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第一次看原著和电视剧已经过了很多年了,只记得当时很喜欢东野圭吾的加贺系列,似乎是因为“熟人”系列有亲切感。
这两天也是二刷。
熟悉的味道还是有的:不到最后看不到的隐蔽真凶、案件延伸出去的人情世故以及加贺似有意似无意的神推理等等,也能唤起不少记忆碎片。
但是大概也是过了太久时间,再看反倒发现漏掉了很多问题。
就新参者电视剧来说(因为我对原著记忆很模糊了),先不说别的,就揭秘社长的前女友女儿这个事件。
首先社长前女友带着孩子出走造成女儿沦为陪酒女就已经很不负责任了,看似女方在为社长未来着想,实则是男女方共同对孩子的不负责。
后来社长认下了这个失散多年的女儿,还收为秘书,然后开始疏远妻儿让妻子儿子都开始怀疑丈夫出轨,比重显而易见:女儿更重要(前女友更重要)。
最后双方和解,搞得像父债子还,父亲的过去不负责,需要两个孩子努力互相接纳,如果社长当初真的是想让两个孩子共同生活,那为什么还要疏远原本的家庭。
最后的最后,没有人提到父亲在婚内去点陪酒女这件事,难道这在日本很合理吗?
那难道为了社长的未来导致前女友单亲养女,女儿沦为陪酒女赚钱生活也是合理的吗(前女友的问题)?
为了前女友女儿导致家庭的裂缝也是应该的吗(社长的问题)?
这些剧里都没提。
剧里确实提到了社长懊悔,但似乎只懊悔当初没能跟妻子说实话。。。。
最终和加贺的天台戏也仍然在塑造他爱家人的形象,如果着的那么在乎,又为什么要去点陪酒,又为什么当初为了女儿疏远,就算这两者是合理的(换句话说,很常见的),那这种众所周知见不得光的事和不符合现代婚姻观的事情怎么能用一点所谓“真情流露”洗得这么白。
至于留着涂鸦、和在前妻家里流泪也许不能完全否定他的真情,但其实更多我看到的是负罪感带来的恐慌。
“父亲是个很温柔的父亲”女儿说的,那难道不是因为把温柔给了女儿所以儿子才失去父亲的吗。。。。
儿子接纳这个陌生姐姐的速度导致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很失真。
女儿也给人一种搞不清事情一味偏袒社长的感觉,拜托你面前这个失而复得的“父亲”这是导致你失去父母和生活来源的间接影响人,女儿却没有一丝恨和怪罪,满眼的尊重和感激。。。
而且社长不让前妻工作这件事我看得也很气。。。
事业这个事情提过很多次,前女友离开是为了社长事业,前妻离婚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最后社长坦白认为自己为家里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搞事业。。。
事业可以是梦想和目标,但可不是撇清责任的挡箭牌。
所有人也都知道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所以凭什么要前女友单亲的苦难来换社长的事业。
事业也是妻子可以拥有的,在这一点我认为妻子有离婚的必要。
所以并不是社长洗白洗出来的“爱”就能挽回一切的。
虽然我承认最后社长去看儿子演出,也许他真的有悔改之意,但这也只能说他有真情在,这并不能默认他对家人造成的伤害是可以被谅解的。
说回加贺,加贺也算是把邻里邻居大事小事都摆了一遍,串完有种“众星捧月”归来的感觉。
救世主加贺。
也是只能说这种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如果现实真的是这样,那悲剧就会减少很多吧。
但在现实中,感觉这种高高在上企图揭示你所有秘密的人,往往不是真心想要救你,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等等来体验站在高处俯视的快感。
看的过程中要好几次我内心在想“能不能别再说了别再说了,人就那点秘密你全给抖了出来了”,每次以为推理结束了,加贺一句“其实你在撒谎吧”又给拉回去重审了,这种反转在影视小说等中固然“爽歪歪”,但是放在人情社会中,相当于把他人“自尊心”放在地上摩擦。
固然社会需要加贺这样的人来缓解人们的矛盾,但社会矛盾似乎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被化解的。
想到了 法律之上 这个日剧里古美门在打住户光照权的案子时举的例子,表面上看似黛律师在帮助住户争取人权,站在正确的一方,却忽略了另一边靠着房地产公司生存的人们也同样需要被保护,因此律师能做的只有“法律至上”为客户争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复杂的事情,在加贺推理下简单的让人害怕,有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显得加贺很厉害的就行的感觉。
确实可以承认加贺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但剧中过度的利用人情世故好像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看完也是有很多新的体会吧,这里也是重点谈了比较负面的印象,但是好的印象也是有的。
就比如弘毅那句“宁失败一百次也不愿后悔一次”也是相当鼓舞人心。
社长也不是一点优点也没有,至少他过去确实很支持他儿子,后来他也确实没有在意女儿的工作把温柔给了女儿。
而且整体来说我很喜欢东野圭吾的推理节奏,抛开前面的问题不谈这部剧的推理也是看得很舒服,喜剧点也都还可以,鸡汤什么的该有的也都有。
嗯,总体,还可以吧。
怎么办,看完这部电视剧,我就已经对日本的美食着迷了。
