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冲田修一导演是在《横道世之介》。
导演比较为人所知的电影可能是《南极料理人》、《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火花》、《我啊,走自己的路》以及最新的《孩子不想理解》。
一直在准备去森林住一晚。
为了先在脑子里存一点森林感,不至于到了丛林突现恍若它世,想着看森林的电影吧。
不小心点开了《啄木鸟和雨》,没想到还是冲田修一的电影。
比《横道世之介》早了两年。
在人生中某个阶段会偶遇的导演,我选择的其中一位是冲田修一。
他很擅长塑造一位在世界路上迷茫行走的少年。
他可能有点胆怯害羞,今生第一次做自己的决定。
但一旦决定,就算懵懂也会乐观做下去。
即便不被其他人理解,也坦然按自己的路走下去。
普通人的成长轨迹总有磕绊,但也坚定。
电影从一棵树的倒下开始。
一名60岁的伐木工大叔与一名25岁的年轻导演相遇。
他准备在森林中拍一部丧尸片,可是人员缺乏,资金不足,连拍摄地选择都仓促到只是因为他看了一眼地图觉得景色很美。
生性敏感脆弱的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完成这样一部电影。
或许拍电影只是内心的普通幻想而已,这样想的幸一为自己写的剧本取名为《自我》。
以普通人的人生姿态去看伐木大叔与年轻导演的互相鼓励。
喜欢伐木大叔的那句:那你也得按他的意愿啊。
失败不要紧,可你得看他的意愿啊。
正如导演所言,看起来像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相遇时的某个温暖瞬间就令人感动。
这周我应该会将冲田修一看完的。
以及,这周的森林日志可能会献给《看不见的客人》。
是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这样子的?
从最初的战战兢兢不敢声张到最后的有模有样信心百倍,然后从别人眼中的路人甲乙丙丁到最后受别人尊重愿意伸出手认同你的才能。
是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子呢?
每天理所当然地吃饭工作,如果没有人打扰,这种日子根本引不起你的任何关注。
但是如果有人用镜头将他们拍摄下来,将你和儿子对坐着,看着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吃一口饭都用手指沾一块海苔放到食物上的样子记录下来,你也许会发现,这其实挺有趣的。
一个是有一些才能却完全没有自信的年轻导演,一个是每天按部就班认真活着的大叔,大叔还有一个不怎么懂事的儿子,两个人相遇了。
大叔对想放弃的导演说,“我觉得很有意思,看到最后,我都哭了。
”导演一直追问着,“真的吗?
你真的觉得有意思吗?
”大叔认真地反复给着肯定回答,“是啊,我觉得很有意思。
”也许是从这里开始的,导演开始信赖大叔,大叔开始觉得电影是一件比自己的生活要有意思多的事情。
一直隐忍含蓄的剧情,一直铺垫再铺垫的情节以致已经让人感觉到压抑的剧情到了现在,才终于让人有了明朗的感觉。
大叔成了剧组里最重要的人物。
他能帮剧组找到很多的人,能帮剧组找到合适的拍摄场景,还能在剧组里打各种杂工。
而之前描述甚少,似有若无的拍摄也终于变得重要了起来。
电影的拍摄变得顺利了起来,所有人开始对这部电影的投入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导演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大,当人们问他还要不要拍时,这个随时准备逃跑的导演终于开始大声说,“拍,当然要拍。
”摄影师开始变得认真起来,开始为导演提出他自己的专业意见。
被请来的大牌演员,拍完戏之后,对着不自信的导演伸出了手,很真诚地伸出了认同之手。
一直随时可以解散的剧组坚持了下来,一部几乎就要被放弃的电影继续了下来。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直被压抑着坚持到现在观众到现在大概谁都会露出一种会心的笑容。
当不幸变成幸福,当放弃变成坚持,当人们变得认真而努力,任是无关者也会为他们祝福。
