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John Travolta这个男人都没什么感觉,只是认为他的长相演坏蛋胜过演硬汉。
看Hairspray之前什么评论也没看,甚至连演员表也没研究,听说是口碑不错的歌舞片就下了,女主的妈妈一出现我就觉得长得很像某人,一查发现果然是John Travolta,然后眼光就不能从他身上移开了。
试想想,一个坏蛋型硬汉穿上75磅的肥婆戏服载歌载舞兼具吃醋发嗲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最过分的是居然一点冲突感都没有。。。
这个男人的演技在这一部电影中达到了如火纯清。。。
太强悍了。。。
最后问一个问题,如果要颁奖的话,John Travolta算是女配还是男配。。。
听说是很有名很经典的音乐剧。
于是很诚心地看了,但是相较之下更喜欢《芝加哥》,不矫情的说那么多了,这部片子只适合快进地把歌听完,而那些弱智的剧情和模糊不清的重点,都忽略不计吧。
我最喜欢的就是母女两个到服装店试衣服的那段,无论是情绪还是画面都HIGH得一米,让人都想和她们一起跳起来了。
PS 那个又丑又壮的妈妈竟然是约翰屈伏塔。。。
乐坏我了。。
Querer es Poder,这是西语中有志者事竟成的说法。
但字面上的意思是“有想法就能够实现”。
比起前一种翻译,本片更适用于后者,我也更喜欢第二种意思。
可以说在带有偏见的社会,“志”这个字不再是单单的指一个人的想法和愿望,而是有了特别的限定。
究竟怎么样的愿望才能算作“志”?
究竟怎么样的“志”才被“允许”实现?
恐怕人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尺度。
但是如果超出了大家心中所谓的“尺度量程”,惹来的恐怕只有嘲笑、挖苦和阻碍。
五短身材,相貌平平,亦非出身豪门的特蕾西,她的愿望就是成为歌舞秀的演员。
这在大众眼里便是超出了“量程”,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你不漂亮,别想当演员;如果你不高,别想打篮球;如果你没有学位,别想有什么发明…这是大众定下的“量程”,也是作茧自缚的“门限”。
成功固然艰难,但是因为人言可畏而退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敢于挑战世俗本身就是件挺了不起的事,如果成功了,更是来之不易的成就。
在这一点上,特蕾西可以说是鼓舞的力量。
“她成功了,我也要试试!
”毕竟,Querer es Poder!
本片像其它歌舞片一样是不知疲倦的欢乐!
如果说世界上有“永动机”的话,那它另一个称呼肯定叫活蹦乱跳、魅力四射的“歌舞剧”。
片中主角--胖女孩特蕾西就像是一个簇新的弹力球。
落下弹起,饱满的激情仿佛只有歌唱才能一抒她体内澎湃的活力。
那方舞姿利落、这方青春逼人,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春天的原野。
给我天空,不为其它,我唱啊跳啊,喷薄!
成长!
喜欢Nikki Blonsky的表演,当然也喜欢其他众星的演出。
[By Vincentspring]
《发胶》中所讲述的故事起源于1988年,电影人约翰·沃特斯(John Waters)和新线公司联合拍摄的同名经典邪典喜剧影片。
与他之前制作的几部影片非常相似,比如说《粉红火鸟》和《菠萝脂》(Polyester),原版的《发胶》也是由沃特斯自编自导并自己担任了制片人,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观众心目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当时,故事的主角特蕾西·特布莱德由还是新人的里基·莱克(Ricki Lake)饰演,迪文(原名为格伦·米尔斯坦德)成了她那可爱的妈妈埃德娜,至于特蕾西的父亲威尔伯,则由表演经验非常丰富的杰里·斯蒂勒(Jerry Stiller)饰演,讲述了一个除了沃特斯别人无法模仿、独特的故事,他说:“在巴尔的摩贫民区的一个小公寓中,我躺在床上创作了这个故事。
我曾经看过地方的电视舞蹈节目‘巴迪·迪安秀’,很快就被吸引住了,那个时候的我和所有的白人小孩一样,总是在暗地里听黑人音乐,我们能够收听到三个黑人电台。
”杰里·斯蒂勒表示赞同:“约翰·沃特斯就是在巴尔的摩的两种文化的交叉下长大的,所以说也只有像他那种独特而疯狂的人格才能制作出这样一个故事,也算是对生活的一种展望。
”斯蒂勒将在新版的《发胶》中客串饰演平基先生,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只卖给“有品质的女孩有品质的衣服”。
斯蒂勒还表示,是他的两个孩子艾米和本促使他接拍了1988年的原著的:“沃特斯的幽默感是没有界限、没有约束的,这正是他作为一名电影人优秀的地方,他想象中的1962年的巴尔的摩的样子,可能与实际中会有一些出入,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做法只会带来不可思议的趣味性。
”在约翰·沃特斯看来,他1988年创作的《发胶》实际上是在通过一个白人的视角--也就是少女特蕾西·特布莱德的双眼,去看待取消种族隔离运动的:“我相信这会是一部引起共鸣的影片,有趣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一些社会问题,绝不会唠唠叨叨地讲大道理。
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从来没有过胖女孩参加现实生活中的‘巴迪·迪恩秀’,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创造特蕾西这个角色的原因。
对于我来说,像特蕾西这样的女孩,是一个注定会失败的人,她的梦想是在‘柯尼·科林斯电视秀’跳舞--代表着每一个受到歧视的人的愿望。
”蕾西·特布莱德的梦想并没有随着约翰·沃特斯1988年的影片的结束而结束,2002年,新线公司重新改编了喜剧《发胶》,以《发胶:音乐喜剧》之名,让这个故事以全新的面貌震惊了百老汇。