很多人不喜欢它,但是我就喜欢这些温情但是却有逻辑的书,东野先生似乎后来出的书都走的是温情风,比如说解忧杂货店。
每一集都是与被害人相关的人物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是关于说谎,虽然与被害人的死因没有什么相关,但是在故事中都有着亲情、爱情、友情的升华。
每集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人形町,带出日本传统的文化。
喜欢这部剧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带有一些人文情怀。
而且每集都有固定的梗,就是三人上厕所的梗和人形烧的梗。
对这部剧的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加贺恭一郎对人为什么说谎的解释: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袒护他人,还有就是为了说谎而说谎。
阿部宽饰演的加贺恭一郎,对这个大叔表示非常有喜感,而且每一集都有他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人的身边,那个配乐有时还挺吓人,随后又挑一挑眉毛,又露出笑容,有时真会让人心理防线奔溃。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日本(原谅我有民族情结),但看完日剧后,我很想去日本人形町、浅草寺、天水宫、麒麟之翼瞧瞧,并且也一定要去排队人形烧。
所以我一定要加油赚钱去日本看看。
原谅我低俗的想法。
最近一直都很忙。
所以,基本没时间看大家的评论。
此剧也是囤积到了最后才急忙开看。
但是,我却未找到所谓的失望。
反而是保持着每次看东野老师作品时的感觉,一口气看到了最后。
没错。
我承认,东野老师的作品过于温情。
用你的话来说,就是打着推理招牌的温情电视剧。
一副和柯南那种打着推理招牌的动画片一般的感觉。
于是,我心下有点想笑。
难道一定要有凶杀案才能称之为推理吗?
作为严格的推理迷,我认为不是。
东野老师的作品一向很另类,但是有一点却是始终如一的贯穿其中。
那就是能令人温暖微笑的风格。
这部作品也是如此,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推理的含义而已。
每看一集就会感叹,原来如此啊!
他们真是不够坦诚啊!
即使是撒谎也是绝对有理由的。
那么我们保护了谁?
为了什么而保护?
保护了值得吗?
既然值得,那么谎言还能被原谅吗?
纠结如此这般,然后,豁然开朗。
最后,发现原来自己也曾经做过。
现实是这么接近自己的一件事情。
从《放学后》到现在的《新参者》,只要是接手东野老师作品改编的导演都秉承了这份心力。
生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
每集死一个人和从头到文只死了一个人,甚至是没死人却依然让你感到有力量的作品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纵观整部戏,大家都可以看到令人温暖,却无法忽视的现状。
推理身边的人们的想法,比起推理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来说更加值得关注。
毕竟,推理一个案件可以由警察来完结。
但是,推理你身边的人的想法,却需要大家自己的努力。
就好比,让一个人幸福很简答。
但是让所有人都幸福,却一定是很难的事情一样。
喜欢东野老师也是因为此。
他的作品总是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一起微笑。
所以,纠结于收视率算是比较不公平的说法吧。
虽然,我承认这种作品到了后期,会让人觉得新鲜感降低,甚至丧失完整看到最后的力量。
但是,用加贺的话来说,“如果不自己去排队到最后,是无法感知到事物的美好的”。
因此,关注加贺那个“关注因为被害者而伤心的人”的原则,也是有趣的一件事情。
痛苦不是一个人的,也许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走到最后的。
纠结:最近回归的厉害,老是能看到好吃的。
我也想去的说……
前前后后排了N次队依旧吃不到人形烧的侦探加贺恭一郎,真是太喜感了。
阿部宽好帅,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魅力无限。
案件本身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探究,只是在调查过程中,剥洋葱似地,在每个人的背后揭发出一段故事,谎言因情感而起,亦为它而存在依附。
加贺至情至性,一次次的调查让这背后的隐藏的故事和感情迸发。
东野圭吾的作品里,其实就连犯罪人,本身也并不那么可恨,因为故事,却心生怜悯。
在四月书评里有说到书,很喜欢,也是这部开始喜欢上加贺探案集。
剧版还原度还是极高的,外加了警察儿子那一篇类似番外,但感觉也还可以,给后面最后劝凶手伏笔。
阿部宽和沟端淳平演表兄弟极为出色,甚至分不清到底是剧版更好还是书版更好。
(所以我觉得淳平适合这种有点憨憨的角色,我新一的角色真的不太行。
)两个人互动也超有趣,还有他们的上司小岛,每次在洗手间真的是2333比较无语的也有地方,比如说青山亚美那里活脱脱的加戏,原著里基本上就交代了是弘毅的女朋友然后你剧里面从第一集就开始用记者人设去接近加贺我???
