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
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像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而每个人却又都在寻找那个打开自己心锁的人,泰石就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空房间,洗澡,做饭,拍照,渴望能有个人能够走进自己心中的那间空房间,然后临走时会把一切都收拾好。
最终在一间空房间里找到了善华,只是眼神的交会,就已经各自看到对方心中的孤独,在出走的途中,没有一句对白,然后他们一同不断地走进一所所空房间,最终互相打开了对方的心锁,共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空房间。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人的可视角度只有眼前的180度,当这个社会准备阻止他们之间的爱情的时候,泰石选择了活在每个人的看不到的那180度里面,从而能够继续与善华生活,整部影片女主角的 几句对白就是这里发生的,“我爱你”“吃饭了”,当善华说“我爱你”的时候,她的丈夫和她拥抱,而她的手却伸向后面的男孩,爱情就是这么残酷,这么充满欺骗,往往和你所生活的那个不是你爱的,而最爱的那个人永远只能生活在其他人看不到的180度里面,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爱情,我们还需要考虑太多的其他的东西。
最后泰石和善华一同站到体重秤上,指针却指向了刻度零,他们一起走出了这个世界,又重新走进了自己的空房间自己的那个世界,而这次是两个人走进了同一间空房间,而且带走了钥匙。
这是一部在13天拍摄完毕,却让人即使看13遍也仍无法理解透彻的电影。
如果说王家卫的台词能够引人深省,那么金基德的无言则给人以心灵的宁静,灵魂的交流。
个人感觉在熙在影片中的表现真的是非常好了,虽然整部影片中他没有一句台词,但是他单纯的没有遮掩的表情,他澄澈而清明的眼睛,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起《豪杰春香》《魔女幼熙》那种简单的青春剧,《空房间》真正给予了在熙充分展现演技的机会。
其实,现实与梦幻,分不分清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们过得开心。
只要我们相信,梦幻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实,他就会像我们的影子一样一点一点的越来越有实在感。
你可以与现实的人恋爱,可以与你幻想出来的人恋爱,甚至可以与自己的影子恋爱,这些,又有什么关系。
真的无所谓分太清吧,如果你只相信你看到的,那么除了视线所及的180°,你的身后呢?
你能看到么?
所以,嘘,还是用心去感觉吧,无论真实还是虚幻。
现在,四周安静,请你感觉一下,你的房间,你的周围,真的只有你一个人么?
王小波《2015》里一段对一个贼的描写就是特写,众位看过电影的同学不妨看看,只是我没去追究哪个人的想法更早。
“此人是唐山一带的农民,在京打工已经十年了。
他是个很好的木工、管子工、瓦匠,假如不偷东西,还是个很好的人。
据说他溜进每套房子,都要把全屋收拾乾净,把漏水的龙头修好,把厨房里的油泥擦乾净,把垃圾倒掉;然后才翻箱倒柜。
偷到的钱多,他会给检查机关写检举信,揭发失主有贪污的嫌疑,偷到的钱少,他给失主单位写表扬信,表扬此人廉洁奉公。
他还备有大量的格言、人生哲理,偷一家、送一家。
假如这家有录相带,他都要看一看,见到淫秽的就带走,以免屋主受毒害。
有些人家录相带太多,他都要一一看过,结果屋主人回家来把他逮住了。
从派出所到居委会,都认为他是个好贼,舍不得送他进监狱,只可惜他偷得太多,最后只好把他枪毙掉,这使派出所的警察和居委会的老大妈一齐掉眼泪。
这个贼临死还留下遗嘱,把尸体捐给医院了。
我有个同学考上了医科大学,常在福尔马林槽里看到他。
他说,那位贼兄的家伙特别大,躺在水槽里仪表堂堂,丝毫也看不出是个贼,虽然后脑勺上挨了一枪,但不翻身也看不出来。
每回上解剖课,女生都要为争他而打架 ”说实在的,《空房间》里我最喜欢的恰恰也是这个片段。
ps:我看《空房间》在《2015》前。
金基德热衷于暴力美学,关注边缘人,关注女性。
但是他性侵呀。
但是他性侵呀。
但是他性侵呀。
他是真的很关注女性,嗜好拍“性”、“暴力”、“裸体”。
这就意味着,所谓的性与暴力,对象是对女性,施暴者是男性。
无论在电影还是现实中,这都无疑是对女性的压迫。
你根本无法为金基德做任何辩护,因为性和暴力,从来都不是为女性服务的,而是男性欺压女性惯用的伎俩。
难道你能解读为本片是“金基德对男性的警醒,警告男性不要对女性施展暴力”吗?
