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青春题材电影有不少都有关于边缘题材的涉及,或是同性恋(《蓝色大门》《盛夏光年》等)、或是黑色成长经历(《牯岭街杀人事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十七岁的单车》《十三颗泡桐》《猜火车》等等),单纯凭借其单纯青春魅力赢得观众的电影也是有的,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四月物语》,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尽管商业化了还是可以看得出一些青春的感觉,《假如爱有天意》拥有韩国式的典型煽情,感人不落俗套也可算韩国电影中的上乘佳作。
台湾新近青春作品《夏天的尾巴》实属后者中的佳品,延续了青春电影中与夏天的不解之缘,平平淡淡中闪烁出青春的热情与纯洁。
夏天与青春的不解之缘。
是属于这个季节所特有的烂漫与随性的。
“夏天”的“尾巴”作为一个青春的标志为电影点题定格了青春的一个时刻,一个学校里的几个翩翩少年被赋予了青春的特性——体育、音乐、恋爱这些几乎可以定义为青春纪事电影永恒题材的元素,在电影中赋予了不同的一个个小角色生动的个体。
同时属于音乐与病痛的张家月作为故事的主轴,把属性不同的几个孩子融合在一起。
陈怀均的迷幻师生恋走向了触手可及的张家月,不破郎的大补习早就了一场小狂欢,林雯莉的暗恋没有结果,依然和几个人一起收获了青春中最宝贵的点滴。
小伟的纸船故事把本来几个零星青春片段凝聚在一起,把影片重新定位到了一个新起点,张家月为了小伟晕倒下那一刻,她的青春是无悔的,她拥有了一段青春应该有应该承担的一切,平凡而不可磨灭。
这一刻的精彩是关爱,是向往,是青春所具有的一尘不染。
不是轰轰烈烈的青春,却如此真实,如此清晰。
什么样的青春故事可以感动到你,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一个叛逆的成长还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纯真善良的举动。
从电影开始就知道属性归为平凡的《夏天的尾巴》,从来没有打算用纯粹的恋爱与叛逆作为独立方向引导电影,每一种青春的方向在电影中都最后归宿于它的善良与无畏,这个过程是平滑流淌的,不做作不炫耀,用青春本身具有的色彩去还原青春所具有的特质。
《夏天的尾巴》是向上的,通俗的说,是一部用主旋律填充主题的电影。
主旋律在中国是很流行的一个关键字,这个关键字在今天更多给人的感觉是道德灌输而非真实的艺术感染。
而《夏天的尾巴》在个性化的人物中一以贯之相同的向上品质则是的的确确的艺术感染,张家月、陈怀均、林雯莉、不破朗不会因为一次对于幼小生命的挽救成为多么伟大的人,之后的他们还是平凡的孩子们,有着叛逆、困惑和疾病等缺憾的孩子们,只是,他们因为一次挽救筑成了他们的完整,而完整往往比完美更为可贵。
你喜欢你的女老师,人家已经拥有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怎么会和你瞎叨叨,自讨没趣吗。
而你喜欢那个大男生,人家已经看上了成熟美丽的女教师,哪肯看一眼单纯的乖乖女,异想天开啊。
“我是笨蛋!
