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沙赞和兄弟弗莱迪整部《雷霆沙赞》看下来,最让我喜欢的一个角色其实还不是沙赞(他排第二),而是他在收养家庭里的那个沙雕兄弟弗莱迪,先说说这个人物,因为很少有超级英雄电影中的非大反派角色能够刻画得这么好。
他一出场是在比利刚来收养家庭的时候,妈妈对弗莱迪说“你可别说那些奇奇怪怪的话吓到他”,可是妈妈刚关上门,弗莱迪就开始“吓唬”比利了,他说自己的腿是爸爸推自己下楼时摔的,吓得比利还以为自己进了个贼窝。
接下来,在一个又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里,弗莱迪这个人物的性格不断被丰富起来:他是个超级英雄迷,他收藏了蝙蝠侠飞镖、哥谭日报、还有子弹等等粉丝纪念品;虽然他并没有什么坏心,甚至还有点正义感,最终是他教会了比利去做一个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超级英雄,然而所有人连学校看门的都觉得弗莱迪看上去不像好人;他到处胡说八道其实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因为他才想成为超级英雄,但没这个命,所以他会在学校里吹嘘说自己会请沙赞来吃午饭,结果没实现被揪着内裤丢出去;连学校里小混混也要欺负他。
他做梦都想成为超级英雄,他连宣传语和名字都想了许多个,然而,他不是。
他只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被人欺负的、每天做着英雄梦和武侠梦的小男孩。
这个孩子不是电影虚构出来的,而是千千万万超级英雄漫画和电影忠实粉丝少年的真实日常,他们需要梦想,需要超级英雄,去支撑他们的生活,去面对成长的烦恼,和日益逼近的成人世界。
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8年,一个小男孩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通家庭,父亲是个装卸工,所以家里可以说是穷人,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从第一街区的家到第五街区的学校,两点一线,他所有对冒险和世界的渴望,只能通过阅读漫画来实现。
他受到那些超级英雄故事的影响,在自己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无比精彩的王国和世界,并且也开始试着写超级英雄的故事,还卖了钱。
他成名之后,在接受采访时坦承:超级英雄对我的影响,甚至远超过了托尔金和莎士比亚。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写出了奇幻文学界鸿篇巨著《冰与火之歌》的作家乔治·马丁。
由此可见,超级英雄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独特的位置,尤其是在少年心中。
所以这次DC大胆改变了以往的暗黑风格,用一个内心始终只有14岁的沙雕少年来做主角,而且贯穿全片充满了非常轻松、毫不费脑细胞的自嘲式幽默,让人觉得超级英雄终于回到了它本来属于的地方:带来欢乐、满足梦想。
所以全片看得我最开心的有两个桥段:一个是比利忽然间获得了超能力之后,他和弗莱迪像两个“刚刚偷到了父母酒柜钥匙的孩子”(美国影评人语),各种搞笑玩耍,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凭借超能力去战胜邪恶成为英雄,他们想到的是买酒、看脱衣舞秀、合影赚钱、在油管当网红。
超能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多了一种玩的方式,这才是14岁少年的真实心理,他们还是初中生。
另一个看得很开心的桥段,就是最后沙赞顿悟,单凭自己是无法战胜反派的,于是他把收养家庭的兄弟姐妹都变成了超级英雄。
考试不及格的胖子,满嘴跑火车的弗莱迪,话多收不住秘密的达拉……弗莱迪变身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能飞了!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超能力,他之前很多次问过比利,假如有超能力你选能飞还是能隐身,这对于比利来说或许听着摸不着头脑,但是对于弗莱迪来说那都是他想要的,因为再也不用拄着拐杖挨欺负了。
一个普通小孩的梦想,被实现了,他不再需要仅仅是远远看着超级英雄,就像看超人、蝙蝠侠或者海王那样,永远是小心地遮掩着自己的自卑和幻想,然后对超级英雄五体投地。
而是从一个走路都不利索的瘦小子,毫无征兆地就梦想成真变身超级英雄。
许多人用“可爱”来形容这部电影,比如沙赞的蠢萌形象,而我觉得最“可爱”的设定就是弗莱迪梦想成真这里,它似乎在告诉每一个像弗莱迪一样的孩子,总会成真的,就像乔治·马丁一样。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沙赞这个超级英雄的诞生过程就有点特别。
对比DC旗下的其他超级英雄,超人本就不是地球人,是自带超能力的氪星人;海王是人类父亲和带有超能力的海公主生的孩子,也算是遗传自带超能力属性;而蝙蝠侠是为了报血海深仇,苦心孤诣谋划多年,利用科技、金钱、智慧等方式去打击黑恶。
他们成为超级英雄都是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前因后果的,不是随机的。
然而比利却是真的像中彩票了一样,他不过是在兄弟被混混欺负时挺身而出了一下,就被巫师觉得是“至善之人”,估计也是巫师有病乱投医,因为反派那边已经找到接班人了,他也要赶一下进度。
所以,比利在成为沙赞超人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吓得不轻,因为没法回家了。
这种设定再度暗合了片子的用意,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超级英雄,你不必是氪星人,也不一定要背负血海深仇,更不用是人类和海神的混血,只要做点好事就行,哪怕是小小的好事,出手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就有可能成为超级英雄,当然,你还需珍惜身边人,还有现在的家庭。
尽管这些道理浅显到不能再浅显,但依旧动人。
因为我们之所以一把年纪了还会走进电影院去看超级英雄的爆米花电影,不恰恰就因为我们还依旧相信英雄战胜邪恶的童话么?
因此也相信,沙赞和弗莱迪这对好像周星驰和吴孟达一样的黄金CP,会在接下来的《雷霆沙赞》续集里有更搞笑的冒险之旅。
不知道说句可太难看了会不会被喷,大概一定会被喷,因为只要你觉得DC电影不好看,漫威粉的身份就是原罪,可海王我可是给了五星的啊,so,为什么杠精觉得电影好坏一定和站队有关?
电影的质量才能决定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吗?
真的比正义黎明还难看,甚至我觉得我给了这个片子三星,正义黎明我该给四星。
首先电影的设定…服化道不想说了,很可爱。
我记得最开始有人评论惊奇队长在托法星的部分色调太黑,拍的乌烟瘴气,甚至被怀疑是要节省经费。
拜托你们快来看看沙赞,神庙部分的画面黑到只能用伸手仅见五指来形容。
人物的智商也是忽高忽低,孩子的时候可以完爆警察,还能黑到所有与母亲同名同姓女性的地址,想想我们14岁的孩子都在干嘛。
可是,变成了沙赞的他,智商马上下线,电影两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都在看一个近30岁的中年男人在试图像个孩子那样在耍宝卖弄超能力,真的有点疲倦,节奏慢的令人窒息。
反派的人设从一开始就很迷,能仅仅是因为被一个老大爷说了一句你永远做不到,然后下一秒就要开车门跳车作大死,把自己父亲害到坐轮椅,然后还觉得自己父亲不爱自己是因为不相信自己,come on,你的思路可太清奇了,就算是你亲儿子,把你弄瘸了,你能欢喜?
