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打动人心的我想应该是真实的感动,就像我们现在已经被荧屏上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感动了一回又一回,甚至有些麻木了,这个时候看到一部影片,特别是貌似很感人的片子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一些戒备的,什么才能打破我们的这道防线呢,还要回归本质,那就是真实。
《下一站再爱你》这个看似浪漫的爱情竟然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而且在影片最后他们真实地出现,慢慢讲述他们的故事,你能扛得住吗。
“相信你还在这里从不曾离去我的爱像天使守护你若生命直到这里从此没有我我会找个天使替我去爱你……”看完电影之后,这首插曲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着。
电影最后的那一幕,当万豪喝拿着一年前两人共同酿造的葡萄酒,久久的凝视着这片见证过他们的幸福的草坪,天边仿佛是化作天使的萱萱在看着他,带着微笑,或者笑中有泪。
萱萱,就是一个人间天使。
为了支持丈夫,她曾经甘愿放弃事业成为全职太太;为了帮助她人,她主动去医院当义工为病人们做心理辅导;而当病魔降临到她的身上时,她也以一颗天使的心对生命勇敢的微笑,帮助起了别的病人。
美丽,善良,坚强,乐观,它们就是萱萱的天使的翅膀。
看完电影后我跟闺蜜跟说,好希望有一个万豪这样完美的男人守护着自己,闺蜜的回答却狠狠的击中了我,她说几乎每个女人羡慕万豪对萱萱这么好,可是有多少女人拥有萱萱的优雅美丽自信吗?
就像去年我们刷着求张亮这样的暖男时,我们自己是不是那个甘愿站在张量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寇静呢?
是啊,有多大的付出才能收获多大的回报,有多大本领才能有多大的收获。
门当户对四个字有时候是对的,两个人只有拥有同样质地的灵魂才能真的心灵相惜,才能上演出这样令人动容的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所以,在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的道路上,每个女人都应该努力成为萱萱这样的天使,坚强乐观善良阳光自强。
因为只有凭着这双天使的翅膀,白马上的王子才能辨认出你。
我妄自以为,这样的相遇,便是一辈子了。
这个类似福音电影的片子可一点都不轻松。
一看开头1分钟,已经对这个故事失去了兴趣,讲一个绝症病人在生子和斗病魔,加上丈夫的爱,医生朋友等的关怀,这放在民生新闻报道还行,上升到一个电影就太小题大做了。
还要是真人真事改编。
为什么不能从相识相恋,绝症这样来讲述呢?
虽然是韩剧日片那一套,但至少让人有期待啊,而且很多人愿意被虐心,愿意煽情。
但这个已经结婚的故事真的没有期待,甚至连第三者这样的吸引点都没有。
主旋律、公益也得搞得好看点,才能让更多人看,不然你拍出来没人看,也就起不到公益的作用,公益不就想多点人看到学到点什么吗?
才知道这个原来是号称第一部在内地上映的福音电影,不过刻意淡化了宗教的东西,毕竟审查了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宗教。
好吧,虽然有审查,但其实真的不用这么说教来做一个电影的,看看《八月照相馆》,看看《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恋空》等,就认真讲一个爱情故事,也一样能打动人,而且只要巧妙地把福音的符号放在里面即可。
好几首的MV组成了这电影,最无聊的居然还有闪回恩爱画面,电影晒得大家都已经厌烦了。
福音电影也看过好几部,但说真的,还没有看到可以留下深刻印象的。
后面那段真人短片老是在说恩爱,就像拼命给人灌输说教,有点狗尾续貂,撑时间吧。
片尾字幕看到郭美美的名字,是个唱歌的,还特意注明是新加坡的,怕人误会吧。
呵。
最近,我有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胰腺癌,全家跑到北京的肿瘤医院来治病,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
他们那个院子里住的也全是癌症病人家属,和他们的情况一样放弃家里的一切来照顾亲人。
朋友告诉我,很多人已经知道没什么希望了,但就是不想放弃,哪怕只是陪着走完最后一段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安慰。
不过朋友说他最惊讶的是,每个人的脸上并没有遭遇不幸的暴戾、怨怼甚至哀伤,反而十分平和友善而且慷慨互助。
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想奋力争取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只想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用悉心的关爱为将逝的亲人找回尊严,也找回自己的尊严。
生命无论富贵贫贱,都是一样的脆弱。
无论我们创造了多么丰富的财富,得到了多么显赫的尊贵,生命的属性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一抔黄土,一把火油,可以轻松地将我们的痕迹完全抹去。
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终极恐惧,尤其是当你看到生命正一点点地消逝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更加痛楚。
所以我们能理解《下一站再爱你》中阿猫心中的愤怒和敌意,父亲坐牢,还在花季的年龄还没享受过爱和幸福却可能要马上离开这个世界,她凭什么不能愤怒?
