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嬷是一个十分奇妙的发现。
找片子的时候看到了电影「这时对那时错」的缩略海报,心里就在想,是他的。
点进去一看,果然,导演后面跟着那个熟悉的名字:洪尚秀。
毕设课题做的便是洪尚秀,不是因为热爱,而是他小众且相对容易操作。
拍了近二十部几乎无二致的电影,只是小圈子才会被提及的导演。
不可否认,每次在未来选择的岔路口,我一直避重就轻挑相对省力的那条,无论是否有人同行,是否前路看得见光。
文理科选文,纯文学戏文选戏文,电影史论创作选创作。
自己一直都在避免艰难深刻,于是整个人生就变得轻飘肤浅。
或许是因为我的浅薄,当把洪尚秀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后,我开始认定他也是个贪图省力的人。
十七部电影下来,喝喝喝,吹吹吹,做做做,九字足矣。
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这个结论告诉我的老师,我险些没能顺利毕业。
因为你不能用九个字去糊弄一个看惯了三万字的成年人,哪怕你说的是真理也不行。
在他的十七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便是这部「北村方向」。
不仅因为片子一贯的食色性主题,更主要是黑白影调下的情事拍得够美:我们不过在大雪天喝喝酒聊聊天做做爱,如此之外别无他事可期。
一次闲来无事的探访,三两个与电影圈相关的男男女女,一家老板娘总是比客人晚到的韩酒屋,几场不着边际的觥筹夜谈以及游走在暧昧与真情之间的情爱关系,这便是整部电影给你的一切,而这也正是它的可爱之处,足够简单,也足够迷人。
有点小名气又总是处在窘迫境地的男人是洪尚秀电影不变的主人公,他们永远性趣盎然,对漂亮女人天然无免疫力,热衷于情爱又惧怕囿于其中。
他们自私怯弱却总是幸运地遇到善良傻气的女人,迅速地产生交集,发生一段短暂浅薄的缠绵纠葛之后分道扬镳。
在电影中有一个有趣的话题,讲的是人生的偶然与必然,女人说自己在来的路上遇到了四个人,一个导演,一个演员,一个音乐人以及自己的一个学生,而这四个人都与电影有关,并且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分钟之内。
这让她感到十分神奇,认为这不是偶然事件, 冥冥之中一定潜藏着什么关联。
男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偶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而正是无数的偶然事件成就了我们的人生,只不过我们选择性地挑其中几件意义重大的当作必然事件,把它们连成一条主线,最后构成了我们决定呈现出来的一生。
就像电影中的男男女女反复出入同一间韩酒屋和韩餐店,重复相似的谈话和行为动作,使得整部片子呈现出一种复沓重现的节奏感,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偶然发生的。
而人们往往容易陷入对这种偶然性的迷恋,但偶然性最终导致未知,未知带来的不安全感又使人痛苦和迷惘。
或许正是出于对未知的过分自觉,男人演化出了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他一边享受当下的自我情欲释放,一边在事态不可控或是即将变得更加复杂之前,决绝地快刀斩乱麻,让一切迅速回归原点。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滑稽的一幕,男人从第一眼见到酒屋老板娘起,早已起了占有之心,两次故意离席到屋外抽烟,期待着对方也能出来。
两人一起去买吃食,男人用惯用伎俩强吻女人到最终二人发生性爱关系,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必然事件。
可笑的是,一夜情爱之后,男人则义正言辞地让女人忘记自己并要她坚持写日记,好好生活,大有将放浪形骸之事归为一次偶然事件的企图,而他也如愿以偿地得逞了。
这是一部典型的洪常秀电影,热衷于一些故弄玄虚的对话,戛然而止的情爱关系,以及原地踏步的人生。
如果你和我一样着迷于此的话,它会是一部非常适合冬日的片子。
当然,如果你看完后觉得不如己意,那就当作一次偶然事件忘记它吧。
纯黑白的画布,逃不掉的洪式饮食男女基调,一如既往的口述性日记体模式,却因为讲的故事平淡真实到每每耐人寻味。
酒足饭满后的男男女女,言行透露的都是深夜撕去外皮后最内心的真。
于是有人说,洪导的电影就是:让女人看清了男人,男人看清了自己。
精彩台词记录:1.只有勇敢的男人,才能追到美人心。
所以,做男人还是要勇敢一些。
