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一路看下来都很漂亮,想象力天马行空。
以一位正处叛逆期的小女生为主角,描述人在成长过程中其内心所要面对的善恶选择,充满童趣。
同时很自然地包涵了西方文学中“救赎”的母题。
缺点是剧情比较一根筋,以“单薄”来形容并不为过。
总之,形式大于内容,但值得一看。
真的是部不错的电影,我想我会收藏,给我的孩子看。
很用心的一部电影,虽然故事情节有点糟糕,但是细节非常好,但是我看得过程中想起如下几个事物:那个动画片《Robot》,是不是很像?
那个童话《水孩子》,虽然我忘了大多数的内容,但是还是想起这个那个电影《美梦成真》,画面感~《木乃伊1还是2》里面全是甲虫的那部……《潘神的迷宫》那种色调~哈哈,我虽然又走神了,但是承认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很漂亮的画面,里面的动画形象设计也很好,化妆也好,喜欢喜欢
断断续续,3年的时间,1遍半。
我没有办法完整的一次性把它看完,这是Helena的故事,也像是我的故事,只是Helena得结局很圆满,我的结局很悲惨。
好吧,我承认,我不是勇敢的孩子。
她和我最初的时候都不明白什么是现实的生活,什么是丑陋的面具。
或许她所认为的小丑们的快乐生活是残忍的虚拟,或许我所认定的肆无忌惮的笑容才是凶残的面具。
其实我们都错了,其实我们所向往和迷恋的只是自己的城堡。
我们没有应付现实生活的能力。
然后,这样的孩子,伤害了挚爱的人。
如果我是她,我不会那样勇敢地在自己的梦里闯荡。
既然是梦,那就缩在一个小角落里,等待梦醒就好了。
如果我是她,我不会那样轻易地去相信一个人,既然是梦,那他就是虚枉的存在,等待他消失就好了。
幸好,我不是她,她可以勇往直前,她可以永不放弃。
她可以告诉窗外的公主,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她会担心爸爸,会因为错以为那样的公主是自己的女儿而心慌。
她可以原谅自己的朋友,即使那个人犯下了不容原谅的错误。
她可以直视黑暗女王,赤裸裸地揭穿她的伪装。
这样的勇敢,我真的没有。
自己懦弱的让人心痛。
然后她长大了,一切恢复了正常。
看吧,世界眷顾勇敢的孩子,美满的健康,向往的爱情。
只是我,至今仍困缩在自己的城堡里无法自拔,什么时候才能勇敢,什么时候才会善良。
对不起,我不配成长
Mirror Mask一部充满疯狂想象力的电影。
一个小女孩拯救自己的梦境。
电影里总是充满了梦幻的元素,用各种艺术画笔下的实物充斥着整个画面,似乎在主人公陷入梦境的同时也要让观众一同进入。
从开始对生活,对父母约束的叛逆,到母亲因为表演而突然倒下,住进医院,直到父亲同时陷入马戏团经营的危机,故事开始紧紧围绕母亲那句“You can’t handle everything in real life”展开。
似乎是对母亲手术过分的担心,使主人公更加对影片开始对母亲的争吵倍感内疚。
影片也抓住这份亲情娓娓道来。
一边是梦幻世界里疯狂叛逆的黑暗女公主,一边是现实世界里内心深爱着亲人(特别是母亲)的马戏团女孩。
公主通过镜子面具换走了女孩的现实生活,并使黑暗和光明世界陷入混乱,黑暗正开始吞噬光明。
陷入梦境的女孩一开始是想要拯救光明公主,在那个离奇的世界,从咒语,到谜语,到钥匙,再到最后的镜面具,同时还要逃避黑暗的吞噬,女孩最终拯救了光明,或者应该说女孩使黑暗与光明又回到了平衡。
同时发现,原来自己最终拯救的是自己,是自己现实世界的生活,she can’t handle everything in real life,但她却can’t leave the real life,那里有她心爱的妈妈,有她的一切。
很喜欢影片中女孩的那些看似随意的画,充满想象力的涂鸦,而影片也正是借助她的这些图画将现实世界与魔幻世界联系起来,出口就是她画里的那一扇扇窗户。
