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剧情的一点猜测:整部电影对女主角山岸的背景交待很少,我们能看到她和一个个老人接触从而涉及到他们的生活里,挖出他们生活中的秘辛,而她自己的秘辛却绝口不提,没人了解她,她一会像来拯救这些孤寡老人的天使,一会又像来折磨他们的魔鬼。
五段故事看起来都是讲山岸和老人,但是我觉得第一段故事是讲山岸和小真家庭,最后一段是讲山岸与小真。
小真这个角色的存在并不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山岸的形象,第一段故事里面展现的山岸完全看不出来会做出后来那些事的。
她看起来文静懂事,然而看到后来我们都知道那并不是全部的她。
看完整个电影可以发现,山岸似乎只有与老人相处的时候才最随性自然,这份随性自然带着一股无所谓丢弃原则的气息。
而整部电影里面,除了老人,能让山岸说出真心话不摆出社交脸孔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小真。
小真的命运是悲惨的。
她所在的家庭是个扭曲的家庭,母亲的懦弱,爷爷的变态以及父亲的残酷都逼的她不得不奇怪。
她从不开口说话,父亲逼问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她也默不作声。
我猜大概是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吧,从那天在家里的浴室里,母亲把她的头发剪短,收起她的裙子将她作为男生一样养着的时候开始。
可能是那段时间前后,她撞见了正被爷爷猥亵的母亲,或者爷爷突然开始觊觎自己慢慢长大的孙女。
总之就在那段时间前后,她发现了自己家庭的不对劲,而这些奇怪的地方让她不知所措,让她感到羞耻,于是她用沉默来对抗。
小真不是懦弱的,她不像自己的母亲,一边忍受着自己父亲的蹂躏一边用极端的方式去保护自己的女儿。
她太小,她找不到对抗的方法,她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对抗,母亲禁止她去外公的房间,她仍然要去,去直视那些猥琐和阴暗;看许多许多的书,小真可能是想从书里得到关于悲剧的答案吧。
最后结束这一切的是一场大火和母亲的自杀。
失火和母亲的自杀撞到一起不禁让人怀疑失火的原因。
小真的母亲拜托山岸的时候说她预感到了自己父亲的死亡,她是怎么预感到的呢,她父亲的状况每一天都是那样,而且那一晚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安排的。
也许失火不是偶然,只是她受够了这样的日子。
再说山岸,无论怎样说,小真母亲的要求还是匪夷所思的,就算为了钱也不能答应的那样随意(这里说随意是因为山岸在同意之前很直白的 问了小真母亲:是要和爷爷做吗。
她在提问的时候很平静,虽然后来考虑了一下但仍然答应了,这里换成正常人是不该这样的反应吧)。
她在小真家里做护工也不是一两天,关于这个家庭的扭曲她应该有些察觉的。
但是她仍然是答应了。
从后来的剧情来看,我们大概能发现,山岸对于老人性的要求是很随意的。
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随意,她看起来拒绝了合浴和偷看,然而她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波动,最后没有发展下去完全是因为老人们的自律。
所以也许她也和小真有类似的经历,不过她不像小真那样被妈妈保护了,她大概是屈服了。
这种屈服当然也扭曲了她自己,于是她只能和老人们相处融洽,却和社会上的正常人产生矛盾。
但是如果这个影片只是讲这的话就没有很深刻了。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小真的爷爷,其他的老人虽然有怪癖,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可爱的。
这些老人似乎给山岸带来了另一种生活的样子,特别是最后山岸发现阿茂给她留下了一百万的遗产。
