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关于命运。
影片开始,那个双目失明游荡在铁路上的老头这样说:“你们在寻找一份宝藏,你们三个被绑在一起,你们会找到宝藏,虽然不是你们要找的那笔。
不过首先,你们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艰辛的路,一段充满危险的路。
你们会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会看到一只……乳牛,……我不能告诉你们这段路程有多长。
不要害怕遇到挫折。
命运已经给了你们回报。
虽然路程崎岖,虽然心力交瘁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你们就会得到帮助”而在影片最后,三个人刚刚躲过了死亡的人飘在洪水中,乔治克鲁尼说着:“一切的封建迷信都会被废除我们会看到新的世界”。
他们看到了乳牛站在屋顶上……而结尾处,瞎眼的老人再次出现,依然摇着平板车,在铁路上渐行渐远,奥德修斯把自己的女儿穿成一串经过铁路,就像,三个人刚刚逃狱时绑在一起一样。
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决定与被决定的反复循环中。
《奥德赛》原著里英勇的奥德修斯经历的重重苦难看似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实际上他的命运在他逃离巨人岛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
在电影里也是一样,每一次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结果其实在片头就已经给出,只是剧中人物还是要拼命地反抗,我们还是要在看的时候揪心地紧张。
如果一切都符合命运,那么反抗是可笑的,紧张更是荒谬。
只是没有一个人能拿对关于命运的那一张牌。
——————————————————————————————然后,然后是关于整个古典英雄的解构。
在《奥德赛》的故事里,“神样奥德修斯”英勇无谓机智聪明,适合于一切美好的词汇,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他有一个忠贞守节的妻子,他能单枪匹马杀光家里塞得满满的求婚者。
可是这个古希腊的英雄就这样长上了乔治·克鲁尼的脸,他的妻子懂得生活比爱情更重要,他一无是处被自己的妻子说成“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被火车撞死”。
这不是描写一个英雄事迹却扎扎实实是一部喜剧。
当英雄不再是英雄的时候,所谓的英雄主义和悲剧精神也可以随着瓦解了。
我一直试图在看电影的时候找《奥德赛》和电影故事的切合点。
最后却发现整部电影其实是科恩兄弟的一场游戏,或者说,是一场狂欢。
表面上的奇幻色彩不时被现实幽默地打破。
在皮特失踪的那一段,故意营造成三个美人鱼美妙的歌声把皮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我真的以为神话意向终于出现了,原来不过是警方的又一变相卧底。
以神话故事做背景,实际上还是会回到现实。
这是因为——科恩兄弟要用现实来玩黑色幽默。
——————————————————————————————嗯不能不说的黑色幽默。
把《奥德赛》这样一部辉煌的英雄史诗解构怎麽能缺得了黑色幽默在三个人的冒险故事之外,还有一条一直存在的副线,就是州长选举。
与丹尼老爹的第一次狭路相逢是在广播台外,广播里的丹尼老爹原来是一个满身流油的胖子州长,政客的露面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政治不过是一场美化的骗局。
而最后奥德修斯完成自己英雄形象的方式不是原著中的英勇杀光敌人,而是因为自己政治立场的突然转变,他突然从一个逃犯变成了重掌大权的伯尼老爹的政治顾问,而因此打败了情敌。
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在颠覆英雄主义的同时,黑色幽默地模糊而又清晰。
——————————————————————————————撑起剧情当然少不了人物,科恩兄弟的胖子情结在这里爆发了。
之前的电影里胖子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性格。
《巴顿芬克》里的查理,《血迷宫》里的咆哮杀手……还有等等等等,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怎么能没有性格诡异的胖子。
可是在这里,胖子太多了可能是因为本身想营造的狂欢氛围丹尼老爹和他的胖儿子还有两个不知所云的帮手整个就是一个胖子的等差数列。
还有始终都在笑的babyface尼尔森。
再加上捏死癞蛤蟆皮特的抢匪和可怕的狱警。
这么多的胖子就使这部电影变成了一场狂欢,每个胖子都有点小怪癖。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他营造出了丰富的人物和从始至终没有被破坏的喜剧氛围。
总之他不是一部闹剧,总之科恩兄弟的小小天才放在里面很可爱,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ps 不能不说的乔治克鲁尼的头油和法网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小细节
在看过许多荒诞的影片中,这部电影对我而言,宛如一股清流,虽然同样荒诞,但由于剧情及配乐的原因,看的过程很轻松,很愉快。
影片的蕴含也很多。
铁轨瞎老头、木房上的奶牛都在蕴含一些东西(凭自我理解)最后让我们一起听首“你是我的阳光”安然入睡吧!
