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基督圣体

Boże Ciało,流氓神父(港),另类神父(台),另类神父代理人(台),Corpus Christi,Boze Cialo,La Communion

主演:巴托斯·比莱尼亚,亚历山德拉·康涅兹娜,伊莱扎·莱辛姆波,托马斯·兹代克,芭芭拉·库尔扎伊,赖塞科·利希塔,泽兹斯拉乌·瓦尔德金,卢卡斯·辛拉特,安娜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法国语言:波兰语年份:2019

《基督圣体》剧照

基督圣体 剧照 NO.1基督圣体 剧照 NO.2基督圣体 剧照 NO.3基督圣体 剧照 NO.4基督圣体 剧照 NO.5基督圣体 剧照 NO.6基督圣体 剧照 NO.13基督圣体 剧照 NO.14基督圣体 剧照 NO.15基督圣体 剧照 NO.16基督圣体 剧照 NO.17基督圣体 剧照 NO.18基督圣体 剧照 NO.19基督圣体 剧照 NO.20

《基督圣体》剧情介绍

基督圣体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由扬·科马萨执导,讲述20岁的丹尼尔在青年管教所生活时所经历的精神转变。他想要成为一名牧师,但由于他的犯罪记录,这让他的理想变得不可能。而当他被送到一个小镇的木匠工作室工作时,他乔装成一名牧师,并阴差阳错地接管了教区。年轻、有魅力的传教士来到这个刚刚发生过悲剧的社区,社区的重建给了丹尼尔无限机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结婚证书情色小说家远古邪蛛第四火枪手唐人街探案2进击的王妃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保利娜诊断:异议宝石幻想:光芒重现古田军号老爸夏令营小森林夏秋篇虽然1级但以固有技能却是最强的地球百子第七季北漂明星梦之血泪史誓死追缉令粉妆青囊传狭路相逢叶落情未了弗拉维娅·多斯桑托斯:性之单口水牛骑士命悬800公里海的誓言戏命师之飞天神兽临时奶爸爱在俱乐部第一季奥罗拉·蒂加登之谜:餐厅里的死亡特战行动

《基督圣体》长篇影评

 1 ) 在充满罪和悲伤的地方跳舞

走出电影院的时很想哭,但是好像又并没有觉得很难过。

觉得好像一切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又好像很合理似的。

仿佛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在说,他就是Ksiądz Tomasz,不是Daniel。

他抽烟吸毒酗酒打架纹身蹦迪性爱跳街舞,但是他是真的有一种充满神性的力量,他的沉默和言语都让人陷入沉思,他不是降临到这个小镇上来拯救世人的,但他是真的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我没有信仰任何宗教,不觉得宗教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宗教甚至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都不是圣人,那种痛苦的感觉和失去所爱的恶都表现得令人揪心地难受。

最后,有的人赎罪,有的人原谅。

在一个充满罪和悲伤的世界跳舞。

电影是没有答案的,生活也是。

走出电影院拿出手机,随机到的第一首歌就是Ave Maria. 身边走过一个神父打扮的男人。

我甚至分不清电影里提到的许多与宗教有关的词汇。

但是所有的感情都表达出来了,就够了吧。

 2 ) 我有罪,用了很长时间才胜过它

这部电影,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行淫时被抓的妇女,众人把她拉到城门口要用石头打死。

耶稣在那里,众人问:夫子,怎么办?

耶稣蹲在地上,用手指头在地上画,说:你们谁没有罪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众人渐渐离去。

最后剩下耶稣和妇女,耶稣说,回去吧,你的罪赦免了。

《基督圣体》这部电影,看它的时候,从头到尾,就像是自己在惭悔。

丹尼尔做错了事,我也做错了事。

很羡慕丹尼尔,有能承认,弥补自己罪的机会。

电影最后,老牧师说,我犯了罪,用了很长时间才胜过它。

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这样吧,一生在福音的道路上,不停的与罪较量。

 3 ) 宗教与信仰

由于过去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等众多影响,尽管曾经受到共产党的打压,天主教会还是在波兰有着高度的政治与社会影响力。

