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林超贤行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片依旧有着林超贤导演的独特导演风格,他所擅长拍摄的动作戏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视听剪辑也增加了场面的壮观和震撼程度。
本片叙述了四场极限救援的场面,每一次救援都是如此地惊心动魄,给观众满满的紧张刺激感,也充分表现出我国电影工业制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片中各演员们也都完美呈现了各身经百战的救援人员,看得出拥有高颜值的彭于晏在演技上的进一步提升,在每一场救援戏中都展现出极其勇敢的意志品质,另外他在文戏部分也非常出色地诠释了一个好父亲和敬业的救援队员形象。
不过感觉四场救援戏并没有互相承接的关系,全片没有很明确的重点,故事逻辑性不够强。
我应该能算很重度的动作片迷,枪战也很喜欢,战争片就差点,但也算OK。
但我非常讨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也包括他之前拍的那些《线人》《证人》以及运动题材电影,都是类型片里最套路,最乏味的东西,这些等于是把动作枪战类型最有趣的部分都仔细的剔除了,而林超贤做的就是这个工作,这跟早年的那些飞虎队题材的港片完全不是一回事。
类似思路的,当然还可以包括刘德华主导拍摄的好几部枪战片,就是在香港把枪战变成战争片,但说实话,真正敏感,有趣味,有幽默感的从业者,是不会费尽心思做这种“无聊”的事情的。
而《紧急救援》更是集大成中的大成,三段式的最偷懒剧作模式,相信如果不是为了应付审查,这种电影完全不用编剧,甚至连现场编剧都不需要。
我不知道有几个所谓的动作片迷,会真正敢于承认自己喜欢上述电影,就如同如果你喜欢港式赌片的话,你会好意思说喜欢《澳门风云》系列吗?
《紧急救援》就像是把什么中国机长,还有让黄晓明能二度荣膺金鸡影帝的《烈火英雄》放在一起,又拍了一遍,如果说这边也想把危险行业职场电影都拍一遍的话,应该也没剩多少可拍了。
这边真的有挑战常识的传统,就是认为剔除了最基本有趣东西的电影,还会一直受到热捧,事不过三,《紧急救援》应该大赔吧,不管这份亏损实际上是由谁来买单,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硬着头顶,缩小预算还拍?
其实这让我想起袁和平的话,访谈中好象是让他点评内地一些武打片的感觉,他说还是要好看,不好看的话,过段时间观众就会厌了。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观点,这就是最简单的常识,但在这边,无论是哪个领域,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都有人在挑战常识。
而八爷所提到的不好看,应该也包括徐浩峰的武打片吧。
说句实话,我极为讨厌他的电影,甚至还包括他的小说,也对《一代宗师》能得金像最佳剧本,极为愤慨。
他完全是在挑战常识,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如同赤脚医生,江湖骗子一样所谓的拳理上,他和马保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而且我想对于他武打片吹捧的那帮人,都什么人呀?
那应该都是国产文艺片,死都不放一个屁的那种电影的拥趸吧?
邵氏武打片曾经风光一时,现在肯定已经过时了,除了重度影迷怀下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因为一招一式打得实在让人感觉太累太乏味,但林超贤,徐浩峰的电影比邵氏武打片还要乏味无聊“恶毒”一百倍。
满怀希望而来,平平淡淡回家节奏平缓,没有灾难片该有的紧张刺激,也没有逃出生天的欢呼雀跃。
对林导期望过大。
1. 节点带不进去。
三段式:一次救援-介绍人物,主要人物理念冲突;二次救援-配角出事,自我怀疑感情加深;三次救援-主人公大彻大悟,绝处逢生。
2. 几号没有情感共鸣。
几乎没有被触动到,呈呈(王彦霖)在海底牺牲;高队(彭于晏)在船底被困反转自救成功;聪聪手术不顺利(那个手术过程有必要吗?
