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诺埃米·洛夫斯基
主演:马修·阿马立克,诺埃米·洛夫斯基,德尼·波达利德斯,Anaïs Demousti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简介:九岁的马蒂尔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父母因为各自的原因分居了。马蒂尔德的母亲是一位十分脆弱且濒临崩溃的女人。两人之间却发生了一些独特的关于爱的故事。详细 >
算是笨头笨脑朦朦胧胧看完了,文艺片感觉更在于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一只能陪自己说话的猫头鹰。母女最后一起写诗有被打动到。
一部关于亲情的故事,看哭了好多次。母亲疯疯癫癫,精神失常,女儿敏感早熟,坚强的照顾母亲,不指责不怀疑不逃避。母亲虽有精神疾病,但也尽力做一位好母亲,例如被老师找去座谈,她没有跟着评判女儿的孤僻性格,不知装傻还是无意,一直答非所问,但末了离开前怕老师尴尬,进去和老师承认自己不是好母亲,老师理解的说你已尽力了。出来后她对女儿说老师真是一个好人。晚上在外面晃荡很久忘了回家,回到对女儿满是愧疚,第二天买了只鸟送给女儿作为补偿,还有一次离家出走后回来,躺在女儿身边说第二天我再祈求你的原谅。我想正是母亲这种信任,爱和对生活的善意温和,也影响了女儿性格的坚强自信和乐观。影片中的爱,亲人间的爱,让我感动,没有猜忌没有抱怨没有发泄没有反抗,只有理解和包容,爱和扶持,这才是亲情的本质。
——你第一次忧伤所流的眼泪去了哪?——你的手擦去了泪,风又吹干你的手。
喜欢舞蹈,喜欢诗,喜欢水面下的隐忍,对比前天看过的妈妈,确实赢到了。
前半程很有意思,小女孩看上去和别的小孩不太一样,有点儿孤僻,有点儿内向,敏感而善良,还有个精神有点儿不正常的母亲。所以小女孩给自己编故事,和自己说话,那个猫头鹰就是她自己。母女两人虽然彼此牵挂,但有时反而需要小女孩照顾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再往后,母亲越来越疯,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女孩跟着父亲生活,母女分离。接近尾声女孩成人,去探视母亲,雨中共舞,从对抗到融合,最后回到房间,两人一问一答共谱一首女儿去了哪里的诗,再到女儿从湖底浮出水面呼应破解前面母亲关于再也见不到女儿的臆想。看懂这些不难,但总会觉得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儿,然后就一路虎头蛇尾下去了。这片子应当是写母女感情的,但后面的处理一是很跳二是很轻。四星给前半段。还有,猫头鹰好可爱,只是最后女儿成人了,猫头鹰也老了😣
小女孩埋骸骨时候,小女孩自伤留住妈妈时候 ,还有长大后雨中痴缠时候
原来妈妈就是导演啊,被最后一幕雨中的呈现震撼了。猫头鹰也有着多义性。总之,喜欢,这是法国电影的精神体现。
雨中诗
扔掉所有旅行箱将母亲留在身边,有时却恨不得放火烧掉这一切。她是我咒骂的疯子,也会是个好妈妈;我是糟糕的女孩,也是妈妈最珍爱的人。当亲子关系中照顾/被照顾的身份对调,母女不得不在依恋/对立的病态畸恋中牵绊拉扯。丧失记忆的母亲退形为违背规训、不谙世事的孩童,稚气未脱的女儿被迫早熟为独立懂事的监护人。在成为大人的道路上,担心失去宠爱与庇护,却不知不觉顺着本能,撑起了照料他人的臂膀。对于陪伴的希冀一次次落空,可妈妈不应该是爱孩子的吗?对于母爱的信仰拷问着内心,我该憎恶我的母亲吗?孤独使猫头鹰说出话语,悲伤为骸骨恢复人性,我们曾共生相依,亲情却已在病理折磨中面目全非,我松开彼此捆绑的绳索,不再为不确定的明天惴惴不安。我们曾经的日子去了哪里,它们被锁进盒子,连同你的奥菲利亚,存进海的最深处。
无力做父母的人会让孩子提前被迫成熟,反过来用心力喂养父母。还是别这样了吧。
非常规的家庭片,结尾的雨中舞和问答写诗很特别。母亲缺席了女儿的成长,女儿却没有消失,而是浮出了水面。母女都在寻找,最终和对方也和自己达成和解。
最后的共作诗写得真好
母女感情总是复杂,需要另一个人更有勇气。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1cqVLq0ZAuJ8xVTqygJZJ4?si=WJUAGC0hSKm4Ii14GgdqXQ
还挺浪漫的。给骷髅下葬、意念加速时间、跟猫头鹰对话。跟妈妈在雨中共舞,最后从水中站起来。“人哪有不发疯的”“我觉得一切都好近好近,你的手也特别的重。”
2024.2.11于巴黎。这才是我的新年档电影,就是要触到泪点,一个人哭的轰轰烈烈,有时间写我的妈妈。
和解
是母女爱情!
