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青春梦工厂》里面黄又南对天宫和她的经纪人说,为他们准备了“全港最理想的酒店”,结果一到才知真的叫“理想酒店”。
《大丈夫》中陈小春饰演的李医生说,他“第一次爆房”就在“理想”。
维基百科对这家酒店的解释:“理想酒店式一所位于香港九龙塘站附近的一家时钟酒店。
这一家酒店之所以在香港闻名,并不是因为他的服务或环境特别优越,而是因为它地点适中,刚刚好在地铁站、巴士站和火车站之间,使它变成了一个约人的‘理想’地点。
理想酒店在1980年代是香港很多富豪和明星的偷情胜地,因为地方宁静而不受打扰,这亦使这家酒店变成了当时人暗指去偷情的代名词,尽管在九龙塘其实还有不少其他类似性质的时钟酒店。
然而,自从附近的香港浸会大学扩建及香港城市大学的落成,使九龙塘变得越来越热闹,而该酒店的门口以成为了学生举行活动前出发的集合地点。
”my little airport有首歌叫《浪漫九龙塘》,有句歌词就是“我们终于去到了九龙塘,在城大旁的酒店爆房。
”理想理想,是不是也是红男绿女“实现理想”的好地方呢?
很好的片子!搞笑的部分自不待言,可以看到很多港片经典的影子,从头到尾对<无间道>的模仿,神秘紧张的情节,环环相扣,十分精彩!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电影,彭浩翔的确没让人失望.每一个桥段下都似乎有着比表面的搞笑更深的故事.男人与女人的"猫捉老鼠",丈夫与妻子的情感纠葛,让人在大笑切紧张之余又多了一些唏嘘.婚姻的智慧,成年人的情感尽在那一个神秘的简讯中"太太们在楼下,速走"结尾处让人不由得连连击节称赞.
自从《一个字头的诞生》之后,还没有看过这样颠覆类型片的影片,整个看片过程都不停让我有惊喜,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全新的港片。
故事情节就很有新意:几个已为人夫的男人集体利用妻子出游的机会出去“滚”,结果历经千难万险还是没有达到目的。
影片在拍摄那几个偷吃的男人时用了拍摄黑帮片的手法,最精彩才的莫过于四人在后巷躲避记者的桥段,若不是把手枪换成了水龙头,则完全就是一个枪战片的感觉,四个人越觉得事态的严重,表情越严肃,就越让人忍俊不禁。
影片后半部分则是发现问题的老婆与他们斗智斗勇的情节,节奏上也加快了,更加引人入胜。
刚看完就迫不急待的有看了导演评论版,听到导演和另外几个人打趣,解释一些情节、场景、音乐的选择和利用,真的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拍陈小春和旧相好吃饭时,利用几块镜子拍出连贯的不同角度的场景,实在是很精妙。
于是很快又从emule上下了《公主复仇记》来看,仍然是带有导演音轨的,这次导演的评论倒不太多,不过还是有不少收获。
比如为了表现阿sa的偏激,导演刻意让她住在死胡同里,家里的很多摆设都不符合风水。
而在交代筱惠音乐专业的背景时,只是用没有语言的一组镜头来表现:她一个人在公车上听长笛奏出的莫扎特,而手却跟着做出弹钢琴的指法。
整个影片的情节设计很巧妙,谜底到最后才揭开,若不是看导演评论,竟没有发现里面的小小铺垫,比如一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的台词,比如阿sa说谎时都是在用东西来掩饰或者迅速转移话题。
对片尾的两句台词印象很深:“世界上根本没有王子,只有混蛋和假扮王子的混蛋。
”“世界上也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和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假扮王子是为了骗别人,而自以为是公主只是骗了自己而已,应该不会对别人不利,所以我这个巫婆准备继续假扮下去。
在港片中,不乏恶搞之作,多数及其平庸无聊,可以满足人们让大脑白痴的需要。
之所以需要这样的低级趣味,因为今天的人们,活得并不容易。
想想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之后的感受,大概谁都想来点恶搞,轻松痴呆一下,让脑子停一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彭浩翔的作品不是,他的电影也有恶搞,但并不低级,他恶搞的境界是荒诞,他可以把婚外偷情这样的主题讲述的像黑帮江湖故事,把男女之间的斗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看着电影中人物一本正经的演绎着荒诞的事物,总是忍不住要笑,笑得不夸张,因为心里有些发酸。
正如某哲人所说,一切喜剧在骨子里都是悲剧。
婚外偷情这样的故事,拍得如此喜剧幽默,但别忘了故事最后天天老婆所说,婚姻是虚无的,随时可以毁灭。。。
难道这不是一种对婚姻的悲剧观吗?