love you 泽宝
20世纪30年代初,在密西西比州的一所监狱里,罪犯艾瑞特在得知自己妻子将要嫁给别人之后,便用谎言说服狱友德玛和皮特跟自己一起越狱,三人便开启了“寻宝”之旅。
逃亡路上,他们先在皮特的表哥沃什家解下镣铐。
然后晚上被沃什举报,接着被表哥的儿子救下,然后三人遇到教徒洗礼,德尔玛皮特接受了洗礼后,在十字路口遇到了出卖灵魂的吉他手汤米,临时组建了乡巴佬组合,献歌之后一炮而红,但是三人并不知道。
在跟汤米走散之后,三人又遇到了抢劫犯,乔治-尼尔森,四人一起抢了银行之后,因为尼尔森落寞的离开之后,三个人富裕起来,开着小车继续向前寻宝。
路过树林小溪旁,三个女人吸引了三个人,在一阵神魂颠倒之后,三人只剩下德尔玛,艾弗瑞特和一只青蛙。
两个人只好带着这只“皮特”一起继续赶路,被一个推销圣经的人大丹欺骗,并被其暴力的抢走了钞票和汽车,并捏死了“皮特”,俩人丧气地继续向前,最终艾瑞特找到了妻子,在和妻子复合无望的情况下,俩人偶遇了再次成为囚犯的皮特并再次帮他越狱。
皮特说了自己出卖了朋友,把藏宝地点透漏给了执法官,之后,艾瑞特承认了自己欺骗了他们,两人梦碎,三人扭打在一起,却无意中看到了3K党对汤米行刑,然后三人救下汤米,并再次组成乡巴佬组合,在舞台上,四人受到了剧烈的欢迎,现州长为了选票,赦免了三人的罪,妻子也原谅了艾瑞特。
在寻求艾瑞特的求婚戒指中,执法官抓到了三人,并不顾特赦令硬要绞死三人,最后时刻,艾瑞特下跪祈祷,然后 到了,三人获救,并最终获得了别样的人生财富。
故事发生在美国最穷的州-密西西比州,它是美国最保守的州,经济主要靠农作物与木材,蓝调和乡村音乐在这里盛行,同时这个州十分歧视有色人种,曾经在南北战争中脱离过美国联邦政府,2020年才正式废除具有南方联盟标志的州旗,电影《密西西比燃烧》讲述的就是臭名昭著的3K党前党魁之一策划的暗杀行动。
而电影中随处可见的小汽车,也说明在20世杰30年代初,美国工业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各种各样的场景,并不能看出这个州是繁华的。
冷清的街道,商业区店门紧闭,各种被吹上天的广告,以及为了增加就业将要兴修的水利都在反映着这个时段,美国正在经历金融危机。
至于三人为何入狱,推测德尔玛应该是欠了税收,农场被抵押,经济原因入狱的,皮特推测是真的干了坏事,艾瑞特电影明确说出入狱的原因,无证驾驶,可能是因为汽车刚流行起来,各个针对其法规很严格。
电影中各个人物也很有意思,话唠中带着傻气的艾瑞特,老实带着傻气的德尔玛,胆大中带着傻气的皮特,躲避白人恶魔的黑人汤米,为了赏金出卖表弟的表哥,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杀牛抢劫犯尼尔森,身兼数职夸口改革的3K党政治家荷马,选票有限时刻改变的圆滑现州长派比,以及艾瑞特固执的妻子佩妮,还有那个为了面子到处放火追杀三人的执法官库克等,无论是上层的大人物,还是底层的小人物,都鲜活的活跃在电影中,在蓝调的音乐下,悠扬的歌声配上异国风景,总是会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
这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没有任何艰深的隐喻和生硬的心灵鸡汤,却能让人收获颇多;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热泪闪动;剧情虽曲折坎坷,却能让人欢笑不断并且心从神往;看似简单平淡却又像冰山里涌动的岩浆,看过后便永远炽热在心里。
让人魂牵梦绕的乡村风景和乡村乐。
三个一路嬉笑怒骂历经磨难终获救赎的逃犯。
一个压铁轨的给三人未来预言的瞎眼老头。
一个出卖灵魂给撒旦的黑人吉他手。
一个靠抢劫银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的罪犯。
一个卖圣经却靠欺骗和掠夺他人来生存的独眼胖子。
一个总是满嘴脏话却连任四届的老州长。
