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三个女孩

Three Girls

主演:玛克辛·皮克,保罗·凯耶,吉尔·哈弗本尼,蕾娅·斯密特洛维兹,莫莉·温德索尔,丽芙·希尔,彼得·辛格,安东尼奥·阿克儿,杰森·休斯,鲁伯特·普格特,罗斯·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三个女孩》剧照

三个女孩 剧照 NO.1三个女孩 剧照 NO.2三个女孩 剧照 NO.3三个女孩 剧照 NO.4三个女孩 剧照 NO.5三个女孩 剧照 NO.6三个女孩 剧照 NO.13三个女孩 剧照 NO.14三个女孩 剧照 NO.15三个女孩 剧照 NO.16三个女孩 剧照 NO.17三个女孩 剧照 NO.18三个女孩 剧照 NO.19三个女孩 剧照 NO.20

《三个女孩》剧情介绍

三个女孩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英国小镇Rochdale多名未成年少女被一群男子囚禁、强奸、轮奸、被当做妓女贩卖,由于嫌犯多为巴基斯坦裔,当地政府可能害怕被视作种族歧视,而未能充分调查这些案件,最终酝酿成一起轰动全国的大丑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水落石出2疾风使命老将新生难为女儿红在你的世界爱上你天堂马帮巧错结良缘黄沙武士白雾谜岸远方的家蓝裙子白云之下姿态第三季清秀佳人:美好星辰报喜弥达斯的仆从大观园津门烟云卡尔巴拉煽疯点火能不能留住你阿龙夏夜十点半助产士EU超时任务超级名模2末路雷霆超能灭赌师追凶血战到底

《三个女孩》长篇影评

 1 ) 很好的素材,但讲了个烂故事

之前看过推荐,据说当时还闹得轰轰烈烈的,所以是当神剧一样放片单里的,但是看完有点失望,从新闻角度来讲,这件事真的很让人难过,三个女孩还那么小,然后剧在播的过程中也多次强调是根据事实改编,但是这个毕竟不是纪录片,而是个故事,从故事的角度来讲,这故事讲的真的很不好,逻辑线非常不清晰(虽然生活中的事实确实有逻辑线不清晰的情况,有着各种巧合,但是讲故事的话,全靠巧合推动就显得过于偷懒)。

这个作品,如果是纪录片,我给8-10分,是故事,也就是个及格分吧。

这个故事结构特别简单,主要就是说三个被家庭疏忽照顾的青春期孩子,在外遭遇了性虐待,却因为身份报警无望的事。

但是从开始到结尾,这个故事都缺少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点。

第一,Holly家庭怎么了?

她和父亲究竟有什么矛盾?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故事开始于这里,是她和家里,尤其是父亲有比较重的矛盾,才导致她叛逆去了男朋友家,认识了另外两个女孩,之后又认识了快餐店的“老爹”,而后被性侵,又被强迫卖淫的,然而这个故事里,自始至终都没说清楚他们究竟有什么矛盾。

故事交代的信息包括:Holly的爸爸做生意失败,赔光了家产,不得不搬到这里,而父亲因为工作失利,整个人又很暴躁控制欲强,甚至有那么点神经质,对孩子态度比较强硬。

如果仅仅是这么点信息,那前期女孩叛逆到男友家玩可以理解,和朋友鬼魂酗酒夜不归宿也勉强可以理解。

然而,她在快餐店被性侵后,她依旧不选择回家求助,而是返回了快餐店,这说明家庭和父亲是没办法给她安全感的,在她看来,与其求助于家里,还不如待在这个随时有人会性侵她的地方。

如果是另外两个姑娘也就罢了,看起来家里确实不怎么管,但是Holly明显刚出场时是个乖宝宝的形象,就算叛逆也不应该叛逆得如此莫名其妙吧,如果这里有说家里父母吵架,环境恶劣,甚至出现家暴情况,那她遇到事情不想回家也是正常的,然而没有,她父亲自始至终并没有做什么,最多就是不想让她乱交朋友。

接着,更迷惑的情节出现了,在她与快餐店产生明显矛盾(砸了快餐店的柜台),被警察询问时说出自己被性侵后,她没有选择留在更为安全的家,反而是跟着导致她被性侵的小姐妹出去躲避,所以她家在她看来是什么洪水猛兽啊?

明明她爸爸在得知她的事后没有怪罪她,非常后悔地想要保护她来着。

然后第二次性侵(卖淫)到了,她最开始确实不知道怎么回事,后面被迫卖淫后,她依旧没回家,而是继续和逼她卖淫的人在一起,甚至在父亲找来时躲在那些人身后不肯出现。

所以在她看来,父亲比那些坏人还要可怕吗?

这个我在看的时候真的莫名其妙,我本身是偏乖宝宝的,但是也叛逆,也和父母吵架,看不上父亲。

但是如果我在外面受了这种委屈,我下意识会找父母商量,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骗后。

就算不找父母,我也不会再和导致我被骗的人再在一起了,否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PS,没有说另外两个女孩,包括沦为中间人的 Amber 和自以为爱上其中一个嫖客的Ruby,因为这俩明显就是家里不怎么管经济条件也不行的野孩子,而且应该是单亲家庭,是那种母亲疲于奔命只有出了事才会被发现的情况。

而明显Holly不属于这种,她父母都还算挺关心她,她家的条件也不至于让她没吃没喝,她父母也没有对她进行迫害之类的,简而言之,她父母不属于会被剥夺监护权的人。

然而情节就这么出现了,就无语。

第二,Holly退学带娃。

Holly出事时应该是14-15岁,发现怀孕了,没有选择打胎(我之前也怀疑是不是法律不让,但是同样怀孕的Ruby就打胎了,所以看来还是可以的),而是选择把娃生下来。

不是说打胎好的意思,是一个14、5岁的小姑娘,也就初中生吧,学习还挺好(后面怀着孕考试还通过了,还说可以上大学,虽然我也没明白初中毕业怎么上大学),选择把一个不知道爹是谁的强奸得来的娃生下来,这姑娘和她父母心都挺大的啊。

这时候说什么母性啥的就不必了,她自己还是个屁啥不懂的小孩呢(从前面的各种莽撞决定就知道了),娃没生下来,谈什么母性?

