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电影还是很有诚意的,开头的节奏略微有点拉,后面渐入佳境。
尤其是不同年龄段的吴振宇在一起飙戏,表演的难度,场景的调度,可以说是近年来看到的港片当中最出彩的一段戏。
故事主要是讲古天乐饰演的田力行人到中年,面临种种困境,却在濒临绝境的时候经历了一场与父亲不断和解的奇幻历程。
你可以认为整个过程都是儿子的幻想,也可以认为是父亲在弥留之际给儿子上了最后一堂课。
爸爸脱的皮是故事的外衣,其实映射着父亲不断自我剖析的过程,借此给观众抽丝剥茧的呈现了一个男人一生的跌宕起伏。
影片开始,力行对父亲充满不屑与怨恨,认为父亲一生碌碌无为,毫无用处。
父子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与隔阂,甚至可以说古天乐将自己失败的人生归咎于父亲。
影片的立意起点很好,因为每个人其实都在受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但是随着影片的推进,我们会好奇父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鸿沟与隔阂究竟从何而起?
父亲第1次蜕皮成为六十多岁的老者,原来这个时期的父亲虽然到处欠债,但是父亲依然活在当下,没有抱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冷与热。
第2次蜕皮父亲变成了一个似乎洞穿世事的中年,我们看到一个父亲陪伴儿子度过了他的青葱岁月,他们一起看球吃小吃,一起跟母亲打打闹闹。
年幼的力行甚至快忘记了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曾经也是对家庭有所担当的。
父亲教导力行不要总说对不起,不然的话,讲多了就会变成口头禅,忘记了自己也应该对这三个字负责任,慢慢的对不起这三个字。
父亲告诉儿子:为人处世要做到几乎就让人讨厌,但又没真到这个地步。
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可以说父亲一辈子都在遵循这样的人生准则。
确实父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成功的人,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从这里开始古天乐对父亲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3次蜕皮,父亲变成了蛇形刁手里成龙的模样,那是七十年代香港的黄金时期。
他每天拿着小吉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甚至想和儿子的妻子和情人组建乐队。
原来,父亲有自己的才华和梦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变成了后来这个样子。
影片给了伏笔,那就是一个发夹。
虽然父亲很满意自己这个时期的皮囊,但是力行坚定地告诉父亲,即使只是一张皮,他也不会让父亲流落在外,于是冒雨捡回了父亲的皮。
这段剧情是在隐喻儿子对中年时期的父亲十分尊重,因为这个时期的父亲给了儿子重要的人生经验。
但是接下来剧情就直转之下,力行忆起了自己小的时候父亲的堕落。
他拿家用去赌钱,每天喝的醉醺醺的,只有靠自己的妈妈打工挣钱维持这个家。
父亲甚至还养小三,这些记忆都令力行痛苦不已,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思进取,为什么会堕落。
他所有的怨恨几乎都来自己于父亲这个时期的不堪,两人矛盾激化,打起架来……现实中,儿子被债主威逼,父亲为解救儿子困境完成了第4次的蜕皮。
一句始终无法说出口的对不起,更让我们看到了父亲身上那种坚韧执着的一面。
即便父亲没有为这个家拼尽全力,但是看到自己身陷困境的时候,父亲仍然会挺身而出,父子感情升级。
在危难之际,父亲第5次蜕皮,变成了壮硕的青年。
这个阶段的父亲是充满迷茫,充满困顿的。
他和力行母亲从大陆偷渡到香港,为了一口吃的,活得毫无尊严,也由此变得玩世不恭,郁郁不得志。
但此时我们仍然无法得知父亲为何沦落至此,剧情在父亲第6次蜕皮之后开始揭开谜底。
父亲变成了十几岁的少年,原来父亲口中的天路式战斗机曾真实地属于他的人生,并不是力行以为的吹牛。
曾几何时,父亲也曾翱翔于天际,可因为一次偶然事故,也就是那个发夹,导致了自己左眼失去了二成的视力,从此再也无法成为飞行员。
影片通过古天乐的视觉,详细的介绍了父亲如何坠入爱河,曾经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至此,故事基本讲完,但是导演又安排了6个时期的吴镇宇互相飙戏的桥段,也可以算是影片的华彩篇章。
6个父亲代表六个人生阶段,每个阶段的父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缺憾,他们相互推诿责任,追咎着不完美人生的原委。
但是古天乐的母亲表现出了对父亲极大的包容,因为她原谅、接受了父亲所有的缺点。
自大也好,固执也好,倔强也好,幼稚也好,堕落也好,母亲始终如一的陪伴着父亲,陪伴着力行,陪伴着这个家的起起落落。