这种频繁程度真的让人很怀疑了虽然你说是前后辈关系但是你的角色不应该就是在糕点店那集出现一下吗?
(其实红手指那里也是 真的好奇妙。
)不上升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只是对于这一点有点遗憾,不然真的是非常完美了。
东野圭吾的原著作基石 使我对这部电视剧充满信心看到现在为止 也确实没让我失望故事娓娓道来 悬念来了又去 去了又来谋杀案背后却有着让人唏嘘的暖暖温情没看过原著的我不知道故事将如何继续静静期待更新
首先是不多,其次是分割成一个个小故事的悬疑剧更不多,回想一遍每个人的谎言背后总带着些许心酸的善意,看到最后还是有点痛恨那个破坏一个家庭的罪犯,矛盾之处在于如果不是前一个新参者的死,或许这个家庭依旧没有希望,所以人类隐藏感情的特质,那些莫名的自尊可能根本毫无意义,有时候弃之直白或许更好一点,不好说呢。
另一个亮点是这片出场人物之多,实在是让人始终有所期待,莫名的看到那些分段故事的主角们,而且在最后给剥去防护之后体现出的亲切感,很舒服,与之对应的是故事的前半段真凶是谁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大结局依旧是挺无聊挺莫名的死因和动机,相对比起来其实江口的那部迷离三角如果不是编剧私自篡改原著的意境,深度要强得多,那部牵一发而触动司法界弊端的题材竟然把侧重点给削弱了,气愤不已,属于能拍好却给拍烂了的题材最让人扼腕叹息,回到此片,大意境平平,小处精妙。
这部片子是很久以前看的,最初会看一则因为东野圭吾出品是品质保障,二则阿部宽主演更是对我胃口,所以在没有看原著的情况下就看了此剧。
看是看了,但其实没有真正的体会作品的精髓。
也许是预设了推理剧的演绎手法,所以长长十集,总感觉有点拖沓凌乱之感。
其实事后想来,这不是作品的问题,是电视剧本身的限制,纵然一气呵成的十集连看,也无法和小说的连贯相抗衡。
这其实是我在读完原著之后体会到的。
在原著的文字里,点点温情和良苦用心将整个故事讲的极其富有感染力,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的个性形象内心想法都是鲜活生动跃然纸上的。
但这点在电视剧的情况下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电视剧本身其实也拍的不错,但有些改编就显得太浅白,比如第一集里面小说是加贺私底下和老板沟通,依然隐瞒了老太太的病情。
这个处理,一方面体现了老板爱护母亲和女儿的心情和自身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把加贺的人情味和细腻勾勒的无比鲜活,第三方面则侧面承托了被怀疑的保险业者坚守男人承诺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但电视剧则把真相揭开,令之前的努力都化为泡影,反而觉得刑警们有点多事和残忍。
再比如,我很欣赏当儿子及女友看到咖啡店怀孕员工的一幕,什么都没有说破,但谁都懂得,更可以在回想死者每次看着店员温暖微笑的那些场景进而唏嘘不已。
但电视剧又让刑警和几个人站在一起吧啦吧啦大揭秘,这样反而失掉了那种感觉。
类似的细节变化很多,比如瓷器店一家人那章也是如此。
原著里儿子什么都没说没做,只是不再担心的描写,令人心里存在着对未来这一家美好的信念和祝福,到了电视剧就又是非要让加贺参合进去,说个清楚明白,感觉加贺真是无处不在啊!
也许目的是为了承托他的聪明,但聪明和生活的智慧是两件事情。
原本到了这里就不是警察该管的事情,继续参合完全没必要也多事。
所以,如果有人说加贺象居委会大妈也没错,那不是东野的本意,而是拍摄者的擅自修改的画蛇添足而已。
但总的来说,此剧因为剧本的特别原本就是有别于一般的推理剧,很特别的故事讲述,值得推荐。
我就说你呢,封面那家伙,你是鬼啊,走路没声音,隔着一条街就盯盯盯得人家后背发毛,特别喜欢藏起来露出一双牛眼,盯盯盯,人都被你吓死了,还破毛案啊,东野写的加贺也就说了两次眼神锐利罢了,锐利也不能锐利成您这样的穿墙X光啊!