只是,不知道这种笑容是不是所有选择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
因为这部电影的感情表达实在太过含蓄,几乎已经到了稍走神便会察觉不到的地步。
年轻导演对大叔的信赖,自始至终,电影曾来没有正面描述。
只有在导演几乎就要撑不住的时候,大叔在他耳边说,“再拍一遍吧。
”然后无法做决定的导演答应了。
电影的拍摄,导演与大叔在温泉里交流着,明明应该是表达年轻导演与大叔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部分,但是两个人之间却没有多余的台词,电影只是告诉观众们,他们在商量着。
大叔对年轻导演的支持,没有一句明显的台词,没有一句类似“加油,坚持下去”之类的鼓励的话。
但是,大叔为导演做了一把不会让他感觉到不安的椅子。
大叔与儿子的感情,只有在别人对自己的儿子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儿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大叔的那一声吼,似乎才让人看到了看似一直不对盘的父子间其实外人无法理解的亲情。
而妻子的三周年忌,大叔已经忘记了,而出走的儿子却会在家里准备好一切,然后才呼呼大睡。
点到即止。
那些感情,那些本该大肆渲染的亲情,友情,支持与信赖,本该用大量台词与肢体动作来表达的感情全都被一个点生生止住了。
本该在那个点之后爆发的情感却被沉默地停留在了原地,那份沉默里,电影希望观众自己能够体会那份没有用语言,没有用肢体却确实存在表达的情感。
而最后,偶然相遇的年轻电影导演与大叔,在故事发生后,还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里。
年轻导演继续拍着他的电影,大叔也继续回到了森林拿起了电锯。
只是改变还是发生了。
导演随身带着那把专门为他做的椅子。
也许日后他还会不自信,还会想逃跑,还会想放弃,但是因为身边的那把椅子,因为为他做椅子的人,他会变得比自己坚强。
而大叔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偶尔会停下来望着深深的深林发呆。
他会想什么呢?
观影《啄木鸟和雨》输出【日】冲田修一 2012年上映,获得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情治愈系列,类似/是枝裕和。
讲了啥:伐木大叔因帮忙遇见“拍电影的”,从遇上麻烦事的心态通过看电影样片被感动,眼眶湿润满眼喜悦。
欢喜地搭载在想要逃跑的田中幸一 去车站,一路要求辛一给自己讲电影的后续,并不停叫好。
而幸一则每每抱着怀疑的心态问道:您真的觉得有趣吗?
分别时将脚本赠送给了克叔(伐木大叔“克彦”剧中的昵称)克叔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认真地一口气读完电影脚本,感动落泪。
最终电影制片人到车站“追捕”幸一,导致出逃直接失败。
克叔反应过来幸一是导演。
接下来,克叔出现在剧场旁观,在幸一焦虑头疼时帮助幸一;第二次出现在片场则拿上了扩音器帮助幸一控场;期间还发动自己的伐木工工友会帮幸一找到了20人的群演(因找不到人,原计划只有3-5人)。
克叔在片场忙碌的场景被小姨子及其小姨子的女儿一家看到,问及小姨子一家为什么会出现在当地——还没反应过来明天是逝去妻子的一周年忌日。
克叔漠然,人静止了,略微低头 眼神放空,双手拿着椅子等剧场的杂物,停留在半空中……回归/这里预示着某种回归。
转场,回到家中的克叔看到之前闹着徒步也要去东京的儿子熟睡在沙发上,已经将两套西装(明天忌日典礼穿)整理好挂在玄关处(漠然)再转场,克叔和往常一样大口吃着饭(海苔夹烤肠),儿子已经换上了和父亲一样的工作服,当了一名伐木工人(想来 大吼要尊重儿子意愿的父亲此刻儿子正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吃饭,是开心的吧),坐在父亲对面吃着饭(海苔夹米饭)。
镜头来到海边,(这个海水颜色、清澈、海浪翻动很像金石滩的海)剧场人员往来,幸一独自从荧屏左边走到中间的木椅子坐下,一边走一边低头看着脚本......突然被呼叫,跑开去,奈何木椅太沉不好搬动,依旧停留在屏幕中央。
影毕。
