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槽点,但也有很多亮点。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天津,讲述了具有双重人格的年轻警察谭伯顿,破案的故事。
随着一个又一个案件的解决,富元县最具传奇色彩的献祭与复活的真相呈现在世人面前。
剧情节奏尚可,各案隐藏的悬念巧妙,后期剧情的几次反转也是亮点。
例如,炳文在杀死宋成峰时,因为色盲,混淆了红绿染缸,露出破绽,谭伯顿抓住了线索。
放了一个月,《侦探语录》马上就要收官了,正好vip提前看完了全集,在此来谈谈这部小而美的探案剧的一些亮点和不足。
一,全片审美基调绝佳打开这部剧,从一开始就被主创绝佳的审美所吸引。
没有磨皮,没有滤镜,没有阿宝色调色,有的只是非常贴近现实的粗粝的冷色调。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前年因为莫兰迪色调登上了热搜的《延禧攻略》,一查,原来导演正是《延禧攻略的》联合导演之一,还是摄影师出身,果然审美一直在线。
拍部网剧竟然拍出了电影质感。
一,故事框架引人入胜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是单元剧,但是每个案子都不是独立成篇的,而是一环扣着一环、丝丝入扣的,上一个案子只是下一个案子的铺垫和线索,而到最后则是要解答片子最开始的那个案子——十二镖师复活案。
并且剧里还充满着反转,经常一个案子存在好几个不同的凶手,当你以为一个案子就此close的时候,其实很可能其中一个凶手仍然桃之夭夭。
这样的结构导致我们观众追起剧来欲罢不能,往往一晚上就能刷上好几集。
三,女性角色塑造出色在如今女性思潮日益高涨的现在,作为女性观众,真的很欣慰地看到这部一年多以前构思策划的剧在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如此走在时代前列。
相信很多探案片深度爱好者在以往观看的片子里多多少少有被拖后腿、智商不在线的女主气到的时刻。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民国奇探的女主就让很多追剧er恨铁不成钢、直呼戏份又多又讨厌。
可是这部剧里的女主角骆加贞却是个清流,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高学历女性,文能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男主角摆脱心魔,武能偷关键证物、救男主于火海。
最关键的是,她比男主还要更早地接受新思潮和革命思想,也正是她引导男主拥抱革命党人。
剩下的女性角色,无论是鸿鹄楼花魁春婷姑娘还是反派柳雀南,尽管身份各异,但她们共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并不蠢。
无论是善是恶,都是非常聪明有能力的女性形象。
四.宅斗元素新鲜有趣这部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探案剧与宅斗剧相融合。
此片最重要的几个案子几乎都与宋家有关,宋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几乎都为了争夺家产勾心斗角、各怀鬼胎,给了编剧非常丰富的展现人心和人性的舞台,而人心和人性,正是探案剧不变的母题。
另外,宅斗元素也让侦探语录带上了一丝逗趣元素,整体不再那么阴森恐怖,很好的缓解了多起杀人案带来的紧张感。
当然,这部剧也难免存在不足,也许是碍于成本,有些场景和特效有些不太完美。
比如谭伯顿黑化后将宋承顺绑去悬崖边,能从背景虚化看出其实是摄影棚拍摄。
不过即使成本不高,这部剧里很多道具还是做得十分精细,看得出有花过心思。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好剧,希望这样小而美的精品网剧可以再多一些。
这部剧里的女性角色几乎都是为情所困,陈新花被丈夫家暴所以渴望被爱而出轨寻求慰藉,柳雀南为了帮丈夫报仇甘愿装疯卖傻二十载,连看起来潇洒解放的民国顶级白富美骆加贞和艳冠福元县、完全不缺人追的贺春婷也不能免俗,明明都和意中人两情相悦,可那意中人都躲躲闪闪、不解风情。
要我说,两个漂亮小姐姐不用管什么臭男人了,男人都是榆木脑袋,她们之间的感情就很美好、很好磕了啊 她们第一次相见就在鸿鹄楼,贺春婷在舞台上眼波流转、腰肢曼妙,说一句绝色名伶绝不为过