再然后这辈子什么也不做天天致力于研究老大爷的“心灵测试”…这设定,你也可以说每个变态都很执拗,也行,存在合理。
但是最后打七宗罪bug又来了…结尾部分起初沙赞k怪物是碰不到怪物的,瞬间化烟的设定很黑客帝国,但是随后的随后,怪物就可以被随便抚摸和蹂躏了,七宗罪们突然就集体忘记自己有化成烟这种bug技能了,被主角们按在地上来回摩擦…整个电影的定位就很诡异,你说给孩子看,七宗罪各种爆头,不合适。
你说给成人看,这剧情…额,dc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拍才能赚钱吧,海王啊!
学啊!
爽啊!
用教吗?
化重点啊!
可是沙赞的特效…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惊奇队长最开始的哈拉星和星际间跳跃的几个镜头比沙赞整个片子的特效都贵…dc其实就觉得可以好好拍,但没必要。
然后掏钱的观众不能说不好,说不好就是引战。
可我真的掏了钱了,真的不喜欢。
既然不是云玩家,说句不好,也是直观感受。
沙赞为啥国内评分比外国低很多,有人说是因为国内漫威粉比较多。
其实也不一定是漫威粉给的低分评价,DC粉里面也有一些犯文青病,DC漫画里面也并不是全员黑暗向啊,重要角色也就老爷和渣康人设比较阴暗。
正联三巨头除了老爷,神奇女侠风格不是黑暗风,大超更是正义担当。
闪电侠虽然身世比较惨但是性格很正面啊。
结果很多犯文青病的人就把蝙蝠侠和守望者的黑暗风格当做DC的标杆了???
这些人就是文青病,不喜欢自己的风格就给低分。
而不是看剧情的合理性。
我一直觉得DC电影宇宙之所以没有漫威那么受欢迎,不是吃亏在风格,而是剧情的合理性太差。
神奇女侠还好,没有什么硬伤,蝠超大战剧情硬伤很多,如果不看导演剪辑版根本看不懂剧情。
导演剪辑版也有玛莎梗这种有点莫名其妙的转折。
海王里面反派黑蝠鲼则是能随随便便就改装亚特兰蒂斯最新科技装备,而前面表现的更像一个战士而不是智力测的人物。
科幻电影里面剧情不合理会大幅降低观看体验。
反观漫威电影里面的反派,蜘蛛侠的对头绿魔-公司CEO研发科技装备很合理。
钢铁侠的对头鞭索-父亲是霍华德斯塔克的同事参与了方舟反应堆研发,自己也研究多年。
雷神里面的反派大部分则是神话人物,神话传说中的反派强一些也很合理。
因为这些我觉得沙赞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反派的能力是怎么来的,又是因为什么失败的安排的很合理。
沙赞从懦弱自大,被打败不在自大,到见到母亲之后放下执念才开始重视身边人。
虽然俗套,但是安排的很合理。
突然想到一点,就是DC比漫威宇宙来说,肉搏戏份有些太多。
超能力多样化缺乏表现力。
超人(钢铁之躯:体术系) 大超能力很多,冰冻吐息和热射线这种视觉效果很好的能力最近的电影反而很少用了。
还有超级听力,超级视力,超级智慧。
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蝙蝠侠(科技系?
然而最近也是肉搏比较多)以前看蝙蝠侠最喜欢的就是老爷多种多样的道具的使用和各种交通工具,蝠超大战里面这方面反而退步了很多,神奇女侠(护腕,剑,真言锁套:体术系)海王(三叉戟肉搏术)这俩就是纯战士没啥说的。
闪电侠(神速力,掉线中)活在美剧中,电影预计2020年。
钢骨(科技系大佬,掉线中)电影预计2020年。
绿灯侠(情感光谱能量,掉线中)七灯军团遥遥无期,但是如果特效做好了表现力很好。
绿箭侠(终于有个远程,然而还是掉线中)活在美剧中。。。
康斯坦丁(法师,掉线中)准备充足秒天秒地,就是前置准备太长。
而这部沙赞里面虽然比较沙雕,但是多种能力的演示和变幻看起来就挺好。
希望以后DC的电影宇宙超能力多元化和巧妙的运用表现会越来越多吧,求求你别再肉搏了,又打不出中国功夫的美感,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拳的早视觉疲劳了。
dceu始于13年的钢铁之躯,当然如果不是绿灯侠暴死应该会更早。
单独来看钢铁之躯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诺兰做制片人,汉斯季默的配乐,再加上扎导还记得自己姓什么,这部电影的质量虽然肯定比不过作为超英巅峰的黑暗骑士,也算开了个好头。
随着诺兰的退出,扎导开始放飞自我,bvs导演剪辑版长达三个小时,为了让院线满意影院版被剪的七零八落,口碑爆炸。
自杀小队和jl接连失败,中间就一部神奇女侠有口碑,虽然口碑多半也是靠盖尔加朵的大长腿赚回来的。
扎导被开之后,华纳也放弃了团队作战这个模式开始拍个人电影。
而后扎导时代打头阵的海王作为一个营销成功的案例应该载入商业运营的教科书,国内早上映10天,防止海外媒体的评分干扰,导演启用恐怖片出身的温子仁用于控制成本,剧情彻底放弃智商,2018年居然还能看到转场全靠爆炸的电影。
说实话这套路看上去很熟悉,是几年前小时代的感觉,只不过好莱坞四大比小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沙赞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好说的,第一这电影就是妇联4的祭品,第二这电影也是用以上思维打造出来的商品。
从钢铁之躯到沙赞,或者可以更远一点,侠影之谜开始,10年时间,dc终于连电影都不会拍了。
ps:居然被反贪风暴压的连一个日冠都没有,第三天开始减排片,我这是真没想道,院线还是真实。
所罗门、海格力斯、阿特拉斯、宙斯、阿喀琉斯、墨丘利纷纷表示,我们不认识这个人 说下这部电影,《雷霆沙赞!
》。
《雷霆沙赞!
