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致整理了一种可能的剧情走向:整部片子真实的人物,即存在于真实第一世界的,只有两个,推理悬疑作家皮特和他的心理女医师。
如果把作家皮特所在世界成为第一世界,那么首先便进入了作家皮特的幻想小说世界————第二世界。
开场,英俊体面的离职编辑离开繁华现代的工作环境,其实是精神病患者皮特因证据不足指控失效而离开精神病院的场景交错,那些开香槟庆祝的各色白领工作人员其实就是精神病院的各个医患,注意到皮特整理办公室时忘记收起放置于办公桌上的家人相片,而这恰恰是影片中段皮特折回精神病院寻找真相时在308房间找到的相片吻合。
所以,也就是说,办公室其实恰恰是后来精神病院的皮特所住的308号房间。
直到在大厦门口皮特遇到的貌似是编辑皮特恩师人物的白发女士,给他一张地址名片亦是为后续埋下伏笔。
随后,在家门前皮特与打电话的妻子会和便是与第三世界的情节故事相交接,接下去幸福的一家四口生活既是第三世界,即皮特美好幻想世界的延续,也是第二世界,即皮特从精神病院出院后回到老宅的生活开始。
门廊的水仙花,女邻居的欲言又止,男邻居的恶目以对,警察的无动于衷以及妻子利比始终没有露面与女邻居安的碰面,这些疑点皆是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相碰撞的结果。
在第二第三世界的不断相撞中,关键人物皮特周旋于第三世界温暖的家庭,乖巧的女儿,体贴但隐瞒的妻子和第二世界破旧的老宅,邻居安的担忧与不安以及安的丈夫蠢蠢欲动的伺机灭口!
我想不到的是,导演会那么早的预告真相,再一次踏进医院的皮特,红衣的黑人女孩异样的眼神和以及皮特面对她是习惯性的顺从(那句知道了是不是很别扭)已经慢慢揭示真相,然后,医生老头循序渐进的,不急不缓的,一一揭开5年前疑点重重的凶杀案,最最关键的,他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皮特合二为一了。
接下来,考研丹尼尔演技的时刻到了,如何在两个世界切换身份,寻找真相,救赎真爱,并且一切以一种相当隐忍,坚定,不动神色而又温情无奈的情绪进行,平心而论,抛开四平八稳换汤不换药的凶案布置,克雷格演的不算坏。
这其中穿插一段皮特寻求权威女医师帮助的场景,恰恰是白发女医师那一句“peter,you're ill ”揭示了此刻第一世界的作家皮特限于创作瓶颈,精神压力巨大的痛苦而向其心理医师寻求帮助的显现。
接下来一笔带过,因为实在是编剧偷懒了,一切很顺理成章一切很皆大欢喜,第二世界的皮特勇于面对已经死亡的第三世界的妻女,并勇于向妻子质问真相真凶,然后在安的丈夫终于等不及下凶手的时候,在第三世界妻子和第二世界邻居安的帮助下,脱离险境。
最终,恶有恶报,善使得衷。
结尾,都市行色匆匆的作家皮特在第一世界看到自己的畅销小说dream house大获成功。
真相披露过早,温情有余惊悚不足,即便有丹尼尔的腹肌好身材和浴缸戏水戏码也挽救不了剧情上平铺直叙缺乏高潮的硬伤。
娜奥米沃茨不功不过,好在实力,演起此种角色但求不用力过猛。
薇兹生活中就是丹尼尔的妻子,夫妻档出场,是否也在提醒各位,形式吃紧经济低势,大家皆勒紧裤带做人拼命揽钱?