众人都看呆了(特别是大潘),骆加贞也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注视着春婷
她态度的转变是来自于撞见贺春婷和谭伯顿“私会”,那可是她爱了十几年的谭伯顿啊,护食心态和小女生心理导致她对春婷有了敌意
后来和伯顿感情不顺,一个人喝闷酒,听到了别人聊贺春婷,说她是个狐狸精,没有男人能逃过她的手掌心
于是决定亲自登门去鸿鹄楼找贺春婷对线,一开口就是“贺春婷你给我出来”却被失意醉酒的贺春婷拉去喝酒
没想到喝喝小酒,两个女孩子坦诚了彼此的心迹,过去的那些嫌隙烟消云散
从此两个女孩子成为了乱世中彼此的依靠,在失意时彼此安慰,甚至贺春婷还会为骆加贞的追爱行动出谋划策
最后行动失败,可是这不是姐妹的问题,是那个臭男人不解风情啊
希望这对姐妹能够在这乱世中好好的,即使没有男人也有彼此的友情作伴
老实讲,前六集真的看得我有点黑人问号,节奏也太快了,特别是第一集,一口气来了三个案子还要交代故事背景,所以案子处理得真的有些潦草,特别是一开始的那个镖师借尸还魂复活的案子的,虽然拍得很惊艳,可是就这么没有下文了,接下来几集也完全没提到这个案子,吊我胃口吊了足足六集
到了第七集,进入宋府宅斗案,我才发现终于开始提到那个镖师复活的案子了,原来宋承民的爱人春婷姑娘的父亲正是当初消失的十二个镖师之一
更惊喜的是剧的节奏也变得不那么赶了,导演和编剧终于愿意放下脚步把一个案子好好掰扯掰扯清楚了,也发现其实前面那个客栈杀人案正是给这个案子在埋伏笔
另外一个很大的惊喜来源于男主,他的第二重人格终于从镜子里出来了!
并且掌控了他的身体。
谭伯顿变成了一个阴鸷乖张、不按常理出牌、一言不合就要拿枪对着嫌疑人的剑走偏锋的神探,不得不说这种疯批破起案来真的比原来那个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的男主刺激多了
总之到了第七集开始渐入佳境,惊喜连连,会追下去的
读者和观众们一般接触到的推理小说和影视作品,大致分为本格推理派和社会派,这部剧就是比较典型的本格派,听起来有点old school的感觉。
社会派推理注重探究罪犯犯罪动机,通过分析、探究和思考罪犯的内心社会以关注社会问题和剖析人性,这个容易让人联想到蝙蝠侠黑暗骑士里小丑的犯罪动机。
社会派在影视化改编时更容易操作。
本格推理的关键词大概是这些:正统、古典、传统,惊险离奇的情节,耐人寻味的诡计,严丝合缝的逻辑,用这些要素来推动剧情发展,不管是写作或是影视化呈现,都需要创作者具备丰富的技巧,难度较大。
开篇抛出谜团,都统被刺杀——嫌犯现身——新的案件产生——案情指向福元县,看起错综复杂,其实在福元县产生了整体勾连,并从20年十二镖师的神秘复活到接连发生的新案里抽丝剥茧。
罪犯及其手法“祭祀复活、亡魂杀人”迷雾重重,侦探男主和铁三角遵循严密清晰的推理线索,让真相慢慢浮现,并且还串联出了陈年旧事。
个人认为这部剧不论是角色塑造还是氛围制造,都掌握到了本格派的要点,是今年下半年值得一看的剧。
迷上悬疑侦探剧之后,满世界类似的电视剧都基本上看了个遍,而且国内这几年悬疑侦探剧也开始井喷。
就我个人观剧体验来说,侦探片最容易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编剧开上帝视角,绕得观众团团转。
这几天看了看这部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点(毕竟你懂的,国产片很少不让人失望),没想到在这一点上《侦探语录》让人有点惊喜,至少是及格线往上走的那种水平。
不像传统悬疑探案剧那样只顾着猎奇和标新,这部剧没有猛开上帝视角用镜头语言和观众躲猫猫,不会让观众觉得“我是个笨蛋吗这都看不懂”,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还是有点代入感的参与进了探案推理的过程。
比较精彩的设置是“案中案”,以此来深度挖掘人性让人思考良多,当男主谭伯顿辗转于多个案件中时,各方错综复杂的势力逐渐浮出水面,自己和主角拼凑群像脉络图的感觉够爽。
1.片头曲,一般创作片头曲会给个ref,希望贴近参考,但这贴近也讲究个度,一耳朵都听出来是哪首参考了,关键参考曲本身也不太行啊,希望片方以后加强一下自己的审美,多看看有水平的作品。
2.剧情吧,一个商业下饭片拍成荒诞故事片一样乏味,编剧平时多看看高水平的小说好不好,学习一下剧情节奏,节奏很重要,节奏非常重要!