舞台剧版本由马克·奥唐纳(Mark O'Donnell)和马斯·米汉(Thomas Meehan)共同编剧,马克·沙依曼(Marc Shaiman)作曲,沙依曼和斯科特·威特曼(Scott Wittman)合作填词……《发胶:音乐喜剧》最终获得了13项托尼奖的提名,并斩获了其中的8个,包括最佳音乐喜剧、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声音乐等等。
音乐剧版的《发胶》在百老汇的尼尔·西蒙大剧院持续吸引着观众,它那通俗易记的可惜、可爱的角色、大众化的主题,很快就风靡北美,得到了所有年龄的观众的喜爱。
另外,《发胶:音乐喜剧》正打算扩张一下海外的市场,2007年7月在日本停留两周之后,将于10月份去伦敦公演。
1988年版本中特蕾西·特布莱德的饰演者里基·莱克表示,约翰·沃特斯拍摄的影片更像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也间接影射着莱克本身的遭遇,她回忆道:“我和沃特斯一样,将会在新版影片中客串一个角色,当我来到片场时,那种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我的意思是,我们拍摄原著的时间可是19年前,每当想到我现在的年龄足以做新版特蕾西的妈妈时,就会产生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要我说,这样一个故事,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着它难以抵抗的魅力:只要你相信自我,梦想总可以成真--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能够出演1988年的《发胶》,是我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将永远感谢沃特斯在人群中发现了我,把我从卑微带向成功,最终使我成了一个明星……现在,尼基·布朗斯基(Nikki Blonsky)穿上了那双曾让我变成公主的水晶鞋,只要她愿意,就能得到和我拥有的一切。
”让我们回到2007年,首先要说明的是,新版本的故事并非是1988年的重拍版,也不是2002年音乐舞台剧的电影版,而是综合了两位“先辈”特点的新故事。
2004年秋天,新线公司召集了制片人克雷格·扎丹(Craig Zadan)和尼尔·梅隆(Neil Meron),他们都是音乐类型片中的经验丰富的老手,曾经为获得奥斯卡的《芝加哥》做过制片--好莱坞34年来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音乐电影。
梅隆说:“三个版本的《发胶》拥有着相同的基因和血统,它们能够彼此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因为不同的艺术敏感性而相互独立。
新版的影片不但利用了原著的一些建筑结构,还注入了那种百老汇音乐剧独有的能量和趣味性,它们就好像是三胞胎,并不完全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可是却来自于同一个家庭。
”获奖情况:第57届百老汇托尼奖中摘得了8个奖项,包括最佳音乐、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导演。
获三项金球奖提名。
另有17项提名和10项获奖。
2007年最好看的歌舞片!
喜欢《红磨房》、《芝加哥》之类影片的朋友千万别错过!
影片比前两者更轻松简单。
故事看似就是一个励志题材:喜欢唱歌跳舞的小胖妹一直梦想着能上当地的歌舞秀节目,但制作人对她的身材大加打击。
而且在这个60年代的城市中,黑人还是得不到可以表演的机会。
在小胖妹的努力下,黑人得到了歌舞大赛的冠军,而她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歌舞片么,故事其实并不重要,关键看歌舞编排和表演者。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都看起来赏心悦目,尤其是那段“The Nicest Kids in Town”,非常养眼而且富于煽动性。
初出茅庐的妮琪•布朗斯基歌舞表演都轻松自如,长相又非常可爱,尽显胖妹魅力。
众多名角也都献声献舞,尤其是反串胖妈的约翰•屈伏塔,着实让人“又惊又喜”。
总之,除了结尾部分稍嫌平庸,这是一部相当让人过瘾的歌舞片。
总是有人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去吓人就是你不对了。
”每次听到,心里总觉得有些奇怪。
这其实根本是狗屁。
回敬一句:“你自私你可以藏在心里,这么晾出来真是有伤风化!
”丑人就活该只能呆屋里了?
胖人就该藏着了噎着了?
黑人就该被歧视吗?
社会diversity才会有活力,才能成就一个包容性的社会。
可以丑,可以胖,可以难看……但是,不要忘了秀,大胆的秀出自己。
当然不是芙蓉姐姐那种恶搞。
我爱这种精神,我赞美这种精神,同时,也深刻鄙视那种想让人藏着噎着的心理。
结尾的时候,听到那位胖妈妈唱I Like the way I am...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接受自己展现自己。
————PS:我爱那个坏女人的妈妈的颜。
高贵,冷艳。
国外小帅哥比率果真高啊- -
Your mother and I, we don't see too far past our front door, but you see all the way to Schenectady. So, if there's something you need to stand up for, don't you listen to old dogs like us. We need to learn some new tricks from you.
