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江一燕看的这部剧,一直很喜欢她的清新脱俗,非常与众不同。
她在剧里的角色虽然是个内心强大单纯质朴的女孩,但扮演歌女时“撩人”的举手投足还是吓了我一跳,她是相当不适合这种设定啊!
而且,她在戏里的中分发型是真心不好看。
再者这部剧的配音太“芒果”了,明明是实力派演员,硬配出了脑残剧的风格,声音和角色难以融合。
虽然段绍荣偶尔卖萌的风格很讨喜,但我始终因为声音不停的跳戏。
开头的剧情还是很引人入胜的,以致于我一直想在网上找全集却无果,虽然看了开头我就已经猜到了结尾,而且网上的预告片已经毫无悬念的剧透了。
但民国题材,加上不错的主演,还是值得期待的。
先说说剧里的男人,段绍荣无可厚非诠释的非常精彩,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有萌点,最重要的还是他的铁汉柔情。
其中一段他误以为永芳怀孕,对永芳细心的照顾有加,着实很令人感动。
剧里最有争议的男人,郑国霖饰演的唐立平,我个人认为是最有看点的。
他在事业上不择手段,实则是因为他对家人的爱,一个有软肋的狠角色,他的阴暗关切与绝望都被郑国霖完美的呈现了出来。
我最反感的角色是唐立天,首先他徘徊在两个女人中间就不对,犹犹豫豫没有决断,空有爱国的心却有勇无谋,插自己两刀立威。。。
这编剧编到这没想过后面怎么办么?
剧里的女人,先感慨下,我们的晴格格怎么就老了啊,俨然没有年轻时的风韵了,也或者是我们长大了,审美眼光变了吧。
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来搅局的,只是这局搅的毫无悬念,比较没有技术含量,可是不得不说王艳还是演出了角色的悲情。
再说段宁,看到她一开始的不懂事,我就猜到后面肯定会出点事让她改变,果然。。
只是她出了事之后依旧没有大彻大悟,反过来孤立永芳的时候,我真的疑惑人真的会自私到这种地步吗?
所以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永芳这个角色有点拧巴,纯情的心却没有纯情的命,编剧想突出她的坚强勇敢机智决断,但总有种撑不起来的感觉。
而且明明是质朴的设定,可偏偏有些风尘的表情和动作,让人凌乱。
你说她是故意的吧,又不像。
最后的结尾太过仓促,从报仇开始就删减了,减到让人莫名其妙。
尤其是最后玉珍在草地里说的那段话,敢不敢不要这么急着杀青啊?
真是浪费了前面的阵仗。
虽然槽点良多,但我还是坚持看下来了。
现在能坚持看下来的国产剧真的不多了。。。。
不是影评,仅作观后感。
我喜欢女主角,有她出演的影视我都会多看几眼。
这些年她一直很低调,很少出镜,鲜少有绯闻,低调于影视圈。
故事第一集埋下伏笔,最后一集阐明真相。
这样的安排,怎么说呢,有点牵强和过于符合常规。
特别是最后唯我独尊那一幕,非常失败。
我多希望画面定格在咖啡厅里手捧玫瑰的刹那瞬间。
女主角婚后的样子,不大适合她,浓妆艳抹,妖娆妩媚。
或许是剧情需要,但真的真的不适合她。
太多华丽的配饰,太过鲜艳的色彩,反倒俗媚不堪入目。
爱上她,就是因为她不出众,不漂亮,不那么惹眼。
喜欢她生气的样子,眼神坚定,言辞掷地有声,果断也果敢。
喜欢她寂寞的样子,一个独坐,不爱说话,无旁白无声音,画面是静止的。
喜欢她放纵的样子,来不及挑选衣服,披了外套出门,假装抽着烟。
喜欢她无谓的样子,不在乎,不关心,不为所动。
在某部剧里,她流落到僻远乡村做支教。
刚刚失恋,父亲意外辞世,哥嫂不容她,朋友自身难保无助与她,她伤心至极。
我看到她在简陋的阁楼写信,无效信,悲伤陪伴着她。
大概是在那个时刻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部剧可以更出彩些,后半部分太空洞,完全低估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有些失望,就这么潦草结束,感觉编剧太不负责任。
没有什么值得细说的,我喜欢的那一部分,始终在我心里。
这是于正剧,相比宫锁心玉,笑傲江湖等颇有娱乐噱头的电视剧不一样。
演员太厉害了,让我不得不夸赞这部剧,像一个低调的夜行人慢慢在太阳面前展现笑容,让人们慢慢发现慢慢被感动。
