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版的制作水品维持了tv的高水准,剧情却是比tv要高出一个水平,无论从故事上,人物塑造上,情感爆发上,给我的冲击都比tv要多。
在我看来剧场版才算是他们“有来无回冒险”的开始,tv里发生的故事都只能算是前传。
在故事上可以说是来自深渊这部作品第一次发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tv里带过了很多下潜的剧情,只留下了其中几个片段,原因也是在五层以前他们的下潜因为雷格的存在都太过顺利,即便是在四层断手也只是有惊无险,虽说因为雷格的能力,他们下潜的如此顺利而又迅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与之相伴的也就是戏剧冲突的缺乏,这导致了故事稍显平淡。
而剧场版出现了黎明卿这个boss和下去六层需要的白笛作为达成目的的强大阻碍,最开始观众不知道白笛该如何获取,我认为只能让黎明卿放他们下去,再加上黎明卿的行动更是自然而然的把所有的矛盾都转移到了打败黎明卿之上,让观众暂时忘却了需要白笛这件事。
毫无疑问这是相当高明的手法,而在经历几番波折成功击败黎明卿也得知了白笛的制作方法后,白笛却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剧情顺理成章且完全出人意料,毫无疑问是精彩的剧情,其中穿插的黎明卿与莉可一行人的信念斗争更是为精彩的剧情锦上添花——“为什么科学必须要被道德束缚呢”以及“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心能有多强”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其次是在人物塑造上,这是这部作品第一次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塑造几个角色,也就是黎明卿与普鲁修卡这两个角色,甚至对主角的塑造都比不上黎明卿这个矛盾角色的塑造,在tv中着重塑造的是雷格的神秘重重与他的天真无邪,在tv最后的篇章中借娜娜奇之口塑造了莉可虽然弱小,虽然不够冷静,虽然经验不足,但其同样具有身为探窟家的强大的精神与信念。
而在剧场版中则塑造了天真可爱,到死都想帮助莉可的小天使普鲁修卡,以及剧场版中表现最突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黎明卿波多尔多。
他能够记得所有试验品的名字,他像父亲一样对待普鲁修卡,他礼貌而冷静,但他却能在冷静中做出最疯狂的事,毫无疑问他不是好人,但也不能简单定义为恶人,这是最为经典的反派角色塑造方式,也正因为其有效所以经久不衰。
整部剧场版中最动人的话语也正是来自于被打败后的黎明卿之口,这样一个科学家的角色最后活下来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窟家和大多数人来说也许都是好事,但在我看来死亡才是这样一个角色最好的结局。
可以说黎明卿没死不仅让观众遗憾甚至剧情上也称不上好。
当然也可能是在后面的剧情中作者还安排了他的位置也有可能,但那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然而黎明卿这个角色的塑造却也不尽完美,这样一个矛盾角色,他疯狂行为的对立面只体现在了他的彬彬有礼、从头至尾的平静语气和能说出所有人的名字这几点是不够的,可以想象的,这样一个疯狂的探窟家,疯狂的科学家他能为世界带来多少贡献,而这些贡献背后有多少黑暗,如果能把这些描绘出来这个角色的塑造会更为深入人心。
可以说人物塑造目前为止都是来自深渊这部作品较为薄弱的地方。
从主角一行人在剧场版中甚至有些工具人化也能感受到这点。
(不管怎么说刚拿到白笛就抱着娜娜奇笑开了还是有点不太好。
)最后是情感,在这点上我很难说出什么,我也很难说在这方面剧场版表现的一定比tv更好。
我的语言能说出的就是,当我以为普鲁修卡这个角色生命的停止以及她的回忆就是情感的高潮并沉浸于这份悲伤时,下一个场景普鲁修卡化作白笛出现,深渊也许确实实现了她想要和莉可一起冒险的愿望,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
对我来说这样不尽是悲伤的感情反而是最为令我心痛的刀。
但我不能说这就一定比娜娜奇终于让米蒂解脱时所爆发的情感更动人,只能说这份情感的表现为剧场版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
在最后有个疑问我不吐不快,到底是怎么在这部作品中看出儿童色情擦边球的?
确实作者好像是个恋童癖,角色设定成小孩可能也是因为个人兴趣,甚至种种残酷的剧情都可能是因为作者的个人兴趣才让剧情如此发展的,我虽然没看过原作,但至少动画制作组没有把这些作者的个人兴趣表现的很下流,那怎么能称为色情呢?
