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贴近现实的骗局,沉浸式剧本骗局,现实生活案例,免费体检领鸡蛋、免费旅游、免费讲座、购买理疗仪这些都是铺垫,一切都是为了获取个人信息(家庭情况,是否有子女陪同,经济情况,老人感情状况,是否渴望关注等),免费旅游安排几个卧底就可以套出这些信息,为后面以房养老提供精准客户信息。
确实让人警醒!
大部分人认为我不花钱买保健品、理疗仪就可以了,但不知道的是,对方只是想要你的个人信息。
最后云商城案子,我有亲身经历,9年前,当时叫“匀加速”平台,老板也是一个刑满释放的人(类似于封彪),所有看这个剧情特别有沉浸式代入感。
梁桂香这个人物很出彩,符合高智商罪犯特点。
后面几个幕后老板就有点狗尾续貂了。
槽点:周茂和光头李这2个角色应该互换一下,光头演周茂更合适,周茂一开始深沉睿智,后面却惊慌失措,角色没有塑造好。
结尾用沉浸式剧本杀套路小康,这个没什么问题,毕竟小康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好糊弄,但周茂和幕后老板光头李太弱智了,青山会的幕后老板绝对是高智商、高情商、冷酷无情的大佬人物,最后变成一个铁汉柔情的单纯汉子,徐曼几句话就搞定了,是最大败笔,感觉经费不足,草草杀青的感觉。
还有就是这么大一个案子(云商城200多亿),这么大一个青山会,3天就搞定,而且是一个人不落,一分钱不少(上面说的匀加速,我多少家人朋友血本无归)。
但可以理解,毕竟是电视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可能因为潘江海是搞预审的,所以几次出现大段台词都是他的,感觉这一季对他的刻画特别丰富,郝平老师也都接住并呈现得很好。
一个牙尖齿利但性格其实很软的预审民警,进了审讯室就是龙出了审讯室倒老是被俩哥哥欺负,出外勤有硬仗的时候又是被保护的那个,中国政法高材生所以不像警校毕业的会打架也真是挺可爱……郝平老师演技太好了,看第一季时候没有细研究,最近才发现演过特别多好作品并且奖项也是拿到手软。
剧里每个情绪细节都抓得特别好,记得非常清楚是开车送姜连山那段,姜连山临死前说了句话,他一边飙车一边回头听,只能看一眼就又把头扭回来,又从后视镜往后看,然后再看路,非常细节的处理。
看过很多剧开车回头都不看路了,这不纯找死吗,这里处理得就特别真实。
斗智斗勇斗心就不说了,角色简介那段感觉就可以概括了,最好的一段。
还有说老婆杀手锏是真心时候笑得那个开心,他太会笑了,笑起来眉眼弯弯感觉特别让人安心,当然也会当让犯人放松警惕的手段……有时候很感谢郝平老师去当演员而不是去搞诈骗了不然我将失去所有财产(开玩笑)。
总之三叉戟3赶紧来吧,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三叉戟》第一部就挺好看,导演、演员、剧本,都特真诚,看就完事儿!
扮演董虎那翟小兴老师,那演技看得那叫一个舒服,就跟在你眼巴前走路、说话一样,那个寸劲儿把握得,完全掌握观众哪疼、哪痒、哪渴、哪乏。
但是呢,人家一点都不炫技(有的演员好是好,就是总忍不住炫技)。
后面董虎下线,虽然他是反派,但是弹幕里一片哭号,个个要与编剧拼死一决。
就是 《三叉戟》第一部里,有几个年轻的角色太犯嫌了,搞得剧情都点磕巴。
到了第二部,角色都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故事,更加精彩了。
而且第二部非常非常宝贵的是,特别幽默!
都知道幽默有多难吧!