不得不说的是演员阵容,胡军江一燕郑国霖等谁不是一等一的实力派演员,对角色的把握相当不错。
包贝尔这个专演小角色的演员演技实在Tama太好了,也是本剧一大亮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一燕童鞋,因为这部剧,我喜欢上这个好像一个游离于娱乐圈内外的人,她不争不抢,并不会一直在娱乐的风口浪尖上,她还出了一本书,《我是爬行者小江》。
她喜欢旅行,她一直在路上,一直听从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娱乐圈的大染缸染得失去自我,活得是自己。
作为演员,她又有着很棒的演技。
像火花像蝴蝶里面的赵永芳这个角色相当适合江一燕这样很有韵味的女演员,里面赵永芳和段少荣的爱情就像酒一样,本身开始还是水,最后越发醇香。
令人唏嘘的悲剧结尾,段少荣不在了,赵永芳一个人走到枫树下,想象着自己再次被举起触到枫树叶,说,你要在,该多好。
顿时老娘就泪奔了。
我原以为是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令我感动了才泪流不止,后来发现不是。
的确,它是部非常令人感动的电视剧,无论认真看剧情的观众被故事中哪里感动,是唐力平对弟弟的无私而又霸道的爱,还是段少荣和赵永芳最终还是不长相厮守,还是依云最后一个镜头,望着丈夫的衣服,悲伤的眼泪。。。
可是我的泪点不是这些。
他们这批实力派演员演出来的角色本身的灵魂,是他们那失去兄弟失去亲人失去挚爱之后的孤独与寂寥一下子触动了我,是我作为观众从他们眼神里读出了那份孤单惆怅,电视结尾立平,依云,永芳的绝望孤寂连番轰炸使我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共鸣太可怕了,我只能以泪奔舒缓。
感情共鸣真的没有办法控制,我只想说,到底我的内心是有多孤独。
同样都是只手遮天的黑帮老大,同样都是疼爱,准确地说应该是溺爱女儿的老爸,胡军的演绎,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不够出彩。
《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寇世勋,因为不慎让年少的女儿目睹了自己杀人的场面,造成女儿内心创伤,而深深内疚,把女儿宠若珍宝。
寇世勋的台词不多,说话的语气也很慢,一袭黑色中式长袍,深沉而冷漠。
虽然台词少,但是一皱眉一低头之间,都是戏。
纯真稚嫩、不沾染一丝世俗气的周迅,城府极深、杀人如麻的大佬寇世勋,两种角色设定,两种极端的人生,如同豆浆油条,相映成辉,搭配起来,刚刚好。
晓明哥那版的《上海滩》,饰演冯敬尧的是老戏骨李雪健,这个自然不用说了,嘶哑的嗓音,整个人的气场,都给人十足的旧上海滩大佬架势。
巧合的是,这个大佬的女儿是由充满灵气的孙俪饰演的,虽不像周迅角色那样脱离世俗,但孙俪的清新气质跟李雪健的老谋深算又是一对绝搭。
最后来说胡军版本的这个大佬,玩世不恭、心狠手辣都有了,深情亦不缺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那么点味道。
首先,是作为成熟男人的不成熟。
面对女儿的娇蛮任性,这个父亲显示出来的,是明显的耐心不足。
黑帮老大对女儿应该呈现的有两种状态,一是无上限的溺爱,二是专制的否决。
这是塑造角色所必需的两个点,溺爱很容易,要啥给啥,错了也说是对的,这点不难诠释。
所谓专制的否决,则是指遇到一些触及关键性问题(一般也是涉及女儿的未来啊,幸福啊这类问题)时,慈父所呈现出来的,另一个面向。
注意哦,不是争执,也不是商量,而是一言堂的否决。
没有丝毫的余地。
这才能够表现出霸气枭雄的一面。
显然,这点胡军做得不够好,和女儿你来我往的争吵,对本身角色的杀伤力,是极大的。
其次,台词的硬伤。
深沉的魅力在于话少,并且不明确,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大佬从未言明,由你自己去猜。
玩心理战,是每个大佬必备之技能。
举个例说明吧,同样要是有人在大佬面前打小报告的剧情。
寇世勋会说,也太大胆了点!