《来自深渊》这个番听人提起过很多次,以致郁、题材难以归类著称,然后就分次把几个剧场版看完了。
看完后觉得,致郁可能只是这部剧的色彩之一,番中对深渊的隐喻和通过人物行为不同揭示的对“your worth”的解释可能更值得关注,或者说,这部番是对尼采意义上“虚无主义”的一个正向诠释,理解了这一点,反而会觉得这部剧是很有力量而非致郁了。
写篇剧评的时候,只看完了《来自深渊:启程的黎明》、《来自深渊:流浪的黄昏》、《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三个剧场版,后面应该会看漫画,所以这篇的对番的认知和讨论范围仅限于这三个剧场版。
《来自深渊》中人们于很久前缔造了深渊,并生活在更宜居的深渊之上,而深渊中有具备各种诱惑的遗物、思念的人、成为强者的象征,这些都成为一些不甘日常生活的地面居民想要下潜深渊的理由。
对进取的欲望并不只是带来以上的这些福报,每下潜一层都会遭遇深渊的诅咒,代价可能是身体受伤、丧失人性、丧命、或者变成不成人形但仍有自己意识的一种状态;当然相应的也会有来自深渊的祝福,当心爱和羁绊相连的人死去,ta就可以变成你的“作响生命之石(your worth)”,帮助你下潜到更深的地方。
《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结尾当莉可、雷格、娜娜奇三人战胜黎明卿去往下一层时,背景音中响起“向着黑暗也无法企及的深渊,献身挑战的人,无论奈落的黑暗有多深,都不要怕,你就是光明。
”而这种向前进、自身是自己的能量的强意志就是尼采一直所倡导的,他反对两种意志,一种是平等主义者,是没有自由的奴隶、羊群和普遍幸福,即他“超人哲学”里的“动物”,这里应该代指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们,另一种是人,即“末人”,是个性被泯灭的人,按习惯的、传统的思想方式和道德规范来思想和行动,千人一面,这里代指可以用头套简单完成转换的祈手。
尼采所倡导的超人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他曾做过简单的比喻,“超人高于人犹如人高于动物,人只是超人与动物之间的一条过渡的绳索。
人或者走过这条绳索成为超人,或者掉下深渊摔死归于毁灭,或者留在此岸退回动物界,成为超人是光荣的,掉下深渊摔死是可敬的,退回动物界是可耻的。
”在番剧中,莉可、雷格正是靠着这样“只能一路下潜”的意志向深渊走去。
不过,在这里,《来自深渊》有对尼采的这套“强人哲学”稍作修改或更人性化的诠释:超人不只有向往深渊的诅咒,也有来自深渊的祝福,即一些羁绊、心爱,能带他们走更远,虽然往往是以这些羁绊为牺牲或为诱惑,人会由这些羁绊所牵动内心踏上探坑之旅,也会由这些心爱所支撑,继续前进,它让人即强大又弱小。
所以黎明卿死前对莉可和雷格说的话是:“愿前进道路上充满了无尽诅咒与祝福”。
同样,娜娜奇的存在也是对这些看似独断专行的强人哲学的软化处理:娜娜奇起先和莉可、雷格一样,是带有自己的期待来的深渊,虽然后者分别是找寻妈妈和找寻自己身份,而娜娜奇只是为了吃饱饭,在她经历和米蒂的友谊之后,她之前支撑的意志就变成了照顾米蒂、不然就圆了她的愿望,想办法杀了她,后来遇到莉可、雷格后,她的意志又变成了帮助二人达到深渊底部。
这样没有自己“意志”的娜娜奇能说她是绵羊或者末人么,很显然不是,我认为她的存在就是番剧对尼采的强人哲学的一个小修改:当人勇敢地走出自己现有处境,并没有到达彼岸或者持续走下去变成强人,也没有掉下深渊成为烈士,而是处于悬置状态,等待或者审视自己现有的处境,也称得上是一种强者。
深渊——隐喻深渊这个意象是个极好的隐喻,目前所看到的番剧中所有人物都在讨论深渊底部,但没有真的镜头给到深渊底部到底是怎么样的,它存在在莉可妈妈的笔记中,不动卿不想回忆的回忆中,黎明卿的实验中等等。
这个深渊代表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外界世界——永远未知,永远有吸引力,也代指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层层深入,变化莫测。
第四层时会遇到的五感消失,和深渊底部会遇到的人性消失都是对人或进入社会,或独处时面对自己会遇到的境况的隐喻。
