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画之国

Le tableau,画画,The Painting,画画小人国(台)

主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JB·布兰科,史蒂夫·布卢姆,让·巴尔内,杰森·格里菲斯,玛丽·伊丽莎白·麦格林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1

《画之国》剧照

画之国 剧照 NO.1画之国 剧照 NO.2画之国 剧照 NO.3画之国 剧照 NO.4画之国 剧照 NO.5画之国 剧照 NO.6画之国 剧照 NO.13画之国 剧照 NO.14画之国 剧照 NO.15画之国 剧照 NO.16画之国 剧照 NO.17画之国 剧照 NO.18画之国 剧照 NO.19画之国 剧照 NO.20

《画之国》剧情介绍

画之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地下铁道3条友饮醉走第三个人新兵正传2利箭纵横破·局蝙蝠侠大战罗宾忠勇小状元刺杀风云惊心交易处女恋。排球少年:陆VS空末日回旋校花我爱你驱霾孤勇毒战初恋滋味武士白东秀烈火军校前桥魔女疯岳撬佳人武士的一分雨树之国敦君与女朋友阴阳路10:宣言咒解除好友四十度晒和合奇缘鸡舍丑女贝蒂第一季

《画之国》长篇影评

 1 ) 自己内心的强大应该是外在标准之上的追求

不同的画框、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标准。

每个社会都在由一些外在的标准来维持着秩序,标准源自何方?

亦或无人知晓。

每个社会都会有人碰巧符合其标准。

人,在这标准下会被分成三六九等。

每个人都在通过是否符合标准来判断问题,每个人也在努力的成为标准中的“上层”。

但这是否真的就能高人一等?

每个社会都会有其内在的快乐和不幸,“上层”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因为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来自外在的标准。

 2 ) 画之国

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

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

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

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

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

在寻找的路上,三人跌出画中,来到了画家的画室。

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

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遇到死神的追逐,最终回到了画室,虽未找到画家,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

而另一边,克莱尔被捕,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

 3 ) 两只阿米巴原虫

在佛斯特的肚子里,靠近幽门的地方,两只阿米巴原虫快乐地生活着。

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从来没饿过肚子,而且根本用不着干活:因为他们就是所谓的寄生虫。

这两个好朋友相处得很愉快,但时不时也会争论不休,因为他们性格迥异,并且打发时间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一只热爱思考,总是想着第二天可能会发生点什么;相反,另一只是个大吃货,一天到晚吃个不停,也很愿意继续这样下去,完全不考虑将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

有一次,饭点时分,喜欢思考的那只阿米巴虫告诉他的同伴,今天早上自己都思考了些什么:“可能,”他说道,“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这些河流,这些高山,这些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有这天空,都不是真的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大;这个世界可能很小,我们看到的这一切可能只不过是很小很小的玩意儿,藏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而这又是藏在一个更大更大的玩意儿里,而...”那只贪吃的阿米巴虫,一边嚼着一根超大的扁豆,一边告诉他的朋友这是不可能的,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佛斯特吃完盘子里的扁豆,又吃了两片药丸,那两只阿米巴虫子随即消失了。

随后,佛斯特和他那贪吃的客人恩里克继续闲聊。

佛斯特说这个世界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玩意儿,存在于在一个更大的玩意儿里面...恩里克一边吃着自己面前那盘扁豆,一边打断他:“这是不可能的,”他说道,“我觉得思考这种荒唐的事情完全是在浪费时间...”————Gonzalo Celorio

 4 ) 无题

打个四星吧,刚看完的时候感觉是可以4.5左右,过了半小时现在回想一下也没有特别惊艳其实。

最惊艳的部分我感觉是音乐,设计很巧妙,特别是最开头的那个浑厚的低音那个片段在电影中出现了好几遍,非常能衬托氛围。

女主角很勇敢,他们几个不同“阶层”的一起探险,性格不同,穿梭在不同的画作中还是挺有趣的。

最让我不适的可能是后面一群人带着颜料回来,没画完人们看到颜料后,不由分说的开始争抢,互相推搡结果其实谁都没完成目标的事情。

以及最后受到的处罚是浑身涂满黑色颜料,我突然就在想,是否画完人他们自己(又或者那个头头)手上也有颜料的,只是为了权利所以就关在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呢?