而且孩子还很小,生产其实是有一定危险的。

再加上家庭条件就这么回事,再养一个娃压力也很大。

而且这么一个小姑娘,带着一个孩子,这是准备后半辈子都搭进去吗?

(多少以后生活婚恋还是会受影响的)最最重要的是,如果决定把娃生下来,谁带呢?

故事告诉我们,是Holly带,那问题又来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生下娃以后不上学在家带娃,这娃就是她和心爱的人自愿生的也很莫名啊,更何况还不是自愿。

其实也不是说孩子不能生,真的喜欢的话生了也行,家里能给带的话,生完继续上学就是了,然而没有……就emmm……我也不懂这是什么文化习俗。

第三,Holly的爸爸在检方决定不立案后,把Holly和娃赶出了家。

当然,不是直接赶的,而是一直怼她凶她看不上她。

这就更无语了,从出场的情节来看,这爸爸也不是不明事理的(真不明事理的话,可能第一次听到女儿被强奸了就会说“我说了不许在外面过夜不许交乱七八糟的朋友吧”),怎么听说不立案就从好爸爸变了个人呢?

直接把十几岁的女儿连带着刚出生的婴儿逼得离家去住福利院?

还说什么怕影响另外几个孩子,卧槽这个就不是你孩子呀,她在这么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把人赶出门?

就无语。

第四,出庭是什么非常露脸的事吗大家抢着去。

首先,我必须要说,我不认为被强奸是可耻值得羞愧必须躲起来不见人的事,可耻需要羞愧的是强奸犯,而不是受害人。

但是从社会大文化来讲,尤其是一个小镇大部分人都相互认识的情况下,未成年强奸犯受害者出庭是比较艰难的,因为强奸本来就会对受害人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他们会特别脆弱,无法面对当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能站出来的受害人永远是少数(故事里表现的也是这样,一百多号受害人,真正去报案的没有几个),尤其还是这种直接露脸的事,所有人都会看到,她以后极有可能会被人指指点点,无聊八卦。

而从法律和后果的角度来看,这几个强奸犯判死刑的概率是不大的,先不说英国有没有死刑,但是他们的罪是没有那么重的(这里面没有出现奸杀或者暴力性行为),甚至更多的人只是参与了嫖娼,甚至嫖娼的是不是幼女他们都可以再争执一下。

那么露脸出庭,就很容易在犯人出狱后遭到报复,而这三个姑娘又都不是多么胆子大的人(Holly庭上表现得很勇敢,但是故事明显渲染了她最初时的恐惧,出庭前的害怕和紧张;Amber更是因为见到人在街上,临时改了证词,指责Holly;Ruby更是因为害怕美化了强奸情节),结果到了出庭时,一个个抢着去,不让去还很生气,去了也不选择不露脸。

就,前后人设有点不相关啊。

第五,立场奇怪能理解剧想说什么,从检方认为Amber不是完美受害人,担心败官司所以选择性不让她出庭开始,到最后为此奔波的人没有好下场,渎职的人没有受到惩罚,这些都隐含了对这些权力机构的批判。

但是理性来讲,Amber不出庭如果单纯只是为了赢官司而选择性让证人出庭(因为Amber复杂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导致陪审团不信任证人,从而输掉官司,让那帮犯人逍遥法外),同时Amber并没有指认更多的犯人(比如如果有犯人是单独对Amber施暴,她不出庭对方就无罪了这种情况)的情况下,那个人觉得检方的做法无可厚非。

确实残忍了一点,但也是为了结果更好,难道需要为了满足一个说好的承诺而冒着大概率会输掉官司的风险吗?

如果犯人无罪释放,对于几个孩子才是最大的伤害吧。

第五,结局仓促。

前面安排了那么长,最后就匆匆忙忙结束了,案子赢了,大家迎来了新生活,但还有很多不完美。

然后就完了。

这情节明明可以安排得更让人痛心和扼腕,结果平平淡淡就结束了,让人看了毫无感想。

和整个故事一样,拿了好的食材,却没做出应该有的味道。

这里说另外两部类似的作品,一部是台湾电影《无声》,讲的是聋哑学校里的性侵和校园霸凌,另外一部是美剧,叫什么我忘了,讲的是女主被性侵后报警被盘问被质疑的事,再加上一个《日本之耻》(这个真的是纪录片了),故事讲的都比这部剧要好。

平平淡淡地讲故事没问题,如实反应当时的情况也OK,不想过多的窥伺和渲染感情,只是单纯的陈述和批判也没问题,但是情感是批判的最主要来源,你要让观众愤怒,让观众难受和同情主人公,才能有更多批判的来源。

比如说前面说的这三部,主角也有让旁人不理解的行为,比如《无声》里的小女孩在性侵和霸凌后,还是选择回到聋哑学校。

但是人家也解释了原因,在聋哑学校里,被霸凌的时候很痛苦,但在聋哑学校外,时时刻刻都很痛苦。

把故事讲明白,把逻辑理顺了,把人设弄清楚,这才是讲故事的基本,而不是拿着个好材料就万事大吉了。

 2 ) 不完整的正义,要辩证看待的许多事

片子结尾告诉观众一些人物的结局,从多角度引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影片的最后揭示了一种“不完整的正义”、“不完整的胜利”。

三个女孩的案子拖了三年才被放到法庭上讨论,而那时受害的女孩已经在无望的、似乎永远不来的正义里不断破碎,受害的阴影还在Holly脑海中不断闪回——这是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在她心里,这创伤仿佛昨日,如一个幽灵,从未离去。

为什么尽职尽责做出正确事情、孜孜不倦收集加害人信息、帮助受害者和家庭走出心理困境、不断向警方提供证据的Sara最后被禁止调查此类案件、一年后被裁员了?

如果Holly的父母更多体察到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恐惧、不安、害怕、麻木、无力、困惑,而不是与孩子们吵架决裂,如果孩子们没有身无分文地离家出走、被强迫、被威胁,她们是不是也能早一点受到保护、避免或者缩短她们受害的时间?

如果社区工作人员对孩子们更尊重些,而不是认为这是一批不知检点、自讨苦吃的妓女、婊子,是否能少一点心碎和割裂?

身为警察,他们的工作决策受到了太多太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那谁来负责正义呢?

为什么有家室的男人们乐于通过金钱和恐吓获得未成年女孩的性,并且团伙作案——这种变态的压制他人的快感让他们意识不到对面的小女孩也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类而非玩偶了?

