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极恶非道

アウトレイジ,全员恶人(港),穷凶极恶,Outrage

主演:北野武,椎名桔平,加濑亮,小日向文世,北村总一朗,坂田聪,三浦诚己,柄本时生,野中隆光,江藤润,樋渡真司,槙田雄司,黑田大辅,椎名英姬,小林晃子,渡边奈绪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0

《极恶非道》剧照

极恶非道 剧照 NO.1极恶非道 剧照 NO.2极恶非道 剧照 NO.3极恶非道 剧照 NO.4极恶非道 剧照 NO.5极恶非道 剧照 NO.6极恶非道 剧照 NO.13极恶非道 剧照 NO.14极恶非道 剧照 NO.15极恶非道 剧照 NO.16极恶非道 剧照 NO.17极恶非道 剧照 NO.18极恶非道 剧照 NO.19极恶非道 剧照 NO.20

《极恶非道》剧情介绍

极恶非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隶属于关东头号黑帮组织山王会的池元组头目(国村隼 饰)曾在监狱与小组织村濑组头目(石桥莲司 饰)结为兄弟。山王会野心勃勃,时刻觊觎村濑的地盘和毒品生意。在山王会若头加藤(三浦友和 饰)的授意下,池元命令麾下的大友组向村濑组发起挑战。大友(北野武 饰)的猛烈攻击和山王会老大(北村总一郎 饰)的毒辣计谋令村濑节节败退,被迫退休,组内的生意也易作他主。 大友组人才辈出,若头水野(椎名桔平 饰)和干部石原(加濑亮 饰)亲自主持在某非洲国家使馆开辟赌场,一时间财源滚滚。然而风云变幻,在早已抛弃了传统仁义道德的黑帮社会,各种阴谋纷纷浮现,大友组风雨飘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好好说话下一个受害者瓦西尔欢迎你到阿尔村大而不倒莱拉在海法魅杀2左撇子艾伦火线反攻小屁孩日记:罗德里克规则最美的乡村助浴急诊室的故事第十一季奉子成婚兰陵王之泣血刀锋加州之王我心所愿寄宿学校之六少年怪人:阿尔·杨科维克的故事绿林大冒险我和丈母娘的十年战争天久鹰央的推理病历表它自地底来奥利不见了奥维尔号第三季就算是爸爸,也想做孟买之音拯救满洲候选人我讨厌苏西第二季

《极恶非道》长篇影评

 1 ) 大叔老当益壮,再掀腥风血雨!

相信每一个电影节,都愿意选择风格类型截然不同的片子,来组成电影的盛宴。

这其中,往往有那么一两部,会引起较大的争议。

去年拉斯-冯提尔的《反基督徒》,吓退场了不少观众。

今年北野武的《极恶非道》不甘落后,用极度暴力和血腥,挑战了戛纳观众的极限。

北野武迷们,对于他回归拍黑帮片,都非常欢欣雀跃。

他们觉得那才是北野武的电影。

冷峻的剪辑,赤裸的血腥和暴力画面,出其不意的情节,普遍凶恶又个性分明的人物,至强的张力。

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都那么北野武。

除了这些元素,他还能表现出一种自嘲式的黑色幽默,独树一帜的将暴力美学与暴力幽默结合了起来,这是区分于其他暴力电影最重要的点。

除此之外,他对表演和台词的把握,依然由于他的相声底蕴而倍显戏剧化。

以他自己的表演为例,可谓夸张却不浮躁,不失说服力。

演员能够冷静地演出这么极致的电影(至少看上去是冷静的),大概也归功于此。

唯一可惜的是三浦友和大叔,多年过去实在走样太多,已不堪相认。

影片主题极致,恐怕与大奖无缘,但若说图痛快,北野武迷们不会失望的。

果然与大奖无缘,但是太不重要了!