2.就是这些没有理由的理由汇集成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却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其中几样,并把它联系成了一条死路。
3.每个人心里面,都藏着一个极端。
4.哪有什么理由,都是我们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经典把妹指南:评价一个女孩,不能只说一面,什么你很漂亮啊,很吸引人啊,很善良啊,要挖极端。
一旦你给人指出两个极端,是没有人不上钩的,比如:1)你从外表来看,性格十分外向十分开朗,而在你的内心深处,却藏有一个十分忧郁和悲伤的一面。
2)你表面看上去会像一个干练的现实主义者,而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
男人的说教,ML后你要答应我做三件事。
1.要多认识好人 2.喝酒时不要醉 3.写日记
〈The Day He Arrives〉译为《北村方向》,SungJoon作为一名导演兼教授,他带着从外部世界获取灵感的期待,也带着些许固守内心小世界的抗拒,来到北村与作为评论家的老友YoungHo相见。
SungJoon将他看起来能合理搭建内心空间的性格、态度投入进纷繁杂乱的城市与人群之中,穿越过人与人之间一席接一席的话,有理解、共鸣、一见如故,也有拧巴、仓皇、无处可逃。
刚到北村时,SungJoon坚定地划清界限:只见老友YoungHo一人,但途中依然遇到了陌生的同行学生,礼貌、客套,问题讨论的点到为止,这一切都以小时为单位一层层围堵着SungJoon的内心世界,有些人并不是厌倦语言,讨厌声音,逃避交流,大概是这些里没得点深刻,没得点熟悉,没得点灵感。
所以SungJoon最终大发脾气:不要跟着我!
而后终于回到和老友YoungHo的人际交往舒适区的SungJoon,一切就一定如他所想么?
其实并不是,那只是一个80%的答案,生活从来就没有100%的答案,剩余的20%催生的厌倦,你永远平复不了。
老友YoungHo带来的女友和朋友,在100%和SungJoon相处的时间里,都或多或少对他有所冒犯,有所误解,大家畅谈的小酒馆老板和SungJoon之间的火花,闪光、炸裂,随后熄灭。
过后留下一个被邀请去拍照,却一脸无关的SungJoon。
可能面对生活,我们看到过那些理解就好了,就像SungJoon讲述自己的一番理论之后,同伴那句“原来你一直都是这样活着的啊”,活过理解的一瞬间,厌倦它难免席卷而来,因为那之前的已是生活的最好。
庆珍崇拜尚俊的女学生,得到偶像垂青的受宠若惊之感让庆珍几年都无法真正放下老师。
尚俊总能在最无助(无处可去)的时候想到这个还在等他的傻女人。
借酒说出庆珍最想要听到的甜言蜜语,做梦都渴望得到的承诺。
庆珍可能也在尚俊第一次离开后陆陆续续约会过不同的男人,但最终还是觉得男人千篇一律老师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送别的时候镜头停留在庆珍身后,尚俊甚至还无所顾忌的说了句加油轻松愉快的离开了。
艺珍当突如其来来势汹涌的示爱已经变成家常便饭,就像是山珍海味变成了一日三餐。
早已厌倦这样的表白却也早已习惯了配合出演的逢场作戏,无非是把这挑动对方的情绪当做是快餐罢了。
“昨天发生了什么吗?
我不记得。
”“等你欧巴。
”“已经够我回忆很多年。
”说出对方最想听的话只为好聚好散。
即便是这样一夜情的关系尚俊仍然要在分别时给艺珍三条人生建议,想来也真是可笑。
离别时,镜头久久停留在艺珍的脸上,更多的不是不舍而是一种与这段短暂经历平静的道别。
只为让这三四天有始有终。
宝兰女教授,可以与男性平起平坐的女性存在。
唯一的亲密陪伴Rocky却也要莫名失踪,内心的寂寞苦闷无处排解。
刚好还有中年危机不想回家的杨河。
两人互相疗伤,派遣寂寞。
杨河似乎一直非常尊重宝兰,却依然在宝兰自我怀疑的时候展现了自己的男性权训斥她珍惜当下,不要怀疑自己不要想东想西。
并毫无意义的许诺“我会对你'更好'的。
”由于已婚身份的最后一点点道德枷锁,最后也因为宝兰一再的试探和酒精崩塌。
这些看似随机的相遇拼凑成了尚俊回到北村的这段回忆,对于回忆的筛选又始整个故事显得这样讽刺虚无。
仅是80分钟的一个小故事,却包罗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男人,女人。
看似只是集中在几天的几个偶然小故事,却是电影圈的众生相。
曾经的导演想念哥们永浩,这其实只是他可以进城的理由。
罪犯总想着回到得逞的犯罪现场,英雄想着回到胜利的沙场,野兽想念曾得意地出没过的山林,而这位导演心底里的念想大抵也如是。
夜未央,他忸怩地终于还是闯进从前女学生的家门。
在她那里,他辉煌过。
这一回,她继续让他辉煌。
她为他吃过苦头,也想过放弃。
可自这一回以后,她则甘愿为他奉献所有。
一次次地给他发短信,抒情的,思念的等等。
但他已趣味索然,这样的她于他是何等地负累!