这里阿茂是已经将山岸当做亲人了,而这缺失太久的亲情一下子打动了山岸,让她彻底对生活改变了看法,于是她抱着一百万嚎啕大哭。
一百万并不是很大的一笔钱,但对于山岸目前的生活来说,已经能将她从目前的困境中解救。
再看小真,她逃离了爷爷,然而却又遇上了酗酒的爸爸。
爸爸当然知道自己的家里发生什么事,他打小真来泄愤,看起来是憎恨小真的。
所以小真也绝望的说:要是我没出生就好了。
然而最后小真离开家决定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他摸了小真的头,那是一双父亲的手,小真肯定也感受到了,最后终于原谅了妈妈理解了妈妈。
电影的主线应该是这样的,然后山岸途中遇到了几个老人顺便带出了老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现状问题。
而关于本片为什么定名0.5毫米。
我觉得是因为极端的困境最终会逼迫人做出改变,哪怕那改变只是0.5毫米,也让人能感觉到生活的大不一样。
这也是一男最后鼓励山岸的话。
日本的文艺电影常常走日常治愈路线,而这部电影却几乎是小说的剧情,处处都是荒诞和极端,让人耳目一新。
用一个主线故事承担着支线的剧情连带反应的问题也感觉很合理,最后仍然绕回了主线。
从叙事手法上看也是难得的佳作。
正是女主特殊的经历让她产生特定的性格于是接触了特殊的群体,从而反应了这个群体的生存问题,这样的揭露合理又流畅。
剧情方面也不同其他电影那样流于平淡。
这在近来治愈日常大行其道的日影中算是独树一帜了,虽然仍然是大片留白节奏缓慢,但也算是有了创新和突破,力荐。
最后,其实我也很喜欢日常治愈的电影,但这类电影看多了会发现不是每部都能打动人,有些拍的稍稍平淡过头的会不小心流于无聊的境地。
拿这部电影和日常治愈的比较并没有贬低另一方的意思。
以上。
196分钟,安藤樱献上了她从影来最棒的表演,这张高级厌世脸不断突破表演的极限,或阴云密布或烈日高照,而这次她带来的风景关于五个老人,关乎爱与被爱,关切性与觉醒,这是一部比《小偷家族》更克制、比《百元之恋》更具奇观性的作品,值得被推荐。
要读懂这部片子,有三个要点:一是,佐和(安藤樱饰)流转于各色老人间的动机;二是,这五个老人在佐和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三是,片名《0.5毫米》的真实含义。
佐和流转于各色老人间的动机佐和是一个没有家人的孤家,是一个不完整(没有子宫)的女人,这使她具有和老人相同的属性——边缘且孤独,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没有生育能力,被剥夺了为人的资格,所以佐和在本质上与这五个老人无异,她流转于老人间只不过是相互取暖、各取所需,度过残生罢了,但导演并不满足于此,他先用佐和与老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营造出一副“人间值得”的温暖景况,最后以圆形叙事单刀直入,捅破了幻境,直指0.5毫米这个主题。
五位老人在佐和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观影后,反复琢磨这五个老人的人设,总觉得他们在接受佐和给予的同时也在佐和的生命中留下了什么,在佐和带走小真的时候终于有了答案,原来这一切的相遇就如同一个个站台,当佐和停止旅行的时候她获得了0.5毫米的力量并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第一位老人,宿命:委托人雪子向佐和提出陪睡的请求,当佐和答应的时候就已经走入这个宿命的圈套,雪子和老人都死掉了,一同死掉的还有老人近乎执念般对性的欲望,留给佐和的是无家可归、无事可做,还有萦绕心头的不解;第一位老人是将佐和推向流浪的动因,也是佐和开始旅行的起点,她被推向前0.1毫米。
第二位老人,如友:康夫是一位离家出走的老人,他不愿看见儿女争夺遗产的荒唐场面,决定把积蓄花光孤独离世,他一定是一个爱唱歌的人,不然第一站为什么会选择KTV?