》当然不是烂片,而且电影部分元素我还非常喜欢,但对比DC之前那部《海王》,在大众心目中,“未达到预期”这五个字恐怕要伴随该片走一阵了。
那些希望看“海王式”山呼海啸大特效的观众要失望了,这个片子并不是视觉大片;那些希望看沙雕英雄逗比喜剧的观众也要失望了,因为关于该英雄的逗比属性,都在预告片里。
这就是“工整”。
熊孩子,有了超能力后马上去玩抖音、街头卖艺拍快手,“双击666”范儿的英雄,这部独辟蹊径的模式会满足一部分观众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基本需求,当然也会让另一部分对于超级英雄个性化有更高要求的观众感到不过瘾,就是这个理儿。
优点是非常工整的英雄起源电影,或许缺点也是这一条。
所以这里就有什么说什么,分门别类,将该片一些亮点,导演手法利弊,以及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包括彩蛋,一一呈现出来。
关于沙赞的背景故事,包括模仿超人的起源,被漫威抢占的名字,还有电影版难产的八卦,参考上一篇文章: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看《雷霆沙赞》之前你需要了解这些故事英雄的“原罪”说电影“工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因为占着个“英雄起源”这四个字,是该片的“原罪”。
在如今超级英雄这么火爆的时代,各种英雄不胜枚举,组队都不新鲜了,对于新英雄的诞生,更是司空见惯。
说不好听,这就是套模板的“行活儿”。
无非是展示角色个性→获得超能力→遭遇新秀墙→在挫折中成长→化身真正的英雄。
这就是模板,2002年索尼伟大的《蜘蛛侠》开创了这一模式之后,再也没有变过。
远的不说,一个月前隔壁的《惊奇队长》就把上述体现的淋漓尽致,人家用“寻找记忆”这条线索进行了遮盖,已经是最大程度上的创新了。
这跟《海王》《神奇女侠》这种英雄传记不一样,因为这些电影是英雄冒险故事,角色起源直接略过,或者作为闪回出现,自由度更高一些,反而涉及到起源方面的英雄,受限的条条框框更多。
这种模式10年前就不新鲜,还记得当年漫威《美国队长》《雷神》两部英雄起源电影找来两位老导演拍吧,前者是《勇敢者游戏》的乔·约翰斯顿,后者是莎翁剧导演肯尼斯·布拉纳。
因为漫威也明白,在这种创新度几乎为零的作品中,倒不如老老实实把故事讲好把角色塑造清楚。
所以这两部电影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是没啥意思的。
但也是没办法,因为只有第一部足够扎实脚踏实地,角色稳扎稳打,才让后面的续集冒险,有更广阔的空间。
当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钢铁侠1》拍得是真的好,迪士尼为什么要把撕破脸的詹姆斯·古恩请回来,因为把最难拍的起源故事《银河护卫队》拍出来花样。
而后面《蚁人》《奇异博士》这些新英雄电影干脆跳过了起源故事,直接当成冒险片来拍。
但《雷霆沙赞》不能这样做,因为角色限定,一个少年,无法如蚁人、奇异博士这样的老油条一样上来就承担英雄责任,必须经历熊孩子的蜕变。
所以该片别看折腾的欢,逗比英雄的设定,一些熊孩子作风,突然有了超能力后,马上拍视频发抖音,还到处显摆,但终归也就是预告片里呈现的那些,加起来不过20分钟,因为必须要“见好就收”,否则就变成《超能失控》了。
对于叛逆期的少年来说,家庭和亲情只能是唯一的突破口,所以最终还是落回到主题之上,相当于兜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人设差异比利/沙赞的人设对比,或许在中段喜剧戏份中被很多观众忽略,这里也简单提一下。
熊孩子突然有了超能力,可以理解变身之后一系列嘚瑟行为,因为在孩子眼中,超能力就是好玩,拯救世界就是乐趣。
所以也造就了该片最有意思的环节,嘚瑟超级英雄,全片也就从他第一次变身,到遇到希瓦纳博士之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但问题来了,比利·巴特森不是一个嘚瑟的人,甚至最初对超能力完全不感兴趣。
假如主角设定为一个对超级英雄崇拜的少年,就像彼得·帕克崇拜钢铁侠一样(《钢铁侠2》里带面具那个小孩就是彼得·帕克,官方认证),或许后面的一切都能说得通。
但偏偏比利·巴特森在变身之前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人,不爱说话,不合群,跟弗莱迪也是刚认识,二位的兴趣也不一样(偷超人子弹是他打算卖掉,不是喜欢超人)。
但变身之后马上变成了一个对超能力狂迷的人,而且是个话痨,跟弗莱迪铁的不行,遇到危险还躲在后者身后,这一切感觉跟前面那个小孩完全不是一个人。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么明显的人设差异,片方不会不知道,据说《雷霆沙赞!
》拍了两次,期间经历了补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DC英雄的极致但终究而言,变身之后沙赞的逗比是立住了,最起码全片最大的亮点就是他。
这位拥有六大神力的超级英雄,就是个熊孩子(反倒比利·巴特森倒是相对很成熟)。
所罗门、海格力斯、阿特拉斯、宙斯、阿喀琉斯、墨丘利纷纷表示,我们不认识这个人。
这是DC塑造英雄的一贯策略,极致化。
当年《黑暗骑士》口碑票房双丰收,而同年合家欢大片《极速赛车手》赔了个血本无归,后者直接导致华纳与合作方——曾出品《黑客帝国》《致命武器》《虎胆龙威》等大片的西弗影业彻底撕逼。
所以华纳痛定思痛,光彩夺目的合家欢电影,还是少碰。
那些严肃深沉的英雄片,才是本公司最拿手的,这个策略直接决定了DC电影宇宙的风格,根源在这里(连同期的《哈利波特》都受到了影响,越往后越黑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角色都如蝙蝠老爷那样深沉严肃(早期大超就是犯了这个方针性错误),但风格化是必须的,其中就是对角色的极致化塑造。
其中《神奇女侠》《海王》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二位角色,最明显的特征各自代表了荷尔蒙的两端,女侠索女一枚,海王顶大的肌肉男,两位角色的荷尔蒙井喷,都对另一半观众有着极大吸引力。
在此基础上,对其个性化继续进行强化,比如女侠在美女御姐的基础上,增强了其英姿飒爽的形象和温柔的性格;海王本身就是肌肉男,人设更增强了勇敢无畏的乐天性格。
如初以来,角色的极致化效果更突出了,更吸引观众了。
这是典型的DC方式,在漫威英雄里,就看不到这样的塑造方式,人家是另一套策略,这里不多说了。
沙赞也是一样,只不过强化的是熊孩子个性。
或许这样也能理解为什么沙赞跟比利·巴特森的人设有出入了。
DC塑造英雄的方针,决定了变身后的沙赞必须要更“熊”,电影最终的效果也证明了这样做完全正确,沙赞的熊样,就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也就是我们说得逗比。
电影至此也就成功了一半。
但沙赞算个逗比英雄吗?