《基督圣体》试图以丹尼尔这个有多重身份的存在来点醒观众,到头来,比起信奉特定的宗教,遵从圣经里的条文,无时无刻都赞颂着天主的慈爱与恩赐,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人能否真心向善,抱持着正面思考态度。

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连接,使我们能不被外部条件给蒙蔽,接受并包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不仅在人们犯错后真心悔改时给予宽恕与原谅,自身遭遇难关时也能有面对的勇气与继续前进的希望,这才是属于信仰的真正价值。

 4 ) 《基督圣体》:打一场宗教题材电影的擦边球。

【箴 言12章:22节】 说谎言的嘴,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诚实的,为他所喜悦。

我在想以这样的标题去评价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提名者是否是一种不敬?

翻了很多影迷朋友的评论,似乎很多人将之视为有关宗教题材非常出色的一部电影,要不是《寄生虫》今年现象级特殊情况的表现,《基督圣体》应当得到更多影坛的认可和奖项。

作为几乎是把天主教当做国教的的波兰影坛推出的一部力作,在宗教信仰氛围浓厚的美国奥斯卡奖上提名,电影的题材又是关于基督、信仰、救赎等等,我想不明白这平庸又非纯正的宗教剧情怎能打动欧美影评人的。

据说在导演的采访中,电影里提到的车祸是2010年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的影射,电影中所描绘的小镇有部分等同于波兰现实社会的分裂。

这种与现实题材相挂钩的电影,没有生在其中的生活经历是很难去理解并消化导演意图的。

如果因为自己的无知去评论电影语境里表达的意义是不公平和愚蠢的。

所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影迷只在关乎信仰的主题上表达我个人的见解。

少管所宗教聚会天主教弥撒中的圣体圣事是纪念耶稣基督的死亡及复活,纪念耶稣基督为人类做的奉献和牺牲。

电影中的主人公丹尼尔是个吸毒酗酒放荡偷窃并过失杀人的少年饭,在电影开篇的霸凌事件中,虽然有表现丹尼尔面部表情的不适、隐忍,但终究在霸凌事件里他是站在加害者一方的。

在少管所宗教聚会中,有嬉笑不在乎在犯人,也有丹尼尔看似虔诚的歌唱《诗篇23篇》。

这样的性格塑造不足以表现出一个因年少无知犯错仍善意在身的人设。

何况在假释出狱之时仍不忘偷窃神父衣服。

离开了少管所先做的三件事就是吸毒、酗酒、淫乱。

这样的塑造其实是很危险的,大多数观众观影的心理准备都是一个扬善抑恶的过程。

从电影海报和电影片名中的基督二字与神父衣服,那主人公丹尼尔将要做何等伟大的事才能与“基督”相提并论呢?

沉溺于罪中【诗篇5:6】说谎言的,你必灭绝;【雅各书5:12】 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上面两段是《圣经》里的教导,而丹尼尔进入小镇的开始至末了就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里。

而谎言,几乎是小镇上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罪性。

镇上的老神父说,这里信徒少聚会的不多,甚至很多人如同新约里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一样,将信仰变成一种别人面前的炫耀。

老神父酗酒,甚至醉酒跌落床下不自知。

可是他对丹尼尔说谎。

女孩明知弟弟开车前嗑药酗酒却不愿将真相告知众人,任凭镇上的人们肆意侮辱司机的遗孀。

女孩的妈妈心中充满着仇恨,不肯面对自己写下的诅咒信,却从不缺席教会中的侍奉。

镇长与警察不可能不知道车祸的真相,他们现在的是隐瞒。

少管所的神父明知丹尼尔只是一名假释犯,仍然帮他隐瞒。

司机的夫人在悲剧发生前的三小时对着丈夫吼叫,拒不开启象征温暖的家门。

前来告解的妇人,对待吸烟的儿子时,对待神父,依然有谎言相伴。

每个人都有罪,每个人都有着无法明说的真相,每个人都没有听从上帝的教导。

这一切都在丹尼尔进入小镇后进入事件的结局与高潮。

小镇众人【诗 101:7】 行诡诈的,必不得住在我家里;说谎话的,必不得立在我眼前。

一件衣服并没有让丹尼尔变得圣洁。

如果真理与信仰本身借着手机搜索出来的忏悔词和现学现卖的仪式就能让人消除罪孽得以被救赎,那是在侮辱十字架上耶稣所流的宝血。

丹尼尔拿着圣经上的教义“宽恕意味着爱”去安慰那六个孩子的家人,这句话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作为在少管所被惩戒的杀人犯和霸凌者,他应该做的是祈求上帝和受害人的宽恕。

