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安琪拉的灰烬

Angela's Ashes,天使的孩子,安吉拉一家,安吉拉的灰烬

主演:艾米丽·沃森,罗伯特·卡莱尔,迈克尔·莱格,夏兰·欧文斯,乔·布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00

《安琪拉的灰烬》剧照

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2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3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4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5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6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3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4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5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6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7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8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19安琪拉的灰烬 剧照 NO.20

《安琪拉的灰烬》剧情介绍

安琪拉的灰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初因为宗教问题,安吉拉(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和丈夫的婚姻并没有得到亲友的赞许。如今他们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可是在美国生活得并不如意,贫穷折磨再加上不久前的丧子之痛,这家人决定搬回家乡爱尔兰,以祈求在那里获得富裕一点的生活。 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在家乡,他们仍然遭遇着亲友冷眼,开始了艰难为继的新生活。每当丈夫没有勇气干些琐碎活扛起家庭重担时,是安吉拉义无反顾的担负起一切又脏又累又卑微的活儿。命运一次次给这个坚强的母亲以打击。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相继去世,丈夫到英国谋生却没能改善困窘的家境,安吉拉从不放弃地寻求救助,并教会儿子弗兰克(乔·布林Joe Breen 饰)生存的尊严,母亲的光辉在弗兰克的一生里都不会褪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克里斯蒂娜·帕茨斯基:妈妈基因亡国的阿基德最终章:致我所爱获得快乐十日好人恶世之子公私恋事多断魂小丑2盗光者边境死结第十三个故事看不见的守护者之后4迷你偶像OVA禁锢之地旧爱综合征午夜天空维也纳和鬼魂乐队被指控的人长安秘闻范府大院天竺鼠车车学车篇战栗1978德州长子第二季开心合伙人血刃町田君的世界人生复本第一季生活似流水非请勿进

《安琪拉的灰烬》长篇影评

 1 ) 悲伤且顽强

影片讲述的是当初因为宗教问题,安吉拉和丈夫的婚姻并没有得到亲友的赞许。

如今他们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可是在美国生活得并不如意,贫穷的折磨加上不久前的丧子之痛,这家人决定搬回家乡爱尔兰,以祈求在那里获得富裕一点的生活。

然而事情并没有顺利进行,生活也没有好转,可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的安吉拉从不放弃地寻求救助,并教会儿子弗兰克生存的尊严,母亲的光辉在弗兰克的一生里都不会褪色。

爱尔兰地区的电影总是有着一种冷峻清冽的感觉,电影在叙述方面以及场面调度都很合适,也使影片干干净净,毫无拖沓之感,虽并不幸福的家庭,却依旧坚持,感人至深,也使很能表达出那一份悲伤而且顽强的生命历程了。

 2 ) 关于电影名字

“天使的孩子”这是腾讯视频的名字。

我以为是部轻松的电影,看过之后发现是用儿童的视角追忆悲惨童年,影片里无数次出现十字架上的耶稣,对照可怜的孩子们,再加上那篇极妙的作文,倒也算切题的。

嘿,等等,Angela’s ashes 这名字是怎么回事?

标题向来是文眼,此名字必有深意。

Angela是天使,也是孩子妈的名字。

ash是毁灭后的残渣。

所以它的意思第一层是孩子妈如何毁灭又还剩下什么!

从电影中可以推断他妈年轻时姿色不错,为了爱情不顾家人反对嫁了一个外地人异教徒青年才俊,一起去了美国,住在公寓里,本来一辈子只要配合丈夫不停性爱生娃喂大就是合格的,影片一开始在邻居的评论中说孩子妈本来很要干净的,可以想象条件原来真的不错,就像孩子爸一直端着的架子。

结果呢……丈夫失业了,自怨自艾,根本无视为父为夫的责任,从此养家糊口的担子落在女人身上。

要不是女人的妈给钱买了一家人回爱尔兰的船票,他们在美国连救济都可能没得领。

在爱尔兰的日子再惨,其实想想最活不下去的时候都靠娘家亲戚帮衬才挺了过来,包括最后那个肥佬表哥,人家估计是回忆表妹少女时代的模样才收留这么多张嘴,要是想要个女工陪床我打赌很容易呢!