影片中有个地方是令我有些许感动的那就是女孩通过与四脚怪物的谜语,到达塔顶,那个在空中飞行的巨型怪物在被黑暗吞噬的最后一刻把盒子交给她的那一段。
原来那个漂浮的东西是两个紧紧抱在一起的两个人,黑暗把其中一个变为一片灰烬,另一个则犹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随风而去。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起初背叛了小女孩,后来当他拿着钥匙终于找到适合的那个锁孔,打开盒子,找到那个公主的信时才顿时回心转意,最终帮助小女孩回到了现实世界。
有趣的是他的名字就叫Valentine,影片最后两人也在现实世界里相识,大有撮合之意。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艺术气质的反映亲情的戏剧,在经历过年轻是那段叛逆期之后,再来看这样的影片似乎觉得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好在我们没有陷入这样的困境,时间拯救了我们,父母宽容了我们。
以此纪念一个开学后无聊的星期三下午。
2/27/2008 10:14:01 PM
最初似乎是在“爱看电影”小组里面,有人询问片名,听着有点感兴趣就下载了今天看的时候,已然忘记了当初听说的剧情最近脑子里都是《麦田守望者》的霍尔顿。。。
故事讲的是马戏团的女孩海伦娜,在她母亲做手术期间的一个梦。。。
呃。。。
这么说有点太潦草。。。
可确是个梦了这个梦境都很奇幻,而一查才知道导演是个ps大师整部电影,从最初表世界的少女绘画,到里世界的一切场景都犹如科幻杂志中的插话般不可思议那不是美或丑,那就是天马行空本来想深层发掘些什么可——也不排除我的理解力不到——似乎导演只是为我们展示这个梦情节上并没有什么更多的可以挖掘的部分大概,某种意义上的悔过,以及发自内心的忏悔与抱歉但这些都不重要,这个梦境,就是这个电影最值得称道的部分了
带着想看轻松奇幻的影片的心情对镜子面具展开的摸索,剧情没有那么的让人惊奇但告诉了我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正茂的我们,怎样去应付真实的生活,那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可能也是自己有些过了那个叛逆的年龄的缘故,看到片头女孩和母亲争吵的时候就觉得女孩有些许过分,她不了解父母的希望和痛苦,她只会任性的说她渴望真实的生活,其实她就过着最实实在在的生活,而只是她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反而将不切实际的生活想象成自己的幻想的对立面---现实的世界。
其实无论那个年龄阶段,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镜子面具,来看到另外一个自己,或好或劣,或黑或白;我们也需要在关键的时候,在幻想和现实中迷失的时候通过这样一个镜子面具来与其交换;也无论现实是如何的,现实就是现实,幻想终是幻想。
它们不会交融,但是也会有一些微妙的切合点,就如幻想中的妈妈也有两个,一个固执的不懂爱自己只知道占有自己,让我按照她的思维去生活;一个温柔美丽,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认同自己帮助自己。
可从这个梦境一开始,我就知道了我要让黑暗的妈妈战胜温柔美丽的妈妈,最后也成功了,在女孩心中由于妈妈的一场疾病让她知道了妈妈是美丽温柔的,真正爱她的。
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两面,但总有一面对于他人对于自己而言是更为主要且重要的。
让我们记住抓住那一面,也小女孩一样。
