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前被演出阵容吓了一跳,能演同志片的大腕男色差不多都来了(少了个胡军,呵呵),小张酷得掉渣——“这才是杀手。。。
”(此处插入扑哧扑哧的白鸽飞起就pefect了),小吴电眼功率十足——“我觉得你RP还不错。。。
”(被电晕的小舒语),小杨傻头傻脑——“哥~~~”(唯一留下印象的台词),小刘爆烂的坑蒙拐骗技术--“对不起”(临死前搜肠刮肚而来的感慨),小孙飞扬跋扈的痞气——“别让我再替你擦屁股”(间歇性发作的奸笑过后一本正经的狰狞)。
话说当年的《喋血街头》票房惨淡不信邪,JOHN此番卷土重来欲找个新手来顶风口浪尖,可是JOHN同学的霉运自好莱坞归来还没到头,找个灌水的剪辑师剪出90分钟标准片长的fashion show,旧上海调调 + 枪战动作 + 男女情兄弟情 = 可歌可泣的爱恨情仇?!
拜托~看着片尾复仇时候小刘贴着条小胡子瞪出副陈宝国演大宅门的等死pose和男男板the matrix式的子弹横飞枪战,想不吐牛奶的就直呼此乃高杆cult片鸟~至于有没有赶超《无极》的素质,还要待将来是否出导演联合监制BUG修正重新剪辑扩展版DVD盖棺定论,HOHO。
刚刚看了本年度罕见的烂片——《天堂口》。
我本想在烂片前面冠以“大”字,表示其烂的程度,但是出于对该片成本的考虑,以及对大导演陈凯歌的尊重,姑且就只叫它烂片吧。
看烂片的感觉就像吃了生虫的苹果。
当你发现它的烂时你已经吃了一部分在肚子里,又吐不出来。
那个恶心郁闷和悔恨,真是难以言表,恨不得把胃割掉算了。
刚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也是这样,开始你并不知道它有那么烂,等你不知不觉看了一半时,才知道导演那险恶的用心。
让人好生不解的是,无论怎么看,导演都似乎是处心积虑设计一部烂片。
莫非他最崇拜的人是陈导,拍一部烂片向他致敬?
抑或着拍烂片是中国导演成名的必由之路?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套用在电影里就是好的电影都是相似的,烂的电影各有各的烂法。
再举《黑客帝国》为例,不知道龌龊司机兄弟有何本事,网络了一帮顶尖的精英来做一部电影。
从剧本、导演、演员、视效、电影配乐——哪个抓出来都是一级棒。
再看这部片子,剧本大傻、摄影大傻、表演大傻、居然后面还玩起了《英雄本色》那种火星人的玩意儿,完美复制了吴宇森式的假模假式。
影片结束的时候留意看看导演,还真有吴宇森监制!
我的天哪,吴导难道几十年只看自己拍的片子不看别的吗?
他难道是在八十年代开始休克今天突然苏醒吗?
好像不是吧,出去糟蹋了《碟中谍》又回来糟蹋国产片啊?
这些导演到底有没有一点道德感啊?
导演找他来做监制,也算是物以类聚。
还有一个问题我经常在想,作为演员,在听导演指导演出的时候,他本人是否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制造烂片。
比如导演要求他神经质地大哭大笑或者老死不死的时候,他是否会觉得这简直蠢到家了。
以我多年的观察,演员比较无辜。
否则我们就看不到黄金甲里面的周润发和巩俐,也看不到英雄里面的梁朝伟和张曼玉。
基本上可以认为演员就像是个被人拐卖的女人,而导演就是个强奸犯,做的时候女人并不知道后果,只有等孩子生出来之后,才知道生了个丑八怪。
我猜近年来好多不错的演员都有被人强奸的感觉吧,还都是被名导强奸。
在中国拍片真的是不安全啊,搞不好就晚节不保,做个烂片遗臭万年。
怪不得周润发后来去加勒比当海盗。
起码当时他就知道自己演了个丑八怪,总比认认真真充满期待,后来才发现自己被人搞成个小丑好过得多啊!