当然算,只不过熊跟逗比还是有所差异,俺心中逗比英雄No.1,是隔壁的蚁人,后者才是真正的逗比。
不会拍白天戏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说过,超级英雄电影喜欢用恐怖片导演的原因,一方面价格便宜,另一方面善于调动观众情绪,超级英雄电影的high点,其实跟恐怖片是一样的,都需要瞬时张力,带动观众情绪一波一波的跟随故事往前走。
说白了,大戏精雕细琢,过场戏能过就过。
本片的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也是如此,几场戏还是很见功力。
但并不是所有恐怖片导演都跟温子仁、山姆·雷米(老版《蜘蛛侠》)那样能够hold住全场,这位桑德伯格火候还是差点,最明显的就是对过场戏的处理。
作为恐怖片粉丝,桑德伯格之前的片子都看过,短片《关灯后》《阁楼惊魂》起家,可见其对小情节张力塑造很有一套。
拍了两部长片之后,感觉他是一个优点与缺点都很鲜明的导演。
优点就是单独情节塑造非常好,比如本片中沙赞变身后那副糗样,缺点就是过场戏太平淡了,这一点在《安娜贝尔2》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安娜贝尔2》比第一集强不少,主要体现在吓人场面上,然而其余部分也是较为平淡,短片导演出身的桑德伯格还是欠点驾驭宏观的火候。
有意思的是,作为恐怖片《关灯后》《安娜贝尔2》的精华都在晚上,所以当时我就戏称,这个大卫·F·桑德伯格不会拍白天戏。
其实有点开玩笑的意思,没想到《雷霆沙赞》好看的地方也是晚上,白天戏同样没意思。
几场戏,结尾大战不说了,前面在“永恒之岩”里和沙赞第一次变身在到便利店这些夜戏,都好看,其余就一般了,都是过场戏,说不好听的,尿点十足。
这位说了,你上面不是说这种电影“过场戏能过就过”吗?
是这样没错,但需要导演把握节奏。
对比温子仁的《海王》就知道差距了。
后者节奏很快,恨不得推着故事往前走,所有过场戏几乎被压缩到5分钟之内,这就保证了电影没有什么太大的尿点,而且时不时用音效“震”你一下,海王与弟弟线索交叉着来。
平心而论,《雷霆沙赞》的故事实际上要比《海王》好,但拍出来的效果一目了然。
也不要忘了无论是山姆·雷米,还是温子仁,当年拍恐怖片的时候,很会场面塑造。
比如后者的《潜伏》《招魂》,场面戏就很足,后半段可以当冒险片来看,所以在《海王》里那些大场面效果绝非空穴来风,人家是有底蕴的。
相反桑德伯格就没这方面能力,《雷霆沙赞》的场面戏真的很一般。
尤其是打斗戏,跟小孩过家家差不多。
当然其中也有成本的问题,在Boxoffice上,显示该片成本1亿美元,确实比《海王》的1.6亿低,但二者但从效果上而言,差得有点大啊。
恶趣味恐怖片导演的一大特征,就是喜欢在电影里夹带私货,桑德伯格也不例外。
比如弗莱迪曾向沙赞提起过“关灯后”。
而《关灯后》就是导演桑德伯格的成名作之一。
其实最能显示该导演特色的地方有那么几处:★永恒之岩是桑德伯格最擅长的黑夜戏,一点也不夸张,永恒之岩几场戏,都跟恐怖电影差不多,氤氲的雾气、诡异的雕像、缓缓推进的镜头,还有可以通向不同次元的任意门,这些桥段,都跟《关灯后》导演塑造的黑暗结界氛围非常像。
★七宗罪电影里七宗罪的造型来源于漫画,但对于怪物的塑造其实是更像80年代恐怖电影中的怪兽,包括《捉鬼敢死队》《魔精》《突变第三型》《恐怖南瓜头》这些,说白了,外形很复古。
因为80年代怪物都是模型和化妆技术完成,都是道具,外形上有很重的“胶状”感。
本片中的七宗罪怪物,用CG特效故意做出当年那种感觉,这是有意为之,。
电影中其实很多80年代梗,这个后面再说。
★办公室杀戮说这片打斗效果不好,其实最精彩的则是希瓦纳博士“大义灭亲”的段落,这段也是满满的恐怖电影风格。
比如门外路人甲,看到屋里多人被撞倒玻璃上的场景,从情节演变到画面构图,典型的B级片风格。
★触手系结尾沙赞家族跟七宗罪混战的场面,沙赞玛丽跟触手怪打得不亦乐乎,这段恶趣味更加明显。
不要以为触手系是霓虹的专利,要知道,触手系是起源于欧美,后来才在霓虹发扬光大。
确切的说源头来自一部电影,就是1982年的cult科幻片《杀出银河系》,里面就有触手怪XXOO美女的戏份,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镜头。
而这部电影灵感,来源于1979年的《异形》,因为后者异形嘴里吐出那玩意。。。
扯远了。。。
大家对比一下,知道就好。
彩蛋部分说下彩蛋部分,肯定也有不少朋友总结了,这里或多或少提一下,主要强调一些少见的(有剧透)。
★洛奇台阶这是史泰龙《洛奇》系列的老梗,每一部洛奇都会爬台阶,然后上到一个高的地方欢呼,如今这个地方已经成立费城的景点了。
电影中沙赞与弗莱迪坐在“洛奇台阶”上交谈,就是致敬电影《洛奇》。
而且同样的桥段在《奎迪》里也出现过。
★虎之眼本片致敬《洛奇》的地方有三处,除了上述之外,另一处就是在台词中提到那座著名的雕像,结尾打斗还给毁坏了。
还有一处就是沙赞卖艺的时候,嘴里唱的那首歌,是《洛奇3》著名的主题曲,survivor乐队的《Eye of the Tiger》的前奏,而且他把歌词也改了,变成“lighting in the hands”。
★蝙蝠侠本片最多的梗,除了蝙蝠镖和一堆老爷文化衫+玩具之外,还有几处:
售房处两位说得“巢穴”,什么车开进瀑布,悬崖边上能看见海浪等等,就是暗指蝙蝠洞。
弗莱迪还在和比利的交谈中提到了“斗篷骑士”这个名字,这也是蝙蝠侠的外号。
★超人仅次于蝙蝠侠的梗,包括超人飞行的姿态、击中超人的子弹、内裤外穿无法解决上厕所问题,当然还有结尾那一幕。
不过那个人并不是亨利·卡维尔,因为之前他跟DC的谈判破裂了,也取消了本应在的客串,连他是否还会继续扮演超人都是八字没一撇的事儿(传闻好像是真不演了)。
★海王电影最后1个彩蛋,两位小孩对话的内容,还有弗莱迪的T恤图案,指向性非常明显,就是海王。
PS,字幕的简笔动画要比正片更好看。