由此力行也明白,一个家其实不需要多么辉煌多么富贵,两个人的相濡以沫,执手偕老,才是幸福才是成功。
6个父亲最后再次登上飞机,向终于成长的儿子挥手告别。
回顾父亲人生的同时,影片也穿插了古天乐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感情纠葛。
原来他曾经是一名导演,红极一时,但是随着影片不再卖座,人生的剧本也急转直下。
面对女人的诱惑也没有把持住自己,整个片场也因为一把火而燃烧殆尽。
这是为什么妻子执意要离开自己。
不是因为他人生困顿,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再振作起来过。
在亲历了父亲的人生后,他决定重新开始,签署了妻子给自己的离婚协议,跟着又拿出了结婚申请,并且郑重的向妻子说了那句对不起。
这个时候的对不起已经具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代表古天乐将为这三个字负起责任并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
古天乐在此片中贡献了较为出彩的演技,但是和吴镇宇充满层次,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表演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尤其是6个时期的父亲,虽然有化妆和特效的加成,但是每个时期那种感觉还是拿捏的很精准的。
少年时期的懵懂青涩,青年时期的迷茫困惑,中年时期的浪荡不羁,壮年时期的成熟洒脱,还有老年时期的睿智淡然,最后是临终前的神志不清,都演绎的十分具有辨识度。
我个人感觉豆瓣的评分偏低了,略微看了一下影评,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这部电影拍的过于直白。
确实,影片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就艺术价值而言,影片确实无法达到世界级电影的高度,格局还是偏小,很多地方似乎是怕观众看不懂,还要去解释。
比方说有一段古天乐的独白,十分清晰的表达了影片当中知了这个意象的隐喻,在我看来虽然不突兀吧,但是略有些尴尬,和剧情的缝合不是那么的自然流畅。
总的而言形式很新颖,但是故事内核是十分老套的。
无非讲了一个失败的男人,通过追溯父亲的人生历程得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我想说的是在近年来,港片逐渐式微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导演愿意如此用心的去讲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我十分感激这样的初衷。
我还是那样的观点,真正具有电影情怀的人一定会抱着宽容之心去看待每一部电影,只要这部电影是用心去拍的,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拿它去对标世界顶级?
本来国产电影起步相对西方而言就较晚,就好比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我们见过中年的睿智,就一定要苛责这少年的幼稚么?
如果我们希望这少年健康成长,难道不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心吗?
我给这部电影打4颗星。
为着人到中年,还在苦苦力撑香港电影的吴镇宇和古天乐。
当然春夏饰演的母亲角色也非常出彩。
《脱皮爸爸》VS《本杰明·巴顿奇事》表现手法类似,现在俗称“致敬经典”但是国情不一样导致需要解决的矛盾不一样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温饱问题折射出的社会矛盾。
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物质满足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美使人愉悦的过程称之为审美本质来讲,审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只不过是审美趣味不同使别人愉悦的并不一定也会使自己愉悦。
就比如《脱皮爸爸》这部电影就像片中爸爸说的“要让人觉得讨厌,但是又没有那么讨厌”不知道导演和编剧是不是想要借主人公的台词说出自己的内心表达。
所以整部电影我也是在“实在受不了这部电影”“我要看看你还能耍出什么花样”这种“觉得讨厌,却也没有那么讨厌”中看完了全部。
然后被它征服与感动。
人只有活过了一生,才知道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好。
童年的无忧无虑少年的充满理想青年的斗志昂扬中年的中年危机老年的老年痴呆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活过认真的,或者随意的快乐的,或者痛苦的都会在百年之后,烟消云散。
那么,现在的你,看过这部电影,这篇认真写的影评,心里是否会有触动?