有才华的聪明的影视剧,未必幽默;但是幽默的影视剧一定有才华、聪明。
不瞒您说,看第一部,你还能毫无心理障碍地关掉屏幕起身干别的;这第二部,你要关掉屏幕,得心理建设一下子。
当然了,毕竟是老爷们儿剧,女性角色普遍弱些。
还好徐曼可以,一看,第二部加了一位女编剧熊语真,怪不得啊怪不得。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写女性形象,必须得女性写;女性未必写得好,但是男性一定写不到位,尤其是类型剧。
(不过,《借命而生》也是熊语真编剧,那个剧编得……………………嗨!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了)加上扮演徐曼这位演员也挺讨喜,比第一部里那几个女生瓜蛋子强多了!
结构特别稳当,三叉戟里的大喷子(名提、一张嘴厉害)、大棍子(武力担当,直肠子、讲义气)、大背头(聪明、机灵),第一季是老夏帮他们搂着,三加一很顺。
到了第二季,来了个做政委的楚东阳!
楚东阳政策水平高,抓作风建设,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
和三叉戟老三位的不拘小节、先斩后奏、不讲程序频频产生矛盾,三加一的组合更精彩了!
但是到了褃节儿上,楚东阳还是保护老三位。
加上一辈子帅到老的巫刚老师坐镇局长(巫刚老师也是凶狠不起来,讲狠话都是眼里带着一丝笑模样,没一点戾气,是不是天生好看的人戾气都少呢?
),超绝气泡音硬汉老田、和那张建国,你看他们表演,跟现场看话剧似的,舒坦,结实,稳当。
→ 两位喜人:闫佩伦还是那么优秀,去他的心里诊疗室之前,大背头那句拔高音量的“行!
我去!
” ,也太像闫佩伦在《喜人奇妙夜》里那一出了。
闫佩伦这个社畜牛马,被大背头反客为主,一通倒反天罡的病人对医生的心理治疗之后,辞职了!
这效果确实在意料之中,但是被这二位一演,就是那么精彩。
闫佩伦眼圈红红的模样看得人很爽啊。
大锁……就那样吧。
→ 大棍子的老哥们之一老万,怎么看怎么有点像台湾艺人康康。
这是康康。
这是老万(李大光 饰演)
五年啦三叉戟小分队《三叉戟2》终于重出江湖了。
亦如预告片里写的那句“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制片方诚不欺我,主演人员果然还是那老哥仨——陈建斌、董勇和郝平。
故事依旧围绕已故老夏展开。
继上一部几人立了大功后,上面特意给他们报了个“夕阳红”旅行团,目的就是让他们安心休假,坐等退休。
哪知这哥仨偏不是个省油灯,对犯罪味道的敏锐程度堪比警犬,一趟好好的旅行愣是被几人整成了“勇闯传销贼窝”的公差。
就在几人美滋滋准备接受表扬的时候,上头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原来,他们把部署已久的传销案给搅黄了。
抓的两人非但不是主要人物,其中一个还是干到中层的卧底警察,于是就有了下面反差感极强的名场面。
看来这念头什么职业都不好干,保命关键还得靠降压药。
既然‘好心办坏事’了,那就干脆一干到底。
要么怎么说这姜还是老的辣,在几人配合下(主要还是江湖混久了),一帮年轻警察被他们连忽悠带骗的找不着北,最终只能恭敬的请当年叱咤风云的‘三叉戟’重出江湖。
大背头(陈建斌饰)也就顺水推舟的成了与传销组织对着干的分派‘大佬’。
瞧这嚣张程度,大佬气质没跑了。
通过后面层层剥洋葱,老哥仨终于揪出幕后老大,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人竟与他们十年前破的案子有关,而且人就死在了他们面前。
尘封已久的记忆让大背头想起老夏生前的顾虑。
难道当年审的案件另有隐情?
老夏的直觉果然没错?
那,他们仨到底是安心等着退休,还是在这节骨眼上放手一搏,弄清其中的真相呢?