老油条们的话术面对不喑世事的女孩儿们可真诱惑真可怕啊——“你真美”、“别哭”、“我请你吃饭喝酒这些都要钱,什么时候能跟我做爱?

”、“我们是朋友,朋友要互相帮助不是么”、“你现在是我的婊子了,以后都要听我的话,不听话我立马找到你、弄死你”!

面对巴基斯坦人的失业,把一切归咎于种族主义和女孩子们不该上街的大众声音,换成是我们,如何才能不被不加思考的最大的声音牵着鼻子走——我们要脸谱化地把异族人都当成罪犯么,是否想想提出把女孩们纳入可信证人的检察长本人也是抗议的白人们口中的“巴基佬”?

九个律师的交叉质询里隐含的前提和恶意令人时时后怕。

受害者里是否也有加害者?

人群是不是无限可分?

警惕真正的敌人分化我们,挑拨受害者之间的矛盾——分清“谁是真正的敌人?

谁是真正的朋友?

”而 “加害者”本身是否有可能也是受害者?

Amber的行为也让我反思和后怕,如果是我,我会在从中扮演什么角色?

是否在作为受害者的同时终有一天反被判有罪,从而失去本来的人生?

Margaret Oliver 作为职场人的经历同样令人沉思——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希望我站在正确的一边。

面对上级的指令和对受害者信任的辜负,她作为一个职场人是否太过投入、共情过度、用情过深?

重启一个案件调查时碰满鼻子灰,在证人和家属都不配合、有强烈抵抗情绪的时候继续推进她的工作,这点我是真心佩服的,攻心计跟Margaret大姐学着。

观剧后内心久久不平,如果我是剧中的某一个人,出于自己的内心,我会怎样做?

从结果论分析,我需要考虑和避免的什么呢?

单纯稚嫩如我,只听从内心的声音是不是欠考虑?

只观照他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基本需求,是不完整的慈悲啊,切记切记!

 3 ) 要非常强大,才敢生一个女儿。

首先你会看到一个真实故事,然后你会生气,非常非常的生气。

你告诉自己,我真的需要足够强大,才会敢生一个女儿。

2008年。

英国的罗奇代尔,一个15岁的女孩鼓起勇气向警察报案,“有人强奸了我。

”警察觉得女孩平时作风放荡,驳回了不予受理。

接着。

2008年到2011年间,罗奇代尔有超过22名少女在同一个社区遭受到了来自同一群巴基斯坦裔成年男性的强奸、猥亵甚至强迫卖淫。

这就是今天要推荐的,BBC的三集迷你剧—— 《三个女孩》导演: 菲莉帕·洛索普编剧: 妮可·泰勒主演: 玛克辛·皮克 / 保罗·凯耶 / 吉尔·哈弗本尼 / 蕾娅·斯密特洛维兹 / 莫莉·温德索尔 /集数:3集我们到底要怎么去做,才能杜绝这些悲剧少女、儿童身上的发生。

剧中,最小的露西,13岁,被诱奸怀孕,却还不自知施害者的身份,“你知道吗,她走在街上会向那群人,挥手。

”妈妈无能为力。

显然,这是一群沉默的受害者,或者我们称之为,并没有表现出完美受害痕迹的受害者。

| 这个母亲对女儿们,既束手无策,又悲痛万分什么叫做没有表现出完美受害痕迹。

大体就是,那些实施Sexually Abuse的男子多是声誉不错,有着种族优势的已婚男子;那些女孩,却是因为一些缺失而与家人关系疏离,别人眼中叛逆、心智不成熟的“问题少女”,或是“问题儿童”。

用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类比说法就是:这个姑娘被强奸了,可是大家都怪她自己穿得太少。

整部剧用冷峻平静的第三人称视角,而就连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是绝望的。

更不用说那些小姑娘,那些小姑娘的父母们。

| 第一个女孩 霍莉 | 本剧的女主角,三个女孩中最早意识到性侵的人,最终成为本案的关键证人。

也是相对来说最有理智的一个姑娘。

可也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特别冷静理智的姑娘,在三年期事发时也是混乱不堪。

用警察的话来说,就是“都是一群脆弱的姑娘。

”这里的脆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她们都自动屏蔽拒绝回忆那些不堪重负的过去,另一层意思就是,这群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对面递过来的糖果时,脆弱到无法抽身而去。

霍利的家庭情况是最好的,殷实的中产阶级,父亲母亲深深地爱着她和几个妹妹,而因为霍利的敏感和聪明,父亲在事发之后说,“我其实是最看好她的啊。

”霍利开始接触到那个群体的时间,正好这个家庭偶有变故最忙碌的时候,霍利接触到了以安波尔那几个并不太乖巧的孩子,也并没有抗拒那几个巴基斯坦籍中年男子的食物和示好,父亲在家里喊着,“你不要和他们走得太近,你再出去,不如你搬出去和他们住吧。

”这怎么会让霍利停下脚步。

事情发生之后,父亲曾经很悲伤地问到剧中霍利最相信的青少年社工,“为什么即便是事情发生后孩子也不愿意回家。

”| 玛克欣所饰演的社工是真正关心女孩们的第一人社工是本剧里正能量方面最大的推动力之一,她说,“因为羞愧,因为不被理解,因为失望,也因为自己依然还很混乱。

”而是什么让霍利越来越失望的。

在这个理智的姑娘及时选择报警之后发生的是什么。

事发后没多久,霍莉第一个站出来揭露这些丑恶时,可当时对这姑娘做了什么。

可是,所有人(特别是警察,也包括了父亲)都忽略了这个15岁姑娘的恐惧,关注点却放在“那个男人没有强行带霍莉上车”“前一天已经被强奸为什么第二天会被同一个人再次侵犯”。

让你想摔东西的是,记笔录的警察叔叔在询问中打了一个不加掩饰的哈欠。

上门打着提供帮助的社会机构劈头就是一句,“嘿,你家女儿参与卖淫吗?