本片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是,有四个男主角。
而且几乎全是以出演同性恋成名的男花旦。
四大男旦改演黑社会大哥,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看着刘烨坐在老大的椅子上,我就忍不住想起他在蓝宇中那娇羞的扮相,感觉就是那么别扭。
不过话说回来,四个男演员都是有演技的,只是遇到了更厉害的导演,所有的演技都只有死翘翘。
该片唯一的女主角是舒淇,联想四大男主角的出生,我本以为这是一部三级片。
也许这正是导演的初衷,不知道有多少观众又上当了。
说了这么多,最后不得不说一下导演是谁。
该片的导演是一个叫做陈奕利的家伙(上帝保佑陈奕迅跟他没有血缘关系!
),不知道是否有名,反正我是不认识。
说他的名字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以后看到他导演的片子,最好躲得越远越好!
《天堂口》吴宇森监制,吴彦祖、刘烨、张震、杨佑宁、舒淇等国内一线青年演员的加盟,还是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的闭幕片,超强的卡司阵容让人对它充满期待,也许是条件太好了,出身于拍摄MV和广告的新人陈奕利大概不太适应,尽管严格遵守吴氏的故事核心——兄弟情仇,但出来的效果无法令人满意.影片使用插叙的手法作为开头,吴彦祖用那忧郁的眼神说:“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会到这里?
”接着就进入电影.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呢?
——没错,在《门徒》中,吴彦祖躺在沙发上说:“我经常问自己,人为什么要吸毒?
”两个场景简直如出一辙,不知是巧合还是陈奕利的东施效颦.既然是兄弟情仇,情自然摆在第一位.从大刚(刘烨)送给小虎(杨佑宁)一块金表开始,三人下定决心去上海闯荡,一路下来似乎顺风顺水,三人干了第一担“买卖”:抢货.事情暴露,在大刚和小虎被抓时,阿锋(吴彦祖)出现,接连射杀五人连大气都没喘一口,一个乡下来的小子不但开枪豪不畏惧,而且精准度还那么高,不觉得奇怪吗?
要么是阿锋同学天赋异秉,要么就是陈导缺少交代.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歌舞场面还不错,有点美国百老汇的味道在,陈奕利算是没浪费所学,电影中的配乐和造型都足够多样化,但过于频繁的配乐也让电影背上了单一化和导演的信心不足.舒淇的一首主题曲[天堂口]唱得有模有样,她是片中的一个关键角色,牵动着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和仇杀:一个是洪哥(孙红雷),一个是洪哥的弟弟兼首席杀手马克(张震),另一个是阿锋.洪哥的女人露露(舒淇)一直喜欢着马克,被洪哥得知,派出三兄弟追杀马克,而阿锋深深爱着露露,他不想露露受到伤害,意见不一,三兄弟反目.按道理说剧情应该不差的,为什么总是没有像看当年吴宇森的《喋血街头》时的激动呢?
