生的女儿各自的动作、表情,把他们内心的猜疑、尴尬等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琪琪和维克多两个人独自在台北街头徘徊的镜头也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各自紧张、犹豫不决和孤独寂寞的内心。
整部影片的主题还是相对比较沉重的,曾志伟和林暐恒两位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出演给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带来一些笑点,给沉重的主题带来了一些轻松。
警官对于琪琪的帮助以及影片结尾旅店楼顶平台上霓虹灯的一抹红色让人感觉到一丝温暖。
最后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感觉维克多相比弟弟要更加受一些,难道瑞典的饮料里也有塑化剂[大笑]。
记得那天看了《霓虹心》,剧中的两个男孩子也是在患难中互相帮助,不知不觉爱上了对方。
小船在日月潭摇曳的那个场景里,两个人没有过多的谈话,只是相互依偎在一起。
这一刻,确实胜过千言万语。
一个是不知道爸爸是谁,离别妈妈多年,和外婆一起生活;一个是妈妈去世,爸爸赌博。
两个从小就亲情缺失的孩子只能借助对方的温暖弥补从小失去的部分。
最后,这一趟台湾行终于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母子关系,也让瑞典男孩感受并懂得了不同的爱,也尝试了怎样去爱。
电影中男主角隐晦的爱情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出来。
有时你会觉得蜻蜓点水也有他的道理,太露骨就没有浮想的空间了。
就像你不会对裸体想得太多,因为你已经看到了;如果他还隔着一层薄纱,你一定会想那层薄纱下究竟会有什么。
其实这也是大卫和维纳斯的区别啊!
不是吗?
Miss Kicki- Håkon Liu [Sweden | Taiwan] (4-)其實睇個trailer,真係以為係啲婆媽野,唔係為左瑞典情意結真係唔會去睇。
不過我只係arm左一半。
個故事係好老土的,不過處理得幾含蓄!
有好多時有D野不宣之於口,懂得留白個張力會更加大。
導演好懂得點樣capture relationship 的awkward moments, 我幾個場口都如坐針氈,覺得就要爆啦爆啦,好難受。
如果睇過導演前作lucky blue, 都真係發現佢有那種show not tell 的威力。
一個從瑞典漂洋過海來到台灣找尋好基友的美好故事。
尤其是在船上的時候,一個小小心碎的旅程。
媽媽被騙,兒子被傷。
在他們的記憶裡面,台灣固然美麗,可以就是心碎傷心之地。
少年純潔的愛戀本應就這麼結束了,在還未開始的懵懂之中。
只是,情節急轉,一場意外,一份劫難,竟然讓他們面對了自己的情感。
結局,很美好。
Ludwig Palmell其實很帥。
以上。
两个异国的少年在旅馆的楼顶吹着风,一个中年的女人在下面吸着烟笑着看着他们,“Hotel”几个霓虹字闪闪烁烁——这是影片的最后一幕,也是现在唯一在我脑海中停留的画面。
不得不说,在下影片之前,我对这部的电影的期待并不高,原因很简单——演员不美型。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希望这种类型的电影能有浪漫的剧情和萌死人不偿命的男主角。
可事实恰恰相反……当然,这些也仅仅是我在看之前的想法,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魅力,毕竟不是几张“剧照”就能察觉的。
我现在仍旧沉沦在维特略带羞涩而单纯的笑容里,他一个人徘徊在台北街头的惶恐的身影和与弟弟在威胁之下接吻的投入……也许电影就是要充满戏剧性吧。
光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外国母子和一个台湾小混混这样的组合就已经很有悖常理了不是吗?
整部电影始终笼罩在一层忧郁之中,以至于有时我甚至喘不过气来。
当奇奇在日月潭的豪华旅馆里独自看着绝伦的美景,享受着丰盛大餐时,我们谁都能感受到那阵压抑。
而这样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时常会有。
我很好奇,奇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
从维特的描述中,她的曾经仿佛浪荡不堪,而从她与曾志伟网聊时的眼神中,你又会觉得她是一个真正渴求爱情的女子。
她貌似不善交流,特别是对自己在乎的人,但同时她又和旅店老板很聊得来……奇奇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充满了矛盾。
但不管怎样,她是爱着自己的儿子的。
但她又很刻意地装出自己很不在乎的样子,“你有女朋友了吗?
”“在学校早餐都吃什么?