一群人为了拥有稳固的上层阶层地位,所以不尽一切办法打压下面的所有人;又一群人本身和睦共处,但在看到能改变阶级地位的物品后就反目成仇只为自己考虑,还是非常体现了人性的多面的。

 5 ) 美术是万物的缩影

《画之国》的开篇利落而程式化,通过几派势力的对白和冲突,勾勒出一个等级森严、矛盾尖锐的油画世界。

着色丰富完整的上等人住在城堡里,锦衣玉食,莺歌燕舞,而未被画师完善的半成品遭驱逐在外,即使只是裙子边上少了几笔,也要受到讥笑和侮辱,而那些压根没被上色的线稿人群地位最为地下,连半成品也不愿与他们为伍。

故事的建置部分,一个上等人小伙与一个半成品姑娘展开炽热而禁忌的恋情,遭到来自两个族群的阻挠,一个线稿孩子偷偷混进上等人聚居的城堡,被发现后遭到惨无人道的凌虐,一切冒险由此展开。

我看了太多国外动画,受思维定势所限,起先误解了影片,以为是下等居民争取自由平等的老套寓言。

因为在常规观念看来,朴素简洁的素描也和浓墨重彩的油画成品一样,是高下不分的艺术作品;至于半成品,我不久前参观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其中就有不少半成品,展览馆并没有将它们与其他作品区别对待。

但影片最终化解矛盾,并非设想中的“思想教育方式”,那太老土了,而色彩的寓意也与种族无关。

容易引起误导的是处罚犯禁者的“黑色刑罚”,丧失色彩即丧失了生存权利,难免叫人产生种族主义的联想,但换个角度看,纯白色的素描人尚不及有色人种地位高,又开脱了种族歧视的罪名。

我想了想,比较恰当的现实类比是,有一部分人生来具有身体缺陷,被人瞧不起,但他们发现了改造身体的技术(原本只有造物主才拥有),从而进化成了更好的族群,“正常人”反而羡慕并效仿起他们来。

影片最别致的设定是,画中人可以进入画外的世界,并且层层突破,但他们不能逆向进入自己世界的画中。

这种高低纬度大乱跳的法则,不难联想到《盗梦空间》,该片中人可以一层层深入梦境,而守卫者不能跳出梦境钻进现实。

但《盗梦空间》每层的区别只在地貌,而《画之国》用多种画面风格来区分维度,从油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到真人场景,并在最后一幕暗示了真人之外仍有洞天。

女主角初次坠入三维世界的慢镜头十分惊艳,有《攻壳机动队》范儿,三维动画呈现的画室,细节一丝不苟,但镜头调度比较机械呆板,也许是为了节省制作费用。

画室中“群像乱舞”的一场戏,触及了美术艺术中的规则和真谛。

美妇人是爱的产物,被画师视为爱恋甚至是性幻想的对象。

画家的自画像和本人一样具有艺术天赋,但他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因为他是特定情绪下的产物,正如威尼斯的嘉年华派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战争画中的两派士兵征战不休,却无人知晓为何而战,直到主角用恶作剧把他们变成同一颜色,这才面面相觑,此处挺有现实意义,交战双方同为大地子女,唯一兵戈相见的原因差不多就是“军服不同”,直陈战争之荒谬。

影片的大部分旅程可以归结为“寻找画家”,画家一直是个造物主式的存在,神龙见首不见尾,学得他的一招半式,就能改变世界。

影片最后安排主角与画家相遇,暗示画家也是更高层艺术家的创造品。

类似的情节在《13层凶间》里演出来,有叫人倒吸一口冷气的惊悚,本片却是童话故事美好辽阔的意境,相同的幻想,经过不同的演绎手法,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染力。

(文/方聿南)

 6 )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辛波丝卡曾写过一首诗,描写日本画家歌川广重的一幅浮世绘作品《桥上的人们》,她认为绘画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将时间凝固:“时间在此被拦截下来,其法则不再有参考价值。

时间对事件发展的影响力被解除了。

”其实,这既是绘画的优点,也是绘画的缺点,因为没有时间,绘画便不能讲故事。

故事的起承转合是需要时间来支撑的。

最终,人类发明了电影,就是要克服绘画在时间上的弱点,用绘画来讲故事。

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动画片《画之国》将绘画和电影进行了嫁接。

画室里有一幅未完成的画,根据完成度,画中的人物分为三类:那些已经画完的人物,被称为“图全人”;而没画完的人物,被称为“梅花菀人”,还有那些只有线条轮廓的“草稿人”。

由此,画中人物的阶级性一目了然:“图全人”因为颜色饱满,可以居高临下,趾高气扬;而“梅花菀人”,哪怕只差一笔,也只能甘拜下风;最惨的是“草稿人”,命运一如他们的相貌,毫无光彩。