所以再美的姑娘嫁错渣男也就离成渣不远了,如果能靠娘家活下去就舔着脸去伸手要,能有点姿色哪怕是少女姿色的回忆都赶紧用足,不然更要扒掉几层皮才能活,最后连渣都不一定剩的下来。

爱尔兰一直是个特别传统的国家,估计女性地位也非常传统只能居家,孩子妈曾经说她希望能去英国工厂打工,说明工厂不接受女工。

不过也真是没看见她有什么劳动自救的举动,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教会和原生家庭的施舍,她是不是就只能带着孩子们饿死?!

第二层意思是说可爱的孩子们都怎么化为灰烬的,穷的死了三个,很聪明的长子也没有机会继续深造念书,老二参军吹军号,那就是个靶子的角色,真打仗第一枪就先把吹冲锋号的打死,不疯不会干这个,说不定心里是只求速死,给家里留一笔抚恤金罢了。

最小的孩子估计也没什么好出路,除非大哥在美国混出息了。

所以要我翻译,这片应该叫“天使的消逝”,专门教育孩子们别走错路的。

 3 ) 给童年的穷孩子一个拥抱

就像整部电影的灰暗色调与阴雨连绵的天气一样,剧情让人压抑,一个懦弱无能酗酒又爱面子的父亲,一个坚强总是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母亲,还有几个总是饥肠辘辘吃不饱饭的孩子。

他的父亲没有男人该有的肩膀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生活环境也一直没能改善。

特别能体会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那么的懂事,小时候你总是羡慕其他小朋友的新衣服新玩具,你的爸爸也很爱你,可是你也只有看着的份,等你慢慢长大赚钱以后,当你改变了糟糕的生活,你才明白你有多么坚强,最后影片主人公看着小时候的自己,我想他一定想给那时候的自己一个拥抱,生活虽让你尝尽了苦涩,但从你长大以后,你便不再指望他人来改善生活了,不再寄希望于父母,你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于自己的手中。

最后,所有的女孩子都该擦亮眼睛,宁可不嫁人,也别嫁给废物。

 4 ) 神,下次掷骰子时,请忘了我

美好的爱尔兰🇮🇪你曾经让我沉浸于《凯尔特的薄暮》,来自爱尔兰风笛悠扬地倾诉也曾让我泪流满面。

今天,当我从弗兰克·迈考特于1996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里重新看你,我终于明白,那是怎样的屈辱和不甘。

摘自于豆瓣网友: 1997年,一本名叫《安琪拉的灰烬》的书获得普利策奖最佳传记文学奖,作者是66岁的弗兰克·迈考特。

这本书不但受到奖项的青睐,更是震撼了数以亿计的读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它出现了117次,当年就重印了47次,印数高达150万册,并译成了25种语言在全球发行。

两年后,这部小说被派拉蒙公司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在畅销书的带动下,这部电影也受到了巨大关注。

这段人生故事里给出了三道 无解之谜:1.他们相爱,他为父、她为母。

但是他们却彼此折磨,这层阴霾延绵至下一代。

是世道摧毁了父权,还是人性强迫着母性伟大?

故事里父亲和母亲的出生地分别位于爱尔兰的南方和北方,这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差异。

母亲安琪拉的家人都对父亲“另眼相看” -- 北方人都是粗鲁的异教徒(即口音、行为、舞蹈和信仰),根本就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更何况现在说要去美国布鲁克林闯出一番天地,最终却灰溜溜而归,落魄地投奔娘家。

原著中这样描述母亲:“她的任务就是不停地繁衍后代,然后就是千方百计地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 她前后生了七个孩子,但是不幸的是死了三个。

任何一个母亲都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然而从第一个孩子玛格丽特死去时,她咬着手指双目茫然,到双胞胎前后死去时她表现出的麻木,一个原本富有活力的母亲,就这样被多个噩耗折磨成了一个石雕,任凭风霜雨打,她也几乎没有了感觉。

2.弗兰克明明属于爱尔兰,却向往眷恋着『 自由之国 』。

他始终认为称之为 “美国” 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故乡。

这是故乡的不幸?

还是关于信仰归属感的扭曲?

