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给它五颗星的原因是觉得这部剧太戳人心 泪点低的人根本禁不住这么狂轰乱炸。
细细想来又觉得里面人物情感非常丰富。
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哭的最厉害的一段是妈妈半夜吐血那段,妈妈吐着血说自己疼,最用力地说自己疼,告诉自己的老公和孩子,自己还舍不得。
即使有难缠的老年痴呆的婆婆,冷漠的老公和孩子,也还想活着,有多爱就有多想留。
老公总是把所有的悲伤都扛在心里,妈妈说过一句话干嘛对我这么好怪让人想哭的,老公在知道癌症之后才觉得妻子是多么的珍贵,拼了命想要挽留,可人胜不了天。
卢编在《我亲爱的朋友们》里写到,孩子都是讨厌父母的,只有在父母快死的时候才能和解。
于是在本剧中,她设计了一个妈妈快死了的大前提,并且在剧情结尾真的让妈妈死了。
似乎死亡将一切都解决了,无论是不善表达的丈夫,总是陷入感情迷茫,不愿与妈妈多交流的女儿,承受着巨大压力,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儿子,还是神智不清,仿佛已经回到童年的婆婆,总是埋怨姐姐,觉得姐姐私吞了父母财产的弟弟,一句你老婆/妈妈/儿媳妇/姐姐快死了,就全和解了。
这就是韩国家庭妇女的真实生活吗?
在生活中被拼命剥夺,然后就原谅一切,快速死去?
非要用死亡才能和解吗?
只有在永远失去时,我们才能醒悟我们到底拥有怎样珍贵的东西吗?
难道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
在《我亲爱的朋友们》中卢编依然设置了癌症的剧情,这次是肝癌。
得知妈妈生病以后,小完与妈妈进行了和解,主要是妈妈开始放手,把她的生活还给她。
卢编自己也在改变啊,所以死亡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它只是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拥有的一切是有使用期限的,是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的。
人生之所以珍贵,恰恰是因为它是有限的,正是时刻会失去的焦虑感促使我们不停歇的前进,生怕一时的松懈带来终生的遗憾。
趁你爱的人还活着的时候告诉她/他,你爱她/他。
趁你还活着的时候,跟你爱的人说“我爱你”。
母亲在婆婆身患老年痴呆后辛苦照顾她15年,只身挑起家中重担,为一家人操劳不休。
而丈夫对家事丝毫不关心,女儿爱上了有妇之夫,儿子也面临着高考的艰难形势。
家庭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有各自的烦恼各自的事情。
她去丈夫上班的医院看病,丈夫却因为自己是一名薪资低的医生而不愿意在工作的地方见到她;她去看上班的女儿,想约她一起吃一顿午餐,哪怕只是简单的一碗乌冬面,而女儿却忙着和情人约会,推脱她;她心疼的儿子,考上了大学一身轻松,和女朋友约会喝酒,过自己的快意生活。
而她却在此时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并处于癌症末期的情况下。
在发现母亲即将离世时,家中每一个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改变
的确很感人,短短四集,就赚了不少眼泪。
然而家里有过癌症病人的人都会明白,癌症到了晚期有多痛苦...毕竟是电视剧吧,把癌症和死亡拍得这么唯美温暖干净,连离别的时间都把握得刚刚好,导演相当会煽情。
然而现实本身带给我的感觉是冰冷,残忍甚至恐怖的,可以把一个原本生龙活虎的人折磨得不成人样...当然故事的主旨还是点题的,珍惜生命,珍爱身边的人。
还有就是,我真的不理解,亚洲传统社会里,女人为什么要这样无我地过完匆匆一生...