绝不可以,因为片中的男性角色,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甚至最终共同拥有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
这是在告诉男性观众一个很恐怖的观点:男性家暴是有合理性的,即便是一个发传单的社会边缘男人,也可以占有一个被家暴的女人。
这样,一女就可以共侍二夫了。
至于说导演关注女性?
荒谬。
他拍的电影,并不是出于对女性的悲悯,而是爱而不得产生恨意的厌女情结。
金基德就是个屌丝,从小被军人父亲pua,过苦日子,接触不到女性,长大了被女性瞧不起。
于是就在作品里报复女性,很简单的道理,男观众不懂,女观众也不懂吗?
你没有被家暴过?
没有被性骚扰过?
在电影里欺负女性,在现实中更可能做出类似的举动。
还好他死了,电影行业少了一个罪犯。
别说导演私德不要和作品混为一谈,我告诉你,就一定要混为一谈!
因为他有了这样的私德,才会拍出这样的作品。
艺术创作明明是展示艺术家真实内心的渠道,现在你要跟我扯什么作品和心灵要分开?
可笑!
很久没有好好写东西了,今天特意起了个大早,为金基德写一点。
毕竟想当一段时间内,我算一个金基德吹了,那时候最常跟人说的一句话是“金基德是射手座导演的荣光,而园子温是射手座导演的耻辱”。
在他离开之后,第一部重温的片子是《空房间》。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时间尚早,自己阅历浅薄,当时只是抱着想看情色片的目的打开这部电影,影片全程令我十分焦躁,只是疑惑男女主人公为什么还不赶快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
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金基德是从《春夏秋冬》开始的,这是我认真看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我喜欢上这个导演的开始。
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回看金基德的作品。
在当时看《春夏秋冬》的时候就觉得金基德应该是有实修的,或者说他不一定练,但是至少懂。
甚至武术拳理这方面,他也许有所涉猎。
甚至昨天在公众号的推送中看到他的一张照片,马步桩、鼍形手,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接下来要打出一式定步劈拳。
鼍形手,形意拳练习中的常用手势。
之前为了向好朋友安利徐皓峰,带着他一起看《倭寇的踪迹》。
才看了个开头朋友便疑惑,这片子怎么这么像金基德拍的?
