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这部电影的照片之类的,看片中角色的造型,以为是很早以前的影片,就没有过多的关注,直到那天看到男主角邓超因为这部影片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才想着去看一看,于是乎就下载了来看一看,虽然我没有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是想说的是在电影院看了这不电影的,绝对是值票价的。
影片的主题说起来是有些压抑的,但是你看的时候但是情节的推进却能吸引着人一直看下去。
原本按照影片一开头的场景,三个人残忍的杀了一家五口,然后他们逃逸,案子始终没有告破,成为悬案,想来本片的要讲的大概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之类或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之类的!
在他们刚逃出来的时候,因为互相发生冲突,导致其中一个被推倒弄瞎了一只眼睛,似乎报应就在眼前!
然而,影片的发展却大出了我这个俗人的自以为是想法。
三人逃了七年,阿道做了出租车司机,小丰成了协警,陈比觉变得傻傻的!
一切似乎就这么过了,可是毕竟犯过那么大的案子,阿道和小丰做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对很多点都特别敏感!
作为协警,小丰特别拼,做什么都冲在第一线,作为出租车司机,阿道特别热心肠,似乎觉得他们是在赎罪!
直到段奕宏饰演的尹队的出现,让一切都起了微妙的变化,也许真像他自己说的,七年前那起灭门惨案太过惊悚,凶手又一直逍遥法外,他心里始终有根刺儿!
在尹队的面前,两人渐渐露出破绽!
一次查车,发现了阿道的纹身;一次和小丰出去,发现了小丰习惯性的动作,用手磨烟头!
这些都让尹队不由的想到当年水库惨案现场留下来的一些线索!
然而这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也因此两人做事更加谨慎。
小丰搬出协警集体住的宿舍,和阿道找了房子住一起。
阿道因为追赶并找回一个女孩被抢的钱包,结果被歹徒严重划伤,可是他为了掩藏身份,自己去住的地方处理伤口。
那一段真的是看的人心惊胆战的,特别真实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对这个"杀人犯"动了恻隐之心。
小丰回到住处把命悬一线的阿道送去医院,一件事未妥,另一件事又来!
他们三人收养的小女孩病情恶化,必须马上手术。
这时候的小丰几近崩溃。
为了给女儿看病,阿道很快出院,小丰也想尽办法弄钱,甚至不惜偷偷拿了抓赌时赌摊上的钱。
发现了尹队给小丰讲了道理,还拿钱帮他,其实他是很欣赏小丰,觉得他是做警察的好苗子。
后来在一次出警的时候,小丰救了一个台湾人,很有钱。
渐渐地尹队发现小丰和台湾人走的很近。
跟踪发现了小丰既然是同性恋,在谈话中得知小丰他们三个都是一起的。
一开始以为是小丰想隐瞒三个人的事,故意这么说,因为当年的案子有一个说法是凶手可能是同性恋,但是尹队不这么认为,因为凶手奸杀了一个女孩。
为了躲开尹队,阿道和小丰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小尾巴送给别人抚养,可是就在两人决定带她走的时候,小丰才说小尾巴的病情很严重,必须马上手术,要不然活不了多久。
两人大吵一架,到最终还是把小尾巴送去医院,准备手术。
故事一步步到了尾声,似乎那件大案也会永远成为悬案,可是就像小丰,阿道,陈比觉自己知道的,这一切早晚有一天会暴露。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给阿道安排一段感情,就是他帮忙找回包的那个女生,也是尹队的妹妹,喜欢上了这位开出租车的大叔。
在她的死缠烂打下,阿道不得已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让女生看了他的纹身。
女生为了保护他,在明知他不是同性恋的情况下,还告诉他哥哥他们三个是同性恋。
离家出走去找阿道的女生也最终把尹队带到了真相揭开的那一刻。
在他们住的地方,尹队发现了了小丰和阿道被房东窃听到的所有对话内容,当年的一切,也终于藏不住了。
在追捕逃犯的时候小丰拉住了掉下楼去的尹队,在生死关头,尹队让小丰他们三个去自首,就是告诉小丰他已经知道了一切,也许那一刻小丰松手了,就一切都结束了,当然故事也就太扯了。
小丰被抓,临走的时候他这七年来经历的一切似乎都涌上心头,但是他没有说什么,只是一种恳求的语气求尹队照顾儿女小尾巴。
没有任何悬念的,小丰和阿道被处以死刑。
可是人生就是戏剧性,两人死后,真正的杀人凶手出现交代了当年的一切,除了心脏病致死的女人,其他四人都不是他们三个杀的,可是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原本就是一心求死的。
直到尹队和他师傅分析为什么阿道,小丰要承认杀人时,过往的一切似乎都得到了解释。
为了给女儿一个不会有任何威胁的未来,他们决定用命来换。
当年为了女儿,他们躲躲藏藏,陈比觉更是装傻,陪在女儿身边照顾。
看完了,才明白小丰那句,终于可以说他们三个是好爸爸了。
可是他们三个是吗?