三类人共处于一幅画中,如果各安其所,便没有了故事。

然而,在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里,故事最好的催化剂自然是跨阶级的爱情故事。

“图全人”里有一个“自由论者”拉莫爱上了“梅花菀人”克莱尔,他们的爱情在这个阶级分明的世界里必定是一种禁忌,其实克莱尔就差裙角的一笔便可以成为“图全人”。

于是,拉莫为了成全女友,决定去找那个半途而废,不负责任的画家回来完成这幅画。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草稿人”为了挽救被“图全人”打的破烂不堪的朋友,也决定跟随拉莫去寻找画家。

途中坎坷,自不必说。

从人物和故事的设置来看,《画之国》颇具想象力,虽然“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进行互动”这样的故事设置,在很多电影中都出现过。

比如伍迪•艾伦的《开罗紫玫瑰》,施瓦辛格的《幻影英雄》以及最近刚上映的《恋恋书中人》都是如此。

不过,这些故事的重点是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或观众建立联系,强调人物在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穿越所产生的趣味性。

但《画之国》更多的是艺术作品中人物的联系,其重点是将绘画这种偏重“空间性”的艺术如何转变成电影这种偏重“时间性”的艺术,其实这种转变在观众看一幅画时是经常会发生的。

当你在一幅画前驻足时,除了形象和色彩,你一定还在想,画里的人物有什么故事?

她为什么会站在哪儿,她的眼睛在盯着什么看。

正如辛波丝卡在《桥上的人们》中写道:“但有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更进一步的听到雨水的溅洒声,感觉冷冷的雨滴落在他们的颈上和背上,他们注视着桥和桥上的人们,仿佛看到自己也在那儿”。

于是,随着观众的移情作用,故事开始了。

只不过辛波丝卡将画转变成了诗,而《画之国》则将画转变成了电影。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画之国》的创作者——让-弗朗索瓦•拉吉奥,法国剪纸动画的代表人物。

对他了解不多,只知道因为善于在电影中运用想象力游刃于现实与幻觉之间,被人们视为电影界中的“勒内•马格利特”,又因为一直坚守传统的动画制作方式,七十多岁的拉吉奥至今作品不多,却部部精品。

除了热衷于现实和幻觉的关系之外,拉吉奥和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都善于运用象征。

这也是我看过《画之国》后最大的感慨,拉吉奥的想象力最完美的体现就在于《画之国》中形象的象征性,故事里三类角色的象征性一目了然,其灵感来源,又完全取自于绘画创作本身,和故事本身天衣无缝。

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认为象征应该是艺术家为其思想和情感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拉吉奥恰恰是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为“阶级性”找到了它的客观对应物,使得片中的象征运用的自然流畅。

而不像其他电影中那些故意造出的象征,只是为了象征而象征,最终只能使象征的角色游离于故事的背景之外。

这样的象征只是“对应物”,而不是“客观对应物”。

拉吉奥的过人之处并不止于此,看完电影之后,观众才明白故事角色的象征并不是拉吉奥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想通过角色寻找画家的过程,来比拟哲学中的那个关于存在的终极命题:人是从哪里来得?

这个世界有造物主吗?

角色寻找画家,就像人寻找造物主,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却被如此自然明了的提出,简单直接,易于理解。

而角色寻找画家,是想让画家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真的找到了他的造物主,也必定会如此。

这一点,《画之国》和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如出一辙。

然而,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

通俗来讲,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自由意志和宿命论。

宿命论者相信,人的一生早已命中注定,正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因此,一切听天由命。

而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们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力量。

这两种方案比较极端,大部分人宁选其中:快乐时我们是自由意志论者,忧郁时难免又成为宿命论者。

拉吉奥是积极的、乐观的,他让画中的角色选择了自由意志,通过寻找自己的造物主来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便寻找不到,他也让角色成为自己的造物主。

有意思的是影片结尾,当一行人沉浸在寻找到颜料的欢乐而尽力的让自己变得光彩夺目的时候,拉吉奥并没有将价值判断的砝码偏向他们,找到颜料并不意味着找到绘画技法,那些“梅花菀人”和“草稿人”将自己涂的五颜六色,尽管光彩夺目,却完全不得要领。

拉吉奥似乎更倾向于那个小女孩劳拉,以着自己没有画完的身体,奔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既然文章的开头拉了辛波丝卡来助阵,结尾是不是也应该来一句她的诗呼应一下,翻了半天,找到了一句:我偏爱此一可能——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7 ) 可以随时拎出来看一段儿的温馨法国动画片儿

在我的电影世界里,有那么一些电影,随时可以中断,又随时可以捡起来继续看下去,情绪不会因为中断而痛苦,或者说,情绪不高的时候随便找一段看下去,会缓和起来——好吧打住,这样写下去恐怕会把这种电影变成万灵药——总之,Le tableau算是这样的电影。

每个人都会在这样的电影里找到自己的感受:时政爱好者看到了阶级时刻存在,美术爱好者看到了夏加尔和马奈,符号学作者看到了隐喻和象征,小清新看到了钢琴和威尼斯,形老师这种重度脑力劳动者想到的是,我们是不是也生活在某个画框里?