他和佐和在包房欢唱,像老友般在街口拥抱告别,还将自己的大衣披在佐和身上,佐和温暖的笑容是对短暂相遇最好的诠释,正如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相聚后挥挥手,各自上路,各自珍重,她从康夫身上获得了0.1毫米的温暖。
第三位老人,如父:石黑茂是一个孤独且倔强、自卑且温暖的独居老人,他会因陌生人的不尊重而报复车胎,他也会因别人的关心而选择无条件的信任,他和佐和的关系像极了父女,他的女儿疏远了他,她未尝过父爱的滋味,他会帮她贴心的盖上被子,她会帮他戒除偷自行车的怪癖,他把最宝贵的东西赠予她,她把他的欢笑挥手记在心头,这一站,佐和的成长来自于心灵,来自于相互取暖后的父爱补偿,她的内心成长了0.1毫米。
第四位老人,如夫:真壁义男,令人心酸的好色教授,他和好友晋一一同参军,好友在战争中丧生,他迎娶了晋一的女友静江,这种可耻的生还,让他的一生都活在阴影中,他压抑着感情,可能这一生都没有过性生活,因为静江的心里一直住着的人是晋一郎,所以小黄书是他唯一宣泄的渠道,佐和的闯入让他感受到了恋人般心跳,他偷看佐和洗澡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拥有欲望的男人,他带着佐和看情色片《少女》像恋人一般,他会像一个听话的丈夫在厨房外晒着鱼干,他也会在梦中幻想杀掉静江只为了正名佐和恋人的身份,他留给佐和的是最富有的精神力量和一次柏拉图式的爱恋,当他红了眼眶一遍遍重复着战争的故事,佐和拥有了这个男人的一切——青年、晚年,重新上路的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体验,所以导演让她回到旅行的起点,解开最后的疑惑,将力量传递给他人。
第五位老人,解惑:佐佐木武志,被仇恨包裹的男人,他是小真的“父亲”,也是小真的“哥哥”,小真是外公和母亲的产物,知晓真相这个男人负仇离家,佐和在这段相遇中,既是答案的接受者亦是答案的给予着,她一面接受着佐佐木武志给出的答案,一面向小真解开母亲为何把她当男孩养的原因,当一切疑惑解开,佐和选择带着身份认知后小真离开,她们都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片名《0.5毫米》的真实含义0.5毫米出现在真壁义男留给佐和的磁带中,原话是:“被逼至极限的人的光辉会超越极限,从而作为自我存在而觉醒,这会成为足以移山的力量,这座山就是指每个人的心灵,虽然可能只有0.5毫米,但这些毫米聚集到一起,朝同一方向移动时就成为革命的开始,今日的日本人,还存有这样的精神吗?
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于是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
现在日本人不被爱,也找不到爱的对象,他们被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扭曲了自我,只看到困惑的自己,因此不再为他人努力,而是试图结束他人的生命。
”要理解这段话的含义提炼出0.5毫米的意义,关键在于解读最后与小真的相遇,因为这段话出现在相遇之前,前面所有的相遇都是为了最后的升华,小真与母亲就是典型的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扭曲了自我,甚至连最天然的伦理和性别都扭曲了,小真只看到了困惑的自己,没有看到母亲保护的真相,她们相爱相杀;佐和亦是如此,她以前的所有相遇只不过是接受与被接受,从未有过主动的跨出与争取;最终佐和开始为了小真主动争取,小真也大声喊出了压抑多年的“妈妈”,多么完美的和解。
所以,0.5毫米的含义就是:与自己和解,身体的心理的;与他人和解,爱的恨的。
手把手的教老天侧身坐起给他脱裤子换尿布还用她最喜欢的杯子为他接尿安藤樱演的真好也可以说电影的一开头就直指人心父亲去世前有一件事他特别想做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时而清醒 时而迷糊灵魂一会儿飘上去一会儿又回到身体我做不到但我无论如何也要满足他的愿望你能和他同床共枕一晚上吗我父亲想念我母亲的胸部你知道老人和小孩是一样的所以拜托了就一晚能照我说的做吗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请求非我不可吗我会付给你一大笔钱反正他有心无力白色裙子染红了让女主角穿上曾经她穿过的衣服和女儿关系不合从不言语这一切貌似都暗藏玄机看别人的影评写到原来是有不伦关系的隐喻因为不耻所以只字未提我存了蛮多的钱因为我有很认真的在存钱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我下决心要自己过完余生偷书的时候被女主角抓到了女主角在他耳边说我可以穿水手服给你看所以请你把这本书还回去片子太长了,看到这里去做饭了
如果想到爷爷奶奶,你会想到什么?
带他们吃好吃的,好玩的,还是偶尔回家探望一次,是否会打电话询问状况?