言外之意,是小报告里的那个人太大胆了,还是打小报告的人太大胆了,自己想去。
而李雪健会笑着说,我不痛快。
言外之意就是,谁把我弄不痛快了呢?
不是你就是他,都一样啊,反正都死定了。
胡军则会说,胡说,他不是这样的人!
一点也没有技术含量啊。
胡军的这个版本,什么事儿都直直白白讲给你了,是非曲直全摊桌面上了。
深沉不足,憨厚有余。
甚至有话痨之嫌。
再次,太接地气。
大佬的标签是什么,神秘。
要的就是那种捉摸不透,行踪不明的神秘感。
胡军的这个大佬,不仅走上大街给车夫派吃的,还经常在澡堂大池子里,和其他人共浴一池,谈心说笑。
不禁感慨,事必躬亲的大佬绝不是真大佬。
黑帮老大往往被设定为恶魔与慈父的雌雄同体。
因为有矛盾的个体,才够立体才够丰满,而如何驾驭这样的角色,我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
演绎很容易,演活很难。
非凡人所能驾驭也。
火花之于蝴蝶,是一种致命吸引力的存在。
但在《像火花像蝴蝶》这部戏里,火花属于江一燕,最暴烈叱咤的“上海王”胡军,却一如温柔而偏执的蝴蝶。
命运之手曾几度在上海滩搅乱了风云,十里洋场的刀光剑影与灯红酒绿,早已在风风雨雨的岁月里刻下印记,回首记忆中,那些历史中的或者银幕里的传奇,也总是被人津津乐道谈起,黄金荣、杜月笙、马永贞、许文强……乱世中的男女总是容易发生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又难免总是雨打风吹去,成为时代背景中,一抹伤感的痕迹。
这次《像火花像蝴蝶》中的上海滩,是属于胡军的,这里曾出现在轰动亚洲各国的华语剧中,也出现过在徐克的镜头里,这里是周润发、张国荣、郑少秋都曾杀伐过的地方,屏幕里,这些人在为在这里打造下光影史中的经典,现在胡军不光需要在这个繁华魔都为故事打拼,也要为自己的角色争得一席之地——他也要在上海滩给“段绍荣”一段传奇。
自《天龙八部》叱咤风云英雄立庙之后,再没有角色可以让胡军面对如此炽烈的情与义抉择。
所以,如果时代的泥沙俱会留下遗憾,也一定能成全一个演员的在所不惜的勇气。
胡军凌厉的霸气确实适合在这个地方,在这样的剧情里开辟战场,但胡军还是需要作出割舍,剧中的人物更需要他的勇于放弃——段绍荣自出场就已经是“上海王”的身份,尽管他不需要经历最底层的困顿与挣扎,但生就的霸气,在面对风云流转的复杂境况,更多时候也需要深藏不露了。
从百乐门舞厅到容不下第三个女人的大屋再到只手遮天的商会,从摆平女人争风吃醋的闹剧到金盆洗手时的步步为营再到周旋在国共日之间的惊险,剧情又让胡军扮演的这个人物背负上太多的感情和矛盾,面对舞台上的江一燕,他有他的意乱情迷,面对芳心暗许多年的小姨,是两难的愧疚和惋惜,面对女儿的任性和伤害,他的疼爱成了他痛下杀手的杀机,面对分崩离析的兄弟,则耗尽了平生力气。
这大概也是胡军在《火花蝴蝶》中人物所有的故事线了,叱咤与温柔并驰,多情却似无情,人性在暴力中寻找慰藉,感情却在绝望里得到欢喜,越不在乎的越不肯放弃,得到全世界,天高地厚却容不下两个人的距离,大英雄总是有着小人物的无可奈何和悲喜交集。
尽管有时候剧情的设置并不是太讨喜,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得到一些注定也失去一些。
在这部电视剧中,胡军也好,江一燕王艳也好,都在努力为上海滩留下最后一段传奇。
有时候,所有的传奇在记忆里,只是一个人一时无两的脾气。
此剧槽点太多,不能尽录 人物方面:女主角又机智、又勇敢,又深情又果断,简直就是玛丽苏万人迷的表率呀!