反感)。
唯二有共鸣的地方是,呈确认牺牲,高方白几人在甲板上呐喊,可能因为在生活中是被留下的人而有的共鸣;方队(辛芷蕾)在高队被困船舱时的呼唤,特别是前两句“高谦”,蛮戳的,像被扎了下。
3. 最喜欢的桥段是个插曲,公路滑坡,激流中救援油罐车司机,节奏快,人物个性鲜明,成功救援。
虽然最后有槽点。
ps:虽然定位香港,但彭于晏的口音有点别扭总体,不推荐。
喜欢灾难片的同志👉真实比想象更精彩
空中浩劫 第二十季 (2020)9.32020 / 加拿大 / 纪录片
看完都过了一周多了,终于想起来给他评论一下了,唉╯﹏╰,不得不说,真的有点失望。
为嘛我最近看的电影,第一句都是有点失望啊,要死……可能是我太期待红海行动的导演和彭于晏了,万万没想到期望太高就是失望了吧。
其实一细想,我已经看过很多部这个导演拍的片子了,有《破风》、《红海行动》,还有就是这部《紧急救援》,同一个类型的片子看多了,总会有些疲惫,但这个导演还真是我行我素,一直都没有变过,也的确没有失望过,除了这部。
也不知道是我终于看这种类型的片子开始疲惫了,还是这片子真的有问题。
相比较《红海行动》的紧凑和纯走故事线的剧情来说,这部片子的元素则是将感情和事业杂糅在一起了,这对于一个也不知道算不算擅长感情戏的导演来说,还真的很难把控。
丧偶的父亲与儿子相处,还有专业能力够强的女机长,按理来说,元素够多,应该有很多值得书写的地方,但最终把着墨点放在了儿子眼睛出问题上,我总有一种前面的铺垫很……累赘。
毕竟刚开始我以为是父子亲情元素,然后出现女机长,我以为是爱情元素,再后面孩子出问题,又转回亲情线,我希望看到的紧急救援的各种专业场面也只不过是男主爱情、亲情的一个催化剂。
片子中,我看到了很多的救援,有高空峡谷,飞机坠海,油井爆破等等危难中去救援的事例,但太多了反而杂乱,而导演还加上了亲情和爱情线,对一部电影来说,元素过多就容易模糊焦点,也容易让人不明白故事的侧重点。
亲情和爱情没什么不好的,但你完全可以拍一个爱情片来完美渲染,中间穿插救援就好,这个主题就很鲜明了,而不至于以紧急救援为名。
本来不想提的,但提到女机长,我还是想说一句,刚开始我以为女机长的出场如此专业,后面肯定有非常值得书写的部分,但除了峡谷中,我并没有看到足够体现专业性的部分,后续她也一直都是以一种女性友人的身份存在,比如对孩子很好,喜欢男主,鼓励男主等等,而很少体现她的专业性,那我觉得她这样的人物设定就很多余,像是在故事中点缀的花瓶,就像害怕种族歧视必须加一个黑人演员一样,害怕说职业歧视,才加了个女机长一样。
我相信各行各业都有很出色的女性,她们的存在必须要比男性更出色才能在各行业立足,我不相信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部分,既然出现了这样的角色,除了编剧导演没有好好挖掘她背后的故事以外,我觉得没有别的解释,否则就是生造了那么一个人,原因嘛,无非也就是上面的理由了。
还有最终孩子生病,父亲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必须冲上战场去营救,我可以理解导演的想法,中国有太多这种无私奉献的人了,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和推崇。
毕竟如果救援队伍中少了一个人,这个救援队就无法执行任务的,我觉得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吧。
别人的命是命,哪怕你不把自己的命当命,但亲人的命总是命吧,亲人面临生死的关键时候你觉得自己不可或缺,没了自己就不行,所以无法陪伴亲人必须亲上战场,可这是对你伙伴的极度不信任吧。
你的伙伴也不全是无能之辈吧,在中国,英雄主义是没办法活下去的,每个人都应该只是一台机器上的螺丝,少了一个,可能会出问题,但至少总有替换的螺丝可以上吧,所以还是不太能理解拍出《红海行动》的导演,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剧本来描述紧急救援。
毕竟《红海行动》当时可是跟《战狼》做比较的(其实是拉踩,含蓄点吧),很多人认为红海行动才是体现中国团结精神的片子,不像战狼那么英雄主义来着。
所以对这部片子,我真的有很多的失望。
回过头来再看,我发现一个规律,林超贤导演很欣赏彭于晏,彭于晏也的确非常棒,无论是体型还是专业能力都很出彩,但这两个人只要一合作,这片子就扑,玄学这种东西还真是难以言喻,我觉得不得不信邪,导演你以后还是认真考虑下吧。
还有,剧本好好挑一下吧,如果喜欢这种刺激的片子,就少一点感情戏吧,亲情和爱情点缀一下的那种,期待导演未来的新作。
1可惜如此大场面如此精彩的特效!