★笑匠比利巴特森在领养中心,跟那位大妈对话中,后者桌子上摆着一堆笑脸胸贴,这是《守望者》中笑匠的标志
★希瓦纳博士大反派希瓦纳博士,跟漫画中的不同,也跟之前猜测的“照搬黑亚当设定”也不一样,毕竟后者是因为家人死亡才黑化的,而我们的博士可是大义灭亲啊。
漫画里他是天才科学家,追寻魔法的动机要高尚的多,魔瞳只是受过魔法伤害,能看看见魔法的设定,跟电影也不一样。
漫画中这位是高智商反派,跟超人反派——另一个光头莱克斯·卢瑟是非常相似。
该角色在电影变成了单纯二百五,塑造的并不成功。
★黑亚当由巨石强森主演的《黑亚当》将在年内开拍,作为反英雄或者反派,沙赞的宿敌,本片里竟然没有明显的黑亚当彩蛋。
按理说,巫师给比利展示沙赞的历史时提到的释放了七宗罪的那个“错误的继承者”有可能指的是黑亚当,这是源自漫画的设定,而且黑亚当是希瓦纳博士释放出来的,途中被魔法击中了研究,才变成了魔瞳。
但据说《黑亚当》的独立电影中的人设,是来源于DC重启“新52”之后的设定,这时的黑亚当是城市守护者般的存在,与早期漫画不同,所以电影中这个梗是不是暗指黑亚当还有待考证。
★惊奇队长弗莱迪给沙赞起了一堆名字,都被后者pass掉了,其中有一个名字就是“火花手指队长”。
这是恶搞隔壁漫威的惊奇队长,因为漫威的惊奇队长有一个外号叫“火花拳头公主”。
话说也是惊奇队长占用了沙赞最早的Captain Marvel名号,还注册了专利。
使得这位不得不找新的名字,最终用变身术语“沙赞”当了名字,电影中起名字的段落,颇有叫板的味道。
★飞跃未来沙赞在玩具店踩巨型钢琴的一幕,致敬了1988年一部电影《飞越未来》,汤姆·汉克斯主演,二者的共同性,都是熊孩子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设定。
★沙赞家族改了名之后,著名的“神奇家族”变成了“沙赞家族”,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念秃噜嘴了很容易说成“傻子家族”。
电影中几位设定完全来源于漫画,其中弗莱迪变身后那个天蓝色外衣的家伙,就是“沙赞二代”,少年泰坦成员。
玛丽,电影里从妹妹改成了姐姐,是“沙赞玛丽”,但玛丽姐变身之后,还不如之前漂亮,跟设定不符啊。
★格斗游戏尤金是个游戏迷,电影中小家伙时时刻刻不在玩游戏。
变身“尤金沙赞”之后,发闪电时喊了声“嘟哏”,是模仿《街头霸王》中隆的波动拳。
看来华纳跟《街霸》制作方卡普空关系真的不错,去年《头号玩家》也是一堆街霸梗,主角打大反派也喊了一声“嘟哏”。
另外一个街机游戏就是华纳自己旗下的《真人快打》,比利和弗莱迪有钱之后玩的游戏就是《真人快打X》,尤金结尾打倒怪兽之后,喊了一声“Fatality”,这是《真人快打》 终结技击毙敌人后的成就。
★冥思螨彩蛋中那个小虫子,是冥思螨,一只来自金星有着极高智慧的虫族反派。
说白了,这玩意是拥有脑控能力的毛毛虫而已,其主要的战斗方式是心灵投影、精神控制、超级敏捷,同时作为昆虫肯定有计划的能力,进化后不但实力出色拥有强大的耐力,还能吞噬时空。
影片中涉及到了不少冥思螨的梗,比如说孩子们在开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鳄鱼人,其实是冥思螨在朋克星控制的一群生物。
冥思螨组建了一个团伙叫“邪恶怪物协会”。
后者团队里就有希瓦纳博士、黑亚当、原子队长等等,都有机会登陆大银幕。
话说DC电影宇宙里,正派团队“正义联盟”眼看着就要散伙了,反倒是一堆反派团队倒是风生水起,包括自杀小队、未来的《猛禽小队》、《正义联盟》结尾的“末日军团”,“邪恶怪物协会”也很有机会亮相哦。
电影开头是华纳、新线、DC的logo,
紧接着就是DC群像的片头,据说这个片头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
DC群像结束后是MCU群像,据说智商200的人才能看到。
MCU群像结束后是1分钟的《复联4》独家片段,据说智商300的人才能看到。
这些都结束后,正片就开始了。
男主角比利·巴特森是个坏孩子,以至于人人都想搞他。
1.为什么他可以被选中(老巫师选的,这个世界就你一个)别告诉我,他有一颗“初心”,开始的时候,他是在犯罪吧,本质是一个自私的人。
2.魔法都是甘道夫式吗?
干脆叫力量 3.转变好突兀,见到亲妈前,对收养家庭不屑一顾,见完后,直接“真正的家” 4.一如既往没脑子反派,最开始七宗罪里“杀掉”变成获得力量,拖了好久,都说了不能等他知道自己所有的能力。
老巫师的兄弟姐妹都被杀了,反派打半天杀不掉一个新手,打了半天,比利“膝盖有点疼” ,有受过伤吗 6.从反派手里抢过魔杖,传递力量,感情随便传,我的意思是比利想起“我的兄弟姐妹的王座还等着继承”,就不考虑一下“纯洁的心灵”,这个要求?
不然老巫师等了这么久干什么,直接忽视别人的底线,所以很孩子气(ps感觉反派脑子更蠢了,接受力量,是自己接受,还要把外面的七宗罪叫回来,被打飞,比利还有时间搞个笑)7.七宗罪前面还有脑子,还可以爆锤那个比利(两还三次烟雾化)后面被兄弟姐妹们锤爆,而那个嫉妒,骂两句,出来了,game over 8.没有信念,没有牺牲精神的hero真的是hero吗?
我反正存疑。
注意连信念都没有,最后强加的那个不算,最后还不站出来,电影还结束不。
如果说牺牲精神要求太高,那也不能好疼,我躲到无辜的人群中,他不可能杀别人的。?
9.孩子式的英雄,力量强大,没脑子(他真的不成熟吗?
我猜成年人都做不到,从这么小开始找妈妈,逃了20多次吧,还能涮警察,那后面,脑子呢?
),对比蜘蛛侠,自己体会,中二气息极重,中间的日常的部分,是在是看了想tu,话说青少年和那个巨人模式,性格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10.反派和主角是有对比的,但很不鲜明,后面基本没有 ,所以让我在观看后思考什么,被拒绝,一个杀全家,另一个,迅速接受备胎?