”焦点严重偏移,在被性侵之前,霍莉已经不是处女,有过几次性爱经历,于是警察以此判断这样放荡的少女根本就是自愿发生性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当三年之后,联邦调查局想来彻底调查此类案件时,已经成为妈妈的霍莉抱着孩子,冷静而抗拒,“你们现在来寻求我的帮助,可是当年你们却并没有帮助我。

”其实,最绝望的是什么。

不是政府对于种族问题的担忧和避讳。

也不是警察系统的不作为。

而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此类事件的偏见和指责。

于是,这群还没有结束学业,还没见到光明未来,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未成年少女们,因为并不乖巧,所以即便被诱奸,也将一直活在指责和整个社会抛弃感里头。

霍莉的父亲在终于能和女儿好好沟通后,看起来比女儿更加脆弱。

在被告知诉讼被驳回时,在最后赢得短暂的胜利时。

没有人能比当父母的更能理解这些父母的感受,他们和他们的女儿一样,觉得羞愧,混乱和害怕。

可他们必须坚强起来,帮助孩子一起面对这个并不总是善意满满的世界。

| 第二个女孩 露西| 如果说霍莉是最快恢复理智,以及能冷静思考的姑娘,13岁的露西就是最让人五味杂陈的那一个。

13岁那年,她被他们脱了衣服,裸体在中间的桌子上跳舞。

可她会笑嘻嘻地对社工说,“嘿,他们传到了网上,我会红也!

”两个月后,她打掉了肚子里面诱奸犯的宝宝。

三年后,她依然觉得那个已婚中年男人是她朋友,街上见到会挥手。

比起理智冷静的霍莉,露西所遭遇的到的更让人心酸。

面对三年后来调查的警察,玛克欣·皮克饰演的社工非常愤怒,“你知道这些姑娘这几年遭遇到了什么,她们被当成玩具、工具和被扔掉的布偶,被歧视、被嘲笑、被凌辱,以及同时,对你们失望透顶。

”| 第三个女孩 安波尔| 比起其他两个姑娘,安波尔显得更为特别一些。

她是露西的亲姐,和霍莉同岁,可当三年后其他两个女孩儿可以成为庭审证人时,好不容易向女警察打开心扉的她却失去了上庭的资格。

因为,比起那两个女孩儿来说,她愈发不像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

三年前,她的角色像是一个老鸨,跟那些巴基斯坦的中年男子们介绍女孩们,所以就算她也收到伤害,并强奸至怀孕,仍然是连法庭都不允许上的。

为了赢,这看起来似乎合乎情理,可若她们是你的女儿呢?

她们被强奸、被侵害已经是极大的不幸,但是这个社会却用更残忍的方式去对待和挑剔。

那些为姑娘们平反而做出巨大努力承认所有错误的人,成功让案件重启并受到全国关注,可仍然存在挑选,存在利弊,存在取舍。

“她看起来不像受害者,你们要顾全大局。

”这,才是最残忍的地方。

属于霍莉和露西的公平时代似乎已经到来,可属于安波尔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法庭公审时,妹妹露西在庭上,安波儿表现得漫不经心,“我现在只想做一个好妈妈,我觉得我也是。

”她专注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有些伤害看得见,可以被治愈,有些伤害看不到也表达不出来,才是最致命的。

最后,自然是胜利了。

靠着霍莉舌战九个律师的精彩和冷静,迎来了本剧最大的高潮。

霍莉的反驳自然精彩,值得深思的,反而更是施害者艾哈迈德,那个昵称“Daddy”说的一段话。

最后的最后,这场世纪大审判让那群施害者锒铛入狱。

霍莉的父亲哭到泣不成声。

这个年轻的外公哭出了这些年的委屈和压力,哭出了面对女儿的尴尬和心疼。

也哭出了作为父母,这余生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疾首痛心。

也很感谢这些父母们。

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而是选择相信。

可有些问题依然在。

为什么在遇到事情时,霍莉们不愿意向家人求救?

家的温暖才能抵抗所有的罪大恶极。

(from 野兽国 (微信搜wild_garden))

 4 ) 《三个女孩》BBC

不评拍摄技法,不剧透,只谈剧情本身,印象深刻的几个小片段。

1)Holly打赢了官司后和性维权着说:“靠,真的发生了吗”。

性维权者说,“不 应该是 靠 我居然做到了”。

维权者指责所有假装关心却没有把受害者利益放在心上的有关部门和所有看热闹的人:“you can all go home,can't you,at the end of the day”撇开电影不谈,多少次对热点事件的义愤填膺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所谓的为被害者发声,也只是发发声满口仁义道德过过嘴瘾?

这样的假热情,和讨论娱乐圈八卦绯闻有什么差别?

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风头一过,就忘到九霄云外。

“最终你们都能各自回家”,但受害者呢?

(3)Holly在法庭上面对九位律师讽刺挖苦的狂轰滥炸。

律师一直逼问诱导她 ,你感到自责对吗?

你感到自己没保护好自己对吗?

你以前说你很自责,现在说你不自责,是因为身边的人骂你不检点 ,所以你才觉得,哦,我以前是被强奸的 这不怪我 所以 我现在不感到自责 但你感到羞耻对吧?

这个15岁遭到性侵暴力,成绩优异却因为强奸失去大好人生,染上酒瘾,没有去读大学,有一个孩子,19岁的妈妈Holly给了一个漂亮的反击,这一幕真的为她感到骄傲,干得漂亮!

“I want justice”justiceguilty全剧给我最深刻的两个词。

(4)第一集片尾的一幕无声的台词,Holly被爸爸从朋友家接走。

另一个被性侵的女孩不许Holly离开,但还是放Holly离开了,她透过玻璃看着他们的背影。

眼神好远。

最后落泪。

虽然她卖掉朋友从中收钱,Holly反抗时,她把Holly推向男人时说:他很帅的,你不亏的。

她放她走,让她走,她也想被保护,她是羡慕的Holly的,也是爱着朋友Holly的,可她深陷其中无可奈何。

谁来救她呢?

到第三集时,Holly打赢了官司。

Holly被救赎了,爸爸说,十九年了,我现在为你感到骄傲。

但是她呢?

她被起诉了。

理由是,这只是有关部门的战术而已。

她被冠上更多的罪名,回头看,想起第一集的这一幕,只觉得她的命运更加可怜。

this is a ture story…人性的很多面,在片子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比《熔炉》这一部更写实吧。

个人感觉《熔炉》更多的是英雄主义色彩和悲情的渲染,但这一部,现实平淡到你觉得电影里所有人的反应好像就是身边的我们的生活,你我他谁都难逃其责。

BBC还是很敢拍的。

故事每天走在上演。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谁让她们穿着那样的短裙。

”“她们平时生活就不检点。

”“这都是亚裔男子做的。

如果受害的她们是你的女儿和妹妹呢。

你会怎么说?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成见。

你是其中谁呢?