以上说的是抓心挠肝的剧情,下面我们在来说说这拍摄手法。
和第一部相比,第二部的喜剧开场更令人记忆犹新。
人满为患的度假泳池,三个身着艳丽海岛服的中年老男人与衣料颇少的靓女猛男显得格格不入。
为了给自己增加士气,几人不得不憋气提臀,可惜帅不过一秒就被各自的媳妇一脚踢回原型。
除此之外,剧里还增设了许多反转场面。
比如大背头见到第一个传销老大时,通过一些细节判断出对方不是本人,哪怕第二位和他视频谈话,他还是能从细枝末节里发现那人不是自己要找的大佬,从而具象的描绘出大背头这人眼尖心细,聪明的形象。
还有一门心思想着升迁的“大喷子”尽管之前有诸多不愿,还是同意他们组建了“三叉戟工作室”,以及暴脾气出名的“大棍子”在面对大背头给他制造的惊喜中也不得不缴械投降。
他们三个因为“老夏”这个已故的粘合剂成为坚定的铁三角,彼此支持,永不言弃,向着光明大部前进。
虽说讲的是警察署的事儿,但许多人情世故与普通人一般无二。
好比,工作升迁、结婚、安抚炸毛的媳妇儿、老职员与年轻职员的业务竞争等等。
扑朔迷离的案件中又透着许多生活和人性上的小幽默,实在难能可贵。
总之,真心诚意推荐大家观看。
要么,它咋能拿下第33界飞天奖里的优秀电视剧奖呢?
实至名归,实至名归!
总体比第一部节奏慢了,案件衔接也没有那么紧凑,但是每个人的细节也都更鲜活,群像剧就是这样,第二部加进来的徐曼作为女角色也没有被写的很拖后腿或者有什么没有必要的感情线立马发展起来。
轻松加搞怪,不比第一部那么沉重,是一部很好的下饭剧,尤其在最后几集的沉浸式剧本杀,更是有意思,几个老头子少了谁可都不行,也给了警嫂一些戏份和荣誉,真好
温馨提示:文章含有轻度剧透,谨慎食用本剧2023年开机,青岛取景截至写稿期间更新至19集
魏胜毅杀人案(夏春生笔记)主线:十年前魏胜毅杀人案支线(未更新完,不全): 新元卡传销案 → 体检送鸡蛋的诈骗案→ 网红整容诈骗案→ 假冒崔铁军诈骗案→ 姜连山失踪案→化工厂贩毒案→……
三叉戟2海报可以说悄无声息的播出,作为第一季的忠实观众等了五年啊,庆幸是原班人马,不仅主角团队,配角也是原来的配方,比如林楠(王骁饰)在拍摄这部的时候咖位明显提升,但依然友情出演。
林楠(王骁饰)看下去就不难发现每一件案子与生活都是息息相关,侦破方式也非常接地气,让我想起了重案六组系列。
终于有一部剧摆脱了刑侦剧三件套:色调暗➕血腥暴力➕库布里克凝视。
库布里克凝视大家肯定发现了现在犯罪悬疑剧的泛滥程度如同那几年的古偶。
不论什么类型只要开始跟风,必然良莠不齐,开始套路化模式化。
不管案件逻辑、节奏、演员演技怎么样,先上阴郁冷色调,再开头一套故弄玄虚或者*腥*力“组合拳”抓眼睛,看似节奏快药力蒙,但大多数都无法自圆其说,就会烂尾,凶手审讯室内灯光调暗就跟没交电费一样(也不知道提讯的警官能不能看到犯人面部表情和细节,反正不给特写我是看不到),交代案件经过时整上库布里克凝视,就敢吹演技。
三叉戟2剧照光影是辅助剧情的不能滥用, 部分悬疑剧为了追求电影质感,过度使用暗色调,导致画面与剧情的结合不够自然,甚至让人感觉是为了“暗”而暗。
当然每个年代都有流行的滤镜,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滤镜的使用较少,画面色调多以真实呈现为主;20世纪90年代滤镜开始被用部分影视剧采用鲜艳明亮的色调,奠定了“阿宝色”风格;2010年代 《宫锁心玉》爆红,“阿宝色”风格再次流行,同时低饱和度和暗色调也开始奠定基础, “莫兰迪色”色调应运而生,而后不同风格影视作品开始运用不同滤镜。
三叉戟2审讯剧照《三叉戟》系列完全避免了当下泛滥的套路和模式,观众可以看到每一处细节,看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清晰到演员的每个微表情,每一根手指的动态。
你一定有共鸣,原来特写是强调剧情而非展现所谓的演技。
和第一部完美闭环
案件逻辑确实有不足,可我总感觉最后会把所有的线索串联,第一部的回忆片段那么多好评,都呼吁拍前传了,为什么这一部突然取消,会不会布幕下有一场大戏?