在弗兰克的心中,爱尔兰的生活不亚于下地狱,而美国就算再不适应,也是个充满归属感的地方,错位的乡愁实则是几代人都难以抚平的旅人之痛。

电影节选:法兰克:“我的作文题目是-- 耶稣与天气。

我不认为我们的主--耶稣,会喜欢利默里克的天气,因为总是在下雨。

香浓河让整座城市一直都很潮湿。

我爸爸说香浓河是凶手,因为它害死了我两个弟弟。

看看耶稣的画像,他总是裹着床单信步游荡在古老的以色列,那里从不下雨,从不会听到有人咳嗽,也不会得肺痨这样的疾病,那里的人也不工作,只要懒散的消磨时间,吃着天赐食粮、摇着拳头,奔向受难十字架。

每当耶稣饿了,他只需要走向无花果树或是橘树吃个够。

如果他想喝酒,只需一挥大玻璃杯里面就有酒。

他也可以去拜访抹大拉的玛利亚和她的姐姐玛莎,她们肯定会为他做饭。

所以耶稣决定降生在那片温暖的土地。

做犹太人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他生在利默里克他会染上肺痨,不出一个月就会死。

那么也就不会有天主教,我们也就不会写关于他的作文。

结束”

3. 人生儿不同,为什么彼此终有芥蒂?

我们渴望融合却又拒绝彼此。

人类的终极归宿究竟是 『 合 』还是 『 分 』,究竟会迎来最后的公平、还是永无尽头的不公?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由大不列颠岛 和 爱尔兰岛组合而成。

大不列颠岛上有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上有爱尔兰和北爱尔兰。

虽然爱尔兰在爱尔兰岛上,但它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为!

早在差不多100年前,爱尔兰民族就爆发独立运动,当时英国联邦就和他们签了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的26个郡成立“自由邦”。

也就是说,爱尔兰从那时起就独立出去了。

只不过北部的6个郡仍然属于英国,也就是现在的北爱尔兰。

我们故事里的 利默里克 属于独立的爱尔兰。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温家宝总理访问的唯一一所爱尔兰大学就是位于利默里克 香浓河畔的利默里克大学。

那里已经风景优美,让人很难相信它曾经吞噬了无数病死的孩子们。

在弗兰克的心中,信仰的争端、种族的歧视、阶级的划分、父亲的醺酒与无能都无法熄灭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因为热爱才会爱音乐、爱文学、爱钱、爱女人、爱自由。

他爱死去的兄弟姊妹、父亲、外婆,他爱他忍辱负重的母亲。

他爱那个死于6岁的自己……

一切源于爱源于爱源于爱……

 5 ) 安琪拉的灰烬——圣烛燃起后的灰烬

在充满着破屋、污水、湿冷的小镇,最具人情味的就是那个清朗的月全食之夜,贫穷而虔诚的人们等待着月光洒下、湮灭、又洒下,好似大家都向圣神敞开过自己的肮脏,忏悔之后又获满血,之后继续躲进霉臭的瓦砾之下。

而Frankee回望自己,受着来自于天使十几年来的庇护以至于他可以活下来甚至前往自由女神之国追求那一口白牙和属于自己的马桶。

很佩服这位爱孩子爱家庭的母亲,当学校坚持让Frankee留级重读,孩子无法面对奔跑下楼的同学时,她用有力温暖的臂腕搂着儿子直面挫折。

也很喜欢Aggie婶婶,除了给Frankee一套恰似成年礼的衣着,告诉他不是boots而是shoes,还让他在心中更加肯定自己,更有信心通过努力工作存钱回去美国。

看过几部反映爱尔兰人与英格兰人世仇历史的电影,宗教的力量是无穷之大的,忏悔是自省,洗涤心灵的一条途径。

父亲在圣诞节那天离开,今后任何一天想念起来总是哀伤和心痛的。

不由地让人对那个时代的爱尔兰贫穷家庭和社会唏嘘,追溯这段历史,网上查得了以下资料:和犹太人一样,爱尔兰人大规模移民美国,也是因为受到了迫害。

在历史上,爱尔兰与英格兰曾是并列的两个岛国。

12世纪末时,英王亨利二世利用爱尔兰内讧的机会,率军登陆爱尔兰,以武力强迫各路诸侯向他宣誓效忠。

在英国的不断武装打击下,爱尔兰人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还完好的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16世纪,英格兰人改信基督教,而爱尔兰人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因宗教信仰不同,彼此之间的矛盾就更加难以调和了。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入主英国,随即加快了殖民爱尔兰的脚步。