同时,深渊又是不可挣脱的,如在第四层时雷格问这充满了恶意的轻柔物体到底是什么,娜娜奇回答是这样轻飘飘的物体,一层又一层的包裹着我们。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说的就是在这样轻飘飘又不可逃脱的东西中,人的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主观反映,反映内容受个人固有思维、经验的影响。
深渊究竟是不是深渊,一部分取决于深渊本身,一部分取决于我们自己。
这不就是生活和必须面对的自我么。
赤裸生命——反战、反绝对科学主义如果说深渊作为一个大的设定背景、讲述一个作者认为的通用的世界逻辑,那么黎明卿、莉可、娜娜奇、祈手等人的不同意志就反应了作者所倡导的价值选择。
娜娜奇和祈手前面都已讲到过,而黎明卿的设定十分亮眼,同时也是番剧中十分致郁的大部分情节(目前我看到的)来自生骇这个设定,它是由到过深渊底部的人演变而成的,不具有人的形态,但有些具备人的意识。
而在《来自深渊:流浪的黄昏》中,完整讲述了米蒂是如何变成生骇的:和所有孩子一样,米蒂还在地面上生活的时候对深渊充满向往,想探索奈落的遗物,想成为英雄,所以在白笛的选拔下,她和很多孩子到达了黎明卿的实验基地,每夜入睡后都会有一些孩子被叫去光荣潜入深渊,实际则是被当做实验对象,看不同孩童潜入深渊会不会有不同的生物出现,如果没有,那些生骇将会由白笛控制,有些用后即弃,有些将成为他们的“武器”。
这些是隐喻那些战争中、灾难中没有选择、被随意支配的人,类似阿甘本说的“赤裸生命”,最开始是用来描述二战集中营中那些通过以维持他们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之名,剥夺他们的权利(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甚至是埋葬死者的权利),把人贬低成为的“赤裸生命”。
相比于生骇的震撼场景,更应该关注的是把他们制造成生骇的动机和人,黎明卿是想这些孩子中有一些“天赋异禀”可以成为能下潜深渊、帮助他的人,番剧用大量可怕的镜头、和米蒂在自己处于绝望但试图唤醒昏迷的莉可时就表现了强烈的控诉立场:人不该被视为工具。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番剧是反战的。
黎明卿除了工具化儿童的外在设定外,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科学主义的象征。
在下潜到深渊时,深渊会保留人最强的诉求或意志,而黎明卿希望自己是一个绝对理性的人,所以在成为白笛后,他这一特征也得到加强。
在《来自深渊:深魂的黎明》中,黎明卿看似是一个很诡异的人设,胸前的白笛才是自己(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他就是一个U盘),他永远只带着画成一道光的头套,他的脑海中只有完成更多深渊遗物探索,所有的小孩子在他面前只有有用、无用之分,他用最科学的系统计算下降速度和时间,完成他的实验,同时也最面无表情地说话,所以在雷格不断施展招式和他打斗时,哪怕自己快被打死了,他仍处于对雷格武力值的赞叹,说“斯巴拉西,斯巴拉西”,声音和往常一样平静且空洞,而他收获的诅咒/祝福也是,拥有很多祈手,只替换头套就可以“再生”,重复执行他实验的命令。
不过,依然,番剧给这个白笛开了个口子,在娜娜奇遇险的时候,他是有那么一点在乎的。
存在的意义在于自在之物而番剧更创新的一点是,娜娜奇非人类,莉可其实是生骇,雷格是机器人,三个实际意义上的非人类作为年轻的探坑者,做的一点不比人类差,他们有探索的欲望,但更珍惜和伙伴的友谊,番剧似乎想在这里传达:意志是衡量一个人最重要的体现,而这个人不一定是“人类”,即意志并不依附人类肉体而存在。
番剧中是否能下潜到底部最重要的依靠是白笛,即作响生命之石(your worth),而就像前面说的,它的形成要么是像黎明卿一样自己成为自己的白笛,要么是像普鲁修卡一样变成白笛守护自己的朋友,在作者看来,肉体的存续并不是最重要的,意志是否能够达成才重要,更重要的是,以何种方式达成。
莉可找寻母亲、看母亲留下的笔记、听和母亲相关的事情可以看做是人对外界的探索,雷格作为一个失忆的机器人,想要找寻自己失去的记忆、了解自己是谁可以看做是人对自己的探索,而娜娜奇,像前面说的一样,她作为一个帮朋友实现遗愿后不知做什么的悬置的人,和朋友一起探坑,帮他们实现愿望也不免是一种价值。
重要的在于,这存在的意义是自发的,而不是单纯的如黎明卿的肉体一样,单纯只是行为,而是需要加上价值,才是有意义的存在。
不过目前看来,番剧中还没有涉及到这些具有意义的价值在产生碰撞或者矛盾时会发生什么。
期待今年和明年的续作!