我还是受朋友点拨,才恍然知晓我第一次看徐皓峰的电影时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原来是因为这个因由。
这次重看《空房间》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首先是男主在监狱里练功的画面,神似八卦掌的步法。
李连杰在国外的电影《宇宙追缉令(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平行歼灭战”)》中有一段近乎一样的表演,便是八卦掌中的基础步法“趟泥步”和“剪子腿”。
八卦掌中的基础步法“趟泥步”和“剪子腿”。
更有意思的来了,随着主角练功愈深,身法更为娴熟的时候,便开始找狱警来实战自己的练习成果,而这一段,我在徐皓峰的小说《国术馆》中,找到异曲同工之妙:我俩手挽手向广场外走,八九步后,我脊椎一紧,转头看见在一个熄灭的灯柱下有个人影——是K。
Q奇怪我为何停下,她顺着我的目光望去。
灯柱下空无一人。
在她目光扫过去的前一秒,K跑到放风筝老头的身后。
他敏捷调整身形,重叠着老头的一举一动,严丝合缝,在广场上公然地消失了。
这是八卦掌“如影随形”的功夫,没想到他已到此程度。
我把Q送到了家后,骑车回我家。
临近北京图书馆与动物园的交叉路口时,见到K的自行车停在路边,K坐在马路牙子上向我招手。
我下车,他指着马路对面的一棵老槐树说:“野兽的灵敏和爆发力远超人类。
人是树上猴子变的,所以人对木头有一种神秘的亲近感。
八卦掌以树为师,练拳时要绕着树转,利用树木来激发退化的本能。
”我:“啊,原来是这样。
”他:“明日放学后,你我在玉渊潭公园东门见。
我空手,你可以拿根木棒。
”他站起,平静地打开了车锁,蹬车而去。
我想:打倒他后,想象中的武林就变成了现实,我将带着Q离京远行。
这是八卦掌“如影随形”的功夫.影片中后面狱警干脆还透过自己的口,表述出了这部分的“拳理”,同时也提供了男主功力更进一步提升的经验值。
他敏捷调整身形,重叠着老头的一举一动,严丝合缝。
正当我思考此事的性质,感到后背升起杀气。
如果我回身,就会被击中。
我向前一跃,作势转身,杀气压过来,我只好又向前一跃。
连跳了五次,我仍未能转身。
武功高下立判,K在这六年超越了我。
我不再跳跃,心怀死志缓缓前行,走到路灯下,清楚看到脚底有两条人影。
我:“K,是你么?
”背后没有回答,脚底多出来的人影逐渐缩小,消失。
我压力顿减,急忙回身,见街上有几对饭后散步的老人,K了无踪迹。
他将我彻底击败,也激发了我的斗志。
我暗下决心,回家后要闭门练武,一年后再战。
当我大步行走,沉浸在激昂情绪中,忽感前方有股异样杀气,我一惊,见一个女人挡在眼前。
最后一点,《空房间》中男主出狱后报复了陷害自己的狱警,然后来到了女主家里,跟在女主丈夫的身后,但却没有付诸任何的武力行为,就这样生活在了一起;而《国术馆》里,K为了报复自己的体育老师,用“如影随形”的功夫跟踪了体育老师整整六年,使体育老师终日惶惶不安。
而K也始终没有出手。
他和我同样身怀绝技,也同样缺乏一击的血性。
我对他说:“我今后不会再骚扰你,如果你还觉得身后有黑影,记住,那一定是你的错觉。
”八卦掌可以练到“如影随形”的境界,六年里跟踪他的只会是K,他和我同样身怀绝技,也同样缺乏一击的血性。
这次重温,主要的体验就是这些。
斯人已去,但东西留下来了。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冬已到,春不远。
江湖再见。
男主泰石属于社会边缘人,泰石没有生活的方向和重心,他将自己的生活融进他人的房子里,就像小朋友过家家一样,在别人的房子里按照主人的方式生活,甚至会注意到物品摆放和使用体现的主人的习惯。
他自我边缘化到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精神体验者。
女主被富豪丈夫长期家暴,因为男主带她离开了自己的暴力丈夫而自觉的追随男主,并以身相许,女主的内心心理仿佛显示着她的存在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身上的。
两个边缘化的人试图让自己透明化,他们依然按照男主之前的方式一样生活。
在遇到一个死在家中却没有人知道的老人后,他们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空空间”,并享受着这个空间里两人透明得仿佛消融于这个世界的生活。
然而现实的世界就不存在透明的部分,他们最终被过世老人的儿子发现了。
入狱的泰石在监狱里悟到了视角盲区,并利用狱警反复训练自己的位置调整以准确掌握自己能永远处在想躲避的人的视觉盲区内。
利用这一点,泰石成功越狱并和善华在善华的家里回避着善华的老公生活在一起。
终于男主成功使自己变成了“透明人”,透明化的与女主共同存在。
很多网站都将这部片子放在性方面推荐给别人!
