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亮点是逼真的灾难场面男女主角的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很大的戏剧起伏,但看到男女主角表演就很容易进入剧情中,感受到他们灾难后的痛苦和心情。
海啸场面很震撼灾难后场景做得很逼真,比那部从今以后好多了。
女神娜奥米再次证明不只有美貌演技也是很出色希望能在奥斯卡那奖,伊万·麦克格雷格给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星战的奥比万上,但这次知道了他也是一位出的演员。
母亲的选择高质量的海啸特效场景后,一段黑屏。
Maria在水面上抱住一棵树撕心裂肺的大叫,大儿子Lukas听见后在水面上呼喊着mam ,两人就这样被水流推着彼此大声叫着对方,此时感情已经被带动了起来。
“mam” “Lukas ” 她们在一根浮树上停下,诉说着害怕、惊恐。
当她们准备到一棵大树上等待救援时,听见了一个小孩子的求救声,这时Lukas 和妈妈发生了冲突,妈妈要去救那个孩子,Lukas 不愿意,奋力喊着不能再冒险了,妈妈把Lukas 的头转过来告诉他“这样的事即使会死也应该去做” 当然影片着力的刻画了这一个选择,他们找到了这个叫Daniel 的小男孩后一起在大树上等待救援,小男孩用手抚摸着Maria。
最后在医院里Lukas 远远的见到了Daniel 的父亲抱着他,开心的笑着。
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可是妈妈的身体虚弱的很难再听他诉说了。
最后在去往新加坡的飞机上Lukas 告诉了妈妈,影片着力刻画母亲的这个选择,也伴随着Lukas 的心理发展与成长。
父亲的坚持Henry抱着两个小儿子Thomas,Simon 海难的场景没有拍,而是直接以Henry 寻找Maria,Lukas 开始,此时Henry 和两个小儿子已经可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但Henry决定把两个小儿子送到山上去,自己留下来沿路寻找大儿子和妻子。
当Henry 打电话给远方的家人时,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一个大男人哭的稀里哗啦,当他答应一定要找下去时,害怕失去,但仍执着的坚持希望存在。
激发出我们对于生命、亲人深深的爱。
Lukas 的成长作为大儿子,影片里着重展现了的他成长。
当然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每个人或许都会成长。
从刚开始在飞机上刻意表现出的大胆,到抱着妈妈说“我很害怕”,选择救不救Daniel,在医院帮助别人寻找家人,以为自己的妈妈去世了,与两兄弟、父亲的重逢(重逢的场面太感人了,弦乐一升,两个小男孩一路狂跑叫着Lukas)
最后在医院夜晚的场景里,父亲抱着Simon,Thomas ,把Lukas一个人放在他们的对面,似乎也肯定了他的成长
影片在人物心理的刻画,演员的表演,价值观的含蓄表达,视听效果的处理上都做的很好,质量很高。
重要的是它太催泪了
至少我觉得这部电影它没有多少亮点,从电影开始之后没多久就全程在那描述海啸带来的灾害和那一瞬间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然后这一个家庭他们真的是天时地利都在帮助他们通过最短的时间能够相遇,然后妈妈的生命也能确保活下去,真的感觉看这种电影充满了正能量。
😄😄😄😄😄😄😄😄😄😄😄😄😄😄😄😄😄😄😄😄😄😄😄😄😄😄😄😄😄😄😄😄😄😄😄😄😄😄😄😄😄😄😄😄😄😄😄😄😄😄😄😄😄😄😄😄😄😄😄😄😄😄😄😄😄😄😄😄😄😄😄😄😄😄😄😄😄😄😄😄😄😄😄😄😄😄😄😄😄
海啸奇迹 (2012)7.82012 / 西班牙 泰国 美国 / 剧情 家庭 灾难 / J·A·巴亚纳 / 娜奥米·沃茨 伊万·麦克格雷格
影片至下而上的机构很难让人只挑一点来写影评:1,首先说说Naomi奥斯卡女主提名的事,至少我看着几乎无念,全篇3/5 Naomi几乎是植物人戏份,还有制造大量喊叫和眼泪,确实煽动人心,相比Ewan这条薄弱线索仅贡献一条泪点,给个提名安慰成分很大!