当神父的衣袍下是一个仍然没有悔过仍然与罪相伴的心灵,从心而发的这一句话就没有了意义。

披着神父衣袍的丹尼尔告诉信徒:沉默也是祷告、忏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这样的教导竟然能够在镇上教堂立足并吸引人前来聚会,可以电影中小镇居民的信仰灵修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诗 篇51:17】 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

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诗篇23篇丹尼尔唱的如此动听,那诗篇51篇中的话就抛之脑后了吗?

如同基督附体丹尼尔带着去世孩子的家人祷告:天父,你把他们从我们身边带走,这是残忍愚蠢的。

我们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做?

你所做的是不公平的。

我们很愤怒,试着理解我们,不要批判。

这样的祷告竟然令众人追随,难道他们都不读《约伯记》的吗?

关于怎样安慰苦难,是一个非常宏达的主题,很难三言两语去概括。

《约伯记》中有一段话可以简略的总结——【约伯 记1:21】 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

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约伯记 1:22】 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犯罪,也不以 神为愚妄(或作“也不妄评 神”)。

当初丹尼尔在少管所想要通过考试进入神学院,被托马斯神父否决,否决的理由是没有神学院会接受一名罪犯。

这个理由当然是不对的,《圣经》中记载着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真心悔过的人是上帝所喜悦的。

但电影中的丹尼尔却绝不是一名真心要悔过并且有虔诚侍奉心态的人。

我认为很多影评文章里没有了解天主教或基督教基本的教义仅凭借着世俗化的理解去认可丹尼尔的所做所为是不正确的。

电影表达里这样一个替身、一个伪装、一个套上宗教题材的故事似乎很吸引人。

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凭丹尼尔这样的表现去教堂讲道、主礼,能够撑下来的时间绝不会超过三分钟。

电影戏剧化的表现丹尼尔这条线的成长,甚至在最后一次弥撒上让他脱掉上衣,镜头将他的身躯盖过背后的耶稣雕像,拔高升华丹尼尔的灵魂苏醒,我认为都是欠缺说服力的。

耶稣像前的交欢在女孩与母亲闹翻的夜里,她来到丹尼尔的住处。

作为一名表面上被教廷派下来的神父,就这样轻易的被情欲所诱惑,这绝不是一件可以一笔带过的福利片段。

宗教题材与普通的爱情电影处理情欲镜头的表达目的并不是一样的。

在爱情电影中司空见惯水到渠成的事情放在宗教题材里就不能单单指向主人公的感情线,它必然还要带来宗教方面的理解。

没有在婚姻的许可之内、神父的职位,触犯了其中之一,断不能认为丹尼尔在成长之路上有质的飞跃。

【林前 7:2】 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

【加 5:16】 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

【加 5:17】 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

这三段经文去对照丹尼尔刚出少管所与一位陌生女大学生的淫乱,以及他作为一名神父与镇上女孩的交欢,我并不感觉他有什么成长。

如果非要拔高丹尼尔执意将司机骨灰埋葬、无视他在情欲上所犯的罪,这只能归罪与本片导演了。

导演生在宗教气氛浓郁的波兰,对于这种题材他就绝不会陌生。

但是否真正理解这份信仰并归于这份信仰就不是那么肯定了。

也许他借此批判波兰社会信仰的懒惰,不懂得追随真理的奥秘。

也许他并不归于基督信仰,借此讽刺信仰的虚伪,高举人类自我的救赎。

比如电影最后,脱下神父衣袍回到犯人之中的时候,他仍然选择或必须接受这次武力对话,满脸是血茫然失措的奔跑的他似乎仍然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一场神父一场梦,似乎他仍旧活在罪中死在罪中无人宽恕也不知道该去向哪里。

丹尼尔,哪怕到最后,他难道真没有其他选择吗?