借用最喜欢的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旁白的一句话作为本剧评的题目,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剧集开始就是妈妈伺候一家人,丈夫工作赚钱养家,儿子复读考大学,考试结束天天出去玩,喝酒,女儿工作不错,但未婚找个有家室的男人,全家的家务全是妈妈在做,并且要从疗养院接回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看着妈妈做这些事情就觉得累。
韩国的男人们貌似只管赚钱养家,其它啥也不管。
妈妈伺候患老年痴呆的婆婆,尽心尽力,苹果刮泥吃,面对婆婆的刁难虽嘴上有抱怨,但是还是对婆婆很好,甚至在家人不理解婆婆时还主动解释。
总说中国女人任劳任怨,但现在的中国女性比起韩国女性来看,地位真是高出一大截啊,虽说韩国男人赚钱养家,但是一个人操持这一大家子生活比上班辛苦啊!
有一天突然妈妈病了,得癌了,晚期了,时日无多了。
丈夫孩子们才知道关注妈妈,心疼妈妈,平时这么容易得来的一切,忽然就要失去了。
就像爸爸说的“开始得知消息的时候,不是伤心,而是惋惜”“你也经常从我家拿大酱吧”。
当妈妈问爸爸“什么时候会想我”“早上上班打领带的时候,喝到不好喝的大酱汤的时候,醉酒的时候,想找睡觉地方的时候”太多了,生活有序,饭菜可口,子女教育,这都是妈妈一直在付出在做事啊。
从此爸爸才开始帮忙做家务,女儿才帮忙做饭,儿子开始羡慕女友“有健康的妈妈”。
本剧除了塑造妈妈的强大,也塑造了妈妈的软弱,这才是我们身边有血有肉,会疼会痛的妈妈啊!
在得知每天的抗癌药被取消,以为是丈夫认为怕药物反应太大自己吃不消停药时去护士站希望把药加上,求生欲强烈;在看到马桶里自己吐血时,大声惊恐的叫老公;疼痛难忍时哭着跟丈夫孩子喊“我好痛啊”“我怕是好不了了吧”,痛苦又绝望;看到婆婆老年痴呆症怕她不能被家人好好照顾,怕她拖累丈夫孩子,想把老人一起带走,真是泪目啊,平时那么强大的妈妈,好像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妈妈,在死亡和疼痛面前屈服了,我们才知道原来妈妈也会疼,妈妈也会害怕啊!
最后一集和儿子女儿告别时,叫了那么多声“妍秀啊”,女儿问妈妈有什么事“就是想多喊几声女儿的名字啊”;也让儿子叫了好多声“妈妈”,从后面环抱着儿子躺在床上,感受着儿子的温度;怕自己以后喊不出来听不见感受不到了吧,对生活的留恋,心甘情愿的伺候老公儿女老人(觉悟比我高多了)我做为一个妈妈,现在把更多精力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对于妈妈,觉得妈妈还年轻,身体也没啥大毛病,关注的也少。
看了这剧,感觉虽然妈妈身体还好,但毕竟也是上年纪了,还是要多关注妈妈了,不要像剧里的儿子女儿那样后悔,帮妈妈做的太少了,也一直无视妈妈的付出。
在国内,一般发现癌症都是找家属,告诉家属真实的病情,这剧也让我反思,到底应不应该告诉病人自己的病情呢?
如果一直瞒着,是不是病人和家人都不能好好整理了呢,会不会就一直在医院做一些无效的治疗了呢,因为有治愈的希望啊,病人就会像剧中的妈妈一样满怀着求生欲,忍着放化疗抗癌药的副作用,在医院一直坚持吧。
而如果做为病患,得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消息,能坦然面对么?
刘在明这演员,太牛了啊!
《秘密森林》里释然亦正亦邪的次长,《请回答1988》里饰演搞笑的教导主任东龙阿爸,这里饰演混蛋+赌徒,演啥像啥啊!