18年一个高中时期的学霸推荐了这个动漫,封面两个萌娃,我惊呆,学霸居然喜欢亲子番。
然后就没看。
前两天符总翻开了这番的剧场版,开幕暴击,嗅觉灵敏的我味道了巨人和喰种的味道。
遂,补动画而食剧场,直接气哭了。
要不是云电视不能发弹幕,好想把“黎明卿必须死”打在屏幕上。
理解不了这个角色,虽然看完看了好些分析贴讲这个人物,我还是气他怎么没死,虽然他人早就挂了,只剩一个笛子。
仰天长啸,学霸怎么可能是冲着萌娃去的,这番的点好黑,好黑啊。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日本短篇小说,讲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所有人都把垃圾往里倒,终于有一天,第一个扔下去的垃圾,一个易拉罐,飞了出来。
而深渊这个坑,虽然有无尽的危险,但也有无尽的宝藏,人们因为财富和冒险心向往之。
一系列设定似乎颇有深意然而我理解有限,各种分析之后,我比较站的一个点,是黎明卿这样的人,象征着在科学与伦理边缘游走的人,或者说舍弃伦理取科学的人。
让我郁闷的,是他放弃的伦理来自于别人对他的爱与信任,而追随他的人,尤其是普鲁修卡,到底是对他的爱,还是对冒险的向往,真的好难界定。
然而这个界定影响了这个作品的立意到底是上一层还是下一层。
如果为了友谊与冒险,那虽然牺牲太过惨烈,至少还是为了她自己。
如果为了黎明卿,那我忍不了。
没有自由意志的理想,被别人灌输的爱,那只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悲剧。
只是黎明卿给她洗了脑,跟渣男PUA没什么区别。
黎明卿的爱太廉价,谁要被它这种怪物记住名字,践踏理想。
它只是利用孩子们没有生存能力把他们彻底物化,它甚至不是在利用一个人,它早就不把孩子们当作一个人。
这个界定到底如何,我从动画里没看明白,但是也许作者没想那么多,只是打开那扇门需要一个笛子,他就这么设计了个剧情。
整个作品的设定太黑,以至于人物不萌估计更看不下去。
娜娜奇的过去也太黑暗了。
我以为动画里它的过去已经够黑暗,可是剧场知道它做过箱子,我觉得三观都碎了。
可能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教育更深一些,所以哪怕它只是个孩子,只是因为恐惧,我也很难过。
挥下屠刀的那一刻,它也失去了自己。
所以它的悲伤更加绝望。
关于这个作品的另一个思考来自于一个分析贴,杀人犯法,但战争中杀人是合理且光荣的。
深渊的牺牲是惨烈的,不人道的,但是因为冒险和探索,有些像合法的牺牲,就像科学舍弃了一定的伦理。
这种舍弃是对的吗?
我理解甚至敬佩那些为了科学奉献自己的人,那些为了大多数,而牺牲了自己,虽然如果可以重新来一次,他们可能更愿意走另一个人生。
但那种拖上别人一起牺牲的人,把理想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别人的人,真的值得原谅吗?
最后就是,这作太黑,不忍心再看一遍了。
看完以后我认为普鲁西卡是比米蒂还要复杂的人。
得到祝福需要爱你的人为你承担双份诅咒,即使结尾普鲁西卡被肢解,被利用,被折磨,她还是愿意祝福那个亲手把她送入陷阱里黎明君。
爱“爸爸”是真,希望同三人小队一起探险的愿望也真。
普鲁西卡似乎对这个世界没有仇恨,但我认为这来源于她本身就没有立场产生仇恨,从一个残缺不全的实验体到有头有脸的白笛继承者,普鲁西卡的身体和认识很大程度是欧鲁或多给的,所以当身体被拆解时,她也没有被侵犯的屈辱和被欺骗的愤恨。
这本身就是一段不平等的爱,但同样这份爱是真是存在的,是黎明卿花心血培养出的畸形但真实的爱。
如果说淡然接受被利用并祝福“爸爸”是她不可逆转的命运,那普鲁西卡最伟大的一点就是她对探索未知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她选择将自己的执念化为属于莉可的白笛,跟随他们继续前行。
这是唯一普鲁西卡存在过的证明,也是她为自己迈出最勇敢的一步。
《深魂的黎明》是紧接TV的正传剧情,一个不能独立观看的完整篇章。
序幕部分是祈手的出现和指引,本应是仇人相见的场合,祈手却只是用完全漠然的态度处理探险队员和毒虫,对雷格给出可以称得上友善的指引,雷格的情绪也在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后消解。