看片的中途我去吃了个午饭,所以我真正投入情绪是从三分之一处开始的,今天早上去医院给我的伤口换了个药,然后一瘸一拐的回来,这几天真是整好呢 ,我给你分担了疼痛啊哈哈。
说说这部片子,我喜欢那个海报,两个小女孩有爱又有点玄乎的背影。
我以为整部影片会有很恐怖的画面,但事实相反,很有爱,是男主角和逝去的妻子孩子的鬼魂在沟通,最终破解了一起家庭谋杀案。
影片也有多处的转折,看得我有那么些许揪心,还真的误以为男主角是谋杀全家的罪犯了呢,我喜欢这部片子,很有爱的悬疑,诡异而不恐怖。
让人看完以后感觉到满满的爱,片中也没有什么很血腥的场面。
我喜欢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气氛,片中恰到好处的气氛控制,让我有感受到小心跳PONGPONGPONG,哈哈。
以为是鬼片,一直不敢看,同事中午拉着一起看的,前面惊悚、中间反转、结局温馨看了前三十分钟,以为男主一家被变态杀手给盯上了,没想到中间反转男主精神分裂杀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看到精神病院里那些被男主臆想成杂志社同事的病友几乎断定他就是凶手,结局再次反转,又上演一出人鬼情未了,孩子也都在,满满的感动好多评论说看到前面就猜到了结局,我是真猜不出来,还有那个笨蛋凶手真是蠢的可以,杀人这种事也能搞错,连家里有几口人都不弄清楚吗,这也太随便了吧,就这样葬送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把男主逼成了精神病,好在结局挺温馨的,没有那种让人窒息的沉重感,最后女主太美!
梦宅,豆瓣这么多差评让人心寒。
首先大陆的翻译和营销不懂剧情,为了吸引票房乃至点击率胡乱翻译,加海报。
最后导致吸引过来的受众很多抱着看血腥恐怖的心态来的,有些不认真看剧情,就乱评分。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几年前看的,当时给我的感受很大,以至于回忆温情片一下子就想到它了。
这次是二刷了,比第一次,多了更多细节。
阴阳两隔,比莉却还是在最后关头帮彼得引开了杀手,她不是幻象,只是其他人看不见。
相比于其他惊悚片,这是对灵异,更温情的解释吧♡
好像看到了新版的《人鬼情未了》,但是比人鬼情未了构思有趣多了。
其实就是一个骗保雇凶杀妻结果错杀到隔壁的案子,故事简单,但是通过倒叙、插叙、亦真亦幻的手法使情节紧凑有致,还难得的保持了现实逻辑性,除了丹尼尔.克雷格练的那身肌肉无用武之地之外,这电影挺有娱乐价值。
大概导演也觉得克雷格的肌肉疙瘩和平坦的小腹不亮一下太遗憾,硬是给安排了一个泡澡后起身半裸的镜头,这大概是短小紧凑的片子里最不搭调的一个镜头。
完全适合在欢乐轻松的节日气氛中观看的一部电影。
导演打着恐怖片的幌子,半部惊悚之后几乎全盘托出,此后立马进入温情模式以拉回观众。
而这使观众大有被忽悠的感觉,全然没有惊喜。
简洁地说,《梦宅》的整个故事是这样的:杰克怀疑妻子出轨,并觊觎其巨额保险金,于是派人暗杀妻子。
不料因为沟通问题,菜鸟杀手错杀了邻居男主角(皮特)的妻女。
男主角(皮特)救人无力,还被误中了一枪。
同时,他成了杀害全家的嫌疑犯。
由于刺激太大,他被逼疯了。
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也因为指控不足而被释放。
后来他改掉了名字(叫威尔),以忘掉过去,远离了梦宅,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出版人……后来他又辞职,以爱之名回到梦宅,最终解救杰克妻子,铲除了凶手杰克。
故事就是从威尔辞职开始的。
《我的左脚》导演谢里丹毕竟流的是学院派的血,一定要玩玩叙事结构,调用一下闪回什么的。
大家看不懂,我就赢了。
这才是文艺青年干的嘛。
反正有007的一堆肌肉和夫唱妇随,你们会掏钱的。
是的,故事就是从威尔辞职开始的。
之后导演沿着【男主角辞职后回到梦宅与所谓“妻女”共同生活】的这一条故事线,再逐步带出【男主角过去在梦宅发生的事】的另一条隐线。
导演在处理第一条线的时候,相对高明地运用了惊悚片的拍摄手法,制造悬念,竭力渲染恐怖阴森的氛围。
这样就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