不好意思,这可能是戾气比较重的一篇文章。
看了四集,觉得心痛又无奈。
因为我也是像剧里的儿女一样不懂事的人啊,我的妈妈也像这么辛苦。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啊,因为在我们心里,妈妈是活该承受一切家庭拖累的人,妈妈是永不疲惫的超人啊。
觉得生气的是,剧里的妈妈就是被家庭、丈夫、婆婆和儿女逼死的啊。
她像一个烂好人一样,做对了世间所有人都期望她做的事,却把自己的生活彻底葬送。
她赡养了自己的儿子女儿都愿意赡养的像神经病一样的婆婆,永远都在担心婆婆有没有吃好饭是不是该换尿不湿了着没着凉。
老公永远对她爱答不理,她每天的宿命就是收拾这里收拾那里,给家里收拾烂摊子,不能有任何抱怨。
她心里有气吗?
当然有啊,最后决心要把婆婆一起带走,歇斯底里后又尽心尽力的给婆婆洗澡,悄悄的跟婆婆说:“虽然说这样的话很对不起,但是求求你在清醒的时候咬舌自尽,快点来找我吧。
不要再给孩子爸和孩子们添麻烦了。
”几十年的心里压力,几十年的被忽视,这难道不是让她患癌的根源吗?
我只看到一个被家庭责任、被社会道德束缚住手脚的可怜妇女。
她什么都好,好到让所有人满意,但最后自己却没有得到好结局。
在最后生命的时光里,女儿终于开始为她煮大酱汤分担家务事,儿子终于开始对妈妈讲出自己的心事给她介绍自己的女朋友,老公终于开始对她体贴、为她煮粥、给她洗澡,还亲吻她的额头夸她漂亮,一家人终于开开心心的旅游照相。
问我感动吗?
不,我不感动,因为这有什么用啊,她都要死了啊。
临终前的温暖都是人为制造的虚幻,早干嘛去了?
去年我的妈妈也被诊断出肿瘤,经过前期做穿刺、手术后切片确诊为良性肿瘤,才算逃过一劫。
但这一切都没有告诉我。
手术后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想来看我,我说你别来,我忙着呢。
我妈吞吞吐吐的,我就知道有事,她才说自己做了手术,是肿瘤。
电话里我嘻嘻哈哈说她心态不好,挂了电话我就哭的一塌糊涂。
因为在我心里,妈妈是不会生病的,她要给我打钱做生活费,她要照顾我回家的饮食,她要照顾喝醉酒的爸爸,要洗家里所有的衣服,要打扫卫生,要给两方的老人尽孝。
这样的妈妈怎么可能生病呢?
可是这样尽心尽力的妈妈就是生病了,感谢老天让我们家逃过一劫。
我以为我出去玩给她买护肤品,给她买她想要的丝巾,给她换手机,已经在给她尽孝了。
但是妈妈不是超人,她也是凡体肉身,她需要更多的关爱。
子欲养而亲不在,真的是我最怕的事情。
我决定要好好对她,不再让她为我这么担心。
《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是一部只有四集的短剧,却让我整整哭了一晚上。
21年前,韩国金牌编剧,卢熙京用她细腻的笔触写下了对因癌去世的母亲的怀念,让我们看到了今天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平凡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家人。
沉默内敛的丈夫,即将面临失业,却只是把所有的事情憋在自己心里。
工作出色的女儿,陷在一段插足别人婚姻的第三者爱情里。
最受宠爱的小儿子,为了考上医科大学连续复读三次,整日颓废醉酒晚归。
还有一个身患痴呆症需要人看护的婆婆,动不动就对照顾她的媳妇恶语相向,拳打脚踢。
每天早上都是这个母亲最忙碌的时间。
婆婆无理的叫嚷一刻都不能等待着要吃饭,要上楼喊儿子起床,不能放心的叮嘱女儿要吃早餐,丈夫要上班了,打着赤脚赶紧跑到丈夫前,到玄关把锃亮的皮鞋放在丈夫面前。
作为儿媳妇、母亲、妻子,她尽心尽力的操持着家事,关心着每一个人。
一家人自然地享受着这个母亲提供的一切,但却也好像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她,总是漫不经心的回应着她的热情,她的唠唠叨叨。
这样的日子好像就会永远的过下去,直到有一天,这个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两三个月的时间。
