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意大利电影。
功利如我,抱着学英语韩语日语的心看美剧韩剧日剧,偶尔英剧,带着口音的英语。
要不是A站推荐,就错过一部男主不帅女主不仙,说着完全听不懂的意大利语的好片。
好片都要有好BGM,在关键的点放出来,带动感官。
遗憾的是百度不出歌名。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句歌词“指甲长到肉里,你一生就是残废了”,强力讽刺铁饭碗的好福利。
公职人员了不起耶。
好片还有一个共通点,刻画的人物没有大善没有大恶。
浪子也有回头时,执着于铁饭碗十余年的男主角也有放下碗,主动慈善的一刻。
环保主义者如女主,却也十分多情,生下四个不同肤色孩子。
人物因为有不完善之处而有了闪光点。
对于这点有位同伴给出了本片主旨“自私的人都是奇怪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无私了),文明的人是博爱的(感谢洗涤了我的灵魂)”另一个让人打满分的点在于意大利和挪威以及土著部落之景。
见到老板不善言辞的宅女,不通人情世故的单蠢妹子,有多少次想甩开锅,辞了这个看着稳定的工作,去意大利去挪威去看极光,去感受如同编故事一般的自然景观--连续6个月的白昼和连续6个月的黑夜,还有极光。
毕竟是充满幻想的双鱼座,被套在金牛座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里,还是试图寻找出路,对自己妥协。
正儿八经的在这个周末给各位推荐一部意大利喜剧,本侠也是被人推荐的,这部片子洗卷了2016年意大利票房,是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商业片的价值不光在于其好看,更在于其深入人心令人反思。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喜剧是对低等人的模仿,不过他们并非大恶之人,滑稽不过是丑陋的一种表现形式。
”片中的男主凯科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诞生于意大利的底层祖传公务员。
意呆利的公务员让我知道了,或许全世界的公务员都是有通病的,冗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歧视女性,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下,混吃等死以及忘记了谁才是“老爷”。
没错,正是这样的人物才容易出现喜剧效果,情节的发展以及各种梗的设置也围绕着凯科的通病展开,对了,凯科还是一个十足的妈宝和巨婴。
这是一部正能量十足的影片,之所以会谈到男默女泪正是在于,凯科的前半生只完成了,用左手盖章和右手盖章这一件事情。
而凯科的后半生中,也就是到南极后,他终于有些崩溃了(可能是北极熊并不会为了让他盖章把小鱼干分享给他),在崩溃的边缘他却遇到了爱情。
爱情是毒药,即使是不关心政治的女性观众也能够在本片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
下面谈论到的重度剧透,没看过的可以不用看了。
这部片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影响在于,讽刺。
凯科从小的人生目标就是抓好自己的铁饭碗,可最终他自己把饭碗扔在了地上,此处的配音不应该是?
(“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想给了世界上最壮美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国家政策转变,为了让他丢失掉铁饭碗,引出了女上司,女上司想尽了一切办法让凯科离开政府机构,甚至不惜色诱,可最终女上司都被逼到去吃心里药物的时候,凯科却自我放弃了。
此处的隐喻两个人物可转换成公民和政府。
而凯科这样的妈宝男,社会寄生虫,政府余毒居然在每一次外派中收获惊喜,(没错就是大香肠和辣椒酱)与成长,在他最恶劣的时候,他遭遇一生所爱,并为之改变,他终于认为自我变成了一个文明人的时候,却发现了文明背后的问题,此处暗指高福利社会的弊端,举一个例子。
而小高潮在于他不满意一个挪威人居然敢挂意大利面的招牌,吃了后居然要砸了人家的招牌,这些京城少爷的习惯真的是可爱。
思乡,看来不止中国人有,在意识到并不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时候,他决定拖家带口的回家,这和他之前行为那里是讽刺啊,简直是打脸。
打脸后的归国之旅兵没有异常顺利,反而直转急下,他马子要回家了,而此时又回到了开头,即为什么他去了非洲,原因就是因为,他有孩子了,还是个女儿。
(那个开车小哥的嘴真是毒奶)歧视女性的人,最终将学会如何热爱女性,上天就是如此公平。
(你他妈又黑韩寒?