尽管雷格的失落以及背后的苦痛依旧让人心疼,但仇怨、探险家的原则,在现实面前都是被搁置的。
紧接着的片头依旧是缓缓向下的天坑剖面图,让观众想起对无尽深渊的永恒欲望。
——还是熟悉的浪漫画风、Q版人物,熟悉的赤裸裸展示痛苦,熟悉的对未知的无限憧憬。
TV部分最出彩的部分,是莉可断手时雷格的哭喊,冷漠的规则、极致的绝望下,声入骨髓的哭嚎里面打动人的是情感。
本篇的高潮也是一样的,只是冷硬的规则和痛苦的集合换成了黎明卿,而爱的光芒放在了普鲁修卡的祈愿。
黎明卿已经不能算是生命了,他是究极的科学家,是“求知欲”拟人形态。
事实上黎明卿的实验给整个深渊探险带来了崭新的黎明,而世界似乎即将毁灭的阴云也没有散去。
对黎明卿而言,普鲁修卡和其他所有的孩子都是探索求知的道路上重要的存在,他能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他的爱是真切的,只是他无视痛苦,并且为了探索深渊可以让自己或他人承受这一切痛苦。
但是雷格被砍手、把孩子削到只剩大脑和部分脊椎做成”盒子“,这些人体试验的残酷性足以让人忽略研究结果的价值,所以从“正常”世界进入深渊的莉卡、雷格,作为痛苦的亲历者娜娜奇,毫无疑问将黎明卿视作敌人,观众也希望借主角团之手终结黎明卿这个苦难的根源。
普鲁修卡这个角色的语言风格则是:我所知道的都是最好的。
这个从未去过地面的孩子的认知,完全来自和围绕着“父亲”黎明卿。
这个从未去过地面的孩子,相信黎明卿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即使知道盒子是什么、自己会被做成“盒子”,也依然心甘情愿地祈愿着。
作为旁观者,看到这么一个孩子要经历那么难以想象的严酷痛苦,最后在无尽的痛苦中死去,还是保持着单纯的爱,很难不为她难过。
打败黎明卿之后,娜娜奇说了很多话,试图唤起黎明卿更多的情感,让黎明卿也体会到痛苦,但是都没有用。
娜娜奇和黎明卿,几乎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两个物种了。
但娜娜奇最后让黎明卿活了下来,理性上是交换,毕竟主角团归根结底的诉求是自保和进入第六层。
但我觉得娜娜奇对黎明卿还是有一些情感上的期望。
“立场、身份、名誉、外表……甚至是自信,这些都不是美的本质。
即使带着丑陋的溃疡、即使被世界的不公打倒、即使连再度爬起的企图都被否定,仍能正视、仍能怜爱、仍能保持憧憬,这些眼神才是美的本质。
”这句话在如今的价值关系下或许不正确,但伟大的求知欲与情感的融合,毫无疑问是美的,它诠释了《来自深渊》的动人之处。
其他值得注意的画面呈现:前线基地像是一做冰冷的堡垒,莉可等人的住所完全是一个牢房,厚重的房间门打开和关上都足以令人心慌。
包括普鲁修卡在内的每个主要角色,因为是Q版人物,所以都显得头特别大,身上披着袍子和大大的装备,人物都看起来圆乎乎的很可爱。
但是每当脱掉外套和帽子,人就会小一圈,尤其是躯干会有一种不相称的弱小感。
而这些元素,是被角色本身所忽视的。
这些小小的身形在看起来的未知又巨大的世界里历险,本身就让人觉得残酷,也敬佩他们的勇敢。
承接tv版的剧情,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黎明卿。
优秀的美术风格和充满神秘感的设定依然是我非常喜欢的,老问题儿童sq擦边球就不说了,剧场版的叙事是有些奇怪的。
黎明卿是一个很有张力的反派人物,剧场版其实有把他冷静又疯狂的科学家形象表现得很好,同时他居然还“爱”着被他当做材料使用的孩子们才是这个人物塑造最扭曲也是最出彩的一点。
我看他的时候脑海里其实一直都有在想731和九州活体解剖事件,黎明卿表现出的异化和非人,即使是看欧美疯批科学家片子都没有这种感受。
同时我却感受不到影片的情感主体,tv版里米蒂终于解脱时娜娜奇伤心欲绝的哭喊:米蒂,我的宝物呀!
我的眼泪当时就跟着一起下来了,但是剧场版里这样的情感共鸣,一次都没有。
说直白点吧,主角一行也充斥着异化的气息,非常不适。
主角抱着装着普鲁修卡头颅、脊椎和部分内脏(同时人还活着可见多么变态的剧情)的“盒子”一边哭一边说:普鲁修卡洒出来了、拿到普鲁修卡献祭的白笛天真的喜悦、哭两小时立马开开心心的发表探险宣言,重要的是哪怕杀黎明卿的尝试都没有(笛子给他扔了?
面具给他扔了?
),黎明卿甚至还cos了一把老父亲……??????
