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跑步机上重温的,跑了整整一个小时,6.4公里,慢跑了440多大卡,速度很匀称,说明电影也很匀称。
这是我对于汤姆小说改编的那几部介于动作,军事和政治三元素一体电影中最满意的一部,大概爱国者游戏是我觉得最低的一部,尴尬的特工,尴尬的恐怖分子……这部电影底层逻辑是有法西斯复兴主义的恐怖分子,想挑起美俄之间的战争,渔翁得利。
故事背景在二次车臣战争时期,那会我刚高中毕业,经常在学校电视里看车臣的动态,那会觉得俄罗斯够惨的,自己国家内政天天被一群人批斗,尤其是当时普及到一个知识,现代战争一旦波及到平民,国际舆论会很吓人。
那会我就想到会不会我们的tw计划就是怕万一对面不投降,会陷入巷战?
说回电影,事件的发展是反派买到了一颗29年前源自以色列产于美国自己的核弹,并成功用三名俄罗斯科学家修复了,成功运送到美国引爆,嗯,没看错爆了,于是俄罗斯和美国即将三战,在这紧要关头,主角查出了全部真相,并阻止了这个冲突,并抱的美人归。
以核弹来制造恐怖主义或者以任何形式制造美苏(俄)冲突的电影相当多,从真实的谎言到断箭,碟中谍等等巴拉巴拉,这两个创意单一拿出来任何一个都不算特别创新吧。
这个片子特别的地方是核弹真的爆炸了,威力小于广岛那颗,不过从视角体验也算是盛宴了,当然导演不敢拍受伤画面,这些都略过了不然有些吓人了就。
同时,与碟中谍及汤姆其他改编电影不同的是,这一部虽然用了本这个半动作演员,不过没有飞车,没有火爆动作戏,主角设计的是个中情局研究员,以研究政治为主,所以这部电影其实剧情更为聚焦,节奏更加明快,没有浪费过多的笔墨在乱七八糟的介绍,场景上面。
作为一个商业片来说,我觉得主题明确,场面宏大,节奏清晰,是我觉得非常不错的教科书级别的电影,嗯另外女主虽然戏份不多,也很漂亮,哈哈。
2002的电影,2022年看,却发现噩梦快成真了。
记得当年看小说“恐惧的总和”,开篇是:亚瑟王在多年的征战后,终于和对手展开谈判,在两军中间的草地,快达成协议了,这时一个武士发现有条蛇,拔剑斩之,于是大家都以为对方动手了,拔剑乱砍,同归于尽。
冷战中没有发生的场景,现在却越来越成为现实,俄乌战争不断升级,大家都怕被认为软弱,都想先下手为强,都恐惧后下手遭殃,那么恐惧的总和是什么?
既然能炸北溪天然气管道,炸克里米亚大桥,那么没有管道和海底光缆是安全的,没有核电厂是安全的,一不小心那天就越过临界点了。
冷战中,大家倒还保有理智;在和平多年后,却轻率任性。
这部电影2002年看有点不合时宜,当时世界没啥主要矛盾了,只有局部冲突,2022年看,发现怎么这么贴切呢?
汤姆克兰西的书看得不多,数来数去只有《彩虹六号》《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这几本。
说起来是通过玩他旗下的游戏才开始接触他的书的。
他的书的最大特点就是铺垫很多,高潮突起。
可以说他的书前80%都是在铺垫,这也是他的缺点之一,很多作品我只看了开头就完全被复杂的人物关系弄晕了。
但是你一旦弄清了林林总总的人物设定,就会立刻被紧张的故事进展抓住,看完后只能大呼过瘾。
原著没有看过,但是在节奏气氛的把握上完全是汤姆克兰西的风格,以书改编电影来说完全能给80分。
也许他的书本来就不适合改编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动作片。
期待《细胞分裂》能够尽早拍成电影
杰克·瑞恩系列的第四集。
这位同仁虽然明显没有James Bond有名,但是有关他的系列电影也拍到第四集了。
其中主演不乏阿列克斯·鲍德温和哈里森·福特这样的大牌明星。
在本集中本·阿弗莱克以30岁的年龄,扮演最年轻版杰克·瑞恩。
不过,年龄归年龄,瑞恩遇到的挑战可不逊于50多岁“高龄”的007。
恐怖分子借用核弹危机欲挑起美俄大战,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拉开序幕。
瑞恩以中情局菜鸟的身份力挽狂澜。
本片中的动作场面并不多,杰克·瑞恩毕竟不是007一样的杀手,而是所谓的“斯文情报员”。
但是片中展示的美军装备可是让人大开眼界啊,包括曾经名噪一时但中看不中用的隐形战机F117。
最近俄乌战场俄罗斯再次进行核威慑,乌克兰得到部分援助国家许可使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中单战场以色列对加沙的屠戮刚过,和伊朗来回攻击,最后又乘着叙利亚内乱占领戈兰高地;朝鲜半岛朝鲜开始对韩国进行武力威慑,韩国总统发布戒严令未果正在被弹劾,韩国军队也处于对朝鲜的戒备之中;对岸台湾省还在大肆购买军备,和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对中国东南沿海制造威胁。
上面这么多国家,有几个保证对自己军队有完整控制能力的?