是继续充满戾气,抱怨工作与生活还是重拾青春活力奔向未来美好世界只愿你,读完这篇影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看了简介去看的电影,初预想是走返龄风的亲情催泪电影,但是越看发现越偏出轨道。
主题貌似鲜明,只是导演的叙事方式和节奏让这个电影的主题变得奇怪起来。
想以父亲重返年轻岁月倒叙来讲述自己和儿子以及妻子的故事,但是整部电影的时间线索及时混乱,六个时期的父亲的人物形象没有一个是能立起来的,全都是靠过度的说白在讲故事,并不是通过镜头。
好就好在吴镇宇的演技还算是稍微能打,不然这个电影可能连及格都非常困难。
之前有很多人讨论香港电影的“死亡”,这部《脱皮爸爸》给人的感觉就是拍来玩的,风格极其的浮夸急躁,表演上是低质量港片,色调和叙事上又是满满的国产味道。
当时选择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确实有点犹豫,面对好莱坞大片与宝莱坞大片,我最后还是选择了香港电影。
说实话,影片的故事是相对老套,也就是当你看的时候没有什么闪光点,这就是港产片,看的也就是情怀。
故事剧情也就简简单单的,主角失意,经过一连串的奇怪的事情,对父亲改观,自己也重新振作。
就是猜都能猜到的剧情,才能考验演员的演绎。
吴镇宇饰演一个脱皮的父亲,从79岁的痴呆到60岁、52岁、37岁、28岁、19岁,一步步重现父亲人生的阶段。
作为儿子的古天乐在隔壁和父亲回顾他的一生,好像在回味当年父亲的日记一样。
慢慢了解爸爸这一生都是围绕着家庭在转,从而对爸爸有着不同的看法。
古天乐的演绎表达出他对父亲又爱又恨,怀念起与父亲去看足球比赛,一起吃零食。
口口声声说父亲当年去玩女人没好好养家,可是最终还是放心不下他。
最后当看见母亲和父亲相恋的时候,儿时开心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坐着吃面,也找回当时一家人的幸福感觉。
父母也就这样走了,父母也作出最后的教育,自己也该好好振作起来了。
吴镇宇演绎起6个不一样的父亲,从青年时的壮志凌云,恋爱时的羞涩,中年时的犯错,初老的回归家庭,年迈的糊涂和痴呆,都表演得无可挑剔。
觉得不足的地方可能是化妆和特技上没有体现到他越来越年轻。
当他意识到自己老了,自己犯错了,反省过后就要好好照顾好家庭,偷老板的球票和儿子去看足球比赛,仿佛是想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也就成了父亲与儿子之间浪漫,虽然没有说我爱你,可是每个件事都是为了儿子开心。
6个自己聚集起来吃着面,互相责骂自己哪个时期的自己多没用,可听到爱人一句话也一同闭嘴安静吃面,那也是典型的爱妻子尊重妻子的表现,无论什么时期的自己表现都是爱着妻子。
春夏的镜头并不是特别多,也没有几个阶段的演绎,就与吴镇宇的初见和相恋的时期,可是这写镜头都足够觉得影后的实力。
可能是气质的问题,那股浓浓的乡村气息确实能看到一个农村少女的清纯可爱,到了对自己儿子的教导,这个跨度比较大,可是依然可以看出春夏的慈母的演绎。
不知是不是吴镇宇与古天乐的电影看多了,已经习惯他们的演绎觉得还可以更好,所以觉得春夏的表演会眼前一亮。
电影剧情是比较老套,可是就有一种情怀吸引着你,平淡但当中有你,已经足够。
1)这是我见过的极少数有明星、有演技、剧情有创意、有温情的前提下还能把片子玩砸的。