组成了这趟欢乐与辛酸并存的旅程。
有关人性,有关理想,有关友情,有关人生。
每个独自远行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
电影里是亲人的背弃,被他人为利益而欺骗,朋友离去的痛苦,前行路上的起起落落,一无所有。
现实中的已不言自明。
但别忘了电影传达给我们的是乐观,一路上永远都是美丽的风景,和欢乐的音乐,还有不离不弃的朋友和无论处境多艰难都不忘买一盒文彬牌发油的优雅。
黛色的天空下绿野连山,树木成群,微风浮动,寂寥的公路上汽车驶过,伴着歌声: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you make me happy,when skies are gray… 谁能用语言来形容这种美好?
苦难和不公是事实,美好与希望同样也是。
继续走吧,继续走。
我们终会找到一座巨大的宝藏,虽然可能并不是我们要找的那座,虽然道路崎岖,心力交瘁,但我们要坚持走下去,直到得到救赎。
个人认为这是科恩兄弟的游戏之作,所谓"游戏之作"就是在电影中科恩兄弟没有大谈人生的哲理,没有抒发对人性的感慨.只是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据说这部电影是<奥赛罗>现代电影版,但我觉得科恩兄弟也只是借壳生蛋而已,电影情节完全跟莎士比亚的原著的内涵没什么关系.大概科恩兄弟是密西西比人.因为导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密西西比的旅行,使我们遍赏密西西比风土人情.(剧中演员所说的英语,就带着浓重的密西西比口音).电影充满着对世事的调侃,但这些都仅仅只是调侃(绝不是嘲讽),这也是我认为电影的主题仅仅是搞笑而已的根据所在.首先调侃了宗教,一个失明的黑人扮演了上帝的角色,为三个越狱的主角指出藏宝之路,并告诉三人将来的命运.(以后一一应验.)我认为这只是一次导演对<奥赛罗>的生搬硬套,加一点冷幽默.(上帝是一个普通的黑人农民)之后三个主角在逃亡途中,遇到一群唱着美国民谣洗圣浴的虔诚的宗教徒,两位主角在洗浴后被告知已经没有罪孽了.(诸般罪孽,一洗了之?)其次,调侃了美国警方.身为逃犯的三个主角,虽然电影中并没有明确告知我们他们犯了什么罪,但从他们言行来看,肯定也只是犯了小偷小摸一类的轻罪.但警察为了追捕他们却不惜使用纵火,色诱,酷刑这些极端做法. 最后,调侃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不用多说了,看看电影中搞竞选的两方政客的滑稽表现就知道了.)电影中的音乐非常精彩和多样化.(黑人布鲁斯,美国民谣,乡村音乐.{密西西比本就是"布鲁斯音乐的摇篮"})是本片的一大亮点.电影中有许多有关美国电影,历史,政治生活方面的东西.不是美国人真的很难看明白.(我承认,这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的观影乐趣.)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电影细节的看法.1电影中那个疯狂追捕三位主角的执法官,打扮,言行简直就是<现代启示录>里,要把越南"炸回石器时代"的那个上校的翻版.2电影中那个"娃娃脸尼尔森"在美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后来加入狄林杰帮'(也就是那个在电影中由Johnny Depp扮演的"头号公敌").在狄林杰死后不久被列为"头号公敌",1934年,在与联邦调查局的枪战中被击毙。
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结构太松散了,松散到你有时感觉到剧情简直不能连贯.(主要在于兄弟两个玩得太过火了.)但总得来说,这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一部相当搞笑的诚意之作.