2,不得不说一下大儿子扮演者Tom Holland。
首次触电,就将演技绽放的一览无遗!
个人感觉他才是片中的绝对主角,跟Naomi和Ewan搭戏毫无逊色之处,可以说是抢戏十足,只是影片将其定义为配角贯穿全片所有线索和主要情节勾芡。
Holland成就了近几年来最出色的银幕首秀之一,要不是85届奥斯卡众多老戏骨配角争斗,想必初露锋芒的Tom Holland值得一个提名鼓励!
(相比《南国野兽》中获奥斯卡提名的小女主角Quvenzhané Wallis而言,Tom Holland绝对演技过硬!
)3,大家都在说这片子与《唐山大地震》的对比,我也来凑凑热闹。
其实看到前20分钟,我就想到了,如果冯导看到这片子是怎样的感受?
至少我觉得这巴掌打的挺响!
同样是以灾难为泪点,一个过分浮夸,一个真诚朴实。
至少人家不会再拿你眼泪开玩笑的同时给XX保险做个广告,至少人家在彰显人性的同时没有把家庭伦理用劲过猛!
4,个人认为全篇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开篇铺垫过少,直接进入线性叙事的代价就是后半段人物性格还没有显现便出现改变,导致跳跃性过强,但是优点就是节奏控制的非常之好,全篇无尿点。
并且泪点散布均匀,虽然故事没有太大亮点,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累!
5,惊喜的发现片中和两个小儿子相互籍慰的那位老奶奶的饰演者是杰拉丁·卓别林,卓别林的女儿,戏份不多,却满是感动!
6,关于片中优秀的细节处理多之又多,本人最赞赏侧重人性烘托的几段小戏份,Ewan第一次借手机被拒与后一段慷慨解囊对比恰当,片头大儿子桀骜不驯与救人后内心澄明步调一致,Naomi重伤在床却让儿子去帮助其它人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就足以证明这是一部中上等的好电影!
在家无聊和粑粑麻麻看的。
看完麻麻才说她之前好像看过哈哈哈我倒是一向喜欢灾难片,棒子国的一系列都是我的爱😂这一部我觉得很不错啦,就是时间上有点冗长。
从一开始的海啸来袭,拖着满身伤,与家人被迫分开,努力求生,还救了个小朋友。
真的,可能也就是在灾难面前才真正能看到人性的温暖吧。
印象最深的是妈妈,脚上那么大一口子,看着都吓人。
这段戏凸显了人类本能的求生意识,看着是很揪心了。
镜头很有真实感,哈哈大片效果不是盖的。
特效很强了!