他们导致女孩的家人被杀,女孩从此失去亲人,即使他们后来用了生命补偿,可是过错终究是过错,对与不对,还清了没有,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判断。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不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不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烈日灼心,灼的是人心,人性,还是良心,是非对错,好像远远超出了法律可以鉴定的范畴。
很想给四颗星啊,可是导演和编剧太不给力了。
相较于大批国产烂片,电影的题材和表演都非常棒,如果拍好一点,如果……首先,去掉杀人反转的片尾十分钟,片子还算是一条上好的珍珠项链,但是没有绳儿啊,这就是一篇素材出色但是没有主题的文章啊,导演你怎么回事啊。
原著里有赎罪和救赎这个主题,也有关于人性善恶的哲学性主题,但片子呢,啥都没有啊,我想讲点什么,但真是没看出来。
第二,加上狗尾续貂的片尾十分钟,哎,主题好像清晰了那么一点,但更是彻底跑偏了。
如果当初不是他们做下的灭门惨案,只是强奸造成的过失杀人,那么他们赶着赴死的前提几乎不存在啊!
说是为了小女孩的将来,但是片子里小女孩出现总共不到十分钟,三个人跟她之间的感情几乎完全体现不出来,为着这样的理由去死,观众我完全不能感动啊!!!
片尾洗白他们,让这个片子的所有力量一下子全然崩塌,谁要看被冤枉的好人啊?
正因为是他们年轻不懂事做下大案,后来的救赎才让人觉得人性的善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啊,才让人对他们的死既同情又觉得应该啊。
真是太生气啦!
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主题,这么好的表演,导演竟然拍成这个样子,真是浪费。
导演和编剧你们出来,我保证给你们一颗糖然后扇你们三耳光。
七年前的水库灭门凶案,三个懵懂青年因一念之差成为背负罪孽的亡命狂徒。
为了赎罪,三人拼命工作,低调做人。
他们不娶妻,不交友,合力抚养一个“尾巴"的女孩 过着赎罪的生活。
七年间他们谨小慎微,可是还是露出了破绽。。。。
善与恶 罪与罚,人性与救赎的故事。
没有猜中结尾的故事。
看完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很虐心的感觉。
三个人都太可怜了,三人都罪不致死,可是他们都死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特别是小丰在提审室里对伊谷春说:“有些事烂肚子里 或许更有意义”的时候。
是一种解脱却又无奈的感受。
当听到小丰说这句话的时候实在不能明白这样的好人当初为什么会强奸那个女孩,错了就是错了,再怎么赎罪也不能回到从前。
阿道和陈比觉并没有杀人 ,阿道外表虽冷漠可是内心如此的善良热心。
他只是护兄弟 爱女孩然后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陈比觉的跳海也觉得牵强。
三个人为了不让孩子留心理阴影而承认杀了孩子的妈妈,以死刑来换得孩子的安宁。
怎么看都觉得不能说服我。
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年轻漂亮的女主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就对出租车司机爱的要死要活,还以全裸相逼。
这样的剧情让了看了实在心痛却也觉得稍微不合逻辑,觉得编剧一方面想提升道德高度,又想制造曲折出人意料的情节。
三个男主角的表演都很走心,很认真。
小丰从第一次见到警长恰到好处的紧张感,到第二次和警长执勤时的假装镇定,到第三次一起去拿小金鱼儿内心煎熬的无措。
既要通过不露声色的面部表情传递丰富的内心活动,又要通过各种细节呈现他与警察的心理战。
无论是发颤的双手、紧张的眼神、说话的声音。
特别是最后被注射死刑时的那个抽搐颤抖的脸。
都在心里挥之不去。
伊谷春的每一个表情都值得推敲,眼神里有内容。
阿道胸部受伤自己消毒缝针的那段表演也超赞,导演也精准的扑捉到了演员的表演和情绪。
三个演员表演恰如其分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演出让影片得以完美呈现,令人刮目相看。
国内的犯罪题材电影,又不是主旋律的,能有这样的水平也算不易,优点很明显,硬伤也有。