)并因为他的小女儿,他作出了对前半生的反思和决定,扔掉自己的铁饭碗,为了共产精神,人道主义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因为从7万欧变成了强加上去的5万欧。
还有一个小讽刺是他调戏父母,抱出了一个非洲小孩。
女上司也得到了解放,条件是自己花2万欧,对非洲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推开门看到恭喜自己花束和升职惊喜,所有人都以为她为了升职喜极而泣,孰不知,是共产主义精神感动了她,而这有悖资本主义国家原则。
很有意思的片子,席卷票房甚至不出我的意外,不席卷才是意外。
要说的已经说完了,你爹看了会沉默,你妈看了会流泪,早日推荐给他们。
(非常合家欢,并没有任何不适合出现和剪辑的镜头)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值得一看。
笑点很多,自黑不能更萌,讽刺现实部分可以迁移联想
男主从小励志要像爸爸一样有份铁饭碗工作,长大后顺利上岸实现理想。
地位高,社会认同感强,有一心想把女儿嫁给公务员对他百依百顺的未来岳父岳母,装作爱他但是更爱他工作的女友。
对于现状男主拎得很清,虽然知道别人心里的小算盘,但对自己的工作爱得深沉毕竟办公室就在家对面,11点上班算起得早,每天收到源源不断的小礼物🎁,大家懂的 小日子过得也潇洒。
然而突然有一天,政府要撤除冗余机构,男主不甘心放手自己的铁饭碗啊,于是抗住一系列威逼利诱,就是不签辞职协议。
负责整顿的女上司为了让他忍不住自己投降,安排了各种奇葩岗位给他,工作地点不断变动,女票也跟着没被裁员的人跑了,但顶着主角光环的男主在每个岗位都过得风生水起。
最后,上司把他丢到了北极 (•̀ᴗ•́)و ̑̑ 可是呢,是主角总会发光,男主在北极发挥各种技能,比如通过味觉辨别矿物质啊,给北极熊撸啊,变得超级受欢迎,还遇到了人生真爱 女主角(。・㉨・。)ノ♡ 。
女主角不简单啊!我就不剧透了。
总之最后大团圆,结局很暖心具体细节大家自己去发现吧 影片的结构也新颖,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都带有不同喜感。
充分放大社会问题,自黑起来不要命最后在这里立flag希望不要打脸(*°∀°)=3 对灯发誓这段时间暂时不看电影一心写论文!!!
我去哪儿。
非常搞笑的意大利喜剧片没错,就是你看过的短视频里面那个从小立志盖章的男主角。
男主角在小男孩阶段就志向远大,希望感受每天盖章生活。
一场变革改变了他原本平静又惬意的生活。
后面讲述了他历经各个岗位,还去挪威体验北极生活的故事。
学会了北欧人的“文明”,十分夸张,反差又搞笑。
本好奇意大利,最后看的乐哈哈。
我只是为了记录观影照片,电影真的很好看很搞笑。
值得去看。
《我去哪儿》,这个问题再往前看一步,就是我从哪里来,我来自南欧,享受政府体制,拥有稳定又顺利的工作;而北欧靠的却是救助机制,靠的是生存的艺术。
这根本算不上矛盾,毕竟原生历史和环境不一样,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查历史原因,太长了就不聊了,我们直接看电影。
第一部分——体制下的罪男主扎罗内的状态是广泛存在的问题,处在公职体系内,工作状态自由散漫;可以随便请假;拿着相应工资还有各类补贴,轻松超过中等阶级。
电影把写真弊端总是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很棒的一点,敢于承认才是改正的开端,顺便提一句,好过那些明着打苍蝇抓老虎却还是私欲甚大的要好。
当然不可置否的是作为男主光环还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戏剧性的反差萌所在。
第二部分——自我寻找最近一直在接受到有关原生家庭的信息,是真的,太重要了,好吧。
现代化的南欧生活节奏快,所以人们等不得车就一直不停的按喇叭,处处着一种无声但默契的生活方式——不要嫌麻烦。
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校园暴力不关我们的事,社会问题也要我们闭嘴,甚至连如何在工作中立足都要父母来教。
但北欧不同,人们真诚、文明,垃圾分类,不按喇叭,从不插队,包容不同语言和文化,这些听起来很简单吧。
可是当扎罗内学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父母简直但崩溃,这些细小的习惯让他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变得文明、理智、不再嫉妒。