除了承平日久、韬光养晦的我国对人民军队有完全的指挥能力,其他国家军队不听首脑层行动的事情屡见不鲜。
伊朗的高层暗杀、叙利亚政府军在反对派攻击中的不抵抗、乌克兰逃兵、韩国军队的摸鱼等等等等。
一般小国军队失控可能就是加剧武装冲突,但是如果大国的军队失控可不就是杀几个审计人员的事了。
诚然这部电影的剧本非常的俗套——男主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细节,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想要凭直觉说服领导层未果,好不容易找到证据汇报的时候不先说重点非要吧唧吧唧说一堆结果被挂电话后,在人为增加难度的情况下终于从俄方总统人性特征出发说服了对方,来为这场危机按下了休止键。
这种剧情在看惯了美式公式大片的今天是显得那么的标准化,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再看这部电影, 特别是从核弹爆炸到航母被袭,再到最后两国之间千钧一发的冲突,大家就没有一点感觉到紧张和恐惧吗?
大国政治不是过家家,不是这么意气用事。
但是如果你就在那间决策层的房间,现在告诉你超过九成概率对方要对你进行核攻击,你要反击只能现在反击否则迟了就反击不了了,你能怎么选?
更可怕的是,如果决策双方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大家都面临两个选择,大概率“两个都死”和“我死你活”,你又能怎么选?
这才是核战争最可怕的一点。
常规战争,可以通过战线变化和军队调动,局部战场烈度等反复确认对方的意图,反而很难造成完全误判的全面战争。
但核战争,出手即梭哈,根本没有回头路。
这部电影用画面展示出的最直接的场景——什么才是真正没有人赢的战争。
核大国发动全面核战争,是用脚趾头想都是两方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事情。
换言之,这不是有病吗?
大家一起收割世界多好,干嘛要搞这事?
只要打核战争,怎么算双方都只会比打之前差。
但是系统性的战略误判,还真的就是一件件冲突事件加总后的结果。
这个电影有一版的翻译很有意思,叫“恐惧的总和”。
一次摩擦不可怕,但是小摩擦积累后带来的总体政治误判,将可能导致误判加总到核战争的“全面困境”。
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个翻译是真的非常贴切了。
好在现今真正有核攻击能力的四个大国,三个最近试射弹道核导弹失败了,唯一试射成功的东大又是全世界公认“以和为贵”的生意人。
川普快要上台了,但川普上台后预计贸易战的话他重拳出击,大国战争的话他还是唯唯诺诺的。
希望北约和俄罗斯早日停战,中东那边也稳定下来,大家好好做生意。
有劲尽量朝太空勘探使好不好,就盯着眼前地球这一亩三分地相互比烂,跟这群虫豸在一起连个环保问题又是京都议定书又是巴黎和光是说的好听没一件落实的真的,也是服气。
希望这群虫豸最少最少,不要搞得最后使得电影里这幕重现。
好早前看过的片,刚又重刷。
怎么说呢,也算是部有意思的片子,虽然是典型的烂俗设定和烂俗桥段。
老美价值观的宣传总是这么直白,总统入橄场时的嘘声,卡伯特死前三问,美式橄榄球,救世主,个人英雄主义。
纯纯的美式主旋律,但也就老美能这么拍,一碗白饭翻来覆去地加不同佐料,人家也吃的津津有味,不得不说,也就九十年代的老美有这本事,谁让人家世界一超,怎么说就怎么对。
整部电影一如既往地在最后一段烂俗的激情演讲桥段后,大鹅做出让步,在电影里保住了美帝的面子和里子。
反观大鹅的暗杀,政治斗争等,个个都是战争狂人,美帝军方个个保持冷静、专业的职业操守。
整部电影让老美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俯视着大鹅,整个故事就是用电影的方式,体现老美在整垮苏连后整个社会对苏抱有那种不带同情的一丝怜悯。
也不得不说,片子里也刻画了不少新奇的观点,比如大鹅新总统上位后,需要派遣高官访问,既是外交礼节,也是要通过面对面交流,近距离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从而直观判断对方的能力性格。
又或是参议员的情报工作会议,需要智囊团伴随,慎之又慎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从而避免基于主管因素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虽属艺术加工,但表现方式也确实挺像是展现顶层决策过程的那么回事。
不过大本和杀手在码头的搏斗,纯属画蛇添足。
大本在火海里开车,又凸显刻意,没文化终究是没文化,老美观众还是喜欢那种感官刺激,没有的内容硬塞也要加进去。
很感动经过苦难后情侣的拥抱,反观现在的自己,忽然想流泪,目前自己的家的状态感觉不到温暖,伤心,淡淡的。
在纳粹阴谋家的操作下,将一枚小型核弹在美国引爆,从而想引起美俄核大战!