2故事:编剧导演你们是不是太贪心了,还是说为了彭于晏把剧情改成这样?
亲情友情爱情职业啥啥都想要,要不要这么贪心?
非要扯CP,非要扯感情。
简简单单救援不好吗?
现在可好,一锅烩,结果啥都不是。
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主线,故事节奏完全拉胯,文戏生硬得《乡村爱情故事》看了都要自豪;3人物:主角刻意伟光正,刻意得脚指头都尴尬;一众配角刻意突出主角,刻意纸片化,故事开个头就知道结果,就知道谁必死。
而且人物动机成谜,看完电影没人知道刘斌为啥突然辞职。
因为内疚?
电影里可是半点都看不出。
而且,彭于晏演的那是一个爸爸吗,明明就是夏令营里的大学暑期工或者什么教育培训机构客串教育孩子。
像是隔着镜子对着儿童表演;4价值观。
确定这电影不是黑救援队员的吗?
这是想表达什么?
鼓励无组织无纪律?
全国一共300多这些宝贝,所以可以不听命令,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救人靠直觉?
没有拍出救援的危险性,没有拍出救援人员的伟大,从头到尾不能让观众共情,感受到灾难的可怕性和救援的不易及伟大。
那这部电影的作用是?
展示特效来的吗?
看,我爆炸场面做的多宏大!
看,我水底特效做的多好!
看,我这个大场面堪比好莱坞!
那你别叫《紧急救援》了,改名《海上救援之特效展示片》好了。
5为了突出彭于晏,资方也是费尽心思了,又找内地演技好的女演员给台湾演员抬轿子。
前期宣传还以为辛芷蕾多重要,感情是给彭于晏打酱油的。
6以前一直对彭于晏无感。
看了这个之后,我宣布:开始讨厌他了。
此片再次证明林超贤导演拍大场面是国内顶级,四场救援场面拍得紧张又惊险,钻井平台着火,客机迫降失败等都非常真实,但是情节有些松散,主线有些套路,如果只有动作救人情节,表现战友情深兄弟情义的桥段,虽然单薄了些,但恐怕要比现在的成品更好。
这次情节的编排有点太随意了,就是把过去用过的《激战》里的人物关系再用一次,男孩和父亲,但又没那么深刻。
彭于晏和辛芷蕾的恋情也不那么真实,他俩就不像恋人。
里面的小男孩与彭也不像父子,看不出来他们的关系。
冲着诚意十足的功作场面,这片还是值得一看。
影片结局点出救人还要救自己,人生要争一口气,这气就是勇气,但还有运气吧。
最后夸一下王彦霖和辛芷蕾,这两位都演得不错。
影片的题材很新颖——海上救援队的救援故事。
然而,对比同一导演的前作《红海行动》,感觉少了刺激和紧张的感觉,更倾向于突出人物和彼此之间的感情,但的确没什么看点。
前半部分的内容太碎片化了,就是在秀动作戏和特技;后半部分又变成强行煽情,主角光环不死,就是看到最后只想问什么时候结束。
不过,就冲演员们基本都是自己完成高难度系数危险动作,还是值得点赞。
蓝莹盈可能真的适合演女配。
这种不起眼的小角色,她演着不费劲,甚至不怎么用力,反而能给人觉得挺舒服。
赵呈的台词设计,让人怀疑他会领盒饭,结果他真的就领了盒饭。
辛芷蕾很用力地演,感觉很好,但是又有点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永远少不了的是主旋律,有点尴尬的煽情,有点破坏氛围。