如果我们把这种对老人的关怀看作是表面化,那日本导演安藤桃子的《0.5毫米》绝对是从深度护理角度去讲述老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电影截图本片由导演根据自身的护理经验撰写的小说而改编,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工和四个老人之间的故事。
影片中的他们和子女分开住,成为留守老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老去时,他们内心的渴望被放大,常常会做出奇怪的举动,被家人不理解,被邻居和他人不理解,甚至被社会不理解,于是一边固执一边活得就像小孩。
这部电影时长三个多小时,运用超写实的串联故事的方法和表达来讲述日本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些问题,主要围绕老人与性、老人与爱、老人与孤独这三个层面去讲,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或许有些角度一些观众是无法理解的,但不妨碍它是一部“关爱特殊群体”的好片。
电影截图女主佐和是演过《小偷家族》、《百元之恋》的安藤樱,我只能说,安藤樱那副看起来有点凶,还有点颓丧的脸,笑起来还真好看。
她总是喜欢演这些边缘角色,这位女主和《小偷家族》那个角色一样,无法生育,她是一家老人护理机构的护工,工作做的特别出色,非常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而且很会不动声色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份出色却使她丢了这份工作,导致流落街头。
原因是女主人提出让她和即将去世的父亲同床共枕一晚,因为她父亲十分怀念母亲的胸部。
佐和勉强答应了,可是房间的取暖器在他们“亲热”时(只能想到这个词了,安藤樱姐姐威武)打翻着火,女主人也上吊自杀,只留下“儿子”小真。
这里导演就埋下了大结局的伏笔,这家的奇怪现象也在大结局中得到了解释。
原来小真是她母亲和外公乱伦生下来的,她的母亲害怕自己的女儿走上和她一样痛苦的道路,一直把小真打扮成男孩子的模样。
失业后的佐和内心无比生气,她开始寻找目标,“报复”那些有奇怪癖好的老人,但是却在“报复”的过程中因为和他们的快乐相处,得到了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电影截图“老人与性”因为国情文化的不同,我们总是对性这个词比较敏感一些,日本对这个词相对来说开放很多。
可是观点相同的是,这个词在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相似的,就是如果你年纪非常大,还存有幻想的话,会被骂成“老流氓”、“为老不尊”等。
导演在这方面处理的非常含蓄,她没有明确说出需求,而是把他们的幻想拍成了对年轻的渴望。
就像佐和碰到的第三个老人义男(津川雅彦 饰),因为年轻时爱人的缺失,所以这份压在心底的渴望会被渐渐放大,他会去超市偷带有情色镜头的书籍或者偷窥护工洗澡等行为,最后一个故事中的小真的父亲也想摸佐和的大腿等。
佐和非常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在他们家时总是穿着撩人的短裙,以满足他们仅剩下的好奇心。
但是导演的镜头画面非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是“变态色老头”的感觉,或许可以解释为人的本能。
电影截图“老人与爱”在影片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老人们抱怨自己离群索居,无人关怀的碎碎念。
这份爱倒不是爱情,而是家人之爱。
所以有观众评价说:“如果老了之后依旧是身边无人,那么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不探讨)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像是一群老之等死的境地之人,心中渴望得到子女的关心之爱,老伴的陪伴之爱,邻里的问候之爱,但是导演在这三方面都留取了大段的空白,整条大街和各个房子采用的镜头都是空无一人,只有女主和老人。
运用留白去让观众体会这份爱的缺失,是本片的精妙之处。
电影截图“老人和孤独”我听过一句比较残忍的话就是“觉得老人身上有一股奇怪的难闻的味道”。
而电影的第一幕就是佐和给老人清洗身体,从脱衣到脱纸尿裤,到突然的尿失禁,都能让观众体会到这份尴尬和无奈。
佐和失业后碰到的第一个老头名叫康夫,鼻子上带着呼吸器,在KTV门口一直询问自己是否可以过夜,但是工作人员一直说不可以。
出于“整人”的心理,佐和带他一起在KTV唱歌过夜(这里可能是因为日本管制方面的原因,有伴的话可以过夜),用他的钱点了很多好吃的,他们一起唱唱跳跳,无比开心。
清早,康夫向她表示了感谢,并给了她一万日元,还把自己的大衣给了她。