11.部分地方强行搞笑,可能是为了转型,但还是反感ps:说我不懂DC,那我接受,我对DC的印象主要来自蝙蝠侠(暗黑风格);海王看着爽,那个大海,我很喜欢。
漫画我是不看的。
《雷霆沙赞》,DC的一部失败的超英电影。
周日和今天在往返广州的飞机上看完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毫无意外同意它失败真的是无话可说。
片中的主角是个15岁的小男孩,被妈妈抛弃,不得不寄养在别家里。
他莫名就获得了沙赞的神力,而变成了一个高大威武的男性青年。
可是,他的脑子还是15岁啊,导致本片基本就像一部低幼儿童片。
但你又不能怪他,因为这位超英的内心确实只有15岁。
但是,即使如此,这部片的逻辑还是很有问题,这个主角孩子在少年状态下,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阴郁心理,但是变身为大人后却成为了个话痨。
但是,即使如此,全片的情节仍然低幼地令人发指,不适合成人观看。
有人说我给惊队打了四星而给沙赞打两星,太主观太片面,这里说明一下,首先我认为影评就是个主观片面的东西,我也不是专业影评人,写的只是我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对就好,觉得不对也正常,大家都是普通人,谁能做到那么公平客观。
其次我给惊队打高分一是因为影片确实超过我的预期,二是因为大橘为重,三是因为有尼克和寇森的客串,使得这部电影与MCU有了联动,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导致我整个观影过程很舒适,出来以后第一时间就想给高分。
这也侧面说明了漫威比DC高明的地方,那就是电影之间的联动,可以掩盖很多瑕疵,难道你们不承认沙赞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是结尾大超的客串么,虽然能看出是替身,身材跟亨利卡维尔差的太多,顺便说一句,6.7分的超蝙大战我也给了四星,8.7分的神作头号玩家我一点都不喜欢就给了低分,不黑谁也不捧谁,一切以自己喜欢为主。
以下原文。
作为美漫两大巨头,DC在漫威MCU第一阶段大获成功,复联1席卷全球之后过了一年才拍出了自家DCEU的第一部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之后经历了蝙超大战、自杀小队、神奇女侠、正义联盟等一系列洗礼,这部雷霆沙赞终于把我的耐心全部耗光,决定彻底告别DCEU并且忍不住胡写一通大肆吐槽一下。
槽点太多,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男主Billy是一个14岁孤儿少年,按剧情设定是因为灵魂“纯洁”才被巫师选中继承雷霆沙赞的能力(是不是玩儿电的都喜欢用worthy这个词儿,说你呢奥丁),但是看看他干的事儿,为了找妈妈作弄警察,连续逃跑23次,偷室友东西,得到了能力第一件事是去偷喝啤酒,甚至去提款机偷钱,这灵魂纯洁个鬼啊!
搞得我一直认定他之所以能入选就是因为去晚了,没有反派勾引他,显然编剧也有这样的顾虑,结尾草率的安排了一下他对那个恶魔之眼还是神马的东西不屑一顾。
至于他找妈的剧情线完全就是个垮到爆炸的败笔,对剧情没有任何推进作用,对Billy的人设也没有任何的表现效果,演Billy妈的演员面瘫到爆炸,开门的一瞬间我真以为又是个路人。
说到设定,沙赞的特点就是大叔身体少年心,变身后只有形态变了,内心还是Billy自己,但是这电影里Billy的自身形态和沙赞形态是彻头彻尾两个人,他变身之前是什么状态?
阴郁、孤僻、冷漠,人格甚至有点扭曲,而变身沙赞后完完全全彻头彻尾是个逗逼,满脸的表情包。
变身前的Billy对Freddy从没有过好脸色,而变身沙赞后跟Freddy插科打诨偷奸耍滑无闹不做,再变回自身后又开始跟Freddy吵架,完完全全的人格分裂侠啊。
说到吵架,影片中他俩主要吵过两次,第一次是Freddy跟别人夸下海口,说沙赞是自己好哥们,明天午饭会来找他,Billy听到之后一脸无奈摇头走开,说Freddy没有原则没有责任感,说超级英雄保密是要保护自己身边的人,而不应该拿来炫耀,这话说完Billy的形象直接提升到韦恩老爷的高度了好么,然后!
然后!
他就跑去广场放电卖艺去了。。。
这到底是编剧写错稿子了还是演员拿错剧本了!
第二次吵架是在饭桌上,Freddy因为Billy不肯帮自己撑场面而故意对沙赞冷嘲热讽,Billy一脸怨恨的争吵了几句之后就跑了出去,然后,这段吵架就成了之后伙伴们认出沙赞就是Billy的证据!
当那个小姐姐指着电视里手舞足蹈一脸emoji的沙赞说跟昨晚饭桌上一脸怨恨的Billy一模一样的时候我简直佛了,敷衍也要有个度好吧,设定个Billy的习惯性动作来作为认出沙赞身份的证据不行吗?
这俩人哪里像了!
我信你个鬼啊!
结尾的大战也非常的无聊冗长,乏善可陈,通篇两个字墨迹,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时候打完,发现反派体内没有七宗罪后就会受伤的明明是Billy,但最后点破这一点的居然还是Freddy,真怀疑这剧本是好几个互不通气的编剧写的。
最后Billy把好伙伴们都变成了沙赞,也没说明白到底是每人继承了沙赞的一项能力,还是全部能力,如果只是一项能力,那没继承力量和电波的人应该除了会飞会跑以外毫无战斗力,但如果是继承了全部能力,为什么每个人都只着重表现一项能力,这里还得吐槽一下编剧,Billy一共跟五个好朋友共享了能力,但是编剧显然只想出了四项能力给他们表现,光速移动、飞行、巨力和电波,至于靠吵架认出Billy的那个漂亮小姐姐,变身之后完全没了存在感。
再来说说反派,Merlin前年刚高歌着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被炸上了天,这次又在country road上闹翻了车,你还真不适合在农村啊,在反派同志成年后再次来到那个宫殿,我才知道开头那个小孩不是主角。。。
(没错前三十分钟我一直以为那个小孩就是主角!
在知道了主角是孤儿后以为他不受父亲哥哥待见的原因就是他是个养子)。
话说这个反派的灵魂真的好纯洁,小屁孩时期的一次遭遇居然能记几十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想着回到这里,巫师大爷你确定这样的人才你不要?
这里巫师的考验也真是丝毫不走心,七宗罪的诱惑简直毫无诱惑,就一句听我的话你就会得到你想得到的,就这也算灵魂考验?
而且巫师大爷,怎么反派小时候拿那个球你就能一下给他弹开,长大了再拿那个球你就只会在旁边一动不动的大喊nonono了?
你是Apink粉丝么?
还是你的能力只能打小朋友不能打成年人了?
怎么后来Billy来了七宗罪不在了就不用考验了?
大哥你这规矩定的太无脑了吧!
再说回反派=_=这个反派简直鸡肋到让人无法理解,作为一个反派,他除了报仇在父亲会议室里大开杀戒一次之外再没做过一件坏事(插播一句,剧情连他小时候为什么要被冷落都没讲过,失败透顶),每次都是飞到半空说我要让生灵涂炭,然后就盯着沙赞一个人死磕,坏的没有原因,也没有目的,感觉完全没有自我意识(这灵魂,不要太纯洁),连抓五个小孩都磨叽半天不下杀手,简直。。。
无力吐槽。
本来对沙赞没有任何想看的欲望,之前看海报感觉像个马戏团小丑,后来看了预告才有了想看的念头,感觉会是个《雷神3》一样笑点密集的超英电影,豆瓣上映日评分7.3,果断买了票去电影院笑一笑打发打发时间,结果。。。
所有的笑点都在预告片里用完了,剩下的就是无穷无尽的无聊,看完电影出来打开豆瓣,评分已经掉到6.8,内心真是(╯‵□′)╯︵┻━┻心疼腰包,这还是我第一次看4D电影,顺便夸一下万达,4D响应做的真好,时间分秒不差。
《钢铁之躯》虽然平庸,但也有惊艳的地方,超人的速度感和力量感表现的非常到位,《蝙超大战》步子迈得太大,太急于求成,而且削弱了老爷的智商让我非常不满,但是也是目前把Batman恐怖气氛营造的最好的一部电影,《神奇女侠》在电影院里看睡着了,盖尔加朵的大长腿也没能提起我的兴趣,我只想对DC说一句,拍出剧情烂成一锅屎全程只靠小丑女身材博眼球的《自杀小队》,还好意思拿神奇女侠立女权的牌坊?