观众完全可以因为片名和影片开头的“误导”,有理由去相信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恐怖片,只是这故事的开头实在太像库布里克的《闪灵》了(男猪脚都是码字儿的,都搬家了,一家生活开始了)。
不知道导演或编剧大人,是否都是库布里克或斯蒂芬•金的粉丝呢。
但恰恰导演又生怕观众半天一头雾水,中途离场,或者被嘲笑此片只是《闪灵》的山寨版,于是影片不到一半,就给出了故事真相。
原来压根就没鬼嘛。
莉比、女儿,一切都是幻象。
这又是一部貌似带点噱头的精神分析派电影。
只是观众不但不释怀,看片兴趣反而完全冷淡下来。
尊敬的弗洛伊德们,你们太让我等草根屁民们纠结困惑了。
我们可不是电影学院派来拆分片子的学生,我们只要娱乐一下而已。
或者你敢不敢像斯科塞斯的《禁闭岛》一样,将悬念和真相延续到底掀开呢。
导演当然也想到故事悬念被早早破解所面临的风险,光靠007的老脸也不行,马上打起了温情牌。
在不断解释故事真相、寻找凶手的同时,集中笔墨展现男主角对爱情的忠贞、作为父亲的慈爱。
只是看过《美丽心灵》、《人鬼情未了》影迷们会心一笑,比起后两者,此片温情指数貌似没有达到G点嘛。
结束得太草率了吧。
从最后的尾声处,故事似乎可以如此大胆地重塑:功成名就的出版人威尔辞职了,准备开始新的生活……他写了这本小说《梦宅》大卖,成为畅销书。
影片中间部分关于梦宅的故事,就是小说家威尔运用文字和想象力变成小说的一次整体意淫。
不管是否威尔真正拥有关于梦宅的悲惨过去、还是真实实践辞职后回归梦宅的追凶活动。
即影片第二幕(辞职后——搞定凶手)=威尔虚构小说内容
时下年轻人喜欢不按规则出牌的游戏,当然也喜欢不按套路讲故事的电影,所以流水线上也开始出现各种讲故事出乎意料的作品,尽管都是为结局埋设伏笔,但是因为有了模式,所以故事也就不再如最初看到的那般让人兴奋与好奇。
《梦宅诡影》用前半段悬疑,后半段抒情的方式,讲述一个精神迷茫,但内心坚定的男人重新面对家庭悲剧的故事。
尽管故事没有过多的新意,但是男主角对妻子、对孩子的一往情深却令人为之动容。
在这个讲述男人的故事里,丹尼尔•克雷格挑大梁的表演相当精彩。
在前半段,他是一个踌躇满志,要和家人一起安心过日子的有为壮年,爱妻子、疼孩子,表现出众的履历使他的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本以为自己的生活可以多姿多彩、幸福美满的他,突然有一天却发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家庭被害的“真相”。
几乎就在同时,男主角瞬间衰老、憔悴,眼中的悲哀、茫然不得不让人惊叹丹尼尔•克雷格在肌肉下的心灵是如此丰富,对一个颓废男人的情感起伏把握的相当精准。
《梦宅诡影》老故事没有俘获观众激情的亮点,却是成就男主角却是功臣。
对比鲜明的前后两段剧情,在同一场景下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节奏与格局,在色调上也由明快的亮色转为惨淡的冷色。
在场面调度的转换间,角色的表演氛围得到烘托,气氛加强提升了男主角表现的层次感,增强了情感的带入。
值得一提的是,二号女主角的表现亦是精彩非常。
娜奥米•沃茨一直有种特殊的魅力,总是在不经意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本片中的表现亦是如此。
她戏份不多,但是在举手投足间,娴熟地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传达了诸多的信息给观众,也有意无意地铺垫下许多线索,为接下来的剧情做足准备。
既然有女二号,就一定有女一号。
饰演丹尼尔妻子的蕾切尔•薇姿是位姿色美艳,身材窈窕,演技也不落于沃茨的演员。
只有些遗憾的是,她的辨识度和深刻度赶不上沃茨,大概是少了一份在表演上的个性。
在这部为表现男人情感几乎让两位女主分庭抗礼的作品中,薇姿的美艳却被看似平凡,却个性独有的沃茨掩盖。
但是,总的来说,三位的表演都异常出彩,如若不然,这部不值一提的平庸之作将毫无光彩可言。
真是他们,挽救了《梦宅诡影》的异梦。
丹尼尔的深情款款也在影片接近尾声时,达到了最后的高潮,火焰中的吻别特别感人。
不知道这是从去年以来看过第几个这种“惊悚”片了。
可以原本是冲着几个主演去看的,看了才发现惊悚只是外壳,最后那部分亲情与爱情才是导演想表达的吧。
总之还是有些失望……
听名字,简直肺气炸!