康夫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出来的,他说他要花光自己所有的钱,过快乐的最后时光。
而佐和碰到的第二个老头阿茂可以说是十分孤独的老头了。
他固执的喜欢数公园的树,还喜欢把自行车偷回家,他一个人蹦蹦跳跳流连于各个角落,还会扎没有礼貌的老太太的自行车的轮胎。
他宁可被人骗,也想交个好朋友。
直到佐和点醒他,说“好朋友是不会骗人的”,才让自己存的钱没有被骗走。
佐和带他走出了心底的孤独,把偷来的自行车都还给了失主,最后阿茂送了佐和一辆他最爱的改装车,并悄悄在车尾藏了100万日元,就独自去敬老院了。
佐和这个角色是非常矛盾的,她不能生育,活在底层,因为护理而开始关注老人,一开始是有点故意整人,后来是真关心,当她再次找到了小真,发现小真是女孩的时候,带着小真一起离开了残暴的原生家庭。
这两个人,一个没有孩子,一个没有妈妈,非常讽刺的符合浪迹天涯的设定了。
电影名字的0.5毫米,是第三个老头义男说出来的,本来他是形容当时日本的每个人的灵魂距离,他在忏悔战争年代,他说:“被逼到极限的人,他的光芒就超越了极限,会作为一个自我存在而觉醒。
那是能让他有移山的力量,山就是每个人的心灵,或许只能移动0.5毫米,但这些几毫米聚集起来,朝同一方向移动时,就是革命的开端。
”但或许我们也可以将这0.5毫米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一些存有真我的人的自我意识一直在以0.5毫米的距离向前爬行着,它们能一步步撼动人们对于特殊群体的偏见,打破固执的想法。
爱与被爱一直是社会的永恒话题,找到爱的对象,找到被爱的欢喜,不管在何时的年纪,都要拥有这份勇气,如果这份勇气只有0.5毫米,那么每个人的灵魂加起来,也是巨大的力量。
衰、老、病、死,在国人看来是很可哀的,如非必要到无奈的境地,老病身死是最好别接近的事。
片子过了四分之三才开始阐述0.5毫米的含义,于是此前许多人就费尽心力地去猜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在弹幕掠过一串串擦边的黄色玩笑后,忽然大家陷入了一种集体困惑:这些人,究竟在做什么。
安藤樱饰演的佐和,是护工、万事屋和欺诈师的多重身份绞合。
非此非彼之间,她和这一路上人们的勾连变得非常奇异。
其实这片子更像生活场景纪实,是依据她的动念而实时变化的没有脚本的真人秀。
哦,不对,是没有秀。
三个小时里,佐和近乎打开了自己的全部,但就在这种全然暴露下,她竟然还可以令人捉摸不透,这教人总要跳到《百元之恋》里面的气息:一张寡淡到近乎难以引发性欲的脸,却永远有着出其不意的情节制造能力。
她同时变动与不屑。
看日本电影,很多时刻的感受像挥拳打在棉花上,你要少问“为什么”或“怎么会这样”,接受设定后只需要融入就好,这就像一场推拿的过程:开始酸痛的是你自己,当然会觉得对方力道太猛,等进入节奏,怕是欲仙欲死。
另一方面,日本电影的架势也总像乍看直接发力,掌到眼前,却只伸出一根手指头,轻轻在你最瘙痒处微微一挠,即刻,那种如过小幅电流的酥麻感让你震悚,这才会有弹幕里无数被戳中的“是我是我”。
是的,日本人太会玩儿了,或者我们确实应了桑格格那句“不留心,看不见”,从宏大叙述的指缝间簌簌落下了太多可被放大的枝节,他们以拣芝麻的耐心将它们一一拣起,放到牙尖舌苔上研磨咂摸,才会有这么多戳中心窝又绝不廉价煽情的存在。
最近在读《拥抱战败》,现时日本的许多国民性被二战及其“余震”深刻地形塑了,他们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更多地体味到了对个体的补偿式关怀。
那位反复絮叨自己战争观的老人在给佐和的磁带里说了那番点题的话:“国与国的战争,是个人与个人的冲突,再乘以好几万倍,这是,站在国家与人民之上的,权力者强行施加的,是恶,是罪行。
这之中的每个人,都有其生活与善恶,爱憎浑然一体,被逼至极限的人的光辉,会超越极限,从而作为自我存在而觉醒,这会成为足以移山的力量。
这座山就是指每个人的心灵,虽然可能只有0.5毫米,但这些毫米聚集到一起,朝同一方向移动时,就成为革命的开始。
今日的日本人,还存有这样的精神吗?
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
于是,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
”佐和听完这番话,木然的面容被深刻地打动了,她闭上眼,流下泪来。
这段箴言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句著名的:战争不是死了几百万人,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几百万次。
偏激的人自然永远不满足于日本人的反思程度,但在这些影视作品里,我们却分明看到日本处处细密的自责,无论形式是以哀伤、以意外,还是以平淡或点到即止,都在缓缓倾吐他们努力理解二战的结论,是,的确有很多方面不够彻底不够刮骨削皮,但我们是希望看到背负着军国阴影的今日日本人民嚎啕大哭芒刺在背才快活么?