3.导演,要是没拍过探案类片子,就多研究一下国内外经典的同类型作品,探案这类的跟你们以前拍的那些玩意儿真不一样。
冯万江和贺镖头策划这么个高成本、高风险、不确定回报的骗局到底图什么?
双胞胎又不是遍地都是,冒着那么大风险抢那么多孩子本身作案风险就非常高了,然后一半藏起来小心翼翼花着精力财力养着,吃穿都是挑费还得防着人跑了,送出去那一半也得时时关注操心着,不然中途搬家变故或者孩子长大干了别的行当怎么保证将来能再全部雇回来,顶着这么多变数风险最后耗费二十年光阴结果就为了搞一场祭祀骗局???
有这功夫干点儿什么不能发大财,反正准备杀人诈骗非得用这么个费力不保险的法子?
再说就算成功封神以后别人求到你门下你又能做什么?
又不是真能起死回生,难道就因为你有本事别人就成天没事儿给你送钱?
冯万江诈死就更离谱,冯万海为什么甘心替冯万江被砍头?
一直没有人知道冯万江有孪生兄弟突然就冒出来替死,总不能冯万江也把他兄弟从小关起来养着备用吧?
还有柳雀南装疯卖傻复活村民又是怎么做到的?
几个镜头一句话带过啥交代解释也没有。
就连复活兔子的把戏以后后面得给个说法也没看到。
其他零零碎碎不合理的地方更是一抓一大把,比如柳雀南年轻时看着像个大家闺秀,没过门就怀着孩子整天跟公公一起住在冯宅,民风这么开放的吗?
前脚宋明山钓到鱼送给柳的时候冯一门也在,结果柳雀南提着鱼就跑,镜头一转跑到冯家敲门找冯一门,观众只能自己解释这鱼大概是在家晾了一天才拿过来的。
二十年前镖师被杀的时候春婷等着她爹过生日起码也得几岁有记忆了,那宋承民理论上不比她小,宋明山都有俩儿子了还跟冯一门争柳雀南,按最后郑孑武所说宋明山赶他娘出府是因为一心想娶赵氏,那时候赵氏还没死呢又一心想娶柳雀南了,观众只能又自行解释为渣男想纳妾才勉强不算bug。
冯一门假装宋明山附体全家人这么轻易就信了,都不当场验证一下?
一把火把宋明山所有亲近之人全部烧死大可顺便把老二老三也烧了,反正留一个儿子给冯植就行了,况且那时候宋承民都好几岁了那老大更年长很多,就不算亲近之人了?
按剧里演的冯一门自杀时往手里倒的那个毒药又得当中掩人耳目仓促吞服,很难让人不吐槽死后都没人在他手心和案发现场发现有残留吗?