觉得真的让人很伤心,因为整个电影根本没有充斥着任何的色,倒是寂寞的人让人觉得更伤心!
推荐大家看此片,因为绝对值得!
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吗?
到一个深山老林或者无人居住的孤岛去独自生活,告别物欲横流的社会离开虚伪麻木的人群,过完全纯净简单的生活。
片中的年轻男孩也有着同样的梦想.他穿梭在每个主人不在的房子里,躲藏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中,过着简单真实的生活.有人说男孩是个游手好闲的边缘人物。
我倒认为金基德在他身上安插了更多现代都市人的元素,比如开着BMW的摩托车,比如将普通人玩不起的高尔夫球玩得出神入化,比如他的大学学历....但是那都是他的过去,无从考证的过去,金基德并不想着重解释这些.我只能想象他,曾是个过着优越生活的都市人,却因为心灵过于纯净善良而发觉越来越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这些人群....也许受到过重大的创伤或者欺骗,以致转为自闭,孤僻到不想和任何人交流....因为心灵纯净,才会帮每一个走进的家庭洗衣服,整理房间,修理电器. 因为心地善良,才会忘不了那个被丈夫虐待的女孩哀怨的眼神,回去解救了她...... 救出女孩后,他们无意中走进了一个摄影师的家,看到了女孩的过去-一张女孩做摄影模特时的照片.女孩一直望着照片中的少女,回忆着当年那个心境纯净完整的自己,她取下了照片,将它撕成了一块一块,又散乱地贴合在一起,就像现在支离破碎的她...第二天,男孩看到了那幅修改过的照片,他会帮她恢复的,不论是照片还是她的内心.但是撕碎了就不可能彻底还原,有几张碎片已经无法再找到它原来的位置......幸好,她的到来并没有破坏他自由的生活方式,她显然很乐意成为一个加入者.幸好,她的心灵也足够纯净善良......甚至愿意为一个死去的老人料理一切后事...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逃避着这个世界,却用相机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证明自己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放弃了语言,只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中包含了太多的欺骗,虚伪,伤害的元素,还有多少可信性?只有行动才是最为真实的表达方式. 他们随意的穿行于各种人家中,看到的是他们的虚荣,欺骗,自私.伤害....其实他们只想找到一个能够安详睡去的地方...最后他们找到了,却仍然必须离开.可他们一直留恋着那户生活祥和的人家....高尔夫是当今社会中最高雅的运动之一,却在影片中设计成唯一的暴力宣泄的工具.这是导演嘲讽的方式吗?越是高雅的就越隐含着暴力的存在......有人说其实男孩后来死了,最后的相遇只是女孩的幻觉罢了.我倒认为他还活着,最后的相遇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的视野范围只有180度,消失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外生活其实一直就是男孩的梦想,金基德利用电影帮助他实现了这个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所有看过之后觉得不真实的地方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理解,有什么不可以呢?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或许金基德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梦想,却可惜不是活在电影中的人物......金基德在结尾写道:很难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现实还是梦......每个人都会有过很多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有些实现了,有些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很多人或者失去或者放弃了梦的机会,接受了如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着的权利.这样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人群,再多起来就形成了社会,那些仍然单纯地怀有梦的人们就成了少数的异类,成了边缘人群.....成了孤独的人...... 这是我从这部影片中看到的,遗憾的是我也不是活在电影中的人物......