看《逃狱三王》的时候并不知道是科恩兄弟的电影,可是当第一个镜头出现,排列整齐的囚犯队伍,用深沉的嗓音唱着与上帝有关的曲子,三个被连成一串都有着神经质的脸孔的主角,滑稽的逃跑过程,以及那个虽双目失明却能看到现实和预言未来的黑人先知。
突然觉得一种似成相识的感觉,立即查了一下,才发现是科恩的作品。
我对奥德赛与荷马并没什么太多了解,对希腊神话的认识也只是小时候看过的一本少儿读物的《罗马神话》。
所以对于整个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基础的认识,但是从影片的开始由黑白的画面开始,随后一点一点的充满色彩,全片一直保持着看起来并不锐利,偏暖的色调,以及在结尾处随着远去的先知再次变为黑白,就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以20世纪初美国为背景的现代预言。
其在开始与结尾的画面前后呼应上,一如《大地惊雷》。
宗教一如既往的是科恩兄弟电影中的主题,还记得让我看的雨里雾里的《严肃的男人》,相较犹太教的晦涩难懂,由希腊神话的基础而来的《逃狱三王》就浅显多了。
处处都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宗教的影子。
在河边树林偶遇参加洗礼的教徒,献给魔鬼灵魂换取吉他才能的黑人汤米,以及那个一直领导追捕他们的像魔鬼一样,也许就是魔鬼的警长,用推销圣经为幌子的独眼大丹,还有那个最后改变了三人命运的3K党私刑聚会。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场景都充满了宗教的意味。
而对于主角艾佛瑞特的塑造,也更加明显。
艾佛瑞特拒绝接受赎罪的洗礼,还嘲笑自己的两位同犯。
而当在林间小屋面临即将套到脖子上的绳索的时候,他的祈祷却前所未有的虔诚,随着一场洪水拯救了他们生命,抱着本该死后躺入的棺材重获新生的同时,艾佛瑞特又将这一切归结为科学与巧合,可看着那在屋顶上的奶牛的时候,一句“not a moment too soon”却泄露了一切。
影片中的人物大都十分鲜明,很符合黑色电影的传统。
老谋深算的市长,没脑子的儿子,阿谀奉承的幕僚,年轻干劲十足的竞争者,这些穿插在其中,无疑丰富了这个预言的色彩。
影片的原声无疑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先不论三人组合那首红遍全州的歌曲,即使是掘墓人哼唱的歌曲也十分的优美。
影片中的声效也结合的很紧密,无论是犯人敲打路基的声音,还是潺潺的流水,还有是3K党聚会上的阵阵脚步都与歌声都相得益彰。
若是在加上万人迷乔治克鲁尼摸着头油,造型猥琐,还被人打得狼狈不堪的,影片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如果你看过科恩兄弟的电影,你就会发现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几个人不停的在斗着嘴。
不停的讲,不停的辩解,不停的说。
用北京话讲,一群“碎嘴子”。
不管是去年大热的《阅后即焚》,还是早些年的《谋杀绿脚趾》,或者就是这部流传已久的《逃狱三王》,你都能看到这些主角们的喋喋不休和夸夸其谈,在矫情的每一个话题,每一个评论的对象,述说的每一句话。
毫无疑问,这就是科恩兄弟电影的一贯风格,稀奇古怪的情节和巧妙安排的线索,以及一帮碎嘴子的台词表演,形成的乐趣所在。
这部电影其实更像是一部公路片,以乔治•克鲁尼饰演的囚犯艾弗瑞特,率领着两个跟班德尔玛和皮特,逃离了每天枯燥的碎大石修路的沉重工作,以取一笔天外之财的遥远梦想,诱使三个人共同逃狱去挽救他已经垂危的婚姻生活。
这一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奇奇怪怪的事。
都因为与这三个人的偶遇,在原本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变化。
其实这些并不是表述的重点,但是它确实我们观点的来源。