丹尼尔是个身材矫健的007,不是那个疯人院出来的作家维尔,薇兹饰演他的妻子莉比,还有一双可爱女儿的矫情做作,我只给半颗星!
再来谈该导演的镜头手法,应该说,剧本非常糟糕,故事整体的叙述风格,画面显得平静而没有波澜,娜奥尔作为女邻居,那点温情刻画的不到位,甚至我只看到嘲笑和冷漠。
雇凶要杀死他老婆的丈夫,最后显得不合逻辑、突兀,没看到矛盾点激发,对手层面的人性挖掘不够彻底,失败!
一颗星给丹尼尔,作为演技的赞赏和肯定,半颗星给我的一点点眼泪,他成功的把属于悬疑、惊悚、犯罪的恐怖片,拍成了家庭温馨的亲情故事。
还有,白瞎了007的身手,都不知道演的什么鬼玩意?
一群SB演员围着他转,就像疯人院的科学怪人,再怎么煽情飙泪、跌宕起伏,还是逃不过作为神经病的嫌疑!
本来想给三颗星,但是看完《梦宅》,我就心里犯膈应,这片已经没法吐槽了,两颗星有点多,只想给1星半,打3.2分。
看到海报,以为是两个小孩搞出的血案。
结果。。。
电影开始还蛮温馨的,一点都不吓人。
慢慢音乐就变了,开始渐渐惊悚了。
不过说实话,知道那男主角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以后。
就有点看不懂了带着对剧情的疑问就很难再觉得害怕。
后来在知道妻子和女儿是什么以后就一点不期待什么惊悚了。
总的感觉有点禁闭岛的味道。
蛮失望的,以为很吓人,结果最后惟一的感觉就是小女儿好漂亮。
这不是一部恐怖片
当年看过,但对剧情没什么印象了,看来普普通通
男主好悲情
阵容不错 但是搞什么飞机 一开始就猜出来了 没意思!
除了火遍全球的热门影片,天朝就喜欢引进这种傻了吧唧的烂片~
近期唯一勉强值得去影院看的片子;english reborn里面那位牛逼的中国老太婆再次惊现虽然就一句台词;剧情表现不断努力模仿悬疑大作但本身结构单薄无力实在遗憾;GV的票价竟然才7新币,而之前麦当劳吃出来的WE优惠券折后8新币都兴奋了老久……
怪不得天朝会引进,原来又是一个神经病的故事
很难看
我和我妈都睡着了。。。。。很好,很催眠
把剧情浓缩一下,去掉那些七七八八的无关镜头,增加一点刑侦鉴证内容,就是一集完整的CSI。 顺便,此片想说明,脑部损伤是通过自我幻想自行修复的
反正我是觉得挺好,悬疑好,演员好,过渡自然,政治正确。
海报就是一张实打实的鬼片,还真的有鬼的元素..
开始看一半以为是《禁闭岛》,后面好像又不是。感觉像混合了各种各样的恐怖片惊悚片悬疑片。Naomi仍是那么美!
别被海报骗了,这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悬疑片!但是这个最后屋中搏斗和轻微的灵异元素还是美中不足
两星半,头一遭在国内影院看Naomi Watts的电影。吉姆.谢里丹已经染于淤泥了,前半段是心理片立意尚可,学迷魂记当中解疑,再等主角自己揭晓悬念;后半段是鬼片向闪灵致敬,人和鬼都有心理阴影。
一点都不恐怖,特别特别温馨。画面大好。男主真是惨到无语。。找杀手一定不能找脸盲和路痴啊- -
毫无惊喜,也没有尖叫。
看了5分钟我很得意的说这么烂的编剧~过了20分钟后我后悔了~
觉得是Psycho Movie里面看的最舒心的一部。
致命缺点是平淡无高潮,说白了就是个剧情片跟恐怖完全不沾边,但也不至于很烂啊。。。AMC评分2.6/10。。。R U KIDDING ME?! Daniel和Rachel演技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