她对周围人的捉弄并非是在宣泄这种愤怒,而只是在恐惧之下努力寻找生命的存在感。
女主角子萱这个角色看似又是一个白莲花圣母,自己得癌症了,还帮老公相亲,相亲的对象还是自己最信任的好友。
你会觉得不是子萱的脑子有问题,就是编剧的脑子有问题。
可是你要知道,这个角色是有真实原型的,她做的这件“傻缺”行为也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我们抛开所有感情的因素来分析,这样的选择是合理的。
就像人物原型Tracy说的:“我看见他(老公)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我当然嫉妒。
但是如果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个人还想着我,痛苦的是他。
所以,我宁愿嫉妒。
”这个看似抛弃了所有情感因素的选择,事实上却是基于最浓烈真诚的情感做出的。
如果她不是真爱这个男人,又怎么会宁愿自己嫉妒痛苦也不想让对方痛苦?
我们知道,生命弥留之际,是最痛苦恐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努力抓住和享受一切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所以那些王侯贵胄会让最钟爱的宠姬和最价值连城的玉石金器陪葬,而对于那些拥有遗憾的人,亲人们也会在这时候尽量让其得偿所愿。
有谁会像子萱这个傻瓜一样不仅不让丈夫多陪陪自己反而亲手把他推向别的女人?
事实上那些看似风光入殓的王贵公卿,是最不体面的,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为此不惜践踏别人的生命来温暖冰冷的坟墓。
而那些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仍然被未了心愿控制的人也同样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成了欲望的奴隶,让人怜悯。
只有像子萱这样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孤独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真正的体面。
她不止维护了自己的体面,也维护了阿猫和其他癌症病友的体面,更维护了丈夫以后生活的体面。
这样一个女人,当然值得所有男人“下一辈子再爱你”。
现实的社会已经让人类在爱情的道路上彻底迷路。
今天又爱你的权利,明天有不爱你的权利。
今天有爱一个人的权利,明天说同时爱两三个人也是我的权利。
今天说是真心爱的,明天说爱情死了。
爱情对于今天的我来说不是童话、不是神话,而是笑话。
《下一站再爱你》,吸引我前往电影院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真实的,比之琼瑶的花前月下、星星的穿越时空,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真”才最重要的(假的到处都是)。
现实生活中,还没见过真爱,都是假的,都是自私的,都是善变的。
所以这个真实的故事抓住了我,让我看到世上仍有极少极少极个别极个别的人,是用真爱在爱,是用生命来爱的。
当真实的男主女主出现在电影后10分钟的时候,我真是有点诧异了,一直的观念都是漂亮或帅才有可能被真爱爱着。
但真实的主人公竟然是平凡地不能再平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路人乙。
看来相貌并不能决定真爱与否。
那么是什么使二人能够用生死用生命来爱对方呢?
电影的结局要告诉我们的原来是:信仰的力量。
因为上帝先爱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彼此相爱。
虽然首映是免费看的,也被导演倾家荡产的精神所感动(卖房子)。
但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是烂片。
给人一种小成本微电影的感觉。
目测导演是第一次拍片,演员都是第一次演戏。
演的非常假和做作。
尤其是片中叫阿喵的。
我来稍稍吐槽一下剧情。
片子开始是男女主角秀恩爱,秀恩爱秀的无新意,又漫长又做作。
之后好不容易“牧师”出现了,以为他能引导什么,结果没有。
后来阿喵出现了,以为会围绕这个古怪的女孩子会展开新剧情,结果又没有。
好不容易在女主得癌症了,会以为是一部励志的凄美爱情故事,结果还是没有。
老医生的古怪行为,让人以为他隐藏着什么重大秘密,结果更是没有。
我绞尽脑汁从各种细节观察出:原来是女主的私人医生很早就喜欢女主丈夫,即便是女主很早就患有癌症,也不告诉女主,等女主晚期时,又找来老医生说女主只有两个月的生命,打击她的精神。
等女主死后,私人医生就能嫁给她老公了。
我很气愤,原来主角竟然是那个坏心肠的私人医生。
估计全场几百号人就我一个人能够看出这样深层含义,正当我为自己的智商感到骄傲时,结果就大结局了。
女主死了,男主很伤心。
原来我又错了。
毕竟结局时男女主角拥抱的那幕还是能够感动不少小女生的。
再加上后面的一段黑白视频,说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这就完了。
这个片子成本低到不可想象。
我感觉我都能拍一部比它好很多倍的电影。