看演员表有太多大牌实力派还没出现,有点期待。
目前看这部剧网播效果并不理想, 累计播放量仅50.3万,实时热度排名第21位,集均有效播放仅16.7万,个人觉得和宣发有很大关系,一点点动静都没有直接上线。
至于一星说的爹味、登气,着实没看出来, 这两个词不是用来讽刺那些喜欢居高临下地对他人说教、指手画脚,但又缺乏实质性帮助的人吗?
这三位一边带徒弟传授经验,一边学习先进办案手段,一直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事情还冲在前面,有错误替徒弟担着,职场要是有一位这样的师父带着都是幸运的,何况这是仨。
老潘对徐蔓说:我就是你的底气!
徐蔓没查清楚嫌疑人地址,老徐一句埋怨都没有:道什么歉,我又没说你什么,六个包子够吃吗?
你先吃,我下去看看……只注重解决问题而非找责任人,这爹味吗?
小青年骚扰徐蔓、和张队“相爱相杀”、和大孙冰释前嫌……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对小吕就更不用说了,有经验有知名度的老前辈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对后辈倾囊相授,这还爹?
这真是亲爹了!
就目前剧情看,后面应该还有一个主线案子,才一半魏胜毅杀人案已经查的差不多了,“无天佛祖”还没正式出现呢,另外徐蔓可能不仅仅是一名普通警察,能够从异地轻松“借”到跑车,背景绝对不简单,陈阳和徐蔓是什么关系……期待后面的剧情。
感谢momo大军中的一位朋友,建议我写一个长篇的评论,感谢建议和鼓励!
匆忙之笔,不喜勿喷,欢迎友好讨论!
☞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三叉戟 2》的回归,这剧简直就是刑侦剧里的王炸,第一部火到家喻户晓,第二部更是直接炸裂登场,收视直接冲到第一,热搜霸屏那叫一个热闹!
第一部里“三叉戟”组合就超有魅力,崔铁军(大背头)那敏锐的观察力,徐国柱(大棍子)的勇猛冲劲,潘江海(大喷子)的审讯绝活,三个人性格完全不一样,但配合起来那叫一个绝!
办案的时候他们就像开挂一样,再复杂的案子都能被他们一层层解开,看得我全程热血沸腾。
而且他们特别接地气,会为了点小事拌嘴,但关键时刻个个都是拼命三郎,这种真实感太打动人了!
最让人揪心的就是第一部结尾,留下了一堆悬念,让人等了五年,天天盼着第二部,这不第二部一开播,直接就炸了!
剧情全面升级,案件一个比一个劲爆。
养老诈骗案,骗子们太坏了,利用老人的善良和对健康的关心,把他们的养老钱骗得精光,大背头一眼就看出了这些案子背后有问题,开始抽丝剥茧!
更离谱的是虚拟货币垄断案,犯罪集团用高科技手段操纵市场,把普通投资者当韭菜割。
大棍子一看见这些受害者,正义感瞬间爆棚,直接冲到一线调查。
而且这些新案子还牵扯出了20年前的旧案,当年因为证据不足没破的凶杀案,现在又有了新线索,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就在三叉戟一筹莫展的时候,新人女警徐蔓加入了,一开始三叉戟还觉得她太嫩,结果人家直接用大数据分析锁定了嫌疑人,还发现了犯罪团伙的秘密通讯渠道,这实力直接让三叉戟刮目相看,有了她的帮忙三叉戟终于掌握了主动权!
最后发现这些案件背后都是一个神秘的犯罪组织——青山会,涉及的罪行让人咋舌,三叉戟一路追查最终破了案,守护了这座城市,看得我直呼过瘾!
陈建斌、董勇、郝平三位老戏骨的演技更是绝了,他们之间的斗嘴、调侃,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看得特别亲切。
虽然这部剧口碑有点两极分化,但我觉得它绝对是刑侦剧里的天花板值得一看,你们看了《三叉戟 2》没?