——————————————————细节①电影脚本 最后写着“自分(自我)”,封面写着田中幸一②木椅是克叔给幸一制作的,脚部刻有“幸一 二十五才(岁)”——幸一看到过克叔给儿子手工制作的刻有儿子名字和岁数的棋盘。
一、线索一 电影(惊喜点)克叔通过帮助别人发现自己新的兴趣点——对于电影。
但也是因为电影忘记妻子的忌日,(曾经还生气儿子没能记住母亲26号的一年的忌日)。
最后回归本职。
幸一因为电影有了压力有了心魔(拍摄期间不能吃甜的就能好好拍完这部电影,晨起穿袜子时内心魔幻的声音,很是纠结于不要穿黑色,不要穿蓝色…)二、影名“啄木鸟”我的理解是主人公们 ①克叔和幸一 跨越年龄的互补,即互相帮助,互相成长,啄掉性格中的“害虫”:幸一缺乏自信缺少鼓励有点颓 丧,认为事情没有转机想要逃避;②生活中的压力:幸一对于生活中繁重的任务缺少经验不知所措,克叔69岁,丧妻一年,儿子不好好工作,自己的身体一年前受伤而不能吃甜食,心情始终处于阴天,生活得按部就班毫无生趣。
三、线索二 雨/影名“和雨”雨,是电影对生活中阻碍成功事物的隐喻。
雨来之前,就得今天停止伐木工作;大雨磅礴则使电影拍摄无法继续。
雨,是电影的第二线索。
起到起承转合的过渡作用,很是关键。
第二场雨,放在片尾1/4处,是一个小的高潮:主人公幸一站到雨中去坚定地大喊:坚持拍摄。
克叔一遍遍地鼓励幸一——会放晴的,一定会放晴的……前3/4的含蓄与此刻的狂放野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带来了别具新意的小高潮。
四、片尾 回到日系电影的拍摄风格,日戏。
视听语言:黄金分割。
画面:白日里,在海边,有一张木椅放中间,几个来往搬运道具的人。
景别:远中景;时长留长,空间留白,只拍摄 海——空间感!
(2020.10.25 在食堂吃早餐时 还想如果座位周围没有障碍物:眼前没有柱子,旁边没有柱子)就把自己放在一个空的空间的中心,那从远处看来,也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从空间的空能感受到空、从空间的空感受到留白、从空间的留白感受到寂静、从感受的寂静感受内心、从感受到的内心感受到灵魂的冥想、从灵魂的冥想感受静的喜悦、心的轻盈、轻盈的欢喜,欢喜的静默。
@没有空间,也就没有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也即没有了我和世界的二元对立。
破一级二元对立。
《意识光谱》
日本人的性格或许决定了他们适合且擅长拍文艺电影。
清新又温暖的文艺电影。
大叔和幸一也许命中注定有这样一场相遇,大叔鼓励幸一最终找到了自信,大叔在与幸一的相处中也慢慢理解了自己的儿子,终于与儿子和解。
缘分也好,其他也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呢,我们跟各种人接触,与很多人产生感情,正是与爱的人互相温暖扶持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有时候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帮助,可也许却温暖我们许久,给我们很大的鼓励与力量。
有时候我们努力的动力仅仅只是因为别人随便的一句鼓励或肯定。
克彦大叔一开始只是看幸一那孩子太傻,出于长者对晚辈的关心才帮他的,可没想到这成为了他们成为朋友的开始。
幸一只是因为兴趣才想当导演,当他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便懦弱的断然想逃离。
因为大叔的鼓励他逐渐真正爱上了自己的职业,有了自信。
大叔通过与和自己儿子一般年纪的幸一接触也慢慢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开始去理解自己叛逆的儿子。
大叔给幸一做椅子,他们一起吃饭,这些小细节很平常却尤其打动人心,最后大叔和自己儿子穿着同样的伐木工人的衣服,儿子学着他将海苔下饭吃的那场戏又将我感动的稀里哗啦。
看着这些和我们的生活无比类似的平常情节,觉得真是熟悉又温馨。
一瞬间明白,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通过相处建立起的真挚的感情就是我们活着最有意义的事。
因为小栗旬找到了这部电影。
作为粉丝,很喜欢他演这样的电影呢。
觉得作为演员在演艺生涯里演几部这样的文艺片很有意义呢!