人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珍惜,而没到失去的时候又追悔莫及。
人生就像是一部行驶中的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每经过一个站点,都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虽然不会记得每一个人的老面孔。
更不会在意下车的人要往哪里去,但是总会有一些人让你难以忘记。
虽然疾病痛苦,很凶,很恐慌,但是我们不应该绝望,我们应该去告诉身边每一个人,我们不要着遗憾,模模糊糊,诚惶诚恐的去过日子,我们要让生命更加精彩,更有价值.终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希望,不是癌症病痛意外或者老去带走了我,而是我完成了人生的使命,光荣的离开,迈向光荣的国度。
首先声明《下一站》这部电影我很想看,但是我目前还没办法看到,所以,这也不能算一部影评,只是我对这个话题的一点感想。
另外,用这个题目的意思不是我知道答案,只是一些思索,也希望引起更多人来探讨这个话题。
这些年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被归类为“基督教电影“的电影。
我看来大多数可以归到一下三类1. 圣经故事 这个太多了,比如最近的《Son of God》2. 教会历史 比如《路德》《奥古斯丁》《暴君焚城录》等3. 现实题材基督徒的生活故事(包括家庭、职场、恋爱、体育等)比如《消防员》《勇气》《天作之盒》等等前两类暂且不提,要写又是一大篇。
单是第三类现实题材就有不少。
香港创世电视(《下一站》的片头似乎出现了他们的标志)和美国的AFFIRM公司都是立志于基督教电影的的制作。
他们的电影我看过不少,每看完一部我都会上豆瓣看看评分和评论。
我发现叫好的一般都是基督徒(从独特的用词可以看得出),而其他人评论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宗教说教“这个词。
所以,克服”宗教说教“倾向可能就是基督教电影的最大难题。
但是怎么克服呢?
我想找出一些成功案例来,又看了一批电影,还真发现了几个没有被骂说教的。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爱在春天来临》(2003),还有一个是《传奇42号》。
当然肯定还有别的,我先说这两个。
《爱在春天来临》是一个系列基督教”纯爱“电影里的一部。
豆瓣评分8.0,485条评论,只有一条提到”传教“,而且不是太反感的语气。
其实这部片子剧情非常老套,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我的总结是:画面太漂亮了!
另外配乐、演员都不错。
换句话说,你让大家赏心悦目了,大家即便听你说教几句也不觉得太委屈。
况且他没有说太多,点到为止。
相反,如果这些基本功没做足,又要教育人家,也难怪人家生气。
《传奇42号》不是被定位成基督教电影的。
但是这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把耶稣的教导”打你的左脸,就转过右脸给他打“诠释得最有力的一个。
豆瓣评分7.8,有不少批评,但是没有说他”说教“的。
我的理解是,这部片子里,起主要”说教“功能的角色不是很多人印象当中的”基督徒“——温文尔雅又呆板无趣。
虽然这是成见,但很多基督教电影里的角色就有这个倾向。
这个角色有很强的语言风格,所以,那些可能有点”说教”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不那么像“说教”了。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何必这么麻烦的要避免“说教”呢,该说就说,何必遮遮掩掩?
一个思想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说出来,甚至可以直接拉一个条幅,上面刷标语。
只不过那样一来别人比较难以接受,而来信息单薄扁平。
好电影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他用一种巧妙的形式传达了这个思想,而且让你反复回味这个故事的时候,里面的思想会有机地生长。
其实最有资格说教而又从不说教的就是耶稣自己了。
耶稣比喻式的教育方式在当时的宗教语境里简直是一朵巨大的奇葩(此处褒义)。
两千两年,每一代人读他的比喻,每一人在不同人生阶段读,都有无尽的收获。
尤其是那个浪子的比喻,对普世人性的解读,精辟到了让人乍舌的地步。
(关于这一点,推荐Timothy Keller的《一掷千金的上帝》)。
这样的思想,如果用说教的方法表达,写上几本书也言不达意,但是一个小故事活画出来了,而且去转述给别人,也只需要三分钟。
这就是不说教的力量。
好吧,回到电影。
前面讲的两个例子似乎都是在细节取胜。
所以,我又在想,在更大的方面,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如果让我写一个基督教电影的剧本,我会塑造怎样的角色,让角色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时候,我想到去圣经里找找范本。
但是一想到这里,我吓了一跳,因为突然意识到,如果让我编故事,我是不会写出圣经里面那种故事的。
你能想象哪部基督教电影的男主角,一个从小敬畏上帝的人,为了抢别人老婆杀了人家的原配吗?