大批新教徒来到爱尔兰北部的厄尔斯特省,用了十年的时间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但同时也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新教徒们肆无忌惮地掠夺土地,到了18世纪末,爱尔兰90%的土地掌握在英国人手中,爱尔兰人不得不向英国地主租种土地。

另外,英国地主通常不生活在爱尔兰,土地经过层层转包后,最终的租金高的令人发指。

这样一种情况下,爱尔兰人大量破产,甚至沦为乞丐。

雪上加霜的是,1845年至1849年间, 欧洲又爆发了严重的马铃薯病虫害,爱尔兰人赖以为生的马铃薯大幅度减产,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由此爆发。

生活难以为继,留在爱尔兰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去英属北美殖民地搏一把,于是才出现了美国的爱尔兰人十倍于祖国的奇特现象。

1949年,在无数爱尔兰人的努力下,爱尔兰共和国终于成立。

然而受英国殖民最早的北方六个郡,因为新教徒占大多数,最终被留在了英国。

这是爱尔兰人绝对无法接受的,“北爱尔兰问题”因此也成为两国政治的一股麻筋。

长期奋战而不得果,又加之极度的宗教仇恨,一些激进的爱尔兰人成了欧洲恐怖主义的鼻祖。

他们在英国制造了一系列的暗杀和爆炸等活动,以至于伦敦至今不敢在街边放置垃圾桶,即便放也用得是透明的。

因此爱尔兰人可以说是美国的开拓者之一,这是历史渊源。

爱尔兰国内人口不过区区四百万,但生活在美国的爱尔兰人至少有四千五,是仅次于德裔的美国第二大族群。

爱尔兰人对于政治有着极高的热忱,美国45任总统中至少有14位具有爱尔兰血统。

比如家喻户晓的肯尼迪、尼克松等。

大家绝对想不到的是,别看奥巴马是黑人,他也有爱尔兰血统。

2011年时,奥巴马专门跑到爱尔兰寻根,去看看他曾曾曾外祖父的生活过的地方。

 6 ) 观后感

影片讲述的是Angela一家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用不同的态度的去结局。

母亲Emily Watson 饰演的Angela起初和丈夫的婚姻并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

而现在他们已经有了几个孩子,虽然生活并不如意,再加上刚不久过世的丧子之痛,但这并没有打败他们生活的勇气。

他们决定搬回家乡Ireland,希望在那里能生活得稍微富裕一点。

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依然遭受身边人的冷眼旁观。

每次当丈夫对生活丧失信心再没有勇气扛起家庭重担的责任时,Angela总是会义无反顾的背起来这个艰巨的责任。

但命运无情的给Angela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也相继去世。

此时,丈夫决定远赴英国谋生,最终却没有改善贫困的家境。

而Angela则一直为了孩子Joe Breen饰演的Frank寻求帮助,并教会孩子对生存的渴望和尊严。

Frank辍学后开始挣钱,当他挣到第一笔钱时,他感到异常兴奋。

他感觉自己能为家庭做出贡献而欣喜,同时也理解父亲酗酒的心情。

本片值得学习的是Angela对生活不屈,对生存的渴望。

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经济萧条,失业率急速上升。

影片也借此批评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黑暗。

然而贫穷不能阻碍你前行的脚步,奋斗才是生命永恒的韵律。

个人认为本片结尾有些不足,主人公踏上轮船迈向希望和成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唯一的败笔。

 7 ) 落进雨季里的灰烬

又被译作《天使的孩子》。

那是个耶稣和坏天气并存的小镇,剧照上这个伸着舌头孩子,他的父亲,那个会在早上讲奇幻故事的父亲,因口音和宗教被排斥、失业、酗酒,继而缺失了他的部分童年;母亲被亲戚比喻成多产的兔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去乞讨教士的残羹、借高利贷和跟讨厌的房东睡觉,可仍然在对小男孩说“永远别让人当着你的面关门”。