役所广司大叔的演技真是太赞了!
自然又舒服!
看了建国那么多剧,不知为什么格外喜欢他在这部剧中的表演。
呆萌又很认真,木讷却也善良。
为建国演技点个赞,什么角色都能驾驭的来!
希望他能有更好的作品。
如果是窝在寝室拿这部电影消遣时间,我一定会忍不住快进的吧。
然后错过好多铺垫细节。
所幸是借着了日本电影周这个机会能够坐在电影院的大屏幕前度过这两小时。
全场不约而同触到笑点也好,高分辨率突显建国兄的沧桑和演技也好,都是小得可怜的14寸笔记本没法给予的体验。
另外影片正式开始前插播《天地明察》预告片时邻座不加掩饰地惊呼“Junichi”,瞬间跟我内心花痴独白交相辉映的知遇之情,真是难以言表的暗爽=。
=嗯说正经的。。
这部电影的立意可谓多元化。
它可以是导演对自身工作的长篇幅吐槽加公开科普:拍电影是项苦逼活儿,当导演更是苦逼活中的苦瓜活儿。
俗话说的好哇,天时地利人和。
选个景吧,涨水的不行小涧溪更不行最后徒步翻个山头才算敲定。
正式拍摄吧,伐木幻听直升机声声入耳,演员副导路人甲事事闹心。
连场记都会嫌弃你挡路碍事,又或者存在感之低被误认酱油男。
眼看要杀青了吧,倾盆大雨浇一浇,透心凉,齐分享。
但这些阻力都抵不过最致命的——临阵退缩,连台本都拱手送人,不负责任选择逃避一走了之。
于是呢,便由此切入宣扬励志主旋律:当代青年应把握机会积极创业树立信心。
你看,继承旅馆悠哉当个富二代哪有25岁年纪轻轻就担任导演来得出息。
别急着把自己贬成一文不值,被你的剧本感动得老泪纵横的粉丝大有人在。
而且指不定摇身一变就成了罩着你的大贵人,自此顺风顺水,人品爆发获泰斗老前辈赏识也不在话下。
25岁怎么了,60岁的松树也不见得有多大差别。
噢,还有一点切记:杜绝迷信,少跟个妄想症患者似的整天自我暗示。
吃甜食穿黑袜跟你拍电影有个毛线关系!
再来,励志主线完毕少不了亲情支线展开。
从雨天收衣服父子扭打一团互相嫌弃无下限,到逐步理解和谐有爱地象棋对弈。
挂在墙上的两套黑色正装和面对面边嚼海苔包饭边听天气预报的场景,将难以形容的羁绊恰到好处地点到即止。
还有一幕,某村民的小孩被化妆成僵尸躺在木箱里顺流而下,当爹的心疼的要命,cut声刚落就立刻扑了上去。
这时才连贯想起来他是早前在饭桌上秀照片炫耀自己小孩“超超卡哇依”的那位。
最后剩下一条也许是我YY过头的暗线。
影片的结尾岸大叔站在偌大的森林里继续伐木,又突然停下手头的作业循声四顾。
清脆的鸟鸣声回荡。
再没有莫明其妙窜出来“打扰一下”和不自信年轻人重复询问“真的有意思吗?