原因在于陈奕利拍的太中规中矩了,缺少了演员的自由发挥和创新精神,这直接导致了剧中三兄弟的情意单薄,只流于表面,与其说是好兄弟倒不如说是朋友,因为兄弟反目起来的速度令人咋舌,也缺少的一定的过渡,使情节显得苍白无力.跟吴宇森有关系的自然少不了枪战场面:阿锋射杀五人是点心,三兄弟追杀马克是开胃菜,马克和阿锋的复仇决战是主菜.三处枪战本着向吴氏风格致敬的精神,打得颇为潇洒,多了一分洒脱少了几分危机感和紧张感,只拿过一次枪杀过一次人的阿锋表现十分抢眼,杀人的水平快要赶超老杀手马克了,情节的硬伤始终未能让人信服.决战时,两位主角有如神助,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大刚所有手下(未免太假了),好在杀的够干脆利落,没有拖泥带水.其实演员才是撑起全片的救命稻草,大刚的心狠手辣被刘烨诠释得有声有色,原以为刘烨演起老大来会不够像,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演过极度懦弱的大王子,有理由会使人产生怀疑,但在看过之后才觉得他的演技又有进步了,据说是模仿阿尔 帕西诺在《教父》中的形象来演的,不管怎样,他成功地演活了一个大佬.而杨佑宁的软弱和吴彦祖的多情算是合格完成任务,因为缺少飙戏是的火花.倒是舒淇的表演是个亮点,卷发、浓妆、旗袍,一个完美的上海女人跃然眼前,相信舒淇是片中最像那个时代的人,举手投足尽显上海女人的本色(除了那首歌比较现代化一点).孙红雷释演的洪哥自私自利、不可一世,体现了演技派的不凡功底,洪哥的弟弟马克(也就是张震)似乎过于感情用事,所谓朋友妻不可欺,而他却挖了他亲哥的墙角,本人不太喜欢这种做法.作为杀手他是不失败的,至少不算成功.决战时,吴彦祖引开敌人的注意力,张震出现一枪干掉敌人,随后扔下一句:“这才是真正的杀手.”不但没帅气感,反而有点搞笑.至于戏份最少的李小露只不过是为了突出吴彦祖的多情而已,在电影中完全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吴宇森的首席大弟子陈奕利的第一次颇为失败,有一群这么好的演员在,片子不好看,只能怪导演没能把握好.不过陈导只是初出茅庐,我们有理由对他下一次抱有希望,至少他有个前辈吴宇森帮他.
按着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这一紧张狭隘的观点,我是无法为一部相当普通的电影写点感想的。
不过,谁叫它有我最喜欢的三地年轻演员呢。
人嘛,有时候是要给自己面子的。
刘烨、吴彦祖、张震是分别来自三地的三位外表俊朗热爱表演艺术而非热衷名利的年轻影星,站在他们面前我都自惭形秽,自己长得多不刺激,自己的成绩多么没有啊。
《天堂口》老早就被监制老吴吵得挺响,里面除了我看好的三帅哥,还有演戏相当出色的孙红蕾同志和嘴巴很有表现空间的舒淇女士,又讲上海滩那摊子江湖仇杀什么的,都到2007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这些故事的演绎上有什么看头。
当然我这种欲作大放厥词状的态度是被我接受的,毕竟咱是外行也是伟大的观众,如果是同行,那就不能轻易评价别人了。
影片不久,舒淇唱的“明明就是天堂的缺口”就点题了,天堂口是个蛮有诗意的文学象征,但不敢恭维的是,这个精彩的词跟剧情的化学关系比较僵硬,空有一个意义在,空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场景歌舞厅在,好比一个人生了个儿子,虽然铁定是父子关系了,但他竟然二十年没有见过儿子。
也就是说,剧本方面,它的主题升华是徒劳的,影片对于人性的挖掘注定是纯商业色彩的涂抹。
剧本要靠演员来阐释,几位优秀演员的表演是挺努力的,不过也许是角色太简单了,演员们看着都略显拧巴。
不过有趣的是,有几处都是主角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复杂的内心,首先复杂的内心是最难表现的,而夸张一般还是适于表现简单强烈的心理,所以这种方式很容易离谱或者不准确,除了孙红蕾好像天生就对生活有极强的悟性以外,其他演员的表演老让我为他们捏把汗,因此观看过程中我也总不能融入故事。
作为一部江湖片,吴宇森帮忙的动作处理可以放心,小刀插人的真实和利索,让人想起教堂与鸽子的枪战,都很熟练。
最好看的是影片的色彩一直比较浓并清晰,不管是服装还是场景的设计,演员都因此显得特别干净,记得准备杀舒淇时候刘烨坐着的那个背景,凝重的暗红,工整的明暗线条墙壁,精美装潢的歌舞厅,都像立体主义画派的努力。