不同的是彭浩翔决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在一个善于玩味生活的人,所以他又借天天老婆之口继续说出这样的话:你控制不到,亦掌握不到,但前面这件事,你就可以掌握,掌握到前面这件事,你就有一个选择,选择一是离开这个婚姻,一是继续维系它。
看过Peng Hao Xiang的几部片子到这一次《Men Suddenly In black》的黑色幽默呵呵 我不得不叹服 他的确是个天才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四个男人出去滚 然后老婆们出去抓所以这一次Director Peng也用上《无间道》台词 桥段 摄影手法。。。
似曾相识 却将搞笑夸张发挥到及至 含而不露包括从头至尾的伏笔 和 首尾呼应已经习惯了他的那种风格 到最后送你一个extra透露一点或者留给你一点遐想空间由此不枉他的黑色幽默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是搞笑而又不仅仅是搞笑难怪 人人都爱Peng Hao Xiang
彭浩翔的作品,向来充斥着很多黑色幽默。
最喜欢他的《买凶拍人》,实在很有意思。
今天看了他这部2003年的作品,极尽调侃之事。
金培达的配乐真是好玩极了,时常让我有看黑帮片的错觉。
特别是曾志伟带来的气场,会不自觉想到《无间道》。
可是谁知道表现得这么郑重其事,营造出生离死别那样悲壮的气氛,要讲述的却会是这样的故事。
忽然脑子里想到了“混搭”,而且让人更兴奋的是,虽然看着很不搭调,不过还是有很戏剧化的效果。
彭导演真是恶搞,里面的一个太太的名字竟然叫绮贞,当时听到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难道他也喜欢老师?
呵呵,片子挺好玩,不过不是很喜欢。
总觉得很多东西表达的很含糊,故事的主线和架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
不过无聊的小朋友特别是小男生可以看一看。
也许会有很多启发哦
影片结构亦是先以男方角度开始偷情经历,中间又以女方角度重演捉奸起因,然后才合二为一上演曲折交错的斗智好戏。
其中大丈夫们自述偷情理由一段,尽管歪曲搞笑,却真实道出了男人心声,就折射出些许深度意味。
还企图借一场捉奸闹剧来审视夫妻的相处关系,提出宽容之道,抑或心照不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在《大丈夫》的出乎意料的结尾中体现得最为突出。
似乎少了贴近香港现实的社会背景和讽刺,转而专注于夫妻捉奸斗智的桥段噱头,加之谭咏麟、洪金宝等演员大多于情节无关的客串,显得更加通俗商业。
但同样也不能否认,《大丈夫》拍得还算有些创意、有些深度、且有极佳妙趣。
有趣的片,也看過"公主復仇記",彭浩翔總好像有點虎頭蛇尾似的,無論劇力和笑料也是前半部份較強,而出人意表的結局很好,會讓戲不在完結的一刻便完結了。
哈哈,很後現代呢!
就是那種很"正式地遊戲"的感覺使人感到很有趣,還有把經典諧謔化。
例如把無間道的經典拜入黑社會的場面重現,把背妻偷歡放大至偷運軍火似的嚴重,把"嫖客逃避記者相機"描畫成槍林彈雨的場面,並設定成電玩槍戰的畫面模式--記者一邊努力拍下他們的照片,他們要閃避,並以水喉向他們噴水還擊;不以戰爭畫面反以電玩槍戰作比喻,狂歡化的意味更強。
但彭浩翔那種是幽默,雖然有些太冷僻,沒太多人懂笑,就例如那個太太怕不准外出的丈夫連家裏的菲傭也不放過,便把女的都換成男的,於是杜文澤說:"阿九叔賭馬而已,又不是練馬師!