”有些人不经意闯进生命里然后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已驻扎在脑中在心里钻洞。
(...既然准备引用歌词了那就引用到底吧)“时间如果可以倒流我想我还是会卯起来蹉跎,反正就这样吧我知道我努力过。
”电影赚不赚钱得不得奖都没关系,至少没有半途而废还是将它完成了。
恢复枯燥的伐木生活也没有关系,至少在花甲之年还客串了一把亲历了一回电影摄制。
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寸步难行的人生。
雨过天晴,一切总会有转机。
看完《笑之大学》就爱上了广司大叔,还有《谈谈情跳跳舞》,这个楞头楞脑憨厚质朴大叔总是冷到极致。
他就是把观众逗得吐血自己嘴角都不动一下的冷面杀手,外加用无辜的眼神还问着你“肿么了?
”。
我是把这部电影当喜剧来看的,有广司我还能期待什么别的?
最终如愿以偿的放浪形骸的狂笑了六次首先一开始,大叔伐树,剧组里监制(根据职务判断),沟通力低下的想让大叔停会说的九曲十八弯,搞得大叔木讷的连着几个然后呢,然后呢第二,“大叔再给帮个忙呗”,镜头一转,给画成僵尸了,广司大叔太可耐了。
第三,大叔在澡堂池子里销魂的飘向导演第四,大叔路上拦车,没想到居然是工友,头一回若无其事假装散步。
当剧情透露是大叔这几天都在请的病假,当工友一来,大叔憨厚老实的一时想不到招了才装悠闲,太囧了,第五,大叔亲戚来村里,踏入个“僵尸村”,这场太黑色了。
第六,导演在澡堂尺子里销魂的飘向大叔。
我不是笑点低,而是钟情于冷幽默。
当领会到一个冷幽默从而带来的喜感是语言设计的段子或者简单场景营造的喜剧画面而无法比拟的。
这部电影就是在平铺直叙间缓缓推进的,正是这种平淡无奇的铺垫中,一次次埋下要爆笑的引线。
就好像真正幽默高手总是把最好笑的笑话面无表情的演绎出来一样。
其实,冷幽默也是一种内涵幽默,不是外在表面的一个夸张的表演,一个语言游戏,也不是刻意的设计。
我试图解释冷幽默,貌似我功力还不够。
在此就再举几个例子:《火箭科学》 《笑之大学》《盗钥匙的方法》《魔幻时刻》,这是个人认为很冷的电影。
当然影片中什么父子感情,性格反差的相互影响,这些都处理的很好,也包含着生活中暖暖的治愈系元素。
有些人看到这些或温情,或励志。
正如什么名言说过,你是什么你就看到什么。
你是乐观,你看到美好,你是哀伤,你看到悲情,你是上进的,你看到励志。
我是幽默大师,我看到出色的冷幽默。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徐志摩的诗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个伐木工人和一个年轻的电影导演的交汇,给他们人生各自烙下一印。
我想,这部电影想要讲的也许是“追求”。
伐木工人年轻的时候是否也想做点不寻常的事,留下些什么创造?