还是双方都别太扭曲,让历史余波荡回到个体,让每个经历者消化再吐出内心的隐秘,让记叙如纪录,让创作者与观看者,都向着平和的世界,前进0.5毫米。
大氣、細膩、幽默、有才而不炫才、野心勃勃卻又不淪為孤芳自賞--《0.5mm 》(0.5ミリ)絕對昰我今年為止看過最棒的新片,沒有之一。
全片可以視為五幕劇式的電影,這五幕的故事開頭一模一樣,皆是流浪的主人翁紗羽為了找到住所而找上老人「敲竹槓」,相遇,相知,然後相離。
在這趟連綿不絕的流浪之旅裏,我們觀眾跟這位邊緣女子的視線統一,她因為沒錢而流落街頭,以為自己已經夠慘了,直到遇上了老人們後,她才發覺:都市裏最被邊緣的原來不是無家可歸,而是衰老本身。
五段情節加起來總共200分鐘,長度非常磨人,執導的手腕卻相當高竿,五段彼此的風格完美得切換,交錯呈現出同中帶異的變化:開場的雪子岳父之遭遇極端的超現實(雖然火燒起來很假),無名老人是小清新,獨居者阿茂是黑色幽默,好色男藝男是今昔對比,結尾則轉趨深沉晦澀。
五段相遇五種風貌,切換得全不刻意,就讓全片跌宕有致,不致沉悶。
五段之間並非壁壘分明,能嗅得出導演對自己的全片基調抓得很穩,並非只想拍成五則短片的合集。
全片把持戲劇性與詩意兩種元素的比例調配,在換幕時悄然漸轉,改變作風。
開場至戲中為止,都是高度戲劇化的發展。
荒唐的火災,巧得不能再巧掉錢包意外,戳輪胎老賊.....每一齣都喜劇非常。
直到獨居人阿茂走了後,戲劇性慢慢隨著人物們的退場減弱,前面只在小細節一點一點積累的詩意則逐漸擴散漣漪,最終佔據了全片--紗羽透過邊緣人與邊緣人的相遇,彼此目睹了彼此的缺憾時,才發覺其實人跟人的距離本該就要有所保留,有所落差;為了保持這份距離,人與人終要在心上銘記距離的準確刻度,才會保有尊嚴,也保留愉快。
「當你我相隔0.5mm時,彼此都覺得彼此最好相處」她說。
到了結尾的收場之際,電影已徹底轉化為詩語言的鏡頭,進入令人費解的歐陸式作風。
我個人看不大懂這一段,只能略略領會倆女的邂逅大概是關於女人生命的寓言吧,但這也算是象徵了紗羽終於開始圓滿自己的生命,不再如同藝男所言,現代的日本人通通失去了愛,「只能看著裹足不前的自己」。
兩女最後乘車而去的鏡頭,頗有幾分公路電影開場的意興。
藍海沿著河岸微微拍浪,白車與白浪互銜,相當的美,一次補足了全片室內景色略顯單調的遺憾。
演員們的魄力貫徹全劇,五位主角的表現也很不俗,從老到少皆有上上水準的精湛演出,群戲交鋒都張力十足。
紗羽與阿茂搶電話來講那場一分多鐘的長鏡頭,超級好笑,卻又激烈不已,安藤桃子顯然對長鏡頭有著明確的藝術概念,掌握動態的力量遠比靜態的構圖要出色。
好幾幕都讓我想到《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裏,鏡頭是如何拍出摔角手的體態即使動也不動,也讓人感受到生機的飽滿。
《0.5mm 》改編自同名小說,由作者安藤桃子親自寫則優則導,並找來自己妹妹安藤優擔綱女主角紗羽一角。
是因為對作家導演這塊招牌的不信任嗎?
《0.5mm 》是這次金馬奇幻影展少數沒有售完票的場次。
太可惜了,這部傑作實在被金馬影展也被金馬的觀眾給太過低估,安藤桃子完全是一匹非凡的東瀛黑馬。
三個半小時的劇情看完,不露任何一絲重覆的乏態,昰高明的導演手腕;詩意與戲劇性飽滿得彷彿溢出螢幕,嬉笑怒罵全在掌控之中,昰聰明的劇本撰成。
儘管構圖想法上還有些乾澀,但如此聰明又高明的導編表現,都替安藤桃子證明了,她絕對昰個合格標準以上的電影人。
這是一部讓人看完後會很滿足的電影,滿足到連要挑剔都需要費勁。
我真難以想像,如此超水準的《0.5mm 》,竟只是安藤桃子第二次執導演筒的成績!