地球危在旦夕之刻,情报分析员凭借精准的分析,让美俄总统将按在核按钮的手指移开!
整部电影在刻画美俄双方总统在纠结是否主动进攻使用核武器时的紧张气氛,周围大都是鼓动战争的鹰牌军官,在如此紧张情况下让自己冷静下来确实不易!
而本片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两处:1、美国核爆时的画面处理也未免太小儿科了,根本就未突出核弹的威力和对人类的伤害!
2、在美俄双方已知道阴谋的幕后黑手的情况下,对几名真凶却都采取暗杀的情况来处理,有些不合逻辑啊!
本·阿弗莱克,《恐惧的总和》,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哈哈,这个有味道,至少剧本很大胆,居然在巴尔的摩引爆核弹……摩根·弗里曼真的是个让人尊敬的好演员。
人间,并不太平,核弹的阴霾时时笼罩,就像每个人必定来临的死亡。
而人类最大的悲哀,并不是制造出了绝世武器:原子弹,而是这些毁灭性武器,大多掌握在极少数的几个人手中。
当美国总统们在大选时慷慨激昂,热烈陈词以换取选民的支持,骗取选民的信任的时候,我的心里总在忧虑:如果他们真的激情洋溢,说不定哪天一时冲动,就真的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如果他们并非如外表展示的那样激情,那么,这种虚伪的外表下是否时时掩藏着狂热的好战的内心世界?
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命运,的确掌握在某些人手中。
美国英雄又拯救了世界。
这电影应该能满足某些人的YY:有个核弹在美国本土爆炸了,还差点干了美国总统,俄罗斯要干美国航母。
美国和俄罗斯差点干起来。
但按常识,这么长时间暴露于核弹辐射下居然没事,这太扯淡了。
别太较真。
消遣,消遣。
自大的美国人,冗长的故事。
故事讲的不好 没有大片水平 片子太烂了 这么多明星 又期待着看完了 乐色
嗯……
剧情无厘头,主角光环强大到左右核战。西方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同样是战略情报室,漂亮国是从上往下的柔光,熊国就成了黑成一片从下往上的暗绿色,为什么这样拍大家都懂,典型的美式主旋律毫无新意。
其实蛮好的
有的地方感觉是有点假,虽然不懂军事
后半部分还行
有点扯~
结果就这样了?美帝真会YY。
原来它就是恐惧的总和呀 囧 哎~~
边看边做蛋糕 阿本还是老娘样儿~~~~~~~~~Liev Schreiber 还是一脸贱男样
跳着看完的
不太行
很久之前看的了。。
喜欢本,只是剧情收的太快太不自然,但是好像与最近的时政很像~~~核不扩散
荒诞 愚蠢 滑稽 无聊
喜欢战争片的朋友值得一看
老片子下载了重看,这部片子里除了核弹轰平巴尔的摩体育馆之外,最爽的一幕就是饱和攻击航母的镜头了,让军事空大呼过瘾。当然你若只想看看这两幕,看预告片就可以。对军迷来说此片还算及格,对一般观众就算了。老汤的小说本来就写得冗长而繁琐,还是电影看起来比较舒服。你只要看着过瘾就好
了暗=烂!
俄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