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狠多急躁小朋友们的吐槽,我觉得要说句公道话,豆瓣一贯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只要是主旋律的电视剧,有爱国情怀,无论多么还原历史客观写实,都是要遭到吐槽的,有本事你们耐心看完在来吐槽,算你是个成年人。
今天看完全集,我觉得心智成熟善良并且心眼不坏的人,都会被这部剧感动落泪,每一个角色都非常丰满有血有肉有灵魂,演员个个可以称得上是中年戏骨,剧情紧凑不拖沓感觉每一段台词和画面都不多余,唯一感觉稍微差一点的演员就是钟心这个角色,现代感太强了,可能跟美国留学有关系吧。
这部剧的的中心主题无需多讲,即便是那些自以为比编剧更牛逼的网友吐槽的感情戏也依然很好看,没有拖拖拉拉妈妈死去活来肥皂泡,真情的流露都是很克制的,真的很棒。
另外这种片子很有批判性,看到组里很多人对这部片子的过审感到错愕,是的,是的我也有同感,这可是在央视黄金一套播出的,但是这就是实事求是面对现实,不遮不掩直面历史的好剧,10年难见,我奉劝这些嘲讽吐槽讥笑党,你们把这个片子耐心的看完,在留下你们的口水,也算一个心眼好使的人。
顺便说说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黄凯华,江水宁,但是很遗憾在看了介绍之后这个人物也是虚构的,只有老钟,和王怀民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且还不只是一个原型。
特别看好马灿灿这个演员,明日之星期待他的更多佳作吧。
石兆琪在电影《邓稼先》中演的是李觉将军,在这里面演的是王团长,而王团长某种程度上就是李将军的原型,太棒啦!
细心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个电影哦,风格平淡而有力,就像邓老的人品!
而且尺度非常大!
完全不像表面上那么平淡,需要仔细体会。
现在的好多主旋律片子都很用心,只是很多喷子没用心去看!
不过一切都在慢慢变好,一起加油(ง •̀_•́)ง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演员,配了个烂编剧,写成感情剧真的好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应该更多的诠释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面对各方的巨大压力下,在国内物质匮乏、设备几乎为零的困境下,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心怀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感情戏一点点就够了,衬托出他们为大家舍弃个人利益就可以了,不需要长篇大论!!!
良心之作,解密了两弹制作过程中的许多细节,突破了文革这一敏感时期,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信仰坚定的大情怀!
尤其是郭永怀以身护资料箱,王怀民两次为保护数据被放射性沾染并最终死亡,单纯的研究精神、执着的信念促使了那一代人的奇迹。
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近40年来快速发展的最坚实有力的核保障!
再次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
有段时间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部国产电视剧了,更别说是历史题材的,上一部好像还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看这部电视剧,也是网易新闻推荐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一看还挺有意思,就看下来了。
关于两弹一星的研制,其实看过各种新闻和报道,但是对于研制的苦,并没有量化。
这部电视剧,让我认识到了科学家的不容易。
这部剧,把之前看到的很多关于研制工作零散的报道都放在一起,集大成。
比如苏联撕毁协议,火烧资料,坠机后两人保护资料,这些都按照故事的发展揉了进去。
故事里有很多感人的情景,二十多集中研究受挫,巴图宣布牺牲人员名单时,我坐在电视机跟前也能感受到久违的激动和热血。
这让我感到,祖国的强大真的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牺牲和奋斗之上的。
向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奋斗者致敬!