”“我差点就要问学习成绩了……”多么尴尬的母子聊天啊……直到维特有真正的危险的时候,她才拿出了一个母亲所特有的全部能量。
也许是电影看多了吧,我始终相信平静如死水的生活并不能给我的现状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如果维特和奇奇没有在台湾遭遇这一切,仅仅是简简单单地转了一圈,那么“冰”就不会捅破,尴尬将延续很久。
因而我也会感谢自己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无论是幸运还是不幸。
电影的另一个线索当然就是维特和弟弟的暧昧之情了。
大概有两个高潮——湖中小船的相拥和被绑匪要挟接吻。
本来我以为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可是弟弟的一句回答打消了我的念头,也着实让维特感受到了“欺骗”……维特意识到他们不可能继续下去,因为显然弟弟的生命中还存在着一个“她”。
而就在这么纠结的状态下,导演安排了一场特殊的吻戏。
我很钦佩导演的想象力,这样做也确实制造了非常大的戏剧效果。
我相信他们并不仅仅是受胁迫的,也同样出于本能和爱。
电影算是给了一个不错的结尾,尽管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我们不知道弟弟和维特后来怎样了,也不知道奇奇和曾志伟之间还有没有故事……但这不就是电影的魅力吗?
《霓虹心》是戏剧化的,可同样是现实的。
我曾看过一篇研究报道,里面说在缺乏感情,特别是父爱的家庭中,很容易出现同性恋的孩子。
而电影中的维特和弟弟都是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成长的,我,也是这样。
而奇奇的扮演者也把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感觉演绎地很出神。
她不停地在抽烟,她的眼神中时常交替着失望和希望。
她是整部电影的灵魂。
剧情也许可以很狗血,可感情依旧可能很饱满。
这正是我欣赏这部电影的地方。
当然,里面的一些细节仍旧有待斟酌。
例如奇奇在发现自己的房间遭遇窃贼之后,为什么没有立马报警?
弟弟和维特被三个同龄人绑架,虽然对方手中有刀(很小的刀),但2对3,况且手脚都能动,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
最后,奉劝那些想在网络上调情的成功人士,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和地址告诉网友,因为说不准哪天人家就拖家带口地来找你玩了。
“导演这片子有点压抑哦“ 导演讨好地笑笑,"我觉得还蛮温暖的诶"。
底下又乐了。
我盯着他精致的脸,突然觉得跟他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更多是彷徨吧—— 一个混血儿在归属感上的彷徨:好像两边都能接受自己,又似乎两边都无法真正融入。
虽然从电影开场到结尾无数次地响起会意的笑声,虽然导演说我觉得我着眼的是人们的共通点而不是不同点,虽然虽然这部片子中并未出现混血儿的故事。
“我们很像,表面开心,心里却不快乐。
”阿k的话仿佛还在耳边,一如导演回答完问题迅速消失却不失暖意的笑容。
然后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个虚构的故事如此动人。
中年跨国网友见面记,小帅哥泛舟暧昧记,母子冰释前嫌记。阿Ken果然看着就WS。
整个故事淡淡下来,没有太多曲折。却不知不觉已经流泪了。这样的情节,似曾相识。
重点在哪里啊
黄河是gay吧。
同志擦边球+墨迹墨迹+比较养眼的BOY=一股台湾文艺腔(黄河很不错)~
還OK吧,難得有外國人當主角在台灣,有點慢,不過第一次看感覺不錯,看第二次應該很難看下去的那種。要深夜看的那種。
1,看片子之前 以为讲的是“同志” DIDI跟VIKTOR又很...... 却原来着眼点是两代人的矛盾与沟通; 2,韩寒说代沟又不是天堑可以被填平 那么 彼此的理解与体谅 即是最好的应对了吧; 3,黄河很帅 圆寸男 有一种清新 凛冽的美。
美少年什么真是可爱,又开始冒泡泡了
那种在一起呆着呆着就喜欢上了的微妙感觉。
口味也太淡了吧。
温馨的表演
基情四射
究竟是出于什么样邪恶的念头,两个男孩间正常的交往都要走向耽美呢?母子间的拉锯战其实还不错,但是烂尾得厉害
大家都很爱拍船.
北欧男孩真好看!
真是牵强的小品啊。导演想展示下他记忆中的台湾吗。看点仅仅在本土小男孩有戏的脸型吧,阿ken好爱演哈哈。
果然是部隐晦的GAY片…………隐晦到我差点忘记…………
弟弟,维特都太可爱了,不过配对一起很古怪
吃面+船上的片段 经典
亲情啊亲情 我只是为了看男主来的 帅啊文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