就是在繁重的人生面前,我们每一个活在其中的个体,都需要一些自嘲来应对平凡的生活。
但事情的巧妙,就在于当平行相驰的人在某一点上发生关联的话,事情的结局就不再是你熟悉的轨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黑人吉他手托米,原本是一个自以为和魔鬼交换了灵魂的音乐家,去参加电台演出。
因为巧遇逃狱三王,录制了一首很广为流传的歌曲,并且乡巴佬乐团名扬天下。
就在他被祭奠处死的瞬间,新的人生翻开了另一幕。
《圣经》推销员大盗—独眼龙大丹,在抢夺了逃狱三王的钱之后,在黑人托米的祭奠式上,非常骁勇的防卫住了由天而降的旗杆,却被十字架砸到天国。
这是多么大的一种嘲讽。
声明狼籍的强盗“娃娃脸尼尔森”,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不断的沿路烧杀抢掳,却因为一句话而黯然神伤,他仅仅想摆脱娃娃脸这个称号,直到最后被抓。
这看起来是多么神奇的形象营销。
而竞选的官员派比,也因为和逃狱三王的交织,而改变的竞选的格局。
甚至是逃狱三王自己,在被赦免了的回家之路上,却被安排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局,就是他们被执法官库利抓到了。
我们原以为影片就会以这样的一个悲剧结束,然后科恩兄弟又以此嘲讽了我们,山洪暴发的千钧一刻,又一次拯救了这帮碎嘴子。
每个人面对每件事情的每种态度,在我们看来都是人生最需要的自嘲。
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不管是希望,还是绝望,我们都应该不停的唠叨,不停的表述对每件事情的看法,不停的沟通。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与这个世界有呼吸的关系,也因为只有这样在面临众多艰难困苦的同时,自嘲变得最有勇气。
在看过许多荒诞的影片中,这部电影对我而言,宛如一股清流,虽然同样荒诞,但由于剧情及配乐的原因,看的过程很轻松,很愉快。
影片的蕴含也很多。
铁轨瞎老头、木房上的奶牛都在蕴含一些东西(凭自我理解)最后让我们一起听首“你是我的阳光”安然入睡吧!
love you 泽宝
这是科恩作品中相对好懂的一部,这种简单很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证明很多猜测最典型的,关于科恩电影中的无序,就好像现实世界的无序,并非真的无序,也许——也许啊,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当然那是绝对真理,在科恩的世界中,神总是存在的《老兄》很明确地提出了神的概念,尽管借鉴了《奥德赛》的故事,但其结构却是《圣经》式的《圣经》中有很多先知,先知会给出预言,预言都会实现,因为他们在传达神的话《老兄》里的先知就是盲眼老黑,他所说的事情,无论是已经发生的,或者还未发生的,都准确无误就好像算命先生,他总会先说些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这样等到他继续胡诌未来的时候,你就会乖乖付钱当然,老黑说得是神的话,免费而正确,他说“你们在寻宝,你们的脚被铐在一起”,这是他们知道但是别人不知道的(瞎子看不到脚镣)然后他说“你们会找到宝藏,但并非一开始想要的宝藏”,“一开始想要的宝藏”是克鲁尼为了越狱瞎编出来的,“找到的宝藏”指他们成为了摇滚明星,成为州长的brain trust(即脑白金),罪行也被赦免然后他说“你们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旅程,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指途中发生的一切记得baby face被电刑前怎么说的吗?
“我会像罗马焰火筒一样一飞冲天,两万伏特的电流在我的身上追兔子,吸光了全州的电,我头冒火星,双手放电……我有十英尺高”姚明有七尺六寸,而baby face是个小矮子。
他为啥要吹牛?