吴彦祖酷酷地在麦克风前说“天堂现在关门”之景也是非常帅,这种事就得交给有叛逆有思想的花花公子气质的流行偶像干,接着一阵打杀,该死的都死了,刘烨空中来那么一句“对不起”可谓是相当的不严肃,更暴露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是多么地历史轮回,如果好兄弟或者合作伙伴必须以这种结果收场,我肯定如吴彦祖那个角色一样,宁愿没什么追求,宁愿碌碌无为,难道历史的推动必须靠人性扭曲作为代价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是刘烨演的大哥,到时候也会杀掉自己的弟弟,而且我总是更同情刘烨这个角色,而不是善良的吴彦祖,因为其实前者很简单,很有能力,只不过社会不允许,人类社会罪恶太多,而中国社会的暴力文化尤甚。
记得上次有个客人说我是“typical Chinese”,其实他自以为是很有思想,看一个人的特点无非是看他把什么看成最重要,古今中外都一样,中国人更容易偏向于权力扭曲而已。
我们的英雄都是因权力站在所谓顶端的皇帝,而西方的英雄往往是热爱自己天分的唐璜;我们的悲剧到最后往往是在权力架构中牺牲自己所爱的一切,直到丧失殆尽,西方的喜剧到最后往往是宗教宽容和个人主义的实践,直到美的高潮;我们的命运似乎是不得不痛苦,原因其实就是不想改变,西方人的命运倒仿佛总是可以选择。
人类共同的真善美之梦在中国很难有个不错的感动人地艺术表现,中国社会的思想内流太勇猛了,《黄金甲》其实是批判皇权的,但是它也只能到此,要挖掘个梦出来并和世人分享——这是中国导演的使命。
除非每个人都改变,否则封建社会的根子永远除不掉,君君臣臣不爱女人拧巴投降的命运就不会大面积的消除。
天堂在中国永远都缺个口,我们永远只能在缺口处徘徊,如果我们还不选择改变思想改变内心。
黑帮电影可以说是香港电影中的一道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伴随着这种文化景观的诞生,发展和延续,观众看见了很多诞生在这种景观中的男性角色。
在上个世界的六七十年代,张彻,胡金铨等人将香港武侠电影推向巅峰,八十年代的时候吴宇森继承了老师张彻的衣钵,创造性的将香港武侠电影中的“情义”和“江湖”移植到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黑帮电影中去。
在吴宇森的电影中,观众都可以看见这位暴力美学大师通过影像的叙述,细腻的描述了那些同生共死,惺惺相惜的江湖情义。
在《天堂口》这部电影中,元素非常的丰富,姑且不说是致敬,模仿还是学习,这部并不怎么出色的电影却将几个具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诠释的非常好。
阿峰: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阿峰是这样的男人,他总是悄悄地,淡淡的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做为手下,作为兄弟还是作为情人,他给人的感觉总是低调。
吴彦祖在《天堂口》中的表演可以说延续了《夜宴》里面的一些风格,将一些表面的情绪和变化隐藏在皮囊之下。
影片一开头,阿峰的形象是青涩的农村少年,而后,他的表演瞬间给人一种《门徒》的既视感,总的来说,中规中矩。
大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大刚是影片中性格反差最大的角色,也是戏份最多的角色,在《天堂口》这部电影中,他的野心作为一种寄生性植物一直伴随始终,可以说,他为野心而生,为野心而死。
大刚所有的一切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设定非常符合对“惋惜”的设定。
正是这种惋惜,让我们看见了一种生命终结的原因。
大刚杀死阿洪之后,他的行为,穿着,言行都不遗余力的模仿阿洪,这些细节的设定让大刚这个角色更加丰满。
马克: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或许马克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所想的只是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然而,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允许他实现这个小小的梦想。
叛逆不羁的马克最终还是会为自己的叛逆不羁付出代价,这样的代价相比较死亡,更难让人承受。
张震是一位可塑性非常强的演员,然而,在《天堂口》这部电影中,他的表演仅仅只能称之为及格而已。