最早得知结果的是一向隐忍压抑的丈夫,他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身为医生的自己,日日睡在自己枕边的妻子都已经病重到这个程度,他竟然浑然不觉。
午夜天桥上,趁着酒意,他失声恸哭。
一个中年男人的哭声,像一个孩子般呜咽,肆放着他的痛苦,他的自责,他对自己的恨。
他对痴呆的母亲发飙也好,大骂不为母亲分担家事的女儿也好,甚至出手打了自己不懂事的儿子也好,好像都是他痛恨自己的一种逃避。
直到在手术室里,看到妻子被剥开的腹腔,已经无法摘除的肿瘤,他知道这一切都挽回不了了。
他没有勇气面对妻子,更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子女他们的母亲即将不久于人世。
幸运的是,丈夫得到了医生友人的劝说。
他意识到,自己不能隐瞒事实,身为丈夫和父亲,他不能剥夺,妻子与这个世界,孩子们与母亲告别的权利。
他开始积极面对,告知子女事实,他决心好好利用剩下的时光,陪伴妻子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
女儿和儿子平日里都不愿意和自己妈妈多交流,心事也都藏着。
当他们得知妈妈快要离去,终于放下冷漠和厌烦,打开了自己世界的心门,可惜自己的妈妈已经不能多做停留了。
女儿放下了工作,开始学着操持家务,为全家人做早餐,学会了用淘米水做大酱汤,用行动告诉母亲自己已经能够照顾好自己。
当她看到母亲为父亲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衣柜,和情人的妻子为自己丈夫收拾的衣柜一模一样,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给别人带来的伤害,终于彻底割断了自己错误的爱情。
不懂事的儿子回过神来,不再每日酗酒晚归,变得他这个年纪该有的阳光开朗。
剧中当姐姐告诉弟弟,母亲已是绝症即将离开人世,弟弟崩溃大哭,对姐姐说了一番话,姐姐我和你不一样,你考上了大学你工作了,你给过妈妈零花钱,可是我没有,我还没来得及孝顺妈妈。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少人的心声。
忍不住和弟弟一起泪崩。
因为父亲平常的压抑沉默,女儿和儿子心里都有一些怨恨父亲。
母亲生病后,女儿看到父亲开始会帮着晾晒衣服,会亲手喂奶奶吃饭。
父亲还请求女儿帮忙,和他一起按照妻子的喜好,布置新家,女儿一点一点,看到了往日冷漠父亲温柔的一面。
儿子在回家路上,碰到了喝的醉醺醺的父亲,总是权威的父亲,原来也有不羁和脆弱的时候。
当母亲在一个晚上趴在马桶边,吐着大口的鲜血,喊着老公,我好痛,为什么做了手术还会这样?
丈夫瘫坐在地上抱着妻子呜咽,孩子们听到动静,纷纷下楼,也只能是坐在地上一起哭。
“正秀啊,妈妈好痛”。
妈妈好痛,坚强的母亲倒下了,这个家最大的伤口赤裸裸的被撕开。
世上最煎熬的事不是承受脆弱痛苦,而是面对最爱的人的脆弱痛苦无能为力。
但是因为是家人啊,我们必须抱在一起,舔拭伤口,治愈彼此。
至此,一家人原本有些冷漠的关系在这一切的了解之后终于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要和妈妈说再见了,要送妈妈放心地离开,想给她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
一家人去了寂静而安详的海滩旅行。
只是这样彼此看着对方,就能幸福的微笑啊。
母亲告别孩子时,因为儿子还小,希望他能坚强,要他记住妈妈开朗的样子,妈妈一直表现着自己积极的样子。
但是等儿子下了车,却抱着女儿失声痛哭,卸下了所有坚强。
因为女儿是大人了,她能承受得住。
这样真实的方式,让所有的舍不得都化成了止不住的泪水。
在最后的时刻,只剩下妻子和丈夫,在他们的新家。
她之前最大的盼望,就是在天气变冷之前,一家人搬到温暖宽敞的新居。
院子里种上枣树,种上她心爱的鲜花。
在阳台上摆放一张桌子,和丈夫坐在阳台上喝着茶,欣赏早晚的太阳与月亮,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在这里,丈夫说出自己对妻子最美丽的告白。
你会想我吗?