这部电影是导演安藤桃子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创作的,找来了自己的妹妹安藤樱来饰演影片中的护理人员,通过有些奇幻但却非常真实的几段故事,来剖析故事中的老人晚年生活的凄惨和悲凉,而安藤樱饰演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略显霸道但是却温情十足的悉心照顾,去抚慰每一个老人的内心。
当然故事里的老人有好有坏,有孤寡老人,有旧社会遗民,有病患,他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人关注他们的死活,他们像被遗忘了一样,通过安藤樱饰演的护工视角,看清了他们的内心,也看透了社会的冷漠,当最后她和小智一起驾车离开,影片也随之结束。
影片中涉及的东西很多,隐晦的提到了很多难以被接受的事实,包括小智的身世……太多的问题需要社会去解决,何去何从,犹未可知!
真的是很好的题材,很棒的电影。
非常棒的电影,这个世界上,那个透明却一直存在的膜还怎么破呢?
每个人都都往前移动0.5mm,微小的力量团结起来成为千军万马,就能戳破这层冷漠膜。
女主用自己的行为在温暖着这群被冷漠吞噬的人,也许她的动力也是为了存活,为了工作挣钱。
可是在那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因为熟悉,因为厌倦而变得冷漠的关系里注入的温暖。
在电影的语境中,好像只有她在努力的去移动那0.5mm,当她最后说出她没有子宫时,导演完成了她的人物刻画,她的行为都合理了。
电影中,她陪将死的老人睡觉,她陪离家出走的老人唱KTV,她陪偷自行车的老人将自行车再还回去,她陪老人一起戳破友情的骗局,陪好色老头满足她的偷窥欲,陪拒绝与世界沟通,一直活在仇恨与失望中的乱伦后代重新认识自己。
她做了很多,可她只有一个人。
希望人类都能像她一样前进0.5mm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让他们看到了日本老人的现状。
这份关照是本片最核心的主题。
安藤樱用惊为天人的表演,让我感受到老爷爷们的情与欲:吃喝拉撒,女人兄弟,金钱事业。
其实跟普通男人的欲望没啥区别。
但好像,一般人会直观地认为,老人不该有七情六欲。
他们无用,多余,累赘。
他们是某种真空的、“非人“的存在。
五个短故事不断告诉观众一个简单的道理:老男人也是人。
尽管他们行动能力退化、智力退步,但老话说的好——食色性也。
面对sawa年轻的肉体、优秀的厨艺,他们纷纷“投降“,展露出一个“人”的基本性情。
序曲-性承接-性转折-性、食物与友情高潮-性、食物与爱情结尾-性与食物在如此明显且不断变奏的性的主题之下,要想把sawa演的合情合理,真的很难——你很容易把sawa当作一个低贱的女人,为了钱、为了有个住的地方、为了吃而不择手段的小人物。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两大亮点:角色设置与安藤樱的演技。
每个老男人出场前,观众都被提前告知了关于这个男人的某个小缺点:瘫、拎不清、弱智、爱看小黄书、脏乱差。
他们与sawa的第一次相遇,都被设定为“救赎”。
就此而言,sawa总是以“正义使者“或“道德居上者“的形象出现的。
这顺理成章地让sawa从一出场就能获得观众的理解甚至同情,以至于当这个可怜又正义的女人玩点小伎俩的时候,观众并不会觉得她邪恶、反而为这个角色本身增添了某种趣味。
最终,当末尾给出对sawa行动的另一层理由,sawa的人物形象也真正独立和饱满。
而安藤樱居然在此基础上又演绎出了sawa的复杂性。
这个无家可归的sawa除了卑微邋遢之外,还富有些许正义感,对不公之事义愤填膺,对瘫痪老人心存善念,对丧母之人关爱有加。
sawa关心人之疾苦,尽管她自己已经是这个社会中最底层最穷迫的那一群人。
此外,安藤樱自身的形象特点又为这个角色增添了一份悲苦和无公害。
以至于你可能会惊叹,这个可怜的人简直是天使啊。
但这部片子也有很明显的缺点或盲区。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评论没有注意到,本片几乎只关注了男人们的衰老,而忽略了女人的衰老。
唯一一处,是义男之妻。
她渴望重新获得义男的爱,重新拥有迷人的歌声。
女人们的衰老会是像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吗?
她们如何渴望年轻的肉体?
如何展现老人之为人?
