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海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岸青年的联姻也逐渐增多。
但是家庭文化上的差异、习俗上的不同,导致很多跨海生活在一起的爱情男女真切感到: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作为首部两岸联姻话题的喜剧电影,《大喜临门》便活生生展示了两家人因婚俗不同所引发的啼笑皆非的故事。
片子具有浓重的台湾风情,真切渗透了台湾的本土气息,极尽搞笑之能事,有着很多诙谐、意外和令人感动的元素。
影片在人物设定和笑料都非常有趣而耐人寻味,夸张喜剧的外壳下,核心却是浓厚简朴的人情百态。
故事讲述内地“高富帅”高飞和台湾姑娘李淑芬即将喜结连理,但是因两岸习俗上的迥异,导致两家人因婚礼细节而僵持不下,双方都被搞得焦头烂额,演绎了一系列爆笑无比的趣事。
片子没有落入创作上的窠臼,台词上也没有陈词滥调。
完全是利用种种笑料琐事来展开剧情内容的铺排,从每一个细节里里外外的去接近生活美好的和向上的点滴。
人物间僵持的争吵里却隐藏无数笑果,精心推敲琢磨的对话成就了一个完全属于喜剧的时刻。
而家庭间的温暖真情,也给人们心头增添着一丝感动。
这部台湾电影最为好看的便是人物之间的趣斗。
片子中鬼马机智的高富帅高飞和轴到不行的古板岳父李金爽,因两地婚俗文化不同,对于婚礼该如何举办长生了诸多矛盾。
围绕着聘金的数额、送亲的人数、流水席的礼数、婚礼的禁忌。
而两人之间的互动真是笑料百出,诞生了种种爆笑温馨的桥段,足以让你笑得喉咙发痛。
俗话说岳父看女婿越看越挑剔,何况是大陆女婿面对台湾岳父,那种双方的互不对眼可想而知。
从高飞遭遇李金爽那一刻开始,准翁婿之间便展开了爆笑大斗法。
不希望爱女嫁去内地的李金爽大耍下马威,对于初次登门拜访的准姑爷横挑鼻子竖挑眼,用尽各种招数来棒打鸳鸯。
高飞被害的好惨,猜酒拳连输被掌掴,被赶到猪棚入睡,忍受着未来老丈人的种种非难,好不容易才赢得“恶岳父”对婚事的点头,可是却因婚礼怎样举办旁生枝节。
无奈的高飞只能让劳动老爸来出马议和。
最终鬼马女婿最终攻克难关,顺利娶得美人归。
在演员的表演方面。
李东学与猪哥亮形成很好化学反应,双方的趣味互斗是极有意思的看点。
一向鲜少演出喜剧的“果郡王”李东学,显示出不错的喜剧潜质。
在片中迎娶“紫薇格格”林心如的他,刻画出高富帅高飞的为爱备战到底。
“万秀猪王”猪哥亮不愧是台湾笑匠,搞笑言谈、滑稽动作、夸张表情逐一到位,将准岳父李金爽扮演的喜气十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个刁钻难处的父亲对女儿的父爱满满。
久不江湖的老戏骨寇世勋,演技绝对一流,在不动声色间演出了高父的通情达理、作风大气。
而林美秀、王彩桦、林俊杰 任贤齐、华少等明星群起参与演出,让影片显得星光熠熠、喜气洋洋。
看完《大喜临门》,在尽情大笑之余,心中难免泛起一种省思。
那就是相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结婚却是两个家族的事情,相互的磨合必不可少。
只要感情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那些不被对方家人所接收、却想迈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只需持之以恒地怀抱真爱,最终都会赢来大喜临门。
婚姻,是爱情开往春天的列车,要经历像夏季一样炙热的激情,秋季一样收获圆满爱情的喜悦,还有冬季严寒般最后的考验,这一关往往就是女孩的父亲——岳父大人。
影片《大喜临门》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个“冬季”,这部由猪哥亮、林心如、李东学联合主演的贺岁喜剧电影《大喜临门》将于3月6日欢乐上映,这对于时下喜剧电影匮乏的电影市场,在春节档7雄杀得兵困马乏之际,必将成为一匹不可小觑的黑马。
影片讲述了由李东学饰演的高飞与淑芬(林心如饰)恋爱终于圆满,意在结婚,只差岳父一人点头。