一个文化知识有限的乡野匹夫,大概没想那么多吧,至少没为挖掘自己的潜力想那么多。
僵尸般不灵活的25岁导演,尽管交际生涩甚至为坐导演的椅子都感到羞愧,却给自己定下不吃甜食的规则以示拍好这部电影的决心,硬是新手学舞般用不稳的步法在舞自己的人生。
杀青之后,电影没交待我们这两人的告别,画面直接跳到伐木工人在家里听着天气预报吃着饭,对面坐着可能也要成为伐木工的侄儿;年轻导演在海边拍起新一部电影,正中的导演椅暗示着他如今对自己身份的进一步认同。
终于两人还是回到各自的轨迹之上。
人生被不同的追求定下方向,像一根根笔直划出去的线,越是坚定的直线越少和他人相交。
伐木工人少做了几天伐木工作,导演像孩子一样依靠了伐木工人的帮助,他们无意识地放弃了“恒常”所以才有这个故事,我们是否偶尔学会漂流让人生得以有奇遇。
节奏真的很慢克叔还真好笑 一开始还挺不愿意的 看过样片之后完全变了 其实我也想有一次当群演的经历 觉得很好玩 但是中国拍片听说群演都挺辛苦的 是超辛苦 可能不会有这么有爱 克叔做的那个小凳子 太可爱了导演拍到一半还跑了 整天只知道说对不起对不起的导演 袜子都是条条的 好幼稚 其实我们都有过吧 比如说我背题的时候就会说 如果这个题不磕巴的背下来 就被下一题 或者说 如果我这碗水不会端洒的话 期末就会有好成绩 小栗这个发型 是在太劲暴了看到一家人回到这里 然后全村人都变成丧尸了 他们好淡定呀 看到这里就觉得喜感小栗最近拍的都是这种有点小文艺的片子呀 我有点理解无能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话我应该坚持不完吧 不是很能理解片子的深意 一个新晋导演在一个大叔的热情帮助下 终于克服了心里的阴影 走向成功?
大叔是闷骚的,人前气宇轩昂不假辞令,人后在澡堂学着僵尸哇哇乱叫,生气儿子不接电话把被雨淋湿的衣服甩在儿子身上,一巴掌过去儿子还没回过疼味,大叔已经扑上前去询问打伤了没。
要不是副导演软磨硬泡逼着大叔帮忙找找适合拍摄的山涧,阴差阳错与摄影组搭上线,他的生活或许就像缺少一点火花的内燃机汽缸,循环往复且冰冷淡味。
大叔说:大树参天,尚需百日。
年轻导演说:二十五岁和六十岁的树看不出差别嘛。
导演仔也是无差别闷骚的,导演椅不敢坐,不敢对拍摄效果发表意见,对自己的剧本不自信,想着趁夜逃回东京还付诸行动,双手常年插在衣兜,肩膀下塌,不见导演只见怂货。
两个人都是天然的M,碰巧凑到一起便相互成了S,大叔的文艺情怀被勾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差点忘了爱人逝世三周年祭日;导演仔的导演气场初见端倪,起码可以片场对德高望重屁股痛的老演员温柔而坚持的重拍镜头。
人生总是一通百通,大叔终于明白了儿子的心声,儿子反过来又成全了大叔;导演仔终于敢正式拍摄而不用试拍,也终于敢坐在导演椅上,并且还试着主动搬椅子到摄影机旁,新电影的咖似乎也更大了。
有豆友写冲田修一的另一部电影《横道世之介》的影评取名为:“与君相逢,何其有幸”,把这句话放在这里似乎同样合适。
两个啄木鸟相遇而相互扶持,不在怕雨而守望天晴。
就像二十五年和六十年的树看不出差别,主角两人同样闷骚,也同样有一颗等待启发的玻璃心,他们在人生在不同阶段却共同面对着困顿,但总会有天晴的时候。
相遇是缘,相助是福,这样的电影,倒也暖人。
拍电影,就像生活一样啊一老一少在这期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很让人感到舒适。
其中好多幕画面都非常喜欢。
在温泉里的两次对话,看着树问树龄和年龄,伐木老头为年轻导演制作的很可爱的椅子,老头穿着橘黄色雨衣跑过来告诉大家一定会放晴,就是带来希望啊,还有以椅子和海滩为定格的画面,太有文艺片的调了。
随着电影的拍摄,老头与导演的交谈使他更加理解年轻一代,最后他与儿子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导演从最开始的畏畏缩缩,到最后大声吼出cut,这部电影也见证了他的成长。