有句话叫“唯美食和美色不可辜负”,看《天堂口》这部电影也是为了其中的“美色”。
影片中的男性演员都可以用男神来形容,这些男神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然而,当香港电影的辉煌不在的时候,不管他们怎样努力,都无法挽回这失去的辉煌。
男神,之于我,仅仅是活在电影里。
因为他们的狼子野心,因为他们的柔情似水,因为他们的重情重义,因为他们的万变江湖,这些不曾在生活中出现的元素一旦赋予给电影中的角色,这些角色便活生生的进入了你的臆想世界。
很多香港电影在不经意间会对黑帮电影的价值进行“偷换”,即暴力并不是自足的整体价值,暴力文化的实质是权利的崇拜。
这样的观点在本片中表现的非常明显,权利让暴力变的“合法化”,至少符合黑帮社会的“法”,于是,这个建立于社会边缘的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人性的牢笼,整个世界就在暴力和权力的交织中建立了起来。
可以说香港电影中虚构的武侠世界和现代江湖是导演给观众营造的一个只属于想象的空间,因为,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当作英雄,他们可以自己建立一套专属的生存法则和运营机制,他们可以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王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香港黑帮电影中经常可以看见导演或者编剧对武侠元素的使用,比如,香港黑帮电影中对角色的设定,大多数角色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物,他们或微不足道,或志比天高,全都因为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黑色世界。
在之前的武侠电影中,很多角色的设定也是边缘人物。
因为边缘人物的成功或者反抗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就使得,这些边缘的人物角色成了一种承载精神的最好选择。
当武侠精神放到现代黑帮电影中来的时候,那些令人感动的情义依然在,只是换了时间,换了地点,换了演绎的方式,然而,不管是怎么换,传达出来的仍然是现实世界所缺失的情感。
黑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构建了一个既无限的远离现实,又无限的接近现实的世界,它戏剧化的传达出了一种以“情义”为主的价值观,由传达出了世界是由暴力构成的这种偏激的世界观。
真是有点垃圾啊。。。
前后衔接错位,有头无尾,剧情散乱,立意浅薄。。。
说正经的我很佩服剪预告片出来的那位仁兄,真是太有才了,把这么垃圾的电影剪成短短几十秒后让我产生了很想看的冲动。。。
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来这里我还以为它真的像所有人说的那样是个天堂。
上海的天堂是个舞厅眩目的灯光闪亮的舞台勾魂的舞姿一杯酒一丝温柔这是个天堂只是物是人非兄弟之间反目成仇记得第一次知道天堂口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坐在TAXI上,看到座位后的触摸屏,播放着天堂口的预告片。
我是喜欢美女的,当然不会放弃看舒美女的机会,在这里不得不说舒淇是我看这部片子的最大原因之一。
没看之前,搜索了豆瓣,顺便看看别人的评论,多数是以不好看、烂片等来形容的。
不过我还是去看了。
说实话,剧情有些俗套,不过它让我发现了张震,一个不羁的男子,不得不说他很帅,还很像吴彦祖。
对于喜欢彦祖的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看点。
令我心痛的是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还记得那个怀表,让我唯一觉得一丝温柔的东西。
在杀死弟弟之后哥哥还保留着它,可是为什么你可以保留这个表却不能挽回你的亲弟弟呢?
总之这部片子虽然有些不尽人意,也不至于是部烂片。
PS。
里面彦祖说过一句话:脚,才是女人最迷人的地方。
- - 貌似我要好好注意脚的保养了。。
真是险啊。。
差点去了电影院,还好没有,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庆幸自己省了30元钱的同时,可惜了我两个小时的时间,及下载这部电影偶的硬盘受的伤害。。。。。。
怒啊。。。
喝一声:什么东西!!!!