丹尼尔,哪怕到最后,他对耶稣基督有过忏悔吗?

丹尼尔,哪怕到最后,他对那个女孩有过坦白吗?

 5 ) “上帝与人的距离”

观《基督圣体》有感———自述祈祷词:“从哪里来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哪里……”您曾这样教导。

在此我虔诚地向您祷告,我的愤怒,我的痛苦,我的冤屈,愿您宽恕我的罪过。

我也想如您般慈爱怜悯,可我自身即是罪过,看来每个人都需要先处理自己的事情,可我无法洗清罪孽,它如同沉重的锁链般将我双手捆绑。

我渴求同伴的宽恕,他们却痴迷,归咎我于我的过去。

我向拿着教条的权力人士寻求宽恕,可规矩就是规矩,我不敢愤怒,您没有看见吗?

可憎的庸人正冒充着您的法度,践踏您旧时的理想国,等他们披上罗马领、套上了制服,我只能屈服于这场权力的游戏。

我跪拜在您的面前而不腆于渺小,希望真挚的忏悔能获得您的宽恕,我也渴望着您一般受人美誉,被奉送为圣杰。

我杀过人,但用的是思想,我在思想里杀掉了我做过的事情,我逃避它,甚至想要遗忘它,我也杀掉了我没有做过的事情,我抹去了未来的可能,我断送了我的前程。

过去的罪恶将成为无法湮灭的证词,恐怕我再也不能去仿效您,我也无法仿效您,您太纯洁了,而我只能背负着这些脏东西来见您。

谁来洗清我的罪孽!

主!

谁来救赎我的灵魂!

主!

您时常吐露的爱与自由为何还不现身。

但您一定与我同在,或许您化身为了身边的圣灵,监督着世间的善与恶。

您曾说过,善行有很多,往往比作恶简单,而我,已踏上了朝圣之路。

您与我同在,我便是,基督圣体。

———Geally 2020.5.22. 12:37

 6 ) 为什么这部片子是我年度最佳

我看完这部片子有一种说不大清楚的感觉,但是印象却很深刻。

大部分人都将剧情内容和《冒牌中尉》相比,我实在觉得没有必要,剧情是围绕一个核产生的,但是一部伪宗教片怎么拉去和现实主义靠边,作为电影艺术,他有着超现实的空间。

下面这段是陀氏关于无神论的讨论,前面所说的感觉大抵被这样形容出来两个上了年纪的农民,既没有喝醉,又是相识多年的朋友,喝完茶打算一起睡在一间斗室里,但甲最近两天发现乙有一块银表,大概甲以前不知道乙有这块银表。

甲这个人不是小偷,甚至是个老实人,按农民的标准来说也不穷,可那块表实在叫他喜欢,他终于抵制不住诱惑,就拿起了刀子,甲双眼朝天,用手画了一个十字,沉痛的祷告:“主啊,看在基督分上宽恕我吧!

”然后像宰羊一样把乙杀了,并且掏走了乙的表。

这部电影讨论的并不是宗教,而是在讨论上帝,而剧情内容便是从无神论开始,假如宗教失去了上帝,那么上帝就已经死去,《墓中基督》保留的只有自己的身体

 7 ) 《基督圣体》观后

1、丹尼尔想要在朋友面前表现自己,所以失手打死了一个人,从此他就开始了在少管所的新生活。

但是少管所的生活也同样悲催,他老是被欺负,几乎就是人见人欺的那种小白;虽然丹尼尔想要成为一名牧师,但是他的杀人记录让任何一座神学院都避其远之。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老是说什么西方社会格外包容,其实那都是骗人的。

这个世界运行的内在逻辑始终都是想通的。

你做了一种选择,就必然要为这种选择承担与之对应的代价。

丹尼尔盗窃、杀人这就是他在现实世界里的罪行,那么最终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这也是他自己要去承担的代价。