这是一部充满爱的电影,和‘千与千寻’一样,让我在心灵被世俗负面影响下,如同沾满灰尘的城市被细雨夜晚温润了。
夜晚那喧闹背后深沉的宁静,都被这雨烘衬出。
乘着夜幕赶路的行人,是否被疾驰而过的车辆溅了一身。
楼下借火点烟,随意聊天的人们,用不知哪国语言为雨的乐章添加点跳跃的音符。
童年多少个夜晚也是这样,静静在窗边听雨,那雨滴敲打车棚,点击树叶,跳过窗台,湿润了妈妈种的茉莉花。
都江堰的雨,借着青城山的灵气,孕育着日本动漫里清纯的剧本。
成都的雨,洗涤都市人浮躁气息后,灵动中,小家庭温馨的晚餐,儿时玩伴仲夏夜过家家的结婚誓言,跳入草丛捉蚱蜢。
BRISTOL 的雨,充斥着英伦摇滚的妖娆,高筒帽绅士路过白天花园夜晚幽深的墓地走廊,回答道,他们都是我亲戚。
Nobody did that.而mirrormask 里女孩和她爸爸那可爱的英式口语又到底来自哪个城市。
同样是拯救父母,或者母亲,如果说‘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用柔美线条勾勒,缓慢节奏诉述,彩色颜料渲染,一个日本小女孩坚韧,善良,辛勤劳动改变世界,那镜子面具就是英国小孩幽默涂鸦,玩具小丑,天马行空,不畏世俗,追求梦想的惊喜礼物盒。
相比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最后结束终于让人震撼。
艾薇儿叛逆甜美的歌声,伴着梦境植物的延伸,魔法般花朵绽放在屏幕。
3D的ALICE IN WONDERLAND ,给我21岁生日一个完美谢幕。
这是一个成人的童话。
克里希那穆提提到过,睁开你好奇的双眼,如同儿时般兴奋地观察这个世界,你会觉得到处充满惊喜。
苏菲玛索最近接受采访时说,Its in my nature to find why the things in this way rather than to figure out how it is in this way.如果你看着部电影,在某个细节觉得为什么这个英国小女孩会这样想问题,那你就已经渐渐和所谓的世俗同流合污了,你也曾经这样看待过这个世界,只是10年,20年以前。
现在写一封寄给给10年后自己的信,那时的自己会怎样感动?
先来说说我最爱的片断。
close to you的音乐响起来,前所未有的机械节奏下面摇摆着某种消极姿态,曲终人散,散的是那女孩的神,从黑色花朵里绽放出的机械人手抚过她的眼角眉梢,她的嘴角,一切素颜天真粉嫩诚实被黑色系遮掩,如同那城市里的逃难“居民”所言:这里不再安全,阴影刚刚吞没了我的家。
黑色的服装丝扣也在女孩的身上无声地扣紧,她俨然成为黑暗公主。
虽然这一段本身并非创意十足,妆容也是普通的朋克加歌特,但我听到Close to you以那样一种懒洋洋的消极摇摆时,还是感到非常有趣。
有趣的配乐,有趣的貌合神离。
这故事的梗概里面,大抵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海莲娜和妈妈。
马戏团。
争吵和住院。
海莲娜对母亲心怀着歉意,因为马戏团这个家族产业不得不艰辛地维持下去,而她总是和母亲作对,像任何一个青春期孩子那样,想要外面的世界,想要自由。
她用画画来舒缓自己。
那些画全部是黑白的,尖刻的线条,想象中的怪谈般的动物,这些画叠合在她的卧室墙壁上,看起来任性而疯狂。
母亲住院,即将开刀。
海莲娜忐忑不安,自认为是争吵引发了母亲的病,她害怕失去妈妈。
电影前后共十五分钟是在现实中,其余部分都是梦境的再现。
再现到如此逼真而可爱的境地。
有个性的书本被辱骂后立刻气势汹汹地飞回图书馆、而图书馆里的书又激动地满天扑打翅膀、就等待被主顾用网兜逮住、从此离开图书馆、要不然就只有沮丧凋零的命运。
这是我最爱的一段想象力。
而面具,这个典故由来已久,和另一个同样名为镜子+面具的恐怖电影(ViDOCQ,2002年,中译名:夺面解码)相比,这真是一部温馨可爱之作了。