这一系列反应简直惊悚。
圆场的话只能说:也许作者是想表达在深渊走到现在,所有人都已经“非人了”。
但我不觉得这种情感表达是刻意为之。
so……
很多人看完后表示对主角团的行动很不解,为什么他们会与黎明卿开战,为什么他们最后又放过了他,感觉莫名其妙的,好像就是为了剧情发展而发展。
作为漫画党我就坐不住了,感觉自己有必要为深渊正名一下。
剧场版中那些很多人不理解的行为发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感基调,那便是对深渊的“憧憬”。
它是病态的,狂热的,甚至反三观的,却又是如此浪漫的而又令人欢心雀跃的。
莉可的母亲莱莎将年幼的莉可塞给吉鲁欧 一人开始“绝界行” 是因为“憧憬” ,莉可明明只是个赤笛,明知深渊的危险,却毅然与雷古开始冒险是因为“憧憬”,千年以来无数探窟家们迁居而来,甚至组建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城镇“奥斯”还是因为“憧憬”。
哪怕背井离乡,哪怕有来无回,哪怕磨牙吮血,面对深渊的未知与新奇,我便义无反顾。
这是所有探窟家共同的感情,它贯穿了“来着深渊”这部作品始终。
从这层意义讲,莉可和黎明算是同类人。
黎明是个不择手段的狂人,将身为探窟家的道德与尊严践踏在脚下,为深渊带来黎明的,这便是黎明卿。
他为了不让虫灾扩散能让不屈花田化为火海;为了研究崭新技术不惜用幼童做实验,这是如此可耻的行径,却不含恶意.....因为他根本没这个概念。
他唯一的感情就是对深渊的“憧憬”,这促使他不断研究深渊的技术,他开展“弹药包”的实验,企图研究出能够克服六层诅咒的技术,甚至养成普鲁修卡这个女儿,只为做成“弹药包”获得祝福形态,从而自由突破立场。
而莉可是个温柔却“残酷”的小孩,在三层时她看到可爱的毯毯鼠第一反应是食物;在四层时她中毒后果断让雷古折断自己的左臂。
在她达到她的“憧憬”前她绝不会停下。
或许正如黎明在解剖室对莉可说的:“你更适合站在我这边呢。
”他们是同类人,他们都是响应了深渊的呼唤,奋勇下行的一群人。
唯一的不同就是莉可选择与雷古他们一头扎进深渊,而黎明选择做好准备后才继续前行。
这便是整个“黎明篇”的交锋点了,莉可想要继续向下,但她没有白笛,无法进入六层。
虽说黎明确实可以在此时吹响白笛,放他们过去,但他没有。
一方面黎明觊觎“奈落至宝”雷古,想解剖他看看他究竟什么构造,另一方面普鲁修卡还差一点才可完成,他需要营造场生离死别后的重逢,便利用了他们。
但最重要的,是黎明想试探下他们,倘若莉可还只是个赤笛,就算有雷古和娜娜奇的帮助,她在六层也是必死无疑。
如果放他们下去送死,还不如将他们变成自己的实验材料。
于是黎明便和他们作战,与其说这是场因为仇恨的生死决斗,不如说这只是场同好间的相互比试。
然后黎明他失败了,他用尽了自己最强的祈手,最好的遗物,仍然比不过他们,所以他放弃了,将自己对深渊的“憧憬”交付给他们,希望他们能替自己继续前进。
而莉可也接受了,她和黎明间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虽然他杀死了普鲁修卡,他解剖了雷古,但是莉可能够理解,黎明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巨穴深处的渴望,尽管内心深处痛苦悲伤,但她并没有必要杀死黎明,甚至在决战过后她们还在前线基地休整了几天,再继续冒险。
这就是同类间的共情啊。
什么人伦五常,什么七情六欲,在这巨穴里面,在这份对洞底的“憧憬”面前,统统微不足道。
或许洞底空无一物,或许人类永远无法企及,或许仍要对上枪与火,流下血与泪,我也要在所不辞。
这份对洞底的神往,仿佛沉在悲伤的河流之中,隐隐发光,宛若阳光照耀下的砂金一般。
哪怕它再微小,再脆弱,我也愿意倾尽所有,去寻找它的存在。
欢迎来到阿比斯!
我是不赞同黎明的所作所为的,可是关于他行为的正当性的叙事是熟悉并且长久存在的。
弹药包,让我想起市场上没有议价能力的社畜,为了“伟大”的事业,前进的速度而献身。
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叙述里,在各个红色的节日里高潮。
我们都是时代进程的一部分。
其次,我不认为他的爱是爱。
这是不平等的爱,我创造了你,也爱自己的作品。
历朝历代,统治者总是掌握着叙事能力,告诉他人,你是谁,你有什么性格,你的希望和恐惧来源何处,什么是天堂与乌托邦,最后的审判带来什么,年薪百万的人如何生活。
然后控制你,怜悯你,用资本市场剥削你,最后你成为弹药包,沉浸在美好的祝福里。
我也听到熟悉的叙事,关于科技发展的永恒正确性,这当然也是最大的谎言与最大的希望之一。
你的信息 隐私 羊毛 一切的一切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吗?