后来蛮感动的是妈妈带儿子去医院,儿子还顺带社会实践了一把,做了个志愿者。
一边找妈妈一边帮别人找亲人,这段再加个BGM烘托,真的很暖心。
还有一段爸爸借电话那一段,算是希望的曙光吧,那大哥也是位好人。
最后是小朋友们。
这三兄弟看一个爱一个啊,从头到尾,可以看出家庭的教育模式也是相当的好。
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理解。
可能美化成分也存在吧。
要是家家都这么和谐,那教育问题就不存在了。
很适合家庭聚会看的电视。
一家人一起看,亲情关系都融洽很多😂
这不是一篇影评看了The Impossible,不想说话,地铁上低着头紧闭双眼是不想眼泪流下来被人看到许久没有被一部电影牵动了情绪,电影院里的观众都在抽泣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我没有经历过任何灾难我也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是否会直面灾难但我想,从今以后,我会怀着感激的心醒来,努力过好每一天我会竭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站台上说笑的年轻人是幸福的站台上喝着饮品的漂亮姑娘是幸福的站台上亲吻的情侣是幸福的......我们 是有多幸福
文>艾晨这里的“成长教育”指的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监护人对其所进行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与“生命教育”内容相契合。
(百度百科:“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上一部让我对国外的成长教育有所思考的电影是《阳光小美女》,而这部《惊天巨啸》亦让我感受颇多。
特别是片中Lucas面对灾难时的表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这与其父母平时的教育自然是分不开的。
本文试着对片中场景略做评析,多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一、尊重教育场景一:酒店里,Lucas打开冰箱看到可乐,不敢造次,问妈妈可不可以喝。
妈妈让他喝水,他乖乖把可乐放了回去。
场景二:Lucas发现Maria脚上的伤,Maria转身过来时,衣服已经破烂,胸部外露,Lucas一下转过头去,说自己不能看到她没穿衣服的样子,然后道歉。
场景三:树上,Lucas打开可乐先给了妈妈,Maria喝了一口递给了Daniel,Daniel喝了一口之后,又给回Maria,并轻抚着她的头发,握住她的手。
场景四:车上,小Simon说尿急,Tomas让他憋着。
直到后来实在憋不住了,Simon才跑下车尿尿。
这几个场景里,分别体现了孩子对长辈的尊重、对女性的尊重、彼此尊重、对他人的尊重。
诚然看上去似乎都太过微不足道,只是最基本的一种礼貌问题。
但是正是这些最基本的,也经常最为孩童所忽略,甚至为大人所不以为然。
私以为,下意识的反应其实最能体现出教育的潜移默化。
二、善良教育场景一:听到Daniel的呼救声时,Lucas认为“我们自身难保,帮不上忙”,妈妈则说“即使我们会死,也得去救他”。
场景二:医院里,妈妈要Lucas把桔子分一半给别人,并夸他是最擅长帮助人的孩子,让他去医院帮忙,做任何事都行。
场景三:父亲自己找人的时候也在帮别人找人。
同情、帮助弱小者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
善良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的教育”。
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都要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三、责任教育场景一:Lucas,从海啸发生之后就担负起了照顾妈妈的责任。
场景二:Tomas,一个坐飞机会因为颠簸而害怕,在酒店因为害怕而睡不着跑去找妈妈的小孩,却能答应父亲,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在山顶的避难所,Simon说害怕,小Tomas教他“闭上眼睛,想点快乐的事”,并帮他盖好被子。
“Promise”这个词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在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说“我不会丢下你的”,promise;医院里,妈妈要Lucas去帮忙,他担心“我走开你真的不要紧吗”,妈妈promise之后他才走……信守承诺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四、生存教育场景一:游泳,如果不是小到Simon那样的小孩都会游泳,那么海啸一来,基本已无生还希望。
场景二:海啸过后,Lucas从水中捡起可乐,凸显其求生意识。
水退后他就和妈妈撤到高处等待救援,并且明白在不知道救援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收集手边的淡水资源十分重要。
生存教育里重要的一门课就是“灾难教育”。
培养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水里的时候,Lucas因为恐惧而发抖,抱着妈妈哭喊着“我害怕,我们回家好不好”,妈妈则温柔地在他耳边说“我也怕”。
相似的对话在父亲与两个孩子间也出现过:父亲要继续去寻找妻子和大儿子的下落,拜托Tomas照顾小儿子Simon,他说“我害怕”,爸爸说“我也害怕”,然后说“如果妈妈和Lucas也一个人孤零零的害怕,该怎么办”,Tomas似懂非懂,就明白了。
正是这样的教育,让我们觉得,面对灾难时,恐惧本身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只不过恐惧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与其说是灾难让男孩成为一个小男子汉,还不如说是平时的教育在这时起了作用。
五、死亡教育场景一:送妈妈去医院的路上,Lucas沿途看到那么多的尸体。
场景二:帐篷里,Lucas翻看死亡登记册,看着那些面目全非的照片。
场景三:山顶上,74岁的女人和7岁半的Thomas之间的对话。
Thomas说他喜欢看星星,女人说:“Some of those stars have been burnt out for a long, long time. They’re dead, but once they were so bright that their light is still travelling through space. We can still see them.”(有些星星,早已在很久很久以前燃烧殆尽。
它们死了,但它们也曾经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那些光芒穿过浩瀚的宇宙,终为我们的双眼所见。
)这里直接引用百度百科上的一段话: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
他们断言:可能有那么一天,家中一只小狗小猫或家庭成员真的归西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六、后记也许有人会质疑,认为这只不过是电影而已,当然存在虚构、夸张成分。
诚然片中的小孩都有超过我们意识里认为的“应有的”成熟与冷静,换做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
我们要分析的其实不是这部电影里的具体事例,而是这些事例所反映出的现象。
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一提起天朝的小孩,首先想到最多的标签是:不尊重别人、任性、霸道、娇惯、生存能力差、自私……诸如此类贬义的形容?