最后赞一下中文“图全”和“梅花莞”的翻译好有趣 :目 谁能告诉我法语原文是什么呀?

是直译的不?

 8 ) 会讲故事的画

《画之国》是法国73岁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的第四部动画长篇,制作周期历经五年。

在3D当道的今天,还能坚持做2D动画的导演显得弥足珍贵。

全片没有煽情的泪点,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但还是吸引我顶住排片表上“6岁起”的压力再一次走进影院。

此片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都是我近年来看的动画长片中的佳作。

1. 美术风格动画本身就和美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如果把它解读成“活动的画”显然太狭隘,怎样把两者完美地结合一直是个难题。

《画之国》对美术和动画的结合做了个有趣的探索。

片中的背景大量运用整体色块,让画面充满油画的质感。

开场大量冷色调的运用,让人还未看故事,就首先感到一丝压抑和不安。

城堡中明亮的黄色光线显示出杜班人(法语“画全的人”的谐音)高高在上的地位,而饱尝禁忌之爱痛苦的拉莫和克莱尔只能躲在黑暗中。

魔法森林入口线条扭曲,蓝、红、黑为主色,渲染出恐怖的氛围。

随后,水流渐缓,颜色转暖,明亮的黄色和充满生机的绿色将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

随后表现战争的画中,背景是简单的灰白黑,充满了冷酷和无情。

相反,画家笔下的情人嘉朗斯和威尼斯城明亮欢快,粉、橙、紫等大量过渡色使画面饱满鲜艳。

当死神来抢夺高姆时,画面又逐渐转黑,配上激烈的进行曲, “死神来了”的情节让人不寒而栗。

(我被吓到了,前面坐着的妈妈一直搂着小孩……)人设也同样精彩。

男主角拉莫以蓝和黄为主色,显得沉稳而勇敢。

女主角罗拉用了紫、黄、绿,与开朗、勇敢、机灵的性格相符。

布吕母和高姆则是只有轮廓的勒夫人,设计上借鉴了油画打稿的草图,不难想象转化为动态的难度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两次幻想桥段,人物幻化成素描般的轮廓,配上舒缓的音乐,在多次变形中把对爱人的渴望表现得唯美而诗意,是片中的点睛之笔。

其实,《画之国》的剧本起初并没有限定画面风格。

导演Jean-François Laguionie也是一名画家,考虑到剧中人物需要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把风格限定到抽象画派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主要参考的画家有夏加尔、马蒂斯、德朗、博纳尔。

片中有印象派的影子,更有后期象征主义及超现实主义风格,构图平面,明暗对比强烈,脱离对现实的模仿,“主观化的客观”为剧情和主题服务。

导演对画面风格的选择由故事而来,所以整个影片风格非常统一。

这对水墨动画的发展也是个启示。

2. 故事主题影片以拉莫、罗拉和布吕姆在画内外寻找画家的历险为主线,画中杜班人对巴菲尼人(法语“未画全的人”的谐音)的压迫为辅线,两者交汇在杜班人拉莫和巴菲尼人克莱尔的爱情上,以此为矛盾点推动情节。

寻找画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把未完成的画作补完,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

其实世界本来多彩,外表的差异无可厚非,可总是有人致力于建立一个标准,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

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但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

这个转换非常高明,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

颜料是人物的命脉,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

结尾处,所有人都按自己的喜好用颜料重新画了自己,所以找画家也变得不重要了。

但是影片主题并没有停留于此。

寻找画家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我的探寻。

小孩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是 “我从哪儿来”,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

当所有人都忙于用颜料画自己时,女主角罗拉再一次走出画作,终于见到了画家本人。

画家说:“我并没有抛弃他们,我给了他们最基本的东西。

一副简单的图画通常比一副精雕细琢的油画美。

”所以为什么要忙着把自己包装成另外的样子呢?