 2 ) 加藤自述

我叫加藤,我原来是山王会的二把手,现在我是山王会的会长。

在电影里我杀死会长顺利上位,看上去很容易,可是你知道吗,为了这一天,我忍了二十年。

会长是个极其谨慎小心的人,无论到哪里,他总有保镖陪伴,而这些保镖只要做好一次事,就是保证会长的安全,其它的事情,一概不得参与。

他从不单独与访客相处,如果是连我都不能听的议题,那么他身边那个会柔道的小厮就会自动就位。

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他知道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他的仇家和觊觎他的位置的人比比皆是,不小心就会死,失去一切。

我不敢保证我是会长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但我一定是他最信任前五名之一。

无论会长怎样对我,我都是一副不以为忤的样子,打是亲、骂是爱,很多时候我都还要装作开心的样子。

这一装,就是接近二十年,从我跟随他的那天起,我做到了,真不容易。

他曾经救过我的命,这也是他信任我的原因之一。

杀一个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你会认为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其实开始我也很感激,后来我知道了,他对我的恩情是一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情,叫做市恩。

而这么多年来,他的恩我早已还清。

我为什么要干掉他,你一定会说他是我上位的阻挡者,没错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只要他活着,我就是一条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自我的狗,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只要他活着我就得戴着假面做人,每次喝酒我只能喝到差不多就得装醉,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我害怕醉酒之后会吐露真言,害怕辛苦二十年的伪装毁于一旦。

作为二把手的我双手一样沾满鲜血,仇家一样多,可是我得到的利益和保护要少的多,我的身边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人保护,我能活到今天,靠的是我的小心和我的运气,但我害怕有一天我的运气用尽,死亡来临,而我这么多年来却从未做回自己。

而今天是多么好的机会啊,千载难逢,不杀他,天理不容,将来后悔都能杀死我自己。

我做的如此精彩,现场的人全死了,没有破绽。

其实如果警方介入做个弹道测试,就会发现我的秘密。

但是黑帮杀戮,没有警察介入,这里的人谁会怀疑,谁想怀疑,谁敢怀疑!

我抱着会长的尸体,我嚎啕大哭,我的内心万分欣喜。

 3 ) 江湖只是传说

上半部分在想,还有谁会死。

下半部分在想,还有谁没死,还有谁能不死。

这不是一部足够吸引人的片子,过程简单粗暴,目的明确直白。

但这是一部足够坦白的片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让这部电影缺乏了一些吸引力。

片子里的每个人都有小聪明却缺乏大智慧。

村濑偷卖毒品又想掩人耳目。

会长挑拨离间又想置身事外。

池元顺水推舟又想稳坐江山。

小泽趁机上位又想渔翁得利。

大友心狠手辣又想安稳度日。

就连最开始的小喽啰也想骗人家花酒钱,最后惹来杀身之祸。

那最聪明的算不算“这年头事业远比金钱重要”又到处收钱的老警?

当北野武把黑社会这么赤裸裸的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还会向往这样一个无情无义,无良无德的江湖吗?

当你看到水野告别自己的女人准备复仇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小马哥?

当你看到大友叫来警察老友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那个以一敌十的盲剑客座头市?

是我们把本不美好的东西在电影中美化了,还是北野武把我们心中期许的美好的江湖丑化了?

北野武曾说过,坏孩子的天空最后那句“小马,我们完蛋了吗?

傻瓜。

我们还没开始呢!