四星给演员和导演,看片过程中情绪一直跟着剧情走,在烂片居多的国产片当中算是看过之后能给人留下印象和值回票价的。
——论霸道总裁如何爱上傻白甜下属作为一名警长,伊谷春同志从一出场就尽显霸道总裁范。
雨夜中包围出租车,轻松解救被坏人胁迫的小白兔司机。
然后一袭黑色雨衣的玉树“淋雨”范一个眼神就让司机仓皇而逃,再一个眼神又让下属辛小丰臣服。
紧接着,伊警官发现在他面前不善言辞且眼神躲闪的小丰浑身散发这神秘感,这感觉对于向来气场逼人的他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一旦注意力被吸引,那对方的举止、言辞都将被(过度)解读。
一起出任务,他一个眼神扫射,小丰就敢逼停别人的车,在霸道总裁看来,这就是懂他的可人儿啊。
抽烟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点燃了吸一口再递给小丰。
看到小丰用手指掐灭烟头的时候虽然怀疑,但更多的是心疼。
而准备利用工作之便约会小丰的伊警官,却被这个有点怯弱的下属拒绝了,原因居然是他要去接几只小金鱼。
这个时候,霸道总裁伊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但同时又被这个有爱心的小丰融化了。
这个时候,伊警官的眼里只有这位傻傻的小丰,不顾脚伤,不顾自尊,赔人赔车的伴人百里行。
谁知最后小丰魂不守舍的只抱回了鱼缸,小金鱼死了。
这个时候,霸道总裁伊看傻白甜丰的眼里全是柔情似水。
可谁知再问下去,得到的却是晴天霹雳——小丰有女儿了。
伊警官凭借优秀的心理素质迅速的接受了这一事实后,小丰又告诉他女儿是领养的,但是他和另外一个男人都是这个女儿的爸爸。
伊警官的内心被煎熬着,但还是宽容的暂时接受了。
在工作中,伊警官一直把小丰贴身带着,越是觉得他神秘越是无法放手。
小丰偷拿了赃款,他用强大的气场迫使小丰主动承认,又包庇他,还要自己补上这笔钱。
却没想到一次工作中将小丰置于危险的境地,他几乎本能的不要命的奔过去救小丰。
在这次事故中小丰被暖男型备胎大款看上,当着他的面开始约。
仗着总裁伊无法公开自己对小丰的感情,大款得寸进尺,居然天天对小丰豪车接送。
霸道总裁伊何时受过他人这等侮辱,该出手时必出手,堵住傻白甜丰,一张金卡随意抛出,不容拒绝。
还故意不给小丰说密码,就等着问他的时候在深情的说一句:密码是你的生日啊。
但是,伊警官这所有酸涩的甜蜜和不安的嫉妒都在看见了小丰和大款赤裸纠缠的那一刻炸开。
他震惊,他愤怒,他心碎,但他却没有任何立场去分开他们。
拖着被撕裂的心伤离开的伊警官,还没来得及疗伤,又被大款一句”他是第一次哦“所击垮。
他捧在心尖儿上的人,居然被别人给糟蹋了。
而这个时候,还让他解开了小丰身上神秘的谜团。
这是他最想破的案子的凶手,也是他可怜的爱人。
正义与爱情,他最终艰难抉择,放弃了他的爱。
他遭遇危险的时候,小丰拼死不撒手,即使有逃生之机也不愿放开他的手。
而他却亲自将小丰送进了监狱,送上了刑台。
在目睹了爱人在自己面前痛苦死去之后,却发现自己犯了错,凶手另有其人,小丰罪不至死。
这个时候,伊警官濒临崩溃边缘,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作被否定了,自己还没开花结果的爱情也终结了。
霸道总裁的人生就这样被完完全全的否定了。
幸好小丰还留下了一个女儿,伊警官要替他来做爸爸,这就是他们共同的女儿了。
辛小丰虽然不在了,但是伊谷春可以替他活。
小丰一直活在阴影里,他要用他的眼来帮小丰看看阳光。
Zebel2015年8月24日不写就睡不着的雨夜
不同于港式警匪片的枪战戏、动作戏,该片更着重于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件血淋淋的灭门惨案。
一个姑娘因被辛小丰强奸而意外猝死,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也因此被杀害。
辛小丰及其同伴杨自道和陈比觉都参与了这场灭门惨案。
之后,他们三人为逃避法律制裁,逃跑了,七年后,三人都已改头换面。
辛小丰是一名协警,协助警察办案,缉拿犯罪嫌疑人毫不含糊;杨自道成为一名热心助人的出租车司机,奉公守法;陈比觉做了一个渔夫,装疯卖傻掩人耳目。
该片直到结尾也没释明当年灭门惨案发生的真正原因。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三兄弟在犯案后并未再继续作恶。
他们想逍遥法外,想重归正途,并力图为当年的罪孽赎罪,可是罪孽并不容易赎!