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得热血沸腾?
★
剧情围绕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三位中年警察展开,他们面对新型诈骗案件,不畏困难,坚守正义,剧情紧凑且充满悬念。
崔铁军 剧中案件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与二十年前的一桩旧案有关,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引人入胜。
陈建斌、董勇、郝平等老戏骨演技在线,将角色性格特点拿捏得恰到好处,为剧集增色不少。
新加入的演员如李之夏等也表现出色,为剧集注入新的活力。
徐蔓 老三位警察的斗嘴日常和搞笑破案方式,为剧集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
剧集不仅展现了警察的破案过程,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如代际沟通、中年危机等问题,引人深思。
“老子当年抓人的时候,你还在尿炕。
”:这句台词朴实无华,却道出了老一辈警察的倔强和自豪,体现了老警察们面对挑战时的自信与不服输的精神。
“骗子的刀,专挑社会裂缝扎。
”:深刻地揭示了骗子利用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漏洞进行诈骗的现象,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脆弱之处。
“老人就像存钱罐,轻轻一摇就有钱。
”:这是骗子对同伙说的话,生动地描绘了骗子眼中老年人的财富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老年人在面对诈骗时的脆弱和容易被利用的特点。
三叉戟2延续了三叉戟1的热度,主题紧跟时代热度没有敷衍了事,可以说老炮刑警撞上AI诈骗三叉戟2用喜剧外衣包裹的时代生存指南,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智慧与狡诈的激烈交锋预告老炮刑警”与“AI诈骗”的碰撞,如同火星撞地球,一边是历经风雨、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一边是高科技武装到牙齿的诈骗团伙,这场较量,无疑是智慧与诡计的巅峰对决。
“喜剧外衣”与“生存指南”的组合,更是巧妙地将娱乐与教育融为一体。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观众不仅能享受到剧情带来的欢笑,还能学到实用的反诈知识,这无疑是当代观众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与自我提升的绝佳选择。
楚呱嗒的初始形象一点都不讨喜,像是学生时代每天想着怎么讨好老师的班干部。
他对上级态度非常好,对下级则总是板着脸。
第二部三叉戟把楚呱嗒这个人物塑造得更立体了。
他这个人从表面看非常教条,不懂得变通,总喜欢制止三叉戟团队的自由发挥。
从三叉戟的角度看是个扫人兴的家伙。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呱嗒这个人特别可爱。
1)他是规章制度坚定的捍卫者和支持者:呱嗒天天跟三叉戟讲规章制度、说官话不是为了气他们仨,是他这个人非常熟悉并认可这所有的规定。
他自己完全是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的。
比如,他喝酒100%会提前报备。
这样认真、严谨的一个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三叉戟做事会这么随机,经常不把这些规则放在眼里。
天真的他想通过说教让三叉戟和他一样根据规章制度做事,别总搞创新。
2)“媳妇”难做:楚呱嗒的工作性质和三叉戟不一样。
三叉戟主要任务是为了办好案,为了办案采取点非常措施有时候问题不大,只要结果好就行。
呱嗒的任务则是协调上司和下属的工作,像是两头受气的“媳妇”。
三叉戟的随机发挥有可能让蒙在鼓里的楚呱嗒被上级责罚。
为了保护好自己,呱嗒必须在开会间隙以最快的速度调查出三叉戟究竟在用什么方式办案。
他不想总莫名其妙地被骂。
当下属提出要求,呱嗒都会尽力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比如,背头老婆提出要让背头继续办案,这样家庭生活才能更和谐。
呱嗒硬着头皮接了这个很难搞的任务。
3)呱嗒很从善如流:有一幕楚呱嗒问三叉戟自己有哪些问题,把所有建议和意见都逐条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三叉戟觉得这是形式工程,未来还可能被拿出来报复他们。
看了两季后,我觉得他们都想多了。
呱嗒的确在反思自己究竟如何能做得更好。
第二季后段的呱嗒会变通些了,他确实改进了自己的做事方式。
只不过对他这样习惯了刻板的人来说转变某些观念需要点时间。
4)他很纯粹,以集体利益为大:呱嗒为了集体的利益,愿意暂时牺牲个人利益。
当“不靠谱”的三叉戟看错金额导致没有足够的钱去拍卖会现场查案,呱嗒不顾老婆阻拦,把给小孩换学区房的186万全部家底拿了出来,简直太感人。
当三叉戟因为一次自由发挥导致还款日期推后,呱嗒都快急坏了。
最后终于拿回钱买房时房价又涨了好些,家庭的压力和经济上的损失都只能呱嗒自己默默承担了。
注水太严重了。。。能不能出个三老头精剪版?更1,追不动了,剧情注水,烂梗当有趣。
陈建斌、董勇、郝平所组成的铁三角,也是侦破三人组,同样是老一辈的三叉戟。
前面还挺好看的,后面越来越敷衍。演小吕这个演员太要命了,全程像在演尬穿地心的小品一样憨傻的假笑,这样的人能接这么重要的角色?????