”“楼楼们哦吼啊吼”,很HIGH的音乐响起来。
“你孩子般的笑脸浮现让人好快乐...”这个夏天他收到了意外的拥抱,我高傲的爱情确谦卑的藏在这里,女老师的常规选择使我没有错过“我心(脏)不好”的激情歌手--小月,这部戏的主角,总是在关键时候装死。
这难道是《蓝色大门》,我的最好的女死党勾搭上了我梦中男友,Oh,shit!还好没有,还好我发现了那个痴呆阿朗,我的青春爱情竟然是这么一个版本:优等生+课代表,爱上了,踢球一根筋+考完试肯定被罚站。
得不到最好的就应该感谢上帝也信佛,慈悲为怀了,救你一命,因为那是骗局、是障眼法。
你的春天要等到冬天结束才会来临,过完了冬天那个失恋的寒季,春天才有意外的真爱。
佛说:莫着急,着急遭雷劈
这是一部已经看过很久的电影了,记得当时上在返程的火车上,一个人蜷在狭窄的卧铺车厢里。
周围一片黑暗,只有我的ipod亮着不算亮的光。
对于我来说,它是我在路上唯一活着的。。。。
它既使我不孤单,又使我寂寞。。。。
对于我来说,《夏天的尾巴》是可以力荐的了夏天洗完澡后湿漉漉的身子,吉他,每个人踢足球的表情,当然还有那两自行车,和一直在期待中的明信片她那男孩子办率真的气质很多画面,包括为她欢呼的掌声,包括她倒下的瞬间都还依稀的在我脑海里我在想,如果她不那么执著,如果她放弃一些,她会不会还活着,她会不会快乐。
像很多台湾电影一样,节奏很慢,但并不让人着急,反而,让心随着它一起慢下来。
在如今这快节奏的城市与城市中穿梭,怎么也逃脱不出。
这片刻的慢,让人舒服。。。
她让我有种微微的感动,没有泪如雨下,也没有滔滔不绝的感慨,可是这份对生活的感动却更真实。
来豆瓣很久了,却是第一次说话,我把它献给“夏天尾巴”。
停止了发烧,打算看个清新小片子舒活一下筋骨。
四个半大不小的孩子,闹腾了一个夏天。
音乐,爱情,奔跑,所有青春文艺片儿的小情小调都占齐了。
可是这片子就像《蓝色大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大拌菜,处处可见他们的影子。
绿色的稻田,几乎总是在后面穿来穿去的火车,让我不能停止回忆“莉莉周”。
而单车,那有些耀眼的阳光,和人物性格的设置就是“大门”的翻版。
片中有一个镜头,陈怀钧在前面骑车,家月在后面跟着。
镜头安排和“大门”一模一样。
甚至远处的家月看起来也像孟克柔。
也许这只是向他们致敬,但是总觉得少了些味道。
看完这部电影,记住的台词只有“我的青春和爱情都已经死了。
”这话太让我喷饭了。
因为,说话者前一分钟还在和师生恋纠缠的你死我活,后一分钟就和会弹吉他的女同学上演亲纯吻戏了。
青春片看的太多了,当我的青春已经几乎消逝殆尽的时候再看,实在有些自讨没趣。
他们太纯了,他们太耀眼了,他们太美好了。
我都不敢看,不敢替他们想未来。
很显然,这部电影一定会淹没在众多青春电影中。
很矫情的情节,很蹩脚的对白,对张睿家在《盛夏光年》中建立起来的好感,一点一点的消失。
果真没有强大的配戏,他还是青涩的很。
很多人拿《夏天的尾巴》跟《蓝色大门》比,很显然他们说这话的时候都在心虚。
《蓝》,不止说的是一个青春故事,他其中刻画的很多小细节是很多导演即使是按照原来的剧本再拍一遍都没有办法模仿到的。
更何况,都是说夏天,就不要再说任何关于音乐梦想的事了。。。
看的时候觉得画面光滑清晰放眼看去就是台湾乡下碧绿色的稻田阿月骑着车,琴就放在车后面的筐筐里面曾经说,希望很多事情都可以静悄悄的进行着,然后华丽丽的登台亮相,让你们看到我最好的样子。
希望夏天很快到来,那个时候甚至连皮肤都是舒展开的,所以——如果我见到你了,我就能够自信的对你微笑,然后唱歌给你听.看到阿月弹琴的时候,心里满是感动因为喜欢这种方式甚至,连陈怀钧对她说——我喜欢微积分就像你喜欢音乐一样,想要的都在里面。
的时候,连我最讨厌的微积分,面目都不是那么的可憎了^^谢谢你唱歌出来听,让我觉得,最坏的时光,根本不是这一刻。
为什么台湾的青春片里的天空永远都是那么蓝 草永远都是青葱的绿色 里面的人都是那么干净而清澈 透明的 空气里有微醺的阳光味 一定少不了吉它 自行车 下午的时分 一切如此美好
夏天的尾巴实则为青春的尾巴,这让我想到了Loveless(《无爱之战》)中的一些情景——在成年之前,人类都有猫一样的大耳和尾巴,直到成年,这两样东西才消失或者说退化。
于是,电影中的阿月会对妈妈感慨:“你们大人怎么都这样(逃避)啊?