他宁愿与一个与她模样相同的女人寻欢,也不愿回应她短信里的思念之情。
《北村方向》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刻画了好几个异常美好的女性形象。
从前的女学生,神奇的酒吧老板娘,魅力十足的宝兰,都有着晶晶亮的眼睛,温柔的神情,纯净的心思。
在她们面前,男主角显得格外渺小。
流氓导演与永浩哥的友情恐怕是要终结了的,由于他的一夜未归。
在永浩看来,导演不论是和宝兰同宿,还是和老板娘共枕,这都侵犯了他的“领地”。
男人之间的情感竟如此脆弱,这归根结底恐怕还是由于男人的软弱本质。
他们要占有,想夸示,想显得大,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小的,是一无所有的。
内心充满恐惧的人总是装得很强大,软弱的人要用高分贝的语言掩饰心底里的不安。
反复出现的“多情”,极有反讽意味,原来的温柔意味已褪变成色厉内荏的格调。
这部作品的出色之处是节奏感极好,张驰有度。
很多细节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值得仔细玩味。
而猪堕井的那天的男一号竟然能胖成这样,杀人回忆里首尔来的警察在《夏夏夏》里胖成那样,都实在令人唏嘘。
补充说明的是,流氓导演向几个男学生突然发飙,指责他们摹仿他,可参看叠叠山中教授在和从前女学生吃饭时对那位年轻男老师的指责。
女学生甚至还说,他在所有方面都学你——这当然也包括学教授和女学生交往。
教授对被摹仿一事很不满意。
这说到底还是猴王意识在作祟。
洪尚秀镜头里的教授们,实在不堪!
可洪的镜头风格则又告诉我们,这些就是真实的生活哪。
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洪尚秀新片《在外国》入围了竞赛单元。
尽管坊间有说法,戛纳那边是卖了主演于佩尔的人情,然而,洪尚秀这些年在三大电影节(尤其是戛纳)上大受欢迎却是个不争事实。
算起来,这是他第三次入围竞赛,此前的《夏夏夏》、《北村方向》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
面对第二春的创作爆发,他成功力压其他几位本土导演,成为韩国作者电影的头号代表人物。
如果以《北村方向》为例,不难看出洪尚秀的心境变化。
当年拿得起可能会放不下,现在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洪尚秀的作品体系里,最适合作为《北村方向》比较对象的是《处女心经》,故事都发生在首尔(汉城),风格上又都是黑白摄影。
情欲依然起伏,然而十年过去,主角们的年纪都可以加上十岁,洪尚秀也不再注重男人与男人或者男人与女人的爱情角力,他对首尔的环境和夜晚的气息似乎更感兴趣。
在《处女心经》的年代,洪尚秀还比较痴迷于叙事结构的变换,而到了《北村方向》前后几部,洪尚秀只是写着某个人的影像日记,看下来简单流畅。
在《北村方向》里,他感叹着首尔的大雪,回忆起校园时代的恋爱往事,也赞美黑白的城市最美。
这种黑与白既是视觉上的鲜明反差,更是夜晚与白天的界限。
往更远处想,那就有如一张牌的正反面,男人与女人,他们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动物。
或许,正如片中人物所讲的,洪尚秀也在走极端,强化男人的冷漠、软弱还有虚伪,进而成功俘获一批人的好感。
寒冷的首尔,寂寞的空气,它们是解读《北村方向》的入口,准确说是情感和情绪的入口。
然而,我更愿意从“门”上面去解读。
在导演跑去旧爱家中的一段,在小说酒吧的一段,门不断出现,尤其是后者,那条门前走道多次出现。
再到分别时候,导演还回望了一下。
按照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编剧理论,门可以是滑动门、任意门,也是片中人物谈论的偶然。
一旦开启这些门,故事总会掉落到另一片领域。
就像导演恰好撞见了三个搞电影的学生,喝醉后摸到了旧爱的家。