This is a ture story…你要做帮凶吗?

 5 ) 英国史上最恶臭性侵案!上百位少女被轮奸,罪犯竟被无罪释放

近日,又一条扎心的新闻看得让人冷汗直冒:一名男子“直播”检验处女,并性侵初中女生!

画面中,女孩不停哭叫,还有另外两名少女无措地站在旁边。

(图源:新浪微博)直播性侵?!

还有没有天理了?

未成年的孩子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被侵犯却无力反抗。

然而生活好似总爱跟弱者开玩笑,有时作为受害者的她们还会遭人非议:“谁叫她穿得那么骚,活该被性侵。

”这些令人发指的情节真实发生在十年前的英国。

(图源:网络)在2008-2012年间,英国北部罗奇代尔小镇上有“上百位”未成年少女,被同一群男子囚禁、诱奸、轮奸,还被当做妓女贩卖。

但当警察介入调查以后,竟以“证据不足”释放了罪犯。

因为有关当局判定,那群孩子是“不完美的受害者”。

5年后,BBC将这件臭名昭著的性侵案搬上了荧幕,它就是英剧——《三个女孩》

故事要从2008年的一桩偷窃案说起。

15岁的少女霍莉被警方逮捕,理由是她砸坏了一家咖喱店并偷窃了两瓶饮料。

然而警方万万没想到,本该被当成是罪犯的霍莉,竟然是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霍莉花了整整6小时,讲述了她在那家咖喱店里被一群男人性侵和虐待的遭遇。

而她之所以砸毁那家店,也是为了逃脱魔爪的无奈之举。

镜头一转,屏幕上出现了霍莉哭泣的脸。

同时,还有一个高大鲁莽的男人正在不停地喘息。

上一秒,他对霍莉说,“我们是朋友,你很美!

”下一秒,他便威胁霍莉道,“如果你把我惹恼了,我就杀了你!

”原来,在这个小镇有一个“恶臭”的秘密:一群来自巴基斯坦和亚洲的男人们,打着提供免费食物的幌子,常年性侵、轮奸未成年少女。

(图源:网络)霍莉便是其中一位受害者。

她因与父母吵架而选择离家出走,之后又遇见了两姐妹:15岁的安布尔和13岁的露比。

三个女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家中不受重视,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温暖。

于是她们开始一起玩乐,学会喝酒抽烟,夜不归宿,过着青春期叛逆少女的肆意人生。

她们时常光顾一间巴裔开设的咖喱餐厅,因为在那里,一个被称为daddy的老男人还有他的店员们会给三个女孩不少“好处”:食物、伏特加以及零钱等,用这些小恩小惠来换取单纯少女们的好感。

直到某日,他们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赤裸裸地对女孩们宣称:“我给你们东西,你们自然得用性来报恩。

(现实原型,图源网络)他们开始强迫女孩们和自己上床,如果反抗,就会遭到毒打。

更加无耻的是,这些罪犯还把性侵,慢慢发展成了生意。

他们把未成年少女们送去不同陌生男子家中,甚至还包括恋童癖,逼她们参加群P派对,以此换钱。

如果女孩敢报警,他们就恐吓会杀了她和她全家。

(图源:FIX字幕侠)可悲的是,三个女孩都因被性侵而怀孕。

最后,只有霍莉在家人的帮助下,勇敢地站了出来,选择把真相告诉警察。

然而面对这些饱受折磨的受害者,警方的态度却是——“你活该”。

因为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性侵案的受害者都应该是这样的——穿着校服的天真少女,在放学的路上,被尾随的坏人拖进隐秘的角落……

但霍莉她们不是。

“她们就是整天在街头混、不务正业的那些不正经女孩,这都是她们自愿选择的生活方式。

”警察义正严辞地说道。

(图源:网络)你不完美,连做受害者的资格都没有。

当得知霍莉已不是处女时,社工们竟然堂而皇之地形容她是一个“街头妓女”,而她的父母也只是低头沉默。

(图源:网络)他们觉得露比这种女孩一定天生就很脏!

因为她把强奸犯当作“男友”,还声称“那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更惨的是安布尔,她因拿了几美元的“佣金”而被定义为“老鸨”。

(图源:FIX字幕侠)但实际上呢,女孩们被人灌醉并强奸、被人拍下裸露视频传到网上,甚至因为灌酒而丧失记忆,她本没有能力反抗这一切。

露比称强奸犯为“男友”,是麻痹自己,逃离苦海的一种方式。

安布尔不仅和其他姑娘一样终日忍受强奸,甚至还要被迫寻找“新猎物”,否则等待她的就是加倍的暴力。

(图源:网络)我看到的是孩子们被害得惨不忍睹,而有关当局却认为这不过是一群“婊子”自找的。

因此,霍莉沾满精液的内裤不被作为证据采纳,安布尔的证词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因为陪审团只愿意相信那些外表看起来纯洁的女孩。

只有“完美的”、“符合要求”的受害者,才算得上是受害者。

因为你有“污点”,所以你被强奸就是咎由自取。

(图源:豆瓣)可事实上,“对于这些女孩的偏见,才是罪魁祸首”。

指出这一点的,是当地性教育机构的女性工作人员莎拉。

十多年以来,她一直在搜集当地女孩被团伙性侵的证据。

(图源:网络)她坚信:根本不存在“未成年卖淫”,只有“儿童性侵”!

然而黑暗如此庞大,足以吞噬受害者们和个体的微弱呐喊。

“我以为被性侵是我遇到的最可怕的事,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霍莉报案后的2年里,罪犯们依旧大摇大摆地走上街,猖狂地强奸更多未成年少女。

而警局的无动于衷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秘密——原来,嫌疑犯们多数是巴基斯坦人,警局不想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

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巴裔英国人进行种族主义抗议,甚至可能会引发暴动。

为了顾全“大局”,这些被迫害的女孩成为了“牺牲品”。

(图源:网络)好在案件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转机。

更高一级的皇家检控署来了一位巴裔的新检察官,他推翻了原裁定,决定重新调查。

然而三个女孩的生活早已支离破碎,霍莉和安布尔都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只有露比打掉了胎儿。

重揭伤疤对于她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的“二次伤害”。

(图源:网络)法庭上,罪犯们不仅否认所有指控,还反过来控诉受害者。

“她那么聪明,什么都懂,谁知道她做了什么手脚。

”“白人罪犯教会女孩性,教他们从小就喝酒。

看看你们到底是怎么教育的?