影片并没有花多少情节来讲林心如与李东学的爱情如何“高飞”,而是直接由猪哥亮饰演的岳父来作切入点,这样把爱情的比重减少,岳父的戏份增加,令影片成为一部荒诞而又严肃的喜剧,在深度上、社会性上,都有了质的提升,是时下一众为了喜剧而喜剧的影片所不能比拟的,体现了影片幕后创作者的立意深远,莫说影片上映会收获好口碑,即使去角逐金马奖,也是非常有可能。
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这部电影立根于现会现象,而且它的格局更大,包罗万象。
有父亲对女儿的爱与不舍,有闺蜜情谊的感人情节,还有高飞这样高富帅的无奈,都被导演用荒诞的喜剧风格,用手术刀一样的精准犀利的剖析出来,发人深省。
从大了说,这部电影又讲了大陆与台湾的地域文化,婚礼喜事的风俗人情,人与人间的矛盾,地域间的文化习俗差异,令这部影片逼格无限升级。
导演用诸多小细节来体现,真实、自然、不矫情,显然下了不少功夫,甩出那些用5天就完成一部喜剧电影的几条街。
演员方面,林心如正像她的角色名字一样,芬芳淑贤,非常符合台湾温、良、恭、俭、让的地域民风,诠释着中华之道统。
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但这个拥有着紫薇性格特征的角色在林心如演来,俨然得心应手,如闲庭散步般轻松。
男友高飞,明显的富二代性格,骄傲中透着痴情,富贵中带着无奈,这样的双重性格代表着大陆相当一部分富二代,特别是亲妈被抛弃,父亲慈爱但有着一个骄横后妈的桥段。
虽然故事在人物设置上并不出新,但从矛盾点、立意和现实层面来讲,这部影片称得上是一部诚意之作,一部值得看第二遍的电影。
《大喜临门》在台湾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收获近2亿新台币,足见影片成色。
特别是元宵节将至,电影市场势必又对喜剧有一轮新的巨大需求,像《大喜临门》这样优质喜剧题材影片又是寥寥,所以该影片在自身品质过硬的同时,又占尽天时,影片的上映日期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气中的“惊蛰”,不知是否意寓着这部影片在初春之时,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所有沉睡中的众生,进入一个全新的辉煌篇章。
一直都觉得一部电影选择在什么时候上映除了票房考量之外,跟当时的社会氛围有着莫大的关系。
比如我一直觉得每年四五月份就应该是怀旧青春谈情说爱的大好时光,所以一批青春怀旧电影在这个时候上映总是特别应景。
再比如贺岁档,就应该是合家欢乐喜剧片的天下,从《泰囧》到《西游降魔篇》无不证明着这一真理。
今年春节当天上映八部电影,但是说到喜剧却似乎只有《澳门风云2》一部比较沾边,也因此这唯一一部跟喜剧沾边的电影票房实现惊人逆袭。
而将于元宵节上映的由林心如跟李东学主演的电影《大喜临门》则是后春节档期里一部最纯粹的喜剧电影,而台湾截至目前两亿新台币的票房也证明了观众对戏剧的渴望。
《大喜临门》故事讲述的是北京高富帅高飞(李东学饰)跟台湾婚纱设计师淑芬(林心如饰)相恋,打算结婚却因为两地不同的风俗而引发的各种啼笑皆非的笑话。
从顾问朱延平到导演黄朝亮,这部电影的幕后主创是十足的台湾团队,所以影片的很多笑点都偏台湾本土化。
而影片之所以在台湾广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猪哥亮饰演的淑芬父亲李金爽。
正是猪哥亮的各种刁难,才让王爷娶公主的过程经历诸多波折,也为这段追爱故事增加许多笑料。
雍正的弟弟娶了乾隆的女儿…..这话乍一听感觉脑子里“duang”一声就懵了,可是仔细分析男女主角的身份,发现如此形容再恰当不过。
林心如早在近20年前就凭借《还珠格格》里紫薇格格一角火遍大江南北,而李东学真正为观众所知则是《甄嬛传》中果郡王一角,一个温婉可人,一个睿智大气,站在一起总是透着一股莫名的CP感。
如今两个人携手一起颠倒时光,穿越而来,只为为观众奉献一场笑料百出的姐弟恋。
相信大陆吃货对台湾的向往是由来已久的,而《大喜临门》将不负众望的全方位展示台湾高雄的地方小吃,甚至是台湾当地各种风俗习惯都通过一场订婚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之所以说电影的笑料极具台湾本土化也因其具备内地喜剧所没有的重口味,随处可见的粗口实在是令人不知所措又十分喜欢。
