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描述住在郊区的单身上班族安昙春子突然失踪,其后在街坊间引发的大小事。
故事将以春子消失前后的两条时间线交错叙事,藉由28岁女子、20岁女子、女高中生的三个世代,勾勒出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侧写。
改编自山内真理子(山内マリコ)的同名小说,由《男子高校生的日常》新锐导演松居大悟执导,而苍井优与导演刚好皆在今年满30岁,两人在此人生阶段的首次合作,将共同探讨20岁后半的女性心理。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在一个略微有些生病、情绪不太好的晚上看的这部电影,前半段的感觉很突出,就是无法表达的莫名其妙。
处处压抑的情绪、迷幻又灰暗的色泽、无意义的对话、故意打乱又拼凑起来的剪辑,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第二天重新看完了后半段,觉得它虽然不能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片子,但至少表达的是什么可以说非常清晰了。
老实说影片里最让我感到压抑的部分,是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看上去失智的老人不停地翻弄盘子里的饭菜,妈妈一开始还能压抑住情绪劝老人不要再捣了,直到几次三番爆发后强行阻止,结果将桌上的汤打翻的镜头。
而坐在对面的父亲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只是偶尔将酒瓶抬起来给自己续一杯酒。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春子渴望爱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了。
这也是春子和爱菜两个人物的共同之处——她们都太缺爱了,因此错误地依赖着男人给予的一点点温情过活,而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被背叛与抛弃。
在职场处处无形骚扰、歧视下,连业务能力极强的前辈都在天台吃午饭时建议春子,好好找一个能依靠的对象然后辞职可能会比较轻松,于是她对久别重逢的老同学曾我的需求已经变成了肉体上的一些接触与渴望成为他的女朋友,组建家庭。
所以才会在他出轨后精神崩溃,用不断贬低自己的方式企图让他回心转意——但得到的回复只有“你是不是不正常”。
这句话并没有逻辑,但在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被用到。
带有居高临下的怜悯以及不愿意再讨论此事的故意。
春子消失了,成为被贴在警署外的失踪人口告示,被幸雄、学、爱菜当作涂鸦模板,成为一种虽然看不太懂、但可以引起讨论的现象级“作品”。
这也是春子和爱菜的前期联系。
爱菜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她原本刚成年就是夜总会的陪酒女郎,因为怀孕的前辈的建议“以后可是资格证的时代”,转而成为一名美甲师,在饰品店工作。
在同学会上遇到了幸雄,转而成为他的女人——一直以来这个角色展现出的特质就是轻浮、疯癫、没有头脑,以及无时不刻的恋爱脑。
可以明显看出幸雄甚至没有将她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甚至对阿学说出“她很好上的,可以找她来一发”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话,厌烦了就随意约女高中生出门,导致的阿学被女高暴力团伙痛揍、进而被警察因涂鸦事件逮捕、断掉所有与爱菜的联系,很真实的人渣形象。
所以当她从公告板知道,阿学被释放,甚至和幸雄重新将春子的形象作为“两个男人的构思”用在乐园上时,她才会无比愤怒,带了酒、钢管和火,将所有一切背叛的证据都消灭地干干净净,原本打算在这里死去的,但乐园里春子的形象活了过来,告诉她,对于他们的复仇,就是自己优雅地活着。
所以她狂奔,怒吼,最后和真正的春子相遇。
实现了之前春子一直和曾我说得“我们一起去海边吧”。
整部片子里,女高暴力团伙是个很有意思的因素。
她们和春子有着两次对话,也与春子、爱菜两个女孩的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是春子偶然撞见了她们的暴力行为。
春子瘫坐着,以为自己也要被揍,为首的女孩却只是看了她一眼,说“我们不会打你的,我们只是在向男人复仇”。
第二是春子问她们要去哪里,她们只是问“要一起去吗。
”当春子回答“我可不是女高中生”时,简单地回答说“哦。
”因此,当最后她们下楼梯、突破警察包围飞奔时,团队里出现的阿姨、奶奶的形象,才更让人感动。
做个不被社会驯化、自己爱自己的人吧,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复仇。
这是一部非常需要耐心才能看完的电影,加上敏感话题,评分不高也是意料之中。
总体而言,我认为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女性话题作品,不一定非常优秀,但是敢于直面女性社会生存问题这一点也值得为之鼓掌。
而且,原以为导演应该是个女性,查了一下才发现是位85后男导演,更感觉难得,毕竟今时今日在平权话题或女权话题下,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对立和撕裂。
电影前期剧情细碎杂乱让人云里雾里,就像春子的生活一样无聊寡淡,中后段里各个年龄层女性的生活在各种男性作派的强烈对比下,大概率会让女性观众越看越焦虑,也越看越共情,结尾大概是想表达对girl helps girl的赞扬和鼓励吧。
尽管观影过程较为艰涩,但结束后很多剧情环节回想起来反而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比如时不时出现的少女团体暴打渣男嘴欠男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给观众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而规劝男性不要独自走夜路的广播跟现实生活中那些对女性的说教如出一辙,实在是讽刺;再有公司那个“灰姑娘”小女孩说的那句“像灰姑娘的姐姐这种没有被王子选上的人会被啄瞎眼睛”也是让人细思极恐,原来囚笼早已在无知时就已经在编织了。
最后忍不住补一句,最后的优酱真的好美啊!