”法庭外,依旧有巴裔社区的人,谴责女孩们自身的“不检点”。

(图源:网络)潜台词无非就是:「谁让你穿那么骚,活该被性侵!

」但最令人心寒的,是来自政府的无情。

事情闹大后,政府为了赢得官司,决定不让安布尔做证人,因为她曾帮罪犯开脱过。

但她的证词又十分关键,那怎么办呢?

于是政府决定——以“强奸犯同谋”的罪名起诉安布尔,以合法使用证词。

受害者就像随时可抛弃的棋子一样,被掌权者随意操纵。

公审当天,安布尔在家看着电视上的裁决,表现得漫不经心,她说:“我现在只想做一个好妈妈。

”而此刻陪在她身边的,只有两个人,自己的妈妈和警局内唯一一位向她道歉、并主动提出为她伸冤的女调查员玛姬。

属于霍莉和露比的“公平”似乎已经到来,可安布尔的未来却依旧捉摸不定……

(图源:网络)最终,罪犯们都被绳之以法。

但这样的正义,来得实在太晚了!

上百名才13、14岁的受害者们,在这场悲剧中自暴自弃,生下强奸犯的孩子。

或许性侵并没有完全打败他们,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怀疑、无视和嘲讽,彻底浇灭了她们求生的欲望。

(图源:豆瓣)罪犯做错了事,可承担后果的却总是受害者……女孩们报了警,说出了真相,本以为可以阻止恶行,但是并没有。

当罪犯们被判有罪,大家以为看见了正义,依然并没有。

剧集结尾,屏幕写下了案件结束后的故事——为了性侵案四处奔走的莎拉,在返回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被禁止参与处理以后的儿童诱奸事件。

第二年,她被裁员。

(图源:豆瓣)尽心尽力和受害者们沟通的女调查员玛姬,在案件结束后立刻被调职,还被勒令不准再与受害者联系。

然而,没有任何一个冷漠冰霜的警察受到处罚。

(图源:豆瓣)故事太过于真实,以至于让人差点泪崩: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整个社会对待这些受到侵犯的青少年们,没有丝毫尊重。

那些脆弱的孩子们没有话语权。

她们被忽视、被歧视,她们本应受到保护,结果却被残暴对待。

甚至会因为“不完美”而错失“受害人”的资格。

(图源:网络)到底什么才算是“可信的受害人”?

孩子们不会明确表态“我正在受到虐待”。

相反,他们正深陷于一系列的操控和强迫中,害怕用言语表达出来。

(图源:网络)孩子们不懂得保护自己,而舆论和掌权者更是把他们推向深渊。

这些异样的目光和偏见,还有掌权者的不作为,只会让受害者更加无法喘息。

所以最后霍莉在法庭上,才会字字珠玑地说出:我不要什么“洗白”,我要的是公平!

(图源:网络)《三个女孩》的故事发生在十几年前,但直到今天,对于现实中有过同样遭遇的受害者们,熟悉的嘲讽、抹黑和侮辱,仍在反复上演。

好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群人不为名利,不为结果,甘愿为弱势群体遮风挡雨、披荆斩棘。

也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勇于站出来发声,努力打破这个社会的偏见。

扭转“观念”的道路或许注定漫长,但正因如此,更需要每个人的持续发声和关注。

不要让受害者们已经身处泥泞,却还孤立无援。

更不要让自己的言论纵容了犯罪,还高喊“正义虽迟但到”。

戳下方二维码加入报姐影迷社群,畅聊电影更有免费观影机会、电影周边等你

 6 ) 三个女孩‖草稿

这部剧不残忍。

残忍的是这部剧是真实事件再现。

才看到第一集,要出去玩了很久看不上,先把有关第一集的写下来。

第一集压抑笼罩着第一集,沉默无声,无处可见,又无处不在。

这一个小时里,我在心里不断的呐喊着“快停下啊,醒醒啊,帮帮她们啊”……当Molly第一次拒绝司机时,我希望他能放过她;当司机开车来要求第二次时,我希望她和她朋友的拒绝能起到作用;当她告诉警察自己被强奸后,我希望警察能有所作为;当她第一次回家时,我希望她父亲给她的不是吼叫是温柔的关爱;当她和朋友被塔里克带去被人强奸她说不被拒绝时,我希望她能夺门而逃不再被侵犯,哪怕只躲过了这一次;当Sara一次次呼吁大家的重视时,我希望执法部门能看到女孩们看似咎由自取背后脆弱敏感和不得已;当Sara第一次试图关心Molly时我希望Molly没有拒绝……这所有的“希望”都没能实现。

三个女孩在带去被强奸的路上喝着伏特加女孩们大口喝着伏特加,喝醉了或许就不会记得了,或许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最绝望的不过是自己爬不出沼泽,无助地越陷越深,惊慌失措时向别人求救,不仅没有人帮助,还有人啐一口唾沫说“呸!

你活该!

”Molly刚开始为什么会拒绝Sara?因为她单纯地把所有能帮到她的人划为一类,那一类人中的警察让Molly深深地失望了。

求救后事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糟。

Molly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求救是错误的,是没有用处的。

不求救只是被强奸,求救却会被杀,更会殃及到家人。

那,就忍下吧。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所受的罪是本应该的,他们有着你所不知道的处境。

刚开始看的时候特别震惊,为什么社工和警察没有一点点的同理心?

你们衣冠楚楚的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与此同时你们辖区内有多少女孩正在受着煎熬忍受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侵犯?

她们不是生来如此,她们的脆弱迷茫正在被人利用,你们怎么就意识不到?

你们怎么就是不明白不是所有孩子都懂得怎么拒绝别人、怎么保护自己?

看到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和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怎么就没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良知呢?

我怎么就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衣冠禽兽呢?