”本来是没有的,因为他心里清楚,他们已经没有未来了。

 4 ) 《全员恶人》痛到飞起(原作:皮亚)

《全员恶人》有几个卖点:一,北野武回归拿手黑帮暴力片;二,暴力画面升级,令人「惨不忍睹」;三,影片竞赛康城,首映观众拍烂手掌,影评却给了最低分数;四,北野武宣布《全员恶人》开拍续集,2011年秋天上画。

在此之前,北野武从来没有作品拍续集。

北野武的黑帮电影,是靠「打」出名堂,1989年导演首作《小心恶警》玩掌掴,我们在电视新闻看见醉驾娇娃掌掴交通警只属小儿科,片中恶警对着黑帮连环「兜巴星」,拍摄时真人真事绝无借镜就位,全靠专业演员咬紧牙关不断「捱重掴」,从此奠下了北野武式暴力美学。

与其说《全员恶人》重回暴力,更贴切地说是重回一个「恶」字。

「极度恶人」恐惧植根北野武拍暴力电影拿捏得最好的地方,是懂得从观众心理出发,制造真正的恐惧。

肠穿肚烂画面可以令观众掩面尖叫,但这充其量是一种短暂的惊慌,如何把真正的恐惧植根于观众内心,北野武的方法是设计人见人怕绝无情讲的「极度恶人」,及运用简单、传统却非常残酷的「家法」惩处。

遇恶愈恶无法无天看电影,最怕见到恶人,恶人从不讲情绝不讲道理,观众惯常代入受害者或弱者角色,遇上恶人,动不动讲手,轻则被打至血流披面,重则造成严重毁容或终身残废,非常可怕。

电影通常有正邪、黑白两面的世界,最恶的人,也要遇上将之绳之于法的好人或英雄,但《全员恶人》的结构是「冇个好人」,全部都是恶人、衰人、贱人,问题是你恶,我比你更恶,恶到无法无天的结果是江湖大风暴。

《全员恶人》是全然的黑道邪警世界,其中的价值是,对外争利益、对内争上位、而贯穿内外是人人争权力。

忠诚不值钱,义气是笑话,靠恶可以打出名堂,靠奸能够坐上龙座。

片中北野武是堂口头目,有一群手下死士,但仍要听命于家族大佬及黑帮龙头共主。

虽然这种黑道描写并不新鲜,但北野武就将之彻底发挥。

江湖中两大家族斗争,由其中一方有人在夜总会被屈钱的小事而引发,赔钱道歉事小,另一方大佬被人用刀片在面上劏了个大交叉报复,就立即一发不可收拾。

影片整体构思简单,但很有效率,两大家族互相报复,行动不断升级,但黑帮龙头大佬又乐见两大家族互斗,从中使奸计铲除异己。

格局就像是观看一场十个回合的重量级自由搏击KO比赛,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地打下去,拳拳到肉,看谁更恶、谁受不了、谁被击倒。

随手拿起都是武器所谓暴力美学,人人不同。

吴宇森喜欢放鸽讲情义,北野武刚好相反,冷、恶、残酷。

明明有枪,偏偏不用,用什么呢?

随手拿起都是杀人武器。

刀片、洗牙钻、筷子,全都可以置人于死地。

方法不是一刀封喉,而是切手指、生劏面,筷子插爆耳、洗牙钻捅穿口腔,北野武有本事拍到观众一见有人拿起剃刀就惊,一见到恶人就怕。

目睹每个被执行家法的人,观众打从内心痛到飞起,相反片中恶人却在一旁冷笑。

北野武在10年前到荷李活拍黑帮片《大佬》,成功塑造外表冷酷但内心对手下照顾有加的好大佬,另外就是细致描写日本黑帮与黑人蛊惑仔的情义关系。

今次《全员恶人》,江湖上再没有好大佬(除了北野武),而日本黑帮与黑人再次挂钩,黑帮使计「捉黄脚鸡」控制加纳驻日本领事,暗中从事赌场、毒品生意,后来更搞出人命。

不过,今次情节就相对儿戏、无法无天,同时黑人领事角色太吃重,闹剧味太浓,相信是影评不卖帐的其中一个地方。

黑人角色闹剧味浓其次是黑帮报复没完没了,拳来脚往互相KO虽然有看头,但故事没有藉此提升,只停留出卖、报仇框架,亦令影评对「北野武」大名未感满意。

北野武最后自首入狱,狱中再巧遇当日的黑帮对家仇人,就甚有参考港产黑帮片味道。

不过,报仇情节,长拍长有。

正如北野武最后有没有死?