”(原话记不清了,貌似《蓝色大门》中的孟克柔对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成为了大人,尾巴“藏”好了——学会了逃避很多事,就如同那个被男学生喜欢上的女老师,躲避着不去上课……这样看来,青春的尾巴可以理解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弱点——(说得不恰当点,就好像孙大圣的尾巴,碰不得~)它很显眼地“暴露”在世人面前,经不起破坏,但青春就是要轰轰烈烈,就如同阿月玩音乐时的自在不羁,就如同陈怀钧追随女老师时的不计后果……青春的尾巴又可以理解为青春即将结束前的尾声期——也许成年之后,他们就要被社会的种种规范约束着,这些规范有成文的和不成文的。
而他们紧紧抓住它的尾巴,让青春肆意地萌芽。
成人的世界已经习惯了被社会规范的觉悟~他们希望青春也能不要越位,所以才会出现男老师将不破朗的足球钻洞,在他看来,为了教育可以要破坏那些违抗的外物——再比如他可以因为学生挂科而要求他们罚站……如果说不破朗踢球用的那个铁板似的大门框是社会的条条框框的话,那么青春就是那偶尔会越过球门,遗失在稻田的足球。
即使每次去稻田捡球,都会挨农民伯伯的一顿骂,但是青春是需要放飞的,不是吗!?
印象中,那个懒懒的下午,金灿灿的阳光肆意地洒在稻田边的小道上,三个年少拿着白色的试卷,或仰躺,或端坐地握着笔,思索着卷子上的习题,微风阵阵,试卷的边角随风起舞,另一个少年则眺望着远方,遐想着或者可能只是发呆……青春还在继续,只是它将渐行渐远……
小衛的爸爸去阿月家找他和妹妹时,和阿月还有妈妈打了起来, 奶奶很帅气的抽了他一个耳光,说他没用了,然后他安静了, 我以为,我以为,他会幡然悔悟,他会奋发图强,他会重新振作,结果, 阿月见到那个写着“妈妈,爸爸要带我们去找你了”的小船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男人是彻底的没希望了,居然去自杀,还要拉着两个小孩子做垫背,唉, 难不成是奶奶的话刺激了他还是怎么着?
教训朗的那个男老师,是不是做的有点过了?
不还球就不还球呗,还非要给戳破了,没见过这样的。
喜欢台湾校园青春剧一贯的风格,湛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地,清澈的水,干净的街道,飞驰而过的单车,好听的音乐,还有听不懂的闽南语……轻轻吟唱“我们还有尾巴的时候,天空是无限奔放没有空隙的蓝色……我们如果忘了怎么做梦,谁来制造笑声?
”是呐!