浮光、掠影、抖动的画面、倒错的时间线、碎片化叙事。
光怪陆离、起伏失重,所有的这一切,奠定了电影的主要基调:在快速旋转的令人眩目的现实中,酝酿出的孤独与绝望。
“下落不明”,意味着一种强烈的逃离冲动,一种逃离不断给二十岁后半女性无形压迫的当下现实的冲动——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
电影大概有三条线索:主调的安昙春子和爱菜,作为副调的女子暴力团则贯穿在两个主调的背后,不时与之发生交集,象征着主调人物女性意识的萌动和觉醒。
1、现代人最普遍的处境是孤独;现代女性最普遍的处境是孤立无援 电影中所有人都是孤独的,不止是春子她们,幸雄、阿学,谁不是孤独的呢?
只不过,春子和爱菜她们的孤独,在孤独之上又平添了一种绝望。
春子的绝望来自于男权社会给了她一条过于狭窄道路:结婚。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三十岁,她无法再像爱菜那样,还做着苟延残喘的少女梦。
冰淇淋、跳舞机、银铃一样放肆的笑闹,对她来说已经是远在天边的东西,尽管她还总是模模糊糊、零零碎碎地回忆起当时的美好。
三十岁,社会给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找个男人嫁掉,如果说胶原蛋白是三十岁以前的女人最重要的筹码,那么已婚就是三十岁后的女人最重要的标签,这就是男权社会的最普遍的价值观——女性的最大价值依附于男性。
过于逼仄的社会舆论环境迫使了安昙春子的出逃。
爱菜的绝望来自于男权社会的不接纳,在她所处的那个三人团体中,她是完全没有话语权的,幸雄总是说她“啰啰嗦嗦”,其实就是一种对女性话语的剥夺。
她和两个男性成员的地位是完全不对等的。
幸雄曾说他讨厌大学的那些土鳖,他和爱菜其实才是属于同一个圈子人,而阿学正是他口中的土鳖。
但是他和爱菜交往,仅限于“性”上的交流,和阿学却很快地达成了精神上的交流。
阿学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伙伴关系,直到最后涂鸦团体接受采访,他们都没有想起爱菜。
长期以来,爱菜实际上是被排斥在男性话语世界外而没有得到认同的。
女性的这种处境是由于她们比男性更难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女性都有种在单打独斗的感觉,在男权炙手可热的社会,女性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就是去“依附权贵”,而不是结盟而战,而这,也正是女子暴力团出现的意义所在。
2、女子暴力团——女性团结和觉醒的激进表达 说看到阿学和曾我被女子暴力团围殴的情节心里没有暗爽那是假的……(占了优和希妹的便宜就想跑呵呵呵/划掉) 女子暴力团在电影中是一个激进而正面的符号,带有革命的味道,她们同时也是两个女主角,尤其是春子的潜意识,象征着她意识里女性主义的萌动和觉醒。
女子暴力团向电影中以及屏幕前的人们,宣传着这么一种理念:女性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同强大的男权势力作对抗。
她们以挑逗的口吻对男性们说出:“我们是jk哟。
“然后兜头就是一拳,击碎男性对女性容貌的亵渎。
有人对这种过激的行为抱怀疑态度,其实电影中也没有在宣扬这种过激的女权革命。
在最后春子和爱菜相会时,春子的一句话就平衡了这种行为:“优雅是最致命复仇。
“ 而这种具有革命意味的行为,意在以一种激烈的形式唤醒人们的女性意识。
任何主义在势力弱小的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会采取这种过激的形式,因为不呐喊的话,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去倾听,不给别人一巴掌,养尊处优的他们可能看都不会看你一眼。
我觉得女子暴力团宣传的这种女性团结的理念,是这部电影最可贵的亮点。
当爱菜匍匐在地上,连从路边的猫身上都得不到陪伴的时刻,她彻底崩溃了,她的孤独演化到了极致,而这时,画面上方的安昙春子涂鸦,却在安静地凝视,春子和孤独和爱菜的孤独在这一刻形成一种互文的关系,让我们从观众的视角思考到了一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也是女子暴力团向我们宣传的:女性,应该从女性身上,寻求帮助和陪伴。
电影中,二十岁后半的女性,都开始为自己逝去的青春而自卑,这是男权社会对胶原蛋白的崇拜赋予女性的一种不健康的情绪。
春子在第二次遇到女子暴力团时,说:“可是我不时女子高中生呀”然后她开始悼念她远去的少女岁月。
电影最后,三个女性聚在了一起,成为了彼此的陪伴,这可能才是电影想向我们传达的,女性结盟的正确的状态:理性而优雅。
她们约定了要一起去海边,哪怕已经是秋天了,可是谁又规定了只有夏天才能去海边呢?