他又会不会出狱进行反报复?

龙头大佬被杀,但继任人又有多少仇家,要置他于死地?

这全都是留给观众的悬念。

所以《全员恶人》破天荒拍续集,也并非「系又拍唔系又拍」之流。

北野武黑帮电影冷、快、狠,有日本传统特色,有武士精神,有人生叹喟,有男人味,有麻甩型格,有暴力快感——只要不是每次都将他的电影当是艺术作品,只要不怕承受痛到飞起的视觉感,《全员恶人》的确令人看得畅快、感觉淋漓。

 5 ) 男人,加油吧,朋友

北野的片子我一般至少看过两三遍后才会发言黑暗、血腥、暴力,情节毫无新意,但老爷子做的大众菜另有味道虽然逊色于《大佬》,但绝对是收藏级别这就是黑社会,一个尔虞我诈、以义气为幌子的虚伪体制;一个用贪婪和卑劣喂养出来的生态环境镜头运用和场景衔接干净简洁,叙事清晰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男人有的生性多疑,性格孤僻,胆大妄为,市井流氓,而最坏的老大居然被二把手高调的杀死了北野手下的水野是我比较欣赏的角色,男人,死的可怜三浦友和的演出很屌!

对了男人,加油吧,朋友

 6 ) 日本人的某些特点

一直觉得日本人一惊一乍的,在日本电影里。

有些电影里,更显得他们面部表情不够丰富。

我本来以为这可能是现在日本电影的风气,或者受限于电影内容罢了。

但看过这个《极恶非道》,突然不再这样猜测了。

以前看过一个黑泽明的著名电影,岛上的武士动不动就满地爬、翻滚,我觉得日本人这样很让我有点不舒服。

所以那个电影我没看多少就关了。

但这个《极恶非道》突然让我意识到,虽然他们都穿着黑西装,但依旧是几百年前的动不动就满地爬、打滚的样子。

《极恶非道》里的黑社会就是一群穿着西装的幕府。

日本人的举止习惯一点都没变似的。

于是我又以为日本人的一惊一乍是真的,不是在电影里故意装的。

但至于他们面部表情的不丰富、不细腻,也许跟我的文化遗传也有关系,我可能不能识别他们的某些表情罢了。

反正日本人这一点很有意思,对等级的绝对服从,而且极力展现在肢体行为方面。

上级说话总是那么武断,没来由的蛮横粗暴,下级就算反对也不敢轻易说出来,只能跪着哭丧着脸。

想起那个武士道精神的诠释:天皇逃难时没有东西吃,一个武士为他献上食物,看到天皇吃起来,这个武士就到外面切腹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给天皇进献食物的资格,这是冒犯,但为了天皇的安危又不得不进献食物,于是就在荣誉和感激之中切腹了。

这个表现很极端,但也的确日本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很偏执,但也有一些有趣吧。

 7 ) 无规则的人生

极恶非道作为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最迷的还是北野武的画面。

整部影片以暗色系和冷色调为主,明明热乎乎的血浆在画面里横飞,但阴沉沉的冷酷却无时不在。

搭配上精彩的日本调式电子乐,营造出一伙在现代都市背景下,存活在楼宇和霓虹灯中的传统黑帮是如何走向疯狂末路。

大友是传统黑帮的代表,重情义,守纪律。

片冈警官和石原则是这个时代一个个的弄潮儿,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山王会会长似乎代表异化了的社会价值和“人心不古”的现实,给恪守道义的大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逼迫着大友走向自我毁灭,最终被时代车轮碾压。

因为时代不允许大友这样的人活下去,更不允许守着道义的黑帮继续存在。

北野武拍出这部片子,你会猜想导演是如何的煞费苦心要表达些什么,但其实他更有可能只是想挣钱,顺便吐槽,把自己感受到的社会上的操蛋拍出来让你也感受一下,再顺便满足一下自己的暴力狂小爱好。

他最在乎的是观众有没有被自己精心设计的花样暴力桥段吓到,那会让他很开心。

谁都会说北野武是一个奇人,但你无法给他贴上任何标签:他是个说相声的?