当他完全成为另一个样子,是不是失去了自己呢?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珍贵的东西,他开始想念原来的自己,但他已经回不去了,他变得易怒,自我否定,那一刻他谁也不是了。
回到意大利的他和从前一样顺风顺水,他的原生环境让他自在,在听到女主怀孕的之后,他用极擅长的方式请假,甚至想要拿钱去买优越感,女主狠狠地推开了他。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在自己的生命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似乎找到了文化共融的方式,皆大欢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提到的白矮星,简单来说,它只是一颗不太起眼,但是不断自我碰撞的行星而已。
我以为,它在电影里有一点暗示意味,就像男主一样不停的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习惯中碰撞然后塑造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自己。
太有趣了,真的是从头笑到尾,哎呦,肚子疼。
意大利的喜剧片果然赞,尤其是这种带着自黑色彩的。
幽默自嘲,搞笑而不低俗,讽刺力度把握的非常好,让人难生反感。
影片内容讲的是一位快40岁还住父母家,死抱着公务员铁饭碗的直男癌妈宝男,如何遇见爱情寻找自我的过程,这也算是一个从无趣到有趣的灵魂进化过程吧,让我想起本导的《白日梦想家》,所不同的是这部更具讽刺效果,对意大利的公务员制度是啪啪啪的打脸啊。
我总觉得,能够拥有自黑的度量才更有进步的空间,可惜了。
幽默风趣,自黑自嘲,再加上意大利和北欧漂亮的自然风光,嗯,值得五星推荐。
意大利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在这部片当中被狠狠地黑了一次,尽管在意大利考上公务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一旦拿到了公务员这个铁饭碗,那么你就等于有了一个神圣的光环。
11点半回去上班都算是比较早了(门卫帮忙提前打卡),上班基本上都是没啥事可做,办事收人家的东西(当然不能是高价值的),也是一种礼尚往来,只不过你送不送事情也会按规定办好,所以办事人员并不认为这个是受贿。
到了有政客上台,说要改变这种现状的时候,却因为不能得罪大众,所以8条规定之外的人,才需要调离或者辞退。
问题就是,尽管辞退补偿很高,但故事的主人翁却死活不愿意放弃铁饭碗,无论被安排做什么其它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都愿意做下去。
结果负责辞退工作的人基于压力,经常变动主角的工作,甚至发配去北极工作,但主人公却意外因此而获得爱情,并获得了新生。
整部电影充满了幽默,也对意大利公务员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披露。
但在民粹主义和高福利制度下的欧洲,有问题的岂止是意大利?
只不过令人觉得奇怪的是,伴随着高福利体系所产生的庞大公务员群体,居然没有影响到行政办事效率,或许是因为,他们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国家可以养着很多铁饭碗,但要拿到铁饭碗,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
最近微信还在谈东北人喜欢体制内的问题。
的确,这部电影就适时了,尽管是部意大利片。
片中的主人公,作为浪漫代言词的意大利人居然喜欢体制内,甚至宁可被一贬再贬,一直到北极,都不放弃公务员的身份。
联系一下,我们就可以理解东北年轻人的想法了。
人类本来就趋利避害,不然早就灭绝了。
工作轻松,即便两手盖章,也比当工人轻松得多。
何况,时不时有意外的收获,小到一只鹌鹑,大到不用排队……普通人是很容易“小确幸”的,何况相比之下(尤其是其他领域,其他工作都是那么辛苦累还前途未明),自然是体制好。
到底什么东西可以打救主人公,自然只有爱情了。
为了爱情,主人公牺牲掉一切,重新开始新的人生。
甚至,那种个人的收益(比如片中,离开体制所得到的“高额的政府补偿”),最终也不如救苦救难,给那些缺医少药,被疟疾肆虐的孩子提供支助来得更重要。
所以,说白了,如果躲着东北,躲着家乡生活,当然是“体制内”。
如果离开家乡,追求浪漫、理想的,那些讲究“诗与远方”的人来说,自然不是“体制内”。
说白了,人各有志。
不要光盯着留在东北的年轻人,要看看那些闯关东的纯爷们。
17.8.24
结尾看似给民众强行洗脑,“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去奉献吧!