这样观众才知道神迹本是客观存在,却被我们主观杀死——“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预言的最后一句,也是最厉害的一句“你们会看到一只奶牛,出现在棉花仓库顶上。
”听起来很扯吧,这是神常用的小伎俩,因为超越了常识而升华,比如犹大王希西家,曾求神让日晷向后退十度,神做到了然后,就在大水及时到来,四人幸免于难后,克鲁尼趴在棺材上——神让他趴棺材也是有原因的,神是最好的艺术家克鲁尼趴在棺材上,看到了棉花仓库上的奶牛,沉思片刻,与神擦肩而过,同时说完了后半句话“not a moment too soon”——(理性的时代,就要到来了)然后,他转过头,说“汤米在那儿。
”这一刻,我湿了。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几乎没注意到这个片段。
这就是科恩式高潮,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过去了。
如果你反应过来——即便是几天甚至几年后,那种快感也是独一无二的《老兄》和《严肃的人》就好像雅各和约伯,神高高在上,给前者以祝福,给后者以试探,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醒自己的存在然而,神就像暗恋别人的小男生小女生,用摩斯密码写了一封求爱信,对方却以为他有脑血栓回过头再看《老兄》的逻辑,严密的丝丝入扣,每个人物都有明确的目的。
无论他们主观动机为何,最后都是为了成全克鲁尼的好运。
小黑孩的出现,引出录歌一段,这首歌成为流行音乐榜主打,“落汤鸡(soggy bottom)”组合迅速走红,其成员却浑然不觉后来,他们在演唱会上唱出金曲第一句“in constant sorrow”,场下掌声雷动,克鲁尼莫名其妙地看着观众,这一刻我也湿了如果要给这一幕加评论音轨,我会这么说“孩子,你为什么疑惑!
这是神在助你。
”州长竞选,看似与主线不搭,却在最后一刻爆发,老州长将“落汤鸡”当成政治工具,借着他们的人气,反击另一个竞选者,瞬间挽回劣势。
否则,即便克鲁尼成为了红歌星,也逃脱不了越狱的重罪整个这场戏,可算影片的第一波高潮,第三波就是仓库顶上的奶牛,在两场戏中间,还有赤裸裸的一大波说得是克鲁尼回老家取戒指,发现秋千变成了绞刑台,某人带着他的恶狗恭候多时,甚至连坟都挖好了看看科恩牛逼的对话吧,克鲁尼说“州长赦免我们,收音机都有报啊。
”某人很囧地说:“俺没收音机。
”然后克鲁尼又说:“这不合法。
”某人很拽地说:“the law is a human institution”——“法律是人的制度。
”言外之意,俺不是人,法律算个幼儿园不是人,又是什么~小黑孩说过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换取弹吉他的才华。
而那个魔鬼,是“白人,还带着条狗狗。
”于是克鲁尼跪在了地上,开始祈祷,不拉不拉,好长一段,最关键的一句是“i'm sorry i turned my back on you”——就是说“我背对着你,不认你,但是我错了。
”然后大水降临,克鲁尼逃过一劫,趴在自己的棺材上,看着仓库上的奶牛,大谈“水力发电对南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迷信的时代就要过去”宗教很酷很有聊,无聊的是人。
比如科恩的表达方式,就比那些“农村圣经讲座”或者“小朋友们,你们从所罗门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要有意思多了也比伯格曼大爷,“你看这女孩要被rape了,你咋也不管管呢?
”的初级怀疑论者强多了。
《凯尔斯的秘密》中有句反复强调的台词“城墙是挡不住维京人的。
”那什么可以?
信仰问题本质上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科学问题最后,赠送一个科学家牛顿的故事,话说他家里有个模型,是太阳和九大行星。
模型有个手柄,摇动后,行星会围着太阳转。
朋友看到了很喜欢,问牛顿:这是谁造的?
牛顿说:没有人。
牛——逼就是这么来的我又湿了。
~完~
说是根据奥德赛改编的故事。
我对《奥德赛》并不了解,只是粗略的从古希腊神话、英雄传说中有所听闻,阿尔戈英雄、俄狄浦斯王、七英雄远征底比斯、特洛伊战争……大概是讲奥德修斯流离十年,最终返乡与妻子重逢的故事?