看过无数演技不在线,或者编剧瞎几把整给整成烂片的,这片全不沾边,就算《道士下山》也有点类似的玩脱法,但毕竟吴建豪和房祖名要背点锅的,本片并没有哪个演员拖后腿,相反表现都很好,实在让人无语啊。
2)影片讲了古天乐演的田力行在生活上遇到重重危机,母亲病逝、工作不顺、妻子要离婚,还要照顾时常失禁的父亲(吴镇宇饰),苦不堪言,这时父亲却突然脱皮,从79岁变成60、52、37、28、19岁,以六个阶段呈现,使得田力行重新认识了六个阶段的父亲,渐渐找到人生的出路。
这个剧情和我前几天推荐的《本杰明巴顿》有点类似,和《童梦奇缘》正好互补。
儿子认识某个阶段的爹,了解他的内心处境,有时就会理解他所做的不合理的事情,最后尽弃前嫌,从这个角度讲,整体剧情是成立且有创意的。
3)我想来想去问题到底出在哪,就是导演想得很多,然而走得太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忽略了观众体验。
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片名就可以挡住不少观众,人脱皮,往往给人起鸡皮疙瘩的不愉悦感,和后面原本要表达的温情完全悖离,而影片中竟然也是这么做的,好端端讲父子情,却拿父亲蜕的皮玩恐怖梗,给观众的感觉是很不好的。
还有父亲突然年轻以后还能对儿子的妻子、前女友左拥右抱?
这也是让观众特别别扭的。
4)还有,6个阶段的父亲,极其容易让观众产生重复的不耐烦感,特别是后来的父子对白,冗长到几乎不能忍,很明显,如果从观众体验角度出发,3个阶段的父亲就够了,多而杂更不容易驾驭。
甚至于,让6个父亲出现在同一镜头里,或许从炫技角度讲,吴镇宇这段表演是炸裂的、令人惊叹的,而另一个方面,这个体验是极度糟糕的,试想一下,6个爸爸(还有失禁的那个)一同出现在你眼前,他一句你一句,你是不是很崩溃?
5)顺便说下,片子父亲为什么会脱皮没有交代,虽然可以说这是梦,但是和《本杰明巴顿》相比,观众就会多一丝疑虑,这里也是减分项。
既然是梦,是否可以用《无问西东》那样的手法,分别生动叙述一段父子故事,这样对观众体验而言,是不是就容易感同身受好多?
6)不得不说,影片亮点还是颇多的,无论是春夏的出场、和田父偶遇的恋情,还是吴镇宇古天乐的演技,其中还有一些对逝去港味的一些缅怀,有些地方也很有教育寓意,如不要把对不起当口头禅。
但是这些越多,越让人觉得扼腕可惜。
6.5.新导演拍摄方式有点稚嫩啊,不过有主题有想法,叙事过于直白但也显得零散。
比起重返二十岁这种以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回到年轻的时候,这部是直接回到当下当时的心理状态中。
人生可能走着走着就到了死角,对亲子关系和生活都需要重新思考。
父子关系真是很矛盾,儿子对父亲是既有孺慕之情又有鄙夷不屑,一边想要接近一边又恨他不顾家,到自己的时候却又重复了父亲的错误。
每个阶段的自己在对话的时候,你很难说是哪个阶段的错误以至于走到了今天的境地,我们到底能不能和自己和解呢?
吴生每个阶段的差别演得很分明,春夏真是很灵啊。
2014年毕业,满满的正能量,希望大学毕业的我能有番作为,辗转在家乡登封和郑州,徘徊在原地。
突然在就听说初中的同学在哪里哪里发财,瞬间感觉初中毕业的他们离我好遥远,我怎么就干不出点成绩呢?
大学期间,努力学好各种功课,却在毕业时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该做点什么?