高飞跟淑芬的感情经历了台式订婚跟京式结婚,每次都血雨腥风状况百出。
从高飞第一次到高雄提亲开始,猪哥亮就百般刁难,其实喜剧的背后总是不乏亲情的温暖。
猪哥亮之所以对未来女婿各种不满意,说白了是对女儿的不舍,那种在女儿出嫁之前强忍着眼泪不让流下来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高级的喜剧就是让你在放肆大笑之后留下温情的眼泪,《大喜临门》做到了,并且团圆美满的结局也特别适合元宵节的气氛。
按照童话故事的套路,果郡王最终如愿赢取了紫薇格格,王爷跟公主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新年好彩头,看《大喜临门》,总觉得处处都透着一股喜气。
一直潜水豆瓣,我真心是被这货炸出来的,这叫哪门子电影,完全是两岸通婚交流记录片。
林心如和李东学完全是来打酱油的,故事没有做任何铺垫,拿了个验孕棒糊弄我们就开始结婚了,这都算了,关键是完全看不到男女猪脚的爱在哪里,就这样也能结婚啊。
整部剧又臭又长,诸葛亮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完全是为了拖剧情,过多闽南语台词,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不是闽南人谁听得懂你在唠嗑些虾米。
男主一出场那个金融大BOSS,到女方家也开个玛莎拉蒂,居然拿不出60几万人民币,敢情前面通通都是吹嘘啊。
还有编剧的脑子给门踢了,吃饭的时候诸葛亮明明可以说得很清楚,到时候钱会当成嫁妆给女儿带过去,可是他偏偏就是不说,让大家认为他很贪钱,然后等女儿住院了才屁颠屁颠的在大雨天拿钱还给人家,编剧要煽情可是我一点都没被感动到。
还有男主真心觉得幼稚到不行,尤其是那个大妈,我不知道这个梗是用来干嘛的,真心觉得恋母情节太严重。
二妈一直念叨钱怎么样怎么样你就直接把气撒在新娘的身上,而且嘴里一直说介意别人怎么说,你到底是介意什么,我都没看明白。
总之这片子真心是爆米花流水片,完全可以在网上看或者不看,去电影院看不仅没有笑点而且还坐得发困想睡觉。
文/公元1874近年来,台湾的本土制作开始发威。
注意,是真的发威。
过去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等台湾电影大师们,搞得大家对台湾电影的错觉全是文艺片,本土的商业制作一直有点抬不起头,好像只有一个朱延平在孜孜不倦的拍喜剧片,但可惜基本上评价都不怎么样,要么就是《蓝色大门》《盛夏光年》这类的小清新。
所以这也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听到台湾电影,就以为是逆光沉默长镜头。
但自从2007年魏德圣横空杀出一部叫好叫座的《海角七号》之后,情形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尽管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但不得不承认,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的电影工作者们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拍本土特色的文化,阐述台湾这个小岛里发生的喜怒哀乐,用这座小岛上独一无二的情愫,去吸引自己的观众买票支持。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陆陆续续看了《鸡排英雄》《阵头》《大稻chen》(完蛋了想不起咋写)等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是——看不懂啊!
不光是语言的问题,里面的很多台湾民俗文化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
不过我还是感觉有意思,因为电影里那些展现台湾风土人情的部分,才是这部电影最为迷人的段落,所以看不懂就看不懂!