2、丹尼尔想要成为一名牧师,但是他的罪行已被打上了烙印,不论他走向哪里,这个犯罪的纪录始终都会跟随着他;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不要把犯罪当作一种担当,当作一种酷炫,可能你当时爽了,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威风了,但是代价也是极其惨烈的,因为你很大概率会堵上自己的整个人生。

当丹尼尔的牧师梦难以实现的时候,他阴差阳错的竟然在木材厂周边的小村庄找到了归宿。

在这里他成为了一名冒牌的神父,而且显然他收获的鲜花和掌声要远远高于前者。

这就是新青年带给传统社区的一种改变。

就像丹尼尔所说,我不是来机械的让你们祈祷,因为最终能救赎自己的也只有你们自己。

不可否认丹尼尔在社区内是做了一些贡献的,但是他对教廷的蔑视,以及对上帝的这种亵渎,必然是会被追责的。

在这里也引出了一个很严肃的话题。

那就是当丹尼尔这样的角色都能承担神父的职责,而且还能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是否意味着神权的被践踏?

丹尼尔在拯救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救赎,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人生的路在哪里。

他们曾经犯的错也都是基于年少轻狂,如今想要试图去过不一样的生活,已经是变得不太可能了。

丹尼尔如是,他在少管所的朋友亦如是。

3、当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作为年轻人一定要看得清这个趋势,不要在一个传统的要死不活的地方过度留恋,年轻人的战场永远都是在那些竞争激烈的超级城市。

剧中的那些青年人,就像如今台湾的青年,总是觉得自己所处的土地格外的好,什么福利政策都是世界一流.......可当你真正走出去一圈回来后,就会发现,鼠目寸光是多么耽误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看不到未来没关系,做好当下就行,但是明知道未来就在脚下,还不去紧紧抓住,那除了傻别人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8 ) 圣徒还是骗子

(文/杨时旸)一身衣装改变一个人的身份,一个身份重塑一个人的精神,这就是《基督圣体》所讲的故事。

别被这个名字骗了,这电影所讲的和人们想象中的那些宗教事务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借用神父身份讲述一个年轻人脱胎换骨的过程罢了。

从某个角度去看,它就是《冒牌上尉》的反转版,那部著名的《冒牌上尉》讲述了一个失魂落魄的士兵偶然捡到一件军官的军服,一点点感受到周遭态度的变化,从一个懦弱的男孩变成一个残暴的军人,而《基督圣体》则恰恰相反,它有关于一个为非作歹的男孩从少年监狱里出来,意外披上了神父的衣服,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的奇妙历程。

丹尼尔在服刑期间,每天都要在一位神父的带领下祈祷,神父风趣也亲切,他有些动念想去考神学院,但前科累累的他不可能被神眷顾。

假释之后,他被神父安排到一个锯木厂工作,但路过一座教堂的时候,他声称自己是神父的玩笑被意外当真,赶上这教堂的神父年事已高,他真的开始代理起了神父的职责。

这类电影是最典型的“做戏”,所谓无巧不成书的阴差阳错,假戏真做。

人们都知道这做戏的最终要被戳穿,在这过程中能让人们提心吊胆跟着看下去就需要把这戏做得扎实。

《基督圣体》的故事步步为营,一方面向前挺进,让男主角在试探中慢慢放飞自我,建立自信,一方面向深挖掘,那个小镇历史上多人死伤的残忍车祸是多年来不能碰触的伤,而丹尼尔以闯入者的姿态,以神父的身份,以宽宥为名,竟然解决了这一切,让真相浮现,让情绪倒转,他解放了被仇恨封存的人们,也解放了被悲伤封存的人们。

而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在迫近那个终将反转的结局。

这样的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的根基坐落于现实之中,但它从最初就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寓言色彩。

观看者都知道那身“皮”会改变一个人,但又都想看看如何改变,又能改变到怎样的程度,看人性一步步扭曲、异化、堕入深渊,也看人心一次次升华、涤荡、脱胎换骨,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他们,同时也都在暗中幽幽地审问自己,如果是我们换上了那样一身衣装——纳粹的军装或者神职的长袍,我们是否会成为恶魔,我们又是否能立地成佛?