这里的镜子面具并非是用来杀人、吸遂灵魂的,而是一扇窗口,能让海莲娜往返于现实和梦境、也就是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
所以我一直想,这电影应该是关于黑白善恶在人心中的平衡。
亲人间互相伤害、然后互相拥抱;朋友背叛你、然后又帮了你;甚至你忘了自己、然后又和另一个自己抢夺自己的现实生存权。。。。
诸如此类,并不是拯救世界那么伟大的主题。
细小到每个人生活里、童年里的一点点张狂企图。
而媒介是画风诡谲颓废的虚拟形象,建筑也好,怪物也好,所有带人形面具的猫也好。。。
其实都是这部电影的根本所在。
有些故事,以及被推演出的或浅显或坚固的主旨,其实都是可以退居二线。
这部电影就像是在说:形式大于内容,的确是可以让电影好看起来的。
这展示了主创人员的想象力、七巧板般的技艺,这才是令一切从无到有、乃至美轮美奂的根本,所谓故事的情节、道理、说教,在这个故事里显然是一根筋的,是单薄,绝对不是Matrix般的搞脑子。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个单纯之极的梦故事,是小女孩想妈妈、也想弄清楚自己该走哪条路的一个梦。
__________关于MCKEAN的补充当MCKEAN动起来——假如你熟悉MCKEAN的画作,相信你会同意他的东西很难动起来。
打从他的蝙蝠侠漫画ARKHAW ASYLUM开始,他用的技法便超越了同业的认知:出神入化的彩稿技巧,结合写实影像与抽象气氛;打量使用实物拼贴,并配合复杂的摄影技巧。
当你满以为他是个纯粹的插画师,他在90年代又染指各种新媒介,不但导演过MTV,踏入千禧更成为世界顶尖的数码美术大师!
问题是香港FANS太少机会接触他的作品。。。。
像今次这套MIRROMASK,笔者约一年前看过几帧剧照,当时感觉不甚了了。
原因是光看剧照,实在幻想不到这么复杂的画面还可以怎么‘郁’起来。
看完DVD,我的结论是‘好郁好郁’!
单凭4百万美金,17个动画师,以及他本人18个月几乎不眠不休的努力,他基本上用了人家雕琢几分钟MV的精细功夫,打造出合共104分钟的惊人影像。
全片一方面又COOL到爆的户外WIDE ANGLE摄影,又亦有玩到分不清CG与实景、2D与3D的虚幻影像。
打个比喻,就像有人吧宫崎骏的动画排成真人版,但完成品却令你怀疑所有画面都是画出来的。
一如他的平面作品,MCKEAN的这部电影处女作也用上许多复古的风格:不过已往他参考的是古典摄影,今次则几乎是早期默片的光影。
配合无数超现实的怪兽与境物,出来的效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MAGIC
片中所描绘的世界被黑暗影子吞噬的片断很魔幻一个15岁女孩子所梦想出的世界必然与5岁女孩不同有欺骗和背叛 有离奇的达利式的场景最深刻印象于漂浮在空中的那两个巨大的人偶 纠缠着的身体与不愿放弃的手指
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脸,看到了什么?
毫无身份。
泛青的面色,开始松垮了的皮肤,浓重的黑眼圈,过敏状态疯狂肆虐的小颗粒,不再倔强上扬的嘴唇,还有忧伤,以及强烈的一种渴望,要去认可并接受的一张我母亲和父亲杂糅起来的面孔。
在楼道口抽烟时想起谢泼德的《汽车旅馆纪事》“他上了卡车,坐了很久,一动也不动。
看着一页绿色的报纸运动版被风吹过空旷的地面,飘到杂草地上,挣脱后又飞进铁丝网围墙内。
还有三只知更鸟也在看着。
他从未在这种气候内看过知更鸟,这些知更鸟的羽毛被风吹刮,飞也不飞一下,这令他十分困惑。
”楼下的枯枝泛了新绿,球场上换了一拨男生在挥霍过剩的荷尔蒙,我还是没穿裤子。
我坐在已经冰冷的暖气片上抽烟,我坐在向来冰冷的窗台上靠着窗棂抽烟,我站在窗台前看着八舍的阿姨擦窗户抽烟。
镜子面具,两个对立的自我,很大个很蠢的怪物,会挡住你猜谜语不对就吃了你的人面猫身猫妖,黑女王影子军团白女王太阳符咒,当然那符咒不可能是一只鸡。