亲情线和爱情线,外加奇奇怪怪的陌生人偶尔来一下的莫名感动反悔,反正就觉得有点怪……总之,比恶俗烂片要好一点,但是绝对算不上能值回票价的华语大片。
从三个方面说吧。
一是讲一下 整部戏的运作思路。
二是讲讲四场救援戏不同的观感。
三是跟非常成功的《勇往直前》做个对比,看下本片从职业剧这个类型上是如何被前者碾压的。
一:布局其实就跟林超贤前作一样啦,通过四场动作戏构建起整个电影的骨架,其他文戏什么的都是基于四场动作戏往外延伸扩写的。
其实这个做法非常适合林,因为他文戏方面一直并非对大众友好的人,他拍的较好的《江湖告急》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黑帮片叙事结构的,语调反讽;而《线人》的则是黑色电影式的,不断把人物逼入死角。
可见,他拍的好的文戏都不是什么让观众看的舒心的。
北上之后,他的《逆战》《激战》《破风》都不算成功。
后两者在口碑上有所斩获,但是票房表现平平,《逆战》更是口碑票房双扑。
归根结底,这三部他试图让剧情走向明朗且情绪正向的作品,都很别扭,要看类型片的观众没能得到很好的情绪释放——例如《逆战》里面的兄弟情,毫无疑问没什么说服力,强烈的剧情冲突让羸弱的细节更加难以被看见;《破风》中毫不细腻的三角恋也是令人汗颜。
这些片子还不如他更不成功的《火龙对决》和《魔警》来得痛快。
《湄公河行动》是转机,跟主旋律交合之后,林对动作戏的处理经验派上了用场。
但是糟糕的动作设计和场面调度实在没什么观赏性,而文戏又要保持正向上扬,更是一塌糊涂。
林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在《红海行动》中奠定了他这两部超高投资的大片所用到的框架。
《红海》我认为极为成功,重金实拍,以及和军方的深度合作,使得场景的破坏性很真实,几场动作戏的空间推进很成功。
这使得《红海》极具可看性。
同时,《红海》就此不需要顾及人物的个性了,不同兵种就是不同的场面工具人,有狙击手、有重机枪手、有坦克驾驶员等等,他们很好的在几场动作戏中发挥了自己制造更暴力的场面的作用。
同时,因为他们是军人,个性上都是狼性的、压抑的,则不需要太多笔墨描写他们的私人情绪,可以避开林的弱项。
终于说到《紧急救援》了,本片最大的问题还是文戏。
林刚刚在《红海》中提出了一个方案解决文戏羸弱的问题——那就是避开。
可惜,在《紧急》中他又挑战起了细腻的人物情感,而他依旧不擅长于此。
每个救援队员都是奋不顾身的直男猛男,谁是沉默的、冷静的,谁是激进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在男性角色这边几乎没有区分。
反倒辛芷蕾饰演的女飞行员还有点区分度,这大概是因为只有她一个是女的。
还有就是不同工种也没有为电影的场面提供什么丰富度,如果说《红海》里不同兵种让动作的丰富度提高了,那么《紧急》中除了飞行员之外的工种基本都是“跳下水救人”这么一个动作——有读者会喷我,“难道海上救援队不都是跳下水救人吗?