2015年年底,身体不适就回到了家,回到了登封,我感觉我出不去这个圈子了,只能在登封这个小地方平凡的度过一生了。
我想到了高中时的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加上我大学考研考的是教育学,我想考个教师资格证吧,争取做个教师。
于是就2015年12月份参加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并顺利通过,接下来在实验高中我的母校实习了一个学期,最终在2016年的六月顺利考试通过巩义市和登封市的招教考试。
长大就是这样,一个人去面对,一个人去接受,一个人去担当,去面对陌生,去应对恐惧,去摆脱曾经的伤痕,自己鼓励自己。
长大就是这样 最后,成了公立教师,接下来就是工作和生活的来回奔波。
很快在别人 的介绍下,我结婚了,成了有了家的人,长大,对我来说,又意味深刻了许多。
家里矛盾和不理解世事的我完全是对立的个体,我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
同事那天我俩聊起来,他的妈妈居然去世了,我才蓦然感到责任的重大,他都 顶天立地了这么久,而我还有时候还在抱怨生活。
或许长大就是这样,一面说着生活 的苦水,一面又得接受生活,继续去过。
相比很多人,我是幸运的,我走的弯路还不 算多,我挺了下来,没有在困难来的时候就此放弃,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没有对 自己听之任之,咬咬牙,虽然现在的我还肚子隐隐约约不舒服,已经三年之久了,可我还要坚持,坚持运动,坚持乐观的信念,坚定自己的决定,走好自己当下的路。
因为,长大就是这样。
爸爸妈妈们陪伴不了我们一辈子,自己或许会像电影的老田一样,每个阶段都有遗憾和不好的一面,但是这就是我,就是长大的我。
电影《脱皮爸爸》(2016)海报01 田蕊妮的“玩具”古仔
《脱皮爸爸》剧照:田妻&田力行女同学田力行(古天乐 饰)家里,田力行女同学(田蕊妮 饰)来找田力行,干柴烈火,二人台湾片场重逢后差点又旧情复燃。
正在这时,早就准备离婚的田妻(蔡洁 饰)回来了。
田妻:“你喜欢他什么?
丢了也不觉得可惜啊。
我什么都舍得丢,你呢?
”田力行女同学:“我一屋子的玩具,从来不会只喜欢其中一个,我想抱哪个就抱哪个,哪个抱得舒服就抱哪个。
”在女同学眼里,田力行也不过是她的众多“玩具”之一。
02 被拍滥的穿越亲情片从1993年的《新难兄难弟》、2005年的《童梦奇缘》、2016年的《脱皮爸爸》、2017年的《乘风破浪》、2019年的《银河补习班》、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到2024年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这类靠穿越、逆穿越或时光逆转完成父子或母女和解的题材,自从《新难兄难弟》之后,隔了二十多年,八年内就拍了五部,都要被拍滥了。
03 百变“吴妈”的时光逆转田父田一雄(吴镇宇 饰):“这个发卡,让我失去了两成视力,害我做战斗机飞行员的梦想都没了,我不甘心。
听说元凶就在这家工厂里。
”田力行:“难道那发卡是妈妈的?
”田妈籽苗(春夏 饰):“当然不是啦。
”田父:“可能这个发卡的意义,不是要我找出元凶,而是要我遇上籽苗。
因为我肚子很饿,就进了那家小吃店,这就是命运的邂逅,是二人宿命的邂逅。
”田妈:“中午吃饭,我特别饿,就去了常去的那家小吃店。
”田父:“这就是命运的邂逅,是二人宿命的邂逅。
”田力行:“啊,不会吧。
”田父:“我们居然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一起肚子饿。
”田妈:“他就是用这句话来追我的。
”田妻:“跟老同学出轨。
”田父:“跟老同学不叫出轨,叫复习。
”
藏在冰箱里“冻龄”的田妈(春夏 饰)原来香港的公屋面积这么大的,光客厅都有几十平了,加上房间、厨房、卫生间、阳台,看着像80-100平的样子。
当年24岁的春夏(田妈)演46岁古天乐(田力行)的妈,这也太违和了。
吴镇宇饰演的百变父亲,脱一次皮年轻一次,这是属蛇的吧。
最后不同时光逆转的五个田父一起复活,连同痴呆的老田父,六个田父和年青的田妈、少年田力行一起同桌吃面。
在逆转时光里,田父最终还是实现了开天路式战斗机的梦想。
可能是文艺片制作经费有限的原因,有些场景看着很五毛特效,比如天路式战斗机。
田力行:“天路式战斗机,坠落。
”田妻:“是降落。
”田力行:“纸飞机掉在地上,可以是坠落。
但乐观一点看,其实,可以是降落。
再次起飞,又会是新的开始。
”这段台词,似乎若有映射或暗示。
纸飞机寓意香港?