依照习惯,每看完一部电影,总喜欢来豆瓣看看大家的评论,可是这次很失望,对于<天堂口>这部片子,看得大多是骂名,只看到有个别朋友说"虽称不上好片,却也不是那么烂",心理还稍稍安慰些. 不知为什么,我看完片子后没有像别人那样的感受,或许我的欣赏水平本身就有问题,或许我是一个仁慈的观者,只是不明白难道大骂特骂一部电影就可以快乐吗?
对与此片,纵然是有许多它的不完美,人物的演技,故事的情节,对白等等都可以让许多人找出许多毛病,但是抛开这一切,难到片子就没有给我们一点思考吗?
天堂只是一个词,是我们追求自己欲望的统称,何必要管它是舞厅还是什么呢?
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有着各种各样的欲望指使着他们走着每一步,至于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由自己承担.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有许多事情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可是当你身处在那个时刻,那个环境中时,你不得不能. 当我们饶了一个圈想回到原点时,我们是否还可以回去.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你失去了什么,而一切又是否值得,只有你自己可以衡量. 我想这才是此片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只是把这样一个话题放到了一个旧上海的黑帮当中,以这样的故事情节呈现的.至于承担这个思想的载体好坏于否就是留给观众评判的了. 在如今这个欲望横飞的世界,我们是需要这样的思考的,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对吗,值吗?
我们这一路走来又是为了什么,是否还想回去,不如把批判影片的时间留下来,多看看自己的人生吧.
[img]http://img.bbs.163.com:88/xqgs/yu/yuyan05/187x260_12952.image[/img] [b]片名:天堂口 英文片名: 又名: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区域:港台 出品:银都机构有限公司中环娱乐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 发行: 类型:动作剧情 导演:陈奕利 编剧: 制片: 主演:刘烨吴彦祖张震杨佑宁舒淇李小璐孙红雷 分级:未分级 片长:95分钟 上映时间:2007年8月16日[/b] 卖碟的地方是个不大不小的店,里面主打的是正版的CD,价格不菲,行行排列。
店的左边是好利来,右边是比格,香气四溢,却静默。
于是,居中而紧邻的小店音箱里就永远流转着最诱人心弦的那首,寻着声音走过去,在CD架前细细翻拣,偶尔还会有丝丝缕缕的甜香。
当然,CD再好,单卖CD也总是太过坎普,关于赚钱这件事儿,弯弯腰总是难免的。
所以这个店不分冬夏,门一律是大开着,贴的是最新的影讯与海报,一左一右,门神一般。
呼应着它们的是最外面、临街的两大窗DVD,展示招徕的身姿。
那天,门神是《天堂口》和《导火线》,一面是群星摆酷,一面是Donnie张力十足,左右对峙,各有各的嚣张。
《天堂口》的海报上写着“《天堂口》,8月30日DVD正版上市!
”。
但,除非是D9,否则支持正版是一件挺没意义的事儿。
在这里,DVD的换算公式是:1DVD=10.00RMB,比地摊的贵,比卓越的也贵,但保质,所以,心甘情愿,两张十元换算成两张DVD,再换算成一个两碟连看的充实的夜晚。
先看《天堂口》,因为喜欢刘烨。
却发现刘烨又一次被脸谱化,僵硬得没有任何道理。
屏幕上偶现刘烨痛苦的特写,仿佛卸了妆的鬼狼。
所以从《无极》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天堂口》,变态、痛苦、扭曲、癫狂的状态就始终停留在刘烨的脸上再未离开过,好像刘烨的脸是月球背面的代言。
就如同从《鸳鸯蝴蝶》到《云水谣》再到《理发师》的陈坤,木讷、腼腆、文艺、羞怯已经成了陈坤的标准像(P.S:昨夜的华表奖颁奖典礼上陈坤还是很有风致的)。
而此二人明明很久以前在《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里与周迅有过非常精彩的对手戏,表情正常,表演流畅,一样可以让观众感知到喜与悲深处的情绪。
说回《天堂口》,这部影片中,小刚(刘烨饰)、小虎(杨佑宁饰)和阿峰(吴彦祖饰)三人从“朱家角”前往上海发展。
此时,刘烨尚停留在单纯阶段,只是有些属于男人的野心罢了。
但来到上海后,一切都不再受控制。
小刚来到“天堂”,投靠洪哥(孙红雷饰)门下,之后顺理成章地将小虎和阿峰带进去。
“天堂”里面还有洪哥的女人——红舞女露露(舒淇饰)、洪哥的弟弟马克(张震饰)。
大概的人物关系关待清楚后,接下来就应该是情节的铺叙。
大约导演陈奕利是想突出情节的扑朔迷离,所以里里外外,角色纷杂;明明灭灭,情节跳跃。
但再纷杂的角色也应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寸金寸光阴的电影里出现冗余的角色未免太过浪费,比如李小璐。
做为堂堂女二号,她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给阿峰做陪衬?