谁又规定了只有JK才能拥有新鲜靓丽的生活?
去海边吧,因为这是对下落不明的女孩子,最好的回报。
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春子应该深有体会吧,三十岁还没有结婚,不打扮也不积极恋爱,工作中听到上司讽刺37岁没有女人味还未婚的女同事,仿佛感觉就是在说自己一样。
或许她本来对目前的状态并没有不满,但周遭的评价让她不安,恐慌中将眼光投向儿时的伙伴,一个在便利店工作的颓废男。
外人眼中一眼就看的出的冷淡,春子反而沉浸其中,就是为了上司再问交到男朋友了么时,可以底气的回一句 交到了?
终归不是爱情,颓废男出轨的消息和见面时的冷酷泼了春子一头冷水,情绪失控难堪不已。
这然后春子就消失啦,另外一个平行故事到这里就交叉了两男制作了很多春子照片logo的涂鸦,还引发了网络的热议。
女二是和春子相反的女孩,漂亮热情却也是主动追求男孩子,上赶子的却被男孩从内心里瞧不起。
在两个男孩子的友谊中,她成了被抛弃的第三者,压抑的情感让她最终失控,通过破坏东西发泄,却遇到了失踪的春子。
此时的春子心情状态都极佳,一扫早前的低沉阴霾,女二问起你不是消失了么,春子的话里最喜欢那句“优雅的生活是最致命的复仇”不然不划算啊,突然有种能想通了前边经历的那些算什么啊,我自己才是最重要。
最后37岁女同事嫁了学生时代去法国旅行认识的法国人,让上司目瞪口呆。
三个女人去旅行,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阳光明媚的活着。
消失了,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才能肆无忌惮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真实生活中做不到消失一次,也要努力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不受外界评价尤其直男癌评级影响的样子。
《Japanese Girls Never Die》英文译名能更好表达电影主题,高压男权下的日本社会,女孩精神不会灭亡。
如春子,她努力地去迎合得到的却是背叛;如春子的朋友,放弃陪酒女的工作去结婚不过是泯灭自我的开始;如春子的同事,拿着微薄的收入还要忍受男同事的侮辱;如爱菜,陪玩陪睡的背后终究是自奔前程男人们的玩物,但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拯救了自己,有些经历了阵痛,有些则从容不迫。
片尾,女高中生暴力团被警察指枪围捕,但凭借空气弹女高中生就突围逃脱,也是电影所要表达精神的终极体现。
自我,自由,无束缚,敢作敢为,这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女性都该有的精神力量,借喻最鲜活的女高中生,但其实与年龄无关。
这正好与《红楼梦》里贾宝玉的观点不谋而合。
贾宝玉的经典语录:“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出来;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最后一句点出了女孩和人妇最本质的区别——不是年龄,而是沾染了男人的气味。
纵使变成鱼眼珠子非女儿本愿,但也不是珠子了。
前四卡司中,除太贺都是我的墙头,看得很过瘾,希妹的扮相很可爱。
作为二十代末尾的我,看这个电影感触更深一点,也许感触的方向是错的,但我觉得是对的就好。
世界也好,人也好,电影也好,有无尽的可能性才是最美的。
亲属琐碎而无用的关心不过是可能性的一种我倒是不太在意,但却加重了家属对社会迂腐秩序的默许和敬畏,倒是让人担心。
电影主旨非常明确,讨论的是女权,采用的手法非常激进直接,将很多我们心中所想但是没办法直说的部分都表述了出来。