坠落or降落的香港?
香港新的开始?
获奖记录: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吴镇宇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影片(提名):司徒慧焯推荐指数:3星附:穿越题材系列电影《新难兄难弟》(1993)导演:陈可辛 李志毅主演:梁家辉 梁朝伟 刘嘉玲 袁咏仪《童梦奇缘》(2005)导演:陈德森主演:刘德华 莫文蔚 林家栋 黄日华《脱皮爸爸》(2016)导演:司徒慧焯主演:吴镇宇 古天乐 春夏 田蕊妮《乘风破浪》(2017)导演:韩寒主演:邓超 彭于晏 赵丽颖 董子健《银河补习班》(2019)导演:邓超 俞白眉主演:邓超 白宇 任素汐《你好,李焕英》(2021)导演:贾玲主演:贾玲 张小斐 沈腾 陈赫《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2024)导演:何念主演:庄达菲 陈昊宇 王皓 毕雯珺(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脱皮爸爸》我给7.0分。
我喜欢吴镇宇的表演,他真的是太帅了,而且演技炸裂,难怪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惜败给《树大招风》的林家栋。
精彩片段有:古天乐上吊、推销女楼震、六个爸爸聚餐、结尾的大飞机。
全片洋溢着怀旧的情怀,又突出励志的主题,不乏奇幻的穿插,加上超高的颜值,我很喜欢。
美中不足的是节奏有点拖沓,不缺尿点。
一个男人身上最大的魅力,就是那份责任与担当。
说过太多对不起的人,最终对不起的只会是自己。
挺好的题材,挺好的演员,却演绎的十分糟糕。
还有一部舞台剧一般感觉的电影大概就是李茶的姑妈了,期待满满,却也只是有些差强人意。
但耐心的看完,内核上还是感动了一下自己。
让一个男人最终成长的是那份责任,而让一个人最终走到自己该到的地方的,是那份担当。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种模样,却没有一种模样会如同一个承担了责任,担当了生活的人那般的诱人。
8/10 春夏小姐一出場就給這分, 蔡小姐田小姐也不錯, 但資金問題影響太大, 這樣二丁目黃昏的故事卻沒錢拍懷舊特技...
饭桌的那段戏精彩,前半部分似乎还没找到最合适的形式,“不要轻易说对不起,如果改不了的话,就对不起“对不起”了啊”
太励志了
最后一个镜头儿子摸着将死父亲的手,手上脱皮的特写镜头,我都能感觉到眼泪马上涌下来了,结果一个快速的调度又开始讲起了大道理……整体还是太话剧,很多东西没有习惯用镜头和画面去展示。
果然还是舞台剧,少了些电影的逻辑,全片最牛,在那首歌……
后面那段6个爸爸齐坐一桌的桥段还是挺有趣的,让我想起《玛格丽塔小镇》。但总感觉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控得不太好,刚有点感动,还未来得及酝酿就滑到下一个画面了。
良心之作的临终电影
有些地方还是很搞笑的
一起吵架时候很有意思
实话实说,算是比较优秀的港片,就是主题扣得不紧,中心不太明确,若果古仔角色稳一个年轻演员可能更给力,春夏的粤语依然一般般,不过睇得出,演技在线的,吴镇宇也是演技很好!打6分以下的都是耍流氓或者一一群不爱看粤语文化的人
个人评价:演技:8.剧情:6搞笑:6综合:6.5
不知所云
春夏真美啊,没有让我失望
什么破玩意儿!
春夏是真漂亮
忆苦思甜,蜕变重生
形式大于内容 编剧和导演想表达的太多 可能话剧版会好看很多
故事不太完整的 但是演员演的好呀 喜欢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
来,让爸爸抱一个。
还是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