”,我的意思是你至少可以让每个队员的技能稍微突出一点,比如谁是负责切割、谁是负责控制伤员伤势等等……《红海》继承下来的布局没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让人遗憾。
最大的问题是,《红海》中四场动作戏是让剧情有推进的,而《紧急》没有,《红海》的四场大战及剧情分别是从政变的城市中营救华侨,然后运送掌握了恐怖分子信息的华侨时被袭击,遂展开对人质营的突击,蛟龙分队在行动中牺牲了几位队员,剩下队员为了报仇和打击恐怖主义,展开终战;而《紧急》四场救援并没有相互关联,都是突发情况,所以基本说来就来,解决了一个危机也没有段落已经结束的感觉。
二:油井、漂流、飞机、油轮按顺序来讲讲四个场面带给我的感受吧。
先说个大概,那就是前两场很马虎,视觉水平和节奏感都平平,都属于秀肌肉的作用。
后面两场很显然规格更大更疯狂,情感上也有联系。
第一场油井是个灾难开场——啊,我这么表述有歧义,并不是说林拍了个灾难场景作为开场,而是这个开场极其糟糕,起了个坏头。
主要是CG痕迹太重了,尤其是油井上的吊臂,特别滑稽。
而爆破和海面的互动比较可靠,但是展现太少。
动作逻辑也十分不清晰,尤其是最后到底有没有把那两个困在平台的伤员通过吊绳拉出来,镜头没交代,然后突然林超贤导演的名字就隆重的出现在屏幕上——我找不到比这更尴尬的开场了,就像一个歌手唱歌跑调了,还自信地展开双手迎接掌声的感觉。
这场戏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旧飞行员写走了,换来了辛芷蕾,好让后面的戏剧丰富。
第二场漂流在视觉水平上没问题,很能凸显整部戏用了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拍摄基地的优势,各种运镜调度都比较自然。
缺点是没什么记忆点,就是刻意制造的紧张感始终挥之不去,突然来个什么木头基本都是想来就来。
其实林和剧组也想到了让油罐车爆炸,然后落入湖中形成危机,制造出危机层层递进的效果,只可惜爆炸和落入湖中的油罐车并没有造成实质影响。
第三场是这里面四场动作戏最好的,无论是铺垫、时长、节奏、视觉水平都非常顶尖。
不过我有个疑问,是这里面飞机遭遇风暴和冰雹的画面,是和《中国机长》共用的吗?
尤其是那个紫色的雷电和云层效果都跟《机长》一模一样,加上都是博纳出品,很难说不是素材共用。
好的地方是从铺垫开场,正常灾难的视角保持与主人公尽量贴近。
一开始是主人公们接到任务,紧急撤离在参观基地的家属,从而出发执行任务,这就有种打破和平生活的戏剧作用。
后面短暂几个飞机上的镜头,展示飞机遭遇危机后,主人公已经来到海上等待开展救援。
此时我们从主人公的视角看到飞机从他们面前滑过坠入海中,代入感非常强烈。
后面进入机舱后一片狼藉,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场景跟《红海》里刚刚进入被炸弹袭击后的公交车是异曲同工,同样是各种哀嚎和血腥,同样是各种切割动作,只不过《紧急》放大了整个场景,同时也没这么重口了,还加入救婴儿这种人道主义的场面。
而危机临界点是有设置的,那就是三架直升机的悬挂系统,无论是承重数值还是直升机咔咔咔的冒烟,都不断提醒这个紧迫性。
这比上两场动脑多了。
后来飞机断裂和队友溺亡的段落都非常克制,写实,也算是华语灾难场景中少有的写实一笔。
第四场油轮似乎没什么好说的,效果不错,但是和飞机段落比,有一定落差。
有一点挺值得说,那就是彭于晏被困和儿子做手术的场景剪在一起。
儿子开颅的画面太血腥了,引人不适,和彭于晏被困形成了基本的互文。
最后油轮沉没时音效特别安静,和渺小的彭于晏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有种神性的观感,而此时主人公获救和其儿子死亡倒是有种宿命感。
只是碍于唯物主义的审查,宿命论这点不太好说,只能在结局加个彭于晏再次回归队伍的镜头做收尾,正能量max。
三:与《勇往直前》的对比说了很多优点和缺点,但我最不满的是,作为一部宣传时主打硬核的“海上救援队”题材,在实际执行上,我看到了很杂乱的职业展示。
作为一名海上救援知识小白的观众来说,我想从这里获得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和电影带给我的科普性都没有得到。
有读者会说:“你想科普,你去百度,去看纪录片啊!