会。
什么时候?
早上系领带的时候,吃不好吃的大酱汤的时候,吃好吃的大酱汤的时候,喝酒的时候,醒酒的时候,找要睡觉的地方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醒来的时候,想听唠叨的时候,妈妈耍无赖的时候,妍秀出嫁的时候,正秀上大学的时候,正秀大学毕业的时候,元旦烙饼的时候,中秋做松饼的时候,生病的时候,孤独的时候。
最后一个场景,是一起在海边拍照的时候,丈夫明明在给妻子和儿女拍合照,但是最后只拍了这个母亲。
这个时候,她不再是一个儿媳妇,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只是被一个男人爱着的女人,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人与人之间的治愈,爱与爱之间的和解,这部剧就像一首美丽的散文诗。
剧中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细节,温暖的场景。
痴呆的婆婆会在最后说等媳妇回来,沉迷赌博不成器的弟弟给姐姐买来了核桃酥,怨恨了十几年,但还记得你爱吃什么。
在原著里,卢熙京写了一首短诗,“我曾爱过她,像爱自己生命一样的爱过她,她不知道吧?
她走后到今天,我每天都因为思念她而流泪,她也不知道吧?
拜托了,别让她知道,千万别让她知道。
”和卢熙京相比,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爱着的人还好好的在我们身边。
我们还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去爱疼爱着我们的人,和爱着的人好好相爱。
不要留下比爱更令人心碎的遗憾。
希望这部剧会给你和我,为爱的人打开心门不羞于说爱的一点点的力量。
“我死后你会想我吗?
”“会”“什么时候想,怎么想”“每天都会想,早晨上班前,打领带时,喝难喝的大酱汤时,喝好喝的大酱汤时,喝酒时,醒酒后,看见床铺时,睡觉时,醒来时,想听唠叨时,妈妈闹脾气时,妍秀出嫁时,正秀开学时,毕业时,春节煎圆饼时,中秋节做松饼时,孤单时,生病时”“那你要快点来找我啊,这样我就不会一个人无聊了”哭的像个傻逼一样看完这电影。
或许这世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类似于这样的离别这些离别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身边的人
这剧情简直就是天下妈妈辛苦生活的写照,碰见个不管不顾的丈夫,毫无关心,甚至知道妻子的病无可救的时候,依旧让妻子做手术,于心何忍?
就是为了让自己安心?
还有那个婆婆,我的天,简直就是资本家剥削呀!
累死累活地照顾还不好,为那个妈妈感到悲哀!
还有自己不争气的弟弟,拿着姐姐的钱,又骂她,只有弟媳还会体谅她,如果真是这样辛苦的妈妈,还不如重生了!!!
但生气归生气,依旧会为某些剧情泪目,比如,当妈妈面对着丈夫、儿子、女儿争吵的时候,依旧会担心自己死后婆婆的生活担忧,甚至于要带婆婆一起走,但是儿子的发现,结束了这样的事情,可是虽然她没有杀死婆婆,然后剧情也没显示,婆婆未来的生活还是会不知去向的吧!
只能说妈妈真的很无私!