唐力天是个2B就不用说了,六爷是个弟控(很帅,但是刮了胡子简直就成了太监样子) 胡军很MAN,一开始傻乎乎的就说相信兄弟巴拉巴拉,后面怎么又成了好像大智若愚,其实心知肚明但是又不点破的样子?
完全没过度。
最后更是败笔,一黑道大哥居然在最后要铲除叛徒的时候想的竟是,兄弟背叛了我,生无可恋,让他杀了我算了。
死不死的交给老天爷决定?
玉珍一开始隐忍,后来怎么成了撒泼的女人,最后怎么又能让手下把女主角绑了来,再要挟胡军,对着胡军开一枪,让胡军给女主表白,宁愿死了也要爱女主……尼玛,这真的不是小白言情片吗?
再说剧情,就更瞎扯了。
大小姐被轮J,为啥旁边的女主角没事儿?
一个懦弱的青梅竹马在乡村怎么就没有铺垫成了共产党?
台词还有:“我已经又了心爱的人。
她就是新中国!
”艾玛呀,牙酸 大小姐去个医院检查身体,医生看到段宁这个名字就会问,这是不是段绍荣的女儿?
(就算黑道大哥的女儿,也不是人人都听说过的吧?
) 还对着不认识的人提这个是上海王的女儿,人家就信了?
最后就更扯了,段绍荣死了,居然还留着女主角的命,让她当黑道老大?
难道上海就没别人了?
没有其他势力了?
黑道人都死光了?
手下没人趁机上位?
抢地盘?
还能“三年后,变卖了赌场、歌厅给共产党送金条?
”我勒个去我到底为啥要看完这么雷的剧啊!!
一星给化妆和服装,都挺美的。
豆瓣的评分,比我想象中的低,不过也难怪,这类的剧老套,没特别出彩的地方,不过是一个有钱大佬宠着一个命运坎坷的歌女,自然在观众的心中也就只能处中等位置。
一直不喜大陆剧,难得有看了个头能一路坚持看完结局的。
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宋永芳这个角色太满足女人们的虚荣心了,因为有上海王老段爱着护着宠着捧着。
老段可真是一个让人不得不爱的角色,有钱有势有魄力有义气有智慧,天生一股霸气劲,除了年龄偏大一点,大老粗一点,其他所有优点在他身上都能找得到,特别是宠着自己所爱的女人宠过了头,仅这一点,他就是一个理想的对象。
很多男人都宠着自己的女人,可段绍荣却只有一个,即使别人再宠自己的女人,也成为不了段绍荣。
段宁说的对,永芳迟早会爱上老段的。
换了别人,其实早就折在老段的宠爱里了。
胡军太适合这个角色了,没几个人能比他更适合当老段。
张嘉译,无论怎么看骨子里都有着一点政治人物的书生气;孙红雷,不够胡军帅气,是挺汉子的,想象一下他演老段的感情戏,怎么想都别扭;张涵予和陈道明,帅气是有,可柔了点,外形就不够霸气。
姜文和周润发是暂时能想到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了。
我算是认死理的吧,胡军演了,那我心里的老段也就只有他了。
太多人觊觎着老段的位置,可是没人能取代段绍荣的位置,也没人有那种能力。
人人想成为第二个段绍荣,却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份儿。
小刀、胖子自然是不用说,压根轮不到他们;黄老四,即使老段把他捧到了位子上,他还是什么都听老段的,比老段更大老粗的大老粗,难怪一辈子光棍,不过他对老段的忠心也算得上天地可鉴了;六爷,大半辈子坏事做尽就图个位,可到死都没如愿,就因他有个老坏他事的弟弟,就因他还没坏到六亲不认,更因为老段比他聪明,手段比他高;唐立天,这个被养在温室的花朵天真得紧,一股爱国劲实在是让人无语,他哥想了半辈子的位子他却唾手可得,这是叫造化弄人吗,小唐爷,真难为编剧还能想出这名头来,还好他自己插自己的那一刀,让人觉得他还是有魄力的。
老段没人取代得了的,还有他对永芳的好。
唐立天爱着永芳,终究还是向现实低了头,这边忘不了永芳,转过头又对着段宁承诺一辈子,他是想爱,但没那勇气真的去爱。
老段对永芳的好,却是数不尽的。
随了她的性子,包了场爱唱不唱的;能多宠就多宠,连带着身边的人也沾光;他爱的霸气,老段想要的女人,就一定要得到,而且是对方心甘情愿接受;最让人动心的,是那句“全上海,只有你比我高”,老段爱着她,搭上自己的家产和命都不在乎;老段信她,孙玉珍说永芳堕胎,他不在乎;婚前那晚本想着去福州路,而后又改口回大屋;在平城看到永芳靠着唐立天,他阻止孙玉珍去戳破;吃穿用和名分,能给的老段都给了,最后一集他说:“我只有她了”,真让人心疼上大半天。
老段是个人物,没有女人会不憧憬这样一个人来呵护自己,老段虽老,却还是帅得让人无法直视,他是枭雄,是个善良可爱遇上感情事就呆萌的枭雄。