三人每天都惧怕东窗事发,如惊弓之鸟般,内心经受着良知的折磨。
辛小丰做了五年协警,工作表现相当出色,却从未想过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杨自道开车遭遇劫匪,碰见警察不敢求助,受了重伤也不去医院,更不敢接受小夏对他的示爱;陈比觉更加可怜,心中的罪恶感令他整日装秀逗,生怕别人发现过去的他。
三个兄弟虽然身体逃离了犯罪现场,可是他们的心灵从未离开过,在逃离的每一天都接受着人性“善”的惩罚。
人性善恶间的转换有时很简单,有时很复杂。
可能一念之间,人就由“善”变“恶”,可当你再想从“恶”回归“善”时,就不那么容易了!
犯罪者可能基于精心谋划,也可能出于激情冲动,抑或其他,然而无论上述哪种,只要违法犯罪者是个有良知的人,那么犯罪后的害怕和担心就是一种必然的归宿!
有些人会通过补偿行为来弥补自己犯下的罪孽,有些人则通过余生的忏悔来赎罪。
这种忏悔是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念想,是种永远无法摆脱的阴霾电影源于生活,更应高于生活。
《烈日灼心》恰恰是这样一部好电影,影片中折射出的利益纠葛、矛盾冲突正反映了当下一些价值观念的碰撞。
如同影片中警察伊谷春所言:“在我眼里,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
就是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所以说,法律特别可爱。
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儿,就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
它清楚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点脏事儿,想想可以,但做出来不行。
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
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地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
又讲人情,又残酷无情。
”因此《烈日灼心》这部电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一个轻易见色就忘义的人,如果本性真像后来故事中表现出的那么好,那么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见色忘义干出强奸这种事,但凡强奸犯,本性都是恶的!
是没有道德底线的!
而故事中的三个罪犯,所作所为竟像圣人一样。
其次,太多太多的巧合,完全破坏了故事的可信度,边看边觉得呵呵,无法投入。
所以,尽管三男主献出了120分卖力的表演,但这个空中楼阁般的故事让他们表演的感染力减去了60分,会觉得他们确实演得好,但也并不能打动到内心。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相信小丰不会犯那个错误。
用一生去弥补那时的罪恶,最终却仍无法逃过心魔,当然, 也躲不开天网恢恢。
在那七年里,他们用尽力气做个“好人”。
低调努力。
抚养那个可怜的孩子。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随着案情一点点有了进展,他们也被逼上了绝路。
其实,从一开始我就不相信是他们杀得一家五口,虽然我知道他们肯定是犯了某个错。
所以,一直在等一个结果,来揭示一切。
然而最终知道事情始末后,我无语凝噎,已经落不下泪,如鲠在喉,无法顺畅呼吸。
被那种不愿接受的结果督导憋闷抑郁。
他们三个的结局,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结局。
每个人都演的很好。
故事讲述的自然流畅。
烧脑系列,但还是能猜出下面大致要发生的事情。
伊谷春的那一段台词,很受用:法律是人类发明过的最好的东西。
法律,是介于神性和动物性的合体。
它非常可爱,它知道你好,又限制你没法恶到没边儿,哪个人心里没有那么点脏事儿。
法律是人性的低保,不管你有多好,不可以突破这个底线。。。
段奕宏饰演的伊谷春非常到位,犀利的眼神,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说话的语气,多一分夸张少一分不够味。
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警察。
邓超饰演的辛小丰,让你能感受到他的小心翼翼,他内心的煎熬。
所有愧疚与后悔,无时无刻不煎熬着他。
后来跟伊谷春对话的那一幕,我开始泪奔,他哽咽,声音颤抖。
那一刻,他是等到了最后的解脱,却也有无尽的恐惧与后悔,绝望。