原来的自己才是最美的。

不受外界的干扰,忠于自己的内心,坦坦荡荡地活着,才是世界本来该有的面貌。

影片开头借罗拉之口说出“这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既是对主题的隐射,也可以看作导演对影片的期待。

如侯孝贤所说:“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

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

”《画之国》对小孩来说,是一个成长的故事,比如那些在学校总被同学欺负的孩子看此片估计非常有共鸣。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隐喻:对外表的过度关注、种族歧视、极端主义、集权、死亡……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自己。

《画之国》的故事非常有想象力,叙事流畅,风格统一,画面和音乐对叙事的辅助堪称典范。

要说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尾罗拉在光线充足的实拍镜头里略显死板,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

所以说,动画技术的探索和画画一样,没有尽头。

 9 ) 很久没看到这样的视角的作品

沉淀了许多的感知,喜怒哀乐,阶级欲望恐惧接受爱慕,丰富的情绪就和剧中人物颜色一样 存在美好的讲着故事让我打开脑门 一个由画中人物 画与画视角看待的世界 一个画中人的新角度 不过扩展的工程非常浩大 结构复杂 不过导演还阐述其他我没有联想的气氛 非常受益 现在的电影商业味 没有新意 在人们熟悉的剧情重复的拟造,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 没有新的开启 这道门开启一个无边的虚门 一直很熟悉剧中的色彩和图画的 但是老是想不起是谁的风格 有人可以告诉我们

 10 ) 画面很有质感

个人非常喜欢这部法国动画作品,画风是油画风格,原作想表达的内涵隐喻很多,但不影响你从表面上看他是一部冒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由远及近,由主人公告诉你她在一幅画中,这是画中的故事。

一开始便很吸引人,这幅画里因为画家没有画完,形成了画完人,未完人和线稿人三个阶级,主角为了打破这些,逃出画中寻找他们们的造物主-画家。

他们会在不同的画作世界冒险,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画面,还有些哲理。

结局把作品再次升华,我很喜欢这个结局,也很喜欢主人公,推荐大家观看!

《画之国》短评

【130812】画风没有预想的那么震撼,剧本非常一般。讲的阶级啊,自我认知之类的东西也没什么心意。

4分钟前
  • Jeremiah
  • 还行

太高级了,我低俗,不喜欢

6分钟前
  • 很差

这么有想象力灵感迸发于何处呢

11分钟前
  • acecombat
  • 推荐

故事架构可以 但是说不上来 不是那么喜欢

13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太文艺范了~~浓浓的法国抒情手法~

16分钟前
  • Tylar
  • 推荐

创意超乎想象,故事流于平庸,结尾别有番意味。

21分钟前
  • 起名费劲太郎
  • 还行

26分钟前
  • 我不认识你
  • 还行

被畫風和創意打動,但這些都似乎只是形式上的東西。內容並非那麼的讓我心動。當然爲了美和前面那兩個理由也是值得一看的。

27分钟前
  • NaturalHeart
  • 还行

惊人的创意

30分钟前
  • 阿宝
  • 推荐

画的风格挺喜欢。故事比较中庸,不过结局倒是有点细思极恐,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画中,那我们又是在谁的画中呢?

32分钟前
  • Savannah
  • 还行

未完成的画像受不了“阶级压迫”,跳出画框去找画家完成自己的故事。出画入画奇趣横生,追寻完善自我的路上也在追寻自由,最后的结局大概意味着“人人都是画家,不须作者”?

33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浪漫与诗。

37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180 浪漫的法国动画。。倒是可以弄成科幻故事呢~

42分钟前
  • 慢点儿
  • 推荐

除了力荐,无须他言。

46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力荐

【第八届金帧电影节(GFFF)此间瞩目·电影板块】第四部:剧本设定很有趣,但故事情节却很一般,对片中提及到的所有内容都只是浅尝即止的简单简绍,并未进一步的展示和解读,略显遗憾。前半段的阶级斗争,后半段的找寻之旅,都显得比较平淡,当黑暗的现实被鲜艳的颜料抹去,原本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瞬间达成了和解,未曾揭露人性的恶,而是留给我们一个如童话故事般的美好未来,这些内容显得不太尽如人意。唯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超现实主义的魔幻结局,谈论了生活与画作的意义,也留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没有边界,画卷也没有终点。

49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还行

不該浪費時間

52分钟前
  • hitlike
  • 较差

人画合一,人与画、画家与画、现实与画的自由穿梭,画风有点印象派的意思,比较独特。

56分钟前
  • 倒带
  • 还行

影片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导演是在试图构建“新世界”,结尾就显得小气了。若仅仅是意图去表达一种情绪,故事又不足以作支撑。

57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还行

一般

59分钟前
  • .
  • 很差

真牛!!!!!

60分钟前
  • 佳月夜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