在前面进行铺垫后,让阿峰带着马克和露露逃出上海后有藏身之处?
如果是这样,那么有阿峰的妈妈和妹妹做前因后果足够了,根本不用再塞进来一个李小璐;如果不是,而是想表现兄弟间义薄云天的同时还有爱情山高水长,那就更没道理了,否则阿峰不会爱上露露,不会在上海那么久,几乎从未想起过李小璐。
而且导演若想煽情的化,仅有在大雨滂沱中共同修补漏雨的屋顶的情节显然是不够的,至少后来阿峰和马克重回上海时给个依依不舍的告别情节也好,但没有,或许导演怕落了俗套,而我们这些俗人却瞎了导演的这番媚雅向善的心。
冗余角色二就是杀掉露露后那个杀手,脸很有拼贴感,而且看上去应该和马克有宿怨,但是仿佛没交待或没交待清楚,至少从我观影一遍的过程中未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所以虽然他很露脸,但他很多余。
其实,他不过是个符号,一个刘烨派来杀露露的工具,随便一个镜头就可以了,却和马克之间来来回回浪费了那么多胶片。
而马克这个角色也显得太过模式化,风衣、礼帽、冷面、惜字如金,可惜了张震,居然成了《天堂口》让人笑场的重灾区,可以比拼年初在北大看《云水谣》时同学们对陈坤的笑场,明明演员很认真,情节很认真,可观众们却抑制不住地笑了。
但综观全片,编剧其实完全可以让马克在戏中有着更好更舒展的表现,他和洪哥和小刚和阿峰之间的戏大有空间可做,但导演没有,只是从头到尾让马克如幽灵一样,忽隐忽现,一路冷着个脸。
只有露露被枪杀后,马克前前后后约五秒的悲愤的表演才展示出属于准影帝的傲人演技。
而相对于冗余角色,这个电影的情节却是缺失的,所以情节虽然够扑朔够迷离,但太过跳跃,让观影者像一个猴子一样,几十米几十米地从一棵树荡到另一棵树,树上是万千变幻了,可树下的延续性没人交待了。
比如小刚小虎和阿峰第一次为洪哥办事,阿峰退出后又回来变成神枪手救了小刚和小虎,阿峰的好枪法哪儿来的?
马克一次一次地到底在杀谁,若杀洪哥,原因到底是什么?
小虎的死又意味着什么,难道就是因为小刚说他的弟弟已经死了,所以小虎就落了个横死的下场?
刘烨到了最后为什么变成了一个“肌无力”,等死都等得那么白痴?
而且到了最后明明刘烨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阿峰却守着他不让马克开那一枪,好像不开那一枪,一切就可以从头来过,看到这儿,终于忍不住也跟着笑场了。
而且在整部影片中,情节始终像刘翔跨栏一样,跳跃着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仿佛影片是一部四十集的电视剧的缩水,而且是东抽一段,西抽一段拼接而成,中间的嫁接地段都得靠你去猜,虽然电影并不是流水帐,必须将每环每扣都叙说分明,但关键的环节总要接得上,就好像做动画都要有关键帧,关键帧的缺失意味着动画的停滞与误差。
尽管思维不同于程序的一五一十,观众们通过思考,对于情节也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并且就算猜不到,也可以把一切都归到电影的表现手法上,但总觉得有些喘不上气来。
其实,把情节交待得连贯些也并不耽误导演走向通往大师的桥梁,必竟当大师不是当袋鼠。
接下来,如果还要说差强人意,那么就应该是片中总想要表达却总是表达得别别扭扭的爱情,比如露露的一对三,她与洪哥、与马克、与阿峰,哪个是真正的爱情?