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回看了表示很不舒服,但是这真的就是现实。
安昙春子是我的主人公,本片近乎记述了她的前半生。
我用顺序的方式展开:一、幼年时期,春子和她的小伙伴得知了女孩子长大要离开娘家,和夫家的人葬在一起。
几个女孩子哭得很伤心。
——映射的是,男女差异的事实从小就灌输给了孩子,让女生知道,你是个女生,或许和男生一样,从一个地方来,但不是能够到同一个地方去。
二、成年时期。
在这个较为封闭的小镇,同龄人几乎从小就认识,熟人世界的便利春子暂时没有体会到,但是弊端却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几乎没有隐私,你家的爷爷,我家的奶奶,你离婚,我结婚,啊,还有谁谁谁出轨了。
什么,不想知道,那也没办法。
春子使劲想要缩在她的壳里,可以从她的衣着打扮以及行事风格上看出。
她很少打扮,穿着睡衣就可以出门,能不外出就不外出——“明天去吧。
”她这样回答,当妈妈让她去买卷纸的时候。
在从超市里遇到了本影片最重要的男性角色,我们简称他为颓男,顾名思义,又颓废又没用。
导演塑造这个角色我认为是经过很大考量的。
因为这么个颓男,官方吐槽都说“居然对他都能下得去手”,我们的春子居然爱得“不能自拔”!
春子和颓男从小相识,又是邻居,颓男小时候并不頽,所以即使春子在少女时期暗恋过颓男也是十分正常的。
春子和颓男在一起之后,颓男对春子采取了非常冷淡的态度。
春子来找他的时候,他有点不耐烦说“你来干什么!
”,还有后面的出轨。
颓男对待春子就好像是王子对待女奴,这是想要说什么?
或许残酷,但是是这样的,在颓男以及影片中男人的世界里。
即使颓男没有正式工作,没有颜值,没有家世,责任感都没有,道德就更别提了,这么的一个人,也配春子——“你肯定不用担心结婚的!
”经济适用高颜值女死心塌地。
日本文学中特别爱呈现奉献型女性,为了爱人不顾一切,觉得这样的女人真好。
我只想说这个吃相也太难看了,一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之所以塑造这种女性形象,无非是男人希望自己可以什么都不付出就能够得到一切,你怎么不上天呢?
这种女人的所有属性都是为了男人的需要刻画出来的,所以说,女性就是男性的工具吗?
为了自己,注意,这里是自己,只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垫脚石吗?
回到电影,春子这样的女性居然能要舔着脸追求颓男,且我认为春子实际上并不喜欢颓男,她不过是在流言蜚语中给自己的年龄一个安放。
用人话说就是,年纪大了找个老实人嫁了。
但是没想到老实人,不,颓男都烂成这样了都劈腿。
而颓男这种男人实际上心里人认为,我姑且只是和你苟且,但我内心有诗和远方,你配不上我,和你在一起只是打发时间。
而且,就算是诗和远方,颓男也希望不需要负责任,可以上床就行。
本片有个可怕的事实,颓男和春子从小青梅竹马,互相都非常了解。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人,也不真正把春子当做一个与自己平等地位的人。
就算只是朋友,颓男也不应该如此没有礼貌就劈腿,十几年的朋友,真的就这么对待吗?
还真的这么对待,谁让你是女人。
女人就是低人一等。
——颓男的内心,也是另外一个故事的两个男人的内心。
从小认识的人,读一样的书,养同一只猫,住同一条街,在他眼里,春子只能是半个人。
正如同公司里同事对春子说,“你看那谁,还能算个女人吗”——别说是人了,我看在他们内心吗,37的女同事几乎不能算人。
因为根本不尊重,所以轻视你,糟践你。
一起长大又怎样,全世界同一时刻出生的从昆虫到鱼类以及各种哺乳动物,猪不还是要被吃掉?