他不是没杀过人,不是没狠过,这股狠劲在他身上却是加分的,护着自己家人和爱人,除了霸气还是霸气,对付老铁和日本人的时候,他狠得叫人大快人心。
老段霸气魄力还义气,直到最后明知道六爷会开枪,还是把枪给了六爷,他对兄弟的执着义气是他的弱点之一。
如果他下得了手,那这部戏的老段也就毁了,还好,还好老段没杀六爷。
路越走越窄,他老早防着六爷了,不敢面对罢了。
插个题外话,段宁和孙玉珍。
段宁无辜,真无辜,不曾经历风霜的花朵却遭到如此打击,错就错在她是老段的女儿,怨不得人怨不得天。
结局对她也算好的吧,和唐立天过平静的生活,她终是比永芳幸运点。
孙玉珍,该怎么形容那个年代的女人,以为守着就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时候?
十几年的大屋生活,她把自己抬太高了,所以摔得重。
太多的女人就是太自以为是,她住大屋里、掌管家务事,管着管着就忘了自己的身份,真拿自己当女主人了。
只有女主人才会对着自己丈夫在外的莺莺燕燕持那种态度:他始终会回家的,他不带女人回大屋,孙玉珍自己想守着,却借着她姐遗言这个借口守了大半辈子,等知道老段对永芳真上心了,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不得不受着那份苦还去筹备那场自己等了一辈子都等不来的婚礼。
这部剧里,最可悲的男人是唐立平,最可悲的女人就是孙玉珍。
不想评论宋永芳太多,她和唐立天一样,这边爱得死去活来,回过头能坐到另一个男人腿上发嗲。
她就是仗着老段喜欢她,婚前婚后的那段日子,她无意之间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不过,她也算值了,一辈子能有这么一个男人爱着,即使失去了,但她知道他是一直看着她的。
宋永芳还是矫情的,太太这个身份,还有老段对她的宠,不是没有乐在其中过。
老段死是意料之中的,他是上海王,现代的编剧怎么敢让他活着,最好的结局估计也就隐于山野吧。
他死了,上海滩就在没有段绍荣也没有黑帮霸权了,这编剧为后边的人铺了条道,也捧着人呢。
老段如果不死,也应不了片尾曲“火花灭了,蝴蝶飞了”的景吧,悲剧总是比大团圆结局更让人印象深刻。
段绍荣就是段绍荣,不用相濡以沫不用长相厮守,他用生命爱过宠过永芳,他就从未离开过。
或许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当带头大哥的梦:站在最前端,然后一众小弟一字排开,那阵势,威风凛凛。
这个电视剧是半年来看过的最完整的一部国产剧吧,主要还是前半段的结构紧凑,场面甚好,而后半段明显吸引力下降,许多应该是大场面的都匆匆带过,结局也略显仓促。
段爷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有大局观,他明察秋毫,明辨是非,能很好的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他既能团结同志又能利用同志;他是爱女心切、敢爱敢恨的人,他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他知道了赵永芳和段立平的事。
段爷的死与上海滩里的许文强一样,被人暗杀,还是有许多人要出头,就像当初他们从毛头小子成长为大哥。
六爷是一心想上位啊,为此可以杀兄弟、可以联合日本人。
他是死得其所,但最后为什么非要加一个因为女人的原因而杀老三呢。
段立平这个人,六爷有句话说他能活很久,因为他够狠。
这个人身上有十足的学生气,固执,以为自己可以拯救这个世界,总是在意气用事:用婚姻逼迫段爷推位,打算拉上许多中国人的命来证明他的骨气,想利用商会的势力来完成他的共产梦想。
赵永芳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她会奋不顾身的顾全段宁的尊严,会为段宁下跪求人,也会为了报恩而嫁给段爷。
这个人最让我反感的就是和段立平的所谓纠结的感情,刚开始是有点美好的,但自从日本领事事件后,以她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段立平身上的短见。
其实两个人根本就未曾经历过什么,作者只不过放过这个线罢了。
段爷就和永芳同房一次就死了是么?