《鄙视》中也着重提到了《奥德赛》。
对于奥德赛的解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那句“不是回不去、而是不想回”,让人听了内心直发颤呢。
其他作品暂且不提,只说本部影片。
举报自家人的表哥、黑人吉他手、广播电台老板、狂躁又emo的抢劫犯、林间三“仙女”、满口胡话的独眼big man、互相不对付的政治帮派……经历的这些,符合“历险”的情节呢,起起落落无定局。
此间,音乐和政治又贯穿其中,虽不懂含义,却也看出这两个元素担当着重要角色。
人的利益、自由、权利互相交织,层次足足丰富。
结尾,男主重获了名声财富后和妻子重归于好。
如若不然,又会是什么结尾?
没有如果~我想寻《奥德赛》来读一读,想要有自己的体会。
音乐剧欣赏不来,隐喻看不懂,于是就坑了
这么多人觉得这片好看 不过我不会随波逐流 自己觉得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这个翻译,还真是
电影原声超赞,但片子本身却不对我胃口
科恩兄弟套用荷马史诗向乡村、布鲁斯和灵歌的致敬,对上帝和灵魂的探讨;但又犯了他们形式感过强的老毛病;罗杰·迪金斯低调而华丽的摄影深得我心,开首的黄色滤镜应用无比抓人 P.S. 这部片子的OST一定是Country粉的心头好。
科恩兄弟的作品是一群傻子在做疯子的事儿,隐约感觉“逃狱公路电影”展现了许多美国南部的风格也展现出了美国那个时代的荒诞往事。看得明白是神作,看不明白是垃圾。科恩兄弟的作品就符合这个定律,要么瑞思拜要么就拜拜。就酱。
原声非常好听~~~~~但是我能说我真没怎么看进去吗~~~虽然一直很喜欢科恩兄弟
披着二逼青年,奥德赛,美国南方风情,乡村音乐的外皮,把夹带的私货包裹得有趣易懂。想了解科恩兄弟的恶趣味,如魔爪般辐射万象的黑色幽默,这部算是轻量级入门之选。
关于推轨盲人老者的身份,有人根据奥德赛模式认为是荷马,也有人依照宗教救赎流程推定为上帝。但哥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俗人入世行走的象征:永远在既定的轨道上,毫无预见性地盲目前行。君不见电影结尾时,连英雄主角都逃不过世俗的羁绊,坠入梦想寄托者——妻子的欲望辩证需求的陷阱中。【9↑】
前边认真看的,后面没怎么看,还是老样子科恩兄弟的电影不知所云
神秘的密西西比,真的像是看到了福克纳小说里的美国南方。土地的气息、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太PERFECT了。柯恩兄弟太有才了。很喜欢他们的电影啊。
借越狱三人,用被封印的戴罪视角洞察美洲大陆的自然、种姓、风俗、戒律、政见、宗教与艺术,一切与他们息息相关,又被他们束之高阁。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刚刚好,可惜后半段从旁观者转向变革者,一旦人物被赋予动机和行动,那种戏谑的事不关己姿态便瞬间消失了。
一切的封建迷信都会被废除我们会看到新的世界。(用子弹射击牛群扣一星
7/10。这片的ost真好听啊!三个憨憨逃狱的公路电影。剧情有几分莫名其妙,有几分讽刺暗喻,有几分借鉴典故,有几分黑色幽默,后半程人物关系和动机渐渐显现了才越来越好看。
You should know why this kind of movie makes you sick
荷馬史詩般的這部電影內容還真蠻多的…最有勁的就是三個基友一起唱歌,被誤以為變蟾蜍的在吊嗓的時候還會翻白眼,哈哈哈…三個男人間的攪基是女人不能理解的基情四射的友情…可惜OST放在國內的硬盤裡面T T
我觉得一定是因为我对英国很多的历史不了解。所以我也不知道大抵是在隐射什么社会政治的状态。看了评论在知道,那个要绞死汤米的场景,是3K党的隐秘仪式。所以说一部电影的好坏,除了自身感官的享受之外,能否有共鸣才是关键。我连3K党具体是干什么都不知道……对不起电影了。
原声大赞,比较搞
&#34;Mrs Hogwallop up and R-U-N-N-O-F-T.&#34; &#34;She must have been looking for answers!&#34; 看不慣濃郁鄉村音樂片啊...
如果没看过奥德赛,那还是不要看这部电影了。因为你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原声真的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