许久没有安静的看电影,没有看书。
每一口的呼吸都是燥热的。
闷热的窒息围困着周身,如网一般交织着,无法逃脱。
天,暗下来了,渐渐的布满天空,雨来了。
风起了,雨来了。
暴风骤雨席卷着街道,清洗着城市。
皮肤干裂的饥渴呼吸着雨水的滋润。
感受到了久违舒服与凉爽。
下吧,下吧。
从工作以后生活开始走上了规律的一条路,没有了过去的晃晃悠悠,随心所欲的放任。
有点干瘪。
又是一休息天,打开电脑,看着下载电脑里很久的电影,还在那个角落,没有看过。
些许的时间,可以做点自己的事。
《空房间》,一部很早就想看的电影,下载下来就放着,一直没有看。
一个人,打开电脑,关起窗帘,看起来。
依然刻有金基德烙印的一部电影。
全片结束没有几句对白。
安静沉默的世界。
主人拒绝与这个令人心碎的冰冷世界沟通,他们用寂寞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就象一个被深深伤害过的人,把自己彻底的封锁,不再做些微的试探。
在这无声的独白里,寂寞的心灵可以找到任何有声的独白都无法提供的那种坦率的无所顾忌的语言,因为这是出自本能的和下意识的。
我们在电影的孤立的特写里,通过演员面部肌肉细微的活动和一颗潸然落下的冰凉泪珠,看到了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手都难以洞察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
〈漂流浴室〉中的女人不说话,因为她是一个哑女,而这部电影中的女人不说话,是因为他对暴力婚姻的彻底绝望。
感受到当一个爱着的女人,什么话也不说了,冷漠了,是多么强杀伤力,感受到无望的恐惧,整个世界是黑暗的。
爱过的女人真的绝望了,不想回头了,与过去美好的彻底决裂。
在她爱的世界你已经被删除,不再有你。
人的目光——从左眼的最左边到右眼的最右边——是180度的范围。
这似乎注定我们的生活会被一分为二——看得见的被称为“面前的世界”,而看不见的则被称为“背后的世界”。
真正的恐惧缘之我们不可知的未知,看不到的世界,不知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往什么方向发展。
所以大部分的人选择在面前的世界生活。
那里一切可以看到。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的糟糕,毕竟在可视的范围内,一切都不容易失去控制与掌控。
不知是否是这个原因,带我们走进了那个总是处于未知状态的背后的世界。
电影两个世界之间游走,但我却不太想面对影片里所描述出来的面前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里只有衣冠禽兽般丈夫的变态行为,看似“甜蜜”的爱人之间的猜忌,遗弃老人的儿子的伪善和利欲熏心的警察的出卖。
对比之下,活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男人和女人是幸福的,在这里,他们以爱情相依为伴,女人治好了身体和心灵的伤痛,对于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而男人也不再被寂寞围绕。
但两个世界始终是相联的,再美好温暖,背后的世界也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电影里的男人始终一言不发,他只用眼神表达着他的冷,他的爱。
眼神是那么清澈,却又那么透明。
也许,那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放弃,当放弃了语言,也就意味着不能再去对这个世界有所要求。
不必再和任何人有所沟通。
当人们已经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把要说的东西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电话传递的时候,当丈夫只会用暴力和金钱与妻子交易,当警察只会用拳头来掏出嫌疑人的口供,当同床的夫妻只剩下互相抱怨与猜疑,当一个老人默默地死在自己的屋子里,身边除了一只小狗,什么都没有。