表面上,没碰到这群人然后又不喝醉的情况下,事情好像不至于发生,这分明只是一次偶然。
实际上,又如导演的自我剖析,那无非是人们去寻找背后的理由,寻找事情之所以会发生的理由,然后把它称之为偶然。
从《玉熙的电影》到《北村方向》,洪尚秀都会抓住适当时机,对人生哲学进行一番通俗的辩论。
名叫多情的韩餐店,名叫小说的小酒屋,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洪尚秀似乎隐藏了对《北村方向》的一些关键词提示。
当导演说老板娘和旧爱长得很像,那更多只是种理由和借口。
尽管洪尚秀也曾寻找过生活中的诗意,但不同于中国的吕乐,洪尚秀似乎更喜欢无意的邂逅,最好还是纯粹直接。
在讨论偶然和极限的前前后后,我们会注意到女老板总是身不在场,姗姗来迟;导演总要谈了一段曲子,跑门口抽根事后烟;其实无须猜测也无须自白,人物的存在状态已经暴露了他们的内心。
像导演被介绍了三次,这是故意的错误,还只是生活中的疏忽。
当导演和宝兰表现得若有若无,另一边的大哥已经按捺不住情绪。
重逢的朋友和恋人、过去的演员还有相识,借助这些角色对导演的态度(其实可能也不需要),不难想象男主人公到底是什么货色。
当他提出“不想被拍”,镜头却对准了他那张略显尴尬和紧张的脸。
跟《玉熙的电影》的相似,《北村方向》有一种奇妙的节奏感,一店又一店,一天又一天,异样的舒适。
从碰杯、赞美到朋友间起的话题,他们都在寻找彼此相同的节奏和韵律。
一夜过后,导演叮嘱老板娘,第三条是写日记。
日记,每天形式相似,每天的内容却不同。
转门背后,这一次的意外和上一次区别不大。
最后,夜晚和白天,它们也没有什么太大不同,只是一旦光线骤减,夜晚不仅会减少人的安全感,也会让人与人看起来更相似一些。
一旦这样,人与人相亲相近的可能性岂会有不增加的道理?
想想两次突然的吻,那是天冷,是空气的作用,更是夜晚的魅力。
在我看来,这些吻的背后,既有人物的过去,也有众多洪尚秀作品的过去。
【北京青年报】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12年7月4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这个独自在首尔的年轻人是盛俊(刘俊相 饰)。
我们得知他是电影导演,已拍过四部电影,但现在住在乡下,停止了工作。
他来城里拜访一位老朋友,是位影评人。
他通过旁白跟我们说:“我要四处走走,去书店买些书,吃些好吃的…”曾经,在零度以下的一月,我因停飞的航班被困在多伦多,也对任何能读懂我心思的人宣布过这样的事情。
“俊导!
”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子喊道。
我们猜她曾给他当过演员。
但不太清楚他是否记得。
她试图和他交谈,但他总在闪烁其词。
他走进一家老酒馆喝了杯,邻桌三个电影专业的年轻学生认出了他。
他和他们一起喝醉了,邀请他们跟他一起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然后当他抽烟且他们都点起了烟时,他突然冲他们喊道,不要再“模仿”他了。
令他们惊讶的是,他逃走了。
他敲了敲庆珍(金甫京 饰)的门,一年前他曾爱过且离开过这个女孩。
她见到他时并不太高兴。
他们交谈,他道歉(不是为他的行为,而似乎是为他的存在),他开始哭泣。
然后是第二天,第一天的元素重新排列。
他终于遇见了他的朋友英浩(金相中 饰),他们和一个教电影的亲切女人宝蓝(宋宣美 饰)一起去酒吧。
酒吧老板是艺珍,也是由金甫京饰演。
他心想:“有趣,她长得可真像她。
”他走到雪中抽根烟,她跟着他…
第三天,这些元素又重新排列,在对话、天气和结果上稍作调整。
他们似没有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同一家酒吧。
这是韩国的《土拨鼠之日》吗,导演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见解吗?