”。
我只能说这只是一个观众做得课后作业,而观影时获得的乐趣才是我们要讨论的。
这里得提名《勇往直前》,不仅每个人物都立住了,而且还能给到观众许多野外消防知识,准确来说是野外消防员的知识。
比如要在10秒之内打开并躲进隔热袋里面,届时火烧过来有多高温,躲在里面是什么感觉等等,非常详细。
还有许多的细节展开,例如野外消防队的编制,灭火原理…而这些是通过一个潦倒的新兵蛋子的视角去展开到这些信息的。
而他想进入这个野外消防队进行训练,改变自己人生,同时和队员建立了友谊,这就是本片的主线了。
主线和职业性的展现合一,给到观众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如何成长的故事,更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变专业化的过程。
反之《紧急救援》,并没有给到一个合格的人物成长线,彭于晏前后的人格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推动——儿子因癌症去世甚至是偶然事件,跟彭于晏执行救援任务毫无关系,换其他职业也有这个可能性,反倒是其队友的牺牲给他的推动更大。
然后就是里面全部队员几乎都是老手了,缺乏一个新人视角代表观众去进入这个奇妙的、我们了解甚少的职业。
队员们一遍遍的训练,但我们对他们的训练内容并没有什么了解,只是知道他们一遍遍跳入水中,然后在地面进行各种力量训练。
其实我看这片的花絮,就是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训练。
比如预告片里出现的那个水从侧边漫过大家身体的训练场景,到底具体作用是啥,然后队员们在这个训练会遇到什么难题,也没给到我。
非常遗憾。
最糟糕的是,最后一场营救中,有几个关键的道具,例如灭火弹,还有把男主拉上水面的气囊……这些在之前都没有提过,但是很明显这些都是海上救援队特殊的工具。
比如灭火弹吧,后面有个队员说温度太高了,不能用——那到底多高的温度不能用?
其实前面讲了温度多高我也记不得,但是起码你得交代一下。
国产片在展现特殊工种专业性时,缺乏质感,是个很大的问题。
《紧急》算好了,至少整个救援的战术是完整的。
《烈火英雄》才过分,一个队员牺牲了,其他伙伴在高喊却不组织更积极的救援,还有手拉手挡住大火,都凸显了一种毫无专业性的理念。
咱们消防员是这样的么?
《勇往直前》里面最后大火烧过后,地面剩下的几个防火袋的残骸,跟前面躲进防火袋的训练形成了互文,瞬间打造了一种很克制的残酷性,前面还在训练的各位,突然成了灰烬。
这个场景的感染力,比《紧急》《烈火》里面哀嚎一万句都要触目惊心。
其实《勇往直前》和《紧急》都有家庭戏,但是高下立判。
《紧急》里面只是用一种蒙太奇展现了牺牲队员妻子的悲伤,顺带让彭于晏做了个内疚的表演,先不说这个表演如何,就呈现效果来看就太走过场了。
《勇往直前》最后一段可谓华彩。
所有消防员的亲属聚在体育馆里面等待自己家人的消息,这时局长通知大家,整个小分队除了一人之外,全部被烧死了,而活着的那个人身份没确定。
这时馆里的亲属非常焦急恐惧,他们无比希望活着的那个就是自己丈夫,死的是其他人。
这时,导演在体育馆里建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负能量燃气瓶,这个燃气瓶临界爆发。
而男主正是那个幸运活下来的人,但是他得面对所有队员的亲属们的负能量的爆发。
当他走进体育馆,想给大家一个交代时,大家一看到他就崩溃了——因为男主的出现,正式表明了自己的亲人已经逝世了。
当男主看到所有人因为他的存活而绝望时,男主也陷入了绝望。
这一段可谓是表现野外消防员这个职业的残酷性,那一刻家属和男主面临的绝望,也反衬出之前他们做出的贡献有多么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勇往直前》的导演约瑟夫科辛斯基也是被人指责文戏糟糕,叙事能力弱,《创战纪》《遗落战境》都是出了名的叙事羸弱,但是一部《勇》就让大家刮目相看了,不知道同样做为偏科生的林超贤能否拍出一部证明自己叙事能力的作品?