当这个貌似有序,并且畅通无阻的世界其实已经被无数的谎言与废话,隔阂与猜忌淤堵的时候。
那个男人像游离于这个世界,幽灵一般飘忽不定。
骑着摩托,他游荡在陌生的街道上,在别人房门的钥匙孔上贴广告,然后第二天看是不是有人回来,如果广告还在那里没被撕掉,那就证明了它的主人不在。
于是他会悄悄撬开门锁,打开电话答录机,听一下里面的留言,然后在这无人的房子里洗澡、做饭、睡觉。
在其间他还会修理一下房间里的电器或者其它东西,与主人的相片一起合影。
他,让空房间里有了温暖,暖色蔓延在空间里。
甚至还会帮那些不在的主人们洗洗衣服,他悉心地摆弄着房间里的一切,好像自己很快乐,又好像很替寂寞的屋子伤心。
原来,他只是一个生活在寂寞地带的可怜小孩,可是他却兀自享受着那种不断追求的孤独。
每一个屋子都有着它的性格,那些都是主人身上性格的直观折射,显示着这屋子的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那个男人不停的游离在不同的屋子,感受着不同的生活。
窥视着不同的人的生活,如偷窥一样。
对于封闭不可知的事物,每个人都充满着好奇,想法设法一窥究竟。
在某一天,他来到女人的家。
像往常一样洗澡,洗衣服,煮饭。
他却不知道他在窥视别人生活的此时,正有一双眼睛对他暗暗的窥视。
那个女人像个古堡里被困的美丽公主。
她的美好和她的心一样破碎,遍体鳞伤的躯体使她的眼神凄楚而又憔悴。
她看着进入屋子里的他,看着他一声不吭地游走在屋子里,把坏掉的秤修好,把脏了的衣服洗干净,他把一切收拾得那么妥当,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到摆着神像的花园,挥舞着球杆,一次次把高尔夫球击打出去。
屋子里的人想逃出去,屋子外的人想躲进来。
也许空房子暗喻的是一种困惑与隔阂,拒绝与逃避。
屋子里挂著女人的照片,桌上还有女人的相。
.男人洗澡的時候把相册放水裏,一页一页慢慢翻看,那画面极具美感,而女人则躲在浴室外看着。
男人换上丝织的睡衣,床柜头相册翻着那女人美丽令人动容的直到那一页。
有了欲望,美得让男人无法自拔。
男人躺在床上手淫的。
女人站在门口嚇了他一跳。
此时电话声了,丈夫留言,看似道歉却透著一股威胁。
让女人接電話,不然他就要回家,女人接起电话,无语,男人抱著衣服看著她,她只是对着电话嘶吼一声便挂了电话。
男人跑出女人家,却不放心,然后折返。
女人在浴缸里蜷縮着啜泣。
男人帮她她選好衣服摆在地上,然後放CD。
安静的带有哀伤的音樂吸引了女人出來,穿上摆好的衣服。
丈夫回來,说着说着,女人不语不依,他便又打她。
男人在窗外看到气氛。
开始挥杆打高尔夫。
丈夫见有人在自家後院打高尔夫,又惊又气,跑出去被男人四杆球打趴在地爬不起來.女人则扔下他坐上男人的摩托车一起走了。
她跟着他走,默默地不说一句话。
然后,他们在这城市里游荡着,在一间间无人的屋子里留下残屑与温情。
男人留影的時候女人也跟着湊过来那一幕,温暖的让人不禁微微一笑,跟着男人一起嘴角上扬,然後感動.。
在拳击手之家,女人递上一把剪刀,让男人为她理发。
看着一丝一丝黑色徐乱的头发散落铺在地面的报纸。
对着镜子,束起头发,露出了第一次的微笑。
剪去的是粘稠沉闷的过去,整理好现在,从新开始。
两个人坐在软软的沙发,看着电视,男人伸着双腿在茶几,抓着葡萄吃着,女人悠然抱着抱枕,露出丝丝的笑。
一副温暖幸福之家的氛围。
温暖填满整个空间。
女人痛苦男人和女人对酌。
女人哭了起來男人伸出手臂把女人揽着。
女人安然的侧睡着,男人走过来为女人拉起落下的被,转身走时,女人轻轻拉住了男人的手。
女人想受伤的小鸟蜷缩在男人暖暖的胸膛。
男人拥抱着女人睡去。
女人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要的只有这些。
美好总是短暂而且易碎的。
拳击手一家回来了,痛扁的男人。
女人买回一碗泡面,吹着热气,送到男人的嘴里,连吃了两口。
女人才慢慢的吃起。
男人有一次在街上打他那个绑在铁丝上的高尔夫时,球飞出去砸伤了了一個坐车里的女人,男人躲起來伤心得泪流满面的時候,女人把他揽入怀中,像抚慰受伤的孩子。
兩個相互依偎的人儿。
有一家挂着女人的照片,女人将它取下,剪成小块,然后重新打乱顺序拼上去。
一個有着破碎的心的女人,怎忍得下完整的相虚伪地挂在那儿。