毒药的包装他也没时间毁掉啊。
以及留在现场那张成为揭穿冯一门身份关键证据的纸,冯一门故意写下那首诗就算说得通可为什么就得用这种暴露身份的纸,而且他加入洪山会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还有专用纸带到宋家留到现在?
还能更牵强一些吗?
整个冯宅都炸毁了居然还会想到在废墟里找一副画,更扯的是居然就完好无损的找到了……唉槽点太多说累了,前面几个案子也是bug遍地不想细数,就这还打算拍第二季?
别了,可别糟蹋演员祸害观众了。
好还够么困不图会根据秃头了了就考虑他了了就先走偷偷摸摸你不懂看具体了了了了兔兔哦裤脱看了了他来句贴膜具体墨迹了理论莫露露咯哦啦了了考虑贴膜慕斯了咯路过巨阙胡特寄宿制对咯图我出我饿啦路考虑特么大舅特的记录记录墨迹啥意思了下班回家的诱惑我的照片我看看有没有人来找我了啊我是扒不要吵我戳死他是
当年的镖师只是被迷晕,并没有被砍头,树上挂着的尸体是另一些无头死尸,再在迷晕的镖师脖子上做上缝补的痕迹。
因为鳄鱼崖通冯家,冯万江再将每具棺材里的头,无头尸体换成带睡醒的镖师,这样等棺材里的镖师们醒来后也就只会跟着大众的说法:自己被贺砍了头(胡的证词),然后冯万江把他们接上头颅复活了,一看自己脖子处确实有痕迹,更加确信自己曾被贺砍头,被冯救活。
冯万江和贺这么做,一是劫下军火,目的不知。
二是保护其他镖师性命,将罪名由镖头一人揽下。
5个人被推下鳄鱼崖,还在你侬我侬,我侬你侬,侬来侬去真的也是醉了,好好破案啊,我的天哪,这剧情真的也是醉了
演员虽然年轻,但是表演很认真剧情也不错
带美瞳的丑男以后还是不要当主角了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剧,在情节设计和推理过程上还是不错的,人物角色也有各自的特点,整个故事基本完整,细节上需要打磨一下,还有最后的结局也可以调整一下,实际上天津福元县的案子基本上结束了,虽然郑孑武的反转可以保留,但也可以到此结束,把加贞掉下悬崖的部分修改一下,第二季真要拍的话,故事设计上真不好连续了,个人想法,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点扯,不过可以一看
宋冯家明明是一个很大的局 结果编剧把故事讲的稀巴烂!谭一真的是废物 破案不行 断案全靠猜 双重人格比心宅猎人差远了(拉踩大师//第二季就别出了 除非换编剧
救命 请你们分清楚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
剧情乱七八糟不说,这个配乐是不是太福尔摩斯➕河神了?
刚开始觉得一般,后面觉得越看越好看
还不错,五星鼓励一下
挺有意思的
又是一部离了BGM就不会讲故事的剧,对白啥啥听不清音乐吵得人脑仁儿疼,区别不同人格居然不靠演技靠眼影,男主推理全凭自信和手握剧本儿,强行无视逻辑和时间线为了反转而反转,编剧导演自以为绝妙就没看见大把大把筛子一样的自相矛盾和漏洞,不止剧情,很多拍摄细节也是槽点处处。如果不是因为有老王第一集就弃了,本来想给个两星但忍着看完全剧后实在觉得对不起自己受的二十几集煎熬,目前的6分感觉都太高。
案子挺有意思的,后期布景有点尴尬。见好就收得了,第二季再拍并不看好。
感觉制作还是挺用心的,推理也没有漏洞,同题材里算是不错的了。就是女一号差点眼缘,男一号的演技再自然一点就好了。
多重人格是不能互相对话的,现在的编剧脑子真逗
这部剧拿来打发时间还真的不错,最近在家和爸妈一起看,反转很出乎意料,期待下面的剧情
稍显乱了点 但是还是好看的
过于扯淡了
?
好时髦的多重人格,这设定真是够超越时代的,剧情还算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