到底是什么力量扭转了一切?

是周遭人们的恭维、恐惧、溜须拍马让一个人最恶的部分暴露无遗吗?

是所有人的尊重、崇敬与信任,感化了一颗顽石之心吗?

对于改变而言,外界的引诱占多大比例,内在的驱使又是多重的砝码?

那一身衣装不过就是个隐喻,隐喻着无限的权力,隐喻着重生的可能,隐喻着信任、爱和拯救,我们面对那些突然降临的无限权力时,能把持自己吗?

我们遇到爱的拯救时,能伸出手让自己得救吗?

又能拯救他人吗?

至少《基督圣体》里的丹尼尔抓住了光的一瞬,他在监狱中似乎从未信任过那一套关于救赎的话术,但在这段恶作剧般的日子里,他却拯救了他人也拯救了自己。

在他的前半生中,从未有过如此真诚面对自己和坦诚面对他人的时刻,但这交付真心的基础却建立在谎言之上。

这算不算骗局呢?

从道德层面讲,他算是圣徒还是骗子?

《基督圣体》和《冒牌上尉》都在假借身份错位,讲述人性之变,前者向善,后者向恶。

现实之中,我们或许盼望着能见证与前者类似的故事,但遭遇的却大都是后者的变形,那些在非常时期拿着鸡毛当令箭践踏他人权利又引以为傲的人,不都是一个个“冒牌上尉”吗?

我们又能见到几个“基督圣体”?

丹尼尔还是逃不过被拆穿的命运,但更多的人或许都盼望着就让他这样一直走下去吧,他毕竟已经完成了蜕变,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那片污脏之地,只能继续打斗搏命,直到血肉模糊。

那神父的经历就像个梦境。

人心皆存善与恶,拯救与堕落不过一线之隔,什么激发了善,又是什么巩固了恶呢?

都能看清了吧。

 9 ) 镜头的变焦,身份的变焦

作为波兰“道德焦虑电影”序列的新成员,《基督圣体》在奥斯卡奖最佳国际影片中获得了提名。

这部电影本身讲述了一个套着小故事的大故事。

大故事中,丹尼尔刚被少管所释放,虽然因为犯罪史无法成为牧师,却乔装为托马斯牧师接管了教区,小故事则是丹尼尔揭露社区中发生过的车祸的真相。

电影本身镜头语言精妙,若是没有《寄生虫》这个大Bug,最佳国际影片或许就将被他拿下。

大故事的起承转合其实是明显的。

在影片中,观众很少听到除了环境之外的声效出现。

作为剧情发生转折的提示,整部电影中的配乐只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丹尼尔硬着头皮准备弥撒,丹尼尔在锯木厂看到了认识他的皮舍尔,以及丹尼尔的屋子被烧时。

这三处也分别代表着丹尼尔逐渐进入牧师身份,丹尼尔陷入身份危机,以及丹尼尔被揭发。

在剧情的起伏中,丹尼尔的身份不断发生着错位,他是少年犯,是瘾君子,亦是听人反省的牧师,整个教区甚至因为他变得更有活力。

这种身份的错位在小故事中则体现地更加明显。

同样是受害者的第七人家属成了众矢之的,而其他原本应该跟她站在一起的人却成了施暴者。

这种错位在电影的镜头语言中亦有提示。

电影中多次使用变焦镜头进行拍摄。

22:20处,丹尼尔第一次遇到聚集的人群,36:50处的变焦镜头中,焦点从远处奔跑的人切换到丹尼尔。

这些镜头中,丹尼尔与镇上的人始终没有站在一起过,只在不同的景深里存在。

而在39:40处的变焦镜头中,丹尼尔与镇上的人群第一次站在一起,这也是他开始揭开谜团的一个象征。

这种交流直到第80分钟,丹尼尔宣布资金去向的一刻。

从这一刻起,他又站在了人们的对立面,也是从此刻开始,他的身份被逐步揭穿。

于是我们又会在95:30看到丹尼尔与屋中人的变焦镜头,他与人们的距离逐渐被拉远。

除了上述提到的镜头,电影中仍有许多其他的变焦镜头,算是这部电影镜头语言的一大特色。

这部电影中,身份的错位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尤其反应在丹尼尔的眼神中。

从丹尼尔的眼神中,他可以是迷惘的羔羊,是慈祥的教父,亦可以是发狂的瘾君子。

在最后炫目的冷光中,他带着惊恐的眼神逃跑。

人的身份是如此的多样,一个标签是否就可以将他完全否定?