说完大的方面,再说说关于人生。
看了电视剧里几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也很有感触。
纵使是如此这般的科学家都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和不顺,那么一般的人呢。
剧中最后两集描述了文革时期受到冲击的情况,感觉尺度很大。
慢慢才感觉到,经历过文革,被批斗的那些人,毅志是何等的坚定,心态是何等的好,和人家们相比,咱们碰到的困难和曲折算个啥!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不如意和不顺心构成的,但只要积极面对,什么困难都会过去。
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的活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很多人都说,这部戏的感情戏是在亵渎科研人员与科学成果。
但我认为这部戏的感情戏是确是一个领导,领带很多焦躁的年轻人能够有耐心看完。
若是一部冗长的科学发展研究剧,试问和纪录片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很多孩子年轻人对历史对国家并不会特别在意,也不愿意更多了解,感情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我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内心感受到的是一个国家壮大历程的震撼,是对科员人员和科学成果的无限尊敬敬畏。
我认为,牺牲所产生的感动敬畏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上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感情线,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你真的会能体会到科研人员牺牲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健康来换取一个个科研成果?
试问人有七情六欲,难道科学家没有吗?
王怀民和佳蓉的感情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牺牲二字的不易。
那一个个情感线不都是为了家国希望而舍小我的精神嘛?
直到最后才走到一起,相见时间的短暂。
我为之动容。
我也是一代年轻人,我或多或少也不喜欢一些乏味难懂的纪录片历史剧。
但这一部。
我很感慨,我有所获取,我也在看到结尾会涌出对中国梦的热情。
在学习思修的时候,很难从45分钟的课上明白两弹一星的道理意义。
但至少我日日追剧从一部30多级的电视剧里感受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震撼。
这是热血沸腾的感受,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
这剧拍得太假了!
从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到服饰道具都没有那个年代应该有的样子!
尤其是剧的重心居然放在言情上!
看完只记住几个年轻人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这是编剧和导演的初衷么?
同样题材的《国家命运》却看得人万分感动万分震撼,爱国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两部剧格局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强烈推荐《国家命运》!
《国家命运》值得国人都认真去看去追,以了解我们国家的自立自强和宏大气魄,我们科学家前辈的非凡智慧和伟大无私,我中华民族的英勇无畏和团结一致!
强烈推荐《国家命运》!
看了几集,心里不是滋味,苏联曾实实在在帮助了中国,可以说一穷二白的中国从苏联得了很多好处。
就算赫鲁晓夫的命令撤走专家,专家可不是政客,许多专家在临走前想尽办法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让共事多年的中国同事记录下来。
这剧里把苏联专家塑造成傲慢、刁难、不守承诺、敷衍了事的酒鬼。
第五集,一群中国年轻同志为了得到有用资料,跟几个苏联老同志拼酒(然后被喝趴),编剧是把现代应酬那一套直接套上去的吗?
我在苏联加盟国生活那么多年,发觉东欧人虽爱喝酒,但不会拼酒,还别以为苏联人牛高马大就酒量好,和中国人没区别,大多中国人会醉的量,大多苏联人照样醉。
剧里出现几个年轻点的苏联专家,胡子拉碴,给人觉得是随便从东北边境请来的俄罗斯流氓,哪像搞科研的,像俄国黑手党打手。
大概十几年前,国内许多媒体带节奏把朝鲜说成忘恩负义,如果哪天朝鲜表现中国援助朝鲜背景的影视剧,中国人是这个形象,那是中国当然会说他们忘恩负义。
对于这类题材的剧,不是说不可以加点爱情元素,科研没演几分钟,全是爱情等鸡毛蒜皮事情,我是看到抓特务这集来评论的,一堆保卫人员追特务,还让特务把所里领导打伤了。
主演员天天一身伤,啥时间搞过研究。
还有他们是科研人员,为了个破通行证都能演半天,就像你上班都在固定区域,非要争取什么最高级别通行证,说是为了自由的做研究。
真正做科研的人会在意这些?