从义男妻子的例子来看,女人的衰老似乎与男人有一个本质区别,即她们并不那么渴望来自另一肉体的性,而是更渴望自身的肉体重焕生机。
大概,按照那样发展的话,电影就完全不像现在这样能轻易唤起人的理解与同情了吧。
【7.9】1、这女的真是够猥琐、邋遢,在超市里偷香水来喷,还喷裙子里2、有些女人就是喜欢和老年人待一块,他们与暮气沉沉久居3、女主不断地更换老男人,通过老男人们不端的行为挟持他们,也用自己的肉体、青春身材诱惑他们,让他们为她买食材、提供住所、给她的车🚗加油4、“战争没有没做不可的理由。
”日本、德国的民众最应该明白这个道理5、一群世俗眼里的烂人、怪人,导演试图从他们的生活中展现美和哲学6、看这电影单纯心理不适🤢,从理性上找不到太多槽点。
女主虽然喜欢和老男人混在一起,但也没失身,就是让老男人看得到吃不到,还让他们心甘情愿把家产给她。
最后女主还是和一个古怪的、穿着被他杀死了的妈妈的红色裙子的年轻人一起跑了,也没有和老年人一起过一生7、电影冗长,分两次看完。
不推荐看
一大家子人的共演。老人与孤独。人心的距离。母亲守护孩子的方式 道德的捆绑 “这世上有些真相还是不知道得好”。女主前180分钟都人格不明 最后一句自白才大概能窥见几分。还是太长了 并不是有意义的长。所以我东出的戏份就他妈两分钟????我是为了他才鼓穷气开始看的!怒减一星(喂
从0到-1之间 还可以有0.5mm 正向或负向一样有力
今晚在资料馆这三个多小时快热晕了,感到最冷的时候是开头那段不适镜头观众倒吸的凉气,说句无关的,戛纳能不能早点把金叶子给樱姐。
(现代)人的焦虑被日本电影吃透了。
3小时致郁电影。就算是少有人关注的现实又怎样,全程让人恶心反胃。看不下去,从一半开始就一直往后跳
一群糟老头子
too much
题材本来很有趣 然而太日本重口味 这压抑扭曲的生不如死美学真欣赏不来
时冷时热,有的地方不忍直视,底色是温暖的。日本人对衰老和死亡的态度都不太按理出牌。老头们像小孩子,安藤樱像妈妈,气场强大,大块头的决断和温柔,给人以安全感,即使没有子宫。除了讲道理的部分都很好。
靠安藤樱杰出的表演也撑不住的冗余剧本,对战争反思的片段凑得非常硬,明明是松松的散文叙事最后却让安藤樱拿着一百万喊破嗓子,片中展现过的动机根本不足以支撑起这一幕的张力。
谁摄影机拉这了
很迷惑的季节,穿大搂和短裙。与将死之人聊聊,会更懂人生
看日本影片总会想到,日本人的礼貌真可怕,一转头就是另一面。老爷子的女儿这种人格真可怕。一开头以为老爷子瘫痪了呢,没想到有这么大力把人推倒?拍这个题材,老朽男+年轻女子,真看不出什么感动的。
这演员的魅力就是你看不懂她 所以持续被吸引 两个形体的小点 被摸腿反向弯腰去叫醒 背影绕着门柱来了一个旋转进屋 / 角色的魅力建设比你那些战争和民族性的讨论重要多了 对电影载体来说
3个小时的电影,耐心对待它就像对待一位老人。确实我们不能把获得幸福寄托在别人的死亡上——这是我的感悟。
一部非常日本的电影,时而治愈时而阴暗,最后来个惊人大爆发。没必要拍得那么冗长,剧情也经不起推敲。
没什么感觉
十分沉重的议题,隐喻不少,有点冗长。红裙子是亮点。
老年人孤独的性压抑、战争伤痕,年轻人的角色错位,前半的黑色幽默转接后半的诗意象征,非常精彩的三个半小时。虽然并不完全认同0.5mm的message,但这的确是相当有想法有野心的一部片。(东出的闪电酱油角色注目
好看且有深意,还是导演自己改编的自己写的书,真是有才华啊!电影展示了日本当时的护理老人的状况,无奈很多,冲突很多,都是人性。整体呈现效果比后来的《死亡护理师》好很多,但也许日本发展的形态是每况愈下的也说不准……电影把安藤樱年轻有魅力的形象留存定格了,真好。电影里的日本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保存了下来,还有反战情绪观念的表达很直接深刻!最后的结尾有些分散,但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总之,是一部优秀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