那些美好完整形象只是过去,那些已经埋葬在过去,而现在是破碎的,无序的混乱。
另一家,男人和女人品茶并坐,女人慢慢把自己的脚掌移到男人的脚上放着,两人亲吻了,温暖的轻轻的唯美的一幕。
安靜的。
他们到的有一家,一个病死的老人躺在屋里,男人将尸体很隆重的按他们韩国人的礼仪包好,女人则收拾屋子。
从这儿也能深深感受到两人的善良。
老人的儿女回來報了警.。
女人被送回了家,男人坐了牢。
女人的丈夫,收买警察把男人带出來,用高尔夫打他四球。
以尽其卑劣。
男人在监狱里的時候,不断和狱警玩著躲猫猫的游戏,每次狱警透过窗户看不到他,打开门进去,找他,找到打一顿。
他却总是嘴角上扬笑着,倔強的眼神。
上扬的嘴角微笑是对于执法者无情的暴力的一种蔑视与嘲笑。
. 女人则在这段世间去了一次他們他们最初接吻的那家.直接走进去躺人沙发上,主人見她的宁静和善意也沒打扰她和攆她.气氛很和睦和温暖。
男人終于成功把狱警关在牢房,自己逃了出來。
去他们曾经去过的每一个房间,寻找过去的温暖。
男人终于来到女人家,女人待丈夫睡着后,走到客厅的镜子前,男人终于出现在她身后,丈夫跑出來,镜中只有女人一个。
丈夫正准备爆发的时候,女人深情的一句"我爱你"打断了他。
他激动地抱住了女人。
丈夫拥着女人,女人却將手拉住男人的手,轻轻和男人吻着,那样不动声色。
女人做了一桌子好菜。
"亲爱的,吃饭了。
"男人跟在丈夫的身后一起走出來。
丈夫看见女人脸上出现的他从未见过的美丽笑容。
女人那句话让人回味。
亲爱的,只有男人和女人知道那亲爱的是在叫谁。
男人站在丈夫身后,女人特地将菜摆进给男人,丈夫望左边男人夹右边,丈夫看右边男人夹左边。
女人则一直坐在对面端着碗静静地看着男人笑,眼睛里自然是充满了深情 。
丈夫出门了,房间里又响起了男人第一次为女人播放的音乐。
女人知道,此时此刻,男人正在自己背后的世界里。
她张开双臂,将爱人推到墙边,然后转过身。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唯一一个让面前的世界和背后的世界完整结合的时刻。
在这个完整的世界里,只有一对相爱的爱人——画面如此美丽。
这是一部美好而理想的电影。
美好是因为影片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感觉。
而理想是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男人那样彻底地活在背后的世界里。
但我想,至少在我们锁上房门离开,只留下空荡荡的房间在背后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回头——看看那个背后的世界。
因为在那里,会有曾被我们丢弃的温暖在默默等待。
最后的最后的画面,两双脚站在体重器上,显示却是零。
世界空了,剩下的只有爱。
零重量。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房间。
它或许是紧闭的,只有少数人拥有通行证;它或许是开放的,大方的迎接每一个过客,但却鲜少有人能够长久居住;它或许是破败的,极端简陋充满发霉的味道,但偶尔推开门,却感到温暖;它或许是宽敞的,高高大大却仿佛狭小的只够在黑暗中拥抱自己……但是,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存在。
它存在着,即使没有人记得。
《空房间》给我的震撼远比我想像的大的多。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陷入一个又一个空房间里,迷茫徘徊,无法自拔。
影片中,两位主角从头至尾竟没有一次交谈。
然而爱,却在不断变换的空房间里悄悄滋长。
那纯粹的肢体语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只有一句话,在影片的结尾,她说:“我爱你。
”她和丈夫拥抱的同时,和丈夫身后的他接吻。
他吃饭,行走,微笑,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宛若游走在人鬼两界的幽灵。
她轻抬左脚,张开双臂,往后退,退,再退,直至墙角。
啊,抓到了!