郭涛饰演的出租车司机杨自道以及高虎饰演的鱼排工陈比觉,都恰如其分的让人感受到两个字:真实。
还有王珞丹饰演的伊谷夏,再次让我看到她的演技。
让你看到的是伊谷夏,不是王珞丹。
遇到抢劫时的那种激动紧张,大叫救命,特别真实。
(之前我有遇到变态,当时嗷嗷大叫,跟她反应是一样的,就真是恐惧到拿生命在呐喊在奔跑。
)最后与爱人分离时绝望情绪的迸发,再次让我泪奔。
她让你看到,她对这个角色的诚意。
很棒。
感觉到所有演员的用心演绎。
甚至连有一幕抓捕罪犯时的那个酒店服务员,她的那种紧张,让人看到演技的自然。
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会明白,坏人与好人,其实很难定义。
本是好人,一念之差,犯了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内心更是会有无尽的煎熬。
然而,他们后来的七年,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让人不忍给他们贴上坏人的标签。
看完电影很憋闷压抑,很想大哭,却哭不出来。
遗憾,无奈,心疼,充斥了心房。
很有诚意的电影。
在暑期档就快结束的时候,院线里突如其来地来了这部非常不一样的华语类型片——主题上,黑暗和光明二元对立面的打破;电影感上,精准的调度、有质感的镜头语言;此外,离奇的剧情和目前内地最大的尺度,都让这部曾经被禁的《烈日灼心》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官方给出的介绍是“灼烈揪心的追凶之途上,父女之情、同性之谊,交揉罪与义,情与法,在故事结尾却发生了变化”。
而电影本身的故事,却比这个介绍还要复杂。
《烈日灼心》的悲剧性主题,表现地非常有意思。
由邓超和郭涛饰演的所谓躲藏的杀人强奸犯,实际上却以反向的形式,代表着人性中善的至高点、道德的最高标准,一直做着“因善良送死”的行为,甚至到最后,曹保平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把他们推向死亡,更赋予悲天悯人为由。
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逐渐丧失了之前的可信度和普世性,使其像是过度偶然的巧合堆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虚假。
从一开始,所有人就无路可逃,那么真实也是如此。
与道德所向抵触的是法律。
段奕宏饰演的警察对陈案的穷追不舍,直到最终酿成悲剧,如同电影中一句点题的台词“法律,是介于神性和动物性的合体。
它非常可爱,它知道你好,又限制你没法恶到没边儿,哪个人心里没有那么点脏事儿。
”双方这种“法外之徒”的内核,被最大程度放大,人物之间展示的不是单纯的冲突和对立,而是和解与温情。
这样的立足点非常牢固,也足以令人感怀和深思。
可惜,正如前文提及,《烈日灼心》有一个并不好的结尾。
甚至说得苛刻一点,这部电影如果把最后10分钟掐掉,改成从注射死刑后进入到原著小说《太阳黑子》的结局,“死刑时就像往太阳漂浮”的拍法,很可能真的能成为一部少有的华语犯罪题材经典之作。
从中间段落一直到后半的高楼匪徒戏分结束,《烈日灼心》很猛。
人物性格鲜明、剧情走向多端。
单把这完成地很好的40多分钟拿出来,就可以发现曹保平的厉害和老练之处:戏剧转折控制的很好,张力极强、节奏紧凑,而这也直接遮蔽了逻辑上的疏漏。
然而,这部电影在剧作上的缺点,则在高楼戏之后被暴露。
廉价说教、形式上刻意和突兀的视角呈现以及大量离奇转折,再加上结尾充满漏洞的反转。
突然一下,这片就这样不行了。
现在想想,这种非常可惜的、完全无法料到的“突发事件”,自然是情有可原;这些“圣洁”到甘愿送死的罪犯,无疑更契合商业片的结局、主旋律的力量。
但还是免不了为这结局痛惜。
好好的逻辑怎么就成了更大的迷?
本来达成的情感高度被刻意的戏剧化神转折以及轮番地价值观“升格”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正能量输出,使得电影被降格到了“空中楼阁”水准。
原本在铺垫过程中的所有大尺度,也在结局之下显得廉价。
值得一提的是,没想到这部电影是邓超出道以来最适合他的一部片。
整个电影的选角恰到好处,几位演员都有惊人的表现,放在华语片环境中比相当出彩。
尤其是段奕宏的表演,在如此阵容下,依然绽放出了克制却又极富张力的表现。
只可惜角色间离奇巧合的关系网络设定,又再度破坏了大家的努力。
创作中存在的种种小问题和审查制度下的遗憾,才导致了最后崩盘。
话说回来,依然庆幸内地今年能诞生一部如此高强度且较为出色的类型电影。
平心而论,把这部片子放在今年国产大陆电影的圈内比较,落位十佳不成问题。
*观于6月上海电影节
《烈日灼心》看得很爽。
很大程度归功于那些毫不留情的转场。
导演曹保平是只狡猾的狐狸,他懂得把你的情绪唤出来,推上去,差不多窜到顶点,矛盾即将激化时——切,下一个场景上!