后面就四爷死了没心情 刚有心情又发现永芳心里有人 然后就…死了?
段爷就和永芳同房一次就死了是么?
后面就四爷死了没心情 刚有心情又发现永芳心里有人 然后就…死了?
段爷就和永芳同房一次就死了是么?
后面就四爷死了没心情 刚有心情又发现永芳心里有人 然后就…死了?
一个血肉饱满,情深义重的大佬形象,胡军的演绎太出彩了,时而残忍决绝,时而铁汉柔情,时而机智果断,时而风趣卖萌,时而霸气外露,时而心思细腻。
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被这个完美男人喜欢的女人-赵永芳,是她长得不好看吗。
芳外婆在医院的时候,段绍荣来看她时的对话中外婆说永芳长的也不好看,脾气又倔,问他看上他们家永芳什么,说明赵永芳长得的确一般,当时段绍荣也说不上来。
其实无非是永芳的个性吸引了他,在那个年代,敢爱敢恨,有胆识,勇敢聪明的女人的确与众不同。
那她为什么不讨观众喜欢呢?
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编剧有些不合逻辑。
首先,赵永芳到上海的目的不清,到底是要为家人报仇呢还是要躲避镇上人的留言蜚语,剧中都有提及。
她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外婆,那她为什么不留下来陪着外婆呢,一个瞎了眼的老太太孤苦伶仃,外人看了都觉得可怜,况且是唯一的亲人了。
如果只是受不了镇上人的闲言碎语,那也太不孝顺了吧,而且也不符合她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
如果是要替父母报仇,剧中只一次说过她暗中在找人调查,而且后来她取得了段绍荣的青睐后,她大可以旁敲侧击,打听消息,但只字未提。
给人的感觉就是她嘴上说外婆有多重要,一深究的话,亲情极其淡漠。
其次她和唐立天的爱情根本没有基础,她喜欢他,就因为他是个有理想的大学生,是她羡慕的,达不到的一种生活状态;他喜欢她,也就是和段宁这样的娇骄大小姐相比之后产生的一种怜惜,他们之间没有经历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只不过就是小儿女在一起吃吃蛋糕,骑骑自行车就产生了坚不可摧的爱情了吗?
况且他们的价值观也不同,唐立天是骨灰级粪青,赵永芳是爱情至上,日本副领事的事情过后,赵永芳不是说过一句话:挡在他们面前的不只是段宁,而是这个时代。
连三观都不同的两个人的爱情怎么会牢固呢?
如果说以赵永芳的个性不顾外婆反对,不顾段绍荣的恩情,不顾好姐妹的感受,去追求真爱,是可以相信的,但是,这个真爱太岌岌可危了,好歹编剧也弄点刻骨铭心的事情吧。
而且她所爱的这个唐立天,整天夸夸其谈,年轻气盛,说他咆哮哥一点不过分,还厚颜无耻的说一定要娶段宁对她负责,但是心里爱的还是赵永芳,真是惹众人厌,竟然还有两个女人这么痴情,这编的太扯了吧。
试想一个要革命的人,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去谈什么爱情,都是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
相比之下,许以安比较靠谱,他是永芳的发小,也的确对永芳有好感,但是他是共产党,他来劝永芳回去看外婆的时候说了国仇家恨,家恨要放在国仇后面了,自然他对永芳也只能有兄妹之情,在国仇面前是没有心情谈婚嫁的。
他不是懦弱,而是有更大的情怀。
第三,要说一下后期赵永芳这个形象塑造的有点放荡。
我觉得她喝酒,抽烟,打架,得理不饶人这些都属于不羁,和她性格也相符。
但是何必要塑造成这样,特别是后期她的穿着打扮也很妖娆,没有高贵端庄的感觉。
先是要给外婆吸毒减轻痛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不知道这会上瘾,会给外婆带来另一种痛苦吗?