不全是;是个画家?

不全是;是个导演?

不全是;是个流氓?

是的没错。

有趣的人都很难被贴上标签,因为他们拒绝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坦率的表露出自己所有的面,毕竟让自己活的开心才最重要。

 8 ) “我宁愿一辈子只做个普通警察”!这货很像 于谦!!有同感吗??

本片 除了黑漆漆的丰田级别高档车,穿着着黑色西服的马仔,没有一丝奢华但集显简洁 ,简陋的办公室 外,视乎没有什么大的场面支撑,但是影片的人物性格塑造,表演张力 还是很到位的!

第一次真正认识了大名鼎鼎 的北野武!

片尾还有个细节 那个瘦高个警察说 “我宁愿一辈子只做个普通警察”!

(这货很像 于谦!!

有同感吗??

)出现在一部黑帮题材的电影中 ,略显深意!

 9 ) 暴力与道义的终结

暴力电影只所以使用暴力,必定有其原因。

yakuza电影中,随着暴力的累计,个中被压抑的情感也随之爆发,在这种暴力与情感的夹缝中产生的黑帮电影,当导演把本应该激昂的情感,瞬间回到水平线,纯粹地以暴力这一单一元素来刺激观众的感官,把暴力直接放到观众面前。

暴力越强烈,观众反而越能产生某种源自自省的预期的情感冲击。

这时候,这透过暴力而凸显的感情,透过暴力所引发的判断,正是使得北野武的暴力电影区别与其他人的特征。

这种情感的判断比大声说教更为根本,这是源自观众内心深处的感触。

可能是对想象的他者世界的幻灭,可能是对理想主义者的悲悯,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

北野武的电影,就如其故事中一般,用极端的暴力来拉扯观众,让其直面隐藏的感情与真实。

 10 ) 北野武的暴力团之道

我们不能说《极恶非道》是一部完全被低估的电影,但这部电影在西方确实是一部受到负评或者说是毁誉参半的电影。

影片第一集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当年在戛纳世界首映之后,立即遭到了电影节场刊《Screen Daily》压倒性的负评,满分4分,影片得分只有0.9分,是当年主竞赛单元中评价最低的一部。

IMDB网站对这部电影的打分是6.8分,只能算平均偏上。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戛纳电影节的恶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戛纳电影节的选片人,选择这样一部极具日本特色的类型片进入通常以艺术片为主流的主竞赛单元,是需要一定智慧和魄力的。

而西方影评人对于影片的恶评则显示出眼界的狭窄与局促。

作为影评人,如果对日本黑帮片历史缺乏一点基本常识了解的话,很有可能会对《极恶非道》的渊源、所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价值与美学无法作出客观评定。

因为类型片的研判与赏析是建立在影片文本与观众默契互动的基础上,成式基础上的变革、修订、颠覆、消亡,都是随着观众认识的改变而改变的。

这是一个历史化的沿革过程。

遗憾的是,日本黑帮片不像美国西部片,它不是世界电影史的公共知识、基础教材。

西方影评人也许可以对东映任侠片、大映《座头市》系列、日活“无国籍动作片”充耳不闻,但绝不可以对约翰·福特、山姆·佩金法的西部片一无所知。

这就是文化壁垒造成的对某类型电影的偏见与盲见。

北野武本人倒是对于《极恶非道》能够入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有点意外。

历史上,戛纳对于传统类型片的入围把控得非常严格,必须影片本身在类型基础上有很大突破,或者说电影本身有强烈的作者色彩才可达标。

伊斯特伍德正是在法国人看来具备了完全的作者身份,他拍摄的一部部类型片才会入围。

胡金铨的《侠女》也是类似的例子。

所以,《极恶非道》的入围其实代表了戛纳对于充满悠久历史感、如今已然消亡殆尽的日本黑帮片的巨大肯定。

类型电影的发展永远是与某种社会机制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的。

西部片成为美国电影最重要的国族类型、国族寓言,正是因为西部拓荒是美国价值形成的最重要载体。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社会、日本影坛最重要的现象便是日本黑社会、日本黑帮片电影。