看完《紧急救援》后,我就一个感受:累!
片长134分钟,动作戏和文戏不断切换,但节奏把握的太差!
明明看着一段救援戏还挺紧张,结果过一会就结束切入到文戏走轻松诙谐路线了,导致观影情绪不上不下的,完全找不到一个好的释放点。
并且文戏让人觉得突兀且无趣,这部电影我想看的就是全程无尿点的救援行动,穿插这么多糟糕情感戏是在干嘛…而且明明可以删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文戏,例如山中训练直升机出现故障而在瀑布悬崖旁迫降的一段,这一段对男女主感情也没起到升华的作用,就是变相解释了之后副机长辞职的原因,可这对于整体剧情而言根本无关紧要啊,不明白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导致电影这么长。
想说剧本是真不行,片中分四段救援戏,太散了,没有特别突出的高燃点,其实好好讲个两段就行了,贪多必失。
并且情节套路,让人完全猜得到后续发展,看到给男二都安排了感情戏,就能想到他之后铁定会牺牲,果不其然。
而男二牺牲的那段还让人看得头大,明明因为救援时间到达了极限,上级为了队友们自身的安全已经下达了撤退命令,结果还英雄主义上身,就非得多救一个人,结果人没救到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搏自己的命就为了换取那微小的几率,他也有爱人在等着他安全回家好吗!
另外救援人员不是更该注重纪律吗?
听从命令发挥团体作用才应当是摆在第一位的,救援人员的命也是命!
所以这种「造英雄」式的桥段设计并不会让我觉得感动,只会反感!
这片看得太累,并且就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
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救援队的各种随身装备了,灭火弹有意思,还有片尾彭于晏在海底望着沉没的残骸那一幕确实壮观,最后彭于晏身材是真好!
除此之外,完全没什么记忆点。
恐怕是再过段时间,这片讲了些啥我就都得忘了…
最需要理性的职业 每次出任务都感情用事 跟傻批一样 你以为观众会买账?
别人的命比自己儿子 女朋友的命重要?
救人如果不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就是傻批还有开颅手术也能拍出来?
导演要恶心死谁?
垃圾!
垃圾!
垃圾!
看到每段开头就知道结局 从来没这么无语过!
还不如看隔壁土味喜剧!!!!
真的不太行,看起来火爆刺激的动作戏全都是用特效堆出来的,然后在一场场高潮段落中间再插进去令人尴尬的文戏,影片的节奏可不是这么铺的啊。最重要的是,人物写的真的不好,主角刻意“英雄化”,一众配角完全“纸片化”,走煽情和走深度都很不够,动机不足,比较缺乏力量。还有就是,这种灾难片背后隐藏的价值观我觉得始终是要警惕的。唉,看到现在还是觉得《勇往直前》真的好,真的,国内编剧学学人家的主旋律吧。
很四平八稳、也很过瘾佳的商业片!有点强森《末日崩塌》那种节奏,一场接着一场升级的救援,开场直接入戏、后面是水里、飞机迫降、船上火海……感觉把烈火英雄、中国机长、萨利机长、急先锋众多场面都浓缩拍了一遍。穿插的生活戏份,基本过场在10分钟内,队友、爱情、亲子也可以接受,当然,都是常见套路,也没有多大升华,比如便当套路,就是最常见的,一演就知道他肯定要挂了。以及,导演恶意卖腐了一下,也学姜文让彭于晏洗澡卖肉。再以及:张国强咋胖那样了!和士兵突击、团长里面胖若两人,胖得人都变矮了一样(后来发现50的人了)
几个片段的救援拍摄得很紧凑,特效也做得挺出彩,不得不说中国电影是越来越厉害了!看得仿佛身临其境般被大火包围。所有好看的片总有人要牺牲才会有遗憾吧。不过几个桥段的感情戏太过冗余,显得拖沓,小朋友间的玩笑想制造笑点但是不够走心,这是不足之处,而放弃自己家人赶赴生死照常感觉还是过于雷人了,不真实,谢也是不足之处之一。不管怎么说,不枉等了这么久,大部分取景地在厦门,还有我司名称被列上了片尾感谢方了,加分!也算是为这部电影助力了!