台湾的青春片总带着一种叛逆的情绪《蓝色大门》里是女生喜欢女生《盛夏光年》里是男生喜欢男生《夏天的尾巴》里是优等生喜欢漂亮女老师这样的情节确实有点恶俗但导演似乎总能把俗套变成唯美也许很多人对这样的电影很不屑也许这样的电影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这样的青春我很喜欢天空 阳光 麦田 单车 校园 音乐......一个喜欢摇滚但心脏不好休学在家的女生 用弹吉和唱歌诠释自己的生命一个和女孩喜欢音乐一样喜欢微积分的男生因为喜欢自己的老师而被退学一个成绩优异的女生是那个女生最好的朋友却默默喜欢着这个喜欢老师的男生一个日本转学来的男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踢他最爱的足球余下的时间就是捧着试卷罚站这样的青春 单纯而透明 忧伤也是那样的明媚我喜欢这个唱歌的女生(确实有点像李宇春) 声音很有爆发力 歌很好听 吉它弹得也不错喜欢她像朋友一样的妈妈 会随着摇滚乐舞蹈 会随意地拨弄她的吉他 会称自己的女儿小姐喜欢她像孩子一样可爱的奶奶 会跟着摇滚乐做运动 说着我听不懂的台语 总是温暖的微笑这样温暖善良的一家子 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吧还有那只名叫夏天的猫 有点赖皮的样子 很惹人喜爱影片中那个叫张睿家的男生上一次他演的是喜欢男生的男生这一次他演了个喜欢老师的男生青春片的导演大概都会喜欢这样的男生吧安静的单纯的木纳的干净的执拗的很文艺就连金像奖的评委也被他稚嫩的演技征服「我很想跟你说如果丢掉一些傲慢 你会过得更快活 很想跟你说 你孩子般的笑脸浮现让人好快乐 你不需要那么快就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也不需要那么急着想成为一个大人 你不需要那么执著繁琐的忧伤」这是女孩为男生写的歌 也似乎是为所有的青春写的「怀念过去 一切都不再回来 恐惧明天 还能有什么期待」 这是女孩在最开始时唱的 用来结尾似乎也很合适不管我们的青春是否还有尾巴不管是否经历过这样纯粹的时光不管是否喜欢这样刻意美化的电影青春 永远是个美好的词 是最珍贵的岁月
還是那句話,台灣青春片改不掉矯情就會一直原地踏步。
看了《蓝色大门》和《带我去远方》,还以为只要标榜为台湾青春片的都那么好呢,没想到接下来就上了当。编剧导演没才气不说,拙劣模仿其他作品的皮毛。女主角表演的造作,应该是这类作品最大的忌讳。一句话,很糟糕的作品。
我可以亲你一下吗?不行。太纯情了啊啊啊啊。。。
只是很喜欢那一片很绿很绿的夏天
总觉得夏天的尾巴更像我的青春,悠闲无谓的。绿油油的稻田,一看书就昏昏欲睡的天气和年纪。电影中说,有些事可以挽回有些不可以挽回,时间的经过就是不可挽回的事。
本来是要看《奇迹的夏天》的,结果弄错了,看了这片子。很郁闷,看不出来影片到底想讲点什么啊~~
看了<盛夏光年>才去看的,一般
这个电影多少还是有些杂乱 四个个性的青春一代 一个是民谣摇滚女生 一个爱上老师的优等生 一个爱踢足球的差生 一个爱幻想的女生 他们组合在一起经历了很多生活真相 此片节奏有些缓慢 故事交代不是很透彻 感觉纠结的很
我就是来看张睿家的,两颗星都给他。
开始有点无聊,后面还是蛮好看的。不明白尾巴意指什么。温升豪挺帅~
在众多的同类推荐中优先选了夏天的尾巴,看过之后,只是觉得很美,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记得了...而后,八零后的我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有莉莉周和蓝色大门的影子,但是都不如啊.只是画面还算干净漂亮
边看边嚼着猪肉脯还订完了机票....剧情渣,鸡皮小米...很明确来看那个鬼子的
畫面寫實,有些青澀
印象最深的只剩那个足球小子的第一组镜头里面的笑了。
满眼稻绿营造不出青春的气息。看这种片子会烦。
这个有点印象,青春啊··,你伤不起···
音乐感觉小清新~青春就是这样。。。。
实在很不好看, 几次想到李宇春, 跟小情人, 荷尔蒙, 渺渺那些差太远勒...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