爱你
我遇见了那个最美的自己,最美的能帮助我成为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啊,改变了我的分分秒秒,一生都为了这样的人奔波,疲于奔命的快乐,疲于奔命的忧伤,疲于奔命的觉得自己不是自己。
遇见之后是漫长时间的折磨,折着爬上脸的皱纹,磨着浑身的硬气,折磨的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人生的路是有了很多条,可这样的一生也是美的不可救药,毕竟当我离别的时候,这样的人为了我惜惜而不肯别,为了离别以后不断的回忆不肯罢休,不断的多给我一点爱不肯放手,给我了ta所有的东西,好像我是ta们的所有,所有的不顾一切。
嘴角的皱纹也上扬似的有了弧度,可忧愁也不断地攀比,攀比着生活都有的意义,攀比着我想ta们忘了我的心,心上开花又枯萎,心上繁华又凄凉。
这时间不能被我恬不知耻的在踌躇里浪费,思量不肯逗留,就决了决定。
决定爱吧,哪有那么多理由,哪有那么多时间,只要是爱那就是最美的吧,最美的心上那一朵不会萎靡的花火,成为一颗心的花火。
真的不要想以后 其实谁都没有以后
如果不是说着韩语,这部剧所有的生活剧情跟国内没差,几乎一样的叙事语言和主题,只是可惜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视剧,没有这么优秀的演员。从头哭到尾的剧,看的时候没注意一共几集,直到第三集看到妈妈吐着血说好痛,才留意到这部剧只有四集,短短的四集,却叫人痛彻心扉。子女都是自私的,因为无以回报父母的恩情,所以选择同样的道路,做孩子的父母以此还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操劳一生,为弟弟过早成为“妈妈”,为丈夫收拾家中一切,为子女劳神费力所有事,辛勤照顾婆婆,最后却要这样惨淡离开,太痛苦了,太辛苦了。特别理解大家对痴呆奶奶做出的所有事情,太真实了。如果有一天,我走上结婚的道路,生了病,一定不会愿意这样苟活,自己累,别人也累,所有感情也会因此变得仇恨,多么不值得。最后子女与丈夫恍然大悟的愧疚,真的有用吗?
哇这个真的是看头两集真的火大啊,这是什么最美丽的离别,分明是世界上最悲哀的女性地位吧!绝了啊!一家子都是自私鬼,逃避狂魔!想让人抽他啊!她老公那么自责居然喝醉到家发通脾气就拉倒了,有帮他老婆把地上柿子擦干净吗?除了动嘴皮子,干啥了?真的,别把爱养成家人的毒瘤啊!这一家子都是惯出来的坏毛病啊!我擦,真的是毒鸡汤啊!越鼓吹她妈不容易伟大,越绑架母性啊!是为了啥?教育的子女基本生活技能都不会!
看了简介。李雪爱与自由:↓无敌催泪韩剧《世上最美的离别》,讲了一个全心全意照顾家庭,为家庭付出一切,最后患癌离去的女性的故事。这电影告诉我们:当一个高度无私奉献的女人死去,所有人就都好了一冷漠自私的丈夫开始有了人情味,高考连续失败三年的颓废儿子开始努力读书,女儿主动离开了有妇之夫,一直接受女主救济还对女主暴力相向的烂赌弟弟从此痛改前非。总之:这个付出者没了,所有人就都正常了。/ 电影不就是讲了一个东方文化中特别常见的家庭动力关系嘛:当家庭里一个人要稳稳踩住“付出者”的道德至高点,其他人都得去做混蛋。当“付出者”意外离世,其他人也就回到了自己的主体,自我负责该干啥干啥。
有《我亲爱的朋友们》珠玉在前,这部看了没什么吸引力。重温《朋友们》后,果断给《离别》降星,格局太小。
剧情太恶心了,受不了
#世上最美丽的离别 美丽个鬼!最气人的离别...💔可能是我和豆瓣评分分歧最大的一次,故事催泪么?催泪!感动么?不感动...剧里每个人都在和自己和解,却没有什么成长,有告别机会,感动了自己,好像圆满结局了,可是...真 不 值🤦♂️不过换个角度,不是每个人都配有机会改正错误,也许就是让大家看到事后后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总之,看的非常无力,无力吐槽,又无力反驳...ps 不知道如果我知道自己还剩一两个月的话会干什么...