说实话老一辈科学家看到这样的剧,不知道会被气成什么样
前面有人说角色和原型没一一对应就是对科学家不敬,我也是很迷甩一篇人家中核领导的微信推文[手动微笑]像你、像我、又像他 《激情的岁月》扑面而来中核集团 9月24日主创者说:剧中人像你、像我、又像他正当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了核工业题材电视剧《激情的岁月》,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核工业及中核221厂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今年中宣部推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三部献礼片《激情的岁月》《希望的田野》《奋进的旋律》之首,备受社会特别是核工业人的关注。
故事虚构与背景写实相得益彰熟悉我国核工业历史的人,每每讲起“两弹一星”那些年那些事,都会激情澎湃。
这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战略决策与举国体制的大力协同,以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为新中国站起来提供了“核盾牌”。
然而作为文学作品的电视连续剧,不同于写实的纪录片,则以虚构人物与情节,艺术地呈现当年的创业艰辛。
故事是虚构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这点对于曾经为核工业作出过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来说,可能会问《激情的岁月》里的故事与当年的实际有所不同啊?
这恰恰是艺术的魅力,写虚与写实结合,再现历史,故事长流。
小人物为主与大英雄附身浑然一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将表彰一批为共和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典型,“两弹一星”群体被授予共和国“最美奋斗者”。
这是历史对核工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建设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褒奖。
我国之所以能成就“两弹一星”,不凡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领袖的英明决策,也有聂荣臻、张爱萍、李觉等革命军人的强势推力,更有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的以身许国。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却选取了一线核科技工作者、技术工人的“小人物”,来承载“大英雄”群体的大情怀,于平凡,见非凡,耳熟目染,可亲可敬。
当下视角与当年创业价值多元“两弹一星”精神要传承,靠谁?
年轻人。
“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安下营、扎下根,戈壁滩上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些当年第一代核工业人创业留下的金句,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学习的宝贵财富。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以当下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用时尚创新的元素来演绎当年的艰苦历程,用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来诠释“两弹一星”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
源于生活与高于生活艺术再现一位核工业老专家在第一时间看到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剧本时,能一一指出这是钱三强、这是邓稼先、这是王淦昌、这是王承书、这是原三刀;这是海归的故事、这是401、这是404、这是221、这是九所、这是爆轰的场景……一个个人物原型、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地方,豁然纸上,这就是当年创业的原始生活。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却要故意错位,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叠加在某个人身上,身份经历打乱,不再一一对应,使剧中人像你、像我、又像他。
有时为烘托情节冲突和人物个性,扩大事件,虚构场景,增加戏份,让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思想性与观赏性双馨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
当年研制“两弹”,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搞出来的,也不是几个核科技人员能搞出来的,面对三年困难时期,西方技术封锁,苏联停援,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大力协同,自力更生,才成就了“两弹一星”。
然而电视剧《激情的岁月》是通过几个代表人物的故事、几个“两弹”研制中的片段来呈现的,而不是反映核工业的全产业链,力求代表性与全面性结合,思想性和艺术性双赢,既好看,又见精神传承。
主演者说:演员的经历让我成为核工业特殊的一员9月19日,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开播前夕,该片主要演员之一、钟心的扮演者徐晓璐,以及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星推荐》栏目组工作人员走进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