扫视包括意大利、香港、美国、俄罗斯在内的全球黑社会组织,日本黑社会组织最特殊的一点是,它在日本是合法组织,在日本称为“暴力团”的黑社会组织,在法律层面是被日本政府承认的,这是全球独此一家,也造成了日本黑帮片的繁荣与独特。

说来日本帮派最早缘起于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削藩政策导致武士阶层衰弱,最终致使武士转型为浪人、游侠。

赌场的出现渐渐生发了帮派组织。

日本黑帮组织开始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开始于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彼时因为二战的失败,导致了公权力丧失,警察部门在此情况下完全无法统治大局,于是黑帮组织顺势而为。

由1960年至1965年的这大约五年时间,是日本黑帮历史的所谓战国时代,各大帮派组织为了抢夺黑市,进入了最残酷暴力的战争。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日本黑帮片应运而生,标志性电影是1963年泽岛忠执导的《人生剧场·飞车角》。

之后几年,《日本侠客传》系列、《女侠红牡丹》系列、《昭和残侠传》系列、《博弈打》系列、《网走番外地》系列将日本黑帮片带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正统的说法,昭和38年-昭和47年(1963-1973)是日本黑帮片最黄金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日本黑帮片,主流价值情结便是侠义亲情,绝对的忠诚成为日本黑帮人物行事的不二法则。

裂变发生在1973年。

这一年,深作欣二拍摄了著名的《无仁义之战》。

这部划时代的日本黑帮片一扫之前黑帮片忠孝节义的价值观,以高度写实的方式表现日本黑帮组织内部的权斗过程(史称“实录黑帮片”),个人利益至上原则成为了黑帮人物最重要的行事法则。

作横向对比的话,这有点像是美国西部片发展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拓荒神话讲述完毕后,就出现了佩金法《日落黄沙》这样讲述为财杀人越货故事的职业西部片。

1977年中岛贞夫执导的《日本的首领》系列成为日本黑帮片的谢幕之作。

从此以后,作为纯类型的黑帮片退出历史舞台,黑帮电影从此之后只是作为一种类型元素出现在其他类型的电影中。

比如相米慎二这样的导演执导的校园电影《水手服与机关枪》,都会涵盖黑帮片元素。

再后来的三池崇史执导了大量黑帮元素的电影,但影片的风格、叙事、母题都与当年的黑帮电影相去甚远。

有了以上历史背景的简单梳理,不难看出,《极恶非道》确实是一部如北野武所说,向深作欣二《无仁义之战》系列致敬的电影。

北野武是以拍摄黑帮片出道,早期的《奏鸣曲》是一部故事完全发生黑帮内部的电影,但北野武没有把电影拍成类型化的模式,而是嚼碎了各种类型化的元素,为之注入了他个人独特的对于荒诞生命的严峻思考。

2000年赴美拍摄的《大佬》倒是比较类型化,影片不断展示帮派战斗的过程,还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