但我到现在还记得《阵头》里那顶着头像满台湾跑的镜头。
所以,再在《大喜临门》里,看到里面刻画出种种高雄小镇上的风土人情,感觉既陌生却又亲切。
《大喜临门》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来自大陆的李东学和台湾的林心如,他们饰演的一对情侣准备结婚,而李东学扮演的高飞就带着家人去台湾提亲。
但是林心如扮演的林淑芬的父亲,猪哥亮饰演的李金爽,却因为各种原因对高家百般刁难,两边不通语言也不通文化,于是闹出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风波。
当然,风波归风波,真爱是会有的,两户亲家的矛盾也会化解,最后的结局自然也会如愿以偿的走进婚姻的殿堂,毕竟这还是个常理中的家庭喜剧。
不过,过程是有趣的,里面最有味道的就是对于高雄坊间小镇上那些民俗文化的展示,酒席、做菜、民居、婚娶流程……看着新奇又舒坦,让人禁不住想去高雄走一圈。
以前有部《北京人在纽约》,展现的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在海外淘金的热潮;如今这部《大喜临门》则可以看成是北京人在高雄,时代变了,九孔也在这样的合拍片里成了北京人的副手,一起包着饺子做着刀削面;而两岸的融合,也无形地成为这部电影在现实里的最佳注脚。
自从魏德圣的《海角七号》掀起了一股观影狂潮后,台湾“超过世代”不断的在舞台上亮出自己的身手,即使是在合拍片的背景下,也常能创作出一些让人感动或者耳目一新的作品。
以《夏天协奏曲》成名的黄朝亮,便在贺岁片《大尾鲈鳗》的成功试水春节档之后,联合了猪哥亮、林心如、李东学等,将一段从爱情到婚姻的故事,演绎成“我的盛大两岸婚礼”,即这部热映的《大喜临门》。
父亲嫁女儿的题材、心情,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最为擅长的题材元素,《麦秋》、《早春》等都是关于女儿出嫁的故事;而婚礼题材则在新世纪的世界电影里出现了数部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比如《季风盛宴》、《我的盛大希腊婚礼》等。
黄朝亮将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但并非满足于翻拍一部经典作品,而是通过演员的精彩表现、还有当地的风俗民情等,使得这部嫁女的故事片既有戏剧化的习俗冲突,但也充满着人情世故,尤其是满满的亲情。
影片开场不久时便是32岁的高雄姑娘李淑芬发现自己怀孕了,而且双方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家,于是开始了两边的“见家长”、订婚宴、结婚宴……相爱或许只是男女双方的事情,但结婚则是涉及到了两边的家庭,父亲与未来女婿、未来婆婆与儿媳妇、亲家之间的冲突也就水到渠成的展示出来。
而作为台湾本土娱乐天王的猪哥亮,则很生动、成功的演绎出了李淑芬的父亲李金爽这个角色。
他是一个嗓门大、爱面子、做人海派的台湾传统父亲(完全不同于小津安二郎镜头底下的沉默寡言的父亲),对独生女儿李淑芬自然是有如心肝宝贝般疼爱,在得知女儿已经有了心上人之后自然是又喜又怕又不舍,喜的是女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怕的是女儿在出嫁之后过得不好,不舍的是养育多年的女儿要出嫁……猪哥亮随着剧情的进展,把李金爽这个父亲形象演出了层次感,最明显的是两场编导黄朝亮有意的煽情的戏,前者是李金爽为了女儿的婚事,冒着大雨带着聘礼前往宾馆找高飞的父母,另一场则是女儿出嫁前夕在房间内他与女儿的相互流泪的戏,两者都带有煽情的意味,但猪哥亮在这两场戏里,展示出了自己的收放自如的演技,也使得李金爽这个传统台湾父亲的形象更加的丰满、动人。
而两岸之间的语言、文化、习俗等之间的冲突则为影片带来了不少的笑点,使得影片有笑有泪。
虽然影片是国语版,但发生在高雄部分的故事还是保留着台语发音,于是,在李金爽带着妻子、母亲坐的士回家时,司机念车号“517”时,与“有妖怪”有些谐音,李金爽的母亲以为司机在嘲笑她打扮的像妖怪,自然又闹出了一点笑话;而高雄、北京的订婚宴、结婚宴,则是在冲突里展示出了风俗文化的不同。
整体来看,《大喜临门》是一部相当喜庆的、合家欢的作品,猪哥亮再次奉献出一场场精彩连连的喜剧表演(个中又夹杂着比较浓的父女情深),让人又笑又泪又被那份亲情所打动;而两地民俗风情的冲突,则让这场“我的盛大两岸婚礼”变得更加的有趣轻松。