”这算是解决了民众就业难,并向往公务员的问题。
如果是太平盛世,繁荣昌盛的意大利,最后的结尾或许可以算作自我觉醒。
可影片中多次暗示了如今的意大利不好找工作,并且人们生活的并不好。
比如,女主要离开北极和男主回意大利的时候,她的同事就劝她不要去,因为如今的意大利很难找到工作。
比如,男主的第一任女友全家都把他当成恩主一样的奉承,只是因为他有一份稳定且高薪的公务员工作。
在男主被调走以后,那金发碧眼的姑娘转头就和男主的残疾同事好上了。
这是在国家经济困顿,人民对生活充满不安才会发生的事情。
在如今意大利这样的环境下,再硬拔高主题“奉献”就显得刻意而可笑了。
不过看了整部影片又明白了导演讽刺的意味。
《苔丝》里的牧师夫妇会为了传教到非洲去,可同样的他们在面对其他复杂事物的时候也会选择面对,绝不逃避。
但是影片中的女主呢?
她好似包容并接受一切,但其实只是她安于随波逐流的生活罢了……在她的博爱下隐藏着对人生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她很容易陷入恋情,从不做避孕措施,到一个地方就会爱上一个人,然后生一个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表面上看,她开明乐观,但却极不负责,她甚至可以允许其他男性在自己的女儿面前赤身裸体,她也并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是让他们同时缺失了妈妈和爸爸。
(她在北极工作,只有周末回来,小孩子们生活在挪威)她即使知道容易感染疟疾也依然要让孩子降生在非洲。
她工作在北极、非洲之类的地方,好像她是为了环境和贫苦的人民奉献。
但是她和男主一起在森林里照顾动物的时候,就因为资金不到位,她就甩手走人了。
她的优雅、包容和淡定在那一刻都没有了,她也会暴怒,也会骂脏话。
这或许是她真正意义上第一次遇到了必须要去面对却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
她没有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她对男主的要求就是一直希望对方辞职,她不喜欢男友一直做“政府部门的蛀虫”美名其曰不要做自私的人。
但可笑的是,男主这个“政府部门的蛀虫”却是他们俩人相处中实际解决问题的人。
她希望获得北极熊的jy做研究,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有的科研人员竟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男主这个门外汉用了最原始也最简单的方法获得了jy。
这其实就是从侧面说明,整个科研团队也不过是拿着政府的资金混日子。
到了丛林里,要和各路人等打交道,没收他们非法获得的野生动物,本来是很多人都头痛的工作,但是男主做的非常好,轻松解决了这些难题。
女主提出了要照顾那些动物的建议,收获好评,电视台采访,被人群簇拥,一时风光无限,但是遇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马上甩手走人,临走时还要求男主辞职和她一起走!
那剩下的那些动物怎么办呢?
是她提议把它们留在这里,享受了各种赞美吹捧以后,一遇到困难,就抛弃那些动物。
她好像很爱护那些动物,严格要求它们的饮食,可她只会动嘴提要求。
相反男主却让参观的学生将零食投喂动物。
吃了对身体不好,但不吃就要饿死了,该怎么选择?
女主就是宁愿饿死它们也不能给它们吃不健康的食物。
所以女主最后跑到非洲去,也许是她根本找不到除了“奉献”以外的工作。
而男主这个“政府部门里的蛀虫”虽然在工作中偷奸耍滑,没有政绩,但是因为他日常就是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与领导斡旋,深谙在意大利办事的规则,反而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得过且过,不给政府添麻烦就是意大利政府人员办事的准则。
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和腐败的现实主义者都不能让这个国家更美好。
影片中另一个“坏”女人,政府部门办事员。
她竭尽所能的希望男主同意辞职,因为这是她的任务,完成了这项任务,她就能升职。
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任务呢?