而《正义联盟》彻头彻尾的让我失望,老爷的智商已经由削弱变成连根拔走,海王钢骨小闪的人设不清不楚,导演甚至平衡不了超人与其他几位成员的能力分配问题,只能靠让大超回老家来延误出场,好让其他人有出手机会,正联其他人折腾半小时,不如大超出手30秒,这电影,失败得一塌糊涂。
《海王》因为正联的失败没有看,但是因为海王高口碑,让我对沙赞有了点期待,结果,彻底心凉,现在的DCEU跟国产某伐木类综艺一样,天天换成员,靠今天大超不演了,明天大本请辞了来博眼球,不管消息真假,这些事都非常的败好感,看着隔壁漫威已经稳扎稳打的搬出了复联4点燃全球粉丝激情,不知道华纳高层什么滋味,反正从此以后,我不会再为DCEU出一份票钱了。
希望过几年会让我真香打脸吧。
曾经由扎克·施奈德操刀的DCEU,在2016年有过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前有野心勃勃的巨兽《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后有怪咖云集的《自杀小队》。
如果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市场认可的话,那么华纳/DC就真正地祭出了能够与迪士尼/Marvel抗衡的电影宇宙。
但遗憾的现实是,想要一步登天的《正义黎明》摔了个趔趄,想要打破规则的《自杀小队》乱成了一锅粥,甚至直接导致了《正义联盟》从剧本到剪辑到视效的全面崩盘。
然而,当DC电影开始远离扎克·施奈德的严峻色彩之后,DC漫画的多元化魅力才终于开始显现出来,也开始与一成不变的MCU拉开了差距。
《神奇女侠》和《海王》从天而降的自信由内而外地迸发出来,而紧随其后的《雷霆沙赞》和《小丑》,也终于扩展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可能性——电影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击退强敌拯救地球,而是对超级英雄形象的深入挖掘。
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诞生30年之后,源于漫画的超级英雄们,几乎已经成为了极客文化的代名词,但没有一次将目光放在它最早的观众,孩子们的身上。
而第一部实现这个目的的超级英雄电影并非来自“卡通不像卡通真人不像真人”的迪士尼和MCU,而是来自暗黑成风的DC。
《雷霆沙赞》和其他的新派DC电影,虽然无法与气势恢宏的MCU一线作品等量齐观,但至少在视觉效果和娱乐理念上已经开始奋力追赶。
就《雷霆沙赞》而言,尽管情节简单,动作戏又少又不够明亮,CG怪物角色一如既往地无聊,但9000万美元的投资规模,带来的乐趣却是1.5亿美元以上的《蜘蛛侠:英雄归来》《蚁人2》和《惊奇队长》所无法企及的。
《雷霆沙赞》 是第一部由华纳旗下新线公司参与制作的DCEU电影。
有趣的是,作为一家专注成人化内容的电影公司,新线带来的是一部彻彻底底少年化的超级英雄电影——与其说是超级英雄互殴,不如说是《龙拳小子》之流,自我成长对抗霸凌的喜剧变种。
而作为《海王》导演温子仁的门徒,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也是从恐怖电影起家。
尽管《关灯以后》《安娜贝尔2》中虎头蛇尾的毛病并没有改掉,但导演将恐怖元素与超级英雄题材的融合令人惊喜。
显然,尽管负责的是一部面向青少年和家庭观众的喜剧类型电影,大卫·F·桑德伯格和温子仁一样,也不忘展示自己对老本行的热爱。
值得称赞的一点,是《雷霆沙赞》的服装设计。
参与多部恐怖片制作的利亚·巴特勒,成功地将漫画中罗马风格的夸张造型,变成了不那么违和的卫衣披风。
而沙赞家族登场后,也都能展示出差异化的个性与风格。
尽管大色块的运用有些简单粗暴,但考虑到电影中刻意设计的元文化特征,片尾彩蛋祭出了冥思螨的《雷霆沙赞》,在保证对普通观众友好的同时,也很好地继承了DCEU系列对漫画和漫画粉丝的友好态度。
但真正使《雷霆沙赞》在叙事上获得成功的是角色关系——这又离不开大小演员们富有乐趣而又自然的表演,尤其是第三次出演超级英雄电影反派的马克·斯特朗——现代超级英雄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认识到超级英雄和反派角色们并不是特殊能力的人格化,而是与能力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雷霆沙赞》将现代青少年置于能力与身份的困境之中的做法,与早年间山姆·雷米在《蜘蛛侠2》所采取的策略都是大同小异的。
而就在去年,《死侍2》和《蜘蛛侠:平行宇宙》也不约而同地在关注超级英雄们的自我意识,这一根源甚至能追溯到理查德·唐纳的《超人2》。
《海王》和《雷霆沙赞》的欢乐气氛,证明了(恐怖片导演拍出的)DC电影也能富有热情洋溢的爆发力。
与MCU奔四奔五的“巨婴”们相比,让兄贵外表少男心的沙赞去承担成长的烦恼,显然要合理的多。
随着顶级大片制作费用的一升再升,大制片公司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在中等规模里开拓新的可能性,像《死侍》《新变种人》《大黄蜂》《雷霆沙赞》这样的电影,在回本上承担的压力显然要小得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勇气去探索全新的玩法。
《雷霆沙赞》离其他DCEU,和一线的MCU电影都还有一段距离,甚至与去年年末的《海王》相比,在想象力上都要明显逊色许多。
但考虑到不到一半的成本,《雷霆沙赞》的目的和意义要更加直截了当:没有大野心,只为小冒险。
作为超级英雄起源电影,此Captain Marvel几乎在任何方面都要远远强过彼Captain Marvel。
超喜欢!我已经开始期待续集了!全片情节非常紧凑,开场就扣人心弦,导演也真一看就是拍恐怖片的。我爱沙赞的无数炫酷魔法超能力。小男主Billy好帅呀,三分钟我要知道他的全部信息!Billy x Freddy太可爱了,年轻真好,我磕了。一家子小孩子都好可爱,沙赞家族也超棒。幽默,感人,还有各种惊喜。
笑了很多很多!!(涉嫌剧透)Freddie的愿望被满足这一点最治愈我了!trust in dceu!只要大家到电影院看沙赞我们就是一辈子的朋友(握爪)
沙雕少年欢乐多,全场最佳弗莱迪,他简直太逗了。权游海王各种梗,坐在费城艺术馆门口谈论洛奇,反派希瓦纳博士有点弱鸡,比较感触的是比利找到生母得知是被抛弃后,把指南针还给她,说道你更需要她——找到回家的路。成长主题任务完成。深度技巧或许都没有,快乐就够了。
真的特别开心流畅轻松好看不尬的家庭喜剧,虽然情感转折比较突然生硬。还有男主也长得太像 Arya Stark 了吧。无法理解的豆瓣评分🤔是不是 DC 出品默认中评啊?DC 真是不会营销,要不是友邻推荐我看了预告片是完全不想去看的。
超级英雄有很多,Shazam成功取代蜘蛛侠、钢铁侠成为我最喜欢的一个。虽然我不是超级英雄迷,但是Shazam讲了一个不太俗气的超级英雄故事。在各种影视小说里,我们都看惯了超级英雄是天选之子,但是天意是如何选择、那些选不上的面试者会怎样呢?之前的反派形形色色,但是Shazam的开头,反派不是出生就是反派,反派只是“天选之子”中犯了一个小错的落选者。而这个“小错”,还是因为他压抑的缺爱家庭。“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天主教教义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在电影里,七宗罪是七个怪兽,需要依附人身。胜败关键之战,在于嫉妒envy,它虽然体型弱小,但是威力极大,这也让我觉得很有趣,——这里的大反派难道不是因为父亲和祖父一直不认可自己而走火入魔的吗?字数限制到这…
前半小时很惊艳,比小蜘蛛设定还好玩,我怎么记得没被雷劈前傻蛋挺严肃的,咋性格都p了室友口嗨的毛病。后面就看不动了,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幼稚且无聊。
操你妈,毫无乐趣,就靠一惊一乍DC完了!