中华文化之于台湾,早在明郑时期即开始平行移入,三百年来物换星移时代更迭,台湾保留并积淀着中华文化神髓,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实重地,并因此形成独具台湾文化意涵特色的民情风俗。
马英九曾说:“台湾保留完整丰富的中华文化,从人文精神到生活美学,融合古老的涵养与现代的创新,有非常多值得大陆借镜的地方。
”——影片《大喜临门》是台湾与大陆婚俗文化的一次正面交锋,也是两岸情感的一次水乳交融。
相较被日渐同化的香港,台湾的流行文化领域中,中华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影视作品早期的有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1992)、《喜宴》(1993)与《饮食男女》(1994),三部作品不但有社会民俗中的饮食与婚俗,亦有中西方精神层面的文化碰撞,近期优秀作品有2010年讲述道教与台湾丧葬习俗的《父后七日》,2013年讲述台湾传统“办桌”文化的《总铺师》,以及2015这部讲述海峡两岸婚俗文化的《大喜临门》。
影片事无巨细的从林心如李东学两人恋爱开始切入,到赴台登门提亲,订婚仪式、结婚仪式……一路嬉笑狂欢,看尽人间百态。
在猪哥亮的一再刁难中,台湾婚俗文化从提亲到结婚的种种流行与忌讳一一展现给观众:提亲是不能由“当事人”提出的,需要“媒人”从中说和,订婚有“大小订”,也就是我们说的彩礼钱,“大订”最后还要退给男方,订婚仪式,男方必须六人到场,否则来四个就预示女人家要死四个人(好诡异的说),订婚宴吃到一半,男方要迅速撤离,表示满意,女方会送猪头给离开的男方,表示有头有脸,订婚戒指男方给女方戴,女方要弯曲手指,以表“抗拒”,不能让男人顺利插入,而女方给男方戴,男方要伸直手指,让其顺利一撸到底。
之后在李学东“后妈”的反击中,又将北京的婚礼习俗呈现在故事之中,同样的令人“大开眼界”:新娘上轿坐定之后,便不能移动身体,移动就表示“三心二意”,也不能开口说话,婚床上要撒枣子花生桂圆,表示“早生贵子”,床头还要放一把斧头,新娘要坐在斧头上,坐斧表示坐福,新郎要用秤杆挑开盖头,表示称心如意……也真是难为了林心如和李东学小两口,一路各种阻碍误会,如果说婚俗是一种让当代年轻人重新认识“礼教”的课程,那么更多的还有当代人对上一代婚姻、家庭状况的理性见解与反思,生于台湾的林心如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不想成为照顾“孩子”的主妇,而从小因为父母离婚丧失父爱的李东学却有着对婚姻的恐惧,甚至因为心理阴影无法叫一声“爸爸”,这样两个人又该如何突破情感的瓶颈,找到相处的正确“姿势”,也对当代年轻观众有着借鉴意义。
如果你想结婚,你需要看看这部影片,如果不想结婚,更应该看看这部影片。
作为首部讲述台湾,内地婚姻故事的电影,虽然在国内的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却在台湾本土创下了票房记录。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同地区关于生活风俗内地观众对于台湾的不了解,导致很多人进入影院没有得到共鸣。
我觉得一部创新的电影,势必会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林心如,作为台湾,内地观众所熟知的女神级别的演员,搭档因《甄嬛传》“果郡王”允礼一角走红的李东学。
故事讲述的是帅哥美女的姐弟恋在一次意外的怀孕后,开始了一段段看似啼笑皆非的提亲,婚礼。
却是确实存在数十年的婚姻风俗。
只因人与地区的差异。
造成了不一样的理解。
甚至是语言上的沟通,让这么一段原本很简单的婚礼,变的错综复杂。
虽然影片主打的是林心如作为一位剩女与比自己小三岁的富二代的爱情故事,但却没有太多的去讲述关于他们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反到是将核心价值放到了南北之间关于婚礼上那些不一样的风俗。
婚姻,对于两个不论多么相爱的恋人来说都不再是仅仅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整个社会的事情。
他们会需要考虑很多很多的因素。
猪哥亮的角色在影片里起到了提升影片喜剧效果的不二人选。
看着那锅盖头,炒着一锅鱼。
电影慢镜头的特写下,原本以为是在耍酷,结果却出乎意料,这就是喜剧的不经意表现手法。
而在影片里林心如渐渐地摆脱了“花瓶”的称号,开始以生活来演戏。
能够看得出在影片那段穿婚纱结婚的时候,林心如那颗待嫁的心完全是在演她自己。
一位近40的女人,应该说是漂亮的女人。
又岂会不想有个温暖的家,爱自己的老公呢?