amy推荐的,结尾雨中舞和那首诗,真美好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算是笨头笨脑朦朦胧胧看完了,文艺片感觉更在于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一只能陪自己说话的猫头鹰。母女最后一起写诗有被打动到。
一部关于亲情的故事,看哭了好多次。母亲疯疯癫癫,精神失常,女儿敏感早熟,坚强的照顾母亲,不指责不怀疑不逃避。母亲虽有精神疾病,但也尽力做一位好母亲,例如被老师找去座谈,她没有跟着评判女儿的孤僻性格,不知装傻还是无意,一直答非所问,但末了离开前怕老师尴尬,进去和老师承认自己不是好母亲,老师理解的说你已尽力了。出来后她对女儿说老师真是一个好人。晚上在外面晃荡很久忘了回家,回到对女儿满是愧疚,第二天买了只鸟送给女儿作为补偿,还有一次离家出走后回来,躺在女儿身边说第二天我再祈求你的原谅。我想正是母亲这种信任,爱和对生活的善意温和,也影响了女儿性格的坚强自信和乐观。影片中的爱,亲人间的爱,让我感动,没有猜忌没有抱怨没有发泄没有反抗,只有理解和包容,爱和扶持,这才是亲情的本质。
——你第一次忧伤所流的眼泪去了哪?——你的手擦去了泪,风又吹干你的手。
喜欢舞蹈,喜欢诗,喜欢水面下的隐忍,对比前天看过的妈妈,确实赢到了。
前半程很有意思,小女孩看上去和别的小孩不太一样,有点儿孤僻,有点儿内向,敏感而善良,还有个精神有点儿不正常的母亲。所以小女孩给自己编故事,和自己说话,那个猫头鹰就是她自己。母女两人虽然彼此牵挂,但有时反而需要小女孩照顾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再往后,母亲越来越疯,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女孩跟着父亲生活,母女分离。接近尾声女孩成人,去探视母亲,雨中共舞,从对抗到融合,最后回到房间,两人一问一答共谱一首女儿去了哪里的诗,再到女儿从湖底浮出水面呼应破解前面母亲关于再也见不到女儿的臆想。看懂这些不难,但总会觉得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儿,然后就一路虎头蛇尾下去了。这片子应当是写母女感情的,但后面的处理一是很跳二是很轻。四星给前半段。还有,猫头鹰好可爱,只是最后女儿成人了,猫头鹰也老了😣
小女孩埋骸骨时候,小女孩自伤留住妈妈时候 ,还有长大后雨中痴缠时候
原来妈妈就是导演啊,被最后一幕雨中的呈现震撼了。猫头鹰也有着多义性。总之,喜欢,这是法国电影的精神体现。
雨中诗
扔掉所有旅行箱将母亲留在身边,有时却恨不得放火烧掉这一切。她是我咒骂的疯子,也会是个好妈妈;我是糟糕的女孩,也是妈妈最珍爱的人。当亲子关系中照顾/被照顾的身份对调,母女不得不在依恋/对立的病态畸恋中牵绊拉扯。丧失记忆的母亲退形为违背规训、不谙世事的孩童,稚气未脱的女儿被迫早熟为独立懂事的监护人。在成为大人的道路上,担心失去宠爱与庇护,却不知不觉顺着本能,撑起了照料他人的臂膀。对于陪伴的希冀一次次落空,可妈妈不应该是爱孩子的吗?对于母爱的信仰拷问着内心,我该憎恶我的母亲吗?孤独使猫头鹰说出话语,悲伤为骸骨恢复人性,我们曾共生相依,亲情却已在病理折磨中面目全非,我松开彼此捆绑的绳索,不再为不确定的明天惴惴不安。我们曾经的日子去了哪里,它们被锁进盒子,连同你的奥菲利亚,存进海的最深处。
无力做父母的人会让孩子提前被迫成熟,反过来用心力喂养父母。还是别这样了吧。
非常规的家庭片,结尾的雨中舞和问答写诗很特别。母亲缺席了女儿的成长,女儿却没有消失,而是浮出了水面。母女都在寻找,最终和对方也和自己达成和解。
最后的共作诗写得真好
母女感情总是复杂,需要另一个人更有勇气。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1cqVLq0ZAuJ8xVTqygJZJ4?si=WJUAGC0hSKm4Ii14GgdqXQ
还挺浪漫的。给骷髅下葬、意念加速时间、跟猫头鹰对话。跟妈妈在雨中共舞,最后从水中站起来。“人哪有不发疯的”“我觉得一切都好近好近,你的手也特别的重。”
2024.2.11于巴黎。这才是我的新年档电影,就是要触到泪点,一个人哭的轰轰烈烈,有时间写我的妈妈。
和解
是母女爱情!
amy推荐的,结尾雨中舞和那首诗,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