沙赞形态接受无能。。。太像鸡米show了。。。打着哈欠看完的
很好看的超英电影呀,DC一改阴暗风,这次改走family路线了,笑点很多,搞怪起来也输漫威,不过整体要低幼些,感觉更像是超英童话。我没看过原作,但觉得沙赞会不会有点太儿戏了,感觉要不是本体现在是个小孩,比超人还猛,还可以自由切换身份,超人嘛都要去厕所变装你说是不是。电影里版权真是玩的飞起,各自DC超英的梗和客串简直不要太有趣,海王,神奇女侠,超人,闪电侠哈哈哈,超级欢乐。这样的DC蛮好的,只不过感觉还不会平衡深度和商业,类型比较断层,有种刻意往漫威风格靠但排除儿童片的感觉。个人觉得很好看,也算比较另类的DC风了。
看完了,该戏又名《雷霆沙雕》。
一家人整整齐齐姐姐妹妹都站起来!好!我一家六个外加马强全都可以!好!好!(PS:本来准备好好夸夸华纳,看完最后一幕我又开始破口大骂!)
标准、热闹、及格的英雄起源片。优点:惊悚和搞笑的部分做的挺好。缺点:1、大Billy和小Billy不像是同一个人,性格差很多,小Billy挺沉稳冷静的,大Billy却格外单纯幼稚,感觉大Billy的演员演孩子性格用力过猛,没有小Billy有魅力,观众对大小是同一人的不信服,导致故事没有说服力(导演问题);2、家中小伙伴发现Billy真身的环节生硬,以及其他生硬情节;3、反派的开场很精彩细致,结尾潦草。3.5
还行,但未达到预期,因为太工整。英雄起源万变不离其宗,加上角色限定,小毛孩也必须经历蜕变,所以该片只能老老实实套模板,故事受限地方还挺多。表面上是强化逗比属性,实际上熊孩子折腾,就预告片那些,骨子里面还是很严肃的,老一套家庭观。特效场面一般,而打斗是太差了,跟过家家一样(应该是中等成本电影)。反倒是一些边角料很喜欢,比如80年代B级片风格的怪兽,触手恶趣味,结尾大乱斗,噱头要比故事本身更加好看。玛丽变身之后还不如之前漂亮
漫威式逗比英雄,少年秒变神力英雄。超人的雷霆万钧+闪电侠的风驰电掣=沙赞!个别镜头吓人(也许导演是恐怖片导演David F. Sandberg的缘故),处处不遗余力地调侃老爷大超海王,节奏和情节编排很成问题,正邪对峙的武戏儿戏无趣得心生尴尬。Queen的《Don't Stop Me Now》骤然出现一段我给满分!《Eye of the Tiger》完美契合费城背景听得浑身热血振奋!俏皮可爱话痨的Jack Dylan Grazer小正太超级惹人爱,Adam Brody真是帅!相比Zachary Levi,我更愿意看到帅帅的小男孩Asher Angel。可惜估计不能看到沙赞和老爷大超这些DC英雄联动了……QAQ PS:我也好想去费城美术馆当一回洛奇!!!
看过的最糟糕的超级英雄没有之一
预告片是精华系列,正片毫无任何惊喜可言。儿童片我其实可以接受,但实在接受不了太弱智的设定。导演想要的太多,但又放不开手脚拍,所以各方面都很平。特别是反派7个几乎等同于一个,正派兄弟姐妹功能也几乎雷同,这也太浪费原本可以拍的很有意思的设定了。
仔細想想,本片集結了我最無感/討厭的兩大元素:宗教和家庭。無論是對戰boss七重罪,尋找純潔心靈,男主得到的指南針,迷路去尋找回家的路,對飯前祈禱的轉變,只差沒把經文唸出來了。對家庭的描寫原本可以有效,可主創決定拿掉和現實的連結,就意味著一切只能變成空洞說教。「變成大人」本來該是怎樣的青春陣痛呢?這不就是抽象版的逃離北上廣嗎?回歸家庭,要讓他們拋棄什麼呢?它同樣也是一個試圖用傳統宗教教訓去規勸年輕人的過程,透露著美國中南部價值觀的迂腐。小孩的演員卡司其實很好,多重自嘲也算有用心,但和近期DC電影一樣,保守得讓人髮指。神奇女俠還是一個標竿。
超级英雄电影=超级无聊电影?这部片子扯下了超英电影最后一块裹羞布。PS:除了屏幕太小和票价略贵,杜比厅简直完爆IMAX,那个对比度简直是LED→AMOLED。座椅也太舒服了。等看得起电影以后没有IMAX全画幅就去杜比厅了。
严格来说,DC开始走低龄合家欢并不是一件好事, 资本家在和艺术家PK,老板们更加倾向于爆米花,艺术家说我们还是严肃点讲故事。偶尔来个傻缺沙赞符合角色个性,《Flash》可能因此要歇菜了,正义联盟2怎么办。
我不想称影片傻屌,因为它在一本正经地搞笑,从这一点上本片其实不够「沙赞」。「沙赞」何止傻屌,更是戏谑,玩世不恭,用反英雄主义去解构英雄主义。本片将沙赞的成长包裹在青春成长的合家欢喜剧里,并极力还原漫画场景,已经能够打动大多数DC粉,但是我期待他可以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