但又不是故意玩你。
有时候,事情就这么在镜头外暂时解决了,也有时候,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绕了过去,埋下一条伏线以后揭晓,比如吕颂贤跳楼获救。
影片节奏并不快,甚至在揭晓三兄弟的生活细节时不徐不疾,有条不紊,但它只收不放,慢慢累积起张力,丝毫不给人缓释和喘息,反而有种螺丝慢慢拧紧的心理体验。
电影懂得话不能说得太透,坑不能填的太快,我们像那房东一样看个一知半解,结尾三四场戏哗啦啦的抖出真相,并不觉得冗长,出字幕时还略有未竟之意。
片末的案情重述,洗脱了安在邓超们身上惨无人道的谋杀罪行。
从观赏效果,很难说这是好还是不好。
它的确冲淡了“罪大恶极者也能得救赎”的主题力量。
另一方面看,罪不至死者被送上了死刑台,并且遵照的就是犯罪者最初的意愿,等于拐个弯承认法律存在盲区和被人操纵的可能,智勇双全的人民警察也会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相比前两个月另一部良心华语片《十二公民》那个“检察官洞悉一切,疑犯证据不足获释”的光明尾巴,本片的结尾翻盘设定可以过审,戏外的惊喜大过戏内。
很长时间里,王珞丹的角色突兀而别扭,我不知道她出来是干什么的,以及导演(或者说小说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么个角色。
她对破案没有任何直接的推动,无非在第三幕时揭晓了一些事实,令郭涛的人格显得更高尚,让那种“一心赴死的边缘人幸福来了却不敢伸手去接”的锥心之痛更令人心碎。
这在临近结尾时起到了作用,但在观赏过程中却不断让我跳戏,权衡得失,不如删去。
当然这样一来,不管同性戏尺度多大,整片的性别一边倒还是显得直男癌了一点,不利于市场推广。
毕竟你没法满足所有人的喜好。
同样让我觉得碍事的还有拿斧头的刑警(抱歉忘了名字),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一阵哄笑,一个众人聚拢的俯瞰镜头之后,影片就彻底抛弃了他。
我能认同导演对中国协警生存现状的表达动机,但这一节放在电影中略荒诞,尤其是突然将一个此前毫无存在感的角色变得如此重要,却又消失地如此容易。
从呈现的素材来看,这是一部拍了2个多小时仍嫌短的电影,也许跟改编自小说有关,它牵涉和意欲表达的东西太多,难以兼顾,有些支线注定在充分展开之前就要切断,也挺无奈的。
好吧,吐槽的都是小节。
假如不理会这故事背后的深意,全片是极为精彩的猫鼠游戏,就像莱奥纳多那部同名电影一样,始终占上风的是老鼠一方,从上帝视角来看,“那只鞋子”一直穿的很紧,一时半会掉不下来。
段奕宏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至少距离把哥仨全部定罪差得远了。
让他盖棺定案的,是猫鼠双方视线之外的一个好奇心过剩的局外人。
这个有点类似《惊魂记》里诺曼•贝茨的古怪角色,等于免费为警方充当了一次现成的线人。
其实也有点偷懒,不过比起郭涛和段奕宏的两次意外相遇,这处巧合建立在一个心理惊悚片的前提上,提供了更多的负疚愉悦,相当于功夫片里那些摆脱力学原理的威压痕迹,让人不忍追究。
个人感觉,故事可以向寓言式的解构再靠一靠,反正片中一直反复提到命、天谴什么的,如果像银河映像的电影似的(话说《毒战》与这片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都有郭涛),赋予巧合一种宿命式的力量,也许在情感上更容易为人接受。
全片笼罩着一层凛冽而坚实的质感,从一开始就奔着写实的调子而去,让人干人事,说人话,像我们在街头所见的真人一样对事情做出反应。
比如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喊对方名字,开始有一阵子了,我们才慢慢知道他们各自的名字,这并不影响跟上情节。
相比之下,许多华丽的国产电影,喜欢每说一句台词,就先称呼对方全名,这是正常人干的事吗?
更有甚者,一开场就狂打幻灯片配主角旁白“你现在看到的是我闺蜜,她的爱好是……”,就在前不久还刚看了一部,做作到糟蹋电影。
《烈日灼心》没有这些硬生生说给观众听的信息,我们的视角仿佛一个无人留意的在场者,镜头从一个角色的脸摇到另一个角色的脸,模拟我们反复确认事实的视线。
观众虽然时时在场,却总非全知全能,更接近一个被局限的偷窥者,模模糊糊看清了拼图的大概,最后还是要靠当事人的坦白来完成拼图。
不像很多猫捉老鼠的悬疑片,这里没有太多被镜头藏起来的东西,也不用在结尾来个十分钟大闪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干什么,只是不清楚背后的动机,这需要一点思考,如果不愿思考,也可以享受过程的提心吊胆和谜底揭晓时的乐趣。
这样“摊开来讲”的斗智故事,确实不是国片强项,《烈日灼心》的完成度值得一次鼓掌。
对于同性恋的描写,若放在平权呼声比较高涨的国家,肯定是政治不正确的。
段奕宏对着“出柜”的邓超来了句,我愿意尊重你的取向。
光这一句话就能惹毛一大群人:你以为自己是谁?