但事业将她的时间全部占有,导致她只有在《大喜临门》这部电影里体验一把结婚的酸甜苦辣啦。
影片的笑点其实很简单,提亲的时候,双方先是关于地域的原因,有所意见。
接着再因为双方关于礼金的故事再又一次的闹意见。
尤其是王艳复出出演的二姨太这个角色,我们感慨岁月是把杀猪刀。
曾经那么美的晴格格,如今变成了圆圆胖胖的富家夫人。
与林心如永保青春相比之下,的确在同龄的演员中,彼此能够饰演的角色已经非常明显。
而晴格格这次出演的张姨却是爱钱如命的“小人”。
她觉得有钱就是一切。
所以她认为即使是台湾女孩子也是因为钱才会想要嫁到他们家。
这个是内地很多家庭结婚时所面临的问题。
只可惜导演讽刺的还不那么细致,那么真实。
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为剧情放点盐罢了。
要说这部影片究竟为什么不被内地观众所喜爱,其实还是因为影片里演员们的配音几乎都是演员自己。
林心如的台湾腔,闵南语。
都让观众感觉距离甚远。
换句话说,也说明了为什么美国只有科幻,动作等大片才能在内地大卖,爱情片很少大卖。
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生活中的爱情,看法是不一的。
虽然看法不一,但结局都是一样的。
大喜临门,两家成一家。
结婚生子,度过此生。
希望日后内地能够更多的引进一些台湾的电影,这样既有助于两岸人民的友谊,也能够增加彼此对于两岸风俗的了解。
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
黄朝亮导演的大喜临门,作为台湾2015年的一部新年喜剧贺岁片,对台湾南部的订婚风俗做了很好地展现。
有台湾南猪之称的猪哥亮、还有寇世勋、小时候的林心如姐姐、帅气的李东学、可爱十足的林美秀等主演的喜剧大餐,非常值得欣赏。
影片以婚纱设计师李淑芬和年轻才俊高飞的结婚为起因,然后顺利引出双方家长的冲突,最后这些矛盾都在爱情的力量下一一缓解融化,真爱真的万岁!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图片16>陈国华创作的主题曲《欢喜来恰恰》不错哦虽然,影片中的人物感情转变太快,没有过度的余地,略显突兀;男主角最后竟然就轻易地放弃了追求的爱情,让老爸出面摆平,显得不太成熟,当然这也可能是导演要给他老爸一个表演机会吧,为之后两个父亲的感情建立伏笔吧。
最后,影片中闽南语笑料转换成普通话双关语,喜剧笑料还是源源不断。
文/芳菲小猪每到年终岁末,就是贺岁喜剧接踵而至的日子。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贺岁片也早已成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像西游系列神魔贺岁片,姜文冯小刚的喜剧贺岁片等等。
但除了这种贺岁片之外,其实还有一种群星齐聚,皆大欢喜的贺岁片。
这类影片主打的是明星,因此故事情节相对较弱,戏剧冲突也不是非常尖锐,就好像春晚一样,波澜不惊却又是过年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顿大餐,像香港电影中的《我爱hk》系列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不过,内地观众以往看的较多的是香港的这类群星爆笑贺岁片,却极少接触台湾的这类贺岁片。
但是今年内地的电影爱好者们可有福了,因为由台星林心如携手李东学领衔主演的群星贺岁电影《大喜临门》,就让我们一睹台湾贺岁片的真容,更让我们感到了浓郁的台湾文化气息。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男女两大主角之外,还集合了猪哥亮、寇世勋、林美秀、王彩桦、林美照等台湾明星,并请到了华少、九孔、林俊杰、任贤齐、蓝正龙客串出演。