不,这不是那种电影。
它更像是种压缩版本,描述了生活是如何重复的,我们是如何模仿自己的行为的,巧合是如何发生的,因为我们让这些事情变得容易,尽管有些日子较好,有些日子较差,但无论如何,你都只能听天由命。
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同情的幻想。
洪常秀导演并没有提出深刻的观点。
他的故事不需要结尾。
他接受了所有角色本来的样子。
的确,有些男人最终会和一个长得跟前任一模一样的女孩约会。
甚至酒吧里的谈话也是令人信服的:你能对另一个人说些什么,让他们相信你完全理解他们?
(这是通灵者使用的一种技巧:描述他们外表显示出的个性,然后告诉他们,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完全相反的。
)
这部电影找到了合适的格调来表达它苦乐参半的智慧。
它很轻松。
它满足于观察和倾听。
它讲述了孤独的替代品怎样才能成为清汤。
它不会停留超过它受欢迎的期限。
而且它是清新、干净的黑白电影,这是正确的媒介,因为颜色会提供过多的情感线索。
如果说《北村方向》是一部喜剧,那它就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人间喜剧(注:富有人情味的喜剧):记录人们如何生活、如何交谈、如何奋斗以及如何度日。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不知道电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北村方向,北村在哪里,有何意指?
比较而言,导演的这部片子较短,看过几篇影评,发现理解角度很多。
一部电影可以有如此之多义性,肯定是一部好电影了。
也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中人物的境遇都不大理想,似乎都陷入自己的孤独之中无法自拔。
片中导演这个角色自不待言,从僻静的乡间来寻昔日旧友,问其原因,肯定是当不起无友的寂寞。
两年之间估计这也不是第一次来,而每次来又想着不再来,个中挣扎是可体会的。
导演最亲密的哥与妻子分居,女教授与狗为伴,丢狗伤心不已,男演员的遭遇经导演之口说出,女店主……在这寒冬的城市之中,这四五个人相遇,喝酒,交谈,谁都想作为中心,而都发现自己并不可以。
谁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又发现别人也是一样。
排斥又吸引,终究又分开。
偶然和必然究竟有什么关系,不管关系如何,最重要的似乎是抓住偶然。
导演为何不给女店主电话号码,似乎也可以这么理解:导演是有妻子的人,面对前一女友短信,他无能为力,这一个想来也是如此,他帮不了她,她的困境和他的困境并不能相遇而消解。
影迷为其拍照时,导演脸上流露出的伤感和迷惘,和着寒冬的天气,愈发惊人。
不停地相聚,不停地喝酒,和不同的人做爱。
但是还是有一个人的时候,那时候万物汹涌而来,失落之沉重,“大石压胸口”。
片中所有人,我没有看到他们的出路,北村在哪里?
片中好几个镜头对准店招上的“多情”二字,本片导演也许是在暗示片中人物的悲剧之所在。
村上春树风格的文学建构,共同点都是在随意的性爱关系中表现虚无的人格与颓废的现实,不过村上还关于青春的死亡与迷茫。
电影主要关于偶然、重复与自我,并用情节与场景上的隐喻来具象化角色的思路;镜头风格与人物对话也同样设计的有点精巧的封闭意味。
「多情」餐馆吃完后永远要去「小说」酒吧,酒吧老板娘总在忙于蜜事忘记补充食材,那工作无路的女演员三次街上偶遇并求助尚俊导演拍片,酒吧老板娘与前女友两者的自我也是那么相似(就连一夜情前后的对白也在重复之中),最后被粉丝一次变多次的重复照相所惊定……总是较近的侧面分镜,总发生在烟酒食中的对话,还有一个总不愿走出“自我极限”的男性。
缺乏主体性的生活中,时间过的真缓慢啊,可偶然的细微处便能发现其终究在流逝,存在主义的思考角度上与《局外人》那样的小说相异。
往小了说,看得出尚俊有些台词的确像洪常秀的自白,同时考虑到剧本的即兴创作背景,所以导演的意图也可能只是表达自己对电影和生活停滞不前的忧虑,并艺术化地解剖内心中懦弱的那一面吧
酒馆外导演与宝什么吧第一次抽烟,导演说人生也得听听别人意见什么的,我暂停了一下,拍下来发给了一个小朋友。
没想到她竟然知道,说除了导演的名字。
追问一下,原来只是巧合,只是看过一部洪的片子而已,觉得都是这个调调。
还挺好笑的,因为偶然嘛,就是巧了,四次遇见电影人什么的。
其实也没什么好笑的,但是还是要笑一下,似笑非笑,是不是就是洪的调子。
要说什么不说明白,久不看文艺片,加上岁数大了,有点迟钝,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洪要说什么意思。
导演就是那么个玩意儿,习惯用自己的真诚骗炮,但是真没什么意思,骗一两次就够了,三次就没意思了,没人是收藏家。
或者这样说,导演不是骗,只是明白爱情是怎么回事,又抑制不住想爱的冲动——这个是不是跟性冲动划等号呢?