尊重同志还得看你愿不愿意?
估计要给他扣一个歧视者的帽子,并要求从神圣的公安干警队伍里开除出去。
话说回来,段哥哥这一段的表现相当令人绝倒,有点80年代国产影视剧里那种思想保守的老同志面对新生事物无所适从又不得不表现出认可以免被人说成是老顽固的尴尬,从那个“cao”开始,拿捏地非常精准,以至于一整段都充斥着喜感,影院里笑声连连。
其实换个思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段奕宏是得知被“横刀夺爱”后,一时怒不择言说错了话,相信腐女们可以找出一百条证据为这一人之常情佐证。
段奕宏对邓超到底有没有爱,就像《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玉娇龙有没有情欲,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理解,故事一样都说得通,而且都不乏足够的情感力量和回吮空间。
在电影本身足够好看的前提下,能具备超过一种的解读可能,往往最是好玩。
(文/方聿南)
烈日灼心,确实挺灼心的,看的时候,在法与情间纠结。
杀人犯,自然要被依法处置,可看到他们为了一个女孩那么努力、拼命,又希望法律能对他们网开一面。
可是,错了就是错了,一开始就错了,以后不管有多少的对都纠正不过来了。
人生如棋,一招出错,满盘皆输。
特别喜欢伊队对辛小丰说他很喜欢法律的那段话,是啊,法律是客观、公正的,是怎样就怎样。
不管你有多好,它都能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
那么,先作恶再尽力弥补呢?
答案是一样的,不管你今后有多好,都不能减轻你的恶。
如开始陈对辛小丰说的“我们三个都因你毁了”,没错,那件事发生了就无可挽回了。
其实,他们三个也不算是穷凶极恶之人,但也不算是极其良善之人。
可不可以说他们自制力不够?
可不可以说他们运气差?
他们如此不幸地找了个穷凶极恶的人做帮手,把他们带进沟,毁了一生。
最后那个反转,我觉得有一点多余,他们的好,在影片中已经大篇幅地表现了。
如果说要表现他们本来就是善的,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如果没有辛小丰强奸那女孩的事,也许这起凶杀案就不会发生,顶多是辛小丰一人入狱,如果,他们没有起杀心,或者他们在那个犯了多起大案对女孩的父母和姥爷姥姥下手时,阻止了,也许也不会发生这样的凶杀大案。
所以,他们为了自保,在那一刻,他们是有恶念的。
这部影片,有一点没说清楚,那就是窃听辛小丰他们对话的房东,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要这么做?
这个房东也算是破了这起案件的重要人物,没交代清楚,让人甚是耿耿于怀啊。
烈日灼心,对与错之间、爱与恨之间、法与情之前间的纠结,有时候真是让人头疼。
段奕宏也是喜欢邓超的吧!是吧是吧!从第一次救了邓超在楼下靠着摩托车等他那里就不对劲!一种直男间懵懂的好感!以及,撞见邓超搞基之后那场戏太萌了!尴尬美!一个大写的居委会大妈!