导演也是,你是多喜欢那双牛眼啊,全方位360度拍摄,一会一个大特写,矮油!
别人破案是先找嫌疑最大的关系最近的调查,这位反其道而行之,先找卖剪子的卖玩意儿的调查,死人的事儿不急,挨家挨户解决家庭矛盾先,抽空再去排个明知轮不到的队!
每集开场都要站在街上捏小人儿玩儿,捏来捏去捏到大结局也没捏准啊,那你还捏个屁,我要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这么捏我我一定上去爆锤丫一顿!
我一直以为女主是加贺的女友,那么暧昧,矮油,结果是内小男孩的女友,我擦,大姐啊,您的择偶面真宽泛来,横跨两代人的说
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日本桥的警察在观望,你知道罪犯一定藏匿在人群中.真相如洋葱一样,需要层层剥离,才能看到核心.因为误解,他们离婚了.因为误解,她来到了新城镇住到距离儿子很近的地方,只为了守护那未出世的孩子.因为误解,他以为母亲当初后悔生下他,因为误解,他以为父亲有了外遇.被害人的社会关系,逐渐调查,逐渐发现不同的真相,有过怀疑,有过背叛,有过意外,但事实已经在他的掌握中,动机只是为了税务师要给自己的儿子填补挥霍的公款,怕事情败露而提前结束了她的生命,陀螺的绳子成为凶器.都是袒护造成的罪孽,社长想要袒护自己的女儿,却被误解为情人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却不知道有时候会错误百出.推理剧不一定非要紧凑的,简练的,安抚被害人的亲人朋友,也是一种责任,这个警察更人性化,更生活化,会带着食物和嫌疑人聊天,会道歉给被误解的普通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警官,是一个喜欢问问题的普通人,是一个排队多次却未能如愿的人(人型烧,限定的).出现在自己应该出现在的地方,排解一些不确定因素,找寻最终的真相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兴趣.每集都会出现一个被误解的罪犯,直到澄清的那一刻,他犀利的目光,随意的问题,让犯人无所遁行.不再是模式化的发展路线,铺设了更为精心的布局,不再只是妄自的猜测,去伪存真是必需.
弃
讲半天不讲正事 无聊
爱管闲事还总吃不到鲷鱼烧的怪蜀黍!话说峰子女士被X前还真干了不少事啊就 = =+
因为没有看过太多关于加贺恭一郎的故事,在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之下,这部戏给了我不少的感动,案件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亲人、情侣或是朋友之间的牵绊,正是这些点点滴滴使得剧情超脱出普通刑事案件的框框,别具一格p.s.片尾曲配得实在是恰到好处,只是宽叔整天以幽灵feel出现有点囧
查案是假,治愈是真……
虽然我喜欢东野,喜欢宽叔,可是这个拍摄手法实在没兴趣看下去。直接看最后一集就好了嘛。加贺神出鬼没的好阴……
宽叔真是萌物啊!!!黑木小姐很有气质!
2010年春季最棒的新番日劇,音樂主演都無從挑剔。在一件冷冰冰殺人事件的掩飾下上演著一出出溫情治愈的故事。
感觉还是喜欢剧场版
感情戏真是可怕,是不知道电视剧有没有改,可是看的好尴尬,360度强行转弯,不怕翻车的吗。我果然看不了东野圭吾
典型的日本侦探拍摄手法,所以看起来不会很累,相对于另一部江口洋介的,这部算是拍的比较精致,合理了。
追到最后我也想对STAFF讲句「ありがとう」,加贺系列要是能持续影像化下来就好了(请务必维持这本的阵容)另外,加贺恭一郎绝对就是我的理想型,没有之一之二的废话。 以上
一般般吧 有点走欧美悬疑风 又有点四不像
弱智玩意终于看完了
差
根本不是在查案 根本就是居委会的工作!峰子买保险还有速水那个角色为什么去见峰子都没交代阿
黑木明纱很碍眼。
纯支持
烦透了黑木。还是原著温馨啊,原著里的加贺也不是这种背后灵的感觉,勉勉强强吧,整部戏里最让我喜欢的居然是向井理,所以更讨厌黑木了= =
名为悬疑,实际上是适合家庭观看的温情剧,温情犹如剧中的人形烧贯穿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