所谓科技的力量,最后到底被谁掌握?
又被如何利用?
数据库是否公开?
处理数据的能力是否毫无门槛?
剖开阶级性谈进步,好像所有进步可以公平惠及所有人似的。
美好的话语,崇高的叙事,于是你相信这是爱,你相信这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对他人的牺牲和苦难充耳不闻了吗,这合理呀,这是这个世界永恒发生的事情。
出生和死亡。
受到了祝福,因此出生,同时也受到了诅咒,因此会死亡。
阿比斯的祝福和诅咒,现实世界的祝福和诅咒。
不管怎么样,你我都会被强迫死亡,被强迫面对自己的死亡。
这很有趣。
而且在面对死亡之前,你还会因为祝福而会感受到一次次幸福,也要因为诅咒而不得不面对一次次许多伤心的事情。
最大的幸福应该是出生,最大的诅咒应该是死亡,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肯定是这样的,对于个体来说要想有意义的只能是在死亡之前,死亡之后对于个体来再无意义,只是集体继承了你的意义。
在死亡之前,我又能否探索到阿比斯的底部,在现实世界探索到宇宙的最尽头呢。
不论怎么样,我们都是21世纪的人类,我们会成为22世纪及以后的古人,从憧憬别人到被别人憧憬。
从宏观来说,你我只是渺小的一粒沙子,好像在一瞬间,毫无意义,但是你我的思想的集体可以凝结出一块块在宏观世界最有意义的芯片,这时,确是多么的伟大。
诅咒(死亡)停止之时,也是祝福(出生)停止之时,个体已经不能再思考,已经不再有了意义,但是个体的意识可以被集体继承和发展,对于集体来说,这是进化路上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
那么个体就只是时间河流上的某段路程的漩涡,你影响着某段时间下游的状态,随着这时间的推移,你已经不再是漩涡,组成你的水全部离去,去重新组合成了其他漩涡,即使这样,曾经的你造成的影响也一直再影响下游,即使上游的你已经消失了,但是由你亲手造就的力量也一直再下游出现,憧憬你的漩涡也一个一个的出现,即使你已经消失了,不再能够感知自己的意义,不再能够自己亲手创造自己意义,你的意义影子却会再次出现,而且越来越多。
你只是整条人类大河中只存在于某断时间的现象,该现象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其他漩涡,影响集体中的漩涡,你永远只是一颗沙子,而不是一块芯片。
所以我们的意义可能只是在进化路上一步一步的完善集体。
阿比斯还给了我们人类集体 一个巨大的祝福,那就是无数的个体曾经拥有的意义能够得到集体的继承。
所以对自己有意义,自己能够对自己做出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只能是受到祝福和受到诅咒的这段时间。
只为了这一段对于自己来说注定要毫无意义的过程奋斗,也是非常有趣呢,面对着祝福和死亡,人类可以做出什么呢。
个体死亡之后的世界又是怎么样呢,为什么到了那时我们会被剥夺探索的可能,为什么到那时不再祝福和诅咒我,我想继续受到祝福和诅咒,我想继续探索,我不想只能够探索100年,我是不是开始变得贪心了,和那些不想死的人一样。
但是我不想这样就停止步伐,我还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你呢,只给我100年的时间是不是真的太短了呢。
难道你也尽力了,你尽力的让我们有100年的时间来找到你,那我一定会在我还能思考的时候找到你的。
或者没有办法只能让我的集体来代我找你了。
我不想永远都在找你,不想永远都要受到祝福和诅咒,因为永远不死,永远不会结束,也是毫无意义的(这样做我会忘记曾经的个体意义或者对个体意义变得毫无感觉,变得不知什么才是意义),但是我不想在我还没有真正了解你之前就停止探索的步伐。
这篇影评肯定有剧透这篇影评肯定有剧透这篇影评肯定有剧透10/10分前天才看完路人女主的剧场版,今天就看来自深渊剧场版。
路人女主的剧场版实在是太过出色动人,以致于来自深渊剧场版感觉比较不愠不火。
嘛,前半段是这么觉得的,但到中后段,开始进入事件核心,迎来高潮的时候,果然,还是故事非常的宏大、深远。
乍看下来,表面是说利可三人怎么和黎明卿抗争,然后继续第六层的冒险,但实际上,最后结尾白笛的生成,才显现出整部剧场版的核心——深入灵魂的爱和陪伴。
和TV版一样,高潮都放在了结局,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冒险和斗智斗勇,但实际上主题贯穿全篇,只不过在最后才明提出来。