剧情复杂到没有重点。段奕宏发挥的最好。
昨晚看的 感觉过誉
粉丝终归在打分上起到了些作用,7.8分虽不算低,对比某片却是让人啼笑皆非,多给半星。电影节奏相当棒,段奕宏和邓超的对戏亦非常有火花,最让我惊艳的是片尾凶手,精湛的表现有一种犯罪纪录片效果。
開局不錯,好的地方是劇作側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描寫(集中於段奕宏與鄧超之間,但三個同夥間的關係卻欠缺);拙劣的是劇作單純依靠巧合推進,許多戲的人物動機欠斟酌,結尾解釋性的段落又太多。選景很廈門在地化,但人物一張嘴卻依舊顯示了北方文化的強勢。gay段落獵奇式地顯露了深深的恐同意識。
通过这部电影绝对能get邓超的演技,其他几位戏骨自然更不必说了,这部电影题材太吸引人眼球了,看完感触良多……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心理对决
可惜罪与罚是假的罪与罚
哇,太难看了,整个故事像一本自恋的蹩脚小说,充满了私人化的意淫、自以为是的噱头和老土的设计。人物动机混乱,故事逻辑稀烂。内核还是人性复杂、坏人好人不是绝对的这个事。但避开恶的描写,倒是全片都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好人好事,又是飞车抓劫匪、又是勤勤恳恳当协警、又是养孩子。最后的反转更是让整个故事变得莫名其妙,合着除了邓超其他俩人根本没杀人,这么多年在赎个什么罪啊,整个就一冤案,三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心甘情愿地被注射死刑和自杀,拔高升华得就差感动中国了。王珞丹这个角色就是十年前杰克苏网文特喜欢写的那种,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满足屌丝的yy。同性元素充满了猎奇式的消费,台词就差把恐同写在脑门了。另外,讲故事的方式太像烂俗电视剧,啥都要强调一遍,生怕观众看不懂,好像观众没有任何思考力一样,太烦了。
段奕宏的眼神,深柜得动人。演得最好的犯罪分子,其实是真凶。看下来轻松自如,多数国产片看得想冲上去撕银幕。高楼戏拍的不错,三次坠落却大不一样,就是结尾那次中二了点。港片看多了的房东、据说乳贴上阵的王珞丹,还有不停地用普通话读【我干你母】,真是太不习惯了,求你们说闽南话好嘛。
面子大多是做到接地气了,里子却飘在半空中
扯。
故事逻辑性好差,人物行为莫名其妙,三个人莫名其妙非得在原来的地方凑一块过日子,非得租那个房子,非得去死……抓通缉犯的时候太搞笑了,拿着刀的那个高空中走来走去干嘛呢,拿枪的那位这么善良不对主角开枪,仿佛刚才开枪打死了那么多警察的不是你哦。一星水平的剧情,超哥和老段演的不错,加一星
电影为国产罪案片挽回了一丝颜面,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艺术作品该有之尺度上。虽然人物关系设定和剧情上有着明显刻意和仓促的缺点,但是《烈日灼心》仍然算是一部比较上乘的国产电影,这个故事的驱动力鲜有断裂的地方,导演曹保平有着不错的把控力,尤其是在细致处的情绪塑造上。
可能是由于审查或者劣迹艺人删改的情况,逻辑没问题但有一些很刻意的情节,以及对主角“善”的强调,很像看到一部《夜叉》,最终却成了《天行者》。不过瑕不掩瑜,在内地环境下该片显得很有力量,角色刻画极佳,表演入目,对比内地同类电影算是出类拔萃,尺度大,开场强奸戏露点
世界上如果有一万件刻意的事,几乎一半都发生在了这个电影里。编剧全能的指挥人物而非关注人物内心。看起来严丝合缝的情节不过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剧作找到理由,在电影的世界里,并不是存在即是合理。三人的表演也并不是完美的好。两星半。
每个片段单看都很不错,但强行堆在一起就显得莫名其妙。没有烈日,牵强的煽情也灼不了心
前半段都特别好,叙事老练劲道,视听语言不陈腐,对手戏有张力,有疑点丛生抽丝剥茧的感觉。人性/动物性、善/恶、警/匪二元对立的打破,治安乱象展示,搅基、注射死刑描写,毒星高虎镜头等都意外通过审查,对国产类型片还是有意义的。可惜后半段枝节和反转太多,结尾经不起推敲,损伤了写实味道
极度失望,真的挺糟糕的。这个剧本问题太多了,原著就是电视剧素材,根本无法支撑一部电影。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从头到尾都没能入戏。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编剧出身的曹保平掌控的这部片子,剧本反而是最差的,有些过于老派的设计,比如引入妹妹王珞丹导致过于戏剧化的人物关系闭环,王珞丹爱上郭涛的缘由模糊,王珞丹随便就从哥哥的大量档案里查到真相,作为关键线索的偷听房东设计太生硬,受政策影响片尾用画外音交代的装傻高虎的自杀,和一门心思认死的邓超、郭涛,给出的心理动机是为了收养的被害者女儿幸福——所以这片子是在讲三个宠女狂魔的故事吗?这种类似精神病的角色全无可信度。高楼抓匪那场戏镜头调度笨重,演员演得也勉强(杀手每次看枪提醒观众他没有子弹了,这设计太土了)。好处是表演,段奕宏和邓超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多层次的关系张力,甚至让我想起《东宫·西宫》,邓超和吕颂贤的同性戏在国内电影里也算有突破性了,邓超身上有些街头痞子出身的细节设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