他们没有错。

所有人都无意识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从这点看,我和他们没有任何区别。

不应该有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人和人的本质不同而已。

(😂可我又总觉得哪里不对,这场悲剧谁应该为此负责呢。

那些强奸犯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吗,还是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我记得谁说过“没有人会做自己觉得不对的事情”。

这句话真的对吗?

我去仔细思索再来写啊哈哈哈哈……)2017.6.11————————————————————————2019.10.29 一转眼,距离上次写这个已经两年半了。

看第一集时,我刚刚高考结束,看完最后一集时,我已经大三上学期了。

这几年,我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当我再看这部剧时,心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心痛和悲愤,就这么对于社会之恶产生了习惯,会皱眉,但不再惊讶。

对于文章最后的问题,我也有了答案。

他们确实,没有错。

但是没有错不代表合适,没有错不代表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没有错不代表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没有错当然更不应该代表不用承担责任。

You didn't mean to do it. But you actually did it.

 7 ) 女孩们要懂得保护自己

我觉得那些女孩们都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无知,容易相信陌生人,随意就和别人走坐上车;缺少家庭的照看和关心,更多的是缺爱。

而且每次坏人找上家门来,父母都不在家,才人坏人有机可得。

看着她们硬生生被带去虐待的时候真的好气啊!

作为人类应该要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

接下来就是政治上和社会上的问题,之前看《spotlight》也是一样。

社会上的许多受害者需要得到可以倾诉和倾听的对象。

不可以默默无闻,让坏人逍遥法外。

当看到amber看着holly被父母亲带回家的那一幕流下的眼泪,也渴望自己能够被爱和关心。

 8 ) 她的煩惱

有個認識不久很投緣的女性朋友,大眼小臉,身材瘦高,手指細長,打扮時尚,是那種發朋友圈就有許多男生點讚的類型。

性格爽朗,三觀正,富有好奇心,會跳舞,喜歡古典音樂,不斷擴展畫畫,書法,家裝,剪紙等愛好。

本以為這樣的她煩惱會比較少,聊天深入了就談到了她的困惑:明明什麼也沒做,就是會有人很惡意地說她肯定閱人無數。

偶爾無緣無故受到一些不懷好意地男性的輕視。

把歷史教科書當成歷史時期的我,會對看上去精心打扮的女生充滿戒備,總覺得不夠正經。

到自己開始真正在意著裝打扮時,不可否認化妝打扮也只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

妝有濃淡,國人判斷標準仍停留在唇色深淺,眼妝濃淡上,殊不知美妝界早已有了裸妝。

如果以工序和費時來說,絕不可以稱為淡妝吧。

人生而不同,五官樣貌也如此,有人適合紅唇有人適合彎眉,更多的人還在探索自己適合的妝容,淡妝濃抹總要都試試練練方可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吧。

所謂的濃妝就一定說明她很不友善,很隨便?

A即B的邏輯一眼就能看穿,但披上了偏見的外衣後就好像名正言順了。

這也不過是多數人思維惰性的掩飾而已,萬一給人看出我的笨拙豈不是很丟臉?

還好,有群體讓我躲藏任意批判。

朋友是位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女性,遭受無故敵意尚且心有鬱悶。

那她呢?

她呢?

她呢?

千萬愁緒何處可說?

 9 ) 腐国恶土

英国小镇上一群【未成年】女孩被少数族裔的男人强奸、虐待多年,这些女孩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家庭关怀,缺乏社会关注,也就是缺爱。

犯罪者便利用她们的心理漏洞,用免费食物、酒、大麻、演唱会等物质,加上适当言语关怀来诱奸这些女孩。

女孩隐约觉得自己受伤害,又觉得终于被人“关爱”,一直默默承受着。

导致悲剧多次发生。

它改编自真实事件,2008-2011年间英国罗奇代尔确确实实孕育了这片罪恶。

电视剧把视角缩小到其中三个女孩,三个受害者。

一个叫霍莉,一个叫安波尔,一个叫露比。

我想谈谈露比。

露比的母亲跟前来调查的人说:“她仍然把那些人渣当作朋友,如果在街上看见他们,她会跟他们打招呼。

”露比自己说:“我不觉得那是痛苦,那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露比的态度和那些因为感到羞耻而沉默的受害者天差地别,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

她认为那是爱情。

这种情感到底算什么?

这是斯德哥尔摩吗?

这是虐恋吗?

先前我一直以为虐恋就是SM,SM就是五十度灰那样通过伤害肉体得到快感的性行为。

李银河的《虐恋亚文化》中说到:所谓痛感有两个内涵,其一是肉体痛苦(如鞭打导致的痛感),其二是精神的痛苦(如统治与服从关系中的羞辱所导致的痛苦感觉)。

/ 受虐倾向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性受虐倾向;另一种是社会受虐倾向。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寻求疼痛和折磨;不同之处在于,性受虐倾向包含着有意识地在性兴奋中寻求快乐和满足感,社会受虐倾向则没有这一目标,在此类行为中也不一定会获得性快感。

受虐性格会将受苦受难延至终身。

社会受虐倾向往往表现为激怒周围的人,致使人们用很坏的态度对待他们,以保证他们受到剥削和成为牺牲品,这种行为的原因既有童年期得不到爱,也有过多对爱的渴求。

最后,受虐者得到这样一个公式:被惩罚即是被爱。

我前几天去读书分享会,有一个人问作者马家辉,在他的小说《龙头凤尾》里男主角童年被叔叔性侵,他老婆童年也遭遇父亲性侵,但是后来男主角竟然变成同性恋,老婆成了性瘾者,联想最近很热门的林奕含事件,马家辉有怎样的看法。

(这其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文艺作品里的三观和现实中的三观,注定不能以统一标准评判。

)提问者问的支支吾吾,马家辉答的支支吾吾。

他没有侧重受害者的羞耻心和痛苦,反倒写了受害者的解放和快乐。

这是放到现实社会很难被接受很难被理解的。

所以马家辉讲了一个事情,香港被日本占领时,不少英国人成了日本人的囚徒,其中有一个英国法官。

这个故事是法官的后代讲给马家辉的。

法官一直不敢跟别人讲,别人觉得他在集中营一定过得特别痛苦,其实那段时间是他过的最快乐的。

每天不用工作,还有一群日本人进囚房跟他搞。

《龙头凤尾》的男主角小时候还没有男女情爱的意识,早早被叔叔侵犯,按常人理解他成年后应该厌恶死的男性,他却意识觉醒般,成了同性恋。

类似的还有《霸王别姬》里的小蝶衣。

第一次被迫性经历的影响太巨大了,甚至能扭曲一个人的性取向和性爱观。

他们一生受阴影驱使。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没有看,但同样提到了“诱奸”,同样少女以为这种“诱奸”是爱的某种形式。