褒义的当然也不少,个例是不能代表共性,但是却能反应共性。
与天朝广为诟病的“应试教育”相比,国外的“素质教育”历来为人推崇、向往。
然而写这样一篇文章,本意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想说明“怎么做是对的”,而非“谁是对的”。
国外自然也有不那么做的,国内自然也有那么做的,只是从比例上,国外的多为普遍现象,国内的却是鲜见的个案。
教育的本质即是以教育人,“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
然而国内学校、家庭却多重于教疏于育,且限于形而松于心,每每看到各类无下限、三观不正的“熊孩子”,多感诧异、愤怒。
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最基本的特质是素质和智慧,因此教育也应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
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电影里,车站团聚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在奔跑而来的弟弟们面前,Lucas就是个兄长的模样;而在父亲面前,奔跑而去的他就是个孩子的模样。
Lucas和多数小孩一样,也会欺负弟弟,也有恐惧的时候,开始时也不想救丹尼尔,但是后来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了。
他并不是一步就成长到位的,正是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引导下,他才慢慢展现出他的成熟。
2013-1-10
1.飞机颠簸,Maria和Thomas都表现出了害怕,Lucas对弟弟的害怕不理不睬。
展现这家只是众多普通人中的一员,以及孩子尚未真正成熟,拥有责任感。
2.酒店,Lucas的可乐要求被拒绝,悻悻放回,会不满但有家教。
Maria更衣时迎着阳光的胸部曲线,明亮美好。
3.Henry工作有起伏,Maria无业。
家庭面临生计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笔带过,而后就再未提起。
面对灾难,任何事情都微不足道。
4.海啸来袭,Lucas去捡球,Maria去捡纸,一家分于三处。
灾难突如其来,亲人近在眼前却触手不及。
5.洪水中Maria见到Lucas,母子俩各有一次在抓住固定物之后为了救彼此而放弃。
6.Maria腿上可怖的伤口,以及第二次露胸,和第一次的明亮美好形成对比增加冲突。
而儿子看见母亲露胸自觉转身,第二次展现家教。
7.救Daniel。
Lucas的Boy to Man。
Maria的伤导致他只能是精神领导者,行动领导者已经变成了Lucas。
在如此危急时刻不忘教育孩子乐于助人——这点扪心自问很难做到,所以如果这个细节是真实的真的肃然起敬——Lucas抱起Daniel的一刹那,完成成人礼。
8.上树。
Lucas展现了绝对的男子汉的成熟,先将Daniel放上,然后下来救母亲。
而如此稀有的可乐,进房间就觊觎的饮料,在危急时刻打开先给母亲。
然后母亲递给Daniel,最后才是自己。
当然我对于Daniel能够平稳的拿住罐子,喝了几口,就还给Maria,也表示惊讶。
我生怕他拿起来就扔出去,或者全部喝光一点不剩。
因为以当时的状况Daniel的表现多少有些不太真实。