或许有人觉得我的脑洞太大。
但是看另外一个平行的故事,女二是个刚成年的女孩子,男二男三分别是她的高中同学。
女二因为寂寞空虚冷和男二在一起,且从前面的情节看来,女二和男二在高中时期关系就不错,至少是朋友。
男三的定位是走在路上两个人都认不出来的那种。
然后的故事走向是,女二在音像店认出了男三是高中同学。
于是,反而是男二把男三更当做一回事,分享秘密,一起违章涂鸦。
甚者提出分享女二。
关系:女二和男二从高中时期开始就熟悉,且现在是男女朋友。
男二和男三高中时期应该不熟(男二无法认出男三)——然后即使这样,男二将男三视同平等的同类,女二只是玩物。
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我想说的是,女孩子从小就感觉自己似乎过得很幸福,少挨打,少挨骂,做错了男孩子顶包。
长大之后更觉得自己是小公主,一些软文不断灌鸡汤给女生,说你需要什么,你拥有什么,你值得什么。
——你感觉全世界对你充满了善意。
但是这些都是糖衣炮弹,因为社会需要女生成为一个没办法独立,依赖性强,懦弱,又美丽的附属物。
——如果不信的话,把上面这些词语反过来,你会发现那些几乎都是在婚恋网上被拉黑的词。
你以为你从小被保护的像个小公主,你就真的是公主。
你以为那些从小被摔摔打打的男孩子,真的就是任你挑选?
——如果世界上的男人都像这部电影所描绘的那样,那么只能残酷地告诉你,在他们眼里,你就是商店里的商品,掏钱就能买到,过季了就需要换新的,实在不需要了就捐掉,成为社会垃圾了——就扔掉。
影片里的社长说“像她(37岁女)那样不生孩子的女人,就是应该交双份税。
”——因为本来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你的资格是子宫给的。
不贡献子宫,就连自己以及不存在的小孩一起,奉上来到这个世界的门票吧。
整部片子都在竭力告诉我们,男生女生从一个地方来,一个走得VIP,一个是翻墙进来的。
逃票的那位,一生都惶惶不安。
安昙春子的幸运是,她从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幸,而不是真的以为自己是公主,她20几年来过得没有存在感,或者说她不敢有存在感。
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如小时候预言一样从此失去控制。
但是最后没有,因为她不曾感受到幸福,所以没有被环境同化。
她或许悲哀,但是清醒。
而只有清醒,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假设安昙春子从小就认为自己的女孩子身份得天独厚呢?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她将重复母亲的一生。
你们觉得春子的母亲幸福吗?
我不知道,我只看到,在餐桌上,母亲痛苦而无奈地捶在桌子上的那声巨响,或许就是她的幸福。
最后,祝福春子。
也希望所有的女孩子能够意识到,你所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为了取悦别人,你找借口说我只是爱自己。
不是的,你是怕自己都不爱自己了,又怎么能够让别人爱你。
最终你想要的,就是别人爱你。
但是,为什么爱是你苦苦求来的,你有多不值得?
还是说,在一些人眼里,只有你拼命表现,你身为女孩才有资格和他们站在一起?
影片最不合理的是苍井优被甩吧 但是在那样的处境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自己偶尔会用可怜来形容自己 接着又陷入觉得自己可怜也太可怜了的情感 作为活在年龄贬值论中的女性之一 曾经害怕自己变老担心到失眠 虽然少女暴力团有点极端是错误的 但在电影中十分具有表现力 尤其是临最后的那幕 领头女孩的手指抢吓懵了警察 她们笑着冲出包围时 队伍中出现了身着校服的所谓“中老年妇女”即三十到七八十岁的女性 这时我拼命告诉自己 暴力是错误的 但是!
这一幕真的是太太太酷了酷到爆炸!