丹顶鹤警察先生带犯人回去用长长的细腿,坐轿子时你看见你在卧室里的幻象,然后你意识这是你的梦,你可以改换情节。
帮助你的面具先生竟然是个差劲的服务生,你也不知道未来他会去你的马戏团工作,他说他有座塔楼,有一天塔楼生气了居然飞走了。
可爱的面具先生是不会道歉的,除非黑女王开始掉头发缠绕,我砸我砸我砸…… 就像天黑请闭眼里永远以为自己是神M,踩J了被人排了就大骂三字经,踩S了被人说作弊就说作弊死全家,系统屏蔽的你还要分开打死 全 家。
然后朋友来了你也继续你安然自得的游戏。
你只是想留在你冷漠麻木的状态中不受打扰。
你的借口只是你生存中的保护机制,自然启动尽管机件生锈。
你还是依旧像十年前那样,你永远不变的令人生厌。
你困惑你永远生活于回忆中,快乐的不尽然,忧伤的照单全收,你就是有自虐倾向。
你肆无忌惮享受周围人母亲般的呵护,你不感恩,你不记仇,你无动于衷,你只对自身有敏感度,你对周围世界所知不多,你也不想介入。
你喜欢旅游只是想要逃避,逃避陈腐的自我,你以为出去就能新生。
你懒得生,懒得死,懒得去管 然后你喜爱这样的句子,并把它放在个人说明栏里,期待有人能发现你的深邃,期待这些句子能改变这些句子本身的状态,你认为你也是威廉似的人物,你以为越个人的电影就越能发现你无法被人揣摩透的精神病根源,电影在你看来是自渎式疗伤,你把自己挖了千遍万遍,乐此不疲。
似乎你毕生的事业就是对于自我的自慰式实现。
今天你觉得你是威廉,明天你觉得自己生在水牛城66,后天你变成皮埃罗长一张自我毁灭的脸。
我站在楚格峰顶,等待某事发生,就好像我期待奇迹一样。
然而,暴风雪始终没有来。
--《歧路》 有时候我直直向前瞧,却故意什么也不看。
然后闭上双眼,借着身后的影像,我才注意到刚才在我眼前的事物是什么。
--《歧路》 你再也不愿摘抄下所有你爱的句子,因为你发现描述比解释更能切合你BT的心理。
你由于要继续寻找CNKI上的论文,不得不停止你病态的呻吟。
到此为止,无能为力。
。。。
看不下去啊
梦一场。。。
果然很诡异,想象力很丰富white queen and black queen,white Helena and black Helena,Mirror mask ,which one do you choose,be yourself,back to your real nature through the window and the mirror mask
惊人的想象力
怎么说Neil Gaiman也是编剧大手,满以为会看到一个故事,结果只看到一个意象了。唉!不过那些画儿还是蛮喜欢的~
奇幻的片子,不比哈利波特差。
看的吹替版,说真的剧情蛮烂的。特效透着一股子早期感……
circus!
今天是第二次看这个电影了,发现自己连梦想的本能都在渐渐消失。
还挺特别的。
不喜欢不好看啊啊啊,魔幻色彩太浓而忽略故事情节
现在我知道,找寻所有的魔幻片只为了这一场相遇。
除卻故事情節,奇幻以及超另類想象力所構造而成的畫面感竟和平日夜夜噩夢夢境驚人相似,虛無變幻、詭譎怪異、黑暗陰森而又匪夷所思,無以言述的共鳴。
6/10。大量的半透明和叠影视觉处理方式,强化了纯真怪异的空间表现:穿过梦境的房间墙体为浮雕的人脸/门为嘴巴、书作为飞行工具,鱼群空中游动、斯芬克斯面相的谜语猫和爪子构成的装置错落在奇幻空间,海伦的插画中镜像世界相互重叠,色彩氛围由土灰变为粉红天空象征海伦对环境的陌生到产生爱与希望。 @2018-06-29 12:04:02
Dreams only get you that far, after that you need cash. (╯▽╰)
魔幻..
梦境里面的感觉还不错 无他
much better than what I thought.
从没见过这么有型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