面对镜头,徐晓璐介绍着电视剧里核工业科研工作者扎根戈壁、奉献青春的传奇故事、感人情节,将听众拉回那个伟大的时代,激情的岁月。
此次演艺经历让徐晓璐成为核工业特殊的一员——“核工业第一代女科学家”,短短几个月时间的拍摄、角色饰演,这个90后女演员体验了老一辈核工业人从零开始创业的艰辛,演绎了为了祖国核事业奋斗终身的女科学家的传奇人生。
她说:“拍摄地点在戈壁滩上,那的风沙特别大,打在脸上特别疼;尽管还原度很高,但我相信当年的环境更艰苦,研发更困难,我对他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的确,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在百废待兴的祖国,没有技术资料,没有相关设施,没有生活保障,老一辈核工业人就凭借着一腔热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一生诠释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用生命书写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传奇,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厚重的核工业历史“初心”总会带给后辈们前进的动力之源。
其实,核工业的一座座丰碑、一个个传奇、一个个感人故事,早已化作基因融入每一代核工业人的血液。
如今,将丰碑、传奇打造成时代大剧,相信核工业的传奇之光、魅力之光可以打动更多的人。
“这是我们首次出外景拍摄电视剧的推荐节目,以往都是在摄影棚里录制,足见我们对这部剧的高度重视。
”《星推荐》栏目组工作人员卢聪聪在采访的最后告诉记者。
《激情的岁月》并非首部展现核工业人隐姓埋名、无悔奉献,为祖国铸造核盾牌的剧目,但是知名演员的加盟、画面的高品质打造、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精心设计,将令这部硬核力作吸睛无数。
作者:朱向军 胡春玫责编:连 敏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zNjM1Mg==&mid=2651278999&idx=3&sn=9d64635e31b2e4c829f4660797671111&chksm=bd1c84f88a6b0dee61a97c01302057e49198accc00c071837cd7419b475ddde168c5f5984d26&mpshare=1&scene=1&srcid=0924K2WxofwHg44PnxfQnGbz&sharer_sharetime=1570955669407&sharer_shareid=8ef278651bee8fb9f0754b5a41eefc68&key=bad1bd95c2b983fb11300378d461e65b4d45f7c8a3e5ae5bb52e8da2a450c2e6173c9c0ff943ffce2cb80a947c2f58960e67c5ed7bfdd14ac81c2498549b9c3c066c1b88a8e9d7b647da39f853d0d9d1&ascene=1&uin=MTQ5Njg3NDU%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833&lang=zh_CN&pass_ticket=C5R3it3z8uWaLyU88RB9eaL0KhJIBCyhDb5FxqHenEA%3D
国家,和家庭,和个人一摸一样。弱了就要被欺负。
演技赶客 台词弱智 真实事迹这么好的素材给拍成了科学家集体谈恋爱 以何献礼
题材很好,演员表演也都还不错。但是感情戏插太多了,就不能少谈会儿恋爱吗?一下子把电视剧的整体节奏打乱了,内容也不纯粹了。
没看下去,不就是恋爱剧嘛
帮老妈打分,她很喜欢。我只看了一点,致敬科学家们!那个年代的人,单纯朴素无私,有信仰。现在还有多少人有信仰?又有什么值得我们信仰?
编剧没常识
彭雄飞让人记忆深刻
感情戏真的又多又臭 一眼看得到底偏偏还要尬演几十集 但除了感情戏 剧情进度还算快 值两分
太多不符合事实,水分太多,感情戏多余!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看见的先烈们负重前行罢了。。。
一个科学家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然后才是一个科学家,我并不觉得这部剧感情戏突兀,正因为他们真诚,有感情,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去,也了解了当年我们国家造原子弹是何其困难!就是每天一集太慢了!!!
非常棒!白涛拍东西还是很有品质的。
什么垃圾玩意 服装场景各种……你不如说你是当下年代的片呢(被迫陪着我妈看的)
一天到晚就知道搞对象,怎么能把核弹造岀来呀?!
看完之后对知识分子更反感............
就单讲34 35两集,能播出,就值4分。选择标签的时候看到一个“必须1分”的标签,这是我标记那么多片子第一次遇到这种标签(之前出现过最坏的签应该烂片)看了一下别的评论,大多有提到爱情戏份,科学工作者也是人啊,那些只想看纯工科类情节的可以去看纪录片
最后三集太经典了。
如果没有那么多爱情戏,就更好了,难以想象那个年代,在讲台上牵着手高喊“我们要一直在一起”,而且女演员的妆容一丝不乱,那可是戈壁滩诶,用哪款补水的?不过主题还是不错的,大致上还原了部分历史吧
作为国庆节献礼剧,题材很不错,李光洁也演出了那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不过由于赶在国庆节前上映,所以很多细节粗制滥造、漏洞百出。感情戏倒还罢了,总不能认为搞核武器的科学家就是冷冰冰的机器人吧。
感情戏拖拉
我觉得还不错 至少让我们了解了物理学家们的辛苦付出 不过不谈恋爱的电视剧也是能播的 不必那么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