还有,段绍荣去永芳老家接外婆来上海看病的途中,她要卖身求段绍荣给外婆治病,那个年代的女子,把节操看得比命还重要吧。
受到下人的轻视和排挤后她马上就逼婚,心中没有爱,只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出头。
到后来更离谱了,一边要嫁给段绍荣,一边要把身体给唐立天,践踏段绍荣对她的爱,太轻率,太低俗了。
就算段绍荣年纪大了点,以永芳的个性也不会在乎,只是因为不爱,我觉得就算不用报恩,也应该慢慢被段绍荣的个人魅力所征服了,这样是不是更顺理成章一些呢?
相比之下,段宁对爱的理解深刻一点,爱就放手,爱就不拖累。
但是这个角色我也不喜欢,太单纯,太金贵,太孱弱,她出事的事情全部怪到她姨妈头上,我觉得也是不公平的,她找姨妈可以,但是不让人跟着,还跑到老铁的地盘上,用膝盖想也会有危险,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只能说她没脑子。
还有后来在干净污浊的问题上纠缠,以致对永芳的态度也有所疏远,她的心里虽然对永芳是感激的,但是始终是看不起她的,感觉这个人物很不大气。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孙玉珍。
也是很有气场和气质的一个人物,她全心全意得维护这父女俩,但却好心办坏事。
她爱的无私又自私,可怜又可悲。
其实明摆着段绍荣对她只有亲情,否则那么多年都没感觉。
她要么甘愿默默地守护在段绍荣身边,要么就把话说明白,做好离开的准备,说不定人家还会想起你的好,何必自毁形象。
最后她下跪求永芳原谅,也说明她是有胸襟的,只是爱到深处怨生起,被蒙蔽了心。
哇终于有词条了!ficbook上俄人写的同人文能有100篇了,怎么不算大热(x)俄人说其实有一丢丢吻戏被剪掉了。片子初剪一共有三小时,但制片说三小时没人看啦,剪成现在的成品。剧组特别穷,所以谢谢芬兰人支持⬆️
intim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limax
「One Last Kiss」剧本和现实的穿插非常非常好,戏剧和电影的情节和真实的我们活的现实。海边的假期如耳边的一首歌,爱是耳边的歌曲。今后的日子里海浪扑上石子滩的声音还将不断回响。那些澎湃的短暂真实。你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就着自己的垃圾俄语和讯飞听见勉勉强强看完了,看完的感觉和她们回程路上的心境如此相似。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哇哦
😭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只喜欢穿年上西装的那一段戏,好美好美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没想到俄罗斯人对待感情也如此细腻啊,好喜欢拿下面具的戏,以及话剧和生活台词的互文。突然感动,今年看了好几部以前没怎么看过国家的电影,同一个世界依然会被共通的情绪打动。
夏天海边,为你的任性花掉五千放生的生蚝。闯入陌生人的婚礼吃饭跳舞,这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假期结束后你还记得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能够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假期和夏天的流逝而哭泣,我们永远拥有这个夏天的回忆。她把生蚝放生回大海里,而她摘下蛋糕顶上的两张巧克力面具。经历了一无所获的戏剧节,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剧作。「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三星半。传说中的三小时版本会不会更好。有无人来分析下海报。
挺浪费时间
夏天不要结束让我永远记住你眼睛的颜色。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夏日戏剧节的吊桥效应。草莓酒、亚美尼亚婚礼、蛋糕上的巧克力面具、海边偷吻、“你记得我眼睛的颜色吗?”(不要放生五千块买来的生蚝啊😭
丰富的感情流动 不管是群像还是两个老师的塑造 假期结束了 戏剧结束了 但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和你的眼睛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