 10 ) 到底离上帝有多远

一个人,披上一件外衣,就可以成为一个教区的牧师。

褪下外衣,也许就是罪犯。

这里说的不仅是丹尼尔的故事,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一个人的情感是无法掩藏于双目之中。

当丹尼尔帮助监狱霸凌望风时,他的眼是冷漠是空洞是无情。

与老对手博努斯对视时,则变成了挑衅与杀气。

走出教管所,眼里都是肆意都是妄为,直勾勾的像头纵欲的野兽。

而走出锯木厂,坐在山头草地上抽着烟,烟雾里的眸子有一种惆怅,直到听到远处教堂的钟声,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柔软。

后来临时做了牧师,在祈祷在布道时,他飘忽的目光渐渐有了自信有了温柔有了喜悦平和。

在为一个老人做临终弥撒时,慌乱的他握住老人的手,柔情地说道:“你不会死!

”他落泪了。

最后一次弥撒,他熟练地操作着遥控器,颂歌响起,但他也勇敢地褪去了牧师的外衣,那个曾经引导行善的人终于还是剥夺了他行善的机会,他再次回到教管所。

一个见过阳光的人,一个享受过祭司待遇的人,又将坠入黑暗的深渊,绝望,是否只有绝望无奈呢?

最后的结局是未知的,他似乎获得了力量战胜了博努斯,但他也逃走了,这一次他要去哪里呢?

这个结尾,我个人不喜欢,有点莫名其妙,似乎不合情理。

有些台词须记录下来:1.你从哪里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哪里。

(这其实说明丹尼尔已有了悔改之心)2、你是偶尔打孩子还是经常?

不如陪孩子骑骑自行车。

(或许他的童年他的原生家庭也如此,否则何以如此“补赎”呢?

)3、沉默也可以是祈祷。

(他的布道其实很接地气。

一切都是从自我出发,自己渴望救赎,翻卷的内心波涛未必一定要说出来。

)4、吸气呼气…他们不会感到羞耻,因为我们想念他们。

(失去亲人的痛也许需要这样的大声呼喊,不能老是压抑。

丹尼尔其实也是借此释放自己的痛苦。

他的善良被激活了。

)5、宽恕并不意味着忘记,它意味着爱。

爱一个人,尽管他有罪。

(谁又无罪呢?

)6、还有女主唱着一首歌,绿色莱姆树上有三只小鸟,……其实他们是三个兄弟(三只小鸟未必是小鸟,他们也是兄弟,那身边的邻居怎么就不是兄弟姐妹呢?

都是神谕)

《基督圣体》短评

男主角再待会儿估计能成邪教了

5分钟前
  • 🫧
  • 还行

亵渎与被净化的相对论。我的错,因为太多坏小子题材的同影了,我看的时候老觉得主角要开始搞基了。

10分钟前
  • 果樹
  • 还行

我只记住了巴托斯比莱尼亚的脸 吸了致死量的冰毒 演的这是啥?

12分钟前
  • ET掌门人🌈
  • 较差

北欧的清冷掺杂着离别的惨淡,教堂的琉璃倒映出碎裂的心扉。有人仅凭皮相就判处我有期的刑罚,有人刺破灵肉奉我走上无形的神坛,告解室内吞下陌生人的眼泪,苍茫天地唯有独自渡过苦海。信奉恨比爱更加长久,终究放过比执着更难下喉,以为莫须有的罪人就是解脱,多年的咒骂却不能把往事煮酒。第一场大火升起对生活的留恋,第二场烈焰焚尽对自由的向往,世界以囚徒的铁窗吻我,我却报之以救赎的圣歌。

16分钟前
  • 小瓣生☕️
  • 还行

"I killed. I killed in my thoughts. I killed in what I failed to do. I killed in what I did."