是因为国家财政短缺,经济不景气,还养着一堆公务员,民众不满抗议,政府为了堵住百姓的嘴,做的样子。
所以才有那么多“特赦”的条款,”家里有一个亲戚是残疾人都可以留下来。
”男主这个各方面都健全,无牵无挂的人就成了需要被裁掉的对象。
这个“坏”女人,对男主威逼利诱,最后色诱都用上了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好往上爬。
有这样的精神干劲用在造福百姓身上多好……可就是这样的现状,政府工作人员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粉饰太平,而不想着从根本真正的解决问题。
他们这些公务员誓死不愿放弃工作的原因,在影片中也都有了阐述,无限的休假,无限的病假,以及和明面上工资极不相符的实际收益。
男主调往北极时的工资是3700欧元,按照影片中的提示,比他在其他部门收入的都多,可看看他日常的生活,豪华古堡租马车就要几百欧,买600欧的名牌衬衣。
这些远超他应得的工资。
对比之下,女主那些不负责任以及太过理想的天真就都显得可爱多了。
因为她想要的东西简单的多,她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受。
毕竟“天真的善良”比“精明的恶毒”要好得多。
这时再看女主口中的,“希望男主不要做一个自私的人”,就不再觉得可笑,而是导演对意大利政府的现状发出的哀鸣。
结尾,所有人都升华了,“坏”女人明白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女主成了非洲圣母,男主也辞了工作,专心跟着女主拯救世界。
这是现实中根本不会成真的事情,但是导演看似用一个给民众洗脑,升华主旋律的结尾却道出了意大利人民的心愿,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真的为百姓解决问题,不再痴迷于腐败和享受,真心的去做奉献的工作。
影片也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最大的能力或许就是唤醒现实主义者内心的善良,却不能真的从事具体行政事务,不能担任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也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内心怀有善意却懂得钻营,善于变通,可以斡旋于各种事物的人,才是最合适的政府工作的人员。
本片讲述了一位有铁饭碗的意大利人为爱放弃体制工作的故事。
本片导演多用对比手法来自黑,例如对比意大利和挪威国家体制,人文素质,生活环境等表达对意大利某些方面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幽默还接地气。
中国人看这部电影时一定也有很多共鸣,例如铁饭碗工作,向往挪威那种松弛安逸的“文明”生活。
主人公也是通过一系列生活,从意大利慢慢适应挪威生活,适应自由安逸,最后和爱人一起享受生活美好。
第一次看意大利喜剧片,感觉很意外,不但能看懂,甚至还有点亲切,并没有像一般外国影片很多有不懂的笑点。
男主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他普信还有骚操作,非常可爱!
太棒了!!!!!!!
不值得花时间
唯一优点是片长。
为什么欧洲的电影男主都是秃头?欧洲人秃头这么严重的吗?
哈哈哈哈哈哈好可爱的片子
扎罗内也许走的是桑德勒路线,但他明显比后者亲切,耍起贱来丝毫不让人讨厌,不排除头发少的缘故,西罗妮把他调到了不能更糟的地方,不料他是个万精油,对体制展开了疯狂羞辱,但温室里的日子终究寡淡,不如拥抱爱情与同情,去非洲释放天性。
画面很美,但没觉得哪里好笑。
哈哈哈哈哈哈
没什么惊喜,完成而已
养尊处优的妈宝未婚中年公务员遭遇机构改革,为了保住铁饭碗不得不去很多艰苦地区,改革小组官员为了把他裁掉也是费尽心思。把公职人员的吃拿卡要和偷奸耍滑拍得非常到位,顺便讽刺了意大利的不文明,同时也讽刺了挪威的“太文明”,哈哈哈,直男都文明到变娘炮了。还是有点意思的,有几处可以笑一笑。
论体制内
虽然黑的好玩但并不深刻,另外不管南欧还是北欧风景都超美,在这样美的地方谁不愿意做公务员或者拿低保呢。
有着意式喜剧的喧闹与夸张,却无低俗趣味,所有的巧合和笑点,着力恰好,又劲道十足,堪称一出有些水准的喜剧片。为了有编制的铁饭碗,年纪不小的男主打了一场意志坚定又笑料百出的保卫战,影片把意大利公务员黑得够可以,意大利人甚至沦为北欧文明程度的衬托,将自黑精神进行到底。
当公务员的执念太深了
轻松而愉快的节奏,一贯的皆大欢喜模式,剧中人物的情感转变简化为理所当然,好在还能自圆其说,整体结构完整,且结尾有提升,还有意大利元素做亮点。
好看!
意大利最高票房纪录,意大利版《阿甘正传》,电影节连加6天将近20场…所有的这一切盛名都没有在看完后感到失望。本来心情特别郁闷失眠一整夜出门,却被这老男人的故事逗得我一阵阵的笑。配上欧洲美丽的风光和配乐,整部片子温暖有趣却不失照射现实的力量,一击即中我的心灵。
去哪 去哪 去哪
垃圾
好像全程都没有笑的一部喜剧……?