你能想象男主角的儿子要追杀他,而且当着所有人的面又睡了他的小老婆吗?
你能想象男主角一出场意气风发、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年老昏聩地死掉吗?
你能想象这样人上帝还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吗?
反正我很难想象。
我也想象不出男主角在上帝面前像孩子一样跳舞?
更想象不出他在得知了那个造反的儿子被杀掉以后那样伤心失态到不能自制。
(反正宫廷剧里没这种情节)但是,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我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他那字字泣血的诗篇,有赞美,有感恩,也有愁苦绝望甚至诅咒,但是从始至终这个灵魂里燃烧着对上帝的爱和眷恋。
这样的故事怎能不震撼人。
这个男主角就是大卫。
为什么我们写的故事拍得电影不容易有这样的故事呢?
或许是我们的编剧太心软,舍不得下狠手,把角色逼到绝路,让他背上这么黑的履历。
亦或许是很少有编剧真的有这样深刻的与上帝同行的体验。
因为其中的极致幸福和痛苦没有体验的人是编不出来的。
实在要编,就只能说教了。
最后,再胡言乱语几句,或许”基督教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没有一部电影叫做”无神论电影“或者”正能量电影“(我觉得正能量也是一种信仰)的。
电影就是电影,爱情电影就是爱情电影,好看电影就是好看的电影。
如果硬要说的话,一个人经历种种波折信了耶稣叫做基督教电影;一个人经历了种种思考决定放弃信仰也应该算基督教电影,因为后者也体现了重要的神学思想:人的自由意志。
当然你对信仰的态度会决定你怎样写后面一个故事。
总之,“基督教电影”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如果你是个基督徒,你身边又有人动了这个心思要走这条苦路,千万千万为他祷告,给他鼓励。
被称“中国第一部基督教电影”的《下一站,再爱你》成功在中国上映了。
微信不同的基督教订阅号流传“此片三日内票房不达标将被迫落画”的消息,人本地促使大量有基督信仰的群众组织观看。
可惜该片福音模糊、扭曲,可说是宣扬“人的爱”的电影。
亢长描写的是主角夫妇理想化的恩爱生活(以一起吃喝玩乐的方法表现)。
片中循环播放“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这首宣传人爱的情歌进行洗脑,奠定了在患病女主角弥留之际渲染的“人的悲情、人爱的伟大”的基调。
这狭隘的人爱!
人错误地切切追求,并以它为救赎的偶像!
片中医生甚至自私地说“永远不要医你爱的人”。
在爱得越深,分得越惨的事实中,我们被警醒:有多少信徒并没有天国的切实盼望,更没有在地上体验过属于神儿女的天国祝福,活得贫穷彷徨!?
在教堂遇到的老奶奶对女主角说的“不要着眼苦难”成为女主角心态转折点。
但对处于癌症晚期的恐慌痛苦中的人,除了主耶稣赐下的永生盼望,还有什么能够完全安息和释放她呢?
也许是审查上有难度,但如果这样就在传播福音上妥协的话,还远不如那无数为了传播黑暗文化倾注心血的电影人!
请翻开《使徒行传》,基督徒应该是世界上最勇敢灵活的人!
用光明文化挽救这末世时代,将人引导归主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
求主加力!
并且我知道您已把这山地赐给我们,阿们。
一部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特效,甚至连一个正经的大场面都没有,只有一个根据真事改编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影片的全部所有,也是它和其它影片竞争的唯一依凭。
今天,电影的娱乐功能已经远远大于甚至覆盖了其叙事功能,但后者才是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
很多票房让人眼红的电影只是一个MV串烧或者段子集锦,故事根本看不到。
一个好的电影故事,不是看观众有没有哭或者笑,而是看散场之后,故事有没有停留在观众的心里。
《下一站再爱你》讲述了一个有点不太真实的真实故事,它像偶像剧一样虚幻不合理,可它又是真实发生的。
以至于我在走出影院时都有一种恍惚,不知道荒诞的是电影,还是我们的生活。
女主角以刁蛮公主的幸福生活出场:无条件迁就自己的帅气老公,不用苦哈哈上班的豪门小媳妇(上无老下无小,爽翻了),忠诚体贴还不会和自己抢老公的闺蜜兼私人医生,上班不开心了一秒变踩葡萄的小土豪——女观众请不要翻白眼把嫉妒往肚子里使劲咽吧!