近期看的哭得最厉害的作品,最汹涌的是第三集最后妈妈大口吐血时说出的那句好痛。平生都是忍着忍着,为家人操心的人,在那一瞬间害怕再也看不到自己爱的家人了。幸好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能够好好告别,能够听到丈夫和孩子们藏在心里一直没说的话,能够留下美丽的回忆和照片,能够留在家人心里很久很久。
当时看的时候确实看哭了,但越想越觉得这剧太有问题,女主累死累活,全家人都无视她的付出,知道她得绝症后开始关心她,这就成最美丽的离别了?
立意不错,演员都很走心,但是前后反差太大,尤其是丈夫言行举止包括表情都是180度大反转,不争气的弟弟也会改过自新?女儿的第三者不会再藕断丝连?很多情节都是为了煽情而过于理想化。包括女主,得了绝症才会感受到身边所有人的关怀,要不然还是一如既往像牛马般伺候一大堆人。所以导演想要表达的是要及时珍惜当下身边人,还是纯粹是靠时日不多的亲情来煽情而引起大家的共情呢?
哪里是最美丽的离别,两个孩子对妈妈的癌症也太迟钝了吧,只有对妈妈深深的同情。妈妈要捂死婆婆哭着说跟我一起死了吧的时候哭了
我造了什么孽,为什么要看这么一部电影,一地鸡毛,如坐针毡,完全没法共情,第一次被一部电影气到给一星
看过电影,相较觉得电影的故事性和人物的描述性更加深刻一点。
断断续续看完了四集,有点累,哭得有点累……每次正好一家人和和睦睦时,奶奶总是会出来破坏气氛,这点比较奔溃。永恒的主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18,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
太催泪,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母亲,正是因为平凡,才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强烈的代入。韩国的妈妈,更符合中华民族女性的那些传统美德,兢兢业业的操持一个家,伺候公婆,伺候老公,伺候孩子,对于患痴呆症的婆婆的欺负,虽口上有抱怨,但该伺候还是伺候,甚至在家人对婆婆态度不好时,还能劝阻,试问中国的媳妇们做得到这一点么?在得知自己得癌时,积极治疗;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则抓紧机会表达对家人的爱,多叫几声女儿,多听儿子叫几声妈妈,多和老公撒撒娇,这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啊!而不是躺在病床上接受徒劳的治疗,如果生命真的倒计时了,就真的想干点啥干点啥吧,减少痛苦就好了。在剧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妈妈的恐惧,面对呕吐物是血时,大声呼唤老公;也会在病痛发作时喊疼。是啊,妈妈也是血肉之躯的人啊,也是要被人心疼的呢!
第三集,一家人抱在一起哭的时候,真的是泪崩....母亲的伟大,是多少的忍受啊
爸爸的所作所为真是恶心死我了,从头至尾。
不愿意离别 离别的那一天 要好好的离别 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 也珍惜我们做父母的每一天 最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个孩子 如果说以前把为子女为父母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现在才意识到真正能做好这些的是一种情感 一种掺杂了理性的情感 希望我能做得好
不止步于泪点。看到母亲口吐鲜血一幕真是吓到了... 剧情来讲很简单,就是能想到接下来各种画面。
应该是世界上最悲伤的离别吧,夫妻之间,儿女之间,一辈子大概最怕这样的时刻,剧里的妈妈辛苦了一辈子,操心老公,孩子,还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以及好赌不成器的弟弟,直到快死了,所有人才意识到她的好,才开始珍惜她,真的看的太心塞了,尤其是发病时,大口吐血对着家人说自己好疼的时候,眼泪狂流,真的太悲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