变老算什么呀 大家都会变老的 不要歧视老年人好吗帅哥老了是老帅哥 美女老了就是老美女 而我打算终生活在自己的bgm里直到成为一百多岁的酷盖哈哈哈哈其实优酱被甩的时候 我真的预测她会冲上去殴打曾我 然后变成暴力团头头哈哈哈哈请男性不要一个人走夜路也太讽刺了哈哈哈哈
站在差不多的年龄,我通过春子能看到自己和身边大多数女孩。
不管是热情大胆的年轻女孩,还是历经沧桑的老女孩,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和寻找。
对我而言,下落不明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献给自己,是一种对自己人生不辜负的态度,也是一种对生命体验和价值探寻给出的自由。
正如电影里十八岁的女生说,“被欺负了必须还手”,通过对自己的折磨甚至是结束来给出报复,这种行为仅仅是在自我消耗和破坏。
伤害并抛弃你的人必定不爱你了,又如何会为你感到疼痛。
而春子说“优雅的生活是最致命的复仇”,这也不是我完全认同的。
在我看来,复仇是没有必要的,优雅的生活是成长后的态度。
曾经用大把时间挥洒,最后在几个瞬间成长。
我们理应为自己下落不明,以此寻求到自己想要的明确。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最近,几个年近三十的女孩不约而同向我表达被父母逼婚的焦虑处境。
她们都是内心丰富,热爱生活,渴望爱情,也向往婚姻的女孩,当然也在父母的压力下相过无数次亲。
无奈,就是始终遇不上那个喜欢也适合的人。
不是不想嫁,却也无法说嫁就嫁,内心焦虑之余,还得成天面对父母喋喋不休地斥责。
事实上,良人出现与否,关乎机缘,非关时间。
明明不是这些女孩的错,她们却因为"当嫁未嫁",彷佛对不起全家。
正当人生上升期,也只能受困于"结婚"这件事。
不禁想起优酱的电影『安昙春子下落不明』。
28岁的安昙春子,和大多数同龄女性一样,在普通的公司做着一份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工作。
没有余钱,只能与家人同住,促狭的房子几乎没有私人空间。
狭窄的生活圈,想恋爱也难。
安昙春子灰头土脸的模样,一如死气沉沉的生活,直到遇见曾经喜欢的男生,一切"看似"有了转机。
虽然电影里并没有出现安昙春子被父母逼婚的情节,但周围男性对大龄女性的歧视无所不在。
日本虽是先进国家,但思想上仍是典型的父权社会,大部分男性,不管优秀与否,皆惯于以高高在上的态度表达对女性自以为是的评论。
公司的老板和唯一的男性员工,一天到晚在背后批评大龄女性员工。
言谈中尽是对女性充满偏见的男性眼光,管的比海还宽,彷佛女人年纪大了就成为次等人类,不结婚就对不起国家社会。
女性的功能依旧停留在是否生育。
女人味的展现仍关乎衣着的暴露程度。
女性的价值还是只在年轻貌美与能否成功出嫁。
电影里的所有男性看待女性的目光一致,皆苛版又肤浅,这或许就是男权社会看待女性的角度,不知不觉也成为女性看待自己的角度。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所以,28岁的安昙春子遇到小学爱慕过的男生,不加思索,一拍即合。
尽管他整个人的感觉已走样,她也视若无睹。
比起深究眼前这个男人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她可以穿着裙子对那些歧视大龄单身女的男人说出:我有男朋友了!
这样的安昙春子确实符合了社会对女性的期待,然而,爱情终究不是表面炫耀的事。
对对方真实的心境视而不见,只一心想维持恋人关系,委曲求全亦在所不惜,最后得到的回应也只有对方的蔑视,连情感都没有,怎有爱可言?
比起社会如何看待女性,更重要的是:女性如何看待自己?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一直觉得人生是用来经历,不是用来消耗的。
何谓经历?
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便努力去尝试,即便最后失败也不后悔。
比如:我有个高中同学,念书时没交过男友,但她一直很想结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积极相亲。
多年来相亲至少二十次,却始终没有相到合适的对象。
后来她决定不再相亲,她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虽然很想结婚,但她有自己的原则,绝不委屈自己在不对的人身上浪费宝贵的人生。
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没有结婚,无事一身轻,她就每年与家人或朋友相约出国游玩,去过无数国家,交了许多朋友,事业有成,人生也丰富精彩。
重点是她的人生没有后悔,说不定哪天在国外遇到真命天子,就不回来啦!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之前在台南一家手作店遇到一对奇妙的情侣。
本以为店里三十岁左右的男女是老板与老板娘,结果两人并不是夫妻,是交往多年的情侣。
店主是女生,男生在高雄上班,从事广告业,假日就到台南陪女友开店。
两人感情甚笃,默契十足,看得出交往多年。
女生还主动告诉我:我们是不婚族,没有要结婚喔!
问她为何?