9.但电影中我最质疑的一幕是,Maria让Lucas去帮助别人。
在其他家人生死未卜,整个医院混乱无序,语言不通,自己又如此重伤的情况下,让唯一的亲人还是个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是我百分之百不会相信的事情。
Maria应该紧紧的抓住Lucas,是紧紧的,哪怕昏迷都不会再放手。
当然我理解Lucas的成人礼需要更多的注解,所以他帮助别人团聚,又看到Daniel找到亲人,达到仪式的完成。
10.名字。
病历搞错,母子失散。
护士写在Maria手臂上的名字,最后成了母子团聚的最大功臣。
Lucas身上的名字标签,以及他眼中的哪些身上都有名字标签的疑似孤儿。
再加上最后Henry打开的we are on the beach的纸后面的名字。
原本活生生的人,现在都只是一个一个名字。
11.Henry的电话是一个大泪点,很大功劳归在Ewan的演技,两句话大泪奔。
12.Maria对Lucas,以及Henry对Thomas两次在孩子说我害怕的时候,他们回应我也害怕。
教育者不把形象高大化,能让被教育者更快的成长。
这让Lucas成人,让在飞机上因哥哥不理自己就害怕的跑过来的Thomas,变成了可以照顾弟弟的哥哥。
13.在几次擦肩而过后,Thomas和Simon奔向哥哥的时候让人如释重负。
当一家五口登上飞机的时候任何行李都没有,但五个人来的,五个人回去。
突然发现在当时实在是太奢侈了。
所有人的演技都很好,Naomi Watts、Ewan McGregor、Tom Holland,甚至两个小弟弟都很出色。
全片泪点很多,是想哭的时候的最佳选择。
花絮:1.影片的原型家庭一直跟随了整个拍摄过程,并给了很多建议,尤其是Maria Belon——Naomi Watts扮演的角色。
而且他们也都出席了本片在多伦多电影节的首映。
2.度假酒店残破的画面是在当时一家人旅行的实景拍摄,那里正在进行重建工作。
而海啸袭击的画面是通过模型拍摄的。
3.在拍摄水下画面的时候,Naomi Watts被绑在一个旋转椅上。
发生过因为技术失误导致她无法保持呼吸的情况。
提到此事她也表示相当后怕。
4.本片的原型是一家在日本工作的西班牙人。
5.Naomi Watts 和 Ewan McGregor上次合作是在2005年的《生死停留》。
我下午上课,讲tsunami,一时冲动就看了短评完全吐槽不下啊,必须长评纪念一下,毕竟是我爹(呵呵 提名金球 接电话的时候心虚不?
)1. 疼死了2. 傻逼泪点低,多半是吓得3. 长这么漂亮的一家给整成这幅样子!
是嫉妒心吗!
小儿子simon可真是可爱的小孩纸啊……4. 我以为妈妈和大儿子救起来的那个小孩daniel是熊孩子(看名儿就觉得),但是好乖!
(来 怪阿姨亲一口)5. 一上来就给娜奥米沃兹裸上身,我能认她作娘吗?
这个想法在看到她大腿之后就破了6. 娜奥米的大腿从水里露出来的时候:“我擦这从医院出来就可以直接演锈与骨了妈妈咪啊”娜奥米失血过多在床上躺尸,脸都紫了:“我擦这从床上下来直接行尸走肉片场客串啊”7. 大儿子lucas绝对的第一男主8. 话说这里面也太多他妈的台湾剧里那种“巧合的错过”了吧!
有必要吗?
9. 这么好的题材,导演他妈拍了个啥10. 完全看不懂摄影,每次POV特写的时候,都尼玛AV镜头即视感11. 完全听不懂这史诗般的配乐12. 后面给娜奥米做手术麻醉的那段,到底是为何要拍成那样,我没看懂;伴着那窸窸窣窣的小提琴,娜奥米手从水里缓缓伸出来:“我操!
这把光打暗一点简直尼玛恐怖片啊!
僵尸还魂啊坟蛋!