前几天想看歌舞片,发现本片在烂番茄上新鲜度91%,便排出四刀大钱,在油管上租了影片,期待颇高。
电影中反派是落后的,保守的,代表大资产阶级的邪恶白人,他们外表华丽,有钱有势,但自私自利,寡廉鲜耻;与之相对的是代表下层阶级的黑人先锋队,以及温良恭俭让的普通美国老百姓孕育出的少年先锋队,他们爱憎分明,义薄云天,并且能歌善舞,足智多谋。
电影中的歌舞部分分量很足,质量也不错,文森特·维嘉贡献了很多精彩表演。
但本片更像是一个录制的音乐剧,而不是电影化的歌舞剧。
舞蹈的形式也比较相似,连续的出现观众很容易就审美疲劳了。
结果是,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
看完之后,我又去查了IMDB上的评分。
一看6.6。
这个评分更接近于我对电影的感觉,我觉得56分之间吧:“没什么特别理由就别看了”的那种类型。
据说,IMDB主要反映普通电影观众的看法,而烂番茄主要是影评人。
这样看来,美国老百姓的政治觉悟还是比我这个第三世界的来客要高上一筹呀;至于专业的影评人,在政治正确的顶峰践行民主世界的言论自由,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感受,我等在山脚下要是也能理解岂不是笑话了。
这是一度占据今年票房冠军的歌舞片,我看的时候是晚上,为了不吵别人,带着耳机看的,结果就是带着耳机摇头晃脑的大笑,比较神经。
首先演员的歌喉都巨不错,舞蹈更是令人巨愉快,我当时就想现代舞真的还是西人的专利,因为又联想到了全美音乐盛典,看到一众欧美巨星的演出,再看我们自己所谓港台巨星的舞台表演,魅力差的天远地远。
我们东方人的身段,节奏感先天的东西注定无法模仿西方人,西人融入了黑人的柔韧性和节奏感后跳舞唱歌更是没话说,就象西方人要学我们的京剧和民族舞蹈也是差,其实周杰伦再江郎才尽,他推出的中国风还是不错的,再说了我们还有宋祖英,到世界范围都是殿堂级的人物,都能独树一帜,我们加入我们自己的原生态才可以和别人主流抗衡,才不会被边缘化。
扯远了,里面最好笑的是约翰屈扶塔男扮女装饰演可爱TRACY的妈妈,又跳又唱又贪吃,好搞笑。
想想他在《变脸》里的狰狞,再看看他在《发胶》里的可爱胖妈妈形象,真的觉得他戏路宽广,感叹好莱邬的巨星天文数字的片酬拿得应该,因为太有才太稀有拉。
这个电影十分的有意思,我好象特别钟情与这种百老汇歌舞改编的歌舞电影,音乐,造型,服装,用色,都十分的有舞台特色。
歌曲十分经典和好听,虽然以前没有听过,但是一听就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很多动人的旋律,那时候的制作人肯定费了更多的心机了。
John Travolta的造型非常颠覆啊,就是为了看一下他的肥婆造型,也应该看下这台剧,里面的表演很到位,就算脸上身上全是装的假肉,但是还是用表情和身体表达出了人物。
舞蹈还是很厉害的, John Travolta全身假肥肉跳的也那么好,真服了。
我喜欢的有那个“go mom go go go""without love“什么什么的那个,还有“new girl in town”两种版本,很有意思。
导演的编排还是很流畅,叙述起来让人很不费劲就能理解,舞台剧就是这样。
故事也很好懂,肥胖歧视,种族歧视,这些都很容易懂。
服装设计也很漂亮,把那时候的经典造型和现在的流行联系起来了。
尤其是头发。
很喜欢这个电影。
突然就唱起来~
看过音乐剧版 虽说是剧情需要可是Zac Efron你好油腻! 屁股下巴哥是为了吐槽穿越Grease咩 You can't stop the beat真心好听
真的很精彩
天呐,John Travolta!
好歌!
泡沫剧
我爱歌舞片~
我竟然错过现场版...
还真是搞个毛
不知道如果没看过John Waters的原版直接看这版会不会感觉不那么差
我看到了Twitch
普信飞柱的媚黑春梦。这么评很冒犯人,但我真的憋不住,太扯淡了这片子。
很立志很值得一看的怀旧歌舞片,虽然情节比较老套些!
太腻了~
女主又肥又丑!
John Travolta+ Michelle Pfeiffer + Zac Enron的cast就很值得看
这女主就是Glee女主的发福版吧···
三个亮点,travolta变性塞肉扮肥婆,walken半老跳茶舞,还有影片开头john waters客串露体狂。其他太青春太浮夸一文不值。
看完highschool musical后去看的,但是除了约翰屈伏塔的变装有看头以外,其余的一般!
很理想很快乐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