“圣西士”原谅了“长男”弗兰克的“罪恶”,老先生在课堂上说:stock your mind,或许贫穷,或许没有鞋子穿,但没人可以抢走你思想里的财产,it is a palace.it is your house of treasure。

夏南河或许带走了他的两个弟弟和初恋情人,却也同样带走了妈妈、姨妈和穷人们的高利贷账本,在月蚀后空无一人的湿烂街道的中央,在孤独暗淡的光影里,他笑了,他看到了5岁和10岁的自己肩并着肩,虽然他才不过是16岁刚满。

电影虽是在叙述潮湿、悲惨和屈辱的童年生活,却并不失诙谐、可爱和纯真。

若没有结尾的美国梦,这电影就是满分。。。

好吧,虽然我有被恶心到了,但它还是值得满分。

 8 ) 第6名:美国爱尔兰影片《天使的孩子》——影史50部平民史诗

我曾历经沧桑《天使的孩子》 Angela’s Ashes 年代:1999年 /导演:艾伦·帕克 / 主演:艾米丽·沃森、乔·布林、赛伦·欧文斯、迈克尔·雷基  当初因为宗教问题,安吉拉和丈夫的婚姻并没有得到亲友的赞许。

如今他们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可是在美国生活得并不如意,贫穷折磨再加上不久前的丧子之痛,这家人决定搬回家乡爱尔兰,以祈求在那里获得富裕一点的生活。

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在家乡,他们仍然遭遇着亲友冷眼,开始了艰难为继的新生活。

1997年,一本名叫《安琪拉的灰烬》的书获得普利策奖最佳传记文学奖,作者是66岁的弗兰克·迈考特。

这本书不但受到奖项的青睐,更是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读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它出现了117次,当年就重印了47次,印数高达150万册,并译成了25种语言在全球发行。

两年后,这部小说被派拉蒙公司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在畅销书的带动下,这部电影也受到了巨大关注。

影片的故事发生地,从美国而起,又终于美国。

在弗兰克的心中,美国是他的出生地,而爱尔兰只是一个旅居地。

不过事实上,他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爱尔兰人,只不过一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南方人,他们选择在美国布鲁克林区生活,可是对于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应。

可是他们的下一代人,却想方设法要回到这个地方,并坚定地认为这里才是自由的乌托邦。

或许,在弗兰克的心中,爱尔兰的生活不亚于下地狱,而美国就算再不适应,也是个充满归属感的地方,这种代际之间错位的乡愁,实则是几代人都难以抚平的旅人之痛。

父亲和母亲的出生地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和谐。

母亲安琪拉的家人都对父亲另眼相看,在外婆看来,北方人都是粗鲁的,根本就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更何况现在还得投奔娘家人。

作为一个男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可是弗兰克的爸爸实在有点扶不上墙的意思。

他找不到工作,又死要面子,为了所谓的尊严,不让儿子去捡地上的煤球,结果则是大着肚子的妻子带着孩子上街拣煤球。

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结果赚了第一笔钱之后就去喝得酩酊大醉,半夜唱着歌回家,闹得鸡犬不宁,第二天起不来,结果丢了工作。

男人一旦战胜不了酒精,只能是个没用的撸瑟。

安琪拉也这么说他,可是男人都是爱面子的,他哪里挂得住这样的羞辱。

在离家寻找工作之后,他就再也没回过这个家。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失去了自我,他除了孩子就是老婆,唯一的乐趣酒又成了他最大的阻碍,他已经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了,于是就迷失在了暗处。

相比之下,安琪拉则是个伟大的母亲。

原著中这样描述她:“她的任务就是不停地繁衍后代,然后就是千方百计地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 她前后生了七个孩子,但是不幸的是死了三个。

任何一个母亲都很难承受这样的打击,然而从第一个孩子玛格丽特死去时,她咬着手指双目茫然,到双胞胎前后死去时她表现出的麻木,一个原本富有活力的母亲,就这样被多个噩耗折磨成了一个石雕,任凭风霜雨打,她也几乎没有了感觉。

当丈夫离家打工,需要她独自带大几个孩子时,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怯懦,没钱了。

就去包租婆那里借,没柴火了,就拆掉楼板,实在没地方住了,她也就只能委屈自己的身体,跟她的表哥同房。

可是她的隐忍非但没有获得孩子的认同,反倒被弗兰克扇了一个耳光。

她什么也没说,只有默默流泪。

她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她的内心也无比煎熬,可是又有谁会拯救她呢?