很无聊
这些梗实在是太老了。眼睛看不到肯定是脑肿瘤压迫了视觉神经,小女孩打电话过来肯定会吃醋,拍婚纱照什么的必死无疑。唯一亮点是男女主颜值身材真好,第一次GET到了女主的颜值高级电影脸。
香港导演和团队是商业大片水准的保证,文戏可以删掉,动作戏不错
真实永远是最大的力量,哪怕这些人你不曾相识,但看了电影你也明确能够感受到,没有千万人背后的誓死搏命,也不会有如今的岁月安宁。电影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和出口,内在核心需要关注的是这些默默无名也无畏的平凡英雄。这不是过度煽情,这原本就是真实一刻。向我们的中国英雄致敬!
四场救援戏太多,应该有轻有重
真的各方面都很平庸。
剧情太散了,台词表演也没有代入感。低于林超贤的平均表现
不管是在电影题材亦或是电影产业上都是一个全新的升级。上天入地的实拍确实很震撼,选择海上救援题材也颇具胆气。救援场面拍的很炸,荷尔蒙力爆棚的彭于晏大秀了一把身材,荷尔蒙爆炸啊,苏!第一次看他出演父亲的身份,略有惊喜。
谁来拯救一下林超贤的文戏。
确实是平庸的。缉毒和杀敌其实是重情绪的戏,而救援是向内走的戏,都在拍动作和奇观的同时,我觉得后者的武戏反而更容易达成文戏的效果,但确是林超贤这些年来拍得最差的文戏,从剧本到表演几乎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猜测导演对于故事很自信,大大的署名除外,添入了不少以往的元素,兄弟情和单亲线,但刻意而为之就不那么好看了。彭于晏的表演全程几乎在演某个时期的刘德华,尤其口条像得很,故作放松的强调,除去台词外,他后面要比前面好一点,辛芷蕾也很差,不仅拿腔拿调,好几处我甚至觉得她处理得完全不对,看到她我就感叹,难怪袁泉随便演演都能够拿好几个女配。最差的要数配乐,完全是硬配,感觉就是买了现成的曲子,没有作曲家来写了,同时配乐指导在做另外的构思。
一.这部电影没有主线,编剧根本没有想好是要以事件为中心,还是人物为中心去叙事,现在呈现的是两种都想要,但两种都没做好,整个故事就是片段式的救援场面和小品式的文戏串接。二.文戏是学生作业级别,差到好几个场戏我以为自己在看周杰伦的MV,特别是海边的戏,对白写的很不口语,加上彭于晏的口音,听着太难受了。三.我真的非常反感在主旋律电影中,把角色神性无理地放大。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永远不会是因为他什么都不怕,而是因为他怕,但他还去。
说文戏烂的你们疯了吗?你看nba会喷暂停太烂啊?
4.5/10。#单位第一次组织看电影# 和《中国机长》差不多水平。开头定全片,咣咣呯呯的场面就硬塞给观众,对我进行无情的催眠。合格的只有第二场救援戏,后面死战友陷绝境大团圆简直是模板化剧本,是在厕所无聊时写的吗?为什么不给彭于晏找个配音,孩子的戏能不能不要这么矫情!(中国动作片标配的卖腐和澡堂情节都一般,和郭敬明学学吧)
4.85亿(年度第十一)人民交通出版社&中视时尚&英皇&腾讯&博纳出品 火红电影制作102
缺失的主干,几场行动下来人物也立不起来
倒也不必给孩子也安排上绝症
网飞网大水平,看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