完美的童话当然不会是最后的Ending, 忠诚闺蜜的一纸诊断书立刻让世界翻转,之前爽得你一塌糊涂,立马虐得你万劫不复,女主角的演技很赞,把听到噩耗时的心理变化表现得相当有层次,让上一秒还在翻白眼的女观众恨不得秒变知心大姐送心灵鸡汤。
女主角刚刚从天堂掉进地狱,现在又要努力从地狱到天堂(精神层面),原有的故事和人物设定也随之发生反转,面对生活中的巨大变故,所有人都走上了一场心灵救赎的路程。
从心理医生变为病人的女主角反而真正开始学会去医治周围的人,而病友阿猫要面对的不止是恐惧,更是她凌乱而痛苦的过去。
在影片最后,当女主角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第一件事竟然是帮丈夫续弦,这个情节成了升华这部影片最重要的一个拐点,看似十分荒诞的设定,其实早就一路预埋,反而呈现出一种震撼的合理。
其实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不是一个你侬我侬情比金坚的爱情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克制和大爱的故事。
我很庆幸,在最后,我看到了这个故事,它留在了我的心里。
影片的叙事方式和完成度都非常的出色,除了男女主角,阿猫、牧师、院长、教堂里的老太太每一条支线也都毫不马虎,丫子客串的爆笑心理医生,阿猫的犀利金句、冷面笑匠院长更是亮点,缓冲了影片的节奏。
卡司虽然一般,但每个人演技都是开挂了的(导演应该觉得赚翻了吧),饰演女主角的杨梓嫣在《甄嬛传》里演的敬妃虽然角色张力很大但戏份不多。
这次在《下一站再爱你》可算撒开了,从一开始的任性阳光,到中期的阴郁冷漠,再到后期的豁达坚忍把女主角从生到死的生命形态和性格表现得极为到位,一双大眼睛里全是戏,实力派就是这么屌!
饰演的男主角的马浚伟也完全抛弃了TVB式的演法,把一个丈夫面对爱人将要离去的无力和愤怒表现得十分到位。
而饰演阿猫的Makiyo更是为了角色剪去长发,以平头素颜造型亮相,牺牲颇大。
据Makiyo说,这个角色是为了她患癌症的妈妈而接。
那一刻开始,我就相信了这个故事。
感觉挺不错的!
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手臂上如戳记。
感觉最后的纪录片好看。。。。还有我想说女主居然是甄嬛里的呢几个妃子里的一个,还有呢个阿喵居然是个日本人
遗憾,失望
好像全场都是泪点但就是哭不出来
说教的意味太浓,为了煽情配乐和插曲还有慢镜滥用到无奈,表演的痕迹也太重了,像小品电视剧MV。最后的真人视频不知和导演有什么故事,但用在正片里这么长有凑时间之疑。看了还有那么多写好评的枪稿,本来有些对国产电影的同情心也是没了。
挺感动真实的故事。蛮感恩
最后的纪录片比改编的电影好十倍
落地的麦子不死
情节是老梗,女主角演技夸张,满身丝巾,已吐槽无能。片尾的十分钟纪录片比整部电影好太多。
如此真实动人心弦的爱,哪怕绝望,依然有希望,看完后泪流满面😂
有的故事麻煩單單上映紀錄片足矣,女主那種無辜嘟嘴的樣子,馬浚偉可怕折磨觀眾耳朵的普通話,女配角一副潮流無鏡片眼鏡,導演無比電視劇的鏡頭處理。真是太可怕的觀影過程了
这个我也没什么好吐槽的了……干嘛不直接放片尾的记录图像…………
女主丑得无语了
很早以前看的 俩人真是太老了。。。
天。。。
给说教两
“人生太短暂,我们要多去帮助,多去鼓励,多去成全”最打动我,爱情忠贞固可歌,死亡路上相伴的心很艰难,情到深处痛失挚爱眼眶温热了。在人生的这张画纸上,你想留下什么?请不要把焦点放在苦恼上,因为生命太短暂太脆弱,希望爱,美好和喜乐相伴一生to My dear
很不客气的给一颗星。我不知道导演是被什么感动,原型的爱情是建立在真实的信仰之上,电影中却将爱的核心剥离了。一部去福音化的电影竟然以所谓的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的传播手段。不是露出圣经或者十字架项链的画面,就能称为基督教电影的。我只想说,制作方用这种恶劣的营销方式欺骗了许多基督徒。
141205 真实故事改编 小投资 导演不行 情节无特点 倒是最后真人讲述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