她笑说就是没想结婚,也没想要孩子。
两人频率相近,都爱游山玩水,嗜吃美食,价值观也一致。
平时各自在彼此的城市好好工作,假日一同顾店,想出去玩时说走就走,彼此都认为能这样相伴下去就很好。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这其实也是台湾现在许多年轻人的现状,没有非结婚不可,对自己的生活很有想法,比起非得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更在乎的是每个当下过着怎样的生活。
国外常见的情况是有些年轻人二十出头就已结婚生子,也有四、五十岁才成家的人。
对大多数人而言,"适婚年龄"指的并非实际年龄,而是遇见了相爱的人想携手共度人生,那个时刻,就是彼此的适婚年龄。
让想结婚的人去结婚,让不想结婚的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给人生选择不同的人贴标签,是一个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重要指标。
电影里最解气的莫过于被公司男性歧视的大龄女性吉泽,在男人们认为女人毫无希望的37岁,辞掉了毫无尊重可言又低薪的烂工作,即将远嫁法国,跌破众人眼镜。
虽然幸福这件是无需向别人证明,但对于无知又自以为是的人,还是需要偶尔打打脸,好让他们暂时闭上尖酸刻薄的嘴。
何谓消耗人生?
不曾想过自己的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为了成全别人的期待,勉强自己去走一条一开始就不想走的路。
比如:与不够喜欢的人交往结婚生子,再后悔离婚。
人若想得到真正的幸福,或许得先抛下"适婚年龄"的迷思,放下焦虑,静下来好好凝视自己的心。
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想结婚生子,就努力拓展生活圈,不需要排斥相亲,就当是增加交朋友的机会,说不定还真的就找到了。
有比结婚更想做的事,就好好去做,也许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无意中就遇见了喜欢的人。
跟着自己的心走,好好向前,尽力而为也顺其自然,无论结果如何?
只要认真以对,便无需恐惧时间的流逝。
所以,安昙春子失踪未必是坏事。
当她找到自己,不必再苦苦等待不够喜欢自己的男人给予回应,想去的地方也可以自己去,想过的生活只有珍惜了自己才可能开始。
始终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最后所见的风景,而是在每个当下选择自己最想走的路,与最想同行之人好好欣赏沿途风景,好让日后回想起的人生丰富多彩,虽有遗憾却不后悔。
『安昙春子下落不明』剧照原文發表於微信公眾號: aiyung32
感谢这个时代还有日本这个疯子!
有点劲儿
变身独立女性之后,以前的自己自然下落不明,苍老师素颜装真美。
转向灯,涂鸦,混乱的剪辑,几幅死样子,《芭比》——日本语境下的、非典型女性觉醒。
片子本身三星 打亂敘事雖然解開迷題的時候會有快感 但無法高潮因為本身劇情平淡 蜜汁慢鏡頭顯得廉價 但整個劇組都是蒼井的迷弟迷妹氛圍太棒 尤其導演絕對是蒼井手控無誤 粉絲視角給四星!你管我!
搞不明白多线插叙对讲好一个故事有什么作用,剧情支离破碎只能让人觉得装逼。任何人都有过忍受不了作呕的现实而想逃离的时候,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生命,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亮叔打了次酱油,有够萌的。
想說些什麼但打不到痛點
也就是追女神
女权主义?素颜的苍井优?故事有点凌乱
太乱了
画面和色彩真的很美了,但的确不知所云。
叶山奖之居然变得顺眼了真是奇迹
好乱的叙述,我都没看明白,场景人物切换太快了。但演技没得说。
YY过头就没什么意思哦……希妹也演了个我很不喜欢的戏路,最主要不美啊。小优最近也一直演着不正常的人。这种断片的叙事倒是挺讨喜,但也没很惊喜。除了时长把握得不错,其他都很尴尬了。
什么意思啊真没看懂,就记得“消えて生きるの”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一开始不明就里,逐渐才看出是打乱时间的倒叙、插叙叙事。女性主义色彩强烈,猛烈抨击男人的无耻自私。夸张的超现实女高中生暴力团也许是对那些被暴力虐待强奸失踪死亡女性形象的幻美映射。“只要想着那些失踪的女人活得很幸福就好了”邋遢剩女形象的苍井优好像绫濑遥,演得不错
如果是一首歌的mv我会更喜欢。
烂
想说的东西跟错乱的剪辑一样繁杂,归到根上是"女性的存在",男性形象都很让人烦躁,直白的表现女性各种领域饱受"不被当做独立的人"的境遇。有很多非常私人的,宣泄式的,花哨的内容,让人费解但也不乏有趣。
还和石崎被拍到共进晚餐那句 优雅的生活是最致命的复仇 消失吧 消失一次 消失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