会是上帝吗?

在西方的宗教中,上帝创造世界,并为此牺牲了自己。

信仰在西方人眼中是必不可少的,要感恩这这世间所赋予自己的一切。

从美国回来的夫妻俩,被娘家人嫌弃没有信仰,而他们恰恰来到的是一个极其尊重宗教信仰的国度。

在这个灵瑞克的小镇,孩子们要接受圣餐,也就是一张纸片;有灵车经过,每个人都要站立祈祷;做了错事,还得去教堂去忏悔。

显然,这些事情在刚到爱尔兰的安琪拉一家来说,还都是不习惯的。

家里原本有一副教宗的画像,可是当生了孩子之后,安琪拉就说:把教宗淹死吧。

如此过河拆桥,令人讶异。

外婆总说安琪拉嫁了一个“北方的新教徒”,语气中透着鄙视。

或许,正是因为信仰的混乱,才酿出了这些不和谐的音程。

再没有什么比用一个孩子的口吻来叙述苦难,更让人心寒的了。

小小的弗兰克就亲眼目睹了弟弟妹妹们的死亡,在他还并不能理解死亡是什么的时候。

灵瑞克貌似每天都在下雨,湿淋淋的小城,孕育着潮乎乎的生活。

他们住在满地是水的房子,几口人挤在一张有跳蚤的床上,经常是吃不上饭,父亲还总在外面酗酒。

他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除了要看护弟弟,还要去挖煤干活来挣钱,最后得了严重的角膜炎。

没有鞋穿的他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不得不扔掉那双滑稽的皮鞋。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段青涩的初恋,那是一个单纯的女孩,他一见钟情,全然不顾她患有肺结核的事实。

可是他没有被传染,女孩却悄然上天堂。

死亡来的是那么轻而易举,生和死好像仅仅是一步之遥。

你们会懂弗兰克的心吗?

他十几岁的生命,被注入了那么多沉重的污水,他无路可逃,也无处倾泻。

离开就是他最终的路。

幸而他做到了,可以想象当他踏上美国之后,纽约只不过多了一个看上去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可是人们并不知道,他曾经历经沧桑。

在线观看地址http://film.qq.com/cover/y/yowzj24zukod90f.html?ptag=douban.movie (付费)

 9 ) 磨难

弗兰基的童年是如此的悲惨,但是,我们也看到,那颗历经磨难的生命,非但没有枯萎、失去光泽,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磨难就象磨刀石,把生命之刀打磨得闪闪发亮。

现在展现在他面前的也许是荒原,也许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但无论是荒原还是田野,都会因这刀的锋利,而成为可收获的土地。

只要我们的心中还有着希望,并向着希望不断努力,我们就可以取得成功。

 10 ) 天使???在哪?

他从贫穷中走来,一家人都从贫穷中走来,没有富裕的希望。

天气永远灰暗,纽约的布鲁克林没有阳光,爱尔兰的雨从来不会停下。

从贫穷的一地走向另一地的贫穷。

父亲的工作是永远找不到的,但他的酒杯也是永远放不下的,当他清醒时,他爱自己的亲人,但生活的重压到来时,他只爱自己的酒杯。

于是弗兰克在圣诞夜追着父亲的背影,追着想对他说:我爱你爸爸。

但是他终究没说,也终于没有了机会。

父亲再也没有出现过。

于是他学着独自成长,独自面对生活。

母亲告诉他他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羞辱,他也这样努力着。

他用着倾轧者的钱和自己劳动的钱,在十年后,他终于又踏上了同一艘轮船,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

最后一晚的月蚀,拨去了阴霾,第二日的出发,终于云开日明。

《安琪拉的灰烬》短评

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相继去世,丈夫到英国谋生却没能改善困窘的家境,安吉拉从不放弃地寻求救助,并教会儿子弗兰克(乔·布林Joe Breen 饰)生存的尊严,母亲的光辉在弗兰克的一生里都不会褪色

7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The Hopes of a Mother. The Dreams of a Father. The Fate of a Child.