这是一部节奏缓慢的文艺片,精致的镜头,平铺直叙的情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自然的那种联系,都通过电影讲述出来了。
结尾是源桑的主题曲
这首主题曲实在是太棒了,深刻地传达出来电影的主题,还给人以天空放晴的希翼。
记得源说,这首歌激励了病后的他重新去面对生活。
我想,果然如此。
影片最后,我听着源桑的声音在字幕后响起,虽然不记得歌词,但是感觉有一股暖流流入我心里。
就像天空素晴,就像雨天里伐木大叔那橘黄色的雨衣,就像温泉里水汽氤氲...很久没有看情节简单的文艺片了。
看完《啄木鸟和雨》后,又能再次感受到电影的力量,它不像书本文字,可能通过语言的转换就能把意思传达给读者;电影镜头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它仿佛突破了视听二感,在脑海的空腔里形成了共鸣。
在这时候,观众不需要去记忆,不需要去刻意思考,只要细细去看每一个镜头,顿悟就是在那一瞬间。
我想,啄木鸟指的就是伐木老头。
啄木鸟是与森林亲近的生物,也是帮助树木除害的“医生”,是共生者也是拯救者的身份。
伐木老头在这场电影拍摄中,是摄制组的好帮手,也是经由电影完成了个人观念和理解上的转变的人。
他“琢”的是“木”,表面成果是他送给导演的那把树椅,而实际成果更是“琢”出来年轻导演这块“美玉”。
是他的鼓励和认可,潜移默化地帮助导演成长成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真导演。
这“雨”,也是很有象征意味的。
它看似是指岐阜的天气(电影中前后都有放天气预报,说大部晴朗),实际上指的更是人生中的不可预料之事。
你看,天气预报总是说“明天是晴天啊”,可是雨就是冷不丁地下起来,打乱了你全部的计划。
在狼狈不堪的雨中,伐木大叔一身橘红色的雨衣跑过来,带来的消息仿佛点亮了黑暗——“一定会突然放晴,继续拍吧!
”然后,雨果然淅淅沥沥地停了。
在太阳出头的那个时机,导演完成了他最棒的一个cut,完美收官。
接着,雨又下起来了...这样的场景何不似人生?
整场戏的平淡基调就像山里的啄木鸟,和无声到来的雨水,不见其身,但闻其声。
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寸步难行的人生。
雨过天晴,一切总会有转机。
声を上げて 飛び上がるほどに嬉しい,提高嗓音 雀跃般的欢呼,そんな日々が これから起こるはずだろ,那样的日子 今后会有吧,すべて憶えているだろ,一切都将成为记忆吧,これから起こるはずだろ,今后会有吧。
——星野源《フィルム》
进度非常慢,非常非常慢,拖进度条看,又快了。。看不下去
四星的原因是推给大人和将要成为大人的自己看。
作为一部文艺片,笑点奇特,节奏典型日本片,搞笑的是冲田修一出道作就是无聊的僵尸片。
日本电影主题内容细节都异常的好 然后特色就是无比墨迹!
我们俩现在完整了,身体不漏风了。
节奏松弛,看得昏昏欲睡。
好看的像片尾曲
清新的慢节奏,上善若水
呃,老清新
完全不来劲。看到小栗旬那个造型就跌。谈话类温情类日系小品果然不对位。
看了一个晚上 有点长的电影 但很细腻也很有趣
栗子
7/10。爱上电影,很简单。
羞涩的建国
好无聊啊,但同时又是特别有趣、有韵味的一部片,没谁了。
一直把小栗旬认错成健太怎么好意思
吐槽:一适合慢性子,二没有啄木鸟。
看完觉得那些没来看的都亏了,光好看这点我觉得它都够得上四星级,而且役所叔萌得要死,小动作和口音直戳心口啊。全片自然流畅,幽默轻快,节奏鲜明,像小溪流叮咚作响滑过心涧,励志得梦幻而有力。
又一部迷影片。好喜欢,很多会心一笑的梗。就算拍僵尸片也请充满热情的拍
就是有几个不是在电影院的话也笑不出来的笑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