20分钟前
  • Février
  • 力荐

@2024-06-01 21:36:13

25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喜欢好喜欢啊,虽然期待的戏剧冲突最后没有来报道,但是全程都很稳。男主的脸特适合这样的角色设定。那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走向神坛的时候,我有种被enlightened的感觉哈哈哈…

28分钟前
  • 逢澶Ty
  • 力荐

神父之“伪”是个缩影,背后投射的是对于身份认同与迷失的宏大叙事。

32分钟前
  • Relata
  • 还行

感觉身临其境

33分钟前
  • 蜡笔小珊
  • 较差

离神很近,离恶更近

36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以前有一个笑话,它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人犯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了,那要和尚怎么办?因为吧,一个自认为什么都没有做过的“善良”的人,是上不了天堂。

41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这个剧作太扎实了。某程度上算得上前几年《冒牌上尉》的反转版本:同样是换了一身皮,一个可以从小恶到大恶,一个从恶到善,相当有意思。而B线关于冒牌神父行善的叙述也没有太分散,而是聚焦于小镇车祸的和解。这个切入点也相当有戏味,一方面对于这个社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时间,另一方面这也很适合宗教介入的救赎意味。至于隐喻波兰社会现状这块,不熟悉国情的国际观众自是不懂,但也完全不影响电影的艺术价值。

44分钟前
  • lixunhuan
  • 推荐

7.0 带有现实主义思考及批判的片子,是否真实题材改编还未求证,对于波兰天主教国教国家来说这种疏于管理的神职空降一个堂被本堂要求牧灵是有可能的。假神父用社会经验的另一种思路的牧灵的可行性带来新的气象,与女主合力解决社区共融问题的过程中是否重新认识自我有待商榷,但获得真相过程是令人惊喜,女主母亲类似国内北方堂口会长的职务,掌握堂口话语权,但决定权还在本堂神父,最终落在了丹尼尔解决了社区共融之后他与社会的共融和谐在哪里?仍旧面对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迷茫。导演讽刺了众人的伪善及坦然,波兰历史上面对着俄国人、纳粹侵略(修女艾达中面对犹太人的态度)共产文化及天主教会的影响,一直寻求一个民族的共识,还是那句话,事情总会变得复杂,但不会太坏。

45分钟前
  • Michele
  • 还行

尽最大努力为他人觅得宽恕,但无人给予他宽恕

50分钟前
  • 17
  • 力荐

太高深了,看不懂。

53分钟前
  • Shirley璐
  • 很差

剧本水平比及格线多点有限;对权利、信仰、道德的讨论都点到为止,更多还是为真实与伪装这套戏剧逻辑服务,目的没问题,但显得高开低走,毕竟高概念。男主给小镇人民带来了心灵解放与宽容,虽然对于男主来说他的真实是地狱一面,而解放后的谎言揭露并非是正义的,有时带来的是分道扬镳,而关键的罪犯问题男女主选择了撒谎,回归地狱的基督也再次露出獠牙,很棒的对照。归拢一下剧本,就会是个佳作

57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还没看

1小时前
  • 维维、勿弃疗
  • 较差

一个少年犯救赎失败的故事,可能有些波兰社会背景的隐喻吧,看的不很明白。情节背景与宗教相关,内容主题与宗教关系不大。画面色调很不舒服。

1小时前
  • 机车修理工
  • 较差

恶人也可以是天使吗?答案是不可以,是他不配?还是我们从来不给与他们机会,教堂里的丁达尔式打光美轮美奂,外景又凄冷肃杀让人胆寒,波兰电影竟然有种北欧的冰冷,导演的功力可见一斑。

1小时前
  • 春田映畫工作室
  • 还行

偏类型化的叙事还是挺让我意外的,结尾感觉没有立住

1小时前
  • metaphor17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