”13. 我爹真是毛毛躁躁,哦不,只是毛毛;肚子什么的完全穿帮,亏得平时遮得这么好找不到妻儿,他给他爹打电话,说着说着哭起来,对不起我笑点低了……我完全不知道为何当时会笑……对不起……14. 最感人的居然是74岁老太太和二儿子看夜空的时候说的那段关于星星的话:那些星星都烧干净好久好久了,都死了,可他们的光会在宇宙中无限地穿梭下去我果然还是乖乖去看什么kuso的科幻和傻逼爱情喜剧吧,不合适不合适(摇头)先这么多,记起来再添(← 添—添饭—好饿 =_=)
电影中男孩和母亲因是否帮助呼救的小男孩产生纠纷的这一刻使我想到李连杰。
他当时也遭遇海啸,幸存下来的他开创了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
或许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才发现自己的无比渺小。
为自己不能救助近在咫尺的同伴而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返回来看,要是当时男孩和母亲没有去救这个小男孩,会在他内心留下一生难以抹掉的遗憾吗?
帮助他人有各种形式。
选择你力所能及且能尽最大能力帮助到他人的方式去实现自己作为同伴中一分子的能量。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发现人性中更大的光芒。
看似是灾难电影,但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典型的工业电影节奏把握,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
他妈就不死。。。
岁月是把杀猪刀啊,沃茨已经不是穆赫兰道里的沃茨了,倒是麦克格雷格还那么有型,很多长镜头和慢镜头都适得其反,一个简单的找到失散亲人的故事与奇迹实在不沾边,导演感情戏把握能力之差从孤堡惊情就可见一斑,泪点没有,尿点不少。
小孩的台词写得太生硬,刚入戏就被拽回来,太多刻意的煽情反而觉得麻木,就好像在说:“哝,主角够苦逼了吧,配角够善良了吧,配乐够福至心灵的吧,预备,开哭!><”
没有什么重点。。看到那大腿的那一下真的太恶心了。但是我完全没被感动到,就是觉得很痛很恐怖= =
能不能把这部影片从豆瓣“欧洲灾难片榜”撤下来?这是家庭温情片,说它是灾难片过于诈骗了。
或许在相聚的段落上设置的悬念点有些俗套,但影片整体真实感依旧很强,海浪袭来和女主卷在水下的部分看得人特别揪心。三个小朋友实在太乖了,Ewan打电话和父子四人相聚的段落简直戳死泪点。
这导演果然恐怖片出身 声效和情节设置过分melodramatic 感觉就是2012年的the help 白人至上的潜台词让人作呕
前面挺好的,后半个小时臭长臭长的,怎么都感觉像是党国献媚电影的套路。我女神演的太好了,咪咪闪了一次又一次,害我需要经常性的按暂停。
好歹有点剧情吧?用这么小的孩子演这种片子合适吗?
看了半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
不感兴趣
没当我看完这种电影的时候。我总在想,人啊,争啥、夺啥、愁啥,天灾来了啥都没了,就不能每天消停儿的享受生活珍惜生活啊~~~
真心觉得一般,也没有被震撼到,只是简单的把真实故事讲述出来而已吧,感觉就像一篇文章广而不深。【伊万就是打酱油的太忧桑了!】
拍得滿精緻,但除了事件和角色本身,電影的敘事觀點讓視野侷限在很平實溫情的角度,沒有太多可供觀者詮釋的點。兩位男女主角感覺像是誰來演都可以,但知名巨星的形像和演技我想確實是有加分的。
6.7/10没有精彩的特效,没有煽动的剧情。娜奥米瓦茨看来是习惯演出被虐的角色了
温情片子我看完无感💔💔💔
妈蛋血肉模糊的真心不适,小娟电话刚接通眼泪就滚下来了太戳泪点了,还有三兄弟相认妈呀老二老三那叫一个惨。
从头哭到尾,其实我很相信命运的(收音效果很棒)
很震撼的海啸画面,直戳心底的人性情感,完全模拟海啸来袭的真实场景,天灾面前人类是渺小且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