生死相托的日式侠义精神在影片中被反复讴歌。

《极恶非道》是北野武十年后回归暴力黑社会的作品。

影片的叙事法则便是你来我往的夺权战斗。

叙事出发点始于关内会长(北村总一朗 扮)要抢夺村濑(石桥莲司 扮)组的地盘,用的策略是并不高明的挑拨离间,让曾经与村濑为狱友的池元(国村隼 扮)与之大战。

池元手下的大友(北野武 扮)组与村濑组的木村(中野英雄 扮)也随之展开斗争。

这是一部众生相电影,与之相关的重要角色还有大友组的石原(加濑亮 扮)、水野(椎名桔平 扮),会长手下的加藤(三浦友和 扮),负责暴力团事物的警察片冈。

影片的日文片名直译是《全员恶人》,这里面确实没有一个道德方面的善良之辈,没有英雄,只有恶人。

尤其是几个首领,关内会长、池元、村濑,没有任何道义和领袖魅力可言,有的只是利欲熏心。

过往日本黑帮组织的一些情义亦是荡然无存。

池元与村濑本来是狱友,在《无仁义之战》第一集中,狱友曾经是被表现为敢用性命相托的赤胆忠诚之关系,在本片中却是一文不值,面对质问,池元甚至说,“拜把只是个仪式”。

木村连切手指都不敢。

而当大友当真用切手指的方法道歉时,却被会长讥讽这过时了,“老套的切手指没有用”。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野扮演的大友这个角色,正是这个角色的存在为这部黑帮片注入了一些别样的独属于北野武式思考的活力。

大友在影片虽亦是热衷暴力的恶人,但在道义上却是偏向正面。

他当真视池元为干爹,为其卖命,但随后看透了这套把戏之后,意识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黑帮中人,本来已经看透生死,当意识到道之不存后,大友便将这场战斗看成了无关道义的死亡游戏。

死亡到来的时刻便是当下澄明的解脱时刻,这是北野武式洒脱豁达当下即是的生命哲学。

正是这个视点又为这部类型化程度很高的黑帮电影,注入了一种抽离的客观化的视点。

也正是在北野武独特生命哲学的关照之下,与死亡密切相关的暴力,被北野武表达的如此极致。

北野武多年来的采访中曾多次表达了个人对暴力的看法,他讨厌美感的暴力,他认为暴力的本质就是伤痛,“暴力就是暴力,我希望用暴力的镜头刺痛观众,让他们知道暴力有多么糟糕,所以我不会顾忌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用多野蛮的力度。

也许你们看电影的时候,已经觉得承受不了了,但其实这是我故意制造出来的,我希望让观众感到剧烈的疼痛和恐惧,这种感觉就是暴力的本质。

我最讨厌那种把暴力拍得很美的电影,还冠以暴力美学的美称,那样的电影才是教坏小孩子的罪魁祸首”。

吴宇森式的自我崇高化的浪漫暴力,或者塔伦蒂诺式卡通恶趣味暴力,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是看不到的。

瞬间爆发的,极致的,带来无比伤痛的暴力才是真正的北野暴力。

在《极恶非道》系列中,北野勾画出的暴力类型亦是极端残酷:电钻凿牙齿、筷子猛插耳朵、猛击舌头导致卡舌而死、棒球连续性地击砸面门。

最汹涌澎湃的无情暴力莫过于与大友并肩作战到最后的水野:头颅被绳子套住后飞车拉断而死。

这场戏的色彩是驰名世界的北野武蓝,一种代表了陨落式的、向死而生的悲观生命之色。

《极恶非道》系列第二集的主题与叙事模式与第一集类似,只是权斗的始作俑者变成了警察片冈。

警方这套挑拨离间以暴易暴的制敌模式也是其来有自。

1987年,一和会与山口组发生了激烈的暴力抗争。

当时,一合会打算在大阪地区刺杀新上任的山口组组长竹中正久,他们用了二十多部无线电对讲机。

关西电信局发现情况后报警,但警方不予理睬,为的就是帮助一合会行刺,以暴易暴。

不过片冈在影片中并非正义人士,而是猥琐的敲诈犯,当大友看破这死局后,二话不说一枪击毙片冈。

影片的高潮来得猝不及防,但却酣畅淋漓,激越又超然。

可以说,《极恶非道》代表了北野武对一种已然消亡殆尽的类型电影的追思,但追思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缅怀与歌颂。

日本黑社会现象的反常规存在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黑社会文化中残暴凌虐的现象,北野武总是能够提供一种超然于外的反机制化的表达。

最激烈的暴力与死亡冲动同样可以是最深邃的生命顿悟。

《极恶非道》短评

大牌多。还是觉得一般咯

3分钟前
  • Mr. K
  • 较差

日本黑社会有一种艾斯比即视感!