对于利可她们,黎明卿是头号敌人,但却为她们提供了利可的白笛。
虽然黎明卿的实验残害了很多小朋友,但却为探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黎明卿是一个我评价不了的人,他就如深渊本身,带来巨大诅咒的同时又包含无限的祝福。
而普鲁修卡,则从开始就是一个道具,实属可怜,虽然最后变成白笛陪伴在利可的身边继续冒险,但还是让我对她的经历和决心无话可说,只剩敬佩和感动。
也正是普鲁修卡,演绎了比TV更加深沉、坚定的情感,让这部番在完成度和情感流露以及故事的深意都比TV更上一层楼。
补充:前面说「深入灵魂的爱和陪伴」是整部剧场版的核心,太片面了。
看了其他人的评论,发现有很多我没有太过注意的其他深意,所以这里我所说的「核心」,也只是我看完剧场版后当下就得出的感觉,认真思索,大概可能并非如此。
那么这就当做是剧场版最击中我内心的point吧。
没有看到什么人性之光,只看到虐待儿童和恶趣味猎奇。
。。。二次元这种。。。除了片尾曲好听,其他的,无感,动画片我还是喜欢宫崎骏的
过誉。恶心。
9.20 有点凶猛。深渊的召唤就是死亡的召唤吧,能对抗他的,是我们天生并不自知的东西。总觉得这是生为人的残忍,同时也是机遇。被赐予和灌输了什么,被改造了什么,被剥夺了什么,一概无法确知。欲望的竞赛里,孤身一人,或是组队前进,似乎作者也有他的潜意识。最好不去追逐别扔给的问题,还有不要被羁绊阻拦。要克服的事情如此多,又有几人能够幸免,并坦然接受?
真不行。猎奇吗?可能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是的。主角又吵又哭的最后糊里糊涂的打赢了战斗,有逻辑吗?有伏笔吗?不过是用儿童的牺牲和所谓的黑暗做对比来刺激观众罢了,哗众取宠的小丑作品
纯粹理性的尽头是泯灭的人性?刀刀致命,最恐怖的是当你开始思考,你会觉得黎明卿的做法很合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无语
看评论里对黎明卿的种种赞誉,似乎我和他们看的不是一个片;再仔细看看,人家是从漫画角度补充说明,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制作成动画的意义是什么?反派的多面性复杂性几乎没在动画中体现出来,只能说还算不上一部优秀的作品。
深渊粉都知道土笔老贼心理有些变态,动画漫画看这么久了,弹药包煲仔饭啥的都挺过来了,结果这个剧场版还是让我。。。那个给两星还用你来科普三观?那你除了在深渊里看到了作者的恶趣味与黑暗之外,就没有感受到其他的东西吗?人类对深渊的探索,对冒险的向往,即使处于黑暗之中,也不会放弃的人性光辉,被你忽视的一干二净了吧?照那个给两星的说法,那外国文学里到处是性描写,对儿童有不轨想法的也数不胜数,是不是作者都是变态?三观都不正?
自12年的来自新世界之后又一部能够使人瞩目的黑深残 但是看到那部分时着实让我反了一把胃
人物逻辑动机很成问题,作者眼界太窄了,像个中学狗,拉胯
草太恶心这什么萌系暗黑作品,作者吃什么长大的啊
补标。
看得很流畅,应该是所有来自深渊作品里节奏最舒服的,拍成电影就是好。万能娜娜奇给主角团带来了史诗级强化。暗黑童话,风格依旧残忍,看得真揪心啊。普鲁修卡就是“悲剧”最好的诠释😭。
(7/10)剧情位于TV版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间。因为声优声线缘故,总觉得黎明卿面具下是吉良吉影………………(发现参与本片制作的欧美人挺多的,不会触碰ZZZQ的吗?)
没看过其他作品,单凭电影本身来看,一般。
啊……?地铁老人手机这篇更难评了。随便牺牲别人做实验就是屑啊讲啥祝福呢😅这祝福斯德哥尔摩来的良心不痛吗,,,讨论所谓的绝对理性根本没意义只是满足人的简单粗暴中二病幻想罢了。
被“诅咒”,也被“祝福”。无论深渊有多黑暗也不用担心,因为你的光芒十分耀眼。
边看边骂脏话
……太有病了。生殖器太多了……好久没这么持续掉san了。娜娜奇太能干了。同意:动画版的时候还不明显,剧场版就根本包装华丽地用来满足作者私欲。对冒险的向往和对“乐观光明”的描述,与性跟恶完全割裂,并没有起到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作用。伥鬼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