这些都是虐恋吗?不是。

人或许都有或多或少的受虐倾向,还有专门以女性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10%至15%的女性的性幻想是有受虐倾向的。

但是虐恋第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是:参与者是自愿的。

这就是真正的暴力及其施暴者、受害者与虐恋关系的根本区别所在。

受虐者仅仅在幻想中将虐恋关系想象为非自愿的、被胁迫的,他们并不愿真正陷入这种关系中。

幻想中被强奸,和现实中被强奸,是受虐者和受害者的极大区别。

露比、《龙头凤尾》的男主角、还有林奕含房思琪,受害时却以为快乐。

施暴者会以“对方明明很享受”“如果她不享受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给我睡”“她是爱我的”为借口指责受害人,她们的默许和容忍也是旁观者无法理解的事情。

但只要对方最初在非自愿情况下受到伤害,就不是虐恋,你就是在犯罪。

 10 ) 意识

看了第一集 感觉自己快失控了 我总能被内容情节带入戏 泣不成声 内心充满了压抑她们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及时采取了行动 似乎也得不到相应的回应 所以霍丽只能逃避 她害怕 她不敢面对家人 她绝望 身边的朋友保护不了她 还不得不把她向外推 面对那些渣滓的迫害 她无力反抗 父母之前不理解她 外人觉得她自作自受 她就像一只弱小的小鸟 没有保护 只有欺凌 还有多少女孩也像她一样 得不到援助 只能在这绝望的深渊徘徊 她曾是多么美好的花 却惨遭别人的摧残 谁能拉她一把 让她上岸 让她不再彷徨 不再受人凌辱当三个女孩得以救赎之时 我真的非常的感动种族问题 保护不到位 伸张得不到回应 故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尖锐的问题 在英国这个国家 竟然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 着实令人惊讶 这是我们不得不关注并认识到这类问题的重要性我们自身也应该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防范 而且当权利被侵害时 应该为自己维持应有的公正 几时个人力量微不足道 但也不能放弃

《三个女孩》短评

The backfire of human rights???

3分钟前
  • 蘇妮
  • 还行

当Holly报了警说出了真相,大家以为可以阻止恶行,但是并没有。当所有人被判有罪,大家以为实现了正义,依然并没有。不止于客观冷静地重述事件。最后三个女孩的直视太让人心碎。

5分钟前
  • mOco
  • 推荐

家庭才是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

9分钟前
  • Good Night
  • 推荐

3.5 性侵的角度挺全面

11分钟前
  • iamkarenzhou
  • 还行

希望越来越多的正义能够得到伸张

12分钟前
  • Bandersnatch
  • 还行

想成为sara一样的人

15分钟前
  • 野猪上树忙
  • 力荐

自作自受的迷途羔羊。

17分钟前
  • 猫龟🐌
  • 很差

Why trouble in shooting this, 3-episodes long even? It's their free will choice - living as a cunt.

21分钟前
  • afra
  • 很差

拍得并不好,节奏奇怪,欲言又止,堵得慌。不过想想现实也许就是如此,并不都是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23分钟前
  • chennni
  • 还行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学校的职工搞大了一个14岁孩子的肚子,国内的相关新闻永远都追踪不下去,也推动改变不了什么,心痛。别给女孩tag,她们需要在面对坏人时的保护

26分钟前
  • Stay alive❤️
  • 推荐

当下关头做这种题材,BBC太TM有态度了!!ps.第二集里,案子已经被上头重视了起来,看来这次的3集片还是把重点放在了“曝光后的解决”上……也好,第一集已如此压抑,如果重点放在事件本身,再来个升级版《田园下的罪恶》,那实在太难过,太难过了……

30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推荐

看完真的好气 更令人生气的是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那些有着实权却不作为的人没有受到丝毫处罚 而真心帮助那些姑娘的社工却被裁了员

31分钟前
  • 倒~~~
  • 力荐

心好累

35分钟前
  • 的的的的的狮子
  • 还行

女性导演拍的非常细腻到位。第一集的让我差点压抑的没有看下去,受不了女孩子如此的懦弱,受不了那些男人令人发指的兽性。。第三集,看到19岁的holly说,i want justice,一下眼泪就爆炸了。震撼,触目惊心,bbc的短剧水准真高。

37分钟前
  • ztlpoppy
  • 力荐

绝望,太绝望了,残缺的社会制度,恶性循环的悲剧,比物质空虚更可怕的精神空虚,太难受了……一集比一集好看,案子重启之后的各个环节都让人好绝望。

40分钟前
  • Boléro
  • 力荐

结尾字幕上说第二年,Sara这样的好社工被裁员,这是失足女孩纸最大的遗憾!

42分钟前
  • LilyVideo
  • 还行

类似素媛、熔炉一样的题材,一方面政治正确绑架了执法和司法,给少数群体中的败类分子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反映了在所谓司法公正的体系下,繁冗没人性的取证和庭审过程对受害者的多重伤害。受害者被迫无数次回忆受害过程,被迫接受辩方律师不信任盘问轰炸,身心难以支撑,而性犯罪中的女性更容易被社会舆论疯狂消费,甚至无法得到女性团体的支持。现行法律体系下,受害者的一丝错误或小小的过往不完美经历可能导致被告逍遥法外,而性犯罪中这类情况往往更普遍。难怪,真的只有人格完美的受害者才是合格的受害者。

47分钟前
  • 鲢鱼头小皮皮
  • 力荐

你会发现语言的无力,但你也会发现坚持去维护权益和去爱别人的结果。(看最后一集的时候正好推送一个小学十二个女童被性侵而官员说自己上面有人的新闻。国内什么时候能真正地教会女性关于保护自己和维护自己。)

50分钟前
  • 是你的药
  • 力荐

我爸妈从小就教育我外面坏人很多,不能拿陌生人给你的东西,少和陌生人说话

51分钟前
  • 且美且任性
  • 还行

Evil triumphs when good people do nothing.

55分钟前
  • 江湖子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