你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幽灵……导演是个奇怪的人。
他用奇怪的方式让我们慢慢体会寻找,在影片的结尾方才揭开谜底。
很难说清楚我们所在的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醉卧红尘》中 ,一只痴心的蝶梦到了来生,从此颠倒了人间,倾尽了万千风华。
它终于如愿入了庄生的梦。
这是一个劫,百转千回,定要纠缠生生世世。
在它的世界里,又有谁能够分得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
就这样糊涂下去也罢。
天黑黑,闭上眼。
睁开眼的同时,梦就消失了。
只有在临醒时才依稀记得梦的片段。
消失的梦去了哪里呢?
那里是否就有我们追求的东西?
是否也有另一个身体和我们分享同一个灵魂?
在现实中闭上眼,在我们未知的梦中悄然睁开眼?
梦境和现实,谁才是真正的你?
他伸出手,第三只眼缓缓张开。
他躲过阳光,隐匿于阴影,在不断变换角度的镜头里,仿佛一个诡异的舞者。
即使是在两个人的房间里,仍然可以感受到那股浓郁的令人几近窒息的孤独。
是谁说,孤独是可耻的?
孤独像海洛因,可耻却无可奈何。
我们需要第三只眼,穿透梦境和现实,直达灵魂深处。
当你独处时,你可以憎恨,可以难过,可以悲伤,也可以落泪。
当你独处时,你才是你。
梦里,我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穿过一个又一个空房间,永无休止的重复着打开,关上,又打开的动作。
我在梦中拼命尖叫,呼喊,挣扎,空房间依旧空旷,我永远都是一个人。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要么注定不断穿梭在无尽的空房间里,要么就此将自己监禁在空房间里?
一開始還不錯。。。到後面就太世俗了嘖嘖,總的還是不錯的。。
金基德的沉默空间
看过的主角台词最少的戏。
区别于伯格曼的轻浮的做作。前四十分钟所有的干扰事件都是房屋主人归来。男主女主的长相都不喜欢,在熙长得太正了。不能理解为什么善待了意外死亡的老人后二人还要留在屋里等待儿子喊警察来抓他们。打斗戏都那么慢,只会用眼神瞪来瞪去。→如果这些都可用理想主义的幌子来解释那学年作品很可以借鉴。
我欣赏的金基德唯一的几部片之一
理解不了,无感
构思一星,在熙一星
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
这是啥子锤子?
那就空着吧
主角执着于抹除自己的存在:抹除自己的寓所和生活,抹除语言,甚至抹除形体。然而流浪于不同的空房间,隐匿自我的同时亦是将这些空间填满,而成为无可替代的存在。爱是无法抹除的。毕竟人困守于180°的视角,总需要另一个人补完。体重计上的0是虚无也是圆满。
眼见地狱,心见天堂
结局浪漫的震撼!与你相吻 夫复何求!推荐
真美啊~潜行力max的美少年,全片没说一个字,与那少妇合一归零,自有诡奇的韵脚,像一阵风,像一只鸟,像一片云,像一段梦。
同时最喜欢的韩国电影。
这类型电影看着很闷,很累
好难受啊
装
=.= 感觉金基德比蔡明亮高一个等级
关于空间、疏离、沟通、存在等方面的一部电影说实话此片前2/3还挺不错的,可后面金基德又开始自作聪明并放飞自我起来了,最后本质上的问题还是没能解决 (很多韩国电影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