可以说是明星阵容覆盖了影视歌模主持人五栖,并且无论颜值还是人气都是极高的,因此也无怪乎这部电影在台湾能够迅速收下2亿新台币的超高票房了。
电影里林心如和李东学这对儿“海峡组合”两人相恋,并且林心如已经怀了孩子,所以结婚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大喜临门,对于双方的家长来说必须倾力操办婚事。
然而,舍不得女儿嫁到大陆,又怕女儿到了大陆受婆家欺负的猪哥亮为了考验女婿和他家人的诚意频频设置障碍,几乎差点拆散这对儿鸳鸯。
而台湾安排完婚宴之后,在大陆举办的婚礼又因为李东学的父亲离婚再娶有两个妈妈这样的特殊家庭产生了新情况,最后让林心如无奈成了落跑新娘。
分分合合之间,一段啼笑因缘最终还是圆满收场。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台湾部分的主角讲的都是闽南话,非常具有地域特色,也让电影显得很接地气更加真实。
当然,在电影中除了两个主角的感情线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两对欢喜亲家之间的文化和习俗上的差异与矛盾。
在台湾的婚俗方面,从大聘、小聘,吃饭吃到一半男方要退场,而且不能坐回头车等等习俗都代表了对婚姻的良好祝愿,同时表明了台湾与大陆之间一样保留着大量传统的民俗和文化。
至于李东学一家因为是满族人所以婚俗讲究那就更多,旗装,坐轿,骑马,拜堂等等,可以说,通过两家人的文化理念差异,这部电影堪称海峡两岸婚俗文化的大观园。
让我们增进了了解,也更加相互信任。
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一场《大喜临门》,海峡两岸一家亲,新春佳节合家欢!
走心的爆米花电影!合格!
不結婚,屁事沒有。來來去去還是豬哥亮式的過年喜劇那一套,堆疊著八點檔式的臉譜化,只是愈發俗套無趣,所謂兩岸婚俗差異碰撞也只是更徒增不解,看來看去橫豎只寫著兩個字,有病,而一眾台味演員中,林心如太端著已經有點格格不入了,更可怕的是李東學又裝又油,至於夏祎,我已經PTSD到腦中自動刪去了有關她表演的所有片段。唯一笑點來自彩樺姐,“這是在演甄嬛的哪一集啊”。
男主完全没有演技…………………林心如和两家人演的不错
影片节奏也太慢了点,总觉得猪哥亮被过度消费,毫无新意。故事讲得也水了点,演得也马马虎虎,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台湾最卖座电影了,难道台湾片真的没落了?
猪哥亮的演出套路从未变过,是风格也是疲劳
明星齐集,两岸文化习俗碰撞,疫情宅家看看很有喜感轻松不少
结婚就是劳民伤财的,累,礼节繁琐,深有体会,准备结婚的不妨一看
竟然看哭了,大家演得都很好很用心,订婚那天猪爸爸舍不得女儿仰着脸不敢看女儿的那段戏,我也悄悄红了眼眶,可能是也刚结婚,感同身受,演得很走心啊,不然怎么会被感动到!“来,你来,来来来”的桥段很亲切^_^,觉得自己会闽南语很屌(☆_☆)!
全程看岳父大人和九孔哈哈哈。欢喜来恰恰真不错。就是说好的心太软呢😏
结婚好难
本来还挺好的林心如和李东学的新鲜组合,可惜台湾本土风情太重,影片整体太乡土气。
与前年的《我想和你好好的》一样,对我来说都属于“过期不候”的电影,恰巧在合适的时间看到,情感神经被准准击中。怎么说呢,我更加能理解你妈让我在凌晨1点提着一桶米和一桶水去完成入宅仪式这类稀奇古怪的事了。
其实前半段还是挺有趣的
还挺有意思的啊,当然不能细推敲,但看各种婚俗很有意思啊。我居然完全没想起来男演员是果郡王。。。。我说看着那么想给他穿古装呢。
简简单单,开开心心
我对汽车撞上垃圾桶居然有一根铁棍会直插穿玻璃耿耿于怀
中规中矩,无差无错
台湾部分很有趣
猪哥亮的演法,太聒噪惹人厌了
这剧本这导演,真是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