好笑在哪。。又是临退休作死硬要出任务,结果出事人没了,已经看过八百遍了能不能换个新颖点的剧情。。
别拍了吧…
咱就说,省厅挂帅,全省配合,全警种上阵,结果就给人配个金杯?
实在忍受不了,实在看不下去,尬的要命啊
作为喜剧还是不错的,三个老戏骨插科打诨自然不油腻,跟媳妇抬杠拌嘴也不聒噪做作,新角色徐蔓的演技更是锦上添彩,在三男主面前不落下风,演员李之夏未来可期。但是剧情上就太儿戏,为了突出戏剧性和喜剧风格,案件侦办中的各个环节假的要命,说好听是搞笑,实际我认为就是胡闹:化妆侦查造型极度夸张但没人起疑、大案全局部署一到关键时刻就只剩破金杯、小弟全被抓了大反派守着几十亿赃款在家里等着警察上门……槽点太多数不过来,一笑而过的闹剧,不要认真,再怎么也比之前那仨重聚的《老家伙》的烂剧出色太多了。
还行,只不过好多三个人“默契”的做一些事说一些话的时候太电视剧了,甚至可以说是小品。
养老剧
插科打诨,适合下饭。
#🍋观影# 看了三集,爹味十足,弃了~
最后底牌大反派是个善人,这个设定太扯了
老三位回归了!我知道出第二部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了。。。随后开始补剧,到今天快要完结了就给个评分吧,这么说吧:不如第一季,哪怕三位老师演技依然在线可剧情质量真没有提升,新加入的女警也不够亮眼表象中规中矩,因此我也不等结局了,总评:7.2分、3星。
挺好的,就是陈建斌老婆戏太多了,好吵好烦
这片最多也就能做个背景音,比第一部差很多,个人感觉主要是这部太想讨喜,拍的特别戏剧化,包括服化道和对白。
有两部难免比较,第一部看了好几遍,没事儿会放着听,虽然有小瑕疵,但整体瑕不掩瑜,单看是老三位主演的表演就很过瘾,还有一众配角(除了两对恋爱脑小年轻)一个比一个出彩,bgm也蛮好,就是让人看的很舒服的一部剧。第二部紧接着漂白播出,看得出来导演在努力讨好平台和年轻人啊,但用力过猛了吧,虽然整体也还好,但瑕疵太多了,案情逻辑不严谨有漏洞,刻意搞笑实则一点也不好笑,各种互联网名词名梗,这不成春晚小品了么,不合时宜音量巨大的bgm,无用剧情多太墨迹,案件类型不丰富太趋同,女演员脸部馒化严重无美感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老三位的表演都感觉注水严重,作为三叉戟ip忠实粉丝希望导演剧组能好好珍惜羽毛,做好并且继续做下去,该干嘛就干嘛,别刻意讨好,插科打诨,典型的出力不讨好,参考我是刑警,好好讲案子也可以很好看。
前半段本来想打四星,往后就开始重复桥段水剧情了。
有好有坏
拍成这样还不如没有(胡可对着观感上像她爹的男演员拍感情戏居然能红眼眶确实演技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