可以看出导演着力于她与马克,但却没有更重大的情节去烘托,所以看不出任何深情与深刻。
按剧情来剖析,露露其实应该是一个很有挖掘性很痛苦又很率性的角色,剧本却没有给舒淇太大的空间,和张震一样。
只不过舒淇运气略好,她还有美轮美奂的华服与歌喉可以对角色予以一定的弥补。
所以,从感情戏来说,露露唱的《天堂口》与该片实为天作之合:随便的一杯酒,随便的温柔。
说完败笔,自然还是要表扬一下的,必竟一个众星云集的电影不可能一点可圈可点之处都没有。
觉得整部影片看下来,印象颇深的情节有几处,比如说洪哥杀掉四哥,而刘烨最终又用同样的手法杀掉洪哥,这期间演绎了混在江湖的轮回,同时演绎了小弟上位的最佳手法。
而四哥在要洪哥的女人——露露时,孙红雷的表演也颇为到位,如果说这部影片有爱情,那么我更愿意相信洪哥应对四哥时对露露流露出的些许情感。
据说《天堂口》脱胎自吴宇森经典旧作《喋血街头》,说实话,《喋血双雄》到是看过,《喋血街头》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但总该是吴宇森的心爱之作,如今被陈奕利导成这样,不知道吴宇森做何感想。
而且,威尼斯影展的闭幕片的殊荣也多半缘自于吴宇森的名头吧。
突然觉得,如果把《天堂口》比作一张脸,演员们比作脸上的五官,那么其实这张脸上的五官都不错,不说绝色,也是世间难寻,可组合起来以后,这张脸却不太对劲儿,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遗憾归遗憾,还是很感谢这些为电影倾尽全力的人,哪怕是为了功利。
就好比昨晚看华表奖颁奖典礼,如果单看演员,是多么虚假的繁荣景象啊,但当影片的片段一个个回放的时候,无论是看过的还是听过没看过的,你都会觉得不知不觉中原来这么多电影已经从时光中走过,来到观众面前。
尤其是李冰冰在获奖后的感言,让人想起摄于高原的《云水谣》的确来之不易。
而高群书也是几经波折与困顿才有了现在的《东京审判》。
所以,对于电影来说,无论观众是褒奖还是贬低,都代表着一种态度,也就代表着一种关注。
那么,对于《天堂口》来说,既然已经由构思变成了作品,背后已然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是优是劣也已无法改变。
那么重要的是去展示,去总结衍生下一部作品的动力。
至于天堂口究竟是天堂的入口还是天堂的缺口也就变得不再重要。
对白太烂,无法忍受,毫无深度,毫无内容的对白
吴宇森怎么就监制了这么一片儿,冯小刚一定不是看了这个才找舒淇演非诚勿扰的。
不值一看
天堂在天堂梦里头
介个电影是个大杂烩。。
剧情过渡不自然,人物不细腻,都不知道在干嘛,傻乎乎的
舒淇好美~
还可能更差吗?
你估系上海滩哇,森哥!
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天堂?
浪费了一群演员
糟蹋演员。
还能说什么呢,谁让最差的是一星呢,有星渣渣,我就选星渣渣了。
型男
有帅哥
当华丽的大型MV看还是挺美的。。
萧敬腾唱的歌不错
后来选的那个台女可真难看。片子的故事很老套不过我喜欢舒淇唱的那首歌。
认识了杨佑宁
很差的故事,很有味道的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