6分钟前
  • 倔强的小胖
  • 较差

出来混的,就还吧。。。

11分钟前
  • 三孩
  • 较差

新黑道腹黑经济学,全是无仁义混蛋,老爷子真没以前狠了,不过故事倒是意味深长,随处可见的背叛,武士道精神的没落,这次的回归更有点儿看透世事,玩悲怆的意思。

12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多亏经济萧条,黑社会才这么繁荣。

17分钟前
  • cheng
  • 很差

跟无仁义之战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清新。除了开头气势迫人之外,就是一个个的罗列残杀镜头。人物反应都木木的,除了狠劲什么都没有。对黑帮生涯的刻画也极其表面化。只有看见椎名和石桥的样子让人一喜。

22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老爷子水平摆在那再说还有怎么都亮眼的大卡司阵容,故事简单,黑色冷酷,有些细节还是很值得回味的。你永远做不了最恶的那一个道上谁比谁恶谁老大,道义什么的都可以去死了。那个知识型流氓的加濑亮给我无限惊喜!

25分钟前
  • sonic monk
  • 推荐

与其他相比,真是太一般了

28分钟前
  • 梅蝶
  • 还行

“It's dark." "What's the problem? You blend right in." Oh, my, god.

31分钟前
  • 疾走
  • 还行

无仁义之战之没有一个好鸟,够冷血,够残酷,又有些黑色幽默。牛逼的群戏,N多出彩的角色,一冷到底的故事,连配乐都超给力。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ruthless is ruthless, not much more~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切手指

38分钟前
  • 好奇心
  • 较差

用黑帮片反映现代社会的职场厮杀和尔虞我诈,最后,城府最深和英文最好的人活了下来。

42分钟前
  • mi4444d
  • 推荐

傻剧情

47分钟前
  • 人造人
  • 还行

我觉得这是北野武的游戏之作,市场需要什么,他就照板煮碗拍出来。剧情的不断反转,一再脱离观众的预期,则是在反讽最重“义气”二字的黑帮,本质上不过是一群尔虞我诈的乌合之众。另外,本片延续了北野武直面血腥暴力的冷峻风格,如切指、咬舌等几场,就很令观者心寒…

50分钟前
  • m89
  • 还行

北野武的纯暴力美学片。画面干净利索,做事如快刀斩首,一直就没停止过流血和杀人,这就是北野武眼里的暴力美学。但是抛开这些美学的东西,其实故事本身很没有逻辑,看似事情在一步步合理地迅速推进,但是哪个黑帮老大会傻到自毁自家啊?日本的黑帮可是很有自身道德规范的。黑帮片也不能太脱离实际吧?

53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较差

现在的黑社会靠打打杀杀已经行不通了,会说英语懂经营打理生意的现代商业人才才能活到最后

55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力荐

黑社会和政府的构造是一样的

60分钟前
  • 残酷的真理
  • 推荐

就怕流氓有文化

1小时前
  • 塞林格的考拉
  • 较差

没有仁义事情就简单了。但整部片却缺少个可以打破平板叙事即与人作为兽的生存规则相冲突的地方。可能都是为第2部作铺垫。

1小时前
  • 烟挞听敏
  • 还行

爷爷永远也过不够拍黑帮电影的瘾,距上一次的《大佬》,已整十年。但这一次不仅仅是过瘾,没有浪漫情怀,收整和规范了许多,誓要将yakuza类型片推向极致。

1小时前
  • 像一把刀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