估计不是,文艺工作者嘛,总要有情才能做爱,而不是动物性的性交,说回来,他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呢,就抽身了。
跑掉了。
那他妈也够没劲的。
最后的四次偶然是小小地嘲笑一下,被拍得时候就只能是尴尬了。
说其来偶然了,我想可能是这样,导演就是个靠偶然活着的人,随性而至,随波逐流,随时期待偶然带给自己的奇迹——就是爱爱一下。
爽完了就算,再接着等待奇迹。
那跑掉是为什么呢?
哪怕多呆一会儿嘛。
让人觉得不真诚。
我还是没想明白,这个人物立不住。
妈的,我知道了,这个导演就是随时觉得没意思,比如跟小孩喝酒正兴头上大骂一通。
随时觉得没意思,偶然来了呢又觉得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完了,又觉得没意思。
嗯,就是这个意思。
我想这就是洪的意思,所以给三星吧,因为偶然。
又觉得跟自己有点关系,想要捋一下,没意思,不捋了。
重拾黑白,舍弃结构,大量对白,人物呈现趋于荒诞。
洪尚秀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拿捏得真叫个精准,“导演”这个职业不断在他影片中出现,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当作又要沾腥又要撇清干系的伪君子形象来塑造,本次的黑白片处理与片中人物生活中的灰色地带形成了很好的比照反衬,效果很神奇!
十年前的片子,结构和趣味上已经是非常明显的洪尚秀风格,不断推演的what if平行时空,虚伪的男人,看似脆弱实则又无情的女人(十年前的洪尚秀眼中的女人要更脆弱也更有情一点),尴尬中的一线真诚,老把戏中的一缕真心,什么是都市人的关系呢?就是稀薄的、不成气候的连接,是一个破碎的我拯救不了一个破碎的你,是“这恶俗的不舍,比一起更好过些”。在鲜花与巧克力的日子里看这样一部洪尚秀,尤其应景。
对白就像高端会谈
电影再次告诉我们导演是个很淫荡的职业
1.多结交好的人 2.喝酒时不要醉 3.写日记
精致,明了,准确。具有法国文艺范儿的精致文艺小品,以小聚重的似小实大的人生主题;清晰明了的故事节奏和叙事手法,有侯麦和小津的慧根,不断重复的段落和景物使得影片和故事都更具凝聚力,反而不让人觉得烦。
意识形态流,但表达尚且浅显,为说新词赋强仇
太艺术太闷……比思修还闷……结尾比较喜欢吧,黑白画面很舒服,名字非常好听~the day he arrives。但是真的无感啊!
琐碎,价值观不相符
不得不说这电影非常闷。看了四次开始。今天重新看完。有多想说,却有说不出来一句。好像把现实和电影跟混起来了。
洪的男主依然各种发骚,换哪个演员都是一样的骚,深得我心,男人基本就是这个逼样哈哈哈哈,你男朋友你老公要是在你面前表现出这样,你还能跟人家好吗?你看不见的。这也不是错,有激素就有欲,染色体正常就会见母猴就想生小猴,其为后也,非为色也,这是天地之间所有蛋白质的本质。本片其实就想提出一个问题,这可是大问题,终极问题:进化到社会人之后,男女的关系从相识开始,亲上一嘴,舌上一吻,体液一换,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就这么简单!别把洪常秀的片想得过于复杂!尼玛短评长评煞有介事的分析推拉镜头的是傻逼吗?!
我啥时候能找到老板娘?
电影里,能有什么真正的“偶然”呢?就如刘别谦《街角的商店》里注定要碰的面一样,但说到头来,梦与幻想总是必然的,连突如其来的雪也是一样。
洪尚秀的电影一贯如此了,喝酒吐槽吃饭打炮。虽然细微,但这就是生活。
电影人拍电影人。贵圈的男女关系。洪常秀应该很喜欢小酒馆的氛围吧?
一如既往
最近都看了些什么辣鸡
讲偶然?大把欧洲文艺片!明明就是一个双肩包挫男拍屁股走人的借口
这部真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