",我也過了數秒才反應得過來他是在調侃那個在家裏強暴菲傭的練馬師;但大部份如"唔賭唔知時運高,唔嫖唔知身體好”便很逗了。
Twitter体很显然,眼下已经不是《魂断廊桥》的时代了,没有人会等你等到天荒地老,没有人会把持着寂寞的心压抑自己的欲望。
欧美国家现行一步,性#伴、换@妻都是人家玩剩下的了,中间或有夹杂爱情成分的,比如苏菲玛索的《芳芳》,只偷欢,不做爱,便被奉为很高尚和受追捧的方式了。
国内起步比较晚,但加速大,一步抵人家三步,具体形式不表。
你看那《山楂树之恋》,不是张导没拍好,实在是群众纷纷表示纯爱矫枉过正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不真实呐。
彭导讲喜欢把夸张、荒诞的故事讲得很常态化。
比如《AV》以及更早的《买凶拍人》,正经地说荒诞的故事,天马行空地玩电影,而且镇定自若地邪气十足。
偷情这个题材更是不用说了,从《公主复仇记》到这部《大丈夫》,还有后来的《出埃及记》,各自侧重劈腿、欢场以及偷情后前度女友的报复,把偷情常态到港人爱情中似有似无的一部分。
另外多写一笔,此部片的编剧之一叶念琛,后来另起炉灶独自拍出了《十分爱》、《独家试爱》、《我的最爱》系列,简直把偷情这个题材做到了极致啊。
关于男人为什么会偷情,彭导借片中角色之口道出了一二。
曾志伟说:母滚母鸡身台豪(不偷情不知道身体好)陈小春说:我很爱我老婆的,但是我每次出去玩,回来都有种负罪感,才会对老婆更好杜汶泽说:以前我一清二白的时候,我老婆总怀疑我偷情,越解释她越不信,我岂不是不去白不去?
贾宗超说:我要破处(orz...)你懂的,女人不相信的三件事:男人的承诺、男人的感情、男人的借口。
片中女人的回应方法无比的高明:在捉奸之前先发条短信告诉他们老婆来了,速逃。
既让你偷不成腥,又间接告诉你你是时刻在我掌控之下。
这个片子有多正经,你能在《无间道》里看到的逼供、内鬼、反目、跟踪、枪战,片里都有。
片名叫《大丈夫》,四个男人却是弱势男人,以悲壮的格局衬托小男人的偷欢,江湖大佬原来是小男人滚友,敌追我捕也只是夫妻斗法,尤其是曾志伟有几场戏完全就是他在无间道里扮韩琛。
你可以看到彭导在向杜琪峰致敬,在向吴宇森致敬,在向所有老港片的同仁致敬。
个人无端的揣测,几个主角一直在缅怀五年前年由梁家辉扮演的九叔带领下闯荡欢场的风光年代。
电影的时间设定在2002年,那么5年前就是1997。
也就是说,男人帮的极乐时代终结于回归之时。
然后就是5年的萧条时期,马照跑,舞照跳?
5年后,他们4个计划的第一个就是去约老情人,是在说“情人还是老的好?
”。
片子结尾,男主角和女主角又生活在一起,是在说大陆与香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维持关系?
妈的,这段太邪恶了。
下午看了《大丈夫》,还是有些吃惊的,别人称他鬼才也是有理由的。
我看的是有导演和编剧阐释的音轨版。
偏是能把很无聊的事情讲得有滋有味,你会期待导演给这样一个故事什么样的结果,会想看到最后,不会半途走人。
他07年的新作品已经开始进行中,比较地期待。
终于我也有这种等候别人作品的感觉了。
一直记得这部片子L
香港版真爱无价
我真的好喜歡看瘦瘦的小軒被女孩子欺負ww(不是x
为了我轩,必须上4星😝绿衣服那位……对mp3说话那位……唉。
爱情如此,拥抱每一刻花火。
只记住了那几首歌。
烂片,但是恋爱启蒙
每次看到张敬轩 都止不住的想到小飞侠
hurt so bad 真的好听
张敬轩的part好看,吴卓羲和黄婉伶发展的爱情假得不得了
今天突然想看这部片。80年代生人都有港片情节吧。看完这电影认识了张敬轩。他真唱得好。
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还是稍微有点做作哎
除了砖头狂人之外的那个故事都不感兴趣。可他们竟然最后没有在一起···
纯粹为了轩仔和吴卓羲
昨天豆瓣放到《hurt so bad》显示这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好吧,我就是这么翻看了这部电影。。。。。这种小故事连接的电影未必撑得上有多好看,不过确实是把爱情各种阶段的花火清晰阐述出来。。。。。花火纵然即逝,有时候,也该抓住它,turn it to,独家记忆。
一个字,烂。
很早以前看过,很好看。喜欢张敬轩那首歌。
还真不错,轩轩那条线还有的可讲的。
這個版本的hurt so bad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聽後就忘不掉。憑這一段我就能給電影加兩分。是青澀的也還是軒仔。
喜欢刘浩龙演绎的老师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