12分钟前
  • feelzero
  • 推荐

這還是一節奏問題

17分钟前
  • 埃爾西
  • 还行

一个男孩在苦难中成长故事,爱尔兰对男主来说就是一个地狱,永远都是阴冷潮湿,下不完的雨,永远的污水横流,所幸男主最终有幸离开了这个国家,踏上了新的土地,过上了新的生活。母亲安琪拉生了7个孩子,死了3个,这样情况在我们过去的一个时期许多家庭都曾发生过,只是我们没有人写出这样的作品,或者是写了,我们却读不到。

20分钟前
  • 叁小丁点儿
  • 力荐

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被酒瘾控制的男人,别指望他能对家庭负责。尤其是在一个贫穷家庭里,恶性循环会愈演愈烈。二,爱自己,才能爱万物。另外,这不是一部童年题材的电影(被海报误导)。小孩子遭遇太多不好的事,似乎长大以后处境会变好。现实是,成年之后会有更多不好的事等着他。

21分钟前
  • 还行

他从贫穷中走来,一家人都从贫穷中走来,没有富裕的希望。天气永远灰暗,

22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某人短暂而又漫长的1/4左右的人生故事,生活都是要过出来的,所以要行动,也要克制,忽然间我也害怕自己变成那个父亲,不知道时候就快成为了年轻时候的我瞧不上的中年人了~

24分钟前
  • 黑色鸡蛋
  • 推荐

自找吧?小孩太多,死一个两个不心疼,反正再生,我都无语了

25分钟前
  • °˖余温✧︎˖°.
  • 较差

越穷越生。。。真是

29分钟前
  • 还行

弱弱一说:米看懂。。。

34分钟前
  • Elin
  • 还行

连绵不绝的巷子让我回到那个泥泞的童年,每到下雨天,那个充满恶臭垃圾堆的胡同泥泞不堪,每每踮着脚尖踩着泥巴而过一定要咒骂着一切,下雨、泥巴、垃圾至今扔是我对那里最深的记忆。

36分钟前
  • No Man's Land
  • 还行

非常朴实却能打动人心的电影。利默里克的大街小巷仿佛是永远的昏暗潮湿,阴雨不断。/长大后的男主有一双水灵清澈的眼睛。

40分钟前
  • Dead-Blue
  • 推荐

8/10。象征美国的自由女神其实是反讽,全家正因美国梦破碎返乡。导演设置了一系列绝妙的对位/展示肮脏:西装革履的爸爸坚持拒绝捡煤渣,逼得妈妈与教会门口乞丐争夺残食,肉体交易抵租金,双胞胎嬉戏于流入房子的积水、舔报纸油渍充饥(瞄了眼泳装模特),与肺痨姑娘恋爱/私吞积蓄是少年过早成熟的悲剧。 @2016-11-27 01:02:57

42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影片多处展现了对比和讽刺,描绘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46分钟前
  • 一路繁花相送
  • 还行

不及《童年的许诺》

49分钟前
  • 楚天舒
  • 还行

Dans ce monde, il y a toujours beaucoup de pauvres, et peu de gens riches.

50分钟前
  • 清风明月
  • 力荐

完全不懂宗教背景,看起来十分费力。流水账一样潮湿肮脏的生活吧,实在打动不了我。

55分钟前
  • 赖一
  • 还行

复杂的感受,看到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差点就失去看完的勇气。想批判父亲的无能与酗酒,但又想起他抱着孩子烤火的善良,想要批判母亲的软弱和顺从,可又想起一个个的丧子之痛,孩子们呢?更是无辜,所幸他们在污秽贫困中艰难长大。

56分钟前
  • 我不是女王
  • 推荐

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从善者吾近之,从恶者吾远之; 百年养善不足,一日毁之有余; 行善不必人知,积德无需他晓 。

58分钟前
  • mommom
  • 较差

“比一般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是爱尔兰人的童年;比爱尔兰人的悲惨童年更不幸的 ,